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4年 23卷 6期
刊出日期:2014-10-25
综述
头颈部肿瘤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物理 生物 技术
会议纪要
463
2014 Vol. 23 (6): 463-467 [
摘要
] (
2861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腹部肿瘤
468
张丽,王玉洁,俞晓立,陈佳艺,陈兰飞,汪隽琦,柳光宇,郭小毛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逆向IMRT对腋窝Ⅰ—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剂量覆盖评估
目的
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逆向IMRT对腋窝Ⅰ、Ⅱ、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区域的剂量覆盖情况。
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2年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手术及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4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全乳逆向IMRT处方剂量为50 Gy分25次。按照RTOG标准及术中放置钛夹的位置勾画腋窝Ⅰ、Ⅱ、Ⅲ站及前哨淋巴结区域,并分析相应区域受量。
结果
腋窝Ⅰ、Ⅱ、Ⅲ站淋巴结的平均剂量分别为(33.0±7.5)、(17.9±11.3)、(7.3±6.6) Gy,V
95
分别为(29.9±17.7)%、(9.0±14.5)%、(0.1±0.3)%。所有前哨淋巴结均位于第Ⅰ站腋窝淋巴结区域,前哨淋巴结的平均剂量为(43.0±10.0) Gy,58%(19/33)的平均剂量>45 Gy。
结论
采用逆向IMRT照射乳腺时,腋窝Ⅰ、Ⅱ、Ⅲ站淋巴结受量有限,对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且未清扫腋窝者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2014 Vol. 23 (6): 468-471 [
摘要
] (
3423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72
顾文栋,李齐林,高旻,裴红蕾,吴昌平
VMAT宫颈癌患者口服造影剂勾画小肠对盆腔剂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VMAT宫颈癌患者口服造影剂勾画小肠对盆腔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共9例子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行定位CT扫描并勾画靶区及小肠等。每例患者先设定VMAT计划,再人为改变小肠电子密度行第2次剂量计算,分别形成常规VMAT计划和指定小肠电子密度的VMAT计划。配对t检验2个计划的剂量分布差异。
结果
9例患者常规VMAT计划与指定小肠电子密度VMAT计划的靶区D
98
、D
50
分别为4989.1、5000.1 cGy与5208.6、5191.6 cGy (P=0.026、0.005),CI值分别为0.766、0.765(P=0.920),HI值分别为0.081、0.074(P=0.055);OAR中小肠接受30 Gy照射体积分别为309.3、314.3 cm
3
(P=0.207),膀胱V
45
分别为52.4%、51.1%(P=0.168);在相同靶区处方剂量下的机器跳数分别为893.3、865.8 MU (P=0.093)。
结论
宫颈癌术后放疗时小肠内充盈的造影剂对盆腔剂量的增加未达统计学意义。
2014 Vol. 23 (6): 472-474 [
摘要
] (
341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75
单彬,孟祥颖,吴世凯,刁天喜
乳腺癌放疗相关性乳腺血管肉瘤的早期诊断策略研究
目的
建立乳腺癌放疗相关性乳腺血管肉瘤(RABASBCR)早期诊断策略,减少误诊发生。
方法
系统筛选文献,以公开发表的RABASBCR典型病例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病早期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活检方式等资料,筛选对早期诊断有价值的指标,建立早期诊断策略。结果共筛选出55篇文献,包含80例RABASBCR患者。30%(24例)患者曾被误诊;中位误诊时间3个月(1~24个月)。95%RABASBCR最早出现的症状是皮肤改变(76例)。超声、钼靶、CT、MRI误诊率分别为9/9、31/32、2/2和1/5。细针活检、粗针活检和切取活检的误诊率分别为7/14、12/25和10/26。
结论
通过分析已发表的个案报道并参照Cahan标准,建立了RABASBCR早期诊断策略。
2014 Vol. 23 (6): 475-478 [
摘要
] (
3142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胸部肿瘤
479
董辉,祝淑钗,苏景伟,沈文斌,刘志坤,李娟
食管癌根治性放疗中ENI与IFI失败模式研究
目的
比较食管癌根治放疗中ENI与IFI后的失败模式,探讨局部区域复发转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2006—2012年在本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245例食管癌患者资料,其中接受ENI者126例,接受IFI者119例。分析疗后的失败模式,其中区域失败包括食管病变局部未控或复发及区域淋巴结复发或转移,远处转移包括远处脏器转移及区域外淋巴结转移。失败模式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用Logrank法检验。
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疗后失败163例,其中局部区域失败92例、单纯远处转移36例、区域失败伴远处转移35例。ENI与IFI疗后1、3、5年总失败率不相同,分别为35.4%、62.5%、69.0%与46.5%、71.5%、81.5%(P=0.036);1、3、5年局部区域失败率也不相同,分别为29.9%、48.4%、50.0%与39.6%、62.1%、71.4%(P=0.003)。
结论
食管癌根治放疗时ENI可明显降低局部区域失败,提高LRC,进而改善长期生存。
2014 Vol. 23 (6): 479-484 [
摘要
] (
3902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85
欧阳伟炜,卢冰,苏胜发,胡银祥,马筑,李青松,耿一超,陈霞霞,杨文刚,栗蕙芹
Ⅳ期NSCLC化疗同期三维放疗的预后再分析
目的
进一步分析Ⅳ期NSCLC化疗同期三维放疗的预后因素。
方法
对2003—2010年前瞻性入组201例Ⅳ期NSCLC患者重新进行预后评价,包括依据放疗剂量>36 Gy的159例OS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120例PFS的影响因素分析。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中位周期数4个。原发肿瘤中位放疗剂量63 Gy。
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时间从最长的3年延长至5年。
结果
全组201例1、2、3、5年OS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40.1%、17.3%、10.2%、5.1%及10个月。近期疗效中CR、PR、SD、PD分别为7.5%、66.0%、19.5%、6.9%,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9、13、8、6个月(P=0.000)。化疗4~5周期同期≥63 Gy与<63 Gy患者1、2、3、5年PFS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7.4%、36.2%、27.2%、15.9%和20个月与32.6%、21.7%、0%、0%和9个月(P=0.002)。4~5周期化疗、疗后KPS稳定或增加、GTV<175 cm
3
为OS影响因素(P=0.035、0.000、0.008)。原发肿瘤三维放疗≥63 Gy对PFS的影响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51)。
结论
Ⅳ期NSCLC 4~5个周期化疗同期三维放疗≥63 Gy三维放疗使PFS、OS明显延长。
2014 Vol. 23 (6): 485-488 [
摘要
] (
3271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91
王金之,李建彬,王玮,张英杰,丁昀,刘同海,尚东平
基于4DCT探讨放疗中食管癌GTV
50
及IGTV空间位置及重合度变化
目的
基于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探讨放疗不同时段胸段食管癌GTV
50
、IGTV空间位置及重合度变化。
方法
对3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于放疗前及放疗10次、20次时行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分别在每次扫描各时相图像上勾画食管癌GTV
50
并构建IGTV。比较不同时段靶体积大小、DI和MI。
结果
疗程中GTV
50
、IGTV体积均呈递减趋势,两靶区中心点位置变化均不明显。初始靶区对放疗10次、20次GTV
50
的DI分别为0.75、0.63(P=0.000),IGTV的分别为0.79、0.66(P=0.000);GTV
50
的MI分别为0.61、0.56(P=0.002),IGTV的分别为0.68、0.58(P=0.005)。两靶体积比变化与初始各靶区对疗程中各靶区DI变化均呈正相关(r=0.632,r=0.783),与MI亦均呈正相关(r=0.387,r=0.483),三维运动矢量与MI均呈负相关(r=-0.455,r=-0.438)。
结论
胸段食管癌原发灶常规剂量分割放疗时GTV
50
、IGTV空间位置变化均<0.8 cm,同时放疗中靶区退缩致使靶区DI及MI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2014 Vol. 23 (6): 491-494 [
摘要
] (
362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腹部肿瘤
489
谭蕾,廖雄飞,王首龙,吴大可,张德康,王培
宫颈癌超声图像与CBCT 图像引导放疗宫颈移动度比较
2014 Vol. 23 (6): 489-490 [
摘要
] (
3066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头颈部肿瘤
495
尹珍珍,易俊林,黄晓东,罗京伟,王凯,高黎,曲媛,张世平,肖建平,徐国镇
鼻咽癌IMRT同期EGFR单抗和同期化疗与单纯IMRT的回顾对照研究
目的
回顾性对比IMRT同期EGFR单抗、同期化疗和单纯IMRT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将2008—2012年间收治的68例接受IMRT同期EGFR单抗的Ⅱ—Ⅳ
b
期初治鼻咽癌患者纳入BRT组,应用SAS软件进行1∶2配对形成单纯IMRT (IMRT)组136例及同期放化疗(CCRT)组136例,共340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
结果
BRT、IMRT、CCRT组3年样本数分别为14、69、47例。全组3年OS、DFS、LRC、DMFS分别为91.2%、80.2%、93.1%、87.2%。BRT、IMRT、CCRT组的3年OS分别为91.9%、 92.1%、89.9%(P=0.379),3年DFS分别为82.1%、77.9%、81.6%(P=0.594),3年LRCR分别为98.2%、90.6%、93.0%(P=0.249),3年DMFS分别为85.2%、85.2%、90.3%(P=0.383)。多因素分析提示T分期及同期EGFR单抗是LRC的影响因素(P=0.034、0.032)。
结论
鼻咽癌单纯IMRT即可达较好疗效。三组之间整体疗效相近,但BRT组有提高LRC的趋势。
2014 Vol. 23 (6): 495-499 [
摘要
] (
3422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物理 生物 技术
500
朱传营,蔡钢,胡伟刚,杨昭志,俞晓立,郭小毛,邵志敏,蒋国梁,陈佳艺
乳房保留术后野中野正向调强全乳房照射的腋窝淋巴结剂量学研究
目的
研究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采用野中野正向调强技术进行单纯乳房照射时各站腋窝淋巴结剂量分布及影响因素。
方法
37例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采用“野中野”技术照射乳房,在定位CT图像上勾画患侧第Ⅰ、Ⅱ、Ⅲ站和胸肌间淋巴结靶区,并勾画腋静脉,在三维放疗计划软件上逐站分析其所接受的剂量。配对t检验分析影响腋窝淋巴结剂量分布的因素。
结果
在全乳PTV处方剂量50 Gy分25次情况下,第Ⅰ、Ⅱ、Ⅲ站和胸肌间淋巴结被95%处方剂量所包括体积比平均值分别为34.7%、6.1%、0.4%和39.6%,D
mean
分别为30.8、15.7、5.0 Gy和28.8 Gy;腋静脉以下和以上淋巴结区域被95%处方剂量包括的体积比为45.6%和0.7%,D
mean
为38.2 Gy和6.7 Gy。乳房照射野的上界距离肱骨头的距离是影响腋静脉以下淋巴结区域D
mean
的唯一有意义因素(P=0.037)。
结论
全乳正向调强野中野技术对腋静脉以下腋窝淋巴结的实际照射剂量是不可忽略的,必须在分析保乳术后腋窝淋巴结控制率时予以考虑。
2014 Vol. 23 (6): 500-504 [
摘要
] (
3613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513
孙晓欢,谭丽娜,马奎,肖锋
摆位误差对VMAT计划剂量学验证的影响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及宫颈癌患者VMAT中摆位误差对剂量学验证的影响。方法分别为10例鼻咽癌、宫颈癌患者设计VMAT计划,并将计划移植到Delta4模体中进行计算,在瓦里安iX加速器上实施照射,通过移动治疗床模拟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3、5、7 mm摆位误差,从而验证摆位误差对剂量验证通过率的影响。
结果
γ分析结果显示鼻咽癌患者摆位误差>3 mm时,3%/3 mm标准下的通过率均<90%,摆位误差达到5 mm时,头方向低至(64.7±8.2)%;宫颈癌患者摆位误差>5 mm时3%/3 mm标准下的通过率均<90%,摆位误差达到7 mm时,头方向低至(63.3±3.6)%。
结论
摆位误差对鼻咽癌患者和宫颈癌患者的VMAT计划的剂量学验证有较大影响,误差越大通过率越低,尤其是头方向误差对剂量分布影响更为显著。
2014 Vol. 23 (6): 513-514 [
摘要
] (
366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519
张勇乾,张富利,王雅棣,高军茂,许卫东,蒋华勇,姚波,路娜,陈点点
头颈部肿瘤HT剂量学研究
目的
比较头颈部肿瘤患者HT过程中靶区和OAR计划剂量与实际受量的区别。
方法
对1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使用HT根治性放疗且每次治疗均行图像引导。选取治疗开始后第2周起每周第1天的图像引导CT图像,在HT的Planned Adaptive模块中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得到当次患者治疗的实际受量。将各CT图像进行形变配准,然后将各单次实际受量叠加得到总实际受量。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初始计划剂量与实际受量间差异。
结果
总实际受量与初始计划剂量相比GTV的D
2
、D
50
相近(P=0.07、0.07),而D
95
、D
98
、D
100
分别降低2.1%、2.7%、5.6%(P=0.02、0.02、0.02);PTV的D
2
相近(P=0.08),而D
50
、D
95
、D
98
、D
100
分别降低0.8%、1.9%、3.9%、13.5%(P=0.01、0.00、0.00、0.01);OAR中脊髓D
max
增加1.2%(P=0.04)。
结论
头颈部肿瘤患者HT中最终靶区实际受量比初始计划剂量偏低,而脊髓实际受量比初始计划剂量偏高。对解剖结构变化较大者应适时对靶区及计划进行修改,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014 Vol. 23 (6): 519-522 [
摘要
] (
356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523
杨波,庞廷田,刘峡,刘楠,胡克,邱杰,张福泉
HT在宫颈癌术后盆腔放疗的优势探讨
目的
比较宫颈癌术后患者应用HT、固定野IMRT、VMAT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选择10例宫颈癌术后放疗患者的CT图像进行靶区及OAR勾画,并对同一CT图像设计固定野IMRT、VMAT、HT计划。评估靶区及OAR的剂量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个计划参数差异,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
IMRT、VMAT、HT计划的靶区覆盖度均满足临床处方剂量要求,但HT计划靶区覆盖度最优(P=0.000),且HT计划的105%PTV降低约46%(47.12%、45.83%、0.05%,P=0.000)、D
max
降低约2 Gy (54.53、53.65、52.69 Gy,P=0.000),膀胱V
40
和D
max
最低(50.01%、46.84%、42.98%,P=0.001和54.49、52.96、52.78 Gy,P=0.000),直肠V
40
最低(54.61%、48.34%、46.78%,P=0.006),小肠D
max
最低(54.53、53.65、52.66 Gy,P=0.000),骨髓D
max
最低(54.51、54.44、52.13 Gy,P=0.000),但机器跳数最高(1429.20、617.80、7002.04 MU,P=0.000)。
结论
宫颈术后癌患者HT临床应用具有可行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照射方式推广。
2014 Vol. 23 (6): 523-526 [
摘要
] (
3456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527
岳麒,段继梅,王志伟,谷丹,杨秀美,李荣清
对HT系统MVCT扫描图像CT值及噪声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HT的MVCT扫描剂量率波动和不同扫描精度选择对图像CT值及噪声的影响。
方法
MVCT在不同剂量率和扫描层厚下扫描带各种密度棒的水模体,对应各密度棒的CT值得出各自条件下的IVDT曲线进行对比。MVCT在不同剂量率和扫描层厚下扫描带有均匀密度棒的水模体,测量不同扫描条件下均匀水模体中的CT图像噪声。对结果进行方差及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扫描剂量率下对CT值影响显著(P=0.000),各密度棒对应CT值的变化大小与密度呈正相关(
R
2
=
0.846),既高密度物质的CT值受的影响较大。不同剂量率对噪声也有显著影响,扫描剂量率越低图像噪声越大(P=0.000)。2、4、6 mm扫描层厚对CT值(P=1.000)及图像噪声(P=0.667)无显著影响。
结论
MVCT剂量率改变会引起CT值及图像噪声改变,在临床中应定期对MVCT剂量率及IVDT曲线稳定性进行监测,以保证ART计划中MVCT图像剂量计算的准确。
2014 Vol. 23 (6): 527-529 [
摘要
] (
3755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530
李承军,徐利明,李长虎
螺旋CT用于确定运动靶区时的体积重建缺陷的模体研究
目的
用已知体积模体按放疗需要常规CT扫描,比较螺旋CT在图像三维重建时的体积与真实体积之间差异。
方法
以呼吸运动模拟装置为基础,采用蜡块制作成不同体积的规则模体1~9个,设置运动幅度为2.5 cm,运动频率为18 次/min。将9个模体同时不连续扫描10次,计算螺旋CT对不同已知静止、运动物体三维重建时体积与真实体积之间差异并行配对t检验。
结果
所有模块合计的三维重建体积大于其已知静止体积(121.77 cm
3
∶103.14 cm
3
,P=0.038),但又明显小于其已知运动体积(121.77 cm
3
∶161.75 cm
3
,P=0.045),这种现象在不同体积模块的体积重建过程中得到了重复。不同体积模块重建体积与已知运动、静止体积的相对偏差均呈现随模块体积变小而增大的趋势。
结论
对运动靶区而言,由于螺旋CT扫描速度很快使扫描过程中存在着重复扫描和漏扫情况,导致所获靶体积不能完整代表ITV。
2014 Vol. 23 (6): 530-534 [
摘要
] (
3364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535
李胜元,李骁杨,严峥,高立,周宣,惠璐璐
MRI定位伽马刀治疗精度的检测与修正
目的
探讨MRI定位伽马刀治疗精度的检测与修正方法。
方法
利用25点矩阵水箱对伽马刀治疗精度进行多点检测,将MRI定位坐标与经过CT定位曝光验证、治疗精度偏差<0.5 mm的坐标进行比对,发现MRI定位偏差的大小及图像有无变形,然后按偏差均值±图像几何畸变率给予修正,与标准坐标间无显著差异后再行胶片曝光验证。
结果
所测3家医院MRI定位25点矩阵水箱的
x、z
坐标轴均无明显偏移,在y轴上存在的偏差分别为A院(-1.94±0.45) mm、B院(-2.22±0.29) mm和C院(-1.25±0.21) mm, A院在y轴上尚有1%的几何畸变率。以M表示偏差均值、GD为几何畸变率、
Y
0
为矩阵中心点坐标,将25点坐标
Y
分别代入公式Y
修
=(Y-M)+GD (Y
0
-Y)修正后,3家医院与标准坐标间均相近,验证片焦斑偏移也在0.5 mm内。
结论
利用25点矩阵水箱进行伽马刀治疗精度多点检测和偏差的函数修正,可以明确MRI能否直接用于头部伽马刀定位。
2014 Vol. 23 (6): 535-539 [
摘要
] (
3272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540
万爱英,许新,杨伟志
乳腺癌亚临床肿瘤剂量分割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筛选乳腺癌亚临床肿瘤相对优化剂量分割方案。
方法
采用人乳腺癌裸小鼠移植瘤亚临床肿瘤为实验模型,细胞接种后72 h进行常规分割(200 cGy/次、1 次/d、5 次/周),超分割(160 cGy/次、2 次/d、间隔6 h、10 次/周),大分割(300 cGy/次、1 次/d、5 次/周,400 cGy/次、隔天1次、3 次/周)照射,总剂量为40、60 Gy。观察指标成瘤率、近期肿瘤控制率、远期肿瘤控制率等。对各实验组测量数据差异行
χ
2
检验。
结果
总剂量40 Gy时(接种细胞数1.5×10
5
,空白对照组成瘤率为2/8),超分割方案是相对优化方案。总剂量60 Gy时(接种细胞数3.1×10
5
,空白对照组成瘤率为11/11),大分割300 cGy 5 次/周最优(P=0.001),其中常规分割组近、远期肿瘤控制率均为0(成瘤率均为8/8),超分割组近、远期肿瘤控制率分别为50%、25%(成瘤比率分别为4/8、6/8),大分割400 cGy 3 次/周组近、远期肿瘤控制率均为25%(成瘤率均为6/8),大分割300 cGy 5 次/周组近、远期肿瘤控制率均为67%(成瘤率均为4/12)。
结论
接种细胞数不同,控制亚临床肿瘤所需分割方案及总剂量不同。当成瘤率为100%时,就远期控制而言,300 cGy 5 次/周是相对优化方案。
2014 Vol. 23 (6): 540-542 [
摘要
] (
3151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545
宋歌,王溪,王忠文,谭力
放疗科《医疗设备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2014 Vol. 23 (6): 545-545 [
摘要
] (
2576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物理 生物 技术
505
付庆国,朱小东,杨海明,魏党,刘志杰
加速器碳素纤维床对三维治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
目的
评估加速器碳素纤维床对放疗计划剂量分布及验证通过率的影响。
方法
在Pinnacle8.0m计划系统中建立治疗床模型,修正10例鼻咽癌、10例宫颈癌和10例胸肺部放疗计划后斜入射野的剂量计算。评估碳素纤维床对放疗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利用三维验证设备Delta4实测放疗计划,比较在剂量计算中考虑进碳素纤维床后γ通过率的改进程度。
结果
TPS剂量计算考虑治疗床后靶区所受剂量明显减少[(4772~7266) cGy∶(4859~7347) cGy,P=0.000~0.002],D
95
的相对偏差为1%~3%。Delta4验证的γ通过率(3 mm/3%标准)均有所提高(96.4%~98.8%∶93.4%~97.3%,P=0.000)。
结论
若TPS剂量计算时不考虑治疗床的存在则靶区所受剂量将被高估,这对靶区剂量响应梯度小的肿瘤更应引起足够重视。
2014 Vol. 23 (6): 505-508 [
摘要
] (
3620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543
李琨,张力元,孙锐,嵇建峰,张媛,田野
米诺环素改善放射性认知功能损害的初步实验研究
2014 Vol. 23 (6): 543-544 [
摘要
] (
2755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综述
509
姚伟荣,马林
头颈部肿瘤自适应放疗流程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2014 Vol. 23 (6): 509-512 [
摘要
] (
3302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515
董隽,张天,文碧秀
DNA双链断裂与NHEJ修复的研究进展
2014 Vol. 23 (6): 515-518 [
摘要
] (
330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549
徐菲,陈佳艺
Ⅱ和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术后放疗价值
2014 Vol. 23 (6): 549-551 [
摘要
] (
2871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552
王冰,曲明江,刘士新
放射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
2014 Vol. 23 (6): 552-554 [
摘要
] (
3277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综述
546
董鑫哲,孟雪,于金明
肿瘤个体化放疗的临床依据及临床研究现状
2014 Vol. 23 (6): 546-548 [
摘要
] (
3054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会议纪要
555
西部放射治疗协会秘书处,郎锦义,冉立
第九届中国西部地区放射肿瘤学学术会议暨2014年贵州省肿瘤学年会在贵阳举行
2014 Vol. 23 (6): 555-556 [
摘要
] (
2688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