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4年 23卷 4期
刊出日期:2014-06-29
综述
头颈部肿瘤
物理·生物·技术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专论
会议纪要
专论
279
高献书, 亓昕
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靶区勾画共识与争议
前列腺癌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2012年美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位居美国男性肿瘤首位
[1]
。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显著增加,2012年在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由 2010年的第6位上升至第5位。外放疗作为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前列腺癌靶区的准确勾画对提高放疗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术后靶区勾画范围一般采用RTOG共识
[2]
,争议较小。但对于根治性放疗如何准确勾画靶区,特别是在一些具体临床细节上仍存在争议。2013年7月27日“2013年北京放射肿瘤学术论坛暨前列腺癌和膀胱癌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邀请了放疗科、泌尿外科、影像科及病理科的多位专家教授,对这2个病种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多学科讨论。会上针对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靶区勾画的细节问题,讨论尤为热烈,根据讨论结果总结如下。
2014 Vol. 23 (4): 279-281 [
摘要
] (
3313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腹部肿瘤
282
王鑫, 金晶, 任骅, 房辉, 王维虎, 唐玉, 刘跃平, 李宁, 王淑莲, 宋永文, 李晔雄, 余子豪, 刘新帆
局部晚期胃癌术后替吉奥同期IMRT的Ⅰ期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胃癌术后替吉奥同期IMRT中,替吉奥的MTD和DLT。
方法
入组标准为接受R
0
或R
1
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T
x
N
1~
3M
0
期近端或远端胃腺癌患者。术后放疗采用IMRT,R
0
术后总剂量45 Gy分25/次5周完成,R
1
术后在45 Gy基础上对吻合口进行局部加量10.8 Gy分6次。替吉奥剂量水平分6级,分别为Ⅰ级30 mg/(m
2
·d)(6例)、Ⅱ级40 mg/(m
2
·d)(3例)、Ⅲ级50 mg/(m
2
·d)(6例)、Ⅳ级60 mg/(m
2
·d)(3例)、Ⅴ级70 mg/(m
2
·d)(3例)和Ⅵ级80 mg/(m
2
·d)(6例),于放疗日分2次口服。
结果
2010—2013年共 27例患者入组,中位年龄 54岁(29~65岁),男 23例。最常见 1~3级不良反应是恶心(85%)、食欲下降(85%)、白细胞减少(85%)、乏力(70%)和血小板减少(52%)。3级不良反应 4例中 2例为白细胞减少、2例为DLT (3级恶心和食欲下降,Ⅰ级;3级血小板下降,Ⅲ级)。在最高80 mg/(m
2
·d)水平入组 6例患者均未出现DLT后研究结束。
结论
局部晚期胃癌术后替吉奥同期IMRT,替吉奥的MTD为80 mg/(m
2
·d),于放疗日分2次口服。该剂量被推荐为以后Ⅱ、Ⅲ期研究的剂量水平。DLT为恶心、食欲下降和血小板减少。
2014 Vol. 23 (4): 282-285 [
摘要
] (
328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286
李明, 高鸿, 李高峰, 修霞, 侯秀玉, 徐勇刚, 钟秋子
术前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术前同期放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性和耐受性。
方法
2007—2013年 共入组 51例 T
3
、T
4
期或N (+)的病理证实初治直肠癌患者。全盆腔三维放疗技术, 45.0~ 50.4 Gy分 25~ 28次;化疗采用FOLFOX4或XELOX方案,化疗在放疗开始第1、4周进行共2个周期;放化疗结束后 4~ 8周手术,术后1个月内开始行同方案巩固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并 Logrank 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及 Cox 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49例 患者完成术前放化疗及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9年 ,总保肛率为65%,总降期率为59%。pCR为20%。总≥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1%。3、5年 样本数分别为24、12例 ,3、5年 OS分别为81%、69%, DFS分别为76%、60%, LRFS分别为78%、70%,DMFS分别为82%、74%。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降期为 5年 DFS、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同期FOLFOX4或XELOX方案化疗能提高病理降期率和pCR率及保肛率,降期者可能有更好的生存优势。
2014 Vol. 23 (4): 286-289 [
摘要
] (
3556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综述
290
韩大力, 于甬华, 于金明
放疗在食管鳞癌多学科治疗中的瓶颈与突破
长期以来手术是食管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尽管手术技术已趋于成熟,患者术后的总生存率仍不佳。由于新辅助化放疗的进步,提升了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的完全切除(R
0
)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根治性化放疗能在反应良好患者中得到与手术相当的效果。不可否认,放疗在食管鳞癌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虽放射物理技术在不断进步、放射生物理论也日臻完善,然而放疗在食管鳞癌综合治疗后疗效的提高上似乎受到了制约。笔者将通过回顾近年来的文献,阐述放疗在食管鳞癌多学科治疗中的瓶颈所在及如何突破。
2014 Vol. 23 (4): 290-293 [
摘要
] (
3287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65
谭立君, 刘江涛, 肖泽芬
食管癌UICC TNM分期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食管癌的分期经历了数十年发展,国际上相继出现了多种分期标准
[1]
,目前普遍采用的是UICC TNM分期标准。1978年第3版UICC恶性肿瘤分期中第1次提出了食管癌分期,其中T
1
、T
2
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不同。因为当时钡剂食管造影是主要诊断和分期工具,在PubMed和Google上未检索到其在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由此可见,食管癌分期发展与其他肿瘤相比明显滞后。以下就检索到的分期文献进行综述,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2014 Vol. 23 (4): 365-369 [
摘要
] (
3401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胸部肿瘤
294
张海琛, 石静滨, 查建栋
314例非小细胞肺癌胸内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索NSCLC胸内淋巴结的转移规律,为放疗靶区勾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回顾分析 314例NSCLC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探讨胸内淋巴结的分布特点、转移范围,及其与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原发部位的关系。χ
2
检验组间差别。
结果
NSCLC术后4、5、7、10、11组淋巴结转移率均>12%,1、2、3、6、8、9组均<12%。原发肿瘤部位与N2组淋巴结转移相近(
P
= 0.102)。而原发灶T
3
、T
4
期出现N
2
组淋巴结转移概率较T
1
、T
2
期明显增高(17.0%∶11.6%,
P
= 0.002),腺癌较鳞癌N
2
组更易转移(34.5%∶23.2%,
P
= 0.008)。
结论
T
3
、T
4
期NSCLC及腺癌患者术后放疗靶区勾画时应着重关注第4、5、7、10、11组淋巴结。
2014 Vol. 23 (4): 294-296 [
摘要
] (
368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297
王琦, 戴东, 赵金坤, 肖建宇, 孙瑶, 赵路军, 袁智勇, 王平
放疗前HRCT肺组织异常影像学征象与肺癌三维技术放疗后RP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放疗前HRCT肺组织异常影像学征象与RP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1年间行三维技术放疗的 262例肺癌患者放疗前HRCT片和临床资料。异常影像学特征包括网格影、蜂窝改变、磨玻璃影、肺气肿。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肿瘤因素、治疗因素。Logistic法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预测分析。
结果
129例 出现网格影,其中轻度 56例 、中度 49例 、重度 24例 ; 37例 合并网格状改变; 22例 合并磨玻璃影。 154例 出现肺气肿中1级 71例 、2级 55例 、3级 20例 、4级 8例 。 58例 发生RP中 1~ 2级 39例、 3~ 5级 19例 。发生RP者中 34例 疗前HRCT表现网格影, 38例 表现肺气肿, 6例 合并蜂窝状改变, 2例 合并磨玻璃影。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FEV
1
/FCV、 V
20
、MLD、化疗、HRCT表现为肺气肿和网格影与RP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同期+诱导化疗、重度网格影和3级肺气肿是≥3级RP的预测因素。
结论
放疗前HRCT肺组织异常影像学征象有助于预测肺癌患者放疗后RP的发生。
2014 Vol. 23 (4): 297-301 [
摘要
] (
3722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02
沈文斌, 高红梅, 祝淑钗, 李幼梅, 李曙光, 曹彦坤, 苏景伟, 刘志坤, 李娟, 温士旺, 武彦昭
食管癌累及野照射时淋巴结引流区IID与复发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累及野照射(IFI)时相应淋巴结引流区不经意照射剂量(IID)与复发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4年间接受根治性放疗的 81例食管癌患者资料,分析治疗失败模式、IID大小及IID大小与复发及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等。Kaplan-Meier法计算OS、LC率并Logrank法检验,ROC曲线分析V
PTV-NX
的预测价值,Spearman法相关分析。
结果
随访率100%。1、3、5、 8年 OS和LC分别为68%、33%、21%、11%和77%、46%、36%、20%。治疗后单纯局部区域复发 21例 ,单纯远处转移 15例 ,复发伴远处转移 3例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
PTV-N40~50
能有效预测野外复发(
P
= 0. 004~ 0.031),其预测最佳临界点值分别为71.5%、68.5%和58.5%。V
PTV-N40~50
大小与患者长期OS无关(
P
= 0. 601~ 0.826),但与照射野外复发显著相关(
P
= 0. 005~ 0.010)。V
PTV-N40~50
大小与≥2级放射性损伤均无关(
r
= 0.151~ 0.027,
P
= 0.108~ 0.809)。
结论
食管癌接受三维适形IFI时其相应淋巴结引流区所得较大的IID可能能起到预防亚临床病灶的作用。
2014 Vol. 23 (4): 302-305 [
摘要
] (
3530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07
乔雪, 朱雅群, 田野
食管癌临床分期与病理分期分布合理性和预后判断价值比较
目的
通过与术后病理分期标准的比较,探讨《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草案)》的分布合理性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2年间本院根治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 162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术前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分期,并采用Kappa法分析两种分期间各期病例分布一致性。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并Logrank法检验差异和单因素分析。
结果
T、N、TNM分期总符合率分别为67.9%、57.4%、67.9%,一致性程度分别为中等、较差、中等(Kappa=0.544、0.302、0.509)。随访率为93.2%,1、2、3年样本数分别为127、66、27例。全组1、2、3年OS率分别为82.6%、56.2%、37.7%。术前除了T
1
与T
2
期、N
0
与N
1
期OS相近外(P=0.086、0.101),T、N、TNM分期各期间OS均不同(P=0.000~0.028),与术后病理分期对预后判断的预示作用一致。
结论
《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草案)》的分布合理性一般,预后判断价值较好,但仍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2014 Vol. 23 (4): 307-311 [
摘要
] (
3307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12
陈伟, 周胜利, 苗重昌, 蒋晓东, 乔云
DWI在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DWI在预测及早期评价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短期疗效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方法
搜集 40例经病理证实并行同期放化疗食管癌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行DWI检查。应用RECIST标准进行短期疗效评价,分为缓解组(CR、PR)和未缓解组(SD、PD)。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对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肿瘤ADC值变化率行ROC曲线分析。
结果
缓解组、未缓解组分别为30、10例。缓解组在治疗第1周末ADC值升高程度高于未缓解组(P=0.000)。缓解组、未缓解组治疗1周末肿瘤最大径与疗前均相近(66.10 mm∶62.63 mm,P=0.407;70.90 mm∶68.30 mm,P=0.552)。肿瘤治疗前ADC值与肿瘤最大径缩小率间呈负相关(r=-0.680,P=0.000)。肿瘤治疗后第1周末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783,ADC值变化率为15.5%作为判断治疗是否有效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值为89.7%、阴性预测值为63.6%。
结论
DWI可作为一种预测及评价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短期疗效的新的影像学方法,以治疗1周末ADC值变化率对区分治疗反应较敏感,可以作为有效监测时间点。
2014 Vol. 23 (4): 312-316 [
摘要
] (
3417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17
段益利, 李建彬, 张英杰, 王玮, 范廷勇, 邵倩, 徐敏, 郭延娈, 尚东平, 付政
4DCT MIP图像与FDG PET-CT不同SUV阈值勾画NSCLC IGTV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NSCLC基于4DCT MIP图像与FDG PET-CT不同SUV阈值勾画所得靶区间体积及位置差异。
方法
10例NSCLC患者序贯完成胸部3DCT、4DCT增强扫描并基于相同体位固定方式及定位参数行FDG PET-CT扫描。在4DCT MIP图像上勾画IGTV
MIP
,分别基于PET图像9种不同阈值自动勾画及手动勾画10种IGTV
PET
(IGTV
PET2.0
、IGTV
PET2.5
、IGTV
PET3.0
、IGTV
PET3.5
、IGTV
PET20%
、IGTV
PET25%
、IGTV
PET30%
、IGTV
PET35%
、IGTV
PET40%
、IGTV
PETman
)。配对t检验比较IGTV
PET
与IGTV
MIP
靶区位置、体积、包含度及匹配指数差异。
结果
10种 IGTV
PET
与IGTV
MIP
中心点坐标仅在
z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4~ 0.044)。IGTV
PET2.0 及IGTV
PET20%
与IGTV
MIP
体积大小最接近,体积比分别为1.02和1.06(
P
= 0.806)。IGTV
PET2.0
与IGTV
MIP
及IGTV
PET25%
与IGTV
MIP
的匹配指数最高,分别为0.46和0.45(
P
=0.603 )。IGTV
MIP
对IGTV
PET20%
及IGTV
PET2.0
的包含度最高,分别为0.61 和0.61 (
P
=0.963 )。
结论
基于PET SUV值2.0及最大值的20%勾画的IGTV
PET
与基于4DCT MIP图像构建的IGTV
MIP
体积大小最接近、空间错位也相对较少,但就空间位置而言,两者均不能替代IGTV
MIP
。基于PET
CT
勾画NSCLC原发肿瘤靶区时,选择合适的SUV值的同时要参照4DCT进行靶区位置校正。
2014 Vol. 23 (4): 317-321 [
摘要
] (
5373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22
高鸿, 李高峰, 钟秋子, 徐勇刚, 吴钦宏
每次在线图像引导下肺肿瘤SBRT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每次在线CBCT图像引导下SBRT治疗原发和转移性肺癌的疗效及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2009—2013年间采用SBRT治疗的 36例肺肿瘤患者资料,包括原发肺癌 24例、转移性肺癌 12例。42个病灶中85.7%的BED
10
≥100 Gy。每次照射前采用CBCT扫描后采用在线自动和或手动配准使CBCT上肿瘤落入PTV、PGTV内,不设定摆位阈值,移床校正后进行照射。
结果
全组1、2、3年样本数分别为36、29、26例。1、2、3年LC率分别为96%、89%、72%,CCS率分别为82%、74%、64%,OS率分别为78%、64%、53%。单因素分析未发现与LC率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也未显示与OS率相关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只有肿瘤位置分类变量(中央型、周边型)与肿瘤特异生存相关,中央型与周边型病灶的CCS平均值、95%CI值分别为21.4、13.2~29.6个月与42.3、35.7~49.0个月(P=0.024)。
结论
每次疗前在线图像引导SBRT在原发或转移性肺肿瘤均可取得满意LC率。
2014 Vol. 23 (4): 322-325 [
摘要
] (
3714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26
王军, 龙书敬, 景绍武, 王祎, 郭银, 李娜, 武亚晶, 刘青
胸部肿瘤放疗后急性左心室功能损伤剂量体积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胸部肿瘤放疗左心室受照剂量体积参数在急性观察期内对左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损伤的影响。
方法
对2008—2012年间收治的 109例胸部肿瘤患者应用CTCAE3.0标准进行左心室功能评价,分析剂量体积参数对放射性左心室功能损伤的影响。
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 15例(13.8%)、收缩功能损伤 24例(22.0%)。收缩功能指标EF、FS变化与剂量体积参数未见明显相关,舒张功能指标E/A值变化和多项剂量体积参数相关。急性放射性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组 V
50
、V
55
均高于未发生组(P=0.026、0.034)。左心室 V
50
是急性放射性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5)。左心室 V
50
≥1.78%组和 V
50
<1.78%组的E/A平均值自放疗开始3个月较放疗前分别下降了25.6%和11.8%。
结论
胸部肿瘤放疗能引起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损伤,左心室 V
50
是急性放射性左心室舒张功能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收缩功能指标变化与剂量体积参数未见明显相关。左心室 V
50
≥1.78%组的舒张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增加,且E/A值下降程度明显。
2014 Vol. 23 (4): 326-330 [
摘要
] (
4067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会议纪要
306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 林少俊, 潘建基
第三届海峡两岸鼻咽癌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由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台湾放射肿瘤学会协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鼻咽癌高峰论坛”于2014年6月13-14日在厦门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也是中国科协主办的“第六届海峡论坛·2014年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的分会场之一,来自两岸三地的200多名放射肿瘤学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2014 Vol. 23 (4): 306-306 [
摘要
] (
2856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头颈部肿瘤
331
王孝深, 胡超苏, 应红梅, 何霞云, 沈春英, 朱国培, 孔琳, 丁建辉
基于MRI的3100例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目的
应用MRI研究鼻咽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IMRT提供颈部照射范围依据。
方法
前瞻分析2010—2013年间具有MRI检查的 310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资料。由鼻咽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阅片,分析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位置按RTOG分区2003版评判。
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占86.42%(2679/3100),其中分布在咽后外侧组 2012例 (64.90%,其中 6例 同时位于中央组), Ⅱ341例 (75.52%,其中 492例 淋巴结上界至C1一半水平、115例 到达颅底水平), Ⅱ798例 (58.00%),Ⅲ区 1184例 (38.19%),Ⅳ区 350例 (11.29%,其中 28例 下界超出RTOG规定的范围),Ⅴ区 995例 (32.10%,其中 91例 超出规定范围),Ⅰb 区 115例 (3.71%),腮腺区域 40例 (1.29%,均伴随同侧广泛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结总数≥6个)。只 6例 发生跳跃性转移(0.19%)。
结论
①鼻咽癌中央组咽后淋巴结转移较为罕见;②Ⅱ区淋巴结上界为颅底水平更合适;③鼻咽癌淋巴结转移从上至下规律性发展;④Ⅳ、Ⅴ区有转移时淋巴结可能超出RTOG规定范围;⑤同侧淋巴结广泛转移时可能出现腮腺区累及。
2014 Vol. 23 (4): 331-335 [
摘要
] (
3906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物理·生物·技术
336
惠周光, 王群, 韩伟, 孙帅, 王敏, 戴建荣, 王绿化
食管癌放疗两种不同固定体位对摆位误差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双臂平放置身体两侧(A组)与双臂交叉抱肘上举置额前(B组)两种不同体位对食管癌分次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患者仰卧双臂A或B体位,热塑体膜固定。放疗前3次及其后至少1 次/周CBCT扫描,骨配准并结合人工校对获得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线性摆位误差并行成组t检验。
结果
每组各 11例,A组CBCT共92人次,B组共87人次。摆位绝对误差只有左右方向(x轴) A组大于B组,分别为(2.46±1.79)、(1.91±1.71) mm (P=0.036)。摆位相对误差只有上下方向(y轴) A组小于B组,分别为(0.09±3.90)、(1.91±4.12) mm (P=0.003)。三维矢量摆位误差A、B组相近(P=0.751)。放疗中每周绝对摆位误差和三维矢量摆位误差A、B组均相近(P>0.05)。
结论
两种体位对食管癌分次放疗的摆位误差各有优劣,但均在可控范围内。可根据临床实际选用合适的治疗体位。
2014 Vol. 23 (4): 336-339 [
摘要
] (
3598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40
李晓玉, 周继丹, 钟仁明, 李安, 李帅
千伏级CBCT引导鼻咽癌IMRT中不同图像配准方式比较
目的
比较千伏级CBCT引导下鼻咽癌IMRT中不同图像配准方式对配准结果的影响。
方法
搜集2012—2013年24例鼻咽癌IMRT患者560次治疗前初次摆位的千伏级CBCT图像做离线配准分析。分别选取骨与灰度的平移误差加旋转误差配准方式(Bone
T+R
与Grey
T+R
),以及单纯灰度平移误差配准方式(Grey
T
),并对配准结果行配对t检验。
结果
Bone
T+R
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靶区中心平移误差与旋转误差分别为(-0.11±1.35)、(0.40±2.09)、(0.95±1.56) mm与1.06°±0.67°、0.01°±1.28°、0.92°±1.00°;Grey
T+R
的平移误差与旋转误差分别为(-0.02±1.06)、(0.68±1.92)、(0.81±1.46) mm与0.85°±0.61°、-0.05°±1.32°、0.91°±0.72°;Grey
T
的平移误差分别为(0.58±1.02)、(0.52±1.89)、(0.44±1.43) mm。除Bone
T+R
与Grey
T+R
旋转误差在上下、前后方向上相近外(P=0.05、0.62),其余均不同(P=0.00~0.01)。
结论
用千伏级CBCT引导鼻咽癌IMRT时,在三维方向上的配准结果因图像配准方式不同而有差别。选择自动配准方式时,若要纠正旋转误差建议选择Grey
T+R
方式;不纠正旋转误差时建议可先选择Grey
T+R
方式观察有否旋转误差>2°或3°(视各放疗中心要求而定),若有则需重新摆位,若无则重新选择Grey
T
方式,必要时辅以手动修正。
2014 Vol. 23 (4): 340-343 [
摘要
] (
3761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44
尚凯, 王军, 迟子锋, 景绍武, 杨从容, 程云杰, 刘青, 王祎, 曹峰
胸段食管癌IGRT分次内误差对靶区剂量的影响
目的
使用CBCT测量食管癌IGRT分次内误差,评价其对靶区和周围OAR剂量的影响。
方法
应用CBCT采集 23例胸段食管癌放疗前后摆位图像,获取分次内误差。将分次内误差模拟治疗计划2和计划3,与原始计划1比较,分析其对靶区和OAR剂量学影响,并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
结果
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IGRT分次内平均误差在左右方向分别为(1.2±1.5)、(1.0±1.0)、(1.0±1.0) mm (P=0.138),在上下方向分别为(1.2±1.0)、(1.1±1.0)、(1.2±1.0) mm (P=0.656),在前后方向分别为(1.3±1.1)、(1.2±1.0)、(0.8±0.7) mm (P=0.003)。全部患者3 mm内误差发生频率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分别占95.2%、94.5%、93.9%。计划3与计划1相比,GTV V
100%
下降5.55%,有 3例患者PTV D
95%
下降超过原始计划处方的5%。计划3中全肺 V
30
为(15.24±2.24)%,低于计划1的(15.67±2.28)%(P=0.033)。计划2中 4例脊髓>4500 cGy (D
max
为4517.2 cGy),计划3中 19例脊髓>4500 cGy (D
max
为5045.2 cGy)。
结论
IGRT分次内误差对患者靶区剂量分布有一定影响。脊髓为串行器官,对分次内误差相对敏感,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脊髓超过最大耐受量。
2014 Vol. 23 (4): 344-347 [
摘要
] (
3232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48
张颖, 王艳强, 肖志清, 刘会芝, 刘军领, 薛晓英
应用4DCT技术确定食管癌放疗靶区及其剂量学研究
目的
比较胸中下段食管癌3D、4D放疗计划的靶区大小、靶区位移及相关剂量学差异,评估4D计划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12年内 19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在同次CT模拟定位时序贯行3D、4D扫描,模拟勾画二者靶区及OAR。设计3D计划和4D计划,比较3D计划与4D计划靶体积、中心点位移及OAR剂量学差异。在各项参数相同下将3D计划平移至4DCT形成3DC计划,并比较3DC计划与3D计划靶区剂量学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套计划差异。
结果
全组4DCT的PTV大于3DCT (195.19 cm
3
∶175.67 cm
3
,P=0.001)。10例胸中段食管癌中心点位移仅左右方向不同(位移为0.25 cm,P=0.014)。9例胸下段食管癌中心点位移3个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2、0.307、0.208)。19例胸中下段食管癌3DC计划中 V
100
、V
95
、V
90
均低于3D计划(88.62%∶95.69%,P=0.000;95.17%∶99.79%,P=0.001;97.19%∶99.99%,P=0.001)。全组4D计划两肺 V
5
、V
20
及心脏 D
mean
均高于3D计划(39.49%∶37.44%,P=0.016;19.93%∶18.87%,P=0.018及2607.74 cGy∶2389.16 cGy,P=0.004),但均未超出剂量限制范围。
结论
4DCT定位技术能准确确定胸中下段食管癌靶区个体化外扩边界,4D计划因靶区增大虽使肺受量增加但在剂量限制范围内,4D计划使心脏受量增加应引起注意。
2014 Vol. 23 (4): 348-351 [
摘要
] (
386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52
陈阿龙, 陈立新, 陈利, 胡江, 何汇朗, 夏景涛
基于三维影像解剖结构的调强剂量验证的初步研究
目的
对调强治疗计划进行点、平面和三维剂量验证,在γ通过率基础上具体分析三维解剖结构的剂量误差。
方法
分别用指形电离室、Matrixx和ArcCheck测量鼻咽癌和肺癌调强治疗计划各 6例,分别比较IMRT和VMAT治疗计划中心点测量剂量偏差,并行成组t检验。比较IMRT和VMAT治疗计划在3%/3 mm、2%/2 mm标准下剂量验证的γ通过率,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使用3DVH来分析患者靶区和OAR的测量剂量偏差。
结果
IMRT和VMAT治疗计划中心点剂量平均偏差分别为(0.59±1.31)%和(-1.00±1.03)%,最大偏差均<3%。在3%/3 mm标准下,IMRT计划Matrixx、ArcCheck和3DVH的γ通过率分别为96.28%、97.55%和99.02%,VMAT计划的分别为97.24%、99.67%和98.48%。3DVH系统比较结果表明γ通过率较高情况下(3%/3 mm标准>95%),有 2例治疗计划(占总计划16.7%)测量结果中的靶区和OAR的DVH存在明显偏差,包括GTV、脊髓和脑干等在临床指标下的差异。
结论
通过γ分析基于三维影像解剖结构来分析测量结果能更有效评估剂量误差对临床计划执行的影响和对临床治疗的损害。
2014 Vol. 23 (4): 352-356 [
摘要
] (
3015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57
柳先锋, 靳富, 钟明松, 何亚男, 邱大, 何光雷, 王颖
Delta4模体通过率与其角度依赖性研究
目的
研究瑞典ScandiDos公司的Delta4模体在VMAT计划验证时摆位不确定性偏转对γ通过率的影响。
方法
从接受VMAT患者中随机抽取2个头颈部、2个肺部和1个盆腔部位共5个病例。在Eclipse8.6 TPS中分别对5个病例的放疗计划制作验证计划,采用Delta4在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下做剂量验证测量。在Delta4模体精确摆位后,分别将模体以直线加速器等中心为中心在水平方向偏转一定角度,完成11次剂量验证测量。分析Delta4模体发生偏转后对γ通过率的影响。
结果
Delta4模体依次偏转0.0°、0.2°、0.4°、0.6°、0.8°、1.0°、1.2°、1.4°、1.6°、1.8°、2.0°时测量所得γ通过率略有下降,但均>90%(剂量偏差为3%,吻合距离为3 mm)。
结论
Delta4在VMAT计划验证中,在模体摆位不确定性偏转≤2°范围内,其γ通过率对模体摆位的不确定性偏转无依赖性,而在模体不确定性偏转后剂量偏差、吻合距离的通过率均发生明显变化。
2014 Vol. 23 (4): 357-360 [
摘要
] (
3928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61
陈利, 李宇恒, 李彦, 王璐
仿真体模免洗胶片与固体水矩阵在IMRT验证中的比较
IMRT验证是保证治疗精度的必要过程,仿真体模免洗胶片验证和固体水矩阵验证都是常用验证方法。二者验证结果差异如何?哪个更好?因而进行二者比较研究。
2014 Vol. 23 (4): 361-362 [
摘要
] (
2904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363
何明远, 韩东梅, 王剑锋, 朱永刚, 武宁, 施丹, 徐志健, 姜德福, 邵春林, 程光惠
电离辐射对体外培养肝癌细胞转移及VEGF通路的影响
文献报道肝癌患者接受放疗后可能加剧肿瘤复发和转移
[1]
,但其具体机制还罕见报道。本实验将在细胞学层面上研究电离辐射对肝癌细胞损伤与存活,粘附、运动、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
2014 Vol. 23 (4): 363-364 [
摘要
] (
2766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