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25, Vol. 39 Issue (1): 4-13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5.01.001
  基础理论研究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我国历史档案研究的焦点透视与趋势展望(2000—2024)——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陈永生1,2,包惠敏1,2
1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广州 510006
2 数据归档与档案安全国家档案局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06
Focus Perspectives and Trend Forecasts in China's Historical Archives Research (2000-2024) : Based on the Visual Analysis of CiteSpace
CHEN Yongsheng1,2,BAO Huimin1,2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2 Key Laboratory of Data Archiving and Archives Security, NAAC, Guangzhou 510006
全文: HTML    PDF(1744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历史档案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趋势,对未来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具有参考意义。通过文献计量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2000—2024年发表的314篇文献的基本特征,并结合关键词揭示其热点主题及演进。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虽在持续深入,但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网络与核心,仍有较大的研究潜力和空间。在热点主题上,历史档案的保管利用、数字转型、社会记忆及数字人文等议题成为研究焦点。从研究演进来看,研究从最初聚焦历史档案保存与整理,逐步过渡到对历史档案数字化的探索及其与口述史、社会记忆等领域的跨学科交融,进而深化至数字人文视角下历史档案的创新开发与利用。未来,研究者应面向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交流合作机制,实现从“重藏轻用”到“藏用并重”,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融合”,从“传统人文”到“数字人文”的研究转向。

关键词 历史档案历史文化遗产数字人文社会记忆科学知识图谱    
Abstract

Historical archives constitute a vital component of China'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summarizing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al work. By employing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and utilizing the CiteSpace software,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314 publications from 2000 to 2024 and uncovers the hot topics and their evolution through keywor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e research has been continuously deepening, a stable research network and core have yet to form, suggesting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erms of hot topics, the preservation and acces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ocial memory, and digital humanities have emerged as focal points of research. Regarding 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the initial focus on the preserv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historical archives has gradually shifted to the explor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ve digitization and its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with fields such as oral history and social memory, further deepening into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from a digital humanities perspective. In the future, researchers should align with major national strategies, strengthen cooperation mechanisms, and strive for a transition from "emphasizing preservation over access" to "balancing preservation and access", from "single-discipline" research to "interdisciplinary fusion", and from "traditional humanities" to "digital humanities".

Key wordshistorical archive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digital humanities    social memory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出版日期: 2025-02-28
通讯作者: 包惠敏   
Corresponding author: Huimin BAO   
引用本文:

陈永生, 包惠敏. 我国历史档案研究的焦点透视与趋势展望(2000—2024)——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25, 39(1): 4-13.
CHEN Yongsheng, BAO Huimin. Focus Perspectives and Trend Forecasts in China's Historical Archives Research (2000-2024) : Based on the Visual Analysis of CiteSpace.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25, 39(1): 4-13.

链接本文:

https://journal12.magtechjournal.com/Jwk_dax/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5.01.001      或      https://journal12.magtechjournal.com/Jwk_dax/CN/Y2025/V39/I1/4

[1] [75] 李世华, 周靖祥. 红色历史档案见证战时金融理论与实践创新的真理价值[J]. 档案学研究, 2022(6):86-93.
[2] 陈永生, 詹逸珂. 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的人民史观[J]. 档案与建设, 2023(10):7-12.
[3] 宋欣, 李冰, 鲁国轩. 西藏历史档案霉菌生长特性及其影响—以贝叶载体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3(2):128-133.
[4] [77] 陈建, 徐晴暄. 数字人文视角下历史档案解谜书游戏开发路径研究—以《谜宫·金榜题名》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3(1):100-106.
[5] 胡莹, 郑峰娥. 边疆治理视域下藏族石刻档案的整理发掘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2(5):59-66.
[6] 杨茜茜. 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历史档案资源整理与开发路径探析—兼论档案管理中的历史主义与逻辑主义思想[J]. 档案学通讯, 2019(2):17-22.
[7] 史江, 秦慧, 赵德喜. 历史档案数字化进程中的业务外包问题探索[J]. 档案学通讯, 2010(1):37-40.
[8] 潘玉民. 认识与行动:再论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J]. 档案学通讯, 2012(1):101-104.
[9] 华林. 论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的数字化技术保护[J]. 档案学研究, 2006(2):4.
[10] 丁华东, 倪代川. 论档案的社会记忆建构功能—以徽州历史档案为分析对象[J]. 档案管理, 2010(4):10-13.
[11] 黄琴, 华林, 侯明昌. 论亟待保护抢救的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档案[J]. 档案学通讯, 2009(1):3.
[12] 李财富, 张骁勇. 新时期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1):5.
[13] 华林, 肖敏, 王旭东. 西部濒危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保护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3(1):4.
[14] [44] 邓君, 王阮. 数字人文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发现模型构建[J]. 档案学研究, 2022(1):110-116.
[15] 华林. 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历史档案保护政策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02(2):4.
[16] 陈悦, 陈超美, 刘则渊, 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015(2):242-253.
[17] LI X, WU P, SHEN G Q, et al. Mapping the knowledge domains of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A bibliometric approach[J].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 2017, 84: 195-206.
[18] 陈晓敏. 民国档案著录标引一体化刍议[J]. 四川档案, 2001(1):7-9.
[19] 冯蓉. 试论民国档案分级管理模式的创新[J]. 档案学研究, 2003(3):16-19.
[20] 张建平, 姚红. 全国历史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的建立与发展[J]. 中国档案, 2000(6):35-36.
[21] 刘伟, 崔丽梅, 李辰. 新时期全国历史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建设的思考[J]. 档案学研究, 2001(5):32-33.
[22] 黄玉竹. 对历史档案鉴定问题的蠡测[J]. 北京档案, 2000(8):14-15.
[23] 陈晓敏. 对民国档案分级鉴定标准的理性思考[J]. 四川档案, 2004(5):18-19.
[24] 郑荃. 西南少数民族纸质历史档案的抢救与保护[J]. 档案学通讯, 2005(5):66-68.
[25] 郭莉珠, 唐跃进, 张美芳, 等. 我国濒危历史档案的抢救与保护研究[J]. 档案学通讯, 2009(2):84-88.
[26] 丁梅. 论历史档案的文物价值[J]. 学术交流, 2008(10):195-196.
[27] 麻新纯, 徐辛酉. 基于知识发现的历史档案情报价值实现[J]. 档案学研究, 2008(6):11-14.
[28] 刘新良. 历史档案文献遗产价值刍议[J]. 山西档案, 2008(1):47-48.
[29] 陈海玉, 何永斌. 论西南少数民族医药历史档案的研究利用价值[J]. 兰台世界, 2009(10):3-4.
[30] 王国键. 论徽州历史档案的特点和作用[J]. 档案学通讯, 2006(1):78-81.
[31] 王晓莉, 罗培. 徽州历史档案的价值[J]. 档案, 2007(3):44-46.
[32] 薛鹤婵. 试论口述历史档案的价值[J]. 档案与建设, 2007(8):4-6.
[33] 杨珩. 关于建立历史档案文献数据中心的思考[J]. 档案学通讯, 2010(2):55-58.
[34] 姚文永, 杨珩. 历史档案文献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刍议[J]. 档案学研究, 2011(2):60-63.
[35] 李广都, 叶毅. 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边疆历史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J]. 中国档案, 2018(4):64-65.
[36] 余厚洪. 历史档案网络化研究[J]. 兰台世界, 2010(10):24-25.
[37] 王萍, 张卫东, 李俊蓉, 等. 历史档案网络存取原则及其实现方法[J]. 档案学研究, 2012(1):49-52.
[38] 黄小忠. 历史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管理系统问题研究[J]. 档案学通讯, 2010(3):11-14.
[39] 胡振荣. 历史档案数字化著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7(2):89-93.
[40] 徐杰, 杨永. 浅谈明清档案数字化图像加工的若干思考[J]. 档案学研究, 2016(3):82-86.
[41] 张婧文. 关于规范民国档案数字化业务外包的思考—以民国安徽邮电局档案为例[J]. 档案与建设, 2016(4):24-27.
[42] 陆琳, 王雅戈, 杭亚杨. 苏州民国档案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8):97-100.
[43] 施旭阳. 历史档案可视化开发探析[J]. 档案与建设, 2017(8):35-38.
[45] 马英杰. 从社会记忆的角度研究历史档案及其开发问题—以民国成都市房地档案为例[J]. 档案学通讯, 2013(1):35-38.
[46] 张美芳. 基于文化记忆与社会记忆的历史档案装帧工艺的传承[J]. 档案学通讯, 2015(1):64-67.
[47] 杨雪云, 丁华东. 转型期档案记忆的资本化及其思考—以徽州历史档案为分析对象[J]. 档案学通讯, 2012(2):8-11.
[48] 王玉龙. 不同的记录不同的过去:口述历史档案的兴起及其理论影响[J]. 档案学研究, 2016(5):40-44.
[49] 卢钰. 口述历史档案内容真实性分析[J]. 档案与建设, 2016(11):14-16.
[50] 洪佳惠. 档案真实的价值论特征研究—兼论口述历史档案的真实性问题[J]. 档案学通讯, 2018(2):38-42.
[51] 谭莉莉. 云南沧源佤族口述历史档案的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J]. 档案管理, 2013(2):37-38.
[52] 张盼. 近五年我国口述历史档案的收集情况及其思考[J]. 档案学研究, 2014(3):48-51.
[53] 潘玉民, 郭阳. 档案界口述历史档案资源建设实践进展评析[J]. 档案学研究, 2016(4):57-62.
[54] 黄桢, 王玉龙. 论口述历史档案的证据价值[J]. 浙江档案, 2013(4):16-18.
[55] 谢兰玉. 口述历史档案价值实现的媒体路径研究[J]. 浙江档案, 2014(11):18-19.
[56] 王玉龙. 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转化机制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13(4):27-30.
[57] 王玉龙. 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选择机制探析[J]. 档案学通讯, 2013(5):101-104.
[58] 王玉龙, 谢兰玉. 论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结合机制[J]. 档案与建设, 2014(8):8-12.
[59] 王玉龙, 谢兰玉. 口述历史档案建构社会记忆的互构机制探论[J]. 档案学研究, 2014(5):40-44.
[60] 刘炜, 叶鹰. 数字人文的技术体系与理论结构探讨[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7(5):32-41.
[61] 靳文君. 基于数字人文项目的历史档案资源开发理论基础和效能分析[J]. 浙江档案, 2022(3):22-25.
[62] 祁天娇. 从历史档案到历史大数据:基于威尼斯时光机十年路径的探索[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2(5):116-129.
[63] 陈宇. 古籍数字人文平台对民国档案开放利用的借鉴意义[J]. 档案管理, 2021(3):88-89,91.
[64] 陈宇. 民国档案数字人文服务平台建设思路研究[J]. 北京档案, 2021(8):28-31.
[65] 郭立鑫, 刘雨晴, 袁嘉新. 历史档案专题知识库案例分析与思考[J]. 档案管理, 2023(1):118-120.
[66] 李宝玲, 李珂, 郭立鑫. 面向深度利用的历史档案专题知识库构建研究—以中福公司档案为例[J]. 档案管理, 2023(2):52-55.
[67] 贾琼, 王萍. 基于关联数据的历史档案资源聚合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21(10):105-112.
[68] 严承希, 李少建, 胡恒. 面向知识服务的清代档案文献知识聚合[J]. 档案学通讯, 2023(3):54-62.
[69] 邓君, 王阮.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组织与关联分析[J]. 情报资料工作, 2021(5):58-67.
[70] 邓君, 王阮. 口述历史档案资源知识图谱与多维知识发现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22(7):4-16.
[71] 王萍, 黄小宇. 基于数字人文的历史档案文献开发实践解析—对98个国内外项目的实证研究[J]. 档案与建设, 2023(3):55-60.
[72] 华林, 董慧囡, 谭雨琦. 维护领海主权视域下我国海疆历史档案证据性开发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3(1):115-123.
[73] 华林, 谢梦晴, 冯安仪, 等. 维护领海主权视域下我国海疆历史档案编研证据链构建[J]. 档案学通讯, 2024(3):4-12.
[74] 蔡熙文. 革命历史档案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研究[J]. 档案管理, 2020(4):89,91.
[76] 王冰丽. 文化传承视角下革命历史档案的开发利用[J]. 档案管理, 2020(5):28-29.
[78] 陈永生, 詹逸珂, 王沐晖. 从历史档案开放到档案开放—我国档案开放政策研究[J]. 浙江档案, 2023(1):27-30.
[79] 陈永生, 王沐晖, 詹逸珂. 语境与实践:历史档案开放的域外情形与现实思考[J]. 档案管理, 2023(5):44-46,52.
[1] 杨茉. 档案修复室建设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5): 124-131.
[2] 龙家庆. 国际数字人文实践中档案(archive)的语言转向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5): 132-140.
[3] 程结晶, 王璞钰. 全生命周期视域下口述历史档案元数据建设研究—基于OHA《口述历史元数据与描述》的解析[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4): 77-86.
[4] 唐启, 于英香. “想象的学科”代替“学科的想象”?—论计算档案学的“来路”与“归途”[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3): 28-36.
[5] 夏坤, 谭必勇. “断裂”与“缝合”:中国流失海外历史档案的回归机制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2): 55-62.
[6] 赵丽, 陈建. 基于过程管理的历史档案资源众包框架与实施策略[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2): 63-71.
[7] 李俊哲,徐拥军,张丹. 社会记忆视角下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1): 77-84.
[8] 华林, 梁思思, 陈燕, 冯安仪. 边疆治理视域下我国治边历史档案多元化编纂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6): 76-84.
[9] 梁文超. 数字人文视域下湘鄂赣红色档案在线知识服务创新路径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6): 85-92.
[10] 张敏, 舒怡娴.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视域下档案社交媒体社会记忆建构机制研究—以“金山记忆”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5): 98-106.
[11] 陈雨. 数字人文视域下科技名人档案知识化开发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4): 99-107.
[12] 陈慧, 刘赛楠, 廖雪琴. 全域旅游背景下红色档案资源全景式呈现模式探索— 以洪湖市红色档案开发利用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4): 108-117.
[13] 朱彤, 王兴广, 陈贺琪. 数字人文视域下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路径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3): 112-118.
[14] 宋欣, 李冰, 鲁国轩. 西藏历史档案霉菌生长特性及其影响—以贝叶载体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2): 128-133.
[15] 陈建, 徐晴暄. 数字人文视角下历史档案解谜书游戏开发路径研究——以《谜宫·金榜题名》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1): 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