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参与式共建:少数民族数字记忆建构模式及实现策略 |
刘晗1,周耀林2 |
1 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武汉 430062 2 武汉大学政务管理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2 |
|
Participatory Co-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Mode and Realization Strategy of Digital Memory for Ethnic Minorities |
LIU Han1,ZHOU Yaolin2 |
1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2 Center for Studies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
[1] | [5] 冯惠玲. 数字记忆:文化记忆的数字宫殿[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3):7,14. | [2] | 蒋建湘, 李沫. 治理理念下的柔性监管论[J]. 法学, 2013(10):29-37. | [3] | 加小双, 安小米.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参与式图景[J].档案学研究, 2016(2):83-88. | [4] | [9] 周文泓. Web2.0环境中参与式的信息档案化管理:走向全景档案世界[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8(8):1-2,318-324. | [6] | 刘锡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9: 141. | [7] | 俞可平. 社群主义[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73. | [8] | 钟进文, 范小青. 新媒体视角下的“非遗”保护与传承观念新探—以裕固族为例[J]. 西北民族研究, 2017(2):179-182. | [10] | [12] 肖希明, 张芳源.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中行为主体的角色及职能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5(6):23. | [11] | 肖希明, 杨蕾. 国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宏观管理及其启示[J]. 图书与情报, 2015(1):2. | [13] | 唐义, 肖希明, 周力虹. 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模式构建研究[J]. 图书馆杂志, 2016(7):18. | [14] | 孙玲玲, 杨佐志, 李彦如. 参与式发展理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J].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6(6):33. | [15] | 牛力, 赵迪, 韩小汀. “数字记忆”背景下异构数据资源整合研究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18(6):55. | [16] | 戴志强. 以公共档案馆为主体整合共享性档案信息资源的思考[J]. 档案学研究, 2010(1):32-36. | [17] | 赵生辉, 朱学芳. 数字社会记忆资源跨机构聚合机制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4(2):34-38. | [18] | [19]陈颖, 孟雪梅. 基于“城市记忆”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以福州为例[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3):86-90. | [20] | 罗红. LAM(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协作内容与模式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6):37. | [21] | 周耀林, 刘晗. 数字记忆建构:缘起、理论与方法[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8):56-57. | [22] | 龙家庆, 聂云霞. 数字记忆建构视域下档案文化创意服务模式探析[J]. 档案学通讯, 2020(5):73. | [23] | 刘灿姣, 阳利新.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述评[J]. 图书馆, 2016(2):15-19. | [24] | 陈海玉, 赵冉, 彭金花. 公众参与少数民族档案文献资源建设的行动分析模型[J]. 档案学研究, 2020(5):81. | [25] | 黄霄羽. 论社群档案工作参与模式[J]. 档案学通讯, 2017(5):89-94. | [26] | 范小青. 让“大教堂”携手“大集市”—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众包模式[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4):166-171. |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