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档案学视域下的数字记忆研究:历史脉络、研究取向与发展进路 |
张斌,李星玥,杨千 |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2 |
|
Digital Memory Research in Archival Perspective: Historical Lineage, Research Ori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Path |
ZHANG Bin,LI Xingyue,YANG Qian |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
[1] | 冯惠玲, 连志英, 曲春梅, 等. 回顾与前瞻:“十三五”档案学科发展调查和“十四五”档案学重点研究领域展望[J]. 档案学通讯, 2021(1):4-15. | [2] | 丁华东. 档案记忆观的兴起及其理论影响[J]. 档案管理, 2009(1):16-20. | [3] | 冯惠玲. 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D].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 1997:15. | [4] | 薛四新. 档案馆信息化与档案管理变革:数字记忆之思考[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 [5] | 戚颖, 倪代川. 数字记忆:档案记忆观研究的新领域[J]. 山西档案, 2010(3):14-16. | [6] | 冯惠玲. 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 档案学通讯, 2012(3):4-8. | [7] | 杨智勇. 由原始记忆走向智慧记忆—论档案记忆功能的历史演变及其未来趋势[J]. 档案学通讯, 2014(5):14-17. | [8] | 冯惠玲. 数字时代的记忆风景[N]. 中国档案报,2015-11-19(3). | [9] | 张雪威. 数字记忆,传承文明[J]. 北京档案, 2015(11):1. | [10] | 徐拥军. 档案记忆观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8. | [11] | 牛力. 数字时代的城市记忆研究[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 [12] | 王新才, 徐欣欣. 国外档案学视阈下的个人数字存档对象及其对应中文词探析[J]. 档案学通讯, 2016(5):33-39. | [13] | 谢笑, 王文韬, 谢阳群. 基于个人信息管理的全面数字记忆探析[J]. 图书馆, 2017(1):17-23. | [14] | 周文泓. 我国网络空间中档案领域的缺位审视和参与展望—基于社交媒体信息保管行动的解析[J]. 档案与建设, 2019(9):13-17. | [15] | [32] 周文泓, 代林序, 杨梓钒, 等. 基于数字记忆保存的网络信息存档实践进展研究及启示[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0(7):37-42,36. | [16] | 加小双. 档案学与数字人文:档案观的脱节与共生[J]. 图书馆论坛, 2019(5):10-16. | [17] | 赵生辉, 朱学芳. 数字社会记忆资源跨机构聚合机制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4(2):34-38. | [18] | 牛力, 赵迪, 韩小汀. “数字记忆”背景下异构数据资源整合研究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18(6):52-58. | [19] | 谭必勇, 陈艳. 社会记忆视野下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多元化路径探析[J]. 档案学通讯, 2018(1):62-66. | [20] | 周文泓, 苏依纹, 代林序, 等. 进展与展望:面向数字记忆资源建设的网络信息存档[J]. 图书馆论坛, 2020(9):42-52. | [21] | 李荆广, 郭秀艳. 记忆研究的功能取向[J]. 心理科学进展, 2009(5):923-930. | [22] | 牛力, 刘慧琳, 曾静怡, 等. 数字时代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新审视[J]. 档案学研究, 2019(5):67-71. | [23] | 吕瑞花, 覃兆刿. 基于“活化”理论的科技名人档案开发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5(4):4-7. | [24] | 牛力, 曾静怡, 刘丁君. 数字记忆视角下档案创新开发利用“PDU”模型探析[J]. 档案学通讯, 2019(1):65-72. | [25] | [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M]. 袁杰,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231. | [26] | 冯惠玲. 数字记忆:文化记忆的数字宫殿[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3):4-16. | [27] | Liadh Kelly, Gareth J F Jones. Venturing into the labyrinth: the information retrieval challenge of human digital memories[C]// In Workshop on Supporting Human Memory with Interactive Systems, Lancaster,UK, 2007:37-40. | [28] | 周耀林, 刘晗. 数字记忆建构:缘起、理论与方法[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8):50-59. | [29] | 郑爽, 丁华东. 数字人文对档案记忆功能实现的启示[J]. 档案与建设, 2019(7):23-26. | [30] | 冯惠玲.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数字记忆—兼议数字记忆的方法特点[J]. 数字人文研究, 2021(1):87-95. | [31] | 闫静, 徐拥军. 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思想实质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9(4):4-12. | [33] | 闫宏秀. 记忆何以创构未来—数据与记忆的未来指向[J]. 探索与争鸣, 2018(11):67-72,117. | [34] | 赵跃.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化的前景展望:意义与困境[J]. 档案学研究, 2019(5):52-60. | [35] | 王丽华, 刘炜. 助力与借力: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建设[J]. 社会科学文摘, 2022(2):15-17. | [36] | 刘岩, 杨丽珠, 徐国庆. 预见:情景记忆的未来投射与重构[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9):1403-1412. | [37] | 钱力成. 记忆研究的未来:文化和历史社会学的联结[J]. 南京社会科学, 2020(3):137-142. | [38] | 夏翠娟. 构建数智时代社会记忆的多重证据参照体系:理论与实践探索[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2(5):86-102. | [39] | 胡百精. 互联网与集体记忆构建[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4(3):98-106,159. |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