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2年 21卷 5期
刊出日期:2012-09-10
综述
头颈部肿瘤
物理·生物·技术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头颈部肿瘤
407
吴芳, 王仁生, 冯国生, 李桂生, 刘美莲, 严浩林, 朱锦贤, 张勇, 胡凯
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IMRT)初治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6—2008年,6个治疗中心共 300例经病理活检确诊为鼻咽癌的初治患者接受全程IMRT。UICC/AJCC 2002分期Ⅰ、Ⅱ、Ⅲ、Ⅳ
a+b
期分别为6、45、141、108例。放疗处方剂量鼻咽原发灶计划把体积为 70~74 Gy,颈部转移淋巴结计划把体积为 68~70 Gy,计划靶体积 -1为 60~64 Gy,计划靶体积 -2为 50~54 Gy,均分30次6周完成。Ⅲ~Ⅳ
a+b
期患者接受了以铂类为基础化疗。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9.7%。4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4.0%、95.5%、87.4%、80.8%及86.1%。急性1、2、3级放射性黏膜炎分别占18.0%、48.7%、33.3%,晚期 0、1、2级口干分别占12.0%、 75.7%、12.3%。18、15、42例出现局部﹑颈部淋巴结复发、远处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影响总生存率(χ
2
=5.17,P=0.023)、无远处转移率(χ
2
=6.91,P=0.009)、无瘤生存率(χ
2
=8.15,P=0.004)。结论 IMRT可提高初治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治疗失败最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2012 Vol. 21 (5): 407-410 [
摘要
] (
4856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12
欧丹, 何霞云, 胡超苏, 应红梅, 朱国培
局部晚期鼻咽癌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调强放疗Ⅱ期临床试验
目的 评价吉西他滨和顺铂与调强放疗序贯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Ⅲ期 41例、Ⅳ
A
期 30例)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调强放疗、辅助化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各2个疗程\[吉西他滨1000 mg/m
2
,第1、8天静脉滴注(>30 min);顺铂 25 mg/m
2
,第 1~3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疗程\]。调强放疗鼻咽大体肿瘤体积 66.0~70.4 Gy,颈部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66 Gy, 临床高危靶体积60 Gy,临床低危靶体积54 Gy。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的有效率为91.2%,主要急性不良反应为 1~2级骨髓抑制。所有患者随访满 3年,3年鼻咽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分别为93%、99%、91%、90%。3级晚期不良反应中张口困难 1例、听力下降 2例、颅神经损伤 2例。结论 吉西他滨和顺铂联合调强放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有效、方便、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探索药物最适当的治疗周期。
2012 Vol. 21 (5): 412-414 [
摘要
] (
5780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17
龙金华, 董事, 金风, 吴伟莉, 甘家应, 陈海霞, 李媛媛, 龚修云
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靶区勾画探讨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后调强靶区的勾画。方法 2010—2011年收治的 11例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采用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期调强放化疗。诱导化疗前后行CT模拟定位扫描、靶区勾画及计划制定,诱导化疗前靶区由原发灶临床靶体积覆盖。对两次放疗计划靶体积差值及剂量学差异行配对t检验。结果 诱导化疗前、后鼻咽部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平均值分别为44.72、28.87 cm
3
(t=3.89,P=0.003),颈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的分别为32.76、19.82 cm
3
(t=2.47,P=0.033);诱导化疗后脑干、脊髓、左右眼球所受最大剂量区体积减小(t=2.93~4.59,P均<0.05)。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3周期TPF方案诱导化疗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再次勾画靶区使脑干、脊髓、左右眼球所受剂量减小。
2012 Vol. 21 (5): 417-419 [
摘要
] (
448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物理·生物·技术
411
王恒, 姜澎
瓦里安21EX直线加速器GFIL联锁故障检修一例
瓦里安21EX直线加速器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停止出束并出现GFIL联锁。 一、检修方法 进入机器维修模式选择能量参看机器参数发现枪电流、枪电压参数为零,再到加速器冷端显示屏参看故障代码显示HD A/D+,参看维修手册该错误信息解释为HD A/D+ GDHD14:Hot Deck A/D Converter Over Selftest Failure。根据手册提示信息,首先判断是否为枪驱动脉冲电路板出现故障。取该板备用板,关闭冷端S
1
(MASTER)、S
2
(HOT DECK)、S
3
(HI VOLTAGE)开关,热端放电后置换上新的热端枪驱动脉冲电路板,再分别打开冷端S
1
、S
2
、S
3
开关,等待3 min后GFIL联锁消失,对比以往记录各能量枪电流、枪电压参数正常。待加速器预热完成,机器电子线、X线能量出束正常,以此判断故障解决。在加速器运行一段时间后,GFIL联锁又突然出现。于是,断定热端枪驱动脉冲板无故障有可能是提供枪驱动脉冲电路板电压的电源板出现故障。在冷端关闭S
3
高压开关,对热端放电并在热端HOT DECK FILAMENT POWER SUPPLY 电路板上用数字万用表依次测试TP
1
、TP
2
、TP
3
、TP
4
电压(TP
1
为接地端)。通过测试发现TP
2
、TP
3
电压偏低,于是找到PS
1
电路板,用小一字螺丝刀调节该电路板电位器来提高TP
2
、TP
3
电压。
2012 Vol. 21 (5): 411-411 [
摘要
] (
3136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20
李志刚, 宋哲伦, 李乾, 齐肖璐, 张桂萍
医科达Precise直线加速器机架运动故障维修一例
医科达Precise直线加速器目前在国内使用较为广泛,笔者根据其机架运动故障维修实例,对故障分析、判断、排除方法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或参考。
2012 Vol. 21 (5): 420-423 [
摘要
] (
3121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35
张波, 吕广艳, 郑进, 常成泉, 陈英海
瓦里安加速器GFIL联锁故障检查与分析一例
笔者在日常维修瓦里安2300 C/D 加速器工作时遇到 1例GFIL联锁故障,经检修得以修复,现将经验介绍给大家参考。 1.故障现象:瓦里安2300 C/D 加速器出现GFIL联锁,进入服务模式发现无枪电流和枪电压显示。检查机架电子枪控制电路冷端,电源板DS
1
、DS
2
和DS
3
指示灯亮,但机架上高压指示灯不亮,按压机架上高压联锁开关后消弧继电器开关无动作。
2012 Vol. 21 (5): 435-435 [
摘要
] (
5320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55
汪隽琦, 徐志勇, 胡伟刚, 吴朝霞, 李龙根, 杨焕军
千伏级锥形束CT图像对食管癌放疗剂量计算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千伏级锥形束CT图像(KVCBCT)对食管癌放疗剂量计算的可行性。方法 比较Trilogy加速器采集的Catphan600模体KVCBCT图像CT值稳定性及离轴曲线重合度并建立CT值-密度转换曲线用于剂量计算。在模体和 10例食管癌患者常规CT上设计逆向调强计划,并将计划移植到相对应的KVCBCT图像上。基于KVCBCT的转换曲线计算靶区及周围组织受量,并与常规CT计算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 KVCBCT的CT值变化范围均在1.6%内,且未发现有随时间变化趋势。常规CT和KVCBCT的CT值离轴曲线重合度较高,大部分成像区域差别在1%内。模体调强计划常规CT与KVCBCT所得剂量统计参数最大差别为1.33%,对食管癌患者调强计划两者剂量差别在3.65%内。等中心层面剂量分布有较好一致性。结论 使用食管癌KVCBCT图像进行剂量计算是准确可行的,在临床上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2012 Vol. 21 (5): 455-459 [
摘要
] (
6257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60
侯勇, 尹勇, 马长升, 巩贯忠
肺癌锥形束CT与计划CT形变配准自动勾画危及器官可行性研究
目的 定量分析肺癌计划CT与千伏级锥形束CT (KVCBCT)应用形变配准软件自动勾画危及器官可行性。方法 选取 5例肺癌患者1套定位CT图像和各10套摆位验证KVCBCT图像进行形变配准自动勾画和手工勾画危及器官,比较形变配准和刚性配准后的Dice相似性系数(DSC)、敏感性等差异,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 形变配准和刚性配准在体表轮廓、左肺、右肺、心脏、脊髓的DSC值分别为0.971和0.980(t=3.89,P=0.000)、0.836和0.873(t=4.41,P=0.000)、0.873和0.888(t=3.88,P=0.000)、0.738和0.764(t=4.83,P=0.000)、0.666和0.677(t=2.04,P=0.047);敏感性分别为0.975和0.981(t=1.41,P=0.003)、0.914和0.803(t=-6.88,P=0.000)、0.926和0.800(t=-7.06,P=0.045)、0.782和0.708(t=-2.50,P=0.040)、0.625和0.796(t=-9.09,P=0.000)。结论 利用形变配准进行器官轮廓自动勾画差异小于刚性配准,体表轮廓、左右肺形变配准轮廓自动勾画效果优于心脏和脊髓的轮廓自动勾画。
2012 Vol. 21 (5): 460-463 [
摘要
] (
4437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64
张俊, 徐利明, 刘晖, 谢丛华, 钟亚华, 周福祥, 张弓, 邓涤
瓦里安23EX加速器附加锥形束CT图像的CT值线性分析
目的 分析瓦里安23EX加速器附加千伏级X线锥形束CT (CBCT)在不同扫描条件下模体图像在不同位置处的CT值线性变化。方法 应用安装在直线加速器上的CBCT系统在标准头(体)部扫描条件下重复扫描不同位置Catphan504模体,将结果传至计划系统及Matlab 7.0,测量不同位置处不同密度插件的CT值线性情况。经与传统扇形束CT重建后图像CT值线性结果进行比较,了解CBCT图像CT值线性空间分布。结果 模体CBCT图像在标准头(体)部扫描条件下,在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及偏中心位置处CT值线性均有良好表现,其线性拟合因子R
2
值均>0.953。Bowtie滤过器虽然使得被测量物质的CT值不同,但并不改变CBCT图像CT值的线性。结论 瓦里安23EX加速器附加CBCT图像CT值线性良好,如对CT值做进一步校正,使CBCT图像用于治疗计划系统的剂量计算将成为可能。
2012 Vol. 21 (5): 464-467 [
摘要
] (
4807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68
邢晓汾, 崔桐, 郑旭亮, 褚薛刚, 郑亚琴
两种治疗计划系统三种算法对EDW模型准确性比较
目的 用扩充型动态楔形板(EDW)模型比较Pinnacle
3
9.0治疗计划系统(TPS)的ACA算法和Eclipse7.3 TPS的AAA、PBC算法的准确性。方法 对瓦里安21EX 6 MV X线不同射野的EDW楔形因子(WF)进行实际测量和绘制二维剂量分布曲线,与2种TPS3种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相对误差和最大偏差比较。γ通过率分析平面剂量强度分布。结果 对称野WF 的ACA 算法相对误差<2.8%,AAA算法的<1.0%,PBC算法的<1.2%;非对称野WF 的ACA 算法相对误差高达19.4%,AAA算法的<2.0%,PBC算法的<3.0%。楔形方向所有射野ACA算法最大偏差为3.0%,AAA算法的为2.7%,PBC算法的为4.0%。对称野3种算法的通过率>87%,在去除半影区后>96%;非对称野的>85%,在去除半影区后达95%。结论 AAA、PBC算法对于对称和非对称野准确度均能满足临床需要,而ACA 算法在非对称野条件下WF误差偏大,在实际临床中应尽量避免使用。
2012 Vol. 21 (5): 468-470 [
摘要
] (
408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71
徐义果, 徐志勇, 陈俊超, 赵建东, 陈桂圆, 左登科, 胡凡
60
Co陀螺刀的剂量特性验收测试
目的 介绍和评估
60
Co陀螺刀的剂量学特性。方法 分别用0.015、0.600 cm
3
电离室,EDR2胶片和半导体探测器测量4个直径分别为5、12、30、50 mm准直器等中心剂量率。用0.015 cm
3
电离室检验机器的剂量—时间线性关系和机器出束稳定性。用0.015 cm
3
电离室探头与半导体探头测量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和测量的相对误差,用胶片测量TPS计算等剂量线在x、y轴方向宽度误差。结果 0.015、0.600 cm
3
电离室,EDR2胶片和半导体探测器对50 mm准直器测量无差别,对5 mm准直器差别最大。半导体探测器测量的TPS与实测剂量误差最大为4.8%,大部分测量结果都<3.0%。50%等剂量线x轴方向差异最大为4.9 mm,其他都<2.0 mm。结论
60
Co陀螺刀具有良好的剂量学特性,适合立体定向放疗。
2012 Vol. 21 (5): 471-473 [
摘要
] (
4343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74
孙锐, 张力元, 冀胜军, 陈列松, 嵇建峰, 田野
10 cGy单次全脑照射引起大鼠认知功能损害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10 cGy单次全脑照射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32只1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照射组给予单次10 cGy全脑照射。照射后第3个月进行自发活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空间探索)和避暗实验,完毕后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照射组在平均总潜伏期、第3、4天平均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t=2.63、2.91、2.65,P均<0.05),自发活动、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避暗实验两组相似(t=0.92、0.59、0.83,P均>0.05)。常规病理学检测中也未发现照射引起病理学改变。结论 10 cGy单次全脑照射可能引起大鼠部分认知功能损伤。
2012 Vol. 21 (5): 474-476 [
摘要
] (
4014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77
翟德胤, 巩贯忠, 尹勇, 刘同海, 陈进琥, 马长升, 卢洁
全盆腔淋巴结调强放疗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olumetric intensity-modulated arc therapy,VIMAT)的高适形度剂量分布,使其对复杂靶区具有显著优势
\[1-2\]
。本研究通过计划方式和射线能量间的剂量学比较,探讨宫颈癌术后全盆腔淋巴结IMRT最佳方案。
2012 Vol. 21 (5): 477-478 [
摘要
] (
3420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79
宗天舟, 郭信伟, 李平, 陈列松, 陆雪官
脑胶质瘤U
251
细胞CD
133
阳性与阴性对放射敏感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肿瘤干细胞可能是肿瘤的“起始细胞”和治疗失败的根源
\[1\]
。但是,肿瘤干细胞和非干细胞放射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差异仍不十分清楚。为此以CD
133
为标志物,对脑胶质瘤U
251
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
133
阳性与阴性细胞,观察两者之间放射敏感性差异。
2012 Vol. 21 (5): 479-480 [
摘要
] (
3435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81
温林春, 尤传文, 陆锡燕, 辛勇, 章龙珍
寡核苷酸Dbait乏氧放射双表达对人宫颈癌细胞的乏氧放射增敏效应
基因-放疗是将放射敏感性调控序列与治疗基因和药物相耦联,在肿瘤放疗同时诱导目的基因和药物在肿瘤内高效表达,从而提高肿瘤放射敏感性,它是近年来肿瘤放疗新策略
\[1\]
。早期生长反应-1(early growth response-1,Egr-1)启动子在电离辐射诱导下能增强下游基因表达,并可提高放疗效果;乏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s,HRE)在乏氧条件下可增强下游基因表达水平。笔者利用HRE和Egr-1构建乏氧放射双敏感嵌合性启动子HRE/Egr-1诱导寡核苷酸药物Dbait表达,并观察该重组质粒在乏氧条件下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乏氧放射增敏效应。
2012 Vol. 21 (5): 481-482 [
摘要
] (
3350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腹部肿瘤
415
吴三纲, 何振宇, 李凤岩, 林勤, 林焕新, 管迅行
pT-3N 0期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辅助放疗价值探讨
术后辅助放疗对腋窝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可降低局部复发率进而生存获益
\[1-3\]
,但对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肿瘤>5 cm(pT
3
N
0
期)的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患者,是否放疗一直存在着争议。笔者通过对 53例未行术后辅助放疗的pT
3
N
0
期乳腺癌全乳腺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术后辅助放疗的价值。
2012 Vol. 21 (5): 415-416 [
摘要
] (
3514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39
徐敏, 李建彬, 范廷勇, 邵倩, 卢洁, 王春香, 邢军, 张英杰, 王永胜, 左文述,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外照射的远期观察
目的 探讨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三维适形外照射的可行性、疗效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3—2010年44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术后部分乳腺外照射,其中 20例ABC辅助适度深吸气下CT模拟定位,24例自由呼吸下CT模拟定位。采用4个非共面野行三维适形照射,3.40 Gy/次者 39例,3.85 Gy/次者 5例,照射2 次/d(间隔至少6 h)并连续照射5 d。结果 随访时间满2、3、5年者分别为39、31、16例。放疗结束后3个月只有 17例发生1级放射性皮炎(39%)。放疗后6个月和 2年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分别为100%和95%。放疗后2、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100%、99%、94%,生存率均为100%。结论 符合条件的中国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部分乳腺外照射是可行的,急性放射反应低,可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和远期疗效。
2012 Vol. 21 (5): 439-442 [
摘要
] (
4901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43
肖琴, 金晶, 李晔雄, 王淑莲, 王维虎, 宋永文, 刘跃平, 任骅, 房辉, 刘新帆,
余子豪,
Ⅰ期低位直肠癌单纯局部切除术与术后放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Ⅰ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后加与不加放疗的疗效及失败模式。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8年间进行了局部切除术的 77例Ⅰ期低位直肠腺癌患者资料,其中 41例为术后放疗。54例病理T
1
期,23例病理T
2
期。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并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40例。低危组患者单纯局部切除术与术后放疗 5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相似(86%∶83%,χ
2
=0.29,P=0.588和100%∶100%,χ
2
=1.50,P=0.221),高危组患者的 5年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相似(80%∶82%,χ
2
=0.27,P=0.600),但总生存率不同(92%∶66%,χ
2
=4.64,P=0.031)。全组 5年总生存率、无局部或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3%、82%。单因素分析示病变大小、切缘状态、分化程度、肿瘤距肛缘距离及病理T分期影响 5年总生存率。全组总复发率为29%,局部或区域失败占70%,若行挽救性根治性手术 5年总生存率可达69%。结论 Ⅰ期低位直肠癌低危患者单纯局部切除术疗效可能较佳,高危者术后放疗价值待商榷;术后失败以局部复发多见,复发后行挽救性手术者有望长期生存。
2012 Vol. 21 (5): 443-447 [
摘要
] (
452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48
王宁, 魏丽春, 石梅, 刘隽悦, 李围围, 李剑平, 张莹, 李侠, 黄艳红
18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术前新辅助治疗预后分析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术前同期放化疗(CRCT)、单纯放疗(RT)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1年收治的 182例Ⅰ
B2
~Ⅲ
B
期宫颈癌患者资料,其中 59例RT,123例术前每周顺铂40 mg/m
2
同期RT,放疗剂量 40~50 Gy分 20~25次。新辅助治疗后 2~3周行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淋巴结切除术。采用Cox法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满 3年者为 69例。肿瘤直径≥4.5 cm时术前CRCT与RT的 3年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率均相似(χ
2
=1.84、1.56,P=0.176、0.221),<4.5 cm时术前CRCT比RT的PFS、OS率高(χ
2
=5.22、4.81,P=0.022、0.018)。全组 3年PFS、OS率分别为92.0%、93.8%。Cox分析显示肿瘤直径(<6 cm与≥6 cm)是PFS、OS的影响因素(χ
2
=2.56、4.06,P=0.011、0.007),年龄(<48岁与≥48岁)是OS的影响因素(χ
2
=4.86,P=0.046),术后淋巴结状况(是否转移)是PFS的影响因素(χ
2
=1.04,P=0.010)。
2012 Vol. 21 (5): 448-451 [
摘要
] (
448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52
庄洪卿, 袁智勇, 王平
射波刀治疗腹膜后肿瘤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射波刀治疗腹膜后肿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 28例腹膜后肿瘤患者行射波刀治疗。70%~84%(中位数78%)等剂量线覆盖计划靶体积,照射剂量 2000~6000 cGy (中位数4500 cGy),生物等效剂量 3750~10080 cGy (中位数7680 cGy,α/β=10),分割次数 2~10次(中位数5次)。3例患者为调强或适形放疗推量,1例为再程放疗,其余为单纯射波刀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结果 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率分别为43%、36%、18%、4%,有效率为96%。随访时间满1、2、3年者分别为17、9、7例。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86%、86%,总生存率分别为60%、49%、49%。局部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相似(中位9.5个月和12.0个月,χ
2
=0.17,P=0.680),腹膜后单发病灶且疗效评价缓解者局部无进展生存与全身无进展生存期也相似(中位17个月和11个月,χ
2
=0.13,P=0.720)。≥2级急性反应中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肠炎分别为9、9、7、2、2例,远期反应仅 1例出现1级肠狭窄。结论 射波刀是腹膜后肿瘤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之一。
2012 Vol. 21 (5): 452-454 [
摘要
] (
4398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胸部肿瘤
421
孔洁, 李晓宁, 韩春, 王澜, 高超, 张靖, 田华, 肖爱勤, 麻国新
792例食管癌三维技术放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食管鳞状细胞癌三维技术放疗的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并探讨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08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 792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672例)及调强放疗(120例)技术,1.8~2.0 Gy/次,5 次/周,处方剂量 50~70 Gy。同期放化疗 142例,单纯放疗 650例。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随访率为95.8%,随访时间满 5年者 133例。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6%、53.2%、48.6%,总生存率分别为70.1%、36.7%、28.0%。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χ
2
=20.58~55.60,P均=0.000),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N分期、肿瘤体积为影响生存的因素(χ
2
=6.35、29.23,P=0.012、0.000)。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 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7.0%和46.8%(χ
2
=7.34,P=0.007),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2.8%和27.6%(χ
2
=3.42,P=0.064)。结论 三维技术放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较二维技术放疗明显提高。T分期、N分期、TNM分期、肿瘤体积是长期生存影响因素。加入同期化疗可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
2012 Vol. 21 (5): 421-422 [
摘要
] (
4490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24
杨成文, 庄洪卿, 李智华, 袁智勇, 郭玙, 邢伟梁, 王平, 冯远明
体视学方法评估食管癌放疗体积变化的研究
体视学方法是从二维平面图像获取三维立体结构的定量评估技术,该技术可对体积等形态学参数进行快速、准确测量
\[1\]
。笔者将体视学方法用于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后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定量化测量并评估肿瘤放疗响应
\[2\]
,探究其能否成为治疗过程中定量化跟踪评估肿瘤对治疗响应及疗效的一种快捷方法。
2012 Vol. 21 (5): 424-425 [
摘要
] (
3272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26
秦尚彬, 王雅棣, 杨俊泉, 王小虎, 李海滨, 杨志勇, 于洪, 李雪迎, 高献书
甘氨双唑钠胸段食管鳞癌放射增敏作用——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评价放射增敏剂甘氨双唑钠在胸段食管鳞癌放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8—2009年间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方法对不耐受或拒绝同期放化疗 Ⅱ
a
~Ⅲ期和仅锁骨上淋巴结转移Ⅳ期(第6版AJCC分期)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经病理证实的胸段食管鳞癌 66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用甘氨双唑钠800 mg/m
2
溶于100 ml生理盐水30 min内静脉滴注后 30~60 min完成放疗,B组用安慰剂放疗。放疗总剂量66 Gy (1.8~2.0 Gy/次,5 次/周,6.6~7.2周完成)。A组剔除 1例,B组剔除 3例,可分析病例两组各 31例。结果 随访率为97%。A、B组患者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3.5%、67.7%(χ
2
=6.61,P=0.01),2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39.9%、29.9%,30.1%、27.9%,43.1%、26.8%(χ
2
=0.62、0.02、0.30,P=0.433、0.878、0.586)。所有患者耐受良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研究显示,甘氨双唑钠作为放射增敏剂,在近期疗效上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耐受性良好。本次随访期内,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
2012 Vol. 21 (5): 426-428 [
摘要
] (
4725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32
白鸽, 古丽比也·沙比尔, 张建清, 杨媚, 包永星, 张莉
非小细胞肺癌预防性全脑照射系统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全脑照射(PCI)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PCI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和提取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 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共 905例患者。与对照组(467例)相比,PCI组(438例)能减低脑转移率(χ
2
=1.98,P=0.000),但不延长 1年总生存率(χ
2
=1.12,P=0.880)。仅RTOG 2009一项试验对PCI相关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进行了较详实评价:简易精神状态检查(P=0.600)、日常生活能力量表(P=0.880)两组相似;1年时霍普金斯语言学习测验即时记忆(P=0.030)和延迟记忆(P=0.008) PCI组均下降。随访至 1年时PCI组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相似(P=0.050)。结论 PCI能减低NSCLC患者的脑转移率但并未延长总生存,尚需进一步临床试验证实。
2012 Vol. 21 (5): 432-434 [
摘要
] (
4200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36
尚东平, 王玮, 李建彬, 王云刚, 张英杰, 李延持, 杜君
肺内孤立灶大体肿瘤体积CT不同扫描方式比较
目的 比较CT不同扫描方式对肺内孤立病灶大体肿瘤体积(GTV)勾画影响,探讨螺旋扫描在CT模拟定位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 16例周围型或转移性肺癌分别行轴位(A)、螺旋(S) CT扫描,比较GTV
A
、GTV
s
大小和位置差异(配对t检验),计算GTV
A
、GTV
s
匹配指数(MI)及与体积相关性(两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GTV
A
、GTV
s
大小分别为8.95、9.38 cm
3
(t=0.43,P=0.667)。GTV
A
、GTV
s
等中心点坐标值x轴分别为6.80、6.81 cm (t=0.27,P=0.794),y轴分别为36.19、36.05 cm (t=0.37,P=0.717),z轴分别为4.99、4.96 cm (t=0.65,P=0.526)。GTV
A
和GTV
s
等中心点至坐标原点距离相似(38.31 cm∶38.23 cm,t=0.47,P=0.646)。GTV
A
与GTV
s
的MI为0.36(0~0.77),MI与体积显著相关(r=0.587,P=0.017)。结论 轴位与螺旋CT扫描方式确定肺内孤立灶GTV的MI与其有相关性,螺旋扫描速度更快,在肺内孤立灶CT模拟定位中具有可行性。
2012 Vol. 21 (5): 436-438 [
摘要
] (
4394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综述
429
王艳阳, 折虹
MicroRNA调节肿瘤放射敏感性研究进展
Micro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广泛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肿瘤发生等多方面基因表达调控。笔者就miRNA调节肿瘤放射敏感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供开展相关研究参考。
2012 Vol. 21 (5): 429-431 [
摘要
] (
3628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83
曹峰, 王军, 王祎
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研究现状
食管癌是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位,我国更是食管癌高发区。虽然外科治疗及微创手术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外科治疗的远期结果并不令人满意。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主要问题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其中局部复发率为 9.7%~51.0%,远处转移率为 15%~30%,5年生存率为 25%~30%左右
\[1-3\]
。笔者就食管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2012 Vol. 21 (5): 483-420 [
摘要
] (
3382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