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阅读
目的 探讨淋巴结包膜外软组织受侵(ECE)对ⅢA—N2期NSCLC术后放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2008—2009年220例术后ⅢA—N2期NSCLC患者,均接受了术后化疗,其中 43例接受了术后放疗;按ECE (+)和ECE (-)分成两组,然后依照术后单纯化疗(non-PORT)和术后同步放化疗(PORT)行亚组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PFS、O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ECE (-)组PFS、OS均优于ECE (+)组(P=0.000、0.000);ECE+组内PORT亚组和non-PORT亚组间PFS、OS均相近(P=0.584、0.723),ECE (-)组内PORT亚组PFS明显优于non-PORT亚组(P=0.039),但OS相近(P=0.125)。多因素分析提示ECE是影响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0.020)。结论 ECE是ⅢA—N2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它有可能作为ⅢA—N2期NSCLC术后放疗选择的依据。
目的 探讨保乳患者术前MRI肿瘤体积与术后标本测量体积及基于金属夹勾画的瘤床体积间的差异性与相关性。方法 2014—2015年间 50例乳腺癌保乳患者入组。基于术前MRI勾画GTV并定义为 GTVMRI,其边界外扩1.0 cm得到 GTVMRI+1。测量切除标本体积并测量和计算病理体积,分别定义为GTVES 和 GTVPAT。在定位CT图像上基于术腔边界金属夹勾画GTV,并定义为GTVTB。Friedman检验,Wilcoxon法两两比较,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GTVMRI、GTVMRI+1、GTVPAT、GTVES、GTVTB中位数(范围)分别为0.97(0.01~6.88)、12.58(3.90~34.13)、0.97(0.01~2.36)、15.46(1.15~70.69)、19.24(4.72~54.33) cm3。GTVMRI与GTVPAT、GTVMRI+1与 GTVES、GTVTB与GTVE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8、0.07、0.264)。GTVTB、GTVES与 GTVMRI均无相关性(P=0.378、0.071), GTVTB、GTVES与 GTVMRI+1也均无相关性(P=0.375、0.068),而GTVTB与GTVES呈正相关(r=0.488,P=0.004)。结论 在非影像引导情况下,保乳治疗的患者基于触诊范围行局部肿瘤切除术时,切除标本体积及基于金属夹勾画的术腔体积与基于术前MRI图像所勾画与构建的肿瘤体积均无相关性。
目的 通过比较有无MLC插指功能的VMAT计划剂量学差异,探究MLC插指在多发脑转移瘤VMAT计划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本院 15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数据。首先在定位CT图像上设计有MLC插指功能权限的双弧VMAT计划(VMAT-1)。随后不改变计划参数,摒弃插指功能权限,重新优化计算得到无MLC插指功能的VMAT-2计划。比较两种计划在靶区CI和HI、OAR受量、机器跳数、控制点数、计划执行时间和计划耗时方面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VMAT-1的均匀性优于VMAT-2(P=0.04),两种计划的适形度基本相当(P=0.33)。VMAT-1计划中PTV的 D98%高于VMAT-2(P=0.04)。VMAT-1中的脑干 Dmean比VMAT-2降低了4%(P=0.04),其他OAR参数基本相当。部分病例显示VMAT-1计划有着相邻横断面的肿瘤交界处正常组织受量更少的特点。VMAT-1计划机器跳数比VMAT-2增加了4%(P=0.01)。两种计划的控制点数和预估执行时间相近(P=0.81、0.73)。VMAT-1的计划制作耗时较VMAT-2减少了26%(P=0.00)。结论 在多发脑转移瘤VMAT计划中,MLC插指功能可缩短VMAT优化时间,提高优化效率。
目的 基于3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探讨放疗中胰腺癌靶区空间位置及体积变化,以及疗程中重新制定放疗计划对OAR受量的影响。方法 31例胰腺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 15~18次行3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分别在2次扫描图像上勾画胰腺癌GTV,并在TPS中自动配准后获取各自GTV坐标与体积。根据初始靶区(CT-1)、15~18次后靶区(CT-2)分别制定放疗计划计划-1、计划-2,将计划-1复制到CT-2的计划定义为计划-3。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疗程中GTV中心点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位移分别为(0.4±0.1)、(0.4±0.1)、(0.7±0.2) cm (P=0.048)。重新定位前、后GTV退缩(27.1±17.1)%(P=0.000),GTV相互DI分别为0.6±0.2、0.8±0.2(P=0.000)。MI为 0.5±0.1。GTV三维位移矢量与DI、MI均呈负相关(P=0.000、0.000、0.000)。计划-2肝脏和右肾 Dmean较计划-3分别下降21.9%和14.4%(P=0.025、0.040)。结论 胰腺癌常规剂量分割放疗并同步化疗疗程中GTV位置和体积变化明显,疗程中重新制定计划可使肝脏及右肾受量明显降低,因此疗程中适时复位进行靶区修正并重新计划是必要的。
目的 研究故障统计分析在23EX加速器日常维护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08—2015年间23EX加速器的故障数据。分析23EX加速器故障率与时间关系,利用帕累托图统计分析影响23EX加速器稳定性的主要子系统和主要零部件。结果 23EX加速器运行 7年共发生故障318次,更换零部件358个。加速器投入使用后1.5年内故障率逐渐增加,最高时达38次/半年,之后有所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1年中第3季度是加速器故障率最高时间段。影响23EX加速器稳定性的主要子系统是MLC和机械系统,分别占总故障数66.4%和11.9%;影响23EX加速器稳定性的主要零部件是MLC叶片螺母和叶片马达,分别占总更换零部件的38.8%和28.5%。结论 加速器故障统计分析有助于维护人员发现故障的分布规律,找出影响加速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制定日常维护计划、改善维护策略提供依据。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单纯放疗或放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总体疗效并不理想。近些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使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其中EGFR抑制剂和VEGF抑制剂的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对于局部晚期NSCLC越来越多的研究侧重于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现有的Ⅰ—Ⅲ期临床研究显示,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这种新治疗模式能否与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和单纯放疗这三种目前现有的治疗模式相比,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针对局部晚期的NSCLC放疗联合靶向治疗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作 者 须 知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