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后现代视野下档案的证据价值再发现——以中国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证据价值再发现为例 |
肖代龙 |
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 昆明 650091 |
|
Rediscovering the Evidence Value of Archives in the Postmodern Perspective: Taking the Rediscovery of the Evidence Value of the First Batch of Unequal Treaties in Modern China as an Example |
XIAO Dailong |
School of History and Archive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
[1] | 徐拥军, 熊文景. 后现代主义档案观批判—基于唯物史观的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5):81. | [2] | 闫静, 王露露. 悖论式发展: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现状与局限[J]. 北京档案, 2019(7):16-21. | [3] | 吕文婷, 吴林泽. 对质疑档案客观性的理论思考—基于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视角[J]. 档案与建设, 2023(9):28-32. | [4] | 比如:张衍, 黄清晨. 后保管理论与文件连续体理论关系的重新审视[J]. 档案学研究, 2020(1):25-31; | [4] | 连志英, 蒋玲, 张晓. 档案来源观的后现代转向[J]. 档案学通讯, 2023(5):4-10. | [5] | 因为“解释学”的英文是“Hermeneutics”,但该词很多时候也翻译为“阐释学”“诠释学”,所以“解释学史学”也称为“阐释学史学”“释义学史学”.它是运用解释学理论进行历史研究从而形成的一个史学流派. | [6] | [15][16][17] 冯惠玲. 档案学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48,42,9,42. | [7] | 比如:陈兆祦, 王德俊. 档案学基础[M]. 北京: 档案出版社, 1995:62; | [7] | 刘永. 档案学概论[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6:28-29; | [7] | 朱玉媛. 档案学基础[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57-58. | [8] | 参见:来新夏.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简明辞典[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1:76,77,83; | [8] | 吴宝康, 冯子直. 档案学词典[M].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2-3; | [8] | 刘洞天. 我国情况证据概念多维论[D]. 长春: 吉林大学, 2022:20-36. | [8] | 此外,《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是:凭,依几也.依者,倚也.証,諌也. 據(通据),杖持也,谓倚杖而持之也.所以,从词语构成的角度来看,也可以大致判断出,凭证侧重于实物,证据侧重于推断. | [8] | 参见: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上[M]. 许惟贤,整理.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7:166; | [8] |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下[M]. 许惟贤,整理.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07:1037,1243. | [9] | 陈建. 论权力与档案形成的相互建构[J]. 档案管理, 2017(5):4-6. | [10] | 陈建. 论权力与档案管理的相互建构[J]. 档案管理, 2017(2):8-10. | [11] | 米歇尔·福柯. 知识考古学[M]. 谢强,马月,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3:145. | [12] | 史蒂文·卢巴, 张宁. 信息文化与档案[J]. 山西档案, 2000(1):11-16. | [13] | 马克斯·韦伯. 经济与社会:上卷[M]. 林荣远,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8:81. | [14] | 乔万尼·萨托利. 民主新论[M]. 冯克利,等译. 北京: 东方出版社, 1993:190. | [18] | 陆扬. 解构主义批评简述[J]. 学术月刊, 1988(2):16-22. | [19] | 罗兰·巴特. 作者的死亡[M]//罗兰·巴特随笔选. 怀宇,译.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294-301. | [20] | 陈新. 态度决定历史:后现代状况下的历史学[J]. 历史教学问题, 2007(6):34-38. | [21] | 海登·怀特. 形式的内容:叙事话语与历史再现[M]. 董立河,译. 北京: 文津出版社, 2005:1-33. | [22] | 王铁崖.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30-83. | [23] |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上卷[M]. 洪汉鼎,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9:341-486. | [24] | 李星沅. 李星沅日记[M]. 袁英光,童浩,整理. 北京: 中华书局, 1987:428. | [25] | 夏燮. 中西纪事[M]. 高鸿志,点校. 长沙: 岳麓书社, 1988:131. | [26] | 尚书[M]. 慕平,译注. 北京: 中华书局, 2009:52-77. | [27] |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 国语:卷一[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4. | [28] | 比如:何新华. 试析古代中国的天下观[J]. 东南亚研究, 2006(1):50-54; | [28] | 袁宝龙. 五服与九州:建构天下观的两种视野[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56-61. | [29] | 春秋左传正义:卷第十一[M]. 左丘明,传. 杜预,注. 孔颖达,正义.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0:303. | [30] | 黄宗羲. 留书[M]//黄宗羲. 黄宗羲全集:第11册.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5:12. | [31]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6册[M].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2:157-160. | [32] | 曾国藩. 禀祖父母[M]//曾国藩:曾国藩全集:第19册. 长沙: 岳麓书社, 2012:32. | [33]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M]. 南京: 凤凰出版社, 1994:47. | [34] | 蒋廷黻. 中国近代史大纲[M]. 北平(北京): 青年书店, 1939:23. | [35] | 外交部编纂委员会. 中国恢复关税主权之经过:下编[M]. 外交部编纂委员会印行, 1929:91-92. | [36] | [42]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49:66-69,说明. | [37] | 胡绳.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上册[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2:75-82. | [38] |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半封建国家的说法是列宁分别在1916年、1912年最早提出来的,此后被引入中国,但都是分开使用,直到1926年蔡和森将其合在一起才逐渐成为固定论述.不过,由于半殖民地强调的是民族矛盾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半封建强调的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因而在不同场合的论述中,两者虽然各有侧重但也密切联系. | [39] |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M]//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2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626. | [40] |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M]//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802. | [41] | 毛泽东.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话的要点[M]//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6:10. | [43] | 赵庆云. 范文澜续写、重写《中国近代史》的构想及实践[J]. 史学理论研究, 2016(2):59-66. | [44] | 余绳武. 追忆范文澜同志[J]. 近代史研究, 1994(1):16-18. | [45] | 马士.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M]. 张汇文,等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3:337. | [46] | 莱特. 中国关税沿革史[M]. 姚曾廙,译.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8:5. | [47] |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册[M]. 董书慧,王昶,徐正源,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581. | [48] | 费正清. 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卷[M].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233-234. | [49] | 允裪, 等. 钦定大清会典:卷56[M]//钦定四库全书:第619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499-500. | [50] | Elijah Coleman Bridgman. Present conditions of the Chinese empire[J]. Chinese Repository, 1843(1):1. | [51] | 梁廷柟. 夷氛闻记:卷四[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119. | [52] | 王晴佳. 后现代主义与历史研究[J]. 史学理论研究, 2000(1):131. | [53] | 杨共乐. 后现代主义史学述评[J]. 高校理论战线, 2003(6):56. |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