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是立足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创新发展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必然要求。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具有民族性、主体性与系统性等特征,是根植中国实际、印刻中国标识的档案思想观点、方法理论、命题论断等知识单元的有序化、系统化集合,能够回答档案领域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与时代之问。中国档案学人需保持高度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秉承鉴往知今与开放融合的治学思路,在学术研究支持机制的保障下,构建中国自主的档案学知识体系。
《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的出台,为数字时代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呈现出向需求导向型的沉浸式数字化服务转型趋向。但档案馆在数字文化服务方面尚存在对数字档案文化资源挖掘能力不足、缺乏创意型数字文化服务、跨界协作程度有限等问题。面向未来,档案馆需坚持市场导向实现可持续发展,把握用户需求提供高质量服务,依托前沿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深度,倡导协同创新促进融合升级,进而全方位推进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
本文在介绍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底层逻辑起步探索文件运动的现象,细化社会主体对文件的需求,解构文件运动的动力源泉要素,深层次地揭示了文件运动的本质规律。本文重新审视了基于社会主体需求分类完善后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时代适用性,并尝试就如何展现理论的生命力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不仅是响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档案学科自身破解转型升级迷思的新路径,有助于推动档案学科高质量发展。本文首先阐释分析新文科内涵及特征,其次从学术论文、科研立项、学科发展与专业视角揭示档案学科建设现状,探讨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擘画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科的三个发展路径:解构档案学科如何立足,培养档案学科“攀登者”,寻觅档案学科新增长点。
职业心理创伤是近年来档案工作者遇到的新挑战,对于档案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危害巨大。敏感的工作内容、正义的职业定位、沉默的行业文化、全息的记录方式、共情的工作理念是档案工作者出现职业心理创伤问题的主要原因。提高档案职业心理健康保护意识,构建档案职业心理健康保护资源体系,打造以人为本的档案工作模式,培育档案职业心理健康素养等措施可有效缓解档案工作者职业心理创伤问题。
职业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者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会出现较多的健康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了解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健康现状和影响因素。本文以眼刺激症状为例进行分析,面向全国档案工作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导致档案工作者出现眼刺激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档案工作者出现眼刺激症状的比例高达41.3%,工作年限长短、接触纸质档案次数多少、工作环境是否潮湿、库房通风方式和通风时间、工作场所内有无刺激性化学气味、是否有霉味和害虫、在电脑前工作时间长短、打印机复印机使用次数多少在是否出现眼刺激症状的档案工作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场所有刺激性化学气味与出现眼刺激症状的风险关联最大,接触纸质档案频率高、使用电脑时间长、使用打印机复印机次数多也是导致眼刺激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有高学历、库房动力+自然通风等。档案工作环境中存在诸多导致档案工作者出现眼刺激症状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同样可导致档案工作者出现其他健康问题,需引起档案工作管理者和一线档案工作者的重视,并制定针对性防治策略,以保障档案工作者的职业健康。
在数智时代背景下,数据素养能力对于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因此,亟须构建面向档案学专业人才数据素养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以新媒体联盟使用的数据素养框架为基础,综合数据素养评价研究文献成果,聚焦档案学专业特点及档案事业自身发展需求,结合国内档案学专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特征,构建指标体系雏形,并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修订与完善,最终形成一个由数据意识、数据知识与技能、数据操控与处理能力、数据应用能力、数据伦理5个一级指标和 14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指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路径和 策略。
《雷锋日记》作为红色档案资源之一,具备公认的原始性、真实性与可靠性,是推动党史学习、开展爱国教育及资政育人的良好素材。本文基于此提出三方面红色档案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即加强思想层面引领,激活红色档案教育功能;优化资源集成,赋能红色档案教育素材;校内外多方育人,全方位助推红色教育。
自由裁量权广泛存在于档案开放审核中。本文通过分析档案开放审核自由裁量权的法定授权与实践体现,参考行政领域自由裁量权控制路径,设计档案开放审核自由裁量权的四种控制模式。档案内容的复杂性与档案开放审核自由裁量的普遍性,决定了单一控制模式很难实现自由裁量权控制目标,必须构建复合控制机制,因地制宜地对档案开放审核中的自由裁量权进行有效控制。
加强重点领域档案监管,是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本文通过系统剖析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档案作为重点监管领域档案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和现实依据,明确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档案重点监管应坚持分类监管原则、包容审慎原则、精准监管原则和效益监管原则,提出应将头部平台型企业档案、新兴行业平台型企业档案、重点区域平台型企业档案、跨境平台型企业档案、涉及国家秘密平台型企业档案和退出市场平台型企业档案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边疆治理已成为我国维护边疆安全稳定的重大举措,发掘治边历史档案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生态与海疆治理等领域的丰富内涵,开展多元化编纂工作,可为边疆治理提供档案信息支持。针对我国治边历史档案编纂存在的自编成果多、编纂方法滞后等问题,阐述多元化编纂要素与逻辑框架,可从主体协同化、资源数据化、方法数字化与服务精准化等方面创新编纂工作。开展治边历史档案多元化编纂,对推动编纂工作数字转型、提供优质档案汇编服务、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边疆稳定发展有现实意义。
湘鄂赣区域作为全国重要的红色革命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对湘鄂赣区域的红色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提供在线知识服务,对于传承湘鄂赣苏区红色革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数字人文作为人文学科近些年的研究热点,利用其理念、技术对湘鄂赣红色档案在线知识服务的创新路径进行探讨具有创新性意义。本文对档案领域的数字人文、红色档案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通过调查湖南、湖北、江西省档案馆网站及微信公众号的红色档案在线知识服务情况,提出创新知识服务理念、知识获取方式、知识分析方法、知识应用形式、知识服务平台等湘鄂赣区域红色档案在线知识服务路径。
数据库是档案整理和开发利用的重要工具。近代广东海关档案数据库建设借鉴现有近代中国海关档案文献数据库建设经验,以旧海关刊载中国近代史料数据库和(GALE)1854—1949年中国海关档案数据库为例,从资源和功能两方面分析近代中国海关档案文献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并总结其对于近代广东海关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启示。针对近代广东海关档案文献的开发利用情况,从业务、用户和功能三个层次分析近代广东海关档案数据库的建设需求。结合经验借鉴和需求分析,进一步提出近代广东海关档案数据库建设策略,包括:构建多元协同机制,形成合作共享的开发整理模式;打造档案数据资源体系,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与数据化;实现档案语义组织,构建近代广东海关档案数据网络;面向档案知识服务,完善数据库平台架构和功能设计。
作为档案资源开发的一种新途径,档案游戏化开发备受学界青睐。《第七档案室》解谜游戏不失为一个良好探索。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和梳理,总结了互动数字叙事的定义和核心特征,从学理基础、实践基础、媒介基础三个方面探讨了其应用于档案游戏化开发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从互动性、沉浸感、跨媒介三个方面分析《第七档案室》开发的特色,并从重视游戏社群运营、增加用户互动,完善档案游戏宇宙、强化沉浸体验,打造游戏媒介矩阵、形成IP生态链三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本文从数字化视角出发,分析档案信息资源与军队建设间的关系,对档案信息资源、档案数据、数字军队概念及其相互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档案信息资源赋能数字军队建设的认知模型,梳理归纳当前军队档案工作在数字军队建设中作用发挥的现实情况,进一步探讨赋能运行机制,提出赋能实现路径,为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保障军队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关乎国运兴衰和教育成败。探讨作为记忆资源的校史档案如何作用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内在逻辑与外在表现,寻求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校史档案记忆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社会记忆再生产分析框架,校史档案沿着“场域—符号—意义”的通道与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相连接,在多维互动中显示出特别的张力。本文针对当前校史档案存在的内容淡化、形式刻板、意义模糊的“失忆”困境,通过对校史档案内容形构、形式激活、意义传达的记忆再生产“赋义”之路,提出以校史档案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形构—激活—传达”致思路向,达成高校红色基因不淡、集体记忆不退、大学生国家认同增强的价值旨归。
本文探讨了工程项目BIM三维电子文件的归档问题。首先介绍了BIM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和其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作用;其次分析了BIM三维电子文件的特点和现有归档研究状况与问题;再次,从“以用促存”的立足点出发,提出了BIM三维电子文件归档的对策,并指出良好的BIM管理可以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工程数据质量,推动工程建设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整体提升;最后,强调了数据化管理理念在BIM三维电子文件归档管理中的重要性与意义。
数字经济、数字基础设施的蓬勃发展推动社会步入数字时代,数字媒介和技术的介入造就了传播的全新图景。本文以媒介生态为认识工具,阐释了媒介生态视域下档案数字化传播的价值。通过分析媒介生态视域下档案数字化传播面临的各种挑战,从优化媒介生态环境、协调媒介竞合关系、打造传播内容的全息呈现、增进传播受众的情感认同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敦煌研究院收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至2000年拍摄的敦煌莫高窟等重要文物的感光银盐黑白照相底片、彩色照相底片、幻灯片以及黑白玻璃底片是研究敦煌文物保护发展历程的重要影像资料档案。通过对这批感光影像档案调查研究发现,除少量早期彩色照相底片出现了褪色现象外,其余感光影像档案保存状况良好,未发现明显的病害现象。本文在敦煌研究院收藏感光影像档案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敦煌研究院收藏感光影像档案保存状态良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