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02-1620
CN 11-1226/G2

《档案学研究》在线编辑系统

当期目录 More
  2024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4-28 上一期   
基础理论研究
践行“三个走向”的时代意义、现实成就与行动展望
刘越男, 贺谭涛, 何思源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4-12.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01
摘要   HTML   PDF (1197KB)( 0 )

“三个走向”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走向依法治理是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走向开放是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应有之义,走向现代化是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二十年来,我国档案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依法治档能力显著提升,档案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档案创新发展成效突出。面向未来,需要以依法治档能力为基础,全面提升档案治理效能;以档案开放格局为依托,加快构建档案开放生态;以档案创新发展为支柱,奋力推进档案事业转型。

2023年中国档案学研究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徐拥军, 张群群, 嘎拉森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13-21.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02
摘要   HTML   PDF (1447KB)( 0 )

2023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主要关注“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档案管理”“档案治理”“档案事业”“档案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红色档案与课程思政”“档案与数字人文”“中国古文书学”等主题,呈现出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交融、本土性和国际性并存、开放性和创新性兼备的特点。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须坚持守正创新,继续推进档案学学科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平衡好国际借鉴与本土关照的关系,注重向外延展和向内深化,重视研究的人学意蕴与实践导向,以此助力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建构,为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近二十年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注意力变迁研究—基于“十五”至“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文本的分析
连志英, 陈怡, 王锦文, 余敏, 吴雅怡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22-29.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03
摘要   HTML   PDF (2076KB)( 0 )

档案事业发展存在注意力分配问题,不同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注意力会有所不同。基于对2000年以来我国颁布的五份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文本的体裁分析、词频分析和内容分析,发现过去二十年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注意力由档案管理转向档案治理,由档案法制建设转向档案法治,由参与型和引入型档案外事工作转向引领型和输出型档案对外交流与合作。而“档案资源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科技工作”“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档案利用服务”及“档案安全保管与保护”等主题始终是档案事业发展注意力所在,但不同时期档案事业发展决策主体对这些主题的注意力有所变化,总的趋势是促使档案事业走向治理、开放和现代化。

数智驱动下档案公共服务价值共创:价值、模式与路径
宋帆帆, 苏君华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30-37.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04
摘要   HTML   PDF (1249KB)( 0 )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智”技术驱动档案公共服务价值共创向纵深推进。以“数字社会”为背景,指出数智驱动下档案公共服务价值共创有利于实现档案资源的创造性转化、推动档案公共服务的高效化以及彰显档案公共服务的人本化,并结合理论与实践探索了数智驱动下档案公共服务价值共创的三种模式:以数据为中心的定制模式、以众包为形式的共创模式、以元宇宙为载体的生态模式。在总结归纳其共同特征的基础上,从价值赋意、数据赋能和制度赋权三个角度提出了优化策略,以促进档案公共服务的高效化,推动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档案文化社会化:内涵、特征与推进
杨千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38-45.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05
摘要   HTML   PDF (1136KB)( 0 )

社会化是档案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尤其是数字时代的典型发展趋向。档案文化作为一个专指性较强的概念,与档案内容文化存在显著区别。档案文化社会化具有双重内涵,一是档案文化拓展其社会面向,二是档案文化回归其社会本源性,后者是前者的递进。档案文化社会化应主要从以“以人为本”为根本理念遵循,从馆藏建设到档案资源建设,锻造理性科学的档案制度框架,用档案数据赋能社会脉络四个向度加以推进。

档案法规标准
我国档案所有权的权利冲突与解决对策研究
姚静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46-54.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06
摘要   HTML   PDF (1396KB)( 0 )

以我国档案所有权权利冲突为研究对象,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研究逻辑,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文本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展开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划分出我国档案所有权权利冲突类型,归纳总结当前存在的痛点;剖析得出权利冲突的立法原因包括:立法者侧重工具理性、档案所有权法律空缺、档案所有权法律滞后、已有法律可操作性差;提供针对性解决对策包括:优化档案所有权立法理念、填补档案所有权法律空白、动态更新档案所有权法律、增强已有法律的可操作性。

档案资源建设
“断裂”与“缝合”:中国流失海外历史档案的回归机制研究
夏坤, 谭必勇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55-62.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07
摘要   HTML   PDF (1293KB)( 0 )

追索中国流失海外历史档案,继承民族珍贵档案遗产具有突出现实意义。本研究结合内部控制与外部掠夺双向视角,追溯近代中国档案巨量流失的历史肇因,审视反思档案回归后出现的文化断裂,提出在接续情感与认同的原则基础上,采取灵活的叙事重构方法,进而以社会记忆存储形式的变化跃升为脉络,从事实相接、交互融合、记忆存储、内容管理四个方面,探究实现中国流失海外历史档案的社会性回归的具体可行策略,为发挥档案遗产价值、弥合民族记忆伤痕提供智力支持。

基于过程管理的历史档案资源众包框架与实施策略
赵丽, 陈建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63-71.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08
摘要   HTML   PDF (1440KB)( 0 )

基于公众参与治理的众包模式在历史档案资源领域的成功实践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国家档案馆系统进行实地和问卷调查发现,对众包成果质量的担忧已成为影响众包模式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历史档案资源众包需加强顶层设计和质量控制,基于过程管理建立涵盖全部横向要素和纵向流程两个维度的历史档案资源众包框架。在此框架指导下,以工作流程进展为序,从前期准备、中期任务执行与管理、后期成果审核与奖励三个方面具体探索实施策略,同时将众包评价与持续改进贯穿众包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这对于规避众包风险、提升众包质量和效益非常关键。

公民需求视域下的档案政务服务转型路径探究—以政务网留言数据为例
陈艳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72-81.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09
摘要   HTML   PDF (4652KB)( 0 )

为探究档案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路径,使档案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本文基于公共服务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从公民需求的角度探究档案政务服务路径,利用主题挖掘和情感分析方法对中国政府网和22个省级人民政府网站的公民档案政务留言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鉴于政府干预的局限性,现有的档案政务服务的“粗放型”供给模式未能达到高效服务和高满意度的效果,档案政务服务路径需要从“自上而下”的供给主导模式向“自下而上”的需求导向模式转型。

档案资源开发
红色档案的组织及开发研究—以广州市红色建筑照片档案为例
李海涛, 张俊杰, 陈思伶, 张可, 边越, 金晓霞, 陈涛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82-90.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10
摘要   HTML   PDF (1725KB)( 0 )

数字化正在改变传统红色档案的组织开发方式,通过数据化的描述、连接与呈现,细化红色档案的组织开发粒度,有利于红色档案的长期保护、广泛共享,并为其产业化开发提供广阔场域。本研究选取了广州市红色建筑照片档案为组织开发对象,通过后端的档案信息收集与编纂、中端的档案信息组织与关联、前端的信息集成及时空呈现,搭建“时光穗道”时间轴,并从资源整理、数据关联、内容标注、档案活化等层面,基于技术依托、情感连接、服务指向等维度深入探讨了我国红色档案的组织开发对策。

红色研学视角下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策略
聂勇浩, 易慧慧, 包惠敏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91-98.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11
摘要   HTML   PDF (1271KB)( 0 )

以研学旅行形式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研学是近年的新兴现象,对于档案馆开发红色档案资源,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红色研学的视角出发,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开发主体、服务对象、开发形式、开发内容、宣传与反馈五个维度。系统调查省级和副省级综合档案馆红色研学的实践案例后发现,上述维度存在外部联系与协作薄弱、服务对象需求匹配度低、资源呈现形式扁平化、资源加工深度与广度不足、宣传与反馈渠道缺乏等问题。为优化红色研学中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必要实现“从单方供给到协同供给”“从受众模式到用户模式”“从传统叙事到数字叙事”“从浅度开发到故事挖掘”“从单向宣传到双向互动”的转型。

档案信息化
区块链技术用于电子档案真实性保障的再认识与再思考—兼论档案管理的技术应用与自主可控问题
杨利军, 何欣彤, 陈永生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99-105.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12
摘要   HTML   PDF (1174KB)( 0 )

真实性是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尽管区块链技术用于电子档案真实性保障还存在争议,但用区块链技术保障电子档案真实性的研究成果却不少见。首先,本文在分析区块链实现数据防篡改的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档案管理的原则和实践,认为现阶段用区块链技术保障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逻辑矛盾;其次,档案管理的技术应用,包括区块链技术应用要遵循适用性、目的性、经济性和自主可控原则;最后,档案行业也要加强对新技术的跟踪研究,但在用区块链技术保障电子档案真实性之前,还应做更详尽的适用性研究。

基于U型曲线理论的数据档案化模式构建研究
安新宇, 钱毅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106-115.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13
摘要   HTML   PDF (1435KB)( 0 )

数据档案化是数据管理与档案管理相互影响的新领域,文章立足于U型曲线理论提供的资源形态变化背景,旨在透视数据档案化内涵与作用机制。在梳理档案化思想源流的基础上,文章运用演绎与归纳逻辑分析得出数据档案化是多元主体推动数据语义滑动以释放数据证用价值的过程,并结合数据价值实现路径,以数据采集、数据归档等基本活动为支撑,构建了语义预置、语义固化和语义攀升三种数据档案化模式,展示了语义滑动逐步促进数据证用价值释放的过程。该模式将有助于在数据时代应用档案智慧,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

数据态档案叙事:原理、方法与实证
赵生辉, 闵冬元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116-125.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14
摘要   HTML   PDF (1310KB)( 0 )

本文将叙事理论与档案数据化加工需求相结合,提出“数据态档案叙事”的学术概念,探讨其核心理念、理论基础、逻辑框架和技术路线,并通过现实案例予以验证。本文认为,叙事性是档案区别于其他文献资源的典型特征。数据态档案叙事是以历史结构主义方法论为指导,基于“框架+对象”的二元叙事逻辑,以结构化数据集形式重组档案文本或图像核心语义信息的叙事脉络,构造历史事件的可计算数据模型,驱动档案信息服务智能化转型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数据态档案叙事可以为档案数据化加工提供科学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有望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智能转型产生深远影响。

基于区块链和星际文件系统技术的高校师德档案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建构策略
张达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126-133.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15
摘要   HTML   PDF (1388KB)( 0 )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其受到档案行业的高度关注。从数据信息管理的角度看,区块链技术利用其去中心化、去信任化、防篡改、匿名、开放、自治、可追溯等特性,能够增强数据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这与师德档案信息管理需求高度契合。本文设计了基于星际文件系统(IPFS)和联盟区块链技术的师德档案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利用Hyperledger Fabric建立所有参与者共同管理交易的系统,建构链上、链下相结合的师德档案信息数据存储策略,设计基于属性的加密机制策略实现细粒度的师德信息数据访问控制,从理论层面解决了师德档案信息数据的数据孤岛、数据存储成本昂贵以及数据安全传输的问题。

档案安全保障
梵文文献三种载体材料保存特性的比较研究
张美芳, 宋欣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134-140.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16
摘要   HTML   PDF (1916KB)( 0 )

我国梵文文献分布在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数量虽不多,但价值很高,是研究印度思想史和佛教史、西藏佛教史及梵文文法等的第一手史料。贝叶、桦树皮、纸张是梵文文献的三种主要载体材料,由于其自身形成原理、性能及加工工艺等不同,三种材料的抗老化特征和速度有显著差异,在保存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病害。国内外有关梵文文献内容的研究较多,而在其本体保护修复方面尚未开展系统研究,尤其缺少三种载体材料的对比研究。本文梳理了三种梵文文献载体材料的历史起源、加工工艺等,依据三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分析病害机理和老化特征,提出三种载体材料在修复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技术问题,为保护梵文文献载体材料、延长其寿命提供理论依据。

纸质档案霉斑的复苏鉴定、着生状态模拟与去除效果观察
陈菲
档案学研究. 2024, 38 (2): 141-148.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4.02.017
摘要   HTML   PDF (2740KB)( 0 )

低温冷冻是档案馆为防范有害生物危害对进馆档案采用的一种常见处理措施。本文对一份经过低温冷冻处理的档案上的黑色疑似霉斑进行采样,结合形态学观察、ITS、18S测序结果对样品进行鉴定,发现其仍存在可以培养成活的霉菌,且从生长特性以及代谢产物来看,这些霉菌均为会对档案载体产生危害的菌种,亟待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在修复过程中对霉斑进行酒精擦除是一种常用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在高湿环境下纸张生霉的模拟实验,观察霉菌在纸质载体表面着生的状态、霉斑的形成过程,其次采用75%酒精擦除,观察霉菌菌丝在纸张纤维内的残留,并根据实验结果结合一家档案馆连续三年的温湿度趋势分析,对档案馆检查和修复生霉档案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