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23, Vol. 37 Issue (3): 43-49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3.03.006
  基础理论研究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审视中国档案学的理论自觉
何永明1,归吉官2,张中华3,刘泽珊4
1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珠海 519090
2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南宁 530006
3 广东省档案馆 广州 510630
4 广佛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广州 510168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of Archives in China: Starting from the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Document Life Cycle Theory
HE Yongming1,GUI Jiguan2,ZHANG Zhonghua3,LIU Zeshan4
1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uhai 519090
2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6
3 Guangdong Provincial Archives, Guangzhou 510630
4 Guangfo Expressway Company Limited, Guangzhou 510168
全文: HTML    PDF(1046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西方,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成功传入我国。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经过了由磨合向融合的探索,再到融合之后的现代转向。这一过程凝聚并体现了中国档案学实践性、发展性、包容性和系统性的理论品质,蕴含着理论反思的理论品质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中国档案学理论自觉不断增强的过程。

关键词 理论自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档案学    
Abstract

The theory of document life cycle originated from the West and was successfully introduced into China after a period of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theory of document life cycle, it has gone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from run-in integration, and then to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after integration. In this process, it has condensed and embodied the theoretical quality of Chinese archival science with practicality, development, inclusiveness and systematism.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theoretical quality implying theoretical reflection is actually the process of the continuous enhancement of the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archival science.

Key wordstheory consciousness    document life cycle theory    archival science
出版日期: 2024-06-28
通讯作者: 归吉官   
Corresponding author: Jiguan GUI   
引用本文:

何永明, 归吉官, 张中华, 刘泽珊. 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审视中国档案学的理论自觉[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3): 43-49.
HE Yongming, GUI Jiguan, ZHANG Zhonghua, LIU Zeshan. Theoretical Consciousness of Archives in China: Starting from the Sinic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Document Life Cycle Theory.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23, 37(3): 43-49.

链接本文:

http://journal12.magtechjournal.com/Jwk_dax/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3.03.006      或      http://journal12.magtechjournal.com/Jwk_dax/CN/Y2023/V37/I3/43

[1] [24] 靳颖.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国化”问题述评[J]. 浙江档案, 2005(2):12-14.
[2] 邹吉辉.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中国化历程回眸与启示[J]. 档案时空, 2009(10):8-10.
[3] 郑杭生. “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J]. 江苏社会科学, 2009(5):1-7.
[4] 缑文学. 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与理论自觉研究[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5:16.
[5] 刘燕华. 从理论觉醒到理论自觉—论档案学理论发展中的层次性[J]. 档案管理, 2000(5):11-12.
[6] 尹鑫. 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建设成果与发展路径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22(6):32-39.
[7] 杨文, 张斌. 再论新时代中国特色档案学话语体系的构建[J]. 图书情报知识, 2022(4):30-42.
[8] [23] 黄霄羽. 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95,179.
[9] 李财富, 谢婉莹. 我国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档案学通讯, 2012(5):24-28.
[10] 张关雄. 评外国文件生命周期理论[J]. 档案学研究, 2000(2):75-77,64.
[11] Jackie Bettingt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study book[M]. Australia: University of Southern Queensland, 2007:1,23.
[12] 张关雄. 外国文件管理理论述评[J]. 湖南档案, 1997(1):36-37.
[13] T R Schellenberg. Modernarchives:principlesand techniques[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7:37.
[14] Bailey C. Archival theory and electronic records[J]. Archivaria, 1990(29):180-196.
[15] 陈兆祦. 再论档案的定义—兼论文件的定义和运动周期问题[J]. 档案学通讯, 1987(2):21-25.
[16] 何嘉荪.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及对我们的启示(续)[J]. 档案学通讯, 1992(1):24-27.
[17] 何嘉荪, 傅荣校. 文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M]. 北京: 中国档案出版社, 1999:7.
[18] 黄霄羽.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的修正与发展[J]. 档案学研究, 2003(1):6-9.
[19] 安小米. 文件连续体模式对电子文件最优化管理的启示[J]. 档案学通讯, 2002(3):52-55.
[20] 冯惠玲. 电子文件管理教程[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6.
[21] 何嘉荪, 金更达, 叶鹰. 文件运动理论模型初探—文件运动理论研究之二[J]. 档案学通讯, 2004(1):18-22.
[22] 傅荣校, 王相华. 理论核心问题:原则与内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比较研究之二[J]. 档案学通讯, 2004(4):18-21.
[25] 张辑哲. 当代中国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J]. 档案学通讯, 1996(4):23-27.
[26] 何嘉荪, 潘连根. 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发展的正确道路[J]. 档案学通讯, 1999(5):23-26.
[27] 张斌. 打造新时代中国档案学派[J]. 档案学通讯, 2018(4):1.
[28] 张斌, 尹鑫. 中国特色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构建[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1(6):36-49.
[1] 邓君, 钟楚依, 胡程杰, 吕佳. 新文科背景下吉林大学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2): 50-58.
[2] 连志英, 徐拥军, 陈怡. 2022年中国档案学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基于对《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的发文统计[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1): 12-17.
[3] 张斌, 李星玥, 杨千. 档案学视域下的数字记忆研究:历史脉络、研究取向与发展进路[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1): 18-24.
[4] 周文泓, 贺谭涛, 陈淑涵, 黄思诗. 计算档案学的建构空间研究——基于概念基础与实践表现的综合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1): 25-34.
[5] 尹鑫. 中国特色档案学学科建设成果与发展路径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22, 36(6): 32-39.
[6] 李宗富,杨莹莹. “丈”用千年,“文”澄误传:王金玉中国档案史思想研究—谨以此纪念王金玉老师逝世二十周年[J]. 档案学研究, 2022, 36(6): 40-47.
[7] 吕文婷.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records相关术语比较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2, 36(4): 32-37.
[8] 梁继红. 从“附庸”到“独立”:中国现代档案学初步建立及其学科属性的历史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22, 36(3): 4-12.
[9] 张斌,尹鑫. 论iConference 2021核心议题对中国档案学科发展的启示[J]. 档案学研究, 2022, 36(2): 102-109.
[10] 刘旭光,张蕾. 致敬:档案先生[J]. 档案学研究, 2022, 36(2): 142-148.
[11] 王小云,丁琬霖,邓莉,方华. 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J]. 档案学研究, 2022, 36(2): 18-25.
[12] 李海涛,杨晗. 40年来我国档案主管部门与档案社会组织关系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22, 36(1): 66-72.
[13] 周文泓,代林序,祁天娇. 新文科背景下计算档案学的发展策略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2, 36(1): 22-29.
[14] 丁海斌. 谈修改《档案学概论》的几个重要问题[J]. 档案学研究, 2022, 36(1): 30-35.
[15] 徐拥军,连志英,陈怡. 2021年中国档案学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J]. 档案学研究, 2022, 36(1):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