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7年 26卷 8期
刊出日期:2017-07-26
综述
头颈部肿瘤
物理·生物·技术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专论
指南
指南
845
崔剑雄,杨勇,亓姝楠,译
国际淋巴瘤放射治疗协作组(ILROG)现代放射治疗靶区勾画及剂量指南——结内NHL
本指南反映了ILROG指导委员会在NHL现代放疗时代的共识,阐述了缩小照射野、降低剂量的作用,并且整合了现代三维计划图像技术和先进的放疗技术。在现代治疗条件下,应采用包含全身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本指南明确定义了ISRT的CTV范围。对于惰性NHL,单纯放疗常作为根治手段,因此应考虑更大的照射野。为了既实现肿瘤LC这一主要目标,又降低正常组织损伤的风险,IMRT、呼吸门控、IGRT、四维图像等先进治疗技术都应使用于临床。
2017 Vol. 26 (8): 845-852 [
摘要
] (
1476
) [
HTML
1KB] [
PDF
2536KB] (
0
)
专论
853
程光惠
恶性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临床应用(三)——其他恶性肿瘤
本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BT的临床资料,加之作者及作者单位相关治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套较为成熟方案,希望为国内同行提供可靠参考,以期为BT发展助力。本篇主要探讨软组织肉瘤、皮肤恶性肿瘤、儿童肿瘤、孤立性转移淋巴结的BT。
2017 Vol. 26 (8): 853-856 [
摘要
] (
1396
) [
HTML
1KB] [
PDF
940KB] (
0
)
头颈部肿瘤
857
黄蓉,吴慧,徐靖,卢晓旭,孙学明,王姝娟
分析FDG PET-CT与MRI影像组数在口咽鳞癌术后精确放疗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
18
FDG PET-CT与MRI在口咽鳞癌术后精确放疗中应用价值。
方法
53例口咽鳞癌患者在术后2周内行PET-CT与MRI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作为判断标准对比二者在术后残存病灶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阳性检出率,并比较基于PET-CT与MRI确定的肿瘤靶区及临床靶区体积之间的差异性。
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残留,PET-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为92.86%、94.87%、86.67%、97.37%、94.34%,MRI为57.14%、76.92%、47.06%、83.34%、71.70%,在诊断阳性淋巴结方面各值PET-CT均高于MRI (P均<0.05),但在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方面相近(P均>0.05)。14例存在术后残留患者,GTV
PET-CT
为(45.62±22.13) cm
3
,GTV
MRI
为(60.61±23.12) cm
3
(P=0.034);CTV
PET-CT
为(125.54±17.53) cm
3
,CTV
MRI
为(142.18±21.22) cm
3
(P=0.011)。39例无术后残存患者术区及高危区照射体积CTV
PET-CT
为(117.87±17.66) cm
3
,CTV
MRI
为(128.05±20.65) cm
3
(P=0.099)。
2017 Vol. 26 (8): 857-861 [
摘要
] (
1383
) [
HTML
1KB] [
PDF
1605KB] (
0
)
862
刘志萍,田源,王洪智,罗京伟,高黎,徐国镇
鼻咽癌IMRT中气腔对靶区及OAR剂量影响
目的
明确IMRT中气腔效应对鼻咽癌患者原发肿瘤及OAR受照射剂量影响。
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9例,放疗前及放疗第25次分别接受CT定位扫描。在放疗前CT图像上勾画靶区及OAR,制定计划plan1。复制plan1,将此放疗前CT图像与放疗第25次CT图像融合。在放疗前CT图像上勾画靶区退缩后形成的空腔并将空腔的密度强制设为0,并将放疗前勾画的靶区减去空腔体积形成新靶区,此CT图像命名为CT
Air
。使用plan1计划的设野及计划参数,在CT
Air
上计算剂量分布,形成放疗计划plan2。假设plan1和plan2分别被全程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有气腔和无气腔情况下原发肿瘤及OAR受量。
2017 Vol. 26 (8): 862-866 [
摘要
] (
1576
) [
HTML
1KB] [
PDF
1819KB] (
0
)
胸部肿瘤
867
沈文斌,高红梅,祝淑钗,李腾,李曙光,李幼梅,刘志坤,李娟,苏景伟
pT
3
N
0
M
0
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辅助性治疗对预后影响的初步分析
目的
探讨pT
3
N
0
M
0
期胸段食管鳞癌(TSCC)术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比较不同治疗模式对预后影响。
方法
对2007—2010年间收治的 480例pT
3
N
0
M
0
期TSCC术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同时比较不同治疗模式对预后影响。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全组患者随访满1、3、5年者分别为439、333、278例,1、3、5年OS和DFS分别为90.0%、68.7%、57.9%和82.3%、60.4%、52.3%,中位数分别为87个月(95%CI=74.7~99.4)和71.3个月(95%CI=55.1~87.5)。三组患者部分临床病理资料的构成比有差异,经倾向得分匹配法法配对后每组各 55例患者且各组具有可比性(P均>0.05),倾向得分匹配法配对后单纯手术、术后化疗、术后放化疗/放疗患者的1、3、5年OS和D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6);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病变部位和治疗方式为影响患者OS和DFS的因素(P=0.029、0.004、0.000,P=0.009、0.003、0.002),另外病变长度为影响患者DFS的因素(P=0.003)。
结论
pT
3
N
0
M
0
期TSCC术后患者仍有较高的治疗失败率,术后放化疗或放疗可以改善pT
3
N
0
M
0
期TSCC患者的预后,提高术后患者 5年OS和DFS,但最终结论需要前瞻性大宗病例的进一步证实。
2017 Vol. 26 (8): 867-873 [
摘要
] (
1511
) [
HTML
1KB] [
PDF
844KB] (
0
)
874
冉刚,周丽珍,周超,孔敏,朱成楚,杨海华
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对术前neoCRT并手术的耐受性,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疗效以及对肿瘤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2011—2015年间共收治达入组条件胸段食管癌患者 74例。术前同期放化疗方案:长春瑞滨 25 mg/m
2
第1、8、22、29天,顺铂 25 mg/m
2
第 1—4、22~25天,同期常规分割放疗2.0 Gy/d,总量40 Gy。放化疗结束后 4~8周行食管癌根治术(neoCRT+手术),拒绝手术患者行根治性放化疗(DCRT),术前放化疗后拒绝进一步治疗患者予随访(neoCRT)。
结果
44例完成术前neoCRT+手术均为R
0
切除,pCR达43%;17例拒绝手术改成DCRT;13例neoCRT。neoCRT+手术、DCRT、neoCRT患者 2年OS率分别为79%、75%、17%,DFS率分别为75%、55%、17%。neoCRT与neoCRT+手术OS率不同(P=0.000),与DCRT也不同(P=0.001),neoCRT+手术组与DCRT相近(P=0.415)。neoCRT与neoCRT+手术DFS率不同(P=0.000),与DCRT也不同(P=0.002),neoCRT+手术与DCRT相近(P=0.416)。全组术前放化疗临床有效率87%,术前放化疗 56例患者出现≥3级骨髓抑制(76%),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围术期死亡率分别占21%、12%、7%、2%。
结论
术前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能取得较高的临床有效率和pCR率,明显降低食管癌的分期,有望提高生存率,但放化疗不良反应、围术期并发症需重视。
2017 Vol. 26 (8): 874-879 [
摘要
] (
1733
) [
HTML
1KB] [
PDF
1031KB] (
0
)
880
潘绵顺,李勇,邱书珺,郭裕天,陈磊,邵显军,张丽,张国禹,诸葛风华
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的疗效评估
目的
研究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分析SRT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的肺腺癌脑转移瘤患者 36例,并与同期 59例SRT联合激素和甘露醇治疗的传统药物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肿瘤缓解率、瘤周水肿控制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并对相关不良反应进行评估。
结果
贝伐单抗组患者的近期(1~4周)肿瘤缓解率较传统药物组更有优势(P=0.033),瘤周水肿控制率明显优于传统药物组(P=0.000),在快速获得的KPS评分提升的同时减少了甘露醇和激素的应用,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较轻且可控。
结论
SRT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能获得更高的近期肿瘤缓解率和瘤周水肿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17 Vol. 26 (8): 880-883 [
摘要
] (
1579
) [
HTML
1KB] [
PDF
1508KB] (
0
)
腹部肿瘤
884
荣庆林,王淑莲,唐玉,金晶,宋永文,王维虎,刘跃平,房辉,任骅,刘新帆,余子豪,李晔雄,
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价值,以及探讨能否根据化疗疗效进行个体化放疗。
方法
选取本院1999—2013年收治的临床Ⅲ
A
、Ⅲ
B
期乳腺癌病例,完成neoCT和改良根治术的 523例纳入分析,其中 404例术后行放疗,119例未行放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复发率和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放疗组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组(13.9%∶24.8%,P=0.013),DFS显著高于未放疗组(64.1%∶53.9%,P=0.048),OS相近(83.2%∶78.2%,P=0.389)。ypT
3
—T
4
、ypN
2
—N
3
以及病理Ⅲ期亚组中放疗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患者(P<0.05),放疗患者 5年OS显著高于未放疗患者(P<0.05)。158例ypN
0
期放疗患者 5年LRR显著低于未放疗患者(P=0.004)。41例ypCR患者仅 2例LRR,均未放疗。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是影响全组及ypN
0
期患者LRR的因素。
结论
放疗显著降低临Ⅲ
A
、Ⅲ
B
期乳腺癌neoCT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LRR,同时降低ypT
3
—T
4
、ypN
2
—N
3
和病理Ⅲ期亚组患者复发率、死亡率。目前尚无充足证据可以根据化疗反应免除ypN
0
期和pCR患者术后放疗。
2017 Vol. 26 (8): 884-891 [
摘要
] (
1621
) [
HTML
1KB] [
PDF
1349KB] (
0
)
892
吴涛,刘秋琳,胡云飞,梅烦,张毅,左凯,罗雯,黄韵红,卢冰
早期NK/T细胞淋巴瘤扩大受累野IMRT结果
目的
评价早期NK/T细胞淋巴瘤使用扩大受累野IMRT结果,分析临床特征和治疗因素对于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6年间 165例早期NK/T细胞淋巴瘤接受扩大受累野IMRT,158例(95.8%)采用放化疗,7例(4.2%)单纯放疗。140例(84.8%)原发部位放疗剂量≥50 Gy,25例(15.2%)<50 Gy。147例(89.1%)接受门冬酰胺酶为主方案化疗,仅 11例(6.7%)接受CHOP或CHOP类方案化疗。109例(66.1%)接受≥4周期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LRC、OS、PFS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5年样本量 55例,5年OS、PFS、LRC率分别为74.2%、72.5%、84.4%。放疗≥50 Gy显著提高了LC率,5年LRC为91.8%,而<50 Gy仅为39.7%(P=0.000)。早期低危组 5年OS为94.2%,而早期高危组仅为68.1%(P=0.002)。早期高危NK/T细胞淋巴瘤联合≥4个周期化疗较<4个周期组显著改善生存率,5年OS分别为71.3%和59.5%(P=0.032);5年PFS分别为70.4%和54.4%(P=0.009)。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2(P=0.006)、原发肿瘤侵犯(P=0.002)、Ann Arbor分期Ⅱ期(P=0.014)是OS影响因素,ECOG≥2(P=0.004)、原发肿瘤侵犯(P=0.016)是LRC的影响因素,而ECOG≥2(P=0.045)、原发肿瘤侵犯(P=0.003)、Ann Arbor分期Ⅱ期(P=0.030)、原发于鼻腔外(P=0.032)是PFS的影响因素。
结论
≥50 Gy扩大受累野的IMRT对于早期NK/T细胞淋巴瘤有良好的LRC、OS和PFS。对于预后不良组的早期NK/T细胞淋巴瘤远处失败较高,放疗联合≥4周期化疗能显著改善OS和PFS。
2017 Vol. 26 (8): 892-898 [
摘要
] (
1434
) [
HTML
1KB] [
PDF
863KB] (
0
)
899
李雪,兰胜民,曹建忠,张宁,原强,郭汝元,李红卫
疗前血清Hb水平在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
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清Hb水平对早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15年间收治的 175例Ⅰ、Ⅱ期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纳入标准为原发病灶位于上消化呼吸道,不合并其他恶性疾病,治疗及随访记录完整病例纳入分析。接受单纯化疗 67例、单纯放疗 8例、放化疗 100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结果
175例患者的变量单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血清Hb水平(≥120 g/L)、LDH水平(正常)、ECOG评分(0~1)、Ann Arbor分期(Ⅰ
E)、接受放疗显著提高PFS及OS (P=0.000~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Hb水平、LDH水平、ECOG评分、Ann Arbor分期是患者PFS、OS影响因素(P=0.000~0.040)。
结论
疗前Hb≥120 g/L者预后好于<120 g/L者。
2017 Vol. 26 (8): 899-903 [
摘要
] (
1378
) [
HTML
1KB] [
PDF
840KB] (
0
)
904
宋雪,吴俚蓉,陈震章,江宁,王德军,赵丽君,卞秀华,何侠
IMRT早期韦氏环DLBCL的长期观察
目的
研究IMRT对原发于韦氏环早期DLBCL的疗效、预后、放射剂量及不良反应。
方法
收集2008—2015年Ⅰ、Ⅱ期韦氏环DLBCL病例 80例,放化疗为主,3例单纯放疗。化疗后CR 24例,PR 53例。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引流区IMRT。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不良反应分级使用RTOG标准。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4个月,5年LRC、OS、PFS率分别为94%、88%、84%。DVH显示PGTV最高、平均和最低剂量分别为54.47、52.27、38.83 Gy。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DH升高为OS影响因素(P=0.009、0.002),年龄>60岁、IPI≥2分及LDH升高为PFS影响因素(P=0.001、0.035、0.007)。全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1级 12例、2级 53例、3级 8例,晚期不良反应口干1级 16例、2级 13例。
结论
应用IMRT技术治疗原发韦氏环的早期DLBCL,获得了较理想的LRC、PFS、OS率,同时不良反应可耐受。
2017 Vol. 26 (8): 904-908 [
摘要
] (
1522
) [
HTML
1KB] [
PDF
769KB] (
0
)
909
孟凡军,郭建贵,林尤恩,张玉晶
71例原发颅内中枢神经系统DLBCL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颅内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1991—2015年间收治的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 71例原发颅内中枢神经系统DLBCL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均进行了化疗,59例进行了放疗,化疗方案以HD-MTX (HD-MTX,66/71)为主,放疗方案以全脑放疗 ±局部推量为主。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
结果
放化疗结束时 58例CR, 10例PR,3例PD。5年生存率为43%;5年无疾病进展率为3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KPS评分、单发与多发、是否放疗、放化疗完成时评价、有无复发是影响OS的因素(P=0.000~0.04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KPS评分、有无复发是影响OS的因素(P=0.000~0.022)。单因素分析化疗方案、是否放疗、总放疗剂量、全脑剂量、放化疗完成时评价、有无复发是影响PFS的因素(P=0.000~0.028);多因素分析KPS评分、有无复发是影响PFS的因素(P=0.000~0.011)。
结论
年轻、KPS评分高、无复发患者总生存更好,单发、接受放疗、放化疗后疗效好的患者可能更好;KPS评分高、放化疗后疗效好、无复发患者PFS更好,接受含HD-MTX化疗、接受放疗、总的放疗剂量和全脑剂量越高患者PFS可能更好。化疗达CR后是否还放疗及放疗靶区、剂量需进一步研究。
2017 Vol. 26 (8): 909-913 [
摘要
] (
1443
) [
HTML
1KB] [
PDF
778KB] (
0
)
914
张娜,刘鹏,卢珂,孙权权,朱远
原发乳腺淋巴瘤预后分析及文献回顾
目的
分析原发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评估可行的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3年间本院收治的 34例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患者临床资料。年龄 24~79岁。Ⅰ
E期 18例,Ⅱ
E
期 16例。病理类型包括DLBCL (29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2例)、边缘区淋巴瘤(2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治疗方法单纯手术 2例、单纯化疗 4例、放化疗 5例、手术联合化疗 14例、手术联合放化疗 9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 5年OS、PFS。
结果
26例患者存活,8例死亡(其中 7例死于淋巴瘤、1例死于化疗相关反应)。6例复发患者中 5例(83%)发生在疗后 2年内,其中 1例双乳侵犯患者在经过双侧乳腺切除及化疗后左乳复发,2例骨转移,1例肺及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皮肤复发。5年OS、PFS率分别为75%、75%。
结论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是较少见的恶性肿瘤,总体预后尚可,单纯化疗或联合治疗后复发率均较低。对于现有治疗手段治疗后失败者需寻求更有效治疗方法。
2017 Vol. 26 (8): 914-917 [
摘要
] (
1040
) [
HTML
1KB] [
PDF
747KB] (
0
)
物理·生物·技术
918
杨鑫,何振宇,姜晓勃,林茂盛,钟宁山,胡江,祁振宇,包勇,李巧巧,黎宝月,胡莲英,林承光,高远红,刘慧,黄晓延,邓小武,夏云飞,刘孟忠,孙颖
基于放疗流程的信息整合平台系统研发与应用
目的
结合国内实际需求与科室特有流程,系统开发放疗信息整合平台MOSAIQ Integration Platform
CHN
(MIP)。
方法
MIP采用C/S架构模式,后台数据库基于计划系统和MOSAIQ 数据库,独立运行在医院局域网络上。该系统硬件的5台网络服务器,运行基于“云服务”搭建的数据存储和网络服务平台;该系统软件基于Microsoft Visual Studio平台开发,使用C#网络编程语言编写。约200台网络工作站,可并行进行数据录入、查询、统计和打印等操作。
结果
MIP具有公告、预约、计费、单据管理(申请、执行)和系统管理等15个核心功能模块,已基本涵盖整个放疗流程。截至 2016年6月已接诊患者13546人、计划申请单13533张、实施放疗15475人次、结束小结14656人次、收费记录567048条、工作量记录506612例。
结论
MIP操作直观,实时性强,数据安全,运行稳定,是放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无纸化便于检索和统计,各类数据便于信息共享和科室管理。后续还可根据新的需求,及时对其进行必要更新和完善。
2017 Vol. 26 (8): 918-923 [
摘要
] (
1471
) [
HTML
1KB] [
PDF
1234KB] (
0
)
924
任江平,陶庆松,周瑛瑛,娄鹏荣,郭建新
RapidPlan模块在采用不同放疗设备时的剂量学评估
目的
分析评估同一RapidPlan计划自动优化模块在选用不同放疗设备时产生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采用 30例宫颈癌患者以加速器A为治疗设备,对其计划进行再次优化,并建立一RapidPlan计划优化模型。用另外 12例宫颈癌患者作为测试样本,分别在以加速器A、加速器B、加速器C、加速器D建模治疗计划系统上行RapidPlan模块自动计划设计,分析评估模块产生的各治疗计划间剂量学差异并行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
B、C、D组与A组的PTV
50
和PTV
45
剂量指标 D
mean
、HI、CI及直肠和膀胱 V
50
、V
40
、V
30
均不同,尤其是与D组比较,P值均<0.05。
结论
基于解剖特性和先验知识的RapidPlan自动计划优化模块,在采用不同放疗设备进行剂量优化时会带来剂量学上的一些差异,在临床使用中需谨慎对待。
2017 Vol. 26 (8): 924-928 [
摘要
] (
992
) [
HTML
1KB] [
PDF
1989KB] (
0
)
929
牛振洋,费振乐,段宗锦,李志杰,王磊
VMAT患者剂量验证方法的评价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VMAT不同剂量验证方法的γ通过率是否存在差异性。
方法
用Octavius 4D系统对 12例癌症患者不同解剖部位VMAT计划分别进行旋转照射3D剂量分布和2D剂量分布及机架归零2D剂量分布剂量验证,以3%/3 mm和2%/2 mm标准分析γ通过率,并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将不同照射方式的2D剂量分布比较分析得到3%/3 mm和2%/2 mm标准的γ通过率。
结果
旋转照射3D剂量分布、2D剂量分布、机架归零2D剂量分布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3%/3 mm时96.03%、96.98%、98.90%(P=0.227、0.000、0.003),2%/2 mm时分别为82.08%、84.04%、90.90%(P=0.379、0.000、0.000)。不同照射方式2D剂量分布比较分析得到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 98.99(3%/3 mm)和93.68%(2%/2 mm)。
结论
VMAT计划在旋转照射条件下对3D剂量分布进行验证,验证结果才能更真实的反映实际照射情况,更具有参考性。
2017 Vol. 26 (8): 929-933 [
摘要
] (
1589
) [
HTML
1KB] [
PDF
1095KB] (
0
)
934
屈超,韩晨
应用真空负压垫联合热塑体膜对小儿肾母细胞瘤放疗价值
目的
探讨真空负压垫联合热塑体膜在小儿肾母细胞瘤放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42例肾母细胞瘤术后接受放疗的小儿患者,依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等分成A、B组,A组患者在放疗实施时采用真空负压垫固定体位,B组患者则采用真空负压垫联合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时的摆位误差、近期效果、不良反应以及预后。对计数资料行
χ
2
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
结果
在平移误差、旋转误差、≤3 mm和≤5 mm的对比中B组均小于A组(P=0.04、0.04、0.04、0.03、0.00、0.04、0.04、0.00、0.04);B组的完全缓解率、有效率均好于A组(P=0.02、0.04);A组和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75);A组和B组在2、3年OS率相近(P=0.68、0.74)。A组和B组在左右、头脚、腹背向外放值分别为5.74、5.93、5.94 mm和4.21、5.71、4.61 mm。
结论
对小儿肾母细胞瘤患者放疗时采取真空负压垫联合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可降低摆位误差,提高放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2017 Vol. 26 (8): 934-937 [
摘要
] (
1409
) [
HTML
1KB] [
PDF
1093KB] (
0
)
938
刘彬,胡晨曦,刘亮,刘清菁,汤井娇,蒋晓东
STAT-3介导的非依赖VEGFR-2通路对NSCLC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抑制STAT-3对非依赖VEGFR-2通路的NSCL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
方法
采用Q-PCR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中VEGFR-2、STAT-3相关信号分子及HIF-1α、CyclinD
1
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放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
结果
经VEGFR-2抑制剂Apatinib处理后,Calu-1细胞中VEGFR-2、STAT-3 mRNA无显著变化,HIF-1α、CyclinD
1
mRNA表达降低;联合STAT-3抑制剂S3I-201后,VEGFR-2、STAT-3及下游相关基因mRNA表达降低(F=304.54、118.99,P<0.01);VEGFR-2、STAT-3及下游相关靶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降低(F=144.34、529.66,P<0.01);细胞凋亡率与G
2
+M期阻滞增加,同时抑制STAT-3和VEGFR-2组更明显(F=72.37,P<0.01)。与Calu-1细胞相比,A549细胞加Apatinib抑制VEGFR-2细胞放射增敏效果有限,SER=1.39;联合S3I-201抑制STAT-3后,放射增敏效果显著,SER=1.72(t=-48.61,P=0.000)。
结论
NSCLC细胞VEGFR-2被抑制时,旁路活化的STAT-3直接和间接调控CyclinD
1
表达,进而影响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联合抑制肺癌细胞VEGFR-2和STAT-3,具有良好的放射增敏效果。
2017 Vol. 26 (8): 938-944 [
摘要
] (
1531
) [
HTML
1KB] [
PDF
1572KB] (
0
)
945
胡芃,张红雁,胡怡然
血浆游离miR-93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疗敏感性的意义
2017 Vol. 26 (8): 945-946 [
摘要
] (
936
) [
HTML
1KB] [
PDF
686KB] (
0
)
综述
947
肖遥,欧阳翼,陈锴,曹新平
MRI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治疗进展
宫颈癌是造成全球女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而后装治疗是宫颈癌放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外照射联合后装治疗适用于无远处转移的各期初治或复发宫颈癌患者。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在精确靶区范围、保护OAR以及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等方面有着独特优势;近来许多研究证实了MRI引导下的宫颈癌三维后装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本文主要从相关MR成像技术、施源器选择、靶区勾画与评估以及MRI引导下的三维后装治疗所带来的临床效应等方面进行阐述。
2017 Vol. 26 (8): 947-950 [
摘要
] (
1759
) [
HTML
1KB] [
PDF
763KB] (
0
)
951
夏文龙,胡伟刚,戴建荣,王绿化
粒子治疗技术的进展
与传统的X射线治疗相比较,粒子治疗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明显的剂量学或生物学优势。粒子在组织内形成布拉格峰型剂量分布,将大部分能量沉积在靶区范围内,提高了对肿瘤的控制,同时降低了对肿瘤周围正常组织的损害。随着对粒子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加速器技术的日趋成熟,粒子治疗技术发展迅速。粒子治疗装置的核心部分是粒子加速器,加速器类型、粒子种类和实施技术决定了装置的性能,文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统计数据表明质子治疗占主导地位,重离子治疗的建造难度高、占地空间大以及造价高昂等因素限制了它的发展。现阶段,粒子治疗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并且需要大量的临床病例的实验验证。
2017 Vol. 26 (8): 951-955 [
摘要
] (
1028
) [
HTML
1KB] [
PDF
2611KB] (
0
)
956
刘科,朱苏雨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治疗进展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好发于胃及头颈部,有多部位播散、惰性发展的特点,其中80%左右为早期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为早期幽门螺杆菌阳性胃黏膜相关淋巴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其他早期黏膜相关淋巴瘤及抗幽门螺杆菌失败胃黏膜相关淋巴瘤通过放射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疗效。近些年来放疗靶区的范围已由受累野照射向受累区域照射转变,放疗剂量也由高到低。本文主要针对以上几方面内容进行综述。
2017 Vol. 26 (8): 956-960 [
摘要
] (
1351
) [
HTML
1KB] [
PDF
786KB] (
0
)
961
顾飞英,蒋晨雪,许亚萍
FDG PET-CT在食管癌放化疗中的应用
食管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放化疗是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
18
FDG PET-CT)被广泛用于食管癌放疗肿瘤靶区的确定、放疗后期局部加量及新辅助放化疗病理缓解率、根治性放化疗疗效及预后预测等各方面。现就
18
FDG PET-CT在食管癌放化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2017 Vol. 26 (8): 961-964 [
摘要
] (
1518
) [
HTML
1KB] [
PDF
773KB] (
0
)
965
罗毅君,王晓莉,于金明,李明焕
食管鳞癌累及野放疗的理论和实践
放化疗是非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关于食管癌放疗靶区范围,特别是淋巴结靶区仍未达成共识。食管癌具有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其转移模式难以预测。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ENI)会增加照射范围,这可能增加相关不良反应。部分研究报道累及野照射(IFI)减少治疗毒性并获得相似生存。研究显示化疗、放疗原发灶的附带照射以及放疗的远隔效应能对区域及远处微转移病变有效的控制和杀灭。从食管癌放疗后复发模式和生存上分析,无论采用ENI或IFI,最常见复发部位均为原发肿瘤部位及远处部位且生存无差异。研究提示食管癌放化疗采用IFI是可行的。
2017 Vol. 26 (8): 965-969 [
摘要
] (
1433
) [
HTML
1KB] [
PDF
993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