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25, Vol. 39 Issue (1): 57-64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5.01.007
  档案法规标准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档案犯罪漏洞初探——以对《刑法》第329条的教义学分析为切入
何腾姣
贵州财经大学法学院 贵阳 550025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Loopholes in Archival Crime: Starting from the Doctrinal Analysis of Article 329 of the Criminal Law
HE Tengjiao
School of Law,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uiyang 550025
全文: HTML    PDF(1182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档案犯罪中是否存在漏洞并非一个不言自明的命题。通过对档案犯罪相关条文的教义学阐释,以及与前置法中的档案违法行为进行行刑衔接的考察,可完成对档案犯罪漏洞的初步探析。目前我国对档案犯罪在保护法益与行为类型两个层面存在规制空白。前者体现为罪名体系的安排不当,以及对档案载体本身的保护不足;后者体现为《刑法》未能有效规制单纯以档案为手段的行为、擅自买入的行为、挪用国家档案馆馆舍的行为等。对档案犯罪漏洞的初步探析,可以为后续在立法层面中讨论档案犯罪的漏洞及其填补方案提供分析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明晰了目前的刑事规制范畴,可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指导,并为档案工作的开展提供刑事保障。

关键词 档案犯罪规制空白档案法益国有档案    
Abstract

Whether there are loopholes in archival crime is not an self-evident proposition. Through the doctrinal interpretation of relevant provisions on archival crime and the examination of the connection in administrative law and criminal law,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loopholes in archival crime can be completed. There are currently regulatory gaps in archival crime in China in terms of the protection of legal interests and types of behavior. The former is reflected in improper arrangement of the accusation system and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of the archival carrier itself. The latter is reflected in the failure of the Criminal Law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behavior of simply using archives as a means, unauthorized buying, and misappropriation of National Archives buildings.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loopholes in archival crime can provide prerequisite and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discussions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filling of loopholes in archival crime at the legislative level. On the other hand, it clarifies the current regulatory scope of archival crime, which can also guide judicial practice and provide criminal prot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work.

Key wordsarchival crime    regulatory gaps    archival legal interests    state-owned archives
出版日期: 2025-02-28
引用本文:

何腾姣. 档案犯罪漏洞初探——以对《刑法》第329条的教义学分析为切入[J]. 档案学研究, 2025, 39(1): 57-64.
HE Tengjiao.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Loopholes in Archival Crime: Starting from the Doctrinal Analysis of Article 329 of the Criminal Law.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25, 39(1): 57-64.

链接本文:

https://journal12.magtechjournal.com/Jwk_dax/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5.01.007      或      https://journal12.magtechjournal.com/Jwk_dax/CN/Y2025/V39/I1/57

[1] 单邦来. 档案违法行为犯罪化的再思考[J]. 档案管理, 2021(6):47-50.
[2] 相关研究:杨冬权. 关于修改《刑法》中有关档案方面内容的提案[J]. 中国档案, 2016(4):15;
[2] 李雅旺. 关于《刑法》档案犯罪范围界定的反思[J]. 山西档案, 2018(4):121-123;
[2] 姚明. 档案犯罪刑事惩治研究:反思与重构—基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案件的实证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20(5):44-49;
[2] 仝其宪. 数字网络时代档案安全保护的刑法治理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1(3):33-39;
[2] 仝其宪. 论《档案法》与《刑法》的规范衔接[J]. 档案管理, 2022(5):65-69;
[2] 贾济东, 褚雨. 论档案犯罪对象和行为类型的当代转型[J]. 档案学通讯, 2022(6):70-77.
[3] 克劳斯-威廉·卡纳里斯. 法律漏洞的确定:法官在法律外续造法之前提与界限的方法论研究:第2版[M]. 杨旭,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3:24.
[4] 相关研究:谢望原. 妨害文物管理罪[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181-190;
[4] 柳忠卫. 妨害文物管理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155-169;
[4] 高铭暄, 马克昌. 刑法学:第10版[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583.
[5] 恩斯特·A. 克莱默. 法律方法论[M]. 周万里,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19:55-56.
[6] 张正新. 论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J]. 法学家, 1999(5):50-57.
[7] 相关研究:罗翔. 也谈刑法中的档案犯罪[J]. 中国档案, 2006(1):44-46;
[7] 龚义年. 档案犯罪若干疑难问题探究[J]. 档案管理, 2015(3):22-24.
[8] 相关研究:孟伟, 王志华. 论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84-86;
[8] 刘丽英. 论国有档案犯罪对象的认定—以《刑法》第329条为视角[J]. 山西档案, 2016(6):78-80.
[9] 陈丽. 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的司法认定[J]. 档案管理, 2008(1):59.
[10] 孟伟. 论档案犯罪的对象[J]. 档案与建设, 2004(7):12-13.
[11] 黄丽勤. 论档案犯罪的对象[J]. 档案与建设, 2010(8):46-48.
[12] 如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商业秘密罪等.
[13] 袁杰.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释义[M]. 北京: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20:67.
[14] 相关研究:刘迎红. 档案法规基础教程[M]. 北京: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5:141;
[14] 王玉珏. 档案法学基础[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1:205.
[15] 相关研究:谢望原. 妨害文物管理罪[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194;
[15] 孟伟, 王志华. 论擅自出卖、转让国有档案罪[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84-86;
[15] 柳忠卫. 妨害文物管理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172.
[16] 张明楷. 刑法学:第6版[M].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21:162.
[17] 熊选国, 任卫华. 刑法罪名适用指南·妨害文物管理罪[M].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7:23.
[18] 何腾姣. 司法说理应慎用刑法谦抑性[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2):95-105.
[19] 张明楷. 法益初论[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167.
[20] 嘉門優. 法益論―刑法における意義と役割―[M]. 東京: 成文堂, 2019:272.
[21] 廉睿, 卫跃宁.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法益结构”的完善[J]. 档案学通讯, 2023(2):57-64.
[22] 冯惠玲. 档案学概论:第3版[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6.
[23] 相关研究:仝其宪. 《档案法》与《刑法》衔接视域下档案犯罪刑事责任重构[J]. 档案学研究, 2015(5):54-59;
[23] 仝其宪. 论我国档案犯罪的行刑实体性衔接[J]. 档案学通讯, 2017(1):99-104;
[23] 谢雨. 档案犯罪刑法规制之路径研究[J]. 档案建设, 2017(12):32-34;
[23] 单邦来. 新修订《档案法》视域下电子档案刑法保护的完善路径[J]. 中国档案, 2022(1):67-69;
[23] 贾济东, 褚雨. 论档案犯罪对象和行为类型的当代转型[J]. 档案学通讯, 2022(6):70-77.
[24] 谢望原. 妨害文物管理罪[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1999(3):17-20.
[25] 布赖恩·Z. 塔玛纳哈. 法律工具主义:对法治的危害[M]. 陈虎,杨洁,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2.
[1] 郝晓雅, 吴建华. 国家档案资源概念的价值阐释——兼论与“国有档案资源”概念区别[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5): 23-28.
[2] 苗运卫. 国有档案公布权争议的理论回应与规范调适[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4): 49-56.
[3] 胡大伟. 国有档案开放中个人信息处理活动的法理逻辑及规范架构[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2): 59-66.
[4] 仝其宪. 数字网络时代档案安全保护的刑法治理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1, 35(3): 33-39.
[5] 谷永超. 困境与出路:我国档案犯罪实体性行刑衔接制度之思考[J]. 档案学研究, 2018, 32(5): 23-26.
[6] 仝其宪. 《档案法》与《刑法》衔接视域下档案犯罪刑事责任重构[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5): 54-59.
[7] 张胜全. 档案犯罪基本问题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2, 26(4): 28-33.
[8] 杨霞. 对全国国有档案馆网布局问题的思考[J]. 档案学研究, 2011, 25(4): 41-45.
[9] 沈蕾. “非国有档案”概念界定及其构成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09, 23(3):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