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2年 31卷 6期
刊出日期:2022-06-15

综述
头颈部肿瘤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指南
物理·技术·生物
   
指南
493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
基于电子直线加速器的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物理实践指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单次照射剂量大、分割次数少、边缘剂量下降快的特点。治疗过程中应使用最精准的设备,执行最严格、最规范的操作。本指南旨在建立起国内可通用的、立体定向放疗(SRT)临床实践工作所需的医学物理支持的最低要求,帮助国内放疗单位能够正确安全地开展SRT技术。各单位在使用本指南时,需结合本单位SRT设备特点和患者治疗情况,制定明确细致的标准操作程序。
2022 Vol. 31 (6): 493-512 [摘要] ( 92 ) [HTML 1KB] [PDF 0KB] ( 0 )
头颈部肿瘤
513 李锋, 王国辉, 常晓静, 李昊楠, 刘会芝, 盖晓惠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加量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和术后序贯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住院行术后放疗的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14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同步加量调强放疗及序贯加量调强放疗两组,两组放疗期间均给予替莫唑胺同步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随访情况。结果 全组的中位总生存(OS)为2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17个月,中位无瘤生存(DFS)为25个月;同步加量放疗组与序贯加量放疗组的中位OS分别为27.2个月和21个月(P=0.950),中位PFS分别为21.2个月与15个月(P=0.21),中位DFS分别为28个月与18个月(P=0.171),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2.86%与85.17%(P=0.541),两组OS、PFS、DFS、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步加量组的适形性优于序贯加量组(P=0.032)。结论 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加量对比序贯加量调强放疗,在生存期、近期疗效及治疗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步加量组适形性明显更好,可推荐用于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放疗。
2022 Vol. 31 (6): 513-518 [摘要] ( 114 ) [HTML 1KB] [PDF 0KB] ( 0 )
胸部肿瘤
519 郑晓丽, 叶柯, 孙亚楠, 范诚诚, 杨洋, 王晓辉, 刘杨, 程宸, 葛红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失败模式分析
目的 分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ES-NSCLC)行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后的失败模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2—2020年行SABR治疗的ES-NSCLC患者113例。分析其失败模式、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及影响复发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复发率,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58(6~108)个月,全组患者共45例(39.8%)出现复发,中位复发时间36个月。31例患者(27.4%)出现远处转移(DM),单纯DM 24例(21.2%);局部复发(LR)12例(10.6%),单纯LR 7例(6.2%);区域淋巴结复发(RR)11例(9.7%),单纯RR 6例(5.3%);LR+RR 1例(0.9%),LR+DM 3例(2.7%),LR+RR+DM 1例(0.9%),RR+DM 3例(2.7%)。全组患者1、2、3、4、5年复发率分别是5.4%、16.6%、27.5%、44.0%和51.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EGFR突变是复发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 单纯SABR治疗ES-NSCLC患者有较高复发率,远处转移是最常见的失败模式,尤其EGFR突变阳性患者,建议后续辅助治疗。
2022 Vol. 31 (6): 519-524 [摘要] ( 204 ) [HTML 1KB] [PDF 0KB] ( 0 )
525 李润霄, 沈文斌, 曹彦坤, 宋春洋
根治性放疗获临床完全缓解食管鳞癌患者10年生存分析
目的 探讨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后达临床完全缓解(cCR)的食管鳞癌患者长期预后情况及其失败模式。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接受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183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因素,并分析cCR患者的失败模式及其失败后的预后等情况。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随访日期,全组患者1、3、5、10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83.1%、53.4%、36.2%、12.8%和68.9%、45.9%、30.5%、12.0%;中位OS期和DFS期分别为41.3、33.4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分期、cN分期和处方剂量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01、0.003);而声音嘶哑、病变长度、cT分期、cN分期和处方剂量为影响患者DFS的独立性因素(P值分别为0.002、0.033、0.009、<0.001、0.003)。全组患者局部区域复发72例(39.3%),远处转移58例(31.7%),其中局部区域复发伴远处转移26例(14.2%)。治疗失败后的104例患者中接受挽救性治疗的患者的预后显著优于接受维持治疗的患者(χ2=39.153, P<0.001)。结论 接受根治性放(化)疗后达cCR的食管鳞癌患者长期预后仍不能令人满意,临床有必要加强其临床观察和随访。cCR患者的主要治疗失败模式为局部区域复发,进行积极挽救性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2022 Vol. 31 (6): 525-531 [摘要] ( 95 ) [HTML 1KB] [PDF 0KB] ( 0 )
腹部肿瘤
532 刘秋琳, 吴涛, 张婧, 胡云飞, 陈梦翔, 黄韵红
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同步与非同步放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早期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同步与非同步放化疗疗效。方法 收集2007—2020年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78例早期NK/T细胞淋巴瘤综合治疗患者,按Nomogram改进版风险指数(NRI)预后模型,根据有无任何预后不良因素[年龄>60岁、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增高、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原发肿瘤侵犯(PTI)、Ann Arbor分期Ⅱ期]分为预后良好组49例,以及含有任何一项预后不良因素的预后不良组229例。其中145例采用同步放化疗,133例采用非同步放化疗。结果 全组5年总生存(OS)率为71.0%,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7.6%。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5年OS率分别为95.6%和65.4%(P<0.001)。预后不良组中NRI=1分中低危组、NRI=2分中高危组、NRI≥3分高危组患者各组的5年OS率分别为72.1%、61.1%、47.7%(P=0.007)。同步放化疗组与非同步放化疗组疗效无显著差异,5年OS率分别为70.6%、69.8%(P=0.783)、5年PFS率分别为67.6%、65.2%(P=0.63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NRI=1分中低危组患者同步放化疗组与非同步放化疗组5年OS率分别为73.1%、76.5%(P=0.576),NRI=2分中高危组患者分别为62.6%、69.3%(P=0.427),NRI≥3分高危组患者分别为58.1%、42.3%(P=0.954),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不良组早期NKTCL的预后,在放化疗的顺序上同步放化疗和非同步放化疗5年OS率、5年PFS率无显著差异。对于预后不良早期NKTCL可以采用耐受性更好的序贯治疗。
2022 Vol. 31 (6): 532-538 [摘要] ( 109 ) [HTML 1KB] [PDF 0KB] ( 0 )
539 修雨婷, 孟凡旭, 王琢, 赵康康, 王蕴龙, 陈志深, 刘敏, 田琦, 刘竣天, 孙宝胜
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在ⅢB期宫颈癌中剂量学及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基于CT图像引导下单纯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与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IC+ISBT)两种后装方式治疗ⅢB期宫颈癌的剂量学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2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放疗四科治疗的宫颈癌ⅢB期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近距离治疗前妇科检查和盆腔MRI检查的结果确定肿瘤残留大小和宫旁浸润情况,分为ICBT组与IC+ISBT组。比较两种后装治疗方式的D90%、D100%、V100%以及膀胱、直肠D2cm3, 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0个月。所有患者5年局部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3%、71%、68%。与ICBT组相比,IC+ISBT组高危临床靶体积D90%均>85Gy,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8),但膀胱和直肠D2cm3剂量分别显著降低7、8Gy (P值均<0.01),且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显著提高(P=0.009)。高危临床靶体积>60cm3 5年局部控制率在IC+ISBT组显著提高(P=0.029)。结论 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ⅢB期宫颈癌能够保证靶区覆盖的同时,显著降低远处转移发生率和危及器官受量,并显著提高大体积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2022 Vol. 31 (6): 539-543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0KB] ( 0 )
物理·技术·生物
544 胡必容, 孟乾乾, 钟仁明
磁场中6MeV X线在不同模体中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强度正交磁场对6MeV X线在均匀水模体和异质性模体中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软件Gate 8.2版,研究10cm×10cm射野的X线束分别在0.0、0.5、1.0、1.5、3.0 T磁场条件下,在均匀水模体、水-空气/骨-水层模体以及“自定义肺模型”中的剂量分布情况,分析磁场强度与X线在模体中剂量分布的关系。结果 磁场的存在会引起X线在水模体中建成区缩短;中心轴上的最大剂量改变可达56.22%(3.0 T);垂直磁场方向上射野的横向剂量分布向一侧迁移,最大可达43.64%(-44.55%)。在水-气-水模体中,空气层内平均剂量最高可降低57.4%(3.0 T);水-骨-水模体,骨层近端剂量降低16.5%,远端剂量增加22.6%;自定义肺模型中各层内剂量变化与磁场强度呈正相关。结论 正交磁场的存在会引起X线在模体中剂量沉积的建成区和射野两侧剂量分布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异质性模体交界面附近更加明显。
2022 Vol. 31 (6): 544-549 [摘要] ( 106 ) [HTML 1KB] [PDF 0KB] ( 0 )
550 孙莹莹, 洪天航, 王宏, 李盛蓝, 田源, 郇福奎, 覃仕瑞
Unity MR加速器临床应用各阶段时间统计分析
目的 探索Unity MR加速器放疗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各阶段的时间特征,为临床优化流程时间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使用Unity MR加速器治疗的患者55例,根据治疗计划方式分为位置自适应(ATP)和形状自适应(ATS)两组,统计对比两种治疗流程中各阶段所需时间、各部位的扫描序列名称和序列所需时长、计划射野数、子野数及跳数。此外,按治疗部位不同统计摆位时间。两种流程各分步时间及各部位摆位时间的结果采用中位数M (Q1, Q3)方式描述,各计划的子野数、射野数及跳数采用Mean±SD方式描述。结果 行ATP治疗流程42例,共计305治疗分次:摆位、MR扫描、配准、自适应计划、出束、总时间分别为3(2, 5)、5(4, 7)、3(3, 4)、8(4, 12)、8(6,11)、30(25, 36) min;行ATS治疗流程13例,共计65治疗分次:摆位、MR扫描、配准、靶区及OAR勾画、自适应计划、出束、总时间分别为2(2, 3)、7(5, 8)、4(3, 5)、12(9,16)、11(10,14)、10(9,11)、55(49,61) min。按治疗部位统计摆位时间:头颈、胸、腹部分别为4(2, 4)、2(2, 4)、3(2, 5) min;行ATP各计划的子野数、射野数及跳数分别为:头颈部8.1±1.7、49.9±31.2、846.75±363.44 MU,胸部8.0±2.0、60.7±13.3、790.21±279.00 MU,腹部9.7±2.0、81.2±22.3、2007.32±1053.81 MU;行ATS计划的子野数、射野数及跳数分别为:头颈部(仅1例)13、39、993.07 MU,腹部9.5±1.5、65.5±6.3、2763.26±835.41 MU。结论 MR引导放疗具有较大临床应用潜力,目前整体治疗时间较长,但仍有改进的空间。
2022 Vol. 31 (6): 550-555 [摘要] ( 105 ) [HTML 1KB] [PDF 0KB] ( 0 )
556 栗丽, 韩中斌, 陈宏甡, 梁珊珊, 王若雨
乳腺癌类器官放射生物学模型初步研究
目的 构建乳腺癌类器官培养体系并对其进行组织学表征与初步放射生物学特征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细胞系和肿瘤组织细胞形成乳腺癌类器官,对其进行组织结构表征并利用Ki-67、ER、PR、Her2指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组织及乳腺癌细胞系形成的类器官进行4、8Gy照射处理,观测照射后0、24、48、96h的乳腺癌类器官个数以及直径变化来评估放射对类器官的杀伤情况。结果 乳腺癌细胞系和患者来源组织在6d左右形成类器官结构;HE染色显示微结构,标志物表达具有空间异质性,肿瘤来源类器官与原组织的标志物表达具有相似性;照射处理MCF-7乳腺癌类器官后,生长停滞,部分形成的类器官崩解消失,48~96h,逐渐恢复增殖趋势;MDA-MB-231乳腺癌类器官呈现辐射耐受和生长停滞,但结构没有明显改变,96h仍未观察到恢复趋势;选取的三阴性患者组织来源的类器官也呈现辐射耐受,照射后类器官仍持续生长且结构没有明显改变,但生长趋势明显小于未照射组。结论 不同来源与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细胞经体外培养形成的乳腺癌类器官具有微结构与异质性,可以反映来源组织标志物表达情况并展现不同的放射抵抗能力,三阴性乳腺癌来源的类器官更加耐照射。
2022 Vol. 31 (6): 556-561 [摘要] ( 107 ) [HTML 1KB] [PDF 0KB] ( 0 )
562 方敏, 应航洁, 杭青青, 陈亚梅, 陈明
吡非尼酮下调IRF4抑制M2型巨噬细胞活化减轻放射性肺纤维化机制
目的 探究吡非尼酮(PFD)对放射性肺纤维化(RILF)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小动物放射研究平台对C57BL/6小鼠进行单次50Gy X线的全胸照射,用药组小鼠于照射前2h灌胃给予300mg/kg PFD,此后每天灌胃一次直至150d处死小鼠并提取肺组织,肺组织采用HE和Masson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巨噬细胞经PFD处理后,用白介素-4和白介素-13刺激,使其向M2型极化,采用qPCR、WB以及免疫荧光染色进行相关检测。结果 PFD能显著抑制由X线诱导的肺内炎性细胞浸润以及肺组织纤维化形成,降低M2型巨噬细胞表型标记物的表达。细胞实验也证实,PFD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表现为精氨酸酶-1和几丁质酶3样蛋白3表达的降低,这个过程主要与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的下调有关。结论 PFD通过下调IRF4抑制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对RILF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022 Vol. 31 (6): 562-568 [摘要] ( 112 ) [HTML 1KB] [PDF 0KB] ( 0 )
综述
569 邵世龙, 李厨荣, 陈思皓, 何姗珊, 钟祖鲜, 王丹, 冯梅, 张鹏, 张石川
头颈部肿瘤大分割放疗的研究进展及在新冠疫情中的临床价值
放疗是头颈部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部分,也是根治性手段之一。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持续至今,对肿瘤患者的治疗造成很大影响。由于常规分割放疗(2 Gy/次)往往需要6周以上连续照射,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挑战。大分割放疗增加单次剂量,从而减少照射次数,缩短治疗时间,可能较常规分割更适用于疫情期间的治疗。早期研究对大分割方案在头颈部肿瘤姑息治疗中的应用已有诸多探索,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部分确认。近期,以根治性为目的的大分割放疗及联合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也有初步的尝试。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国外多个专家共识也对头颈部肿瘤大分割方案进行了推荐。本文就上述进展做一综述,并讨论疫情期间实施大分割放疗的临床价值。
2022 Vol. 31 (6): 569-573 [摘要] ( 97 ) [HTML 1KB] [PDF 0KB] ( 0 )
574 廖太平, 张春银
CT/MR与PET/MR融合显像在神经胶质瘤靶区勾画中的应用进展
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主要来源于神经系统间质细胞,呈弥漫性、浸润性生长,具有高发病率、术后高复发性、高病死率及低治愈率的特点。目前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肿瘤靶区的准确勾画对于术后进行精准放疗具有很重大的意义,CT/MR融合显像较多被应用到神经胶质瘤的肿瘤靶区勾画。近年来,新型分子功能显像技术PET/MR在肿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拟就CT/MR与PET/MR融合显像在神经胶质瘤靶区勾画上的应用进展及差异进行综述。
2022 Vol. 31 (6): 574-578 [摘要] ( 103 ) [HTML 1KB] [PDF 0KB] ( 0 )
579 许桐榛, 梁军
非小细胞肺癌胸部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特别是联合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焦点。探索放疗与免疫治疗的最优空间组合模式,实现各期患者最大限度的获益,是目前临床研究的方向之一。本文对放疗对肿瘤免疫环境的影响、各期NSCLC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2022 Vol. 31 (6): 579-584 [摘要] ( 108 ) [HTML 1KB] [PDF 0KB] ( 0 )
585 杨洪娟, 孙云川
食管癌放射性心脏损伤研究进展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食管癌患者的预后生存逐步提高,放疗导致心脏损伤(RIHD)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放疗相关心脏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包疾病、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瓣膜性心脏病和心律不齐等。现代放疗技术有望减轻心脏损伤,降低RIHD的发生率。本文对食管癌RIH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2022 Vol. 31 (6): 585-588 [摘要] ( 84 ) [HTML 1KB] [PDF 0KB] ( 0 )
589 朱文君, 彭小红, 李小钰, 罗娜, 唐雯华, 伏敏, 张圆圆, 杨峰 , 周海婷, 文粟
星形胶质细胞在放射性脑损伤中作用研究进展
放射性脑损伤(RBI)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后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RBI的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多种细胞参与其中,而星型胶质细胞作为CNS数量最多的胶质细胞,在维持CNS稳态及应对CNS损伤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在RBI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2022 Vol. 31 (6): 589-593 [摘要] ( 93 ) [HTML 1KB] [PDF 0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