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5年 24卷 4期
刊出日期:2015-07-03

综述
头颈部肿瘤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物理生物技术
会议纪要
   
胸部肿瘤
359 马筑, 卢冰, 李涛, 李建成, 王小虎, 卢铀, 陈明, 柏玉举, 苏胜发, 胡银祥, 欧阳伟炜, 李青松, 栗蕙芹, 王羽, 张波
Ⅳ期NSCLC化疗同期3DRT的前瞻性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PPRA-RTOG003

目的 探讨Ⅳ期NSCLC化疗同期3DR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2012年共 198例患者符合以下入组标准:年龄 18~80岁,KPS≥70,无放化疗禁忌,组织或细胞病理学确诊的初治NSCLC,临床分期为Ⅳ期,转移器官数≤3个。主要研究终点为生存率及急性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率98.5%,3年样本量为 165例。中位OS期和PFS期分别为13.0(95%CI为 11.7~14.3) 和9.0(95%CI为 7.7~10.3)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53.5%、15.8%、9.2%。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体积<134 cm3(P=0.008)、治疗后KPS稳定或增加(P=0.010)及放疗剂量≥63 Gy (P=0.014)是延长生存因素。3—4级中性粒细胞降低占37.9%、血小板降低占10.1%、血红蛋白降低占6.9%,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分别占2.5%和6.6%。主要死因为远处转移,仅10%单纯复发死亡。

2015 Vol. 24 (4): 359-363 [摘要] ( 4000 ) [HTML 1KB] [PDF 0KB] ( 0 )
367 王军, 张彦军, 刘青, 郭银, 李娜, 武亚晶, 王祎, 曹峰, 景绍武, 杨从容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对根治性放疗靶区勾画参考
目的 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09年间 393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理资料,分析不同Siewert分型、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等淋巴结转移特征和分布特点,探讨高危淋巴引流区。χ2检验组间差别。结果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69.2%、转移度为31.31%,以贲门、胃小弯、胃左动脉、脾动脉、脾门、肠系膜根部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6.4%、转移度为8.3%,以下段食管旁、食管裂孔及膈上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SiewertⅠ型较Ⅱ、Ⅲ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高(P=0.003),腹腔淋巴结转移度低(P=0.002)。T3+T4期及肿瘤最大径≥6 cm者淋巴结转移度在腹腔多个区域均高于对照组,纵隔淋巴结转移度在肿瘤最大径组间差别不明显。胃大弯、肝十二指肠韧带和膈下部位淋巴结转移度在不同组间均低于<10%。结论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放疗腹腔高危淋巴区域应包括贲门、胃小弯、胃左动脉、脾动脉、脾门旁、肠系膜根部及腹主动脉旁,纵隔高危淋巴引流区包括下段食管旁、食管裂孔及膈上区域,并依据不同Siewert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淋巴结转移特点进行个体化靶区设计。
2015 Vol. 24 (4): 367-370 [摘要] ( 4348 ) [HTML 1KB] [PDF 0KB] ( 0 )
373 王澜, 韩春, 祝淑钗, 时高峰, 刘俊峰, 刘丽虹, 王琦, 刘磊, 王光大
CT及DWI对确定食管癌病变长度的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分别依据CT扫描及DWI确定食管癌病变长度的准确性,为食管癌靶区勾画提供优选的影像学参考方法。方法 2012—2013年前瞻性入组 3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前完善食管内窥镜、胸腹CT及DWI扫描,分别依据各项检查确定病变长度并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标本实测长度相比较。分析各种影像学方法所测食管病变长度与病理标本实测长度的符合程度。一致性检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法及Bland-Altman法。结果 全组 4例患者于DWI序列未见高信号表现,假阴性率为11%,均为T1期,占44%(4/9)。31例可供DWI病变长度分析,术后病理标本肿瘤长度为4.58 cm,内窥镜、CT扫描、b=600、800、1000 s/mm2条件下DWI图像所测肿瘤长度分别为4.56、5.58、4.41、3.99、3.83 cm,ICC值分别为0.703、0.764、0.946、0.890、0.882,P值均为0.000。Bland-Altman法分析结果中以内窥镜和b=600 s/mm2条件下DWI所测肿瘤长度与病理标本实测长度的一致程度最高。结论 DWI技术所测食管肿瘤长度与病理标本实测长度较为接近,以b=600 s/mm2条件下病变测量信度为优,DWI技术对早期食管癌诊断价值有限。
2015 Vol. 24 (4): 373-376 [摘要] ( 4200 ) [HTML 1KB] [PDF 0KB] ( 0 )
物理生物技术
364 廖雄飞, 黎杰, 肖明勇, 袁珂, 赵艳群, 康盛伟, 王培
笔形束和蒙特卡罗算法在放疗剂量计算中的比较研究
目前,放疗计划系统内置剂量算法大多是基于笔形束叠代卷积技术。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笔形束算法在非均匀介质中存在局限,主要原因是笔形束算法应用一维密度校正不能准确模拟次级电子在非均匀介质中的剂量分布[1-2]。蒙特卡罗模拟算法被公认为目前剂量计算的“金标准”[3-4]。本研究目的是比较笔形束和蒙特卡罗两种算法来在临床剂量计算中剂量分布差异。
2015 Vol. 24 (4): 364-366 [摘要] ( 2946 ) [HTML 1KB] [PDF 0KB] ( 0 )
371 李兴德, 赵瑾, 翟福山, 韩立杰, 王明, 赵悦
自制双下肢辅助固定装置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应用分析
放疗中的摆位误差现象是影响精确照射的关键因素,为了降低摆位误差,许多学者通过改进患者固定方式来提高放疗精确性[1-2]。但对盆腔肿瘤患者,因受皮肤松弛、腹部脂肪较多、下肢旋转和两腿分开角度等因素影响,使选用的标记点位置变化较大而增加摆位误差[3]。为此,笔者根据盆腔肿瘤放疗摆位要求及热塑体膜、体架的固定特点,自制双下肢辅助固定装置(专利号:zl 2013 2 0222024.2)并应用于临床。
2015 Vol. 24 (4): 371-372 [摘要] ( 2472 ) [HTML 1KB] [PDF 0KB] ( 0 )
438 郭明, 王胜资, 吴朝霞, 马长明, 王雷, 倪晓晨, 诸枫
IMRT计划优化参数中听觉器官分区限制剂量研究
目的 探讨鼻咽癌IMRT中通过听觉器官分区限制剂量方式优化计划对降低听觉器官剂量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 223例鼻咽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 114例,通过提高听觉器官 Dmean限制的调强优化权重等级方法设计IMRT计划。B组 109例,以PTV外放5 mm为分割线将听觉器官分成高剂量和低剂量区,限制听觉器官高剂量区剂量不高于靶区处方剂量,听觉器官低剂量区剂量不高于靶区处方剂量一半作为调强优化参数设计放疗计划。成组t检验组间差异。结果 T1、T2、T3、T4期中B组耳鼓室腔(中耳)Dmean均值较A组分别减少17.7%、22.4%、15.7%、14.2%(P=0.000、0.000、0.000、0.000);耳蜗 Dmean均值分别减少11.0%、20.1%、10.0%、9.0%(P=0.004、0.000、0.007、0.036);前庭 Dmean均值分别减少22.6%、31.8%、20.6%、21.4%(P=0.000、0.000、0.000、0.000)。B组骨性段咽鼓管 Dmean均值较A组无改善(减少3.4%、6.8%、3.6%、0.1%;P=0.291、0.006、0.155、0.963)。结论 听觉器官分区限制剂量方法能有效降低听觉器官剂量,减小听觉器官放射损伤,更好地保护听觉功能。
2015 Vol. 24 (4): 438-441 [摘要] ( 4111 ) [HTML 1KB] [PDF 0KB] ( 0 )
442 朱夫海, 王颖杰, 吴伟章, 李新技, 王姗姗, 李玉芬, 夏廷毅
90例胰腺癌患者螺旋断层治疗剂量验证结果分析
HT系统代表了放疗的一种全新技术,其治疗原理类似于计算机螺旋断层CT,可以实现高适形度的剂量分布[1]。为保证照射剂量准确以及治疗计划成功实施,患者疗前剂量验证成为质量保证中关键一环。现将本科 2012年应用ArcCHECK模体对胰腺癌患者HT剂量验证结果分析如下,以期今后临床工作中能更严格地执行QA。
2015 Vol. 24 (4): 442-443 [摘要] ( 2702 ) [HTML 1KB] [PDF 0KB] ( 0 )
444 王建廷, 刘明, 翟福山, 王安峰, 曹晓辉, 包超恩
肝癌千伏级CBCT引导放疗配准方法比较
目的 比较肝癌千伏级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的不同方法。方法 离线下由4位观测者在加速器控制室内分别完成121幅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的配准,配准方法包括手动配准、常规软组织配准、常规骨性配准、肝脏配准、椎体配准,其中后4种方法均使用配准软件自动配准。对配准软件的稳定性进行检测,然后比较4位观测者使用同种自动配准方法结果,以此评估使用该方法可重复性。以4位观测者手动配准肝脏外轮廓结果平均值为基准,与其他配准方法结果比较。使用McNemar检验差异。结果 若保持配准条件不变,自动配准结果完全一致。常规软组织、骨性配准方法可重复性较好,椎体配准次之,肝脏配准最差。但肝脏配准结果与手动配准结果最接近,差值在3 mm内百分率分别为左右方向84.3%、上下方向 77.7%、前后方向92.6%。结论 使用配准软件自动肝脏配准可用于肝癌图像引导,但每次图像引导时均需有经验医师、技师共同参与,自动配准完成之后应根据肝脏外轮廓手动校正。
2015 Vol. 24 (4): 444-448 [摘要] ( 3971 ) [HTML 1KB] [PDF 0KB] ( 0 )
449 吴嘉明, 叶世安, 任益民
全身皮肤电子线照射技术的开发及研究——台湾经验交流
目的 开发设计躺姿及旋转板电子线全身皮肤肿瘤照射新技术,可使患者从头至脚全身都给到足够且均匀剂量照射。方法 躺姿及旋转板电子线照射时直线加速器机头水平往上或水平往下照射,可合成一个可用的剂量剖面野的旋转角度,再求出绝对剂量及PDD跟加成因子后就可让患者得到足够且均匀的电子剂量以便做全身性电子线治疗。结果 躺姿及旋转板全身电子线照射方式结果显示,采取任一姿式做照射都可在患者治疗表面行成一个平坦的剂量剖面,此剖面剂量均匀度可控制在 ±10%的范围内。结论 躺姿及旋转板电子线照射方式可同时从头至脚在同一次治疗,并得到和全身其余区域相同且均匀的剂量。
2015 Vol. 24 (4): 449-453 [摘要] ( 3522 ) [HTML 1KB] [PDF 0KB] ( 0 )
454 张寅, 戴建荣, 李明辉, 符贵山
热塑面罩收缩对放疗靶区定位精度的影响
目的 分析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热塑面罩收缩对靶区定位精度的影响。方法 试验一,测量热塑膜自由状态下收缩幅度:将规格为100 mm×50 mm的热塑膜片加热并按一定比率在一维方向上拉伸,然后在拉伸后不同时刻测量热塑膜长度变化,分析不同拉伸比率与收缩幅度的关系。试验二,模体试验:利用头颈部仿形模体,模拟患者从制作面罩到放疗整个过程,测量治疗过程中由于面罩收缩引起的治疗中心位置偏移程度。结果 热塑膜在前20 min内收缩幅度最大,不同拉伸比率对收缩幅度无明显影响。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面罩收缩引起的中心点偏移量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分别为(-0.12±0.31)、(-0.24±0.21)、(0.61±0.42) mm,在模拟一个疗程6周时间内各点内偏移相近(P=0.185~0.961)。结论 为患者制作面罩时冷却时间应≥20 min,在此前提下面罩收缩引起的摆位误差在可接受水平。
2015 Vol. 24 (4): 454-456 [摘要] ( 4069 ) [HTML 1KB] [PDF 0KB] ( 0 )
457 王雪桃, 柏森, 李光俊, 蒋晓芹, 苏晨, 李衍龙, 朱智慧
千伏级CBCT图像CT值校正及在放疗剂量计算中应用
目的 研究千伏级CBCT图像CT值校正方法,提高其用于剂量计算的准确性。方法 以扇形束计划CT作为先验信息,将CBCT与计划CT图像进行刚性配准,通过将CBCT与计划CT图像相减得到CBCT散射背景估计,对散射背景进行低通滤波处理,最后将原始CBCT图像减去滤波后的散射背景得到校正的CBCT图像。对Catphan600模体和4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的CBCT图像进行校正,配对t检验校正前后CBCT与计划CT的差异,评估校正后的CBCT图像质量并分析用于剂量计算的准确性。 结果 经CT值校正后CBCT图像伪影明显减少,空气、脂肪、肌肉、股骨头的平均值校正前与计划CT分别相差232、89、29、66 HU,而校正后平均值差别缩小至5 HU内(P=0.39、0.66、0.59、1.00)。校正后CBCT图像用于剂量计算误差在2%内。 结论 校正后的CBCT图像CT值与计划CT的CT值相似,用于剂量计算可得到准确的结果。
2015 Vol. 24 (4): 457-461 [摘要] ( 4088 ) [HTML 1KB] [PDF 0KB] ( 0 )
462 刘潇, 王运来, 鞠忠建, 徐伟, 金丽媛
二维电离室矩阵实时验证VMAT剂量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利用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VMAT患者透射剂量实时验证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二维电离室矩阵面板粘贴固定在加速器EPID探测面板上,源到EPID探测面板距离为140 cm。电离室矩阵面板上加8 mm的RW3固体水以提高信躁比。选取食管癌、前列腺癌、肝癌患者计划,在圆柱形Cheese模体上照射测量5次,研究患者计划在模体中剂量验证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患者每次治疗时进行实时测量,第1次测量结果作为参考剂量,利用γ分析比较分次间剂量误差。结果采用3%3 mm标准,Cheese模体VMAT计划的γ通过率为98%左右,食管癌、前列腺癌和肝癌患者实时照射γ通过率分别约为92%、92%和94%。整个治疗过程中各分次的γ通过率都在90%以上。
2015 Vol. 24 (4): 462-465 [摘要] ( 3583 ) [HTML 1KB] [PDF 0KB] ( 0 )
466 王欢欢, 曾宪亮, 孟茂斌, 钱东, 应国光, 赵路军, 袁智勇, 王平
沉默PKM2对人肺腺癌细胞系及移植瘤的放射增敏研究
目的 研究沉默丙酮酸激酶M2型(PKM2)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及移植瘤的放射协同作用,并探索相关机制。方法 将PKM2基因干扰质粒pshRNA-PKM2稳定转染至A549细胞,同时设立空载质粒转染组和未转染组。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A549细胞pshRNA-PKM2的沉默效率及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水平,克隆形成实验、移植瘤生长延迟法检测沉默PKM2后对A549细胞、移植瘤放射增敏效应,透射电镜观察A549细胞及移植瘤自噬形成,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中PKM2的表达水平。行Student′s t检验组间差异,裸鼠体重及移植瘤体积采用连续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成功获得转染pshRNA-PKM2的A549稳定细胞株。pshRNA-PKM2组可显著下调细胞和移植瘤PKM2的蛋白表达水平(P=0.001、0.000),对A549细胞的SER为1.47,移植瘤的SER为2.00。干扰PKM2可增加放射所诱导的自噬形成并增加LC3-Ⅱ/Ⅰ的比值(P=0.0001)。结论 沉默PKM2调节自噬可能提高A549细胞及移植瘤的放射敏感性,其有望成为NSCLC有效放射增敏靶点,但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
2015 Vol. 24 (4): 466-470 [摘要] ( 3605 ) [HTML 1KB] [PDF 0KB] ( 0 )
471 王叶, 薛莲, 于冬
药物17-AAG对人肺癌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影响
目的 研究17-AAG对人NSCLC细胞系A549的放射增敏作用并简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实验检测17-AAG对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多靶单击拟合克隆存活曲线分析药物对细胞放射增敏作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观察药物对细胞衰老产生的影响。γ-H2AX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药物对DNA损伤修复的影响。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17-AAG对A549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1~0.05)。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加药照射组克隆形成率降低,50 nmol/L时的放射增敏比为1.79(D0值比)、2.30(Dq值比)。药物+4 GyX射线照射后72 h引发细胞衰老比例为30.48%,高于单纯用药组(9.18%,P=0.00)与单纯照射组(12.30%,P=0.00)。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17-AAG使DNA损伤修复延迟。结论 17-AAG对人肺癌A549细胞有生长抑制及放射增敏作用,其增敏机制可能为与引发细胞衰老和延迟DNA损伤修复有关。
2015 Vol. 24 (4): 471-473 [摘要] ( 3458 ) [HTML 1KB] [PDF 0KB] ( 0 )
腹部肿瘤
377 牛绍清, 张玉晶, 温戈, 李贻阳, 冯玲玲, 王汉渝, 文碧秀
早期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局部扩大野IMRT前瞻性Ⅱ期研究的初步结果
目的 探讨早期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局部扩大野IMRT靶区勾画方案的适用性。方法 对2011—2013年间 21例ⅠE—ⅡE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短疗程化疗联合放疗,其中化疗主要为Gelox方案,放疗均采用局部扩大野IMRT及统一放疗剂量(GTV54.6 Gy分26次,高危CTV50.7 Gy分26次,低危CTV45.5 Gy分26次)。分析其剂量分布、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年样本数 12例。随访率100%。2年LRC率为100%、OS为90.5%、PFS为90.5%。PTV54.6 Gy、PTV50.7 Gy和PTV45.5 Gy中90%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99.8%、99.6%和99.7%,患者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
2015 Vol. 24 (4): 377-381 [摘要] ( 4129 ) [HTML 1KB] [PDF 0KB] ( 0 )
382 徐勇刚, 李晔雄, 王维虎, 金晶, 王淑莲, 刘跃平, 宋永文, 任骅, 房辉, 刘清峰, 吴润叶, 亓姝楠, 陈波
200例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及预后
目的 分析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0—2013年收治 200例确诊为原发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Ⅰ期 50例,Ⅱ期 125例,Ⅲ+Ⅳ期 25例。大部分患者接受 4~6周期CHOP或CHOP为主方案化疗以及受累野放疗(韦氏环+颈部淋巴结区域)。Kaplan-Meier法计算OS、PFS、LRC,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多因素分析。结果 5年样本数量 71例,全组 5年OS、PFS和LRC分别为78%、72%和87%。放化疗组的OS、PFS、LRC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分别为86%∶70%、84%∶58%和97%∶66%(P=0.001、0.000、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分期、LDH和IPI是OS、PFS和LRC共同预后因素(P=0.000~0.036),PFS预后因素还包括ECOG评分(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分期是OS和LRC的预后因素(P=0.003~0.022),PFS的预后因素是年龄(P=000)。结论 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好的特点。早期患者加入放疗可以显著提高OS、PFS和LRC。
2015 Vol. 24 (4): 382-386 [摘要] ( 4294 ) [HTML 1KB] [PDF 0KB] ( 0 )
387 王玉, 陈书, 吴生红, 陈路川, 柏朋刚, 邵凌东, 吴君心, 潘建基
pT3N0期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pT3N0期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放疗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0年期间本院诊断明确且行TME术的 125例pT3N0期直肠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后化疗,其中 40例接受术后放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分析影响LR因素。结果 5年样本量为 35例,5年OS和DFS分别为 82.3%和72.4%,术后放化疗和化疗的 5年OS分别为72%和83%(P=0.911)。多因素分析送检淋巴结个数、肿瘤是否侵犯肠周脂肪是LR的影响因素(P=0.045、0.021)。低危组(无高危因素)和高危组(≥1个) LR率分别为2.5%和11.8%(P=0.060)。结论 对于无高危因素的pT3N0期直肠癌患者术后放疗未能改善OS、LR率,对该期患者术后常规放疗有待探讨。

2015 Vol. 24 (4): 387-391 [摘要] ( 3985 ) [HTML 1KB] [PDF 0KB] ( 0 )
392 宋勇春, 袁智勇, 李丰彤, 董洋, 庄洪卿, 王境生, 陈华明, 王平
射波刀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射波刀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4年间接受射波刀治疗的 59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资料。肿瘤体积为 13.0~125.1 cm3(中位数27.1 cm3)。处方剂量为 35~50 Gy (中位数45 Gy),分割次数为 3~8次(中位数5次)。采用CT为基础的评价有无进展。采用Kaplan-Meier法线计算OS和局部无进展生存LPFS。结果 1、2年样本数分别为26、17例,1、2年OS分别为54%、35%,LPFS分别为91%、70%;中位OS期为12.5个月,LPFS期为10.9个月。1~2级急性和晚期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为61%,其中 1例为3级晚期胃肠道反应者临床表现为肠道不全梗阻。结论 采用射波刀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可获得很好疗效且并发症小。
2015 Vol. 24 (4): 392-394 [摘要] ( 3675 ) [HTML 1KB] [PDF 0KB] ( 0 )
395 陈建武, 刘萍, 陈文娟, 柏朋刚, 李江山, 倪晓雷, 陈开强, 李奇欣
宫颈癌IMRT靶区及OAR体积与位置变化研究
目的 通过量化方法研究IMRT前与放疗中期靶区及正常组织体积与空间位置的变化。方法 选取 40例经过IMRT的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剂量达27 Gy (15次)时各扫描1组CT图像。临床医生分别在这两组CT中勾画出靶区与OAR。通过Pinnacle计划系统图像配准把第1次靶区与OAR映射至第2次CT图像上。分析靶区与各OAR体积变化,并使用体积差异法和DICE相似度法来评价空间位置变化情况。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疗前和放疗15次的原发灶GTV、盆腔转移淋巴结GTV均不同(P=0.000、0.000)。使用体积差异法评价原发灶GTV变化率平均为(38.64±19.50)%,范围 3.16%~86.49%;盆腔转移淋巴结变化率平均为(42.49±25.68)%,范围 2.79%~87.42%; OAR中膀胱体积变化率最大,平均为(55.13±33.40)%,范围 3.25%~116.01%。使用DICE值法评价,原发灶GTV平均为 0.50±0.18,范围 0.10~0.85;盆腔转移淋巴结GTV平均为 0.31±0.20,范围 0.00~0.71,OAR中直肠DICE参数最小,平均为 0.57±0.14,范围 0.18~0.76。结论 IMRT宫颈癌患者疗前和疗中靶区及正常组织体积与空间位置发生明显变化,应及时修改放疗计划确保靶区足够剂量,同时避免OAR超过剂量限值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5 Vol. 24 (4): 395-398 [摘要] ( 4033 ) [HTML 1KB] [PDF 0KB] ( 0 )
400 戴卓捷, 雷新, 陈永红, 刘佳
252Cf中子腔内照射结合挡铅与不挡铅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的配对观察
目的 比较 252Cf中子腔内照射结合挡铅盆腔对穿野和不挡铅箱式四野外照射治疗宫颈癌的治疗结果。方法 2004—2007年本院收治的 Ⅱa—Ⅲb期的宫颈鳞癌患者,按照临床分期、年龄、肿瘤大小、贫血程度为配对条件,共筛选出26对(52例)研究对象,分为挡铅盆腔对穿野组(挡铅组)和不挡铅箱式四野组(不挡铅组)。两组患者外照射期间穿插 252Cf中子后装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 5年LC、OS、DFS并Logrank检验差异,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行McNemar法检验。结果 挡铅、不挡铅组 5年LC率分别为85%、81%(P=0.014),OS率分别为89%、73%(P=0.013),DFS率分别为89%、73%(P=0.013),晚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3%(P=0.008)。结论 腔内照射结合外照射治疗宫颈癌时无论采取对穿野还是箱式四野,后程前后野中央均应挡铅。
2015 Vol. 24 (4): 400-402 [摘要] ( 4056 ) [HTML 1KB] [PDF 0KB] ( 0 )
408 朱永刚, 赵红福, 程光惠, 何明远, 施丹, 赵志鹏
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放疗CT与MRI定位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CT与MRI图像引导的局部晚期宫颈癌三维适形近距离放疗靶区及剂量学的差异,为优化影像引导方式及改进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本院行宫颈癌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患者 13例,均行外照射+MRI引导三维适形腔内+插植近距离治疗。每次后装均实施MRI和CT扫描,并分别进行靶区勾画、腔内+插植和模拟去除插植针单纯腔内治疗计划设计。对两组扫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MRI比CT的高危CTV的宽度、体积小[(38.0±9.4) mm∶(45.1±8.7) mm (P=0.000)、(34.2±15.3) cm3∶42.9±20.4 cm3(P=0.002)],中危CTV的宽度、厚度、体积也小[(58.8±9.4) mm∶(65.4±10.3) mm (P=0.000)、(34.8±6.3) mm∶(37.5±6.3) mm (P=0.001)、(90.9±28.5) cm3∶(109.0±36.4) cm3(P=0.000)]。MRI较CT的高危、中危CTV的 D90%均增高[87.6 Gy∶85.8 Gy (P=0.013)、67.7 Gy∶66.3 Gy (P=0.005)],而膀胱、直肠 D2 cm3均降低[73.1 Gy∶75.5 Gy (P=0.011)、61.0 Gy∶65.7 Gy (P=0.000)]。结论 CT比MRI定位过度评估靶区宽度;应用MRI定位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有明显优势;腔内+插植可弥补CT引导造成的靶区剂量下降。
2015 Vol. 24 (4): 408-412 [摘要] ( 3963 ) [HTML 1KB] [PDF 0KB] ( 0 )
会议纪要
399 杜晓京, 韩非, 高远红
第一届广州放射肿瘤论坛在穗召开
2015 Vol. 24 (4): 399-399 [摘要] ( 1685 ) [HTML 1KB] [PDF 0KB] ( 0 )
综述
403 姜军红, 李华, 谭榜宪
放射性肺炎易感基因遗传多态性位点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现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一的恶性肿瘤[1]。放疗是中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至少60%肺癌患者需要接受放疗[2]。而肺癌放疗的首要剂量限制因素便是RP。RP是胸部放疗常见并发症,是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正常肺组织受到辐射损伤而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RP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气紧和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常常因为呼吸窘迫和高热而死亡,还有一部分患者只有影像学改变而无临床症状。影响RP风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吸烟、KPS评分、病理类型、剂量学参数、肿瘤部位、合并其他疾病情况和化疗情况等[3-4]。但是,在充分考虑以上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对相同临床分期、肺功能相似的患者给予相同剂量和相似体积的照射,RP的发展快慢与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患者在放疗期间或者放疗后3月内便出现急性RP症状,有的则出现在放疗后 1年多,呈慢性RP表现,有的则没有RP发生。大量临床观察发现RP发病具有个体差异性,提示RP发生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2015 Vol. 24 (4): 403-407 [摘要] ( 2687 ) [HTML 1KB] [PDF 0KB] ( 0 )
413 王鑫, 金晶
局部晚期胃癌的术前同期放化疗研究进展
胃癌是全球位列第四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患者占世界全部胃癌的40%[1]。根据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其发病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居第3位[2]。我国为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定期体检意识薄弱,癌症普查率低,再加上胃癌患者初始症状多不典型,因此,约50%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或者局部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通常这样的患者预后很差,中位生存期仅 8~13个月[3-6]。自美国INT 0116研究结果发表以后[7-8],胃癌术后辅助治疗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术后同期放化疗被认为是接受根治性手术(R0)及<D2淋巴结清扫术的局部晚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方法[9];如果是D2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同期放化疗有待商榷。但对胃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价值,目前还不明确。如何通过适宜的术前新辅助治疗模式,把不可手术胃癌转化为可手术切除,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就局部晚期胃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述。
2015 Vol. 24 (4): 413-416 [摘要] ( 2582 ) [HTML 1KB] [PDF 0KB] ( 0 )
头颈部肿瘤
417 邓琳, 王仁生, 吴芳, 汤春园, 冯国生, 李桂生, 刘美莲, 严浩林
局部晚期鼻咽癌不同化疗方案配合IMRT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鼻咽癌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诱导化疗+奈达铂同期IMRT与顺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1—2012年间5个治疗中心共 223例经病理确诊的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 113例采用多西他赛(65 mg/m2第1天)+奈达铂(80 mg/m2第1天)诱导化疗2周期,奈达铂(40 mg/m2第1天)每周方案同期IMRT;对照组 110例采用相同方案诱导化疗2周期,IMRT顺铂(40 mg/m2第1天)每周方案同期IMRT。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两组差异,不良反应行z检验。结果 随访率为99.1%。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有效率均为100%,试验和对照组 2年LRFS、RRFS、DMFS、OS分别为94.0%和93.4%、94.2%和94.1%、88.2%和86.7%、90.3%和87.3%(P=0.757、0.478、0.509、0.413);试验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较对照组高(P=0.027、0.028、0.035),血红蛋白减少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00);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低于对照组(P=0.023),两组口腔黏膜炎、口干发生率相近(P=0.483、0.781)。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奈达铂联合多西他赛诱导化疗+奈达铂同期IMRT的近期疗效与顺铂的相似,胃肠道反应轻患者可耐受,但其骨髓抑制较重使用时应密切监测。
2015 Vol. 24 (4): 417-420 [摘要] ( 4207 ) [HTML 1KB] [PDF 0KB] ( 0 )
421 蓝玉宏, 田允铭, 白力, 曾雷, 肖巍魏, 卢泰祥, 韩非
初治转移鼻咽癌疗后预后评分模型建立及分层治疗研究
目的 建立初治转移鼻咽癌疗后预后评分模型,探讨其分层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2002—2010年共263例符合入组条件的初治鼻咽癌转移患者纳入研究。原发灶主要包括常规放疗、3DCRT、IMRT等,照射范围包括鼻咽病灶+颈部淋巴引流区。骨转移病灶的处理主要是常规外放疗,肝、肺等主要选择手术切除、放疗及射频消融处理等。大部分患者一线治疗均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将患者一般特点、肿瘤状态以及治疗相关因素等纳入多因素分析,根据预后因素n值(其中HR=en)建立预后模型。 结果 影响患者OS因素包括KPS≤70(P=0.00)、联合器官转移(P=0.00)、合并肝转移(P=0.00)、转移数目≥2个(P=0.00)、LDH>245 IU/I (P=0.00)、化疗周期数1~3个(P=0.00)、转移灶疗效为SD或PD (P=0.00)、原发灶未接受放疗(P=0.01)。根据患者预后评分分为低危组(0~1.5分)、中危组(2.0~6.5分)、高危组(≥7.0分),5年OS率分别为59.0%、25.1%、0(P=0.00)。 结论 基于患者KPS、血清LDH水平及联合脏器转移、合并肝转移、转移数目建立的预后评分模型能有效预测患者生存,积极的治疗方式包括≥4个周期化疗和原发灶放疗等能提高低、中危组患者生存时间;而对高危组患者原发灶放疗不能带来生存获益,以姑息性化疗为主。
2015 Vol. 24 (4): 421-426 [摘要] ( 4316 ) [HTML 1KB] [PDF 0KB] ( 0 )
427 张有望, 黄雅芳, 应红梅, 孔琳, 吴永如, 杜承润, 胡超苏
经口腔超声引导穿刺检查在恶性肿瘤疗后咽后间隙淋巴结肿大和咽旁间隙肿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口腔超声引导穿刺细胞病理检查对恶性肿瘤疗后影像学发现咽后肿大淋巴结或咽旁间隙肿块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2—2013年间 55例恶性肿瘤放疗后患者经CT、MR检查发现 44例咽后间隙肿大淋巴结、10例咽旁间隙肿块,PET-CT检查发现咽后肿大淋巴结 1例。50例放疗患者中 46例鼻咽癌、3例食管癌和 1例肺尖癌;4例手术治疗患者分别为甲状腺乳头癌、颊黏膜鳞癌、声带鳞癌及乙状结肠腺癌;1例术后放疗患者为鼻腔嗅神经母细胞瘤。经口腔超声检查发现咽后间隙淋巴结肿大 45例和咽旁间隙肿块 10例的低回声区病灶,并在超声引导监督下肿块穿刺活检。结果 37例咽后间隙肿大淋巴结经穿刺细胞病理学证实为癌,检出率为82%,3例鼻咽癌放疗后咽旁间隙肿块穿刺细胞病理学证实为癌,检出率为30%。结论 经口腔超声引导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可作出原发恶性肿瘤疗后淋巴结转移和咽旁间隙复发的细胞病理诊断,有利于提早诊断和提供合理治疗的依据。
2015 Vol. 24 (4): 427-430 [摘要] ( 3003 ) [HTML 1KB] [PDF 0KB] ( 0 )
431 王政, 姜炜, 庞青松, 王平
胶质母细胞瘤同期推量IMRT安全性分析
目的 评价同期推量IMRT技术治疗胶质母细胞瘤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3—2014年接受同期推量IMRT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共 46例,观察疗后生存获益及神经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随访率100%,1年OS率73%,1年PFS 为39%。多因素分析提示联合替莫唑胺同期放化疗是影响生存因素(P=0.016)。16例出现肿瘤进展,其中局部复发 9例、远处播散 7例。结论 同期推量IMRT对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但鉴于例数偏少且随访时间较短值得进一步探索。
2015 Vol. 24 (4): 431-433 [摘要] ( 3781 ) [HTML 1KB] [PDF 0KB] ( 0 )
434 潘绵顺, 李勇, 邱书珺, 陈磊, 邵显军, 张丽, 张国禹, 诸葛风华
贝伐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初步疗效分析
目的 评估贝伐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CRN)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经类固醇激素及甘露醇治疗仍进展的放射性脑坏死患者 19例,共计22处病灶。其中5处病灶经过病理证实,其他病灶均同时满足以下各项影像学证据:①CT或MRI增强病灶表现为失张力强化且伴有明显水肿;②CT或MRI增强病灶均为低灌注;③MRS提示强化区域的Cho峰降低;④PET示强化区域的FDG摄取明显减低。所有患者均给予贝伐单抗5 mg/kg,每14 d重复1次,治疗 2~6个周期。每周期治疗前均行MRI检查,比较治疗前后T1WI相增强病灶变化情况及T2WI相病灶水肿情况。记录患者临床症状、KPS评分改变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比较行配对t检验。结果 19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治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自第2周期治疗结束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KPS评分平均提高26.8分。MRI的T1WI增强相可见强化区域病灶较治疗前平均缩小54.8%(P=0.000),MRI的 T2WI相可见水肿区域较治疗前平均缩小80.7%(P=0.000)。平均随访时间 3~12个月(平均值5.6个月),11例病情改善维持,4例复发,4例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 初步证实贝伐单抗能明显改善CRN的临床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2015 Vol. 24 (4): 434-437 [摘要] ( 4093 ) [HTML 1KB] [PDF 0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