ISSN 1002-1620
CN 11-1226/G2

《档案学研究》在线编辑系统

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1. 电子文件-电子证据保管链研究 收藏
许晓彤
档案学研究    2022, 36 (3): 108-116.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2.03.014
摘要   HTML PDF (1457KB)  

本文对电子文件管理业务链条与电子证据应用实践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二者在整体工作流程和具体业务活动方面均存在一定关联,基于此构建了电子文件-电子证据保管链,以系统揭示电子文件到电子证据的变化过程和运动规律。该保管链包含规划预备、形成流转、取证、结案四个固定阶段,以及归档管理、保存利用、调解、法庭使用四个机动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电子文件-电子证据保管链对提升电子文件证据保留工作的指导意义:丰富前端控制内涵、明确归档固化节点、拓展全程管理环节、重视后端驱动思路及强化证据保留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档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场景下的蓝光存储技术分析和应用策略研究 收藏
史金
档案学研究    2022, 36 (5): 137-141.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2.05.019
摘要   HTML PDF (1400KB)  

档案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一直是档案部门的核心工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数字资源海量增长,为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选择适合的存储介质至关重要。本文对蓝光光盘的技术现状和存储优势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解决档案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困境提出有效路径和选择,进而推进档案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细菌纤维素对纸质档案的加固性能评价 收藏
李艳丽,刘盼盼,王建伟,崔鑫,刘乃铭,贾智慧,李玉虎
档案学研究    2022, 36 (5): 130-136.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2.05.018
摘要   HTML PDF (2439KB)  

本研究以细菌纤维素作为纸质档案的加固剂,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细菌纤维素水分散液,均匀喷涂在纸张上,对纸张进行加固处理。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耐折度仪、扫描电镜、柔软度仪、光泽度仪、厚度仪、非接触式分光光度仪、pH计和超景深显微镜等,表征细菌纤维素对纸质档案的加固作用;利用TG/DTG热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表征细菌纤维素对纸质档案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3%的细菌纤维素加固纸张后,纸质档案的机械强度提高最明显,加固纸张的效果最好;细菌纤维素在加固纸张的同时增加了纸张的稳定性,且没有改变纸张的微观结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阶段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收藏
刘娜,吴志杰
档案学研究    2022, 36 (4): 101-107.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2.04.014
摘要   HTML PDF (1298KB)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瓶颈问题的利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阶段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有效运行和相关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四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档案管理实践,阐述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运行阶段档案管理的主要特征,分析了运行档案管理存在制度不健全、验收要求不明确、考核管理不到位和管理力度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基于问题成因分析,从构建管理制度、明确归档范围、强化责任落实、推进数据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机关档案工作条例》修订的原则思路与具体建议 收藏
胡诚, 王协舟, 陈星
档案学研究    2022, 36 (3): 21-27.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2.03.003
摘要   HTML PDF (1035KB)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做好新修订的《档案法》配套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机关档案工作条例》作为国家重要的档案行政法规文件、机关档案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其修订工作势在必行。本文指出,《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的修订应遵循政治性、服务性、逻辑性、指导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思路,并针对立法宗旨定位不高、核心概念界定模糊、基本任务内容滞后、机构人员配置欠妥等主要问题,提出以党为领、彰显重要地位,明本释义、厘清内涵外延,体系为源、增强履职能力,配置从优、提高专业水平,与时俱进、丰富管理内容,固本培元、完善档案保护等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边疆治理视域下藏族石刻档案的整理发掘研究 收藏
胡莹,郑峰娥
档案学研究    2022, 36 (5): 59-66.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2.05.008
摘要   HTML PDF (1131KB)  

藏族石刻档案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中央王朝与藏族珍贵的历史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详细记载了中央王朝为治理边疆所实行的各项措施。本文从边疆治理的视域出发,提出开展藏族石刻档案的整理发掘研究工作,有利于为边疆治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档案支持;并通过文件连续体理论提出整理发掘的思路与对策,结论对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的整理发掘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价值共创视角下档案馆文旅融合研究 收藏
苏君华,宋帆帆
档案学研究    2022, 36 (4): 91-100.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2.04.013
摘要   HTML PDF (1368KB)  

本文以价值共创为切入点,研究档案馆文旅融合,有利于提升档案馆社会影响力,实现其社会价值最大化;剖析了价值共创视角下档案馆文旅融合的理论内涵,提出以用户为中心的人本逻辑、以资源为核心的叙事逻辑和以服务为重心的价值逻辑是其内在逻辑,并指出档案馆文旅融合可建立资源主导型、文化创意型、场景体验型等发展模式。当然档案馆文旅融合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政府指引机制、科学的人才保障机制以及高效的多元协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释放各价值主体的能量,实现价值共创,促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破析与融合—析档案资源形态与语义表现相互作用的U型曲线现象 收藏
钱毅
档案学研究    2022, 36 (4): 108-115.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2.04.015
摘要   HTML PDF (1497KB)  

本文旨在探寻档案资源形态迭代的背景和原因,以及与之对应的基于人的和机器的语义需求,从而把握档案资源形态与语义表现相互作用的规律,丰富档案信息化的战略研究内容。文章采用文献调研与案例分析等方法,立足档案资源各态别特征,归纳面向机器处理的向下破析和面向人的理解的向上融合两个阶段中语义含量变化的U型曲线现象,总结档案从数字化到数据化、从语义化到故事化的全链路业务轨迹。U型曲线集中体现了资源形态发展中语义含量富集—稀疏—富集的回归律,总结出人与机器、资源形态与语义表现之间的矛盾主导了档案资源形态在不同态别之间的跃迁,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档案领域参与数字人文的适应性推进模型构建:从焦点透视到系统考量 收藏
张卫东,左娜
档案学研究    2022, 36 (5): 4-10.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2.05.001
摘要   HTML PDF (1118KB)  

档案领域通常将自身作为一种普通主体来考量参与数字人文的模式或路径,缺乏系统性的认知。本文以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认知基础,将数字人文视为一个复杂适应系统,将档案领域从整体上作为参与数字人文的适应性主体,从透视当前档案领域参与数字人文的焦点问题出发,应用系统化思考方式分析其参与特性及机制,系统考量并构建了档案领域参与数字人文的适应性推进模型,突破了以往的局部化分析方式,进而丰富了档案领域参与数字人文的思考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知识·遗产·记忆:田野考古档案资源智慧化转型路径探析 收藏
冯永恒,黄伟,方辉
档案学研究    2022, 36 (5): 81-88.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2.05.011
摘要   HTML PDF (1173KB)  

档案资源智慧化转型,是实现“十四五”时期档案工作全面转型的题中要义。具有知识属性、遗产属性、记忆属性的田野考古档案资源是展现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承载社会记忆,建构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田野考古档案资源基本特征和属性的基础上,建构田野考古档案资源经由数字化、数据化、语义化、智慧化阶段,实现多元融合的转变过程,以期实现田野考古档案资源多元主体协同共建,开发成果智慧共享,推动档案服务向知识服务、文化服务转型升级。同时也为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创新考古资源利用方式,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塑造全民族历史认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