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17, Vol. 31 Issue (1): 17-23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7.01.03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近年来我国档案与记忆研究综述
曲春梅1, 王静1, 王宁2
1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济南 250100
2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2
Research Overview on Archive and Memory in Recent Years
Chunmei QU1, JIANG Wang1, ning WANG2
1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全文: HTML    PDF(1198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档案与记忆是近年来档案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2001—2015年我国档案与记忆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数据分析,总结档案与记忆研究的主题内容分布、主要学术观点和总体特点,探讨档案与记忆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subject of archives and memory has been a research focus in archival community. Based on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statistics from 2001 to 201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of subjects, main academic viewpoints, general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and future trends of archives and memory.

出版日期: 2017-12-26
基金资助:本文为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年团队项目“社会记忆视野下档案资源体系的构建及优化研究”阶段成果之一
引用本文:

曲春梅, 王静, 王宁. 近年来我国档案与记忆研究综述[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1): 17-23.
Chunmei QU, JIANG Wang, ning WANG. Research Overview on Archive and Memory in Recent Years.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17, 31(1): 17-23.

链接本文:

http://journal12.magtechjournal.com/Jwk_dax/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7.01.03      或      http://journal12.magtechjournal.com/Jwk_dax/CN/Y2017/V31/I1/17

[1] 杨惦南. 钱学森先生关于档案的两次论述及推论——兼论档案是最典型的记忆工具[J].档案学研究,1990(3):54-58.
[2] 冯惠玲. 拥有新记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997.
[3] 2001年冯惠玲教授在中国首届档案学博士论坛上的发言.
[4] 潘连根. 论档案的记忆属性——基于社会记忆理论的分析研究[J].浙江档案,2011(8):32-35.
[5] 丁华东. 档案记忆观的兴起及其理论影响[J].档案管理,2009(1):16-20.
[6] 薛匡勇. 档案记忆观思想内核探析[J].上海档案,2014(1):18-21.
[7] 丁华东. 论档案记忆理论范式的研究纲领——“档案与社会记忆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档案学通讯,2013(4):20-24.
[8] 丁华东. 档案记忆观的兴起及其理论影响[J].档案管理,2009(1):16-20.
[9] 丁华东. 论档案与社会记忆控制[J].档案学通讯,2011(3):4-7.
[10] 覃兆刿. 档案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健脑工程”——记忆?档案?文化研究的关系视角[J].浙江档案,2011(1):22-25.
[11] 万启存,牛庆玮,张爱新.历史的遗忘与记取——探析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J].档案学研究,2015(2):44-48.
[12] 卫奕. 论档案编研与社会记忆的构建[J].档案学通讯,2008(6):45-47.
[13] 江燕. 档案文化的续写——略论社会记忆理论下档案的选择[J].浙江档案,2011(2):20-22.
[14] 马林青. 新媒体时代的档案与集体记忆[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4(2):101-105.
[15] 丁华东.昔日重现:论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机制[J].档案学研究,2014(5):29-34.
[16] 晏瑾,徐燕.口述档案对社会记忆构建的影响[J].云南档案,2012(4):50-56.
[17] 张盼. 社会记忆视角下口述档案的特性和功能[J].档案,2013(4):58-60.
[18] 王玉龙.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选择机制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3(5):101-104;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转化机制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3(4):27-30; 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互构机制探析[J].档案学研究,2014(5):40-44;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结合机制探析[J].档案学与建设,2014(8):8-12.
[19] 加小双,徐拥军.中国“城市记忆”理论与实践述评[J].档案学研究,2014(1):22-32.
[20] 张忠凤. 城市记忆建设中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兰台世界(理论版),2006(11):19-20.
[21] 丁华东,崔明.“城市记忆工程”:档案部门传承与建构社会记忆的亮点工程[J].档案学研究,2010(1):40-45.
[22] 黎妍晖. 关于城市记忆视角下的档案工作思考[J].湖北档案,2010(4):16-18.
[23] 尹雪梅,丁华东.论城市记忆工程对我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的推进[J].浙江档案,2011(3):13-16.
[24] 薛匡勇. 城市记忆工程及其走向探析[J].浙江档案,2012(12):10-13.
[25] 加小双,徐拥军.中国“城市记忆”理论与实践述评[J].档案学研究,2014(1):22-32.
[26] 杨雪云,丁华东.乡村社会记忆的功能转向及其思考——以徽州历史档案为分析对象[J].学术界,2011(12):71-80.
[27] 袁领娣. 关于档案部门参与城乡一体化记忆工程的思考[J].北京档案,2012(5):24-25.
[28] 陈燕萍. 乡村档案记忆建构路径[J].浙江档案,2013(2):61.
[29] 丁华东. 论社会记忆数字化与乡村档案记忆工程推进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5(4):36-39.
[30] 李颖. 档案记忆观视野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探析[J].档案学通讯,2013(1):31-34.
[31] 曲春梅. 历史·记忆·责任:社会视角下的企业档案工作[J].档案学通讯,2013(5):92-95.
[32] 王维娜,郭团卫.企业档案管理与企业记忆建设探析[J].黑龙江档案,2014(2):54-55.
[33] 崔洁. 档案记忆观视野下的企业档案服务管理[C].2013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会议,2013.
[34] 吕颜冰.国外档案记忆研究热点综述及启示[J].浙江档案,2014(12):32-35;国外档案记忆研究综述[J].档案与建设,2015(8):32-35.
[35] 任红娟. 国外档案学集体记忆研究主题探析[J].档案管理,2014(4):64-66.
[36] 张锦. 构建全民记忆的诺亚方舟:英国档案系统社会融入计划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7(3):53-56.
[37] 王超. 中英档案部门社会记忆构建比较研究[J].云南档案,2010(5):16-18.
[38] 韩若画等. 国内外“记忆工程”实施现状综述[J].档案学通讯,2012(3):14-18.
[39] 戚颖,倪代川.数字记忆:档案记忆观研究的新领域[J].山西档案,2010(3):14-16.
[40] 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3):4-8;徐拥军.建设“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库的构想[J].档案学通讯,2012(3):9-13.
[41] 赵生辉,朱学芳.数字社会记忆资源跨机构聚合机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4(2):34-38.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