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6年 25卷 8期
刊出日期:2016-08-15

综述
头颈部肿瘤
物理·生物·技术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791 祁国海,王培,黎杰,王先良,唐斌,吴凡,康盛伟
四川省放疗工作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四川省近5年来放疗工作发展水平,为全省放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促进放疗健康发展。方法 参照全国其他省份及2009年四川省放疗状况调查方案,确定调查项目;调查对象涵盖全省所有开展放疗的医疗单位,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结果 基础治疗条件、治疗设备、辅助设备、计划验证设备、人员配备、新技术开展方面均有很大进步。相比2009年放疗状况调查时,多个调查项目取得50%,甚至100%以上的增长。结论 四川省放射肿瘤事业的快速发展必将最终惠及四川省广大肿瘤患者,给肿瘤患者以更好地治疗环境、治疗技术和治疗质量。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看到四川省放疗发展状况与国际水平,甚至与国内发达省份相比仍有不足,需要继续努力迎头赶上。
2016 Vol. 25 (8): 791-794 [摘要] ( 1918 ) [HTML 1KB] [PDF 729KB] ( 0 )
头颈部肿瘤
795 胡云辉,刘凯,耿晓涛,王若峥
HLA-B等位基因与新疆地区鼻咽癌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HLA-B等位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鼻咽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26例患者作为鼻咽癌组,20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PCR-SSP法对HLA-B等位基因进行检测。采用χ2检验两组之间、汉族和维吾尔族之间、鼻咽癌不同临床特征之间HLA-B等位基因频率差异。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单因素分析与HLA-B等位基因频率关系。结果 鼻咽癌组HLA-B*46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且HLA-B*46等位基因频率在汉族存在差异性(P=0.000),而维吾尔族未发现差异性(P>0.05)。<30岁组HLA-B*44等位基因频率高于≥30岁组(P=0.029);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和T1+T2期HLA-B*48等位基因频率分别高于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和T3+T4期(P=0.029)。鼻咽癌5年OS、DFS、DMFS、LRFS率与HLA-B*46(P=0.118~0.502)、HLA-B*44(P=0.761~0.804)及HLA-B*48(P=0.308~0.727)表达状态无关。结论 HLA-B*46等位基因可能为新疆地区汉族鼻咽癌的易感基因,而HLA-B*44可能与较早发病年龄有关,HLA-B*48可能与病理类型及T分期有关。故HLA-B等位基因可能与鼻咽癌发生、发展有关。
2016 Vol. 25 (8): 795-801 [摘要] ( 1919 ) [HTML 1KB] [PDF 1059KB] ( 0 )
802 曹新格,王雅棣,张勇乾,张富利,高军茂
鼻咽癌螺旋断层治疗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 通过HT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肿瘤及OAR的照射剂量与计划剂量的差别,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 对21例采用HT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于CT下定位并勾画靶区及OAR。每次治疗前均进行MVCT扫描,应用MVCT图像在HT的自适应模块上进行剂量重建,得到当次的受照剂量,并模拟出该次无图像引导下的受照剂量;将各单次剂量分布和对应的融合CT图像传输至形变软件MIM6.0中进行剂量叠加,得到总照射剂量。将初始计划定义为Plan-1,图像引导的计划为Plan-2,无图像引导的计划为Plan-3,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三者靶区、OAR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图像引导下的Plan-2较Plan-1的pGTV、PTV-1的D98分别降低1.16%、2.3%(P=0.025、0.043);左右腮腺体积平均缩小46.0%、46.5%(P=0.000);左右腮腺质心距体中线垂直距离分别缩短6.9%、6.5%(P=0.000);双侧腮腺的V26、Dmean分别升高32.8%和25.2%(P=0.000)。无MVCT引导的Plan-3较Plan-1的pGTV、PTV-1、PTV-2的D98分别降低2.0%、1.9%、2.4%(P=0.001、0.007、0.036);双侧腮腺的V26、Dmean分别升高33.6%、25.3%(P=0.000);脊髓Dmax升高6.9%(P=0.005)。Plan-2中脊髓的D2与Plan-1相近(P=0.392)。结论 鼻咽癌HT过程中双侧腮腺剂量升高,且与腮腺向体中线移位密切相关。图像引导对于靶区剂量获益并不大,但可减少脊髓受量。
2016 Vol. 25 (8): 802-806 [摘要] ( 2162 ) [HTML 1KB] [PDF 775KB] ( 0 )
胸部肿瘤
807 杨哲,戴洪海,冯阿磊,李强,吕东晓,韩俊庆
分子标志物指导同步放化疗不能手术食管癌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依据分子标志物筛选药物同步放化疗不能手术食管鳞癌的疗效。方法 2010—2013年间54例进入研究,实验组26例,对照组28例。放疗均采用常规分割IMRT,剂量60~66 Gy,化疗在放疗第1、5周给予。实验组化疗药物根据ERCC1、TYMS、RRM1、TUBB3基因mRNA表达水平选择,对照组化疗采用顺铂+氟尿嘧啶。主要观察两组客观有效率和OS情况。Kaplan-Meier方法计算OS率并Logrank检验,余用χ2检验。结果 实验组随访率100%,对照组随访率96%。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5%和86%(P=0.483),中位OS期分别为35.5个月和25.8个月,1、2、3年OS率分别为84%、68%、46%和71%、59%、28%(P=0.047),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 根据分子标志物筛选药物同步放化疗,可提高不能手术食管癌患者OS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6 Vol. 25 (8): 807-812 [摘要] ( 2289 ) [HTML 1KB] [PDF 942KB] ( 0 )
813 周志国,甄婵军,张萍,梁军利,乔学英,白文文,刘欣,王硕烁,高献书
食管癌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食管癌首次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2012年符合入组条件的117例患者,应用3DRT方式,1.8~2.0 Gy/次,5 次/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的1、3年OS率分别为38.5%、14.1%。挽救放疗或放化疗(100例)与未挽救治疗(17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42%、17%与18%、0%(P=0.008);放化疗(32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59%、36%,高于单纯放疗(68例,34%、11%)和未挽救者(17例,18%、0%)(P=0.002);未合并内脏转移(80例)和合并内脏转移(37例)患者1、3年OS率分别为44%、22%和27%、0%(P=0.002);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 (25例)和≥60 Gy (75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25%、8%%和75%、24%(P=0.000)。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合并纵隔失败、合并内脏转移、挽救方式为影响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生存因素(P=0.001、0.015、0.009、0.025)。结论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建议积极行挽救性放疗或放化疗,挽救性放疗剂量≥60 Gy者可延长生存。
2016 Vol. 25 (8): 813-817 [摘要] ( 2224 ) [HTML 1KB] [PDF 970KB] ( 0 )
818 沈文斌,高红梅,曹彦坤,祝淑钗,李幼梅,李曙光,温士旺,朱辉
食管癌根治性术后预防性IMRT所致放射性胃炎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 研究食管癌根治性术后预防性IMRT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与胸腔胃受量关系。方法 对接受根治性术的49例食管癌患者术后预防性IMRT的治疗计划及患者治疗期间的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ROC曲线分析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可能相关的物理学指标,组间比较行χ2检验,Logistic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共19例(39%)患者出现≥2级急性急性放射性胃炎。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与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相关的物理变量包括胃Dmax、胃Dmean、LSTT5—LSTT40及V10—V50;依据ROC曲线所得各物理指标分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除V5之外,余指标分界值以上组患者≥2级急性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分界值以下组患者,各物理指标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STT5和V40为预测≥2级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的指标(P=0.026、0.001)。结论 在制定食管癌术后患者预防性IMRT的治疗计划时应注意保护胸腔胃,DVH可以很好预测急性放射性胃炎发生,其中胃LSTT5及V40为预测指标。但最终有待于增加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2016 Vol. 25 (8): 818-822 [摘要] ( 1999 ) [HTML 1KB] [PDF 771KB] ( 0 )
823 苏鹏程,曹建忠,李红卫
EGFR突变NSCLC脑转移靶向治疗同步WBRT必要性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WBRT联合TKI与单纯TKI对EGFR突变NSCLC脑转移预后的影响,探讨靶向治疗同步联合WBRT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4年间43例EGFR突变NSCLC脑转移病例,24例WBRT+TKI,19例单纯TKI。结果 全组24例WBRT+TKI和19例单纯TKI的有效率分别为79%和37%(P=0.002),6个月LC率分别为79%、63%(P=0.008),中位PFS期分别为23.7、8.3个月(P=0.02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控制、WBRT+TKI、脑转移灶单发是PFS有利因素(P=0.033、0.019、0.019)。23例19外显子缺失患者中12例WBRT+TKI、11例单纯TKI的有效率分别为100%、35%(P=0.000),6个月LC率分别为100%、55%(P=0.008),中位PFS期分别为23.7、8.4个月(P=0.003)。20例非19外显子缺失患者中12例WBRT+TKI、8例TKI的有效率分别为64%、50%(P=1.000),6个月LC率分别为58%、75%(P=0.642),中位PFS期分别为14.4、8.4个月(P=0.864)。结论 WBRT联合TKI治疗NSCLC脑转移优于单纯TKI,19外显子缺失患者可能获益更明显。
2016 Vol. 25 (8): 823-828 [摘要] ( 2116 ) [HTML 1KB] [PDF 822KB] ( 0 )
829 王利欢,孟少林,武勇,张玉海,王卫,宋乐乐,李月敏
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与单纯胸腺瘤的临床与预后比较
目的 探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与单纯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4年经病理证实的161例胸腺瘤伴或不伴重症肌无力患者(128例或3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χ2检验或 Fisher′s 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结果胸腺瘤伴或不伴重症肌无力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5.2、48.5 岁,肿瘤直径≤5 cm、≥5 cm分别占74.2%、75.8%,Masaoka分期Ⅰ+Ⅱ、Ⅲ+Ⅳ期占78.1%、51.1%;总体3年生存率分别为98.1%、81.8%(P=1.000),5年生存率分别为91.1%、42.9%(P=0.000)。全组完整切除(140例)与非完整切除(21例)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 97.2%与58.8%(P=0.000),5 年生存率分别为 92.7%与25.0%(P=0.000)。Masaoka 分期Ⅱ期患者中单纯完整切除(25例)与完整切除+术后放疗(25例)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95%与100%(P=1.000),5年生存率分别为86%与100%(P=0.467)。结论 较单纯胸腺瘤患者,伴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患者发病年龄更趋向年轻化,肿瘤直径明显偏小,Masaoka 分期较早。重症肌无力、完整手术切除是胸腺瘤患者积极的预后因素,Ⅱ期完整手术切除患者术后放疗可降低复发率。
2016 Vol. 25 (8): 829-833 [摘要] ( 2110 ) [HTML 1KB] [PDF 1177KB] ( 0 )
腹部肿瘤
834 朱丽红,田素青,曲昂,王皓,王俊杰,郭红燕
早期宫颈癌术后每周紫杉醇+顺铂同步3DCRT的Ⅰ期临床研究
目的 明确中国人每周紫杉醇和顺铂同步盆腔放疗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MTD。方法 顺序选择有高中危因素的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25例,ECOG≤2。盆腔采用6、10 MV X线4个野3DCRT,照射剂量为40 Gy分20次后予盆腔中央挡铅,宫旁加量10~20 Gy分5~10次;192Ir高剂量率腔内照射,参考点为阴道黏膜下0.5 cm,处方剂量为5 Gy/次共2~4次。化疗起始剂量为每周紫杉醇 10 mg/m2、顺铂 20 mg/m2,共6个周期。利用3+3设计方法,每3例患者进行剂量递增直至达到DLT水平。结果 入组患者均在7周内完成外照射和腔内照射。第7剂量组4例患者中2例4周期后出现DLT即3级腹泻。3、4级血液学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发生在4~6周期化疗后。第6剂量组1例出现4级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但额外增加的3例未出现4级反应。同步化疗未延迟治疗时间。25例患者中22例完成了6周期化疗。中位随访时间59.5个月,3例患者死于复发转移,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早期宫颈癌术后盆腔照射联合每周紫杉醇和顺铂的同步放化疗安全、耐受性好。中国人的MTD为6周期的每周顺铂35 mg/m2和紫杉醇30 mg/m2
2016 Vol. 25 (8): 834-838 [摘要] ( 2155 ) [HTML 1KB] [PDF 769KB] ( 0 )
839 王强,李光俊,宋莹,柏森
宫颈癌VMAT计划中OAR的DVH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宫颈癌VMAT放疗计划中膀胱、直肠和小肠等OAR的DVH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宫颈癌VMAT计划为学习组,分析该组患者解剖信息与膀胱、直肠和小肠V30、V40和V50指数的相关性。采用SVR算法建立解剖信息与OAR的DVH间对应关系。利用解剖信息对验证组20例VMAT计划的OAR的DVH进行预测。结果 膀胱、直肠和小肠的DVH可能主要受其与靶区空间位置关系影响。SVR 算法对验证组中膀胱V30、V40、V50预测误差分别为(-2.4±3.5)%、(-2.5±3.8)%、(-1.5±4.9)%,对直肠的预测误差分别为(0.5±2.6)%、(-1.5±5.1)%、(-2.0±7.4)%,对小肠的预测误差分别为(-2.9±5.3)%、(2.7±7.7)%、(5.3±11.1)%。结论 对先验宫颈癌VMAT计划中解剖信息与OAR的DVH的相关性学习后,SVR算法可利用解剖信息准确地预测出膀胱、直肠和小肠的DVH。
2016 Vol. 25 (8): 839-842 [摘要] ( 2213 ) [HTML 1KB] [PDF 1409KB] ( 0 )
843 曾静,曲芃芃,庞青松,王佩国,章文成,王凤明,张会来
40例原发性骨淋巴瘤的预后分析及分期探讨
目的 回顾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PBL)患者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1964—2014年本中心收治PBL患者40例,其中单纯化疗10例、放化疗10例、术后化疗10例、术后放化疗9例、单纯手术1例。放疗剂量中位数36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100%,3年样本数36例。全组1、3年OS率分别为60%、42%,1、3年PFS率分别为45%、34%。单因素分析显示确诊时无病理性骨折、LDH正常、国际预后指数评分≤1分、临床分期较早(ⅠE期)、首次治疗疗效达CR、化疗周期≥6周、放疗剂量≥40 Gy、放疗后照射野外无进展、治疗过程中骨髓抑制<3级为预后影响因素(P=0.027、0.037、0.000、0.016、0.000、0.000、0.022、0.014、0.030)。结论 PBL发病率较低,通过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Ann Arbor作为PBL分期系统有一定局限性,应根据局部骨破坏范围及转移情况探讨更适合此类患者的分期。
2016 Vol. 25 (8): 843-846 [摘要] ( 2138 ) [HTML 1KB] [PDF 741KB] ( 0 )
884 李楠,徐袁秋,程延,曹晓辉,刘明
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术后3DCRT疗效分析
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DPVNS)是涉及关节滑膜、关节囊和腱鞘的特发性增殖性损害,病因尚不明确,最常见于膝关节,髋关节次之[1]。手术难以彻底切除,术后易复发。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逐渐开展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现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推荐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后联合放疗,降低LR率[2],现将2008 年3月至2014年2月本院放疗科收治的12例DPVNS患者治疗疗效进行如下探讨。
2016 Vol. 25 (8): 884-885 [摘要] ( 1816 ) [HTML 1KB] [PDF 703KB] ( 0 )
物理·生物·技术
847 王芸,姚晖,汪杰华,顾培华
基于已验6 MV X线相空间和能谱信息重建加速器机头蒙特卡罗模拟方法
目的 基于IAEA Varian 6 MV X线相空间文件和目标机头的光子能谱分布,建立一种新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重建医用加速器机头模型及X射线能量的能谱。方法 对已验的6 MV X线相空间文件进行预处理,提升每个粒子能量;根据位置、能量不同将粒子保存到不同的Phase-Space-Let (PSL)文件中,得到初始目标能量加速器机头的蒙特卡罗模拟的初始光子能谱;然后对某一待验目标能量(医科达PRECISE 10 MV X线)加速器机头的光子能谱,用初始光子能谱拟合得到拟合系数,即每个PSL的权重;最后使用初始PSL文件和该权重信息重建出待验目标能量的加速器机头模型,对其不同开野进行中轴PDD分布的计算,并用一维γ通过率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 重建的10 MV光子能谱与已验的10 MV能谱峰值位置相同,整体分布一致;由重建的10 MV机头模型计算得到的PDD与实测的吻合度较高,一维γ通过率(参数1 mm 1%,Threshold=0%)>96%。结论 笔者提出的蒙特卡罗重建方法可靠、准确有效。
2016 Vol. 25 (8): 847-850 [摘要] ( 1937 ) [HTML 1KB] [PDF 937KB] ( 0 )
851 黎杰,陈川东,康盛伟,廖雄飞,尹刚,王首龙,王培
不同分辨率CT图像Sentinel摆位系统误差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分辨率CT影像在Sentinel摆位系统中造成的误差是否对临床治疗产生影响。方法 采用相同模体,在大孔径定位CT上做两种常用的不同分辨率扫描(CT1:0.5 mm×0.5 mm×1.0 mm,FOV 256 mm,Matrix 512,层厚1 mm;CT3:1.0 mm×1.0 mm×3.0 mm,FOV 256 mm,Matrix 512,层厚3 mm)。将CT影像传输至计划系统,设计简单射野后传输至放疗网络MOSAIQ和Sentinel系统。通过六维治疗床给予10个固定偏差,使用Sentinel系统对两组CT影像进行摆位得出偏差。配对t检验两组数据差异,同时进行CBCT的独立验证。结果 由CT1得出的x、y、z方向的水平摆位偏差分别为(0.19±0.11)、(0.59±0.79)、(0.67±0.75) mm,明显小于CT3计算出的(0.33±0.16)、(1.07±1.09)、(1.16±1.30) mm (P=0.061、0.008、0.043)。两组数据旋转偏差均相近(P=0.494、0.182、0.298)。结论 采用Sentinel系统在0.5 mm×0.5 mm×1.0 mm模式下摆位精度更高,但常用1.0 mm×1.0 mm×3.0 mm模式在临床上依然是可以接受的一种选择。
2016 Vol. 25 (8): 851-854 [摘要] ( 2315 ) [HTML 1KB] [PDF 1037KB] ( 0 )
855 田源,徐英杰,任信信,马攀,门阔,戴建荣
降方差技术对伽马刀单源剂量场蒙特卡罗模拟计算效率和模拟结果准确性影响
目的 评价4种降方差技术(使用环形计数网格、设置较高的电子截止能量、部分结构内终止电子跟踪和源出射方向偏倚采样)对伽马刀单源剂量场蒙特卡罗模拟计算效率及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蒙特卡罗程序MCNP对伽马刀单源结构进行建模,分别采用4种降方差技术模拟水模内剂量场分布,比较计算效率和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 上述方法均能显著提高计算效率,且对模拟结果准确性影响不大(相对误差<2.5%)。但当所使用的电子截止能量高于50 keV时,因过度忽略了高能电子的散射作用及散射电子对半影区的剂量贡献,模拟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因过度忽略了高能电子的散射作用及散射电子对半影区的剂量贡献,在严重高估Profile平台区剂量的同时也严重低估了半影区剂量。结论 合理使用降方差技术能显著提高伽马刀单源模拟的计算效率,但需认真考虑其对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2016 Vol. 25 (8): 855-860 [摘要] ( 1900 ) [HTML 1KB] [PDF 907KB] ( 0 )
860 佘明金,王勤,程蒙蒙,吕程程,庞家路
自制阴茎固定装置在阴茎癌放疗中的应用观察
放疗是阴茎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早期阴茎癌放疗可以保留阴茎且使病变获LC,对晚期阴茎癌的放疗可起姑息性或减轻症状作用。由于阴茎根部附于耻骨下支、坐骨支和尿生殖膈相对固定,其余部分游离且活动度大,给阴茎癌放疗器官固定和敏感器官睾丸的保护带来较大困难。刘亚军等[1]利用液体石蜡自制阴茎固定装置,但泡沫模块难以反映患者阴茎真实大小。本固定盒取材容易,成本低廉,相对于水盒照射不存在由于水温和流体给患者带来的不适和不便,制作简单,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固定盒的制作。
2016 Vol. 25 (8): 860-861 [摘要] ( 1719 ) [HTML 1KB] [PDF 1125KB] ( 0 )
862 刘丹,张若辉,景仲昊,苗明昌,迟子锋
颈上段食管癌VMAT计划设计参数的研究
目的 评估不同计划设计参数条件下颈、上段食管癌VMAT计划质量,得出最优计划设计参数值,以期为临床VMAT治疗计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颈、上段食管癌患者各10例,使用核通 Oncentra 4.3 TPS,医科达Synergy VMAT直线加速器。采用机架步进角度2°、3°、4°,最大出束时间80、110、150 s,准直器角度0°、45°制定6套VMAT计划。统计PTV和OAR受量,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颈段食管癌准直器角度45°的VMAT计划质量优于0°(P=0.003~0.007)。颈段食管癌最大出束时间110、150 s的VMAT计划质量与80 s相近(P>0.05),80 s VMAT计划PTV的D90、V105优于110 s计划组(P=0.011、0.010),PTV D100优于150 s组(P=0.004);110 s组的D98优于80 s组(P=0.034);靶区的其他参数及OA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段食管癌3个最大出束时间的VMAT计划质量均相近(P>0.05)。颈段食管癌机架步进角度3°的VMAT计划质量优于2°、4°(P=0.010~0.048);上段食管癌机架步进角度3°的VMAT计划PTVmean、CORD D2优于4°计划(P=0.014、0.005),与2°比较靶区剂量分布PTV D100略好(P=0.046),但肺组织V25、V30受量略高(P=0.007、0.026)。结论 对于颈、上段食管癌VMAT计划,45°准直器角度、80 s最大出束时间、3°机架步进角度为VMAT计划最优的设计参数初始值。
2016 Vol. 25 (8): 862-866 [摘要] ( 1994 ) [HTML 1KB] [PDF 753KB] ( 0 )
867 欧阳斌,肖振华,王振宇,黄伯天,文碧秀
低能X射线术中放疗系统剂量学特点和潜在临床应用局限性
目的 测试移动式光子线术中放疗德国INTRABEAM系统,分析X射线源及球形施源器下低能光子线剂量学特点和潜在临床应用局限性。方法 采用专用水箱、平行板电离室和静电计等测量仪器,对INTRABEAM系统X射线源和不同球形施源器深度剂量率,x、y平面剂量分布各向同性等进行测量,并与系统数据进行比对。结果 X射线源深度剂量率测量值与系统数据偏差为(-2.16± 1.36)%,x、y平面各向同性的相对偏差为-1.9%~2.1%。不同直径施源器的深度剂量率测量值、转换系数和x、y平面各向同性与系统数据偏差范围分别为-10.0%~2.3%、-8.9%~4.2%和-1.6%~2.6%。球形施源器直径越小表面剂量率越高,剂量梯度越大。X射线源、球形施源器的深度剂量率、各向同性的测量重复性较好。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包括电离室的位置偏差、能量响应、噪声电流和修正因子f′(R)等。结论 通过测试可充分了解INTRABEAM剂量特性、验证系统数据准确性,获得临床应用和日常质量保证所需数据,但剂量梯度大、治疗范围局限等限制其临床广泛应用。
2016 Vol. 25 (8): 867-871 [摘要] ( 2195 ) [HTML 1KB] [PDF 1858KB] ( 0 )
872 孟芳,钱立庭,丁伯金,周解平
miR-193a-3p在食管癌细胞放射抵抗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miR-193a-3p在食管鳞癌放射耐受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6 MV X射线对4个食管癌细胞系进行照射,采用MTT法检测出相对敏感系及耐受系细胞;茎环引物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193a-3p、miR-155、miR-22-3p在2个细胞中的表达,miR-193a-3p作为表达差异较为明显的microRNA被挑选进行下一步研究。分别合成并转染miR-193a-3p的mimic (3PM)或 antagomiR (3PA)序列及小干扰RNA (si-LOXL4)以提高或抑制其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MTT法和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miR-193a-3p及其下游基因LOXL4对于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相对放射敏感细胞系(KYSE510)及耐受细胞系(KYSE410);miR-193a-3p在两系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高于miR-155、miR-22-3p (1.00:21.13);KYSE510细胞中转染mimic提高其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其放射敏感性降低,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下降11.10%(P<0.05),而KYSE410细胞中转染antagomiR后,其敏感性增加(P<0.05)。作为miR-193a-3p的下游基因,LOXL4的表达抑制也受到miR-193a-3p的调控,转染si-LOXL4降低其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放射敏感性也降低,细胞凋亡比例下降7.07%(P<0.05)。结论 miR-193a-3p可能通过调控基因LOXL4促进食管癌细胞放射耐受性。
2016 Vol. 25 (8): 872-878 [摘要] ( 2071 ) [HTML 1KB] [PDF 6645KB] ( 0 )
879 李明君,吴广银,樊慧杰,顾浩,樊锐太,石永刚,张明智
miR-485-3p通过靶向TLR1/NF-κB信号通路调节胃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目的 研究miR-485-3p是否通过靶向TLR1对胃癌细胞放射敏感性起作用。方法分别用q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miR-485-3p和TLR1的表达变化,DIANA、TargetScan和miRanda软件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485-3p对TLR1的靶向作用。将miR-485-3p mimic或TLR1 siRNA转染到胃癌MGC803细胞中,放射处理细胞,凋亡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MTT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miR-485-3p上调和TLR1沉默对NF-κB活性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探究miR-485-3p上调和TLR1沉默对NF-κB靶基因的影响。结果 放射处理后胃癌细胞miR-485-3p表达下调,TLR1表达上调。靶基因预测软件发现TLR1可能是miR-485-3p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一步验证了TLR1是miR-485-3p的直接靶点。miR-485-3p负调控TLR1的表达。miR-485-3p的过表达提高了细胞凋亡率,降低了细胞克隆形成和细胞群体增殖能力,增强了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且TLR1的沉默也具有相同作用。miR-485-3p上调和TLR1沉默均降低了NF-κB的活性,下调了NF-κB多个靶基因的表达。结论 miR-485-3p可能通过靶向TLR1调控NF-κB信号通路增强胃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2016 Vol. 25 (8): 879-884 [摘要] ( 2225 ) [HTML 1KB] [PDF 1334KB] ( 0 )
886 赵永强,田德增,魏晓华,鲍启德,吴广银,崔月龙
姜黄素增强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放射敏感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姜黄素对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CP-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索姜黄素可能作用的信号通路,为甲状腺癌放射增敏剂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使用姜黄素和放射性碘处理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50、p65、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变化。使用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和凋亡变化。结果 姜黄素和放射性碘处理人乳头瘤状甲状腺癌细胞TPC-1后,细胞增殖率下降,克隆形成减少,凋亡上升,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并呈浓度依赖性。这些结果表明姜黄素可增加TPC-1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碘放射后TPC-1细胞NF-κB通路活化,姜黄素可以抑制碘放射后TPC-1细胞NF-κB通路的激活。使用抑制剂抑制NF-κB通路的活性,细胞增殖下降,克隆形成减少,凋亡上升,放射敏感性升高。结论 姜黄素可能靶向NF-κB信号通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调节甲状腺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2016 Vol. 25 (8): 886-890 [摘要] ( 2650 ) [HTML 1KB] [PDF 1387KB] ( 0 )
综述
891 罗毅君,李明焕,朱英明,于金明
食管鳞癌术后放疗研究进展
手术是局限期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单纯手术切除的 5 年生存率仅 20%~25%。早期研究显示术后放疗降低区域复发率,但并不能提高生存率。近期大部分研究显示Ⅲ期或淋巴结阳性患者能从术后放疗中生存获益,且pT2-3N0M0期患者术后放疗可能获益。放疗靶区范围推荐以双侧锁骨上区、上纵隔、隆突下以及瘤床为主,大部分研究推荐下段病变应包括上腹部区域淋巴结。对局部晚期患者术后放疗联合化疗可能带来更大获益。关于食管鳞癌术后放疗意义、靶区设计及联合化疗等问题需个体化考量,需更多的临床证据。
2016 Vol. 25 (8): 891-894 [摘要] ( 2150 ) [HTML 1KB] [PDF 772KB] ( 0 )
895 张宁,程光惠
宫颈癌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应用进展
对50余篇有关宫颈癌近距离放疗相关文献进行阅读,简述腔内近距离放疗及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发展、适用范围及其局限性,重点探讨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放疗的相关研究应用进展,主要包括施源器种类、适应证、插植针应用规律及剂量学优势、早晚期不良反应、远期随访结果等方面。
2016 Vol. 25 (8): 895-901 [摘要] ( 2323 ) [HTML 1KB] [PDF 1662KB] ( 0 )
902 顾恒乐,聂生东
多模医学图像配准和融合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多模医学图像处理是当前图像处理中的研究热点,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模态的图像提供了患者的不同信息,解剖图像(如CT、MRI)提供了人体解剖形态结构的信息,功能图像(如SPECT、PET)提供了人体内放射性浓度分布的功能信息,这些不同信息需要通过合成得到信息更为全面的融合图像。而要得到有用的融合图像,不同模态的图像需经配准处理。这里综述了几种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图像配准和融合技术,指出了不同技术的各自优缺点,同时也对近期各种处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做了介绍。
2016 Vol. 25 (8): 902-906 [摘要] ( 2156 ) [HTML 1KB] [PDF 789KB] ( 0 )
907 聂芳芳,张春富,付杰
金纳米颗粒在肿瘤放射增敏中的研究进展
金纳米颗粒(AuNPs)以其独特的理化性质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药方面广泛应用,其中金纳米颗粒肿瘤放射增敏作用是目前研究热点。大量体、内外研究证实AuNPs具有放射增敏效果,但AuNPs放射增敏相关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普遍认为增敏主要由AuNPs促进肿瘤细胞由放疗不敏感期(G0+G1期)转为放疗敏感期(G2+M期)所致。影响AuNPs放射增敏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AuNPs粒径大小及其表面修饰和微观分布、放射线能量及剂量大小和肿瘤细胞类别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AuNPs用于肿瘤放射增敏的同时也要关注它的安全性。目前已开展了AuNPs有关临床试验,尚需继续进行AuNPs放射增敏的研究才能实现真正的临床转化。
2016 Vol. 25 (8): 907-910 [摘要] ( 2214 ) [HTML 1KB] [PDF 759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