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6年 25卷 12期
刊出日期:2016-12-15

综述
头颈部肿瘤
物理·生物·技术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讲座
经验交流
   
头颈部肿瘤
1277 廖希一,孔琳,郑华,戴明明,王丽琛,陆嘉徳,林勤
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联合顺铂或尼妥珠单抗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TPF方案诱导化疗后放疗联合顺铂或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2012—2013年间随机分组收治的 60例Ⅲ—Ⅳb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 32例、研究组 28例。两组患者均先行3周期TPF方案诱导化疗,对照组放疗同步顺铂40 mg/m2,1 次/周共7周,研究组放疗前1周开始使用尼妥珠单抗200 mg,1 次/周共7周。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Logrank检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χ2检验。结果 对照组CR率97%、PR率3%,研究组CR率96%、PR率4%(P=0.923)。3年PFS对照组为88%,研究组为79%(P=0.352),3年OS对照组为97%,研究组为89(P=0.268)。但疗中骨髓抑制、重度乏力、恶心呕吐反应研究组较轻(P=0.002、0.008、0.001)。结论 放疗联合顺铂与放疗联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别,但放疗联合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明显减轻。
2016 Vol. 25 (12): 1277-1280 [摘要] ( 2127 ) [HTML 1KB] [PDF 840KB] ( 0 )
1281 古冬连,刘树英,朱小东,赖少侣,金观桥,苏丹柯
多模态MR图像测量鼻咽癌GTV一致性评价
目的 探讨多模态MR图像测量鼻咽癌GTV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分析 45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初诊病例,均行MRI平扫、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在轴位增强T1WI、轴位T2WI、ADC图像上手动勾画原发肿瘤轮廓,通过面积求和法计算GTV,将不同图像测量的GTV分成T1+C、T2WI组和ADC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3个组平均值,Bland-Altman法通过两组差值平均值和95%分布范围评价不同模态图像测量GTV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T1+C、T2WI、ADC组GTV分别为(20.8±18.1)、(21.5±17.2)、(24.4±20.8) cm3(P=0.617)。T2WI和T1+C组、ADC和T2WI组、ADC和T1+C组差值的平均值和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0.74(-5.97~7.44)、2.94(-8.25~13.69)、3.68(-3.34~10.70) cm3结论 多模态MR图像测量鼻咽癌GTV一致性不佳,尚不能相互替代,增强T1WI联合T2WI、DWMRI可更准确地判断鼻咽癌靶区范围。
2016 Vol. 25 (12): 1281-1284 [摘要] ( 1783 ) [HTML 1KB] [PDF 836KB] ( 0 )
1285 张相国,梁思贤,韩非,徐晓南,程英,黄菊红,寇梦瑛
鼻咽癌疗前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坏死与3DRT预后关系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坏死的临床特征与鼻咽癌预后关系。方法 收集2009—2013年间粤北人民医院 477例初治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疗前影像学鼻咽部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坏死情况、MRI及CT检查,分析疗前鼻咽部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坏死的临床特征及与3DRT预后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及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疗前有肿瘤坏死者 219例(45.9%),无肿瘤坏死者 258例(54.1%)。有肿瘤坏死与无坏死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7个月与40个月,3年OS、PFS、LRFS及DMFS率分别为78.2%与93.7%、63.8%与86.7%、87.0%与96.3%及79.7%与93.4%(P均=0.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坏死是影响患者OS、PFS、LRFS、DMFS的重要影响因素(P均=0.000),而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与患者OS、PFS、DMFS相关(P=0.000~0.004)。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肿瘤坏死是影响4种生存的预测因子(P=0.001~0.022),T分期是影响LRFS、DMFS的预测因子(P=0.016、0.006),N分期是影响PFS的预测因子(P=0.000)。结论 疗前存在肿瘤坏死患者易出现复发或转移,生存期更短。在T分期、N分期基础上参考肿瘤坏死状态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
2016 Vol. 25 (12): 1285-1289 [摘要] ( 1801 ) [HTML 1KB] [PDF 809KB] ( 0 )
胸部肿瘤
1290 连一新,周梦耘,邹莉,陈清清,田野
WBRT对肺癌脑转移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前瞻性研究
目的 评估WBRT对肺癌脑转移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 2015年收治的 41例行WBRT的肺癌脑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为认知评估工具,以阿尔茨海默病协作研究日常能力量表(ADCS-ADL)为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独立样本t检验WBRT前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WBRT前与后经MoCA、MMSE评估认知功能障碍比例分别为96.55%、48.28%和94.29%、31.43%。WBRT前与后相比MoCA、MMSE各量表总分分别为 18.24±0.95与 19.37±0.70(P=0.341),23.51±0.88与 24.54±0.71(P=0.375)。WBRT前与后ADCS-ADL得分分别为 57.44±2.59、59.37±2.27(P=0.583)。结论 WBRT对肺癌脑转移患者总体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水平无明显影响。MoCA对脑转移癌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筛查时较MMSE具有更高敏感性。
2016 Vol. 25 (12): 1290-1294 [摘要] ( 1810 ) [HTML 1KB] [PDF 856KB] ( 0 )
1295 张宝忠,袁智勇,赵路军,庞青松,王平
纵隔淋巴结包膜外软组织受侵对ⅢA—N2期NSCLC术后放疗效果的预测作用

目的 探讨淋巴结包膜外软组织受侵(ECE)对ⅢA—N2期NSCLC术后放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共纳入2008—2009年220例术后ⅢA—N2期NSCLC患者,均接受了术后化疗,其中 43例接受了术后放疗;按ECE (+)和ECE (-)分成两组,然后依照术后单纯化疗(non-PORT)和术后同步放化疗(PORT)行亚组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PFS、O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ECE (-)组PFS、OS均优于ECE (+)组(P=0.000、0.000);ECE+组内PORT亚组和non-PORT亚组间PFS、OS均相近(P=0.584、0.723),ECE (-)组内PORT亚组PFS明显优于non-PORT亚组(P=0.039),但OS相近(P=0.125)。多因素分析提示ECE是影响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P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0.020)。结论 ECE是ⅢA—N2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它有可能作为ⅢA—N2期NSCLC术后放疗选择的依据。

2016 Vol. 25 (12): 1295-1300 [摘要] ( 1638 ) [HTML 1KB] [PDF 838KB] ( 0 )
1301 黄睿,朱小东,付庆国,黄江琼,杨柳婷,陈龙
分不同病灶位置探讨肺癌IMRT急性RP与剂量学因素关系
目的 分不同病灶位置探讨影响肺癌少野IMRT后急性RP发生的剂量学因素。方法 对2013—2015年间少野IMRT治疗的 113例肺癌患者进行急性RP回顾分析,急性RP分级采用RTOG标准。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ROC曲线选择预测因素最佳临界值。结果 统计学分析提示急性RP发生与临床因素无关,患侧肺 V5(P=0.016)是肺癌患者>2级急性R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其中最佳临界值为71.6%。根据病灶所在位置分组分析结果提示rV5为右肺(P=0.020)、右上肺(P=0.020)、右中下肺(P=0.049)急性RP发生的预测因素,其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6.2%、74.7%、87.5%。aV5为纵隔型肺癌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9),其最佳临界值为66.73%。结论 患侧 V5是>2级急性R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不同肺叶时rV5为右肺、右上肺、右中下肺>2级急性R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aV5为纵隔型的独立预测因素。
2016 Vol. 25 (12): 1301-1304 [摘要] ( 1856 ) [HTML 1KB] [PDF 892KB] ( 0 )
1305 孙云川,田丹丹,毕建强,袁香坤,史福敏,胡志伟,胡建伟,王俊杰
放疗后复发食管癌腔内近距离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后LR采用腔内近距离放疗的初步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 192Ir后装机对2009—2013年间 18例食管癌首程放疗后LR者行腔内放疗,总剂量 16~30 Gy,单次剂量 4~5 Gy,4~6 次(腔内照射范围为病变上下外放1.0 cm,参考点为距中轴外10 mm)。分析近期疗效、LC率、OS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率 100%。18例疗后CR 3/18、PR 14/18 、NR 1/18,总有效率94%;16例因临床症状就诊,疗后症状缓解 13例(症状消失 6例、症状减轻 7例)、症状不变 2例、加重 1例,临床症状缓解率81%。全组≥2级RE 6/18,其中2级 4例、3级 2例;1例放疗后5个月出现食管狭窄,行胃造瘘术。中位LC时间为14个月(3~38个月),1、2、3年LC率分别为72%、44%、33%;1、2、3年OS率分别为61%、22%、17%。中位OS期12个月(5.5~45.0个月)。14例死亡,肿瘤相关死亡12例,非肿瘤相关死亡 2例。结论 食管癌放疗后LR采用腔内后装治疗疗效较好且能明显改善症状。
2016 Vol. 25 (12): 1305-1309 [摘要] ( 1915 ) [HTML 1KB] [PDF 936KB] ( 0 )
腹部肿瘤
1310 帕力达·阿皮孜阿吉,阿衣古丽·哈热,伊斯刊达·阿布力米提,张瑾熔
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加手术与手术加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9—2013年收治的Ⅱ、Ⅲ期(T3、T4和/或N1、N2)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手段分为A、B组,A组为行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共 98例,B组为直接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后行术后辅助治疗患者共 93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 随访率92.1%,A组 3年LR、DM率均低于B组,分别为12.9%∶32.2%(P=0.002)、13.5%∶37.8%(P=0.001);A组生存期优于B组,3年OS、DFS率分别为84.7%∶69.9%(P=0.022)、77.6%∶50.3%(P=0.004)。结论 Ⅱ、Ⅲ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LR、DM率,延长生存期,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2016 Vol. 25 (12): 1310-1313 [摘要] ( 1850 ) [HTML 1KB] [PDF 895KB] ( 0 )
1314 张爱苹,李建彬,王玮,王永胜,陈兆秋,穆殿斌,邵倩
保乳术前肿瘤MRI体积与术后标本体积及基于金属夹勾画术腔体积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保乳患者术前MRI肿瘤体积与术后标本测量体积及基于金属夹勾画的瘤床体积间的差异性与相关性。方法 2014—2015年间 50例乳腺癌保乳患者入组。基于术前MRI勾画GTV并定义为 GTVMRI,其边界外扩1.0 cm得到 GTVMRI+1。测量切除标本体积并测量和计算病理体积,分别定义为GTVES 和 GTVPAT。在定位CT图像上基于术腔边界金属夹勾画GTV,并定义为GTVTB。Friedman检验,Wilcoxon法两两比较,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GTVMRI、GTVMRI+1、GTVPAT、GTVES、GTVTB中位数(范围)分别为0.97(0.01~6.88)、12.58(3.90~34.13)、0.97(0.01~2.36)、15.46(1.15~70.69)、19.24(4.72~54.33) cm3。GTVMRI与GTVPAT、GTVMRI+1与 GTVES、GTVTB与GTVE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8、0.07、0.264)。GTVTB、GTVES与 GTVMRI均无相关性(P=0.378、0.071), GTVTB、GTVES与 GTVMRI+1也均无相关性(P=0.375、0.068),而GTVTB与GTVES呈正相关(r=0.488,P=0.004)。结论 在非影像引导情况下,保乳治疗的患者基于触诊范围行局部肿瘤切除术时,切除标本体积及基于金属夹勾画的术腔体积与基于术前MRI图像所勾画与构建的肿瘤体积均无相关性。

2016 Vol. 25 (12): 1314-1318 [摘要] ( 1761 ) [HTML 1KB] [PDF 839KB] ( 0 )
物理·生物·技术
1319 段敬豪,李成强,王若峥,巩贯忠,陶城,刘潇,朱健,尹勇
多发脑转移瘤VMAT计划中MLC插指功能剂量学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有无MLC插指功能的VMAT计划剂量学差异,探究MLC插指在多发脑转移瘤VMAT计划中的优势。方法 回顾本院 15例多发脑转移瘤患者数据。首先在定位CT图像上设计有MLC插指功能权限的双弧VMAT计划(VMAT-1)。随后不改变计划参数,摒弃插指功能权限,重新优化计算得到无MLC插指功能的VMAT-2计划。比较两种计划在靶区CI和HI、OAR受量、机器跳数、控制点数、计划执行时间和计划耗时方面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VMAT-1的均匀性优于VMAT-2(P=0.04),两种计划的适形度基本相当(P=0.33)。VMAT-1计划中PTV的 D98%高于VMAT-2(P=0.04)。VMAT-1中的脑干 Dmean比VMAT-2降低了4%(P=0.04),其他OAR参数基本相当。部分病例显示VMAT-1计划有着相邻横断面的肿瘤交界处正常组织受量更少的特点。VMAT-1计划机器跳数比VMAT-2增加了4%(P=0.01)。两种计划的控制点数和预估执行时间相近(P=0.81、0.73)。VMAT-1的计划制作耗时较VMAT-2减少了26%(P=0.00)。结论 在多发脑转移瘤VMAT计划中,MLC插指功能可缩短VMAT优化时间,提高优化效率。

2016 Vol. 25 (12): 1319-1322 [摘要] ( 1714 ) [HTML 1KB] [PDF 849KB] ( 0 )
1323 孙锦贵,李建彬,卫华,王筱芳,杨文超,王金之,王越,刘同海
同步放化疗中胰腺癌靶区位置及体积变化研究

目的 基于3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探讨放疗中胰腺癌靶区空间位置及体积变化,以及疗程中重新制定放疗计划对OAR受量的影响。方法 31例胰腺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 15~18次行3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分别在2次扫描图像上勾画胰腺癌GTV,并在TPS中自动配准后获取各自GTV坐标与体积。根据初始靶区(CT-1)、15~18次后靶区(CT-2)分别制定放疗计划计划-1、计划-2,将计划-1复制到CT-2的计划定义为计划-3。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疗程中GTV中心点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位移分别为(0.4±0.1)、(0.4±0.1)、(0.7±0.2) cm (P=0.048)。重新定位前、后GTV退缩(27.1±17.1)%(P=0.000),GTV相互DI分别为0.6±0.2、0.8±0.2(P=0.000)。MI为 0.5±0.1。GTV三维位移矢量与DI、MI均呈负相关(P=0.000、0.000、0.000)。计划-2肝脏和右肾 Dmean较计划-3分别下降21.9%和14.4%(P=0.025、0.040)。结论 胰腺癌常规剂量分割放疗并同步化疗疗程中GTV位置和体积变化明显,疗程中重新制定计划可使肝脏及右肾受量明显降低,因此疗程中适时复位进行靶区修正并重新计划是必要的。

2016 Vol. 25 (12): 1323-1326 [摘要] ( 1562 ) [HTML 1KB] [PDF 835KB] ( 0 )
1327 王宁,王彬,陈阿龙,黄晓延
IMRT计划剂量验证通过率对机架角度误差灵敏度分析
目的 分析患者IMRT计划剂量验证通过率对机架角度误差的灵敏度。方法 选取 9例IMRT计划,引入机架角度误差(±2.0°、±1.0°、±0.5°)。每个病例有7个计划,1个原计划和6个带有误差的新计划。利用螺旋形半导体探测阵列(ArcCHECK)进行验证测量,得到每个病例原计划和新计划的剂量分布。分别采用绝对剂量DTA和Gamma的计算方法,3%/3 mm和2%/2 mm为评价指标,以原计划计算剂量分布为参考,分别得到每个计划的通过率。通过率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当评价指标取3%/3 mm时,9例原计划的平均通过率分别为DTA方法95.2%和Gamma方法96.5%;采用Gamma方法-2.0°、2.0°、1.0°、-0.5°、0.5°机架角度误差的计划平均通过率降低了12.2%、23.5%、6.3%、0.9%、2.9%(P=0.008、0.008、0.008、0.036、0.012);采用DTA方法-2.0°、2.0°、-1.0°、1.0°、0.5°机架角度误差的计划平均通过率降低了16.2%、23.8%、1.7%、6.8%、3%(P均=0.008)。DTA方法较Gamma方法,以及2%/2 mm评价指标较3%/3 mm对机架角度误差更敏感。结论 机架角度误差越大,平均通过率下降越大。0.5°机架角度误差,IMRT计划的剂量验证也对其敏感。为保证IMRT计划执行的准确性,需要对机架角度做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2016 Vol. 25 (12): 1327-1330 [摘要] ( 1859 ) [HTML 1KB] [PDF 935KB] ( 0 )
1331 井笛,杨振,申良方
摆位误差对体重减轻鼻咽癌患者脑干剂量影响
目的 探讨CBCT获得的摆位误差对脑干剂量影响。方法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 4例行3DRT并获取在线摆位误差,计划33次放疗,脑干最高总量限量<54 Gy,脑干单次最高限量为163.6 cGy。将原计划中心点根据摆位误差进行偏移,带入原计划重新运算。每位患者单次治疗后记录脑干每一层面>163.6 cGy区域。再通过CORELDRAW软件将同一脑干层面超剂量区域进行叠加,用Photoshop软件统计超剂量区域。记录患者放疗前体重变化。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结果 未经校正的116次CBCT在x、y、z方向和床角上的误差分别为(0.90±0.85) 、(0.98±0.6) 、(0.98±1.05) mm和0.25°±0.49°。116次CBCT共获取2 502层脑干图像,其中2 040层脑干剂量不同程度超过最高限量;其中 1例患者脑干超剂量次数最多,20次以上的总体积达3.83%;1例患者脑干超剂量体积仅占总体积的0.13%。体重减少和摆位误差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CBCT获得的摆位误差对脑干剂量有明显影响,它是一种有效的验证手段,对勾画靶区具有指导意义。
2016 Vol. 25 (12): 1331-1334 [摘要] ( 1597 ) [HTML 1KB] [PDF 805KB] ( 0 )
1335 黄妙云,陈明秋,陈远贵,李小波,徐本华,陈立新
基于EPID三维剂量验证系统的物理模型测试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使用EPID三维剂量验证系统进行物理建模和物理参数优化,并行临床应用前的初步研究。方法 通过EPID采集3、5、10、15、20、25 cm的方野图像建立物理模型,比较在均匀水模体中系统重建的百分深度剂量、射野总散因子及10 cm深度处的离轴比曲线,优化物理模型参数。采用指型电离室和免冲洗胶片,在均匀模体和仿真人模体中测量单野、组合野及IMRT计划点剂量和平面剂量,并与系统重建结果比较。在仿真人模体和 10例不同部位IMRT计划中,比较系统重建和TPS计算的5%/3 mm、3%/3 mm标准下的γ通过率,并对临床病例进行靶区和OAR剂量体积分析。结果 对于单野、组合野以及IMRT计划,系统重建剂量和电离室测量及TPS计算的点剂量平均偏差分别<0.5%和2.0%;在均匀或仿真人模体中以及临床病例中其平面或三维剂量的5%/3 mm、3%/3 mm平均γ通过率均>95%;但临床病例中体现小体积的OAR有较大剂量偏差。结论 通过一系列临床应用前测试,明确了该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可有效应用于临床剂量验证,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 Vol. 25 (12): 1335-1340 [摘要] ( 1980 ) [HTML 1KB] [PDF 871KB] ( 0 )
1341 谭庭强,李黎,黄仁炳
23EX直线加速器 7年故障统计分析经验

目的 研究故障统计分析在23EX加速器日常维护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08—2015年间23EX加速器的故障数据。分析23EX加速器故障率与时间关系,利用帕累托图统计分析影响23EX加速器稳定性的主要子系统和主要零部件。结果 23EX加速器运行 7年共发生故障318次,更换零部件358个。加速器投入使用后1.5年内故障率逐渐增加,最高时达38次/半年,之后有所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1年中第3季度是加速器故障率最高时间段。影响23EX加速器稳定性的主要子系统是MLC和机械系统,分别占总故障数66.4%和11.9%;影响23EX加速器稳定性的主要零部件是MLC叶片螺母和叶片马达,分别占总更换零部件的38.8%和28.5%。结论 加速器故障统计分析有助于维护人员发现故障的分布规律,找出影响加速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制定日常维护计划、改善维护策略提供依据。

2016 Vol. 25 (12): 1341-1344 [摘要] ( 1672 ) [HTML 1KB] [PDF 956KB] ( 0 )
1345 刘洋,吴玉梅,田明,赵辉,于新平,周平坤
宫颈癌组织IER5与放射敏感性及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早期快速反应基因5(IER5)蛋白表达特点及其与放射敏感性及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4—2015年接受同步放化疗的39例Ⅱb —Ⅲb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放疗前和接受累积 2~6、10、20、30 Gy照射的宫颈癌组织,应用蛋白印迹法技术检测IER5蛋白相对表达水平。IER5蛋白表达与放射剂量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放射剂量间IER5蛋白表达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放射敏感组与抵抗组同一指标表达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放射剂量IER5蛋白表达变化与各临床指标间相关性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宫颈癌组织10、20、30 Gy照射后IER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放疗前(t=3.06、4.01、6.99,P<0.01)。IER5蛋白表达与不同放射剂量间存在相关关系(r=0.51,P<0.01)。IER5在不同放射剂量下的蛋白表达与疗前肿瘤直径间存在交互作用(F=3.21,P<0.05),且疗前肿瘤直径<4、4~5 cm的IER5表达量随放射剂量显著变化(F=10.49、9.98,P<0.01)。结论 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中IER5表达有显著差异,且IER5表达随放射剂量升高而增多,提示IER5与宫颈癌放射敏感性有关。肿瘤越小IER5受放射后的表达变化越显著。
2016 Vol. 25 (12): 1345-1349 [摘要] ( 1721 ) [HTML 1KB] [PDF 804KB] ( 0 )
1350 郭锰,王旸,张成辉,万里新
OCT-4在宫颈癌内表达情况及沉默表达后对宫颈癌Siha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
目的 研究OCT-4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沉默表达后对人鳞状宫颈癌Sih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利用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 20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OCT-4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OCT-4-SiRNA转染构建OCT-4沉默表达Siha细胞系并进行检测(OCT-4 SiRNA组),并设置未转染对照组和NC转染对照组。MTT和克隆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leaved-caspase-3和p-Akt水平。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结果 随着宫颈癌患者放疗敏感性降低OCT-4基因mRNA (P=0.011、0.009、0.003、0.001)和蛋白表达水平(P=0.008、0.005、0.002、0.001)逐渐升高。与未转染对照组和NC转染对照组相比,OCT-4-SiRNA沉默表达组Siha细胞经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上升(P=0.009、0.003、0.001、0.001);克隆形成能力显著降低(P=0.008、0.005、0.001、0.001),细胞凋亡上升并阻滞细胞在G1期,细胞中cleaved-caspase-3水平上升而p-Akt水平下降。结论 OCT-4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相关,而沉默OCT-4表达能提高Siha细胞放射敏感性,并通过促进cleaved-caspase-3而抑制p-Akt水平发挥作用。
2016 Vol. 25 (12): 1350-1355 [摘要] ( 1657 ) [HTML 1KB] [PDF 878KB] ( 0 )
1356 宋莉莉,刘世凯,曾赛田,张亮
miRNA-34a过表达对4种人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研究
目的 研究miRNA-34a过表达对4种人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运用脂质体2000转染试剂盒将pGenesil-1-miRNA-34a表达质粒转染宫颈癌细胞系C33A、HeLa、SiHa和CaSki,通过G418筛选构建过表达miRNA-34a宫颈癌细胞系(miRNA-34a/C33A、miRNA-34a/HeLa、miRNA-34a/SiHa和miRNA-34a/CaSki)。细胞经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运用TaqManRT-PCR和蛋白印迹法测定细胞中miRNA-34a表达;运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和蛋白印迹法测定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宫颈癌细胞系中miRNA-34a表达量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过表达miRNA-34a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过表达miRNA-34a宫颈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印迹法结果显示4 Gy+过表达miRNA-34a细胞中cleaved caspase 9和cleaved PARP蛋白表达量高于过表达miRNA-34a细胞。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miRNA-34a过表达宫颈癌细胞系,miRNA-34a过表达增强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其机制与激活细胞凋亡通路有关。
2016 Vol. 25 (12): 1356-1361 [摘要] ( 1837 ) [HTML 1KB] [PDF 929KB] ( 0 )
1362 杨兴肖,马鸣,张魏丽,王璇,刘志坤,祝淑钗
靶向沉默BMI-1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放射增敏实验研究
目的 采用siRNA干扰技术降低食管癌ECA109细胞BMI-1基因表达,观察其对放射线照射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及周期和凋亡影响。方法 针对BMI-1 mRNA序列,设计合成有效的干扰序列命名为BMI-1 siRNA组,阴性对照序列命名为NC组,未转染组命名为对照组。采用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ECA109中BMI-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iRNA干扰BMI-1基因对ECA109迁移能力的影响;MTT、流式细胞术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BMI-1对ECA109放射敏感性的研究。结果 照射后BMI-1 siRNA组BMI-1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且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0.024、0.000、0.025、0.031)。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对照组、NC组放射敏感性相近(P=0.569),而BMI-1 siRNA组细胞放射敏感性高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00)。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照射后,BMI-1 siRNA组G2+M期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空载组(P=0.000);且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00),而未照射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P=0.350)。结论 siRNA干扰联合X线照射有效降低食管癌细胞ECA109中BMI-1基因表达,进而抑制亚致死性损伤修复而增加放射致死效率。
2016 Vol. 25 (12): 1362-1367 [摘要] ( 1684 ) [HTML 1KB] [PDF 1016KB] ( 0 )
经验交流
1368 诸臻,徐志勇
瓦里安直线加速器X线靶更换维修体会
X线靶在直线加速器中属于核心部件,它的好坏关系到加速器剂量率是否稳定、绝对剂量是否正确、射束质量是否达标,若X线靶被击穿则会导致输出剂量不稳定。我院在 2015年9月期间发现X线靶损坏,及时更换完毕。现将这次更换靶的过程与体会记录于下,供大家参考。
2016 Vol. 25 (12): 1368-1368 [摘要] ( 1459 ) [HTML 1KB] [PDF 734KB] ( 0 )
综述
1369 付志雪,梁军
局部晚期NSCLC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单纯放疗或放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总体疗效并不理想。近些年来,分子靶向治疗使局部晚期肺癌的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其中EGFR抑制剂和VEGF抑制剂的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对于局部晚期NSCLC越来越多的研究侧重于放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现有的Ⅰ—Ⅲ期临床研究显示,放疗联合分子靶向这种新治疗模式能否与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和单纯放疗这三种目前现有的治疗模式相比,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针对局部晚期的NSCLC放疗联合靶向治疗进行系统性的分析。

2016 Vol. 25 (12): 1369-1374 [摘要] ( 2157 ) [HTML 1KB] [PDF 913KB] ( 0 )
1375 王倩蓉,李宝生
PD-1/PD-L1单抗联合放疗治疗实体瘤研究进展
PD-1/PD-L1单抗联合放疗可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在部分实体瘤临床前试验中疗效显著,有望成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模式。PD-1/PD-L1单抗联合放疗的作用机制、联合时机、放疗分割模式与放疗剂量等是本类研究的重点。本文就PD-1/PD-L1单抗联合放疗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16 Vol. 25 (12): 1375-1378 [摘要] ( 2281 ) [HTML 1KB] [PDF 856KB] ( 0 )
1379 易培强,付杰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的放射生物学进展
相比常规照射方式,SBRT照射次数少(1~5次),单次剂量较高(8~30 Gy)。然而在低剂量、多分割方案中适用的LQ模型并不能准确评价大剂量射线的放射生物效应。有学者提出了USC、LQL、gLQ等修正模型,希望能更好地预测SBRT的放射生物学效应。目前SBRT成为肺部、肝脏、脊柱、胰腺等部位原发病灶或少发转移病灶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放射生物学的进展可以更深入地探索SBRT的临床应用,对提高肿瘤放疗疗效有重要作用。
2016 Vol. 25 (12): 1379-1383 [摘要] ( 1780 ) [HTML 1KB] [PDF 902KB] ( 0 )
1384 高振,王高仁,鞠永健
放射性肺损伤药物防护的研究进展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后的最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早期放射性肺炎及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放射性肺损伤与肺受照体积和剂量密切相关,也与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及信号传导有关。本文综述不同药物防护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2016 Vol. 25 (12): 1384-1387 [摘要] ( 1958 ) [HTML 1KB] [PDF 843KB] ( 0 )
讲座
1388 李萌,邓艾平,王奕
2014年MASCC/ISOO肿瘤治疗继发黏膜炎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为探索肿瘤继发口腔黏膜炎和胃肠道黏膜炎的规范治疗办法,以黏膜炎指南为关键词,查询国内外期刊。国内无相应指南或共识,美国肿瘤支持治疗多国协会/国际口腔肿瘤学会(MASCC/ISOO)于 2004年首次发布肿瘤继发黏膜炎指南,并于 2014年进行更新。对新版指南进行解读,可为国内同行提供借鉴。
2016 Vol. 25 (12): 1388-1391 [摘要] ( 1705 ) [HTML 1KB] [PDF 922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