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3年 32卷 1期
刊出日期:2023-01-15
综述
头颈部肿瘤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物理·技术·生物
头颈部肿瘤
1
王天, 田姝, 丁浩
31例头颈部骨外浆细胞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头颈部骨外浆细胞瘤(EMP)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31例头颈部EM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灶累及部位,分为未累及韦氏环组和累及韦氏环组。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总生存(OS)期。组间OS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率比较用log-rank检验。
结果
31例患者全部接受了放射治疗,中位随访时间98(7~192)个月。其中16例患者同时接受了手术,10例患者同时接受了化疗,2例患者同时接受了手术和化疗。15例患者累及韦氏环,16例患者未累及韦氏环。10年OS率84.8%,2例发生了局部复发,2例发展为多发性骨髓瘤。年龄≤55岁和>55岁者10年OS率为100%∶67.0%(
P
=0.039);累及韦氏环者和未累及者10年OS率为93.3%∶75.2%(
P
=0.031),二者10年LRFS率为100%∶66.7%(
P
=0.022)。放疗前肿瘤最长径≤5 cm者10年总生存率达95.0%,>5 cm者为35.7%(
P
=0.020)。
结论
头颈部EMP患者放疗前肿瘤最长径≤5 cm者有更好的10年OS率,累及韦氏环者有更好的10年OS率和LRFS率。
2023 Vol. 32 (1): 1-7 [
摘要
] (
77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胸部肿瘤
8
侯庆, 魏丽娟, 姚宁宁, 孙博晨, 梁玉, 曹欣, 谭艳, 曹建忠
影像组学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脑预防照射优化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治疗前胸部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SCLC)脑转移的预测能力以及指导个体化预防性脑照射(PCI)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为小细胞肺癌及影像学检查确定为局限期患者资料97例。基于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Cox与相关性检验筛选与LS-SCLC脑转移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模型,使用校正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内部5折交叉验证、决策曲线分析(DCA)与整合布莱尔评分(IBS)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与临床获益,使用Kaplan-Mer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绘制生存曲线和评估组间差异。
结果
提取出影像组学特征1272个,使用LASSO Cox回归和相关性检验筛选特征,最后通过8个与LS-SCLC患者脑转移发生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S-SCLC患者1年与2年脑转移的AUC分别为0.845(95%
CI
为0.746~0.943)和0.878(95%
CI
为0.774~0.983)。5折内部交叉验证、校正曲线、DCA以及IBS显示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与临床净获益。基于影像组学模型的风险分层:高危患者PCI组1年、2年脑转移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18.2%,非PCI组分别为61.8%、75.4%(
P
<0.001),PCI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2.9%、78.6%,非PCI组分别为85.3%、36.8%(
P
=0.023);低危患者PCI组1年、2年脑转移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0%,非PCI组分别为10.0%、20.2%(
P
=0.062),PCI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77.0%,非PCI组分别为96.7%、79.3%(
P
=0.670)。
结论
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LS-SCLC脑转移和指导个体化PCI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2023 Vol. 32 (1): 8-14 [
摘要
] (
68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15
吴翌楠, 张静渊, 江宁, 赵丽君, 宋雪, 许琦涔, 任斌辉, 郭震, 徐新宇, 蒋明, 朱向帜
两种新辅助联合方案治疗食管鳞癌30例病理学评估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经不同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放化疗及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放化疗)后,根治术切除标本之间的组织病理学差异。
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30例,其中行新辅助放化疗者(放化疗组)15例,行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放化疗者(放化免组)15例。收集患者手术标本,分析并比较两组食管原发灶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受累淋巴结反应之间的差异。
结果
放化疗组及放化免组病理显著缓解(MPR)率分别为10/15及14/15(
P
=0.17),原发灶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分别为7/15及10/15(
P
=0.46);出现三级淋巴样结构(TLS)者分别为7/15及12/15(
P
=0.02),出现坏死者分别为6/15及1/15(
P
=0.03),泡沫样组织细胞出现率分别为6/15及13/15(
P
=0.01),受累淋巴结治疗后的pCR率分别为7/33及11/12(
P
<0.001)。
结论
相比于放化疗组,放化免组更容易出现TLS、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同时坏死出现的频率更低,且已受累的淋巴结治疗反应更好,提示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放化疗方案具有更强的免疫协同效应。
2023 Vol. 32 (1): 15-21 [
摘要
] (
66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腹部肿瘤
22
曹雷, 杨大雄, 曾璐, 林莉丽, 王慧霞, 段小钰, 李旭霞, 蔡宏懿
术中放疗应用于胰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
目的
比较术中放疗(IORT)联合常规治疗(手术联合放化疗)与单纯常规治疗对胰腺癌疗效与安全性等预后的影响。
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维普、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收录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筛选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共813例患者,根据合并结果显示,与单纯常规治疗相比,IORT联合常规治疗可提高胰腺癌的总体生存率(
HR
=0.66,95%
CI
为0.54~0.81,
Z
=4.03,
P
<0.001),且不会增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OR
=1.00,95%
CI
为0.69~1.46,
Z
=0.01,
P
=0.99),但不能使局部控制率获益(
HR
=0.56,95%
CI
为0.31~1.01,
Z
=1.93,
P
=0.05)。
结论
IORT联合常规治疗组胰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组,两组的不良反应无差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3 Vol. 32 (1): 22-27 [
摘要
] (
7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28
张羽, 苏日新, 张凯悦, 薄娟, 贾好东, 钱立庭, 董江宁
基于临床及影像学参数预测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后生存
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DC)及影像组学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同步放化疗(CCRT)后生存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接受CCRT并持续随访的ⅠB-ⅣA期宫颈癌患者资料423例,所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按2∶1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测量所有患者疗前原发灶的最小、平均、最大ADC值及弥散加权成像(DWI)、T
2
WI、T
2
WI压脂序列的3D纹理参数。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纹理特征、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采用Cox回归分析构建预测宫颈癌CCRT后总生存(OS)期及肿瘤特异性生存(CS)期的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外部验证。
结果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外照射剂量、ADC
min
和Rad-score是LACC患者CCRT后OS、CS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成列线图模型。两个模型预测1年、3年、5年OS和C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6、0.917、0.916和0.911、0.918、0.920,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97和0.900。再将模型带入验证组进行外部检验,其预测1年、3年、5年OS、CS的AUC分别为0.986、0.942、0.932和0.986、0.933、0.926。
结论
基于临床参数、ADC值及MRI影像组学的列线图对预测LACC患者CCRT后OS和CS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宫颈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
2023 Vol. 32 (1): 28-35 [
摘要
] (
80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物理·技术·生物
36
许鹏, 曹璐, 邓巧, 彭笔耕, 李素平, 李贤富
旋转误差对宫颈癌VMAT计划阳性淋巴结剂量影响及应对策略
目的
研究旋转误差(绕前后轴)对晚期宫颈癌长靶区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中不同位置淋巴结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方法
简单随机抽样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宫颈癌伴腹主动脉旁或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要求勾画出离计划中心不同距离的淋巴结靶区。根据每一病例CT图像设计VMAT计划后,通过改变治疗床参数的方式引入旋转误差(绕前后轴),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重新计算剂量分布。然后,按公式d=2πr(α/360)对原淋巴结靶区增加外放边界(
r
是淋巴结中心到计划中心的距离),重新制作计划,分析引入相应旋转误差后原淋巴结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变化。
结果
当淋巴结靶区在与计划中心距离为6 cm误差为3°时、距离为9 cm和12 cm误差≥2.5°时、距离为15 cm误差≥2°时、距离为18 cm误差≥1.5°时,D
95%
平均变化超过5%。旋转误差≤1°时淋巴结靶区D
95%
的平均变化均小于5%,淋巴结距离治疗计划中心18 cm时超过3%,达到3.75%。以剂量参数V
100%
评估,旋转误差0.5°、距离计划中心18 cm时(0.5°,18 cm)淋巴结靶区剂量变化超过5%,达到5.58%;(1°,15 cm)时V
100%
变化达到8.96%,(1°,18 cm)时V
100%
变化达到14.5%。按d=2πr(α/360)增加原淋巴结靶区外放边界,引入相应旋转误差后,原淋巴结靶区D
95%
、V
100%
参数变化均<1%。
结论
在宫颈癌长靶区放疗中,淋巴结靶区剂量学参数的变化随着旋转误差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与计划中心的距离增加而逐渐增大。应按d=2πr(α/360)对不同位置淋巴结靶区增加外放边界,避免欠量。
2023 Vol. 32 (1): 36-41 [
摘要
] (
71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2
刘宇翔, 杨碧凝, 魏然, 刘跃平, 陈辛元, 熊锐, 门阔, 全红, 戴建荣
锥形束CT生成伪CT的深度学习方法
目的
针对前列腺癌放疗,研究锥形束CT(CBCT)生成伪CT的深度学习方法,以满足自适应放疗的需要。
方法
纳入瓦里安On-Board Imager采集的7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CBCT图像及其模拟定位CT图像,并使用MIM软件进行形变配准。将数据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训练集(59例)和测试集(15例)。使用U-net、Pix2PixGAN和CycleGAN学习CBCT到模拟定位CT的映射。以形变配准后CT作为参考图像,评价平均绝对误差(MAE)、结构相似指数(SSIM)和峰值信噪比(PSNR)。另外单独分析了图像质量,包括软组织分辨率、图像噪声和伪影等。
结果
使用U-net、Pix2PixGAN和CycleGAN生成图像的MAE分别为(29.4±16.1)、(37.1±14.4)、(34.3±17.3)HU。在图像质量方面,U-net和Pix2PixGAN生成的图像存在过度模糊的问题,导致了图像失真;而CycleGAN生成的图像保留了CBCT图像结构且改善了图像质量。
结论
CycleGAN能有效地提高CBCT图像质量,有更大的潜力应用于自适应放疗中。
2023 Vol. 32 (1): 42-47 [
摘要
] (
77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48
张雪原, 杨兴肖, 邹乃祎, 李曙光, 沈文斌, 祝淑钗
HMGB1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生存及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肿瘤组织标本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放化疗后预后生存的关系以及对裸鼠移植瘤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收集接受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90例,取其内镜活检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GB1蛋白表达水平,以细胞核染色阳性细胞比例50%为界,分为高表达组(48例)和低表达组(42例),并对其生存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构建HMGB1低表达食管鳞癌ECA109细胞株,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放射线照射后记录肿瘤体积变化和重量,检测凋亡水平。通过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数据之间的差异。
结果
HMGB1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肿瘤最长径、T分期、远处转移显著相关(
χ
2
=9.663、5.625、4.068、7.146,
P
值均<0.05),并且HMGB1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OS)(
χ
2
=4.826,
P
=0.028)、无进展生存(PFS)(
χ
2
=4.390,
P
=0.036)均优于高表达患者。进一步对HMGB1高表达患者进行分析发现,放化联合治疗、照射剂量对患者OS、PFS未见明显影响。动物实验显示,敲低
HMGB1
基因后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减慢,肿瘤体积缩小,并且增加射线照射后凋亡水平。
结论
HMGB1高表达食管鳞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后预后生存较差,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为改善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敲低
HMGB1
基因能够提高裸鼠移植食管鳞癌的放射敏感性。
2023 Vol. 32 (1): 48-54 [
摘要
] (
8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综述
55
桂仲璇, 韩婷婷, 王凡
海马保护在全脑放疗中的研究进展
全脑放疗是脑转移患者及小细胞肺癌患者预防性照射的标准放疗方案,在提高肿瘤局部控制及延长总体生存期的同时,也造成了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相关研究表明,在全脑放疗时进行海马保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神经认知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阐述了海马保护的方法、意义,并结合最新放疗技术和试验药物概括了海马保护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对于目前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总结探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2023 Vol. 32 (1): 55-59 [
摘要
] (
79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60
赵晶晶, 毕楠, 肖建平
磁共振引导自适应放疗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
脑转移瘤是常见的继发性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是重要的局部治疗手段。但由于锥形线束CT(CBCT)等图像引导技术无法较好地实时显示颅内肿瘤体积、形状及瘤周水肿变化,影响了自适应放疗的精准性,限制了大剂量低分次放疗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磁共振(MR)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对比度,且无额外辐射损伤,较CBCT具有明显优势。MR引导的自适应放疗可以实时影像跟踪治疗过程中颅内肿瘤解剖形变及位置变动,并据此进行在线剂量重建,从而保证肿瘤组织得到足量照射、减少周围重要危及器官受量,达到动态的精准放疗。本文就MR引导自适应放疗在脑转移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2023 Vol. 32 (1): 60-64 [
摘要
] (
83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65
温晶媛, 沈文斌, 祝淑钗
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全新辅助治疗可行方案的探索
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为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这一治疗方案已得到广泛应用,其疗效也已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然而,即使是完成了新辅助放疗和随后的手术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在短期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和/或远处转移,其中远处转移成为新辅助放化疗后接受手术患者的主要失败模式,这从另一方面说明该模式还有进一步改善的必要。借助于直肠癌患者从全新辅助治疗模式中获益的经验,本文探讨了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全新辅助治疗的可能性及其实施方案。
2023 Vol. 32 (1): 65-69 [
摘要
] (
65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70
王雅琪, 夏凡, 章真
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对于局部晚期(T
3-4
/N
+
M
0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标准治疗模式可以明显减少局部复发、增加肿瘤退缩,但是远处转移没有得到改善。放疗和免疫治疗相辅相成,两者联合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相关临床试验逐渐展开,在微卫星不稳定(MSI-H)和微卫星稳定(MSS)患者中均进一步提高肿瘤退缩程度和病理性完全缓解率,增加器官保留概率,为“等待观察”策略提供更多可能。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未来仍需要更多的大型临床试验进行验证,期待能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
2023 Vol. 32 (1): 70-74 [
摘要
] (
81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75
李欣, 胡莉钧, 于静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以放化疗为主,存在复发率高、生存率低等问题。贝伐珠单抗为一种作用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在2013年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用于复发/转移性晚期宫颈癌的一线治疗。近年来,内皮抑制素等新型血管生成抑制剂靶向药物的研发,进一步优化了局部晚期及晚期宫颈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新策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endostar)为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抗血管生成药,虽然已有研究将其应用于宫颈癌治疗,但其是否能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的新选择,尚需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证实。本文对恩度联合放疗和/或化疗方案的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做一综述,为宫颈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参考。
2023 Vol. 32 (1): 75-80 [
摘要
] (
84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81
屈新越, 刘书花, 杨竹, 林安平
宫颈癌急性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治疗与预防
同步放化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放疗后出现阴道损伤是不可避免的,而以往临床上对急性放射性阴道损伤的治疗及预防关注较少。本文对宫颈癌放疗后急性阴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治疗及其预防的研究结果及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中减少阴道损伤、更好地完成放疗疗程、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2023 Vol. 32 (1): 81-85 [
摘要
] (
71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86
韩梓铭, 张涛, 门阔, 毕楠
人工智能辅助肺癌放射治疗的影像标准数据库研究进展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在肺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放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已成为肺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肺癌影像的诊疗中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对影像进行整理、汇总可以得到影像数据库,应用于临床工作及科研。本文针对人工智能辅助肺癌放疗的影像数据库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肺癌人工智能放疗影像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
2023 Vol. 32 (1): 86-90 [
摘要
] (
84
) [
HTML
1KB] [
PDF
0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