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阅读
目的 调查目前我国乳房重建手术开展现状,以及国内医生对放疗与乳房重建手术之间关系看法。方法 选取全国范围内110家乳腺癌年手术量>200例的医疗机构,以问卷调查形式开展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手术医师及其所在科室和医院的基本情况、2017年乳腺癌手术开展情况、各类型重建手术开展情况以及对放疗和重建手术关系的具体看法。结果 110家单位参与调研,96家(87.3%)单位已开展重建手术,植入物重建占总重建手术量的65.7%,自体重建占20.1%。对于可能需要术后放疗的患者,受访医院首选的手术方式为植入物重建,对于明确需要术后放疗和全乳切除术后接受过放疗的患者,首选自体组织重建。术后放疗是即刻乳房重建的阻碍因素,多数医院认为放疗对手术的影响不大。延期-即刻乳房重建的开展比例达到66%,86%的医院首选在放疗结束半年后更换假体。保乳术后复发的患者也可进行即刻重建,首选的手术方式为植入物重建。结论 我国乳房重建的比例开展较低,医生技术掌握仍有欠缺,在面对与放疗的冲突时,国内专科医生的选择与指南和共识尚存在出入,提示需要对医生进行更专业的培训,以进一步推动国内乳房重建事业的发展。
目的 探讨影响宫颈残端恶性肿瘤不良预后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6年间本医院收治的 48例宫颈残端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ⅠA-ⅡA期 19例(40%)以手术+辅助治疗为主,ⅡB-Ⅳ期 29例(60%)以放化疗为主。中位发病年龄 51岁,子宫次全切除原因以子宫肌瘤为主,距子宫次全切除平均时间10.76年。结果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83%、74%。单因素分析显示距子宫次全切除时间(P=0.016)、肿瘤直径(P=0.016)、临床分期(P=0.036)、组织学分级(P=0.009)、淋巴结转移(P=0.044)、宫旁受侵(P=0.046)、骨髓抑制(P=0.013)、根治性手术(P=0.019)为不良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宫颈残端恶性肿瘤不良预后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宫旁受侵、骨髓抑制有关,其中组织学分级是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早期脑白质微观损伤情况及其与受量关系。方法 33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分别在放疗前1周内,放疗结束后第1天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和神经认知量表测试。采用基于全脑体素的分析方法计算部分各项异性(FA)、平均扩散率(MD)、平行本征值(λ‖)、垂直本征值(λ⊥),并将放疗前后的各组数据行配对t检验。亚组分析采用等分法,按照被试受照的颞叶平均剂量不同等分为3个组,组与组之间有相同剂量间隔,比较不同剂量组照射前后全脑变化情况,所有统计学结果均进行FDR校正。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结束后全脑多个脑区FA、MD、λ‖、λ⊥值均有显著改变(P<0.05),发生显著改变脑区FA、MD、λ‖、λ⊥值分别为 0.455±0.016、(9.893±0.403)×10-4、(13.441±0.412)×10-4、(8.231±0.429)×10-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λ‖、λ⊥值随颞叶剂量增加,放疗后发生改变范围和程度增加,尤其高剂量组(平均剂量为 25~35Gy组)发生显著改变的范围较中剂量组(15~25Gy)和低剂量组(5~15Gy)扩大(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刚刚放疗结束时,借助DTI技术可以在早期观察到脑白质的微损伤。颞叶所受的平均剂量的高低可能是影响这些微损伤程度的原因之一。未来或许可以借助此类成像技术寻求更精确的危及器官安全剂量阈值,也可以在放疗结束早期评估脑损伤高风险人群,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
作 者 须 知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