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 31卷 3期
刊出日期:2022-03-15
综述
头颈部肿瘤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调查研究
物理·技术·生物
良性疾病
调查研究
223
邢宇, 王绿化, 张烨
2019年中国内地县(市)级放疗单位人员设备现状及公平性分析
目的
调查了解中国内地县(市)级医院的放疗人员及设备的基本情况并评价各放疗资源分布的公平性。
方法
以全国所有县(市)级放疗单位为研究对象,资料来源于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在 2019年4月10日至9月20日期间,以线上问卷形式进行的第九次行业调查所得的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集聚度对全国县(市)级医院放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评价与分析。
结果
中国东部地区县(市)级放疗单位191家,中部地区172家,西部地区仅59家,西部部分省份区域内无县(市)级放疗单位分布。西部地区人口较多(人口50万以上)县有23.4%建有放疗单位,低于东部地区(48.9%)、中部地区(41.8%)水平。中国县(市)级放疗单位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方面,各类放疗卫生资源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处于警戒状态,按地理配置处于高度不公平状态;泰尔指数指出中国3个地区县域内各项放疗资源配置区域内差距大于区域间差距,区域内差距主要来源于西部地区;东部、中部地区
HRAD
i
、
HRAD
i
/
PAD
i
均>1,而西部地区均<1。
结论
中国内地县域内放疗单位的总体配置不足,且存在区域性差异,放疗资源按地理配置的公平性总体较差。应科学配置放疗资源,提高资源分布的公平性。
2022 Vol. 31 (3): 223-228 [
摘要
] (
663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头颈部肿瘤
229
杨婕, 梁忠国, 江雨婷, 陈凯华, 李龄, 曲颂, 朱小东
鼻咽癌调强放疗时代诱导化疗后序贯放疗±同步化疗疗效与安全性的
Meta分析
目的
Meta分析
调强放疗时代鼻咽癌诱导化疗(IC)联合单纯放疗(RT)与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CCR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选择已经发表的回顾性或者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以2010—2020年发表的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选择的研究包括接受IC+CCRT或IC+RT治疗的鼻咽癌患者,使用STATA 12软件合并风险比(HR)、危险比(RR)及95%可信区间(CI),并应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纳入了8项回顾性研究中的 2483例患者。IC+CCRT组与IC+RT组总生存相仿(HR=0.78,95%CI为 0.58~1.04, P=0.091);但IC+CCRT组的无远处转移生存(HR=0.56,95%CI为 0.42~0.74,P<0.001)及无进展生存期(HR=0.65,95%CI为 0.54~0.77,P<0.001)较IC+RT组提高。IC+CCRT组急性不良反应较IC+RT组明显增加。
结论
鼻咽癌治疗中两种治疗模式总生存相当,而IC+CCRT组的无远处转移生存及无进展生存较优于IC+RT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加。IC+CCRT或许可作为鼻咽癌患者的一种推荐治疗方式,但需要更多研究。
2022 Vol. 31 (3): 229-235 [
摘要
] (
672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胸部肿瘤
236
刘文扬, 韩梓铭, 王健仰, 张涛, 陈东福, 冯勤付, 肖泽芬, 吕纪马, 王鑫,邓垒, 王文卿, 翟医蕊, 王志杰, 王洁, 毕楠, 周宗玫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诱导治疗后胸部放疗序贯PD-1/PD-L1抑制剂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评估胸部放疗序贯联合PD-1/PD-L1抑制剂应用于诱导治疗后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安全性、耐受性。
方法
前瞻性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项Ⅰ期临床试验和1项真实世界研究中的ES-SCLC患者,两项研究均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其中确诊时为广泛期、经系统治疗(化疗/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后、经胸部放疗和序贯PD-1/PD-L1抑制剂的患者入组。
结果
从 2019年1月到 2021年3月,共纳入 11例ES-SCLC患者,全组年龄 52~73岁,中位数 62岁。5例患者先接受诱导化疗,6例先接受化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经评价系统治疗疗效后均接受了胸部调强放疗。2例患者发生了治疗相关3-5级不良反应(1例肺炎和 1例放射性食管炎)。常见轻度不良反应主要包括1-2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肺炎和食欲下降,仅 1例患者因免疫性肺炎终止免疫治疗。中位随访时间12.5个月(3.5~16.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时间分别为7.4个月(95%CI为 6.9~8.0个月)和14.6个月(95%CI为 9.0~20.2个月)。
结论
诱导治疗的ES-SCLC患者胸部放疗后序贯PD-1/PD-L1抑制剂治疗安全可行。鉴于胸部放疗和免疫治疗在ES-SCLC治疗中均可带来获益,该综合治疗模式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探索。
2022 Vol. 31 (3): 236-241 [
摘要
] (
660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242
张炜, 张毅, 洪卫, 欧阳伟炜, 苏胜发, 马筑, 李青松, 杨文刚, 陈霞霞, 刘杰, 卢冰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射治疗纵隔移位研究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放疗(PORT)流程中含靶区纵隔移位规律和实施中期评估的价值。
方法
100例NSCLC术后N2期和R1-2切除并任何N期患者,以骨性解剖建立坐标轴,测量纵隔三维方向在PORT流程中的移位规律。采用
WilCoxon
、
Kruskal-Wallis
、
χ
2
检验统计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临界值。
结果
纳入患者PORT流程中
X
(前后)、
Y
(左右)、
Z
(上下)方向纵隔移位分别为 0.04~0.53、0.00~0.84、0.00~1.27cm,纵隔移位距离的大小顺序分别为
Z>Y>X
;ROC曲线计算临界值分别为0.263、0.352、0.405,>临界值者分别为25(25%)、30(30%)、30例(30%),纵隔三维方向移位不同(P=0.007、<0.001、<0.001);X、Y、Z方向的纵隔移位与切除部位(P=0.355、0.239、0.256)、手术方式(P=0.241、0.110、0.064)均相近。全组纵隔移位>和≤临界值、放疗中程模拟(m-S)后修改和原计划放疗的比较分析显示PORT患者放射性食管炎(RE)、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相近(均 P>0.05);但m-S后修改计划病例≥3级RE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原计划PORT患者,分别为0、7%(P<0.001)。
结论
NSCLC根治术后N2期和/或R1-2切除病例的PORT流程中存在纵隔移位,20%~30%患者发生明显的移动,PORT流程中期重新定位并修改靶区和放疗计划对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有利。
2022 Vol. 31 (3): 242-247 [
摘要
] (
646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腹部肿瘤
248
郭新园, 张玉晶, 张娜, 唐玉, 赵旭冉, 景灏, 房辉, 温戈, 程晶, 石梅,郭启帅, 吴洪芬, 王小虎, 马常英, 李晔雄, 王宏梅, 刘敏, 王淑莲
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的局部区域复发部位——12个中心 5442例患者的联合分析
目的
分析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区域复发(LRR)部位及放疗对复发的影响。
方法
收集中国12家医院符合条件的 5442例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放疗和未放疗患者的LRR部位及不同部位放疗对复发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RR率并
log-rank
法检验。
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63.8个月,395例患者出现LRR。无论辅助放疗与否和不同分子分型,胸壁和锁骨上区均为最常见的LRR部位。全组胸壁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胸壁复发率分别为2.5%和3.8%(P=0.003);锁骨上区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1.3%和4.1%(P<0.001);腋窝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无腋窝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HR=0.31,95%CI为 0.04~2.23,P=0.219);内乳照射和未照射患者的 5年无内乳复发率分别为0.8%和1.5%(HR=0.45,95%CI为 0.11~1.90,P=0.268)。
结论
改良根治术后pT1-2N1期乳腺癌患者的主要LRR部位是胸壁和锁骨上区,不受辅助放疗与否和分子分型的影响。胸壁和锁骨上区放疗显著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而腋窝和内乳放疗未降低相应部位的复发风险。
2022 Vol. 31 (3): 248-252 [
摘要
] (
650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253
赵莹, 唐源, 刘文扬, 李宁, 陈司霖, 史金明, 马慧颖, 曾强, 宋永文, 王淑莲, 刘跃平, 房辉, 卢宁宁, 唐玉, 亓姝楠, 杨勇, 陈波, 李晔雄, 金晶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待观察策略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CR)的患者等待观察(W&W)与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TME)后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新辅助放化疗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为完成新辅助治疗后规律随访≥1年且达到cCR者(W&W组),或者TME手术后病理pCR者(pCR组)。研究终点主要为3、5年总生存(OS)、无结肠造瘘生存(CFS)、无瘤生存(DFS)、非局部再生DFS (NR-DFS)、器官保留率。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和
log-rank
检验,并使用倾向评分配比进行验证。
结果
共 118例患者入组,中位随访49.5个月(12.1~79.9个月),W&W组、pCR组 3年OS率分别为97.1%、96.7%,5年的分别为93.8%、90.9%(P=0.696);3、5年CFS率分别均为89.1%、43.5%(P<0.001);3年DFS率分别为83.6%、97.0%,5年的分别为83.6%、91.2%(P=0.047);3年NR-DFS率分别为95.9%、97.0%,5年的分别为92.8%、97.0%(P=0.407)。W&W组 6例发生局部再生,87.7%患者成功保留了直肠。经倾向评分匹配后W&W组CFS仍明显优于pCR组(90.1%∶26.5%,P<0.001)。W&W组达cCR的中位时间为17.5周,在放疗结束后 5~12周初次评效时仅23.9%患者达cCR,且与标准长程CRT相比,短程放疗者达cCR间隔时间更长(
P
<0.001)。
结论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达cCR者等待观察安全有效,显著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延长cCR评价时间可提高直肠器官保留率。
2022 Vol. 31 (3): 253-259 [
摘要
] (
646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良性疾病
260
李京, 陈清勇, 李光俊, 李燕, 张英杰, 李长虎, 白龙, 钟仁明, 何垠波, 柏森,杨庆, 许峰
立体定向心脏放射消融术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初探
目的
介绍基于立体定向放疗(SBRT)技术的立体定向心脏放射消融术(SCRA),并通过短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对该新型治疗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方法
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被评估并纳入临床试验,受试者均接受了真空垫体位固定和四维CT模拟定位,本研究以计划靶区体积(PTV)为目标,采用容积旋转调强(VMAT)技术设计立体定向放疗计划,使用R50%、均匀性指数、适形性指数等参数评估治疗计划,并对比受试者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结果
3例室性心动过速(VT)和 1例室性期前收缩(PVC)受试者接受了处方剂量25Gy的单次SCRA,PTV平均值为71.3cm
3
(60.3~89.4cm
3
),平均治疗时长12.0min (4.5~21.0min)。短期随访平均持续了18周(14~25周),结果显示受试者未出现并发症,VT负荷和PVC负荷显著下降。
结论
SCRA术短期内有效和安全,但关键放疗技术的效果和使用规范仍需要继续探索。
2022 Vol. 31 (3): 260-265 [
摘要
] (
642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物理·技术·生物
266
李红伟, 倪春霞, 陈淑, 孟歌, 胡小洋, 汪洋
基于混合注意力U-net全脑全脊髓临床靶区自动勾画
目的
在U-net卷积神经网络基础上设计出混合注意力U-net (HA-U-net)网络用于全脑全脊髓临床靶体积(CTV)自动勾画,并与U-net自动分割模型分割结果进行比较。
方法
研究回顾了 110例全脑全脊髓患者数据,选择 80例用于训练集,10例用于验证集,20例作为测试集。HA-U-net以U-net为基准网络,在U-net网络输入端加入双注意力模块,同时在跳跃连接中加入注意力门模块来建立全脑全脊髓CTV自动勾画网络模型。评估参数为戴斯相似性系数、豪斯多夫距离和精确率。
结果
HA-U-net网络得到戴斯相似性系数为 0.901±0.041,豪斯多夫距离为(2.77±0.29) mm,精确率为 0.903±0.038,结果均优于U-net网络分割结果(均 P<0.05)。
结论
HA-U-net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有效提升全脑全脊髓CTV自动分割的精度,有助于医生提高工作效率与勾画一致性。
2022 Vol. 31 (3): 266-271 [
摘要
] (
664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272
万宝, 杨旭, 郇福奎, 张彦新, 冯鑫, 赵宇, 吴英伟, 耿松松, 门阔, 惠周光
肺癌和食管癌两种不同放疗体位锁骨上区摆位误差比较
目的
探讨应用胸腹平架固定装置的体侧与上举两种体位方式放疗时,肺癌、食管癌锁骨上区摆位误差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2021年在本中心行三维放疗的Ⅰ-Ⅳ期肺癌和食管癌患者资料,比较两种体位方式(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即体侧组和双臂交叉抱肘置于额前即上举组)的摆位误差。
结果
共纳入 56例患者,其中体侧组 31例(55%),上举组 25例(45%)。全组共进行了424次CBCT验证,两组整体摆位误差在X、Y、Z方向上相近(均 P>0.05)。体侧组胸锁关节摆位误差在
X
和
RZ
方向上显著小于上举组[(0.163±0.120) cm∶(0.209±0.152) cm,P=0.033和0.715°±0.628°∶0.910°±0.753°,P=0.011]。体侧组肩锁关节摆位误差在
Y
和
Z
及
RZ
方向上显著小于上举组[(0.233±0.135) cm∶(0.284±0.193) cm,P=0.033和(0.202±0.140) cm∶(0.252±0.173) cm,P=0.005及0.671°±0.639°∶0.885°±0.822°,P=0.023]。体侧组在胸锁关节的
X
(0.45cm∶0.54cm)、
Y
(0.54cm∶0.65cm)方向以及肩锁关节的
Y
(0.59cm∶0.78cm)、
Z
(0.53cm∶0.72cm)方向需要的靶区外放范围更小。
结论
对于需要行锁骨上区照射的肺癌和食管癌患者,体侧组较上举组的摆位误差和靶区外放范围更小。临床上需要综合考虑放疗精确性和肢体额外照射,选择合适的体位。
2022 Vol. 31 (3): 272-271 [
摘要
] (
687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277
苏玥辉, 张梦真
miR-21靶向抑制RECK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侵袭和放射敏感性作用
目的
探究miR-21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侵袭以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和潜在作用机制。
方法
利用RT-qPCR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和相邻非肿瘤组织、正常宫颈上皮细胞(H8)以及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ME180)中miR-21表达水平。通过CCK-8检测、Caspase3/7活细胞凋亡检测、伤口愈合试验、Transwell侵袭、克隆形成试验、蛋白印迹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miR-21降低或RECK低表达对HeLa细胞活力、凋亡、迁移、侵袭、放射敏感性以及相关蛋白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验证miR-21是否直接靶向RECK发挥调控作用。
结果
miR-2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相邻非肿瘤组织(P<0.05)。与H8细胞相比,HeLa、SiHa、ME180细胞中miR-2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均 P<0.05)。下调miR-21表达可显著性抑制HeLa细胞活力、促进细胞凋亡、降低其放射耐受性,并且抑制Cyclin D1、Bcl-2、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促进p21和Bax蛋白表达(均 P<0.05)。miR-21可直接靶向结合RECK mRNA的3’-UTR,从而负向调控RECK表达;沉默RECK逆转了miR-21降低对HeLa细胞凋亡、迁移、侵袭、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结论
抑制miR-21表达能明显抑制HeLa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细胞放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与靶向促进RECK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
2022 Vol. 31 (3): 277-283 [
摘要
] (
706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288
杨永强, 李晓乐, 张相娴, 梁天嵩, 郑颖娟, 杨道科
食管癌热疗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是中国高发的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但长期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较明显。热疗作为一种传统的物理治疗方式,无明显不良反应,已被研究证实可以增敏放化疗,联合用于治疗食管癌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材料、技术的革新也为肿瘤热疗带来新的突破。
2022 Vol. 31 (3): 288-292 [
摘要
] (
661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综述
284
占天佑, 周宗玫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胸部放疗剂量分割现状
胸部放疗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与之相关的剂量分割存在一定争议。超分割放疗方案(2 次/d)作为前瞻性研究确立的标准方案,由于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治疗的不便利,在临床实践中常常被其他治疗策略代替。另外在不可手术的淋巴结阴性的Ⅰ期小细胞肺癌中,立体定向消融放疗为部分高龄且预计难以耐受长疗程放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合适的剂量分割方案既可以保证治疗疗效,也能降低放疗相关急性及晚期损伤。本文将对目前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剂量分割研究现状进行阐述。
2022 Vol. 31 (3): 284-292 [
摘要
] (
658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293
谢黎伟, 蔡尚, 李明, 田野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正常组织辐射防护研究进展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中儿茶素的主要成分,具有保护神经、降血糖、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其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限制了放疗的治疗剂量,进而影响了肿瘤的局控率。因此,寻找一种高效无毒且具有限制肿瘤生长效应的辐射防护剂极具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相关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综述了EGCG对正常组织的辐射防护效果,总结并分析了其辐射防护机制,旨在更加全面地揭示EGCG的抗辐射生物学效能,为EGCG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2022 Vol. 31 (3): 293-297 [
摘要
] (
67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298
王小凤, 柏慧, 黄国定, 刘峰, 姚原, 梁军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立体定向放疗研究进展
放疗对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影响具有双向性,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与放疗联合可产生抗肿瘤免疫的协同作用。与常规放疗相比,体部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可对靶病灶实现高精度和高剂量照射,具有更强的抗肿瘤免疫激活效应,同时因剂量梯度陡峭,可较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迅速控制局部病灶的有效手段;而ICIs是晚期NSCLC标准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CIs与SABR联合使用可使晚期NSCLC患者获益,本文就二者合用的生物学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国内同行更好地运用这种新治疗模式提供参考。
2022 Vol. 31 (3): 298-302 [
摘要
] (
650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