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3年 22卷 6期
刊出日期:2013-10-25

综述
头颈部肿瘤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物理生物技术
   
腹部肿瘤
427 王淑莲,李晔雄,张保宁,宋清坤,李静,范金虎,张斌,杨红健,谢小明,唐中华,李卉,李佳圆,何建军,乔友林
1999—2008年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保乳术及术后放疗情况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中国大陆地区乳腺癌保乳治疗和放疗情况。方法 随机纳入7家医院在1999—2008年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中230例保乳治疗者的一般临床病理因素和检查治疗情况,及术后放疗使用及部位情况。对结果采用Wilcoxon分析、Cochran-Armitage 趋势检验和χ2检验等。结果 198例(86.1%)接受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6例(7.0%)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15例(6.5%)未行腋窝手术,1例不详(0.4%)。165例(71.7%)接受术后放疗,术后放疗的使用率随不同治疗年代变化不明显(P=0.212),不同医院之间有差别(P=0.000)。全乳放疗后134例(81.2%)瘤床补量。除导管内癌患者,152例放疗者中31.6%照射同侧锁骨上下区、7.9%照射同侧腋窝、5.3%照射同侧内乳。腋窝淋巴结阳性数为0、1~3和≥4个者接受锁骨上下区照射的比例分别为31.5%、54.2%和100%(P=0.000)。结论 国内地区乳腺癌保乳术的开展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使用率低。保乳术后放疗范围选择较规范,但使用率需要提高。
2013 Vol. 22 (6): 427-430 [摘要] ( 3900 ) [HTML 1KB] [PDF 0KB] ( 0 )
433 郭旗,黄维贤,崔溪溪,张力元,田野
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与辅助化疗比较的荟萃分析
目的 采用偱证医学荟萃分析的方法比较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与辅助化疗间的疗效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维普、CNKI及中国生物医学等数据库,搜集有关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和辅助化疗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汇总数据采用RevMan 5.2.5和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差异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 CI)描述。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2个包括1674例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相比,辅助放化疗的3、5年生存率更高(OR=2.96,95% CI= 1.75~5.03,P=0.000;OR=1.45,95% CI=1.06~1.99,P=0.020),辅助放化疗的局部复发率更低(OR=0.50,95% CI=0.34~0.72,P=0.000),但远处转移率两组相似(OR=0.79,95% CI=0.58~1.07,P=0.130)。结论 现有研究结果的荟萃分析显示,与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相比,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是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2013 Vol. 22 (6): 433-436 [摘要] ( 3887 ) [HTML 1KB] [PDF 0KB] ( 0 )
439 彭海花,游凯云,王成涛,黄蓉,常晖,周冠群,曾智帆,刘孟忠,文碧秀,高远红
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术后病理分期对预后影响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eo-RCT)根治术后病理分期对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0年收治的21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neo-RCT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eo-RCT术后ypT0~2N (-)、ypT3~4N (-)、ypT0~4N (+)期患者分别为91、69、50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影响无复发生存因素,Cox法多因素分析影响无复发生存因素。
2013 Vol. 22 (6): 439-442 [摘要] ( 4067 ) [HTML 1KB] [PDF 0KB] ( 0 )
443 孙玉亮,连欣,刘楠,张明杰,何蕾,刘博飞,张福泉
578例瘢痕疙瘩放疗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高能电子线放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1998—2012年间收治可随访到的瘢痕患者578例共846处瘢痕,年龄5~80岁(中位数29岁)。术后放疗841处,需植皮瘢痕39处,术后1 d内开始放疗的656处,瘢痕最大径>5 cm的349处。放疗采用6、7 MeV电子线源皮距照射技术,照射野为瘢痕切口(包括缝线针眼)外扩1 cm。照射剂量16~18 Gy分2次,术后第1、8天各照射1次,植皮患者需要在皮瓣成活后开始放疗(约为术后10~15 d)。随访时间8~185个月(中位数36个月)。结果 846处瘢痕疙瘩治疗后有效为736处(87.0%),另有89处(10.5%)瘢痕疙瘩在4~33个月出现复发,21处(2.5%)治疗无效。单因素分析显示瘢痕长度、瘢痕部位、植皮与否、术后照射开始时间为影响疗效因素(P=0.007、0.000、0.000、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瘢痕部位、植皮与否为影响疗效因素(P=001、0.001)。结论 采用高能电子线治疗瘢痕疙瘩可取得满意疗效,治疗面平坦是保证电子线治疗瘢痕效果的重要因素。
2013 Vol. 22 (6): 443-445 [摘要] ( 3875 ) [HTML 1KB] [PDF 0KB] ( 0 )
物理生物技术
431 纪红,何侠,陈森清,李金田,震碧辉,洪明晃
鼻咽癌中p16-CyclinD1/CDK4-pRb信号通路临床意义研究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省份高发的恶性肿瘤。本研究检测了p16、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4)形成的p16-CyclinD1/CDK4-pRb信号通路与鼻咽癌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关系,为鼻咽癌诊治及探索预后指标提供依据。
2013 Vol. 22 (6): 431-432 [摘要] ( 3402 ) [HTML 1KB] [PDF 0KB] ( 0 )
437 林珠,陆佳扬,吴丽丽,陈志坚
·SCI收录中国学者论文简介·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在保证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要求同时极大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疗效率、减少了患者移动可能性,同时增加了治疗靶区准确性[1-2]。本院2011年引进了Turebeam,TrueBeam系统具有速度快、准确性高等特点,能更好开展VMAT。本研究采用3种不同验证工具对在Truebeam系统上治疗的VMAT计划进行治疗前剂量验证,以检验其可靠性。
2013 Vol. 22 (6): 437-438 [摘要] ( 3470 ) [HTML 1KB] [PDF 0KB] ( 0 )
459 张基永,陈志坚,陆佳扬
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的PD和MatriXX 剂量验证比较
由于调强放疗技术较常规技术复杂得多,要求物理师对调强治疗计划进行剂量验证通过后方可进行治疗。需要验证的患者数量比较庞大,探寻一种又可靠又高效的验证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从而能更全面为患者服务。随着放疗技术发展,剂量验证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PD的出现可以让验证工作变得更加高效[1]
2013 Vol. 22 (6): 459-460 [摘要] ( 3241 ) [HTML 1KB] [PDF 0KB] ( 0 )
473 李明辉,胡彩容,李光俊,云维康,张丹丹,陈念永,李建成,李香兰,梁军,孙颖
柏森,白彦灵,黄晓延,张秀春,戴建荣
容积调强弧形治疗计划的多中心比较
目的 评价单位设计临床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质量差异,建立VMAT计划设计通用模板。方法 5家肿瘤中心分别提供1例病例作为测试例,CT及轮廓经确认后导入计划系统。各中心使用相同处方和剂量限制要求进行计划设计,具体设计策略自行决定。每个测试例包含5例各中心完成的计划和1例使用通模板完成的计划。采用计划质量整体评分法评估计划质量,使用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评估计划执行效率。结果 鼻咽癌病例没有计划可以严格满足所有剂量目标,3例计划虽然无法满足所有目标但可达到临床接受水平,另3例计划无法接受。食管癌病例6例计划均可达到临床接受水平。肺癌病例4例计划达到临床接受的水平,2例计划无法接受。前列腺癌病例4例计划严格满足所有剂量目标,1例计划达到临床接受水平,1例计划无法接受。肝癌病例3例计划严格满足所有剂量目标;3例计划达到临床接受水平。在执行效率方面,各计划控制点数80~160个,治疗时间3~7 min,机器跳数350~900 MU。结论 大部分计划的质量和执行效率可以达到临床要求,各中心设计基于Monaco系统的VMAT计划模板及基准数据库的质量也达到了预期。
2013 Vol. 22 (6): 473-477 [摘要] ( 4067 ) [HTML 1KB] [PDF 0KB] ( 0 )
478 倪晓晨,王胜资,李骥,王伟芳,杨钢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限制剂量与提高保护权重对听觉器官剂量分布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计划优化过程中降低听觉系统(中耳鼓室腔、骨性段咽鼓管、前庭及耳蜗)平均剂量对放疗中听觉器官功能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共选取鼻咽癌患者40例(Ⅰ+Ⅱ期20例,Ⅲ+Ⅳ期20例),使用ADAC Pinnacle3 8.0m计划系统的直接子野优化方法进行IMRT计划优化设计。在不影响靶区剂量前提下分别采用限制听觉系统平均剂量方法和提高听觉系统所受保护器官保护权重的优化方法,将听觉系统平均受量与不限制听觉系统各器官平均受量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 在不降低靶区剂量情况下,限制听觉系统平均剂量的听觉系统平均剂量大幅降低(3855.5~5391.3 Gy∶2960.3~4559.6 Gy,所有P=0.000)),提高优化权重后听觉系统平均剂量进一步降低(3855.5~5391.3 Gy∶2725.4~4271.4 Gy,所有P=0.000))。3种方案Ⅲ+Ⅳ期的平均剂量均高于Ⅰ+Ⅱ期的(所有P=0.000)。结论 鼻咽癌IMRT计划设计中听觉系统器官剂量限制可大幅降低听觉系统剂量,而提高保护权重次序也可进一步降低听觉系统剂量;但对听觉系统的保护随患者分期增大可能性减小。
2013 Vol. 22 (6): 478-481 [摘要] ( 4036 ) [HTML 1KB] [PDF 0KB] ( 0 )
482 李长虎,张春莉,徐利明,戈伟,林雪莲,吴冰
多叶准直器角度因素对调强放疗计划实施效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计划优化时多叶准直器(MLC)角度因素对优化结果中子野数(滑窗模式下为控制点数)和机器跳数影响,以及由此对调强放疗实施效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例拟行调强放疗的靶区形状为长条状的患者CT图像,在MLC运行方向与靶区长轴垂直(横向)和平行(纵向)方向分别以静态子野调强方式和滑窗调强方式设计计划并进行优化,在保证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相同情况下,分别比较静态子野调强模式和滑窗调强模式下两种准直器角度时计划子野数或控制点数和机器跳数差别。结果 MLC纵向方式较横向方式静态子野数平均增加52.8%,滑窗调强控制点数增加58.2%,机器跳数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49.6%和61.9%,子野数或控制点数和机器跳数均不同(P=0.000)。结论 在MLC调强放疗计划优化中选择MLC运行方向垂直于靶区长轴,在不影响靶区和危及器官受量情况下,可明显减少子野数或控制点数和机器跳数、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2013 Vol. 22 (6): 482-484 [摘要] ( 4296 ) [HTML 1KB] [PDF 0KB] ( 0 )
485 郑晓丽,叶柯,毛荣虎,杨成梁,翟冲亚,邱荣良,葛红
CTVision 图像引导下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的精确性分析
目的 探讨CTVision引导下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的精确性。方法 2010—2012年应用西门子ONCOR CTVision加速器对1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立体定向放疗,采集每位患者每次放疗前后CT图像并与治疗计划CT图像进行匹配,在线调整并分析患者放疗前后位移误差。通过离线勾画每位患者每次放疗前后(共8次)大体肿瘤体积,融合8次靶区得到内靶体积,通过比较内靶体积和计划靶体积进行离线验证治疗过程准确性。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结果 分析10例肺癌患者放疗前后80次CT扫描数据,结果显示放疗前和后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位移误差均相似,分别为(-0.10±1.30) mm和(-0.15±1.31) mm (P=0.720)、(0.18±1.32) mm和(0.18±1.43) mm (P=1.000)、(-0.08±1.19) mm和(-0.13±1.18) mm (P=0.750)。内靶区的体积均小于计划靶区体积,分别为13.53 cm3和37.84 cm3(P=0.000)。结论 CTVision加速器能够确保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013 Vol. 22 (6): 485-488 [摘要] ( 3637 ) [HTML 1KB] [PDF 0KB] ( 0 )
489 张永侠,翟福山,刘明,李楠,包超恩,周庆祥,闫云宇
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扩距离研究
目的 应用千伏级锥形束CT测量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放疗摆位误差并估测临床靶体积至计划靶体积(CTV→PTV)外扩距离。方法 选择2010—2012年间13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调强放疗计划CT图像,将图上CTV外扩形成内靶体积(ITV),再将ITV逐步1 mm/次外扩10次,每例患者均形成10个大小不一的PTV。根据这些PTV制定计划并模拟摆位误差。找到一合适PTV,使在有摆位误差时仍能保证95%ITV达到处方剂量,从而得到CTV→PTV外扩距离。结果 摆位误差在上下方向上最大,为(3.42±2.19) mm。通过PTV外扩法测得ITV→PTV的外扩范围为5 mm。根据PTV外扩法所得外扩距离制定的新计划与原计划相比双肺V5、脊髓D1cm3 分别增加0.87%、4.95 Gy,心脏V40、PTV D95、PTV V100、ITV D95、ITV V100分别减少0.62%、4.95 Gy、8.38%、1.84 Gy、1.87%。
2013 Vol. 22 (6): 489-492 [摘要] ( 4300 ) [HTML 1KB] [PDF 0KB] ( 0 )
493 顾文栋,李齐林,高旻,莫俊聪,裴红蕾
002LFC调强放疗模体评价Sentinel TM 监控与摆位验证系统的精确性研究
目的 利用刚性调强放疗(IMRT)模体评价SentinelTM系统辅助摆位的精确性。方法 002LFC IMRT模体激光线标记摆位后,利用医科达HexaPOD TM 六维床移动给定一个已知标准误差,分别做Sentinel TM 和ⅩⅥ TM CBCT扫描,记录6个方位( x、y、z 方向平移和旋转)的测量误差。采用配对 t 检验比较两者测量误差与已知误差差值绝对值差异。 结果 Sentinel TM 系统具有较高稳定性,最大平移(z方向)、旋转(任意方向)误差差值绝对值分别为0、9 mm、0、2°;Sentinel TM 系统与CBCT之间具有较高符合性,两者间测量误差与已知标准误差差值绝对值分别<0、9 mm (z轴方向)、0、2°(任意方向)。 结论 Sentinel TM 监控与摆位验证系统是一种快速、方便、无创、无辐射的摆位辅助装置,且稳定性好。在头颈部等肿瘤相对位置固定患者中可以配合CBCT应用,以减少多次CBCT扫描所带来的额外照射。
2013 Vol. 22 (6): 493-496 [摘要] ( 3761 ) [HTML 1KB] [PDF 0KB] ( 0 )
497 吴冉,黄莉,徐丽,王若峥
放射对鼻咽癌细胞凋亡率和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放射对人鼻咽高分化鳞癌细胞系(CNE-1)凋亡率和7个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CNE-1,应用流式细胞术及RT-PCR方法检测0、2、4、6、8 Gy下CNE-1凋亡率及Bcl-2、Bcl-xl、Bcl-w、Bax、Bak、Bad、Bid的表达水平。用Pearson法进行基因表达与凋亡率、照射剂量,以及凋亡率与存活分数相关分析。结果 0、2、4、6 Gy下CNE-1早期凋亡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逐渐增加,8 Gy时早期凋亡率不再增加反而下降;晚期凋亡率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CNE-1照射后Bax表达上调,与早、晚期凋亡率及照射剂量呈正相关(所有P=0.000);Bcl-xl表达下调,与早、晚期凋亡率呈负相关(P=0.005、0.039),与照射剂量无相关性(P=0.369);Bcl-2表达上调,在4 Gy时到达峰值后开始下降;Bcl-w、Bcl-2、Bad、Bid表达水平与早、晚期凋亡率无相关性(P=0.058~0.894)。凋亡率与存活分数无相关性(P=0.064)。结论 Bax、Bcl-xl与CNE-1细胞凋亡率有一定相关性,但凋亡率与细胞存活分数无相关性。
2013 Vol. 22 (6): 497-500 [摘要] ( 3682 ) [HTML 1KB] [PDF 0KB] ( 0 )
501 刘晖,张俊,钟亚华,张俊红,张弓,邓涤,谭康
自制体部固定装置在SBRT放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应用千伏级CBCT评价自制体部固定装置在肺部SBRT中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取SBRT肺肿瘤患者10例(中央型、周围型各5例),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每次SBRT前后骨性配准和软组织配准的平均摆位误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种型别分次间骨性配准后摆位误差差别。结果 中央型和周围型患者分次间骨性配准摆位误差在横断面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不同( P =0、001),分别为( 0. 01±0、32)、( -0、08 ±0、38)、( 0. 14±0、36) cm和( -0、23 ±0、39)、( -0、13 ±0、52)、( 0. 21±0、33) cm,上下方向误差最大( P=0、003),左右方向误差最小( P=0、001)。总平均误差分别为( 0. 09±0、33)、( -0、10 ±0、44)、( 0. 17±0、35) cm,效果优于其他常见固定方式。利用骨性配准分次内摆位误差为( 0. 00±0、00) cm。软组织配准的结果也类似。结论 自制体部固定装置可降低SBRT中肺肿瘤运动范围,提高摆位精度。
2013 Vol. 22 (6): 501-503 [摘要] ( 4368 ) [HTML 1KB] [PDF 0KB] ( 0 )
胸部肿瘤
446 王军,于金明,景绍武,程云杰,刘青,王祎,曹峰,杨从容
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荟萃分析
目的 分析同期放化疗在我国非手术治疗食管鳞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CNKI、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中有关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荟萃分析方法评价国内食管鳞癌同期放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或病例对照研究39项共4161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同期放化疗较单纯放疗可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OR=2.588,P=0.000)和1、3、5年生存率(HR=1.995,P=0.000;HR=2.047,P=0.000;HR=2.265,P=0.000),但≥3级放射性食管炎、≥2级放射性肺炎及≥3级骨髓抑制发生率也显著升高(OR=4.372,P=0.000;OR=1.962,P=0.005;OR=4.403,P=0.000)。同期放化疗含紫杉类方案较FP方案可提高近期疗效(OR=1.868,P=0.036),1、3年生存率相似(HR=1.087,P=0.781;HR=1.315,P=0.569)。
2013 Vol. 22 (6): 446-449 [摘要] ( 4206 ) [HTML 1KB] [PDF 0KB] ( 0 )
450 王金之,李建彬,戚焕鹏,王玮,张英杰,范廷勇,邵倩,徐敏
基于放疗中重复四维CT的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位移变化的比较研究
目的 基于重复四维CT (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探讨放疗中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分次放疗内靶区位移变化。方法 2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10、20、30次时行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获得各时相原发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内大体肿瘤体积(IGTV)。比较同次4DCT扫描所得胸上、中、下段食管癌GTV三维方向位移差异,各时段4DCT扫描所得同段食管癌GTV间同一方向位移差异及疗程中IGTV空间位置和体积变化。结果 胸中段患者初次及放疗20次时GTV位移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均不同(P=0.000~0.016),放疗10次时GTV位移上下与左右、前后方向均不同(P=0.000~0.006);胸下段患者初次及放疗10、20次时GTV位移上下与前后方向也不同(P=0.004~0.013);放疗疗程中不同治疗时段间GTV同一方向位移均相似(P=0.102~0.823)。疗程中IGTV空间位置变化不明显(P=0.689~0.999),而其体积在放疗20次时缩小最明显(P=0.012~0.029)。结论 放疗疗程中不同时段同一部位食管癌同一方向位移变化并不明显,尽管放疗20次时IGTV明显缩小但疗程中其空间位置变化不大。
2013 Vol. 22 (6): 450-454 [摘要] ( 3895 ) [HTML 1KB] [PDF 0KB] ( 0 )
455 王谨,包勇,庄婷婷,张黎,何智纯,台安,马红莲,胡晓,周琦超,彭芳
徐裕金,邓小武,陈明
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后重度急性放射性肺炎的预测模型研究
目的 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建立Logistic剂量反应及Lyman-Kutcher-Burman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LKB-NTCP)模型,并评估其对非小细胞肺癌同期放化疗后重度急性放射性肺炎(SARP)的预测价值。方法 搜集2006—2010年间行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的14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按美国RTOG毒性评价标准定义超过3级的ARP为SARP。根据DVH剂量学信息建立Logistic剂量反应模型和LKB-NTCP模型。结果 SARP 发生率为9.5%(14/147)。Logistic剂量反应模型参数:常数b0=-6.66、b1=0.252,TD50=26.43 Gy,γ50=1.67;模型曲线在17 Gy以下相对平坦,17~18 Gy处变为陡峭,SARP风险增大。LKB-NTCP模型参数:体积效应因子n=0.87±0.40,曲线斜率倒数m=0.27±0.10,TD50(1)=(29.5±8.0) Gy;Logistic回归及ROC分析均发现此参数下计算出NTCP值对SARP有良好预测价值(P=0.013、0.019)。结论 NTCP值对SARP的预测价值优于简单剂量参数,2个模型曲线均提示最大限制剂量在约17 Gy。
2013 Vol. 22 (6): 455-458 [摘要] ( 4044 ) [HTML 1KB] [PDF 0KB] ( 0 )
504 尚东平,李建彬,王玮,马志芳,李延持,杜君
模拟CT不同探测器组合方式对肺内病灶体积显示的影响
肺内肿瘤CT模拟定位通常是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不同医疗单位放疗定位的CT设备(主要指探测器宽度)差别很大,而不同探测器组合或不同CT设备对肺内运动中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的影响报道较少。为明确模拟CT不同宽度探测器组合对肺内肿瘤GTV的影响,基于四维CT(four-dimensional CT,4DCT)扫描和主动呼吸控制(active breath control,ABC)状态下螺旋扫描所得GTV,分析不同探测器组合(16排1、5 mm宽度和4排1、5 mm宽度)对肺内孤立灶GTV大小和中心点位置的影响。
2013 Vol. 22 (6): 504-504 [摘要] ( 3087 ) [HTML 1KB] [PDF 0KB] ( 0 )
头颈部肿瘤
461 林锦,韩露,林少俊,李睿,许昀,潘建基
202例老年鼻咽癌放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初诊老年鼻咽癌的放、化疗结果、不良反应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4—2007年共202例60岁以上的初诊老年鼻咽癌患者在本院接受根治性放疗或化疗,男165例、女37例,中位年龄65岁。AJCC第六版分期标准Ⅰ期1例、Ⅱ期25例、Ⅲ期120例、Ⅳ a或Ⅳ b期56例。所有患者放疗剂量≥66 Gy,72、3%(146例)局部进展期患者联合化疗。Cox 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100%。5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淋巴结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3%、94%、82%、74%及和67%。经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T、N分期及年龄是影响总生存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的预后因素(P=0、006、0、002、0、008及0、020、0、002、0、022)。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包括4级放射性皮炎1例(0、5%)、放射性黏膜炎2例(1、0%)、骨髓抑制5例(2、5%)。结论 老年鼻咽癌患者放化疗耐受性可,针对分期较晚及一般状态较好的60~74岁患者应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
2013 Vol. 22 (6): 461-464 [摘要] ( 3882 ) [HTML 1KB] [PDF 0KB] ( 0 )
465 毛云飞,张红雁,高劲,刘磊,闫冰,沈芳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后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SNHL)的影响因素。方法 比较2012— 2013年间接受单纯放疗和同期放化疗的 29例鼻咽癌患者声导抗测听、纯音听阈测定及耳蜗放射剂量,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放疗。采用前瞻性分析方法分析耳蜗放射剂量对鼻咽癌患者SNHL的影响,同时了解放疗后时间、化疗、T分期、年龄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结果 58只耳中6只(10%)发生了低频SNHL,17只(29%)发生高频SNHL。放疗后发生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和未发生听力下降患者耳蜗剂量不同(左耳46、1 Gy∶35、5 Gy,P=0、006;右耳45、0 Gy∶35、8 Gy,P= 0、009)。当耳蜗平均剂量限制到44 Gy以下时只有15%(6/38)耳发生SNHL。颅底骨质破坏对听力有影响(P=0、047)。结论耳蜗的平均剂量和颅底骨质的侵犯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SNHL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耳蜗的平均剂量限制在44 Gy是合理的。
2013 Vol. 22 (6): 465-468 [摘要] ( 4041 ) [HTML 1KB] [PDF 0KB] ( 0 )
469 苏艳霞,李需,郝俊芳,董伟,杨新华,刘兰平,徐瑾,曹秀娟,于水
鼻咽癌调强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后鼻窦炎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1年间283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后影像学资料,观察鼻窦炎发生发展情况。采用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法多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放疗前T1、T2、T3、T4期鼻窦炎发生率分别为22.6%、37.5%、46.8%、61.3%(P=0.002)。放疗前无鼻窦炎的155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1、3、6、9、12、18个月鼻窦炎发生率分别为32.9%、43.2%、61.3%、68.4%、73.5%、69.7%、61.3%(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鼻腔受侵、鼻咽冲洗及鼻咽部照射剂量与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发生有关(P=0.003、0.006、0.002、0.020),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鼻腔受侵、鼻咽冲洗影响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发生(P=0.002、0.002、0.000)。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鼻窦炎发生率随着T分期增高而增加,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在3个月内发生发展最快,9个月达高峰,1年后趋于稳定。T分期、鼻腔侵犯、鼻咽冲洗影响调强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发展。
2013 Vol. 22 (6): 469-472 [摘要] ( 4398 ) [HTML 1KB] [PDF 0KB] ( 0 )
综述
505 尚凯,迟子锋,王军
自适应放疗研究进展
自适应放疗(adaptive radiotherapy,ART)是建立在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GRT)基础之上的又一新型放疗技术。IGRT技术通过影像设备采集患者治疗影像信息,在线或离线纠正摆位误差,以确定治疗靶区与计划靶区相一致,提高肿瘤治疗精度以及更好保护危及器官。ART技术根据个体化差异设定个体化治疗计划,纠正患者摆位误差的同时测量剂量偏差,通过修正治疗计划纠正剂量偏差。ART是目前放疗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未来精确放疗发展的方向,笔者就ART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综述如下。
2013 Vol. 22 (6): 505-508 [摘要] ( 3821 ) [HTML 1KB] [PDF 0KB] ( 0 )
509 申戈,郝瑞敏,申文江
儿童髓母细胞瘤治疗的新进展
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是发生在小脑的原发性神经外胚层瘤,儿童多见,0~9岁高发,男∶女=1、3∶1,约占儿童肿瘤的20%[1]。发病原因不明,症状主要为共济失调及颅压增高。好发于后颅窝中线部位,75%以上源于小脑蚓部。高度恶性、浸润性生长,易通过脑脊液循环播散[2]。手术、术后放化疗是MB治疗的重要手段,下面就治疗新进展综述如下。
2013 Vol. 22 (6): 509-512 [摘要] ( 3545 ) [HTML 1KB] [PDF 0KB] ( 0 )
513 刘珂,钱立庭
HPV与头颈部肿瘤的研究进展
头颈部肿瘤是目前世界上第6位常见肿瘤,约占全部肿瘤的6%,其中>90%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1]。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癌关系已基本明确,已成为诱发宫颈癌的最主要因素。近年HPV与头颈部肿瘤尤其是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关系被日益重视,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就HPV与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做综述。
2013 Vol. 22 (6): 513-515 [摘要] ( 3633 ) [HTML 1KB] [PDF 0KB] ( 0 )
516 尹珍珍,高黎
靶向药物联合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鼻咽癌具独特的病因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和生物学特点,其治疗原则、失败模式及预后不同于其他部位头颈部鳞癌[1]。初治鼻咽癌中早期病例约占20%,单纯放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2];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多个随机研究证实同期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控制、延长生存[3-4],诱导和辅助化疗作用暂不明确。综合治疗模式下,远处转移成为鼻咽癌治疗的主要失败模式,占总失败 50% ~60%[5-6]。放疗联合以铂类为主的化疗虽为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但因严重不良反应使治疗获益受到限制,因此需寻求新的与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
2013 Vol. 22 (6): 516-520 [摘要] ( 3153 ) [HTML 1KB] [PDF 0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