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0年 29卷 12期
刊出日期:2020-12-15

综述
物理·生物·技术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名家追忆
指南
   
指南
1021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
调强放疗剂量验证实践指南
调强放疗剂量验证是放疗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调强放疗的安全和质量非常重要。我国尚无调强放疗剂量验证的系统指南和验证工具方法的具体推荐,验证结果的解读及其临床意义、验证不通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不同机构使用的工具方法和实施细节差异很大。在国家肿瘤诊疗质控中心放疗质控专家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下,经过现状调查、多中心测试、专家研讨、咨询、审定等方式完成了该指南。指南规定了开展调强放疗剂量验证的机构、组织、人员、设备、技术流程,及文档记录等方面的要求,以期改进调强放疗剂量验证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2020 Vol. 29 (12): 1021-1024 [摘要] ( 315 ) [HTML 1KB] [PDF 0KB] ( 0 )
胸部肿瘤
1025 魏胜涛, 刘杨, 王祥, 张海三, 李定杰
食管癌放疗脊髓外扩范围应用研究
目的 分析食管癌在线CT引导放疗不同部位脊髓分次间摆位误差和残差,探讨脊髓分段外放的必要性。方法 依照食管癌患者放疗部位选颈、胸、腹段脊髓各20例。颈胸膜或真空袋固定,IMRT技术,采用CTVision获取治疗前位置验证CT图像,每例收集连续20次。在MIM软件上导入CT图像,处理并提取摆位参数。勾画验证和计划CT脊髓,处理并提取勾画脊髓的Dice系数、Hausdorff距离最大值、质心坐标值。采用配伍方差分析数据,外扩值计算公式为MPRV=1.3∑总群体+0.5σ总群体。结果 残差质心方法,非在线和在线CT引导颈、胸、腹段脊髓x、y、z轴向外扩值分别为3.86、5.37、6.36mm,3.45、3.83、4.51mm,4.05、4.83、7.06mm和2.85、2.19、2.83mm,2.32、2.20、2.16mm,2.86、2.21、2.83mm。残差Hausdorff距离方法,非在线和在线CT引导颈、胸、腹椎脊髓脊髓x、y、z轴向外扩值分别为3.10、5.33、6.15mm,3.30、3.77、4.61mm,3.35、4.76、6.87mm和2.12、2.06、2.32mm,2.12、2.06、2.32mm,2.12、2.06、2.32mm。结论 各段脊髓摆位误差、残差均不同,应给予不同外扩范围。
2020 Vol. 29 (12): 1025-1029 [摘要] ( 256 ) [HTML 1KB] [PDF 0KB] ( 0 )
1031 郑晓丽, 刘美玲, 王晓辉, 孙亚楠, 宋帅, 杨洋, 焦瑞迪, 叶柯, 范诚诚, 葛红
109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SABR预后分析
目的 评估立体定向消融放疗(SABR)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ES-NSCLC)中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11-2018年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SABR治疗的109例ES-NSCLC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癌症特异生存(CSS)、无进展生存(PFS)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109例ES-NSCLC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2~93个月),中位OS、CSS、PFS期分别为78、78、44个月。1,3,5年OS、CSS、PFS率分别为95.4%、97.2%、84.1%,75.6%、79.1%、56.6%,55.6%、60.7%、37.3%。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年龄、吸烟史和疗前改进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dNLR)是影响OS因素(P=0.03、0.02、0.04、0.001);年龄、吸烟史和dNLR是影响CSS因素(P=0.02、0.03、0.001);未发现PFS的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dNLR是OS、CS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0.001)。结论 ES-NSCLC患者行SABR可获得较好的生存;dNLR可以考虑在临床上应用监测患者预后。
2020 Vol. 29 (12): 1031-1036 [摘要] ( 254 ) [HTML 1KB] [PDF 0KB] ( 0 )
名家追忆
1030 刘培珧, 章真
医林枝叶三春尽 学海波澜一夜干——著名放射治疗学专家冯炎教授千古
2020 Vol. 29 (12): 1030-1030 [摘要] ( 173 ) [HTML 1KB] [PDF 0KB] ( 0 )
腹部肿瘤
1037 卢宁宁, 余子豪, 王淑莲, 杨勇, 唐玉, 唐源, 宋永文, 金晶, 房辉, 刘跃平, 李宁, 任骅, 陈波, 亓姝楠, 景灏, 李晔雄
儿童肾母细胞瘤术后放疗不良反应和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肾母细胞瘤(WT)术后放疗的不良反应和疗效。方法 选取2005-2018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116例术后放疗的WT患儿(≤14岁),分析放疗不良反应和疗效。按照北美儿童肿瘤协作组(COG)标准指导放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116例患儿中,大多数为非间变(94.8%)和局部Ⅲ期(87.1%),3年总生存(OS)、flank野内控制(LC)、腹盆腔内控制(AC)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分别为83.9%、78.2%、75.2%和82.8%。放疗中64例患儿(55.2%)出现1-2级胃肠道反应和1-4级骨髓抑制。仅5例(4.3%)患儿出现2级晚期不良反应。96例首程行瘤床放疗的患儿中,放疗与手术的中位间隔时间为1.2(0.5~7.1)个月;3年OS、LC、AC和DMFS率分别为88.1%、96.7%、92.7%和86.9%。肿瘤破裂却未行全腹全盆腔照射(WAI)的患儿腹盆腔内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风险有升高的趋势。复发来诊的20例患者首程均未行放疗,瘤床复发后放疗的患儿预后明显差于首程放疗,3年OS率分别为68.2%和88%(P=0.012),3年DMFS率分别为64.3%和86.9%(P=0.032)。结论 按COG标准对肾母细胞瘤瘤床放疗耐受性和疗效均较好。瘤床复发后挽救疗效不佳。肿瘤破裂却未行WAI有增加腹盆腔内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风险的趋势。
2020 Vol. 29 (12): 1037-1042 [摘要] ( 233 ) [HTML 1KB] [PDF 0KB] ( 0 )
1043 李晓颖, 高献书, 李洪振, 秦尚彬, 李晓梅, 张敏, 马茗微, 亓昕, 白赟
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期间前列腺癌患者血红蛋白降低影响因素及对预后影响
目的 分析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期间前列腺癌患者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血红蛋白减低程度与远期预后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5年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放疗合并内分泌治疗的145例前列腺癌患者联合治疗期间血红蛋白变化情况。放疗采用常规分割IMRT技术,内分泌治疗采用联合雄激素阻断。结果 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期间血红蛋白减少中位值为8g/L。放疗前患者血红蛋白基线、盆腔照射、GS评分越高,治疗期间患者血红蛋白降低越明显(P<0.001),盆腔放疗增加患者治疗期间血红蛋白减低趋势(86.8%∶72.8%,P=0.05)。患者放疗前内分泌治疗时间(P=0.53)和单纯内分泌治疗期间患者血色素的变化(P=0.837)与后续放疗期间血色素减低程度无关。血红蛋白明显减低组患者与轻度减低组患者年无生化失败率相似(P=0.686)。结论 放疗前血红蛋白基线水平与联合治疗期间血红蛋白减少呈负相关。盆腔放疗与联合治疗期间血红蛋白减少呈正相关。患者治疗期间血红蛋白减低程度与患者远期生化失败无关。
2020 Vol. 29 (12): 1043-1047 [摘要] ( 237 ) [HTML 1KB] [PDF 0KB] ( 0 )
1048 吴华玲, 曹璐, 蔡钢, 蔡嵘, 许赪, 陈佳艺
逆向IMRT下内乳放疗心肺剂量学研究
目的 探讨逆向IMRT (IP-IMRT)技术下内乳淋巴结放疗(IMNI)能否把正常组织体积剂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方法 回顾性入组2015-2016年间上海瑞金医院收治的以IP-IMRT技术行乳房切除术后放疗、处方剂量为50Gy分25次的乳腺癌患者并按比例抽样。在定位CT上对抽样患者全心、患侧肺进行勾画,并在ADAC Pinnacle系统上收集心肺“剂量-体积”参数。结果 对67例左侧乳腺癌IMNI患者全心Dmean2016年低于2015年,分别为(976.65±411.16) cGy和(687.47±134.65) cGy (P=0.008)。样本中2015年心脏Dmean在12、10、8Gy以上的各占33.3%、33.3%、66.7%,而2016年则各分别占0%、3.8%、11.5%。对65例右侧乳腺癌患者,2016年IMNI组心脏Dmean、V2Gy、V10Gy、V15Gy、V20Gy均较无IMNI组显著增高(均P<0.05)。对于患侧肺,IMNI组Dmean、V10Gy、V20Gy、V30Gy均较无IMNI组有所增高(均P<0.05)。结论 IMNI客观上带来一定程度的心肺体积剂量增加,但随着调强放疗实践经验的增加及对心脏剂量限制意义的强化,将心脏剂量增加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
2020 Vol. 29 (12): 1048-1053 [摘要] ( 237 ) [HTML 1KB] [PDF 0KB] ( 0 )
1054 赵昌慧, 李建彬, 王玮, 巩贯忠, 徐亮, 张英杰, 李奉祥, 邵倩, 王金之, 刘希军, 徐敏
MR增强延迟扫描成像在保乳术后俯卧位照射患者瘤床靶区勾画中的应用
目的 基于形变配准探讨保乳术后术腔血清肿不可见或低可见度(CVS≤2)患者行俯卧位照射时MR增强延迟扫描成像在瘤床(LC)勾画中的应用。方法 26例患者入组。分别在俯卧位CT定位图像、俯卧位MR定位T2WI成像及增强延迟2、5、10min的T1WI成像上勾画LC并分别定义为LCCT、LCT2、LC2T1、LC5T1和LC10T1。基于形变配准进行CT与MR图像LC间体积与位置的比较。结果 LCT2、LC2T1、LC5T1、LC10T1体积似均大于LCCT体积,且LC2T1、LC5T1与LCCT间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C10T1与LCCT间的包含度(DI)、适形指数(CI)、相似度指数(DSC)、靶区中心距离(COM)均似优于LCT2与LCCT、LC2T1与LCCT及LC5T1与LCCT,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俯卧位MR定位增强延迟扫描成像勾画低CVS患者LC靶区是可行的,无论是靶区体积大小还是靶区空间位置,基于T1WI增强延迟10min扫描所勾画LC靶区与基于俯卧位CT图像上金属钛夹所勾画的最接近。
2020 Vol. 29 (12): 1054-1058 [摘要] ( 258 ) [HTML 1KB] [PDF 0KB] ( 0 )
1059 李佳慧, 孜那提·努尔太, 成芳
乳腺癌不同重建方式术后放疗并发症及BREAST-Q评分分析
目的 对比乳腺癌不同重建方式术后放疗的并发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寻求重建与放疗的最佳结合方式。方法 收集2014-2019年肿瘤医院收治的105例乳腺癌重建术后放疗病例。根据重建类型不同分为A组(自体重建组,54例)及B组(假体重建组,51例),B组根据重建时机不同分为B1组(一步法重建组,30例)及B2组(二步法重建组,21例)。比较A与B组、B1与B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BREAST-Q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REAST-Q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远期并发症和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1.9%∶37.3%,P<0.001和9.3%∶43.1%,P<0.001),A组社会心理健康和乳房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71(15)∶66(22),P=0.027和53(8)∶53(8),P=0.032],B1与B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BREAST-Q评分均相近(均P>0.05)。乳房体积、并发症是BREAST-Q评分的预测因素(P<0.001、<0.001)。结论 乳腺癌自体重建术后放疗较假体重建而言并发症少,BREAST-Q评分部分较优;假体一步法与二步法重建术后放疗的并发症及BREAST-Q结果相当;乳房较大或有并发症的患者BREAST-Q评分较低。
2020 Vol. 29 (12): 1059-1063 [摘要] ( 244 ) [HTML 1KB] [PDF 0KB] ( 0 )
1064 郭玉萍, 古丽娜·库尔班, 王若峥
维吾尔族妇女局部晚期宫颈鳞癌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临床特征和预后关系
目的 观察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2018年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证实的ⅡB-ⅣA期宫颈鳞癌患者185例,回顾性分析外周静脉血T细胞亚群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与临床分期、肿瘤最长径、体质量指数(BMI)有关(均P<0.05)。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越晚、最长径越大、BMI越高,CD+8T细胞越高,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越低;淋巴结转移者,CD+4T细胞减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IGO分期、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最长径、BMI、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及治疗方式是影响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总生存(OS)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治疗方式、CD+4T细胞及肿瘤最长径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 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失调,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与宫颈癌FIGO分期、肿瘤最长径、BMI有关,CD+4T细胞还与淋巴结转移相关。BMI、治疗方式、肿瘤最长径及CD+4T细胞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
2020 Vol. 29 (12): 1064-1069 [摘要] ( 247 ) [HTML 1KB] [PDF 0KB] ( 0 )
物理·生物·技术
1070 郑芬, 徐本华, 黄妙云, 江柳清, 董芳芬, 郭岚晏, 姚剑敏, 陈远贵, 李小波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放疗CT模拟定位远程培训系统研发
目的 研发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放疗CT模拟定位的远程培训系统,探索一种医学培训的新方法。方法 使用3DMax与Maya进行3D建模,Unity3D引擎开发3D虚拟操作及交互系统;Java的SpringMvc架构作为系统后台服务,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系统;并将用户分为教师和学员两种角色,模式分为教学与考核模式。结果 系统功能涵盖CT模拟定位全过程,主要包括患者信息管理、CT模拟定位机认知、体位固定技术、CT定位扫描、处理突发事件等模块。自2018年投入使用以来,运行稳定,系统浏览量达14 920人次,培训通过率为86.66%。与传统培训相比,培训效率明显提升,并获得一致好评。结论 远程培训系统能有效提升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具有良好的自主性、共享性、创新性。目前系统已上线且推广性较强,应用前景广阔。
2020 Vol. 29 (12): 1070-1074 [摘要] ( 285 ) [HTML 1KB] [PDF 0KB] ( 0 )
1075 杨涛, 曲宝林, 徐寿平, 解传滨, 徐伟, 龚璇, 曹林
IBA质子笔形束扫描系统束流性能验收测试
目的 探讨IBA Proteus Plus质子治疗系统旋转机架(GTR 360°)笔形束扫描(PBS)专用治疗头的束流性能并进行验收测试,评估PBS的束流特性以确保其满足临床治疗精确性、安全性的要求。方法 根据验收测试要求,PBS束流测试项主要包括:积分深度剂量(IDD)参数测试;最大、最小射程处辐射野测试;机架角度射野一致性及其束斑特性测试;单野横向平面剂量均匀性测试;单野纵向平面剂量均匀性测试;机器跳数重复性和线性测试。结果 所测最大射程精度偏差为0.03g/cm2,最大能量回调精度偏差为0.01g/cm2,最大后缘剂量跌落偏差为0.078g/cm2。最大、最小射程能量的最大射野分别为30.2cm×40.2cm、30.1cm×40.1cm。不同机架角和射程测量中特定图形计划的通过率最低为97%。中心束斑x、y轴向偏差最大值分别为-0.16、-0.21mm,对称性最差值为0.8%;其他束斑x、y轴向最大尺寸偏差分别为0.11、0.14mm,最大位置精度偏差分别为0.60、0.43mm。单野横向平面剂量均匀性,x、y轴向高能区最大值分别为0.55%、0.80%;低能区最大值分别为0.6%、0.75%。单野纵向平面高能区剂量均匀性为0.79%,低能区剂量均匀性为2.22%。机器跳数重复性因子为0.106%,线性偏差最大值为0.67%。结论 PBS专用治疗机头通过了所有束流性能验收测试,满足了各项参数要求,整个束流系统具有较高的精确性、重复性以及较好的稳定性。
2020 Vol. 29 (12): 1075-1079 [摘要] ( 292 ) [HTML 1KB] [PDF 0KB] ( 0 )
1080 马阳光, 麦日珍, 胡金炎, 韩滨, 贾飞, 徐丹丹, 刘帅蓬, 郭跃信
基于轨迹日志的TrueBeam加速器多叶准直器性能测试研究
目的 寻找利用加速器轨迹日志评估多叶准直器(MLC)性能的解决方案并对TrueBeam加速器MLC评估。方法 所有测量在不同机架/小机头组合下各测5次。用动、静态MLC构造宽度1 mm的狭缝,评估加速器小野到位精度控制能力。由MLC重复运动评估其重复性。由MLC构造宽度1 cm的狭缝以不同速度由-7 cm匀速滑至7 cm处停止或立马匀速滑回,评估其匀速、变方向运动。由交叉运动评估其在复杂计划中的表现。结果 动静态狭缝野MLC到位准确度高。重复性得机架0°、非0°时MLC误差频谱分布一致,绝对值差0.0011 mm。机架0°、MLC速度由5 mm/s增至25 mm/s时,其均方误差(RMSE)由0.0150 mm增至0.0598 mm。机架非0°时,RMSE变化趋势一致,但绝对值稍大。MLC变方向运动引起的“超速”较其由静止启动时明显性低,速度在交叉前后无明显变化,速度在设定速度附近上下波动,且与机架角度无关。结论 利用轨迹日志评估加速器MLC性能的方法,能对TrueBeam加速器MLC进行详细评估,可用于MLC快速质控。
2020 Vol. 29 (12): 1080-1085 [摘要] ( 292 ) [HTML 1KB] [PDF 0KB] ( 0 )
1086 于浪, 杨波, 孙显松, 张悦, 王贝, 汪之群, 张杰, 邱杰
Halcyon加速器机房的防护设计
目的 探讨新型封闭机架直线加速器机房的细节设计,优化机房的射线防护及布局。方法 根据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和国家辐射防护技术标准,结合Halcyon加速器结构特性,从机房空间布局、屏蔽计算、电器设施、净化通风和温湿度控制等因素进行讨论,分析该设备机房与传统加速器机房建设的区别。结果 Halcyon整机结构紧凑,采用封闭环形机架设计且自带主束屏蔽装置,提高机房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极大降低辐射防护压力,经过优化的机房设计布局,可以排除隐患,避免设计缺陷,防止因设计失误给设备运行带来不良后果。结论 Halcyon加速器整机结构不同于以往常规加速器,应充分考虑细节设计,才能保证辐射防护最优化,为后期设备安装、调试及运行打下良好基础,保证投入使用后能够为患者及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
2020 Vol. 29 (12): 1086-1090 [摘要] ( 531 ) [HTML 1KB] [PDF 0KB] ( 0 )
1091 吴建东, 陈秀英, 洪金省, 吴颖慧, 陈龙建, 黄伟康, 薛万桂, 吴彬
辅助体表标记摆位方法在胸腹部超重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辅助体表标记摆位方法是否可以减少胸腹部肿瘤超重患者放疗摆位误差。方法 入组2018年1-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放疗的胸腹部肿瘤超重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用常规体表标记摆位,B组用常规体表标记+辅助体表标记摆位,均采用头体一体式体位固定板+热塑体膜固定;治疗前行锥形束CT扫描并在线自动匹配,记录各方向平移摆位误差数据,两组摆位误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A组和B组在左右、头脚、腹背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4.47±2.91) mm和(2.97±1.68) mm (P<0.001)、(5.43±2.61) mm和(3.21±1.62) mm (P<0.001)、(3.87±2.40) mm和(2.59±1.57) mm (P<0.001)。结论 采用辅助体表标记摆位方法可以减少胸腹部肿瘤超重患者的摆位误差,能提高治疗摆位重复性。
2020 Vol. 29 (12): 1091-1095 [摘要] ( 266 ) [HTML 1KB] [PDF 0KB] ( 0 )
1096 巴云涛, 王权
miR-377-5p通过抑制AKT1/GSK-3β通路增强食管癌细胞TE-1的放射敏感性
目的 探究miR-377-5p对食管癌细胞TE-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TE-1细胞转染miR-377-5pmimic和miR-377-5pmimic NC构建过表达miR-377-5p细胞。对转染后的TE-1细胞照射后采用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SF2),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免疫印迹检测AKT1和GSK-3β磷酸化水平。结果 2、4、6、8Gy照射的集落形成率均显著下降(P<0.05),且在同一剂量下miR-377-5pmimic组细胞集落形成率均显著低于miR-377-5pmimic NC组(P<0.05)。相比于miR-377-5pmimic NC组,miR-377-5pmimic组D0、Dq、SF2均显著下降(P<0.05),放射增敏比为1.34(D0值比);0 Gy照射后细胞侵袭、迁移、增殖能力显著下降,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上升,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AKT1和GSK-3β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P<0.05);4 Gy照射后细胞侵袭、迁移、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凋亡水平显著上升,G1期显著延长,AKT1和GSK-3β磷酸化水平亦显著下降(均P<0.001)。结论 miR-377-5p能够增加食管癌细胞TE-1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是抑制AKT1/GSK-3β信号通路。
2020 Vol. 29 (12): 1096-1101 [摘要] ( 268 ) [HTML 1KB] [PDF 0KB] ( 0 )
1102 肖子婷, 田健, 朱琰琰, 王朝杰, 马宁, 张星南, 周云, 周建炜
肺Ⅱ型上皮干细胞分化在放射性肺纤维化中作用
目的 通过观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活性蛋白C (proSP-C)、Ⅰ型肺上皮细胞标志蛋白(HOPX)、间质细胞标志蛋白波形蛋白(vimenti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肺组织表达的动态变化,以确定放射诱导肺纤维化的间质细胞是由Ⅱ型肺上皮细胞异分化所致,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给予8周龄C57BL/6j雌性小鼠胸部X线单次照射20Gy,分别在照射后24 h、1周、1~6个月收集小鼠肺组织,通过对比肺组织(0Gy)形态学变化,明确肺纤维化形成时间点。另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roSP-C、HOPX、vimentin及TGF-β1表达改变,判断Ⅱ型上皮细胞在不同损伤阶段的动态表型,再用Western blot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单次20 Gy照后3个月肺组织发生局部纤维化。Ⅱ型细胞能共表达proSP-C/HOPX和proSP-C/vimentin;而Western blot显示这些蛋白和TGF-β1的表达量随肺损伤而发生改变。结论 推测肺Ⅱ型上皮细胞在X线照射后因TGF-β1升高异分化为间质样细胞,这可能是放射性肺纤维化的主要诱因。
2020 Vol. 29 (12): 1102-1109 [摘要] ( 237 ) [HTML 1KB] [PDF 0KB] ( 0 )
1110 侯歌, 肖陈虎, 陈晓娟, 黄洋洋, 王成, 柴婷, 宋锐, 袁金金, 刘宗文
lncRNA LINC00909靶向miR-548-3p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lncRNA LINC00909是否通过靶向miR-548-3p而影响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LINC00909、miR-584-3p的表达量;体外培养结直肠癌细胞SW480、SW620,分别将si-NC、si-LINC00909、miR-NC、miR-584-3p mimics、si-LINC00909与anti-miR-NC、si-LINC00909与anti-miR-584-3p转染至SW480、SW620细胞,用4 Gy照射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分数及放射增敏比;MTT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LINC00909、miR-584-3p的靶向关系。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检测干扰LINC00909表达或抑制miR-584-3p表达对照射后移植瘤重量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LINC00909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584-3p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干扰LINC00909表达或miR-584-3p过表达后细胞存活分数明显降低(P<0.05),放射增敏比分别为2.017、1.762,并可抑制增殖、迁移及侵袭(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LINC00909可靶向结合miR-584-3p;干扰LINC00909表达后移植瘤重量显著降低(P<0.05)。共转染anti-miR-584-3p后移植瘤重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干扰LINC00909表达可通过上调miR-548-3p的表达而减弱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从而增强细胞放射敏感性。
2020 Vol. 29 (12): 1110-1117 [摘要] ( 268 ) [HTML 1KB] [PDF 0KB] ( 0 )
1118 梁鸿, 张辉, 张超
抑制LINC00958表达调控miR-422a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机制
目的 探讨lncRNA LINC00958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pcDNA、pcDNA-LINC00958、si-NC、si-LINC00958、miR-NC和miR-422a质粒分别转染到SW480细胞中,并分别记为pcDNA组、pcDNA-LINC00958组、si-NC组、si-LINC00958组、miR-NC组和miR-422a组;将anti-miR-NC和anti-miR-422a质粒分别与si-LINC00958共转染到SW480细胞中,并分别记为si-LINC00958+anti-miR-NC组和si-LINC00958+anti-miR-422a组;分别将miR-NC和miR-422a分别转染到WT-LINC00958和MUT-LINC00958组细胞中,检测荧光活性;转染均用脂质体法。采用qRT-PCR检测miR-422a和LINC00958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结直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荧光活性。结果 结直肠癌细胞中LINC00958高表达,miR-422a低表达;抑制LINC00958表达和过表达miR-422a,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并增加细胞放射敏感性。LINC00958可靶向调节miR-422a表达;抑制miR-422a,逆转了抑制LINC00958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增敏和细胞凋亡促进的作用。结论 抑制LINC00958表达,增加结直肠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并促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iR-422a有关,将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2020 Vol. 29 (12): 1118-1123 [摘要] ( 244 ) [HTML 1KB] [PDF 0KB] ( 0 )
1124 杨松华, 黄仕雄, 曾彪, 董倩, 朱笑丛, 曾娜, 李彬, 周观止, 陈益芳, 杨慧婷, 李剑, 师颖瑞,
放射诱导神经元细胞发生RIP3介导的程序性坏死
目的 观察PC12细胞X线照射后有无程序性坏死,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程序性坏死的调控作用。方法 PC12细胞经不同剂量照射后在不同时间点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其坏死。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Nec-1预处理后,通过LDH检测细胞坏死变化。免疫印迹(WB)检测照射干预后RIP3的表达情况。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预处理后通过LDH检测细胞坏死变化。通过WB筛选RIP3敲低效果最佳的转染序列。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照射组、溶媒对照组、空载对照组和预处理组,采用WB、免疫荧光染色、MTT、LDH和AnnexV-FITC/PI流式检测分析。结果 细胞经4 Gy照射后培养3 h细胞坏死程度相对最大,RIP3蛋白表达增加。Nec-1、GSK’872和RIP3基因敲低预处理后,细胞坏死减少。结论 4 Gy照射可诱导PC12细胞出现程序性坏死,照射后培养3 h作用最明显;RIP3参与放射诱导PC12细胞的程序性坏死过程,并且发挥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
2020 Vol. 29 (12): 1124-1129 [摘要] ( 252 ) [HTML 1KB] [PDF 0KB] ( 0 )
综述
1130 周学筱, 沈佩, 王升志, 石凡, 孙巧珍, 徐婷
热疗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随着对肿瘤热疗和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的深入研究,近年来热疗对TIME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本文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对热疗与TIME中几类主要免疫细胞和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全面而透彻的了解热疗对TIME的调控作用,有助于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0 Vol. 29 (12): 1130-1134 [摘要] ( 269 ) [HTML 1KB] [PDF 0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