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2年 21卷 6期
刊出日期:2012-11-10

综述
头颈部肿瘤
物理·生物·技术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专论
会议纪要
   
专论
487 刘泰福
吴桓兴院长的放疗思想体系
解放前我国虽已有放疗,但全由放射诊断医生兼职,没有独立的放疗科。放疗实施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完全凭个人经验的(empircal),剂量是以豪安计算的,所以放疗疗效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由于每一医生经验不同,不同单位疗效是无法比较的。在当时政治形势下,也没有条件与国外先进技术交流。1949年震旦大学由于局势的变化,就让我提前毕业,所以5月初我已到当时的中比镭锭医院报到。这时正好是吴桓兴教授刚从国外回来,担任该院副院长,负责全部医疗工作。从此,中国放疗有了崭新起点,从凭经验的放疗体系转到有科学依据的体系。可以说,我的荣兴在于在恰当时间、恰当地方遇到我的启蒙老师—吴桓兴院长,成为他在国内的第一个徒弟,开始了我的放疗生涯。
2012 Vol. 21 (6): 487-487 [摘要] ( 3185 ) [HTML 1KB] [PDF 0KB] ( 0 )
头颈部肿瘤
488 肖光莉, 丘熹彬, 王卫华, 曹亚兵, 王余锋
鼻咽癌调强放疗长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 评估鼻咽癌调强放疗的长期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99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首程治疗病例资料。鼻咽原发灶及上颈部调强放疗70 Gy,下颈部及锁骨上区用单前野预防性常规放疗54 Gy,5 次/周共30次。鼻咽残存灶采用局部小野IMRT加量或X刀补充照射 4~20 Gy。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率(OS)、无疾病进展生存率(D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等,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随访率为99.7%,随访时间满 5年者为 119例。Ⅰ+Ⅱ、Ⅲ、Ⅳ期 5年OS分别为97.1%、82.7%、52.2%(χ2=46.19,P=0.000),DPFS分别为100%、77.6%、57.7%(χ2=23.29,P=0.000),DMFS分别为100%、82.3%、63.7%(χ2=16.57,P=0.000)。男性和女性 5年OS、DPFS、DMFS分别为70.7%和94.1%(χ2=16.82,P=0.000)、71.5%和87.3%(χ2=4.74,P=0.029)、77.2%和89.7%(χ2=4.38,P=0.036);<45岁男性和女性的分别为66.8%和91.2%(χ2=7.07,P=0.008)、59.9%和91.2%(χ2=7.72,P=0.005)、66.4%和94.0%(χ2=8.46,P=0.004),≥45岁的只有OS不同(72.2%和96.0%,χ2=10.19,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TNM分期、淋巴结包膜受侵均影响OS (χ2=14.27、5.72、17.64,P=0.000、0.017、0.000)、DPFS (χ2=5.33、15.70、10.57,P=0.021、0.000、0.001)、DMFS (χ2=4.30、11.08、21.24,P=0.038、0.001、0.000),颅内受侵、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影响OS (χ2=13.32、5.38,P=0.000、0.020)。结论 除分期、淋巴结包膜受侵影响预后外,性别也是影响预后因素之一,特别是<45岁男性预后更差。

2012 Vol. 21 (6): 488-491 [摘要] ( 5001 ) [HTML 1KB] [PDF 0KB] ( 0 )
492 林勤, 吴华, 朱鹭超, 傅丽蓉, 戴明明, 王丽琛
FDG PET-CT与MRI在鼻咽癌原发灶靶区勾画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FDG PET-CT不同勾画方法间及与MRI显示鼻咽原发灶靶区差异,探讨FDG PET-CT勾画鼻咽原发灶大体肿瘤体积(GTV)生物靶区的可行性。方法 5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均行FDG PET-CT和MRI检查,先在MRI图像上勾画GTV得到GTV-MRI,然后在FDG PET-CT上分别用目测法或不同阈值法(30%、40%、50%SUVmax)勾画GTV得到GTV-PETvis、GTV-PET30、GTV-PET40、GTV-PET50。采用Wilcoxon检验GTV-PET不同方法间和GTV-MRI差异,以及不同T分期中不同勾画方法间差异。结果 全组GTV-MRI、GTV-PETvis、GTV-PET30、GTV-PET40、GTV-PET50分别为27.8、22.2、22.7、14.4、9.0 cm3,除GTV-PETvis与GTV-PET30间(Z=-0.05,P=0.958)以及T1~2期(25例) GTV-MRI与GTV-PETvis和GTV-PET30相似外(Z=-0.93、-0.93,P=0.353、0.353),其余均不同(Z=-5.74~-2.09,P=0.000~0.037)。结论 应用FDG PET-CT不同方法勾画的GTV-PET均max为阈值自动勾画鼻咽原发灶GTV可实现生物代谢肿瘤体积范围勾画。
2012 Vol. 21 (6): 492-495 [摘要] ( 5086 ) [HTML 1KB] [PDF 0KB] ( 0 )
496 陈秀军, 肖建平, 李祥攀, 姜雪松, 张烨, 徐英杰, 王淑莲, 李晔雄
乳腺癌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放疗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脑转移行立体定向放疗(SRT)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37例行SRT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首程行单纯SRT 19例,首程行全脑放疗(WBRT)加SRT 8例(WBRT与SRT间隔时间<2个月),WBRT失败后行SRT挽救患者 10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期,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仍生存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全组中位生存期11个月(95% CI=6~16个月)。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χ2=5.95,P=0.004)、卡氏评分低(χ2=13.85,P=0.000)、原发灶诊断至脑转移间隔时间≤30个月(χ2=6.62,P=0.010)、RPA分级差(χ2=15.35,P=0.000)及WBRT后复发(χ2=4.43,P=0.035)是SRT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χ2=9.58,P=0.008)、卡氏评分低(χ2=6.65,P=0.010)及WBRT后复发(χ2=3.95,P=0.047)是SRT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卡氏评分低及WBRT后复发是乳腺癌脑转移后行SRT的预后不良因素。

2012 Vol. 21 (6): 496-499 [摘要] ( 5115 ) [HTML 1KB] [PDF 0KB] ( 0 )
胸部肿瘤
500 周琦超, 包勇, 余忠华, 李建成, 程志斌, 陈龙, 胡晓, 王彦, 王谨, 彭芳, 徐祖敏, 马红莲, 卢儒彪, 陈明, 邓小武
不可手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恩度联合同期放化疗多中心Ⅰ+Ⅱ期临床试验

目的 评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同期放化疗不可手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9—2011年入组的 47例患者 6~7周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 60~66 Gy,放疗同期多西他赛65 mg/m2加顺铂65 mg/m2化疗两程,放疗前1周及第2、4、6周每天接受恩度静滴7.5 mg/m2。完成治疗4周后按RECIST 1.1标准评价近期疗效,根据CTCAE 3.0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44例患者完成治疗和不良反应评价,42例完成近期疗效评价。完全缓解 5例,部分缓解 29例,稳定 3例,进展 5例,有效率为77%。1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51%。死亡 12例,2例死于不良反应,8例死于肿瘤,2例死因不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 19例,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各 4例。结论 恩度联合同期放化疗不可手术切除Ⅲ期NSCLC近期疗效和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2012 Vol. 21 (6): 500-503 [摘要] ( 5133 ) [HTML 1KB] [PDF 0KB] ( 0 )
504 张波, 卢冰, 苏胜发, 胡银祥, 欧阳伟炜, 栗蕙芹, 马筑, 龙金华
老年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放疗重要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放疗的重要性。方法 2003—2010年间 201例NSCLC化疗同期三维放疗疗效患者入组,其中老年(≥65岁)和<65岁患者分别为 67例和134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7.8%。≥65岁和<65岁患者完成 4~5周期化疗分别占30%和55%,放疗剂量≥63 Gy分别占42%和49%。≥65岁和<65岁4~5周期化疗同期≥63 Gy放疗的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7个月和14个月(χ2=0.76,P=0.384)。全组患者放疗≥63 Gy和<63 Gy的MST、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7个月和 8个月、65%和23%、30%和13%、24%和9%(χ2=7.90,P=0.005),任何化疗强度均示≥63 Gy较<63 Gy的MST显著延长(χ2=9.54,P=0.023)。≥65岁、放疗≥63 Gy者同期 4~5周期和 2~3周期化疗的MST分别为14个月和8个月(χ2=1.82,P=0.178)、17个月和17个月(χ2=0.47,P=0.492)。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近期疗效(β=0.600,P=0.003)、肿瘤转移数(β=0.670,P=0.040)对生存有影响。结论 化疗同期三维放疗延长部分老年Ⅳ期NSCLC生存期,三维放疗的重要性对老年患者个体化治疗更明显。
2012 Vol. 21 (6): 504-507 [摘要] ( 4686 ) [HTML 1KB] [PDF 0KB] ( 0 )
508 戚焕鹏, 李建彬, 张英杰, 邵倩, 范廷勇, 徐敏, 梁超前, 尚东平
基于自主呼吸控制三维CT分析周围型肺癌四维CT各时相大体肿瘤体积伪影
目的 基于自主呼吸控制(ABC)辅助三维CT (3DCT)探讨周围型肺癌四维CT (4DCT)各时相大体肿瘤体积(GTV)伪影大小及相关因素。方法 1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依次行胸部自由呼吸3DCT (CTFB)和4DCT及ABC辅助平静吸气末屏气(CTEIH)和呼气末屏气(CTEEH)3DCT,分别计算基于CTFB勾画所得GTV (GTVFB)和基于4DCT各时相勾画所得GTV与参照GTV (GTVref)间相对变异(Devref)。用Spearman法分析GTVref与GTV的Devmax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肿瘤头脚方向运动与Devmax间相关性。结果 GTVFB的Devref最大,中位数为17.83%;4DCT中GTV30的Devref最大,中位数为17.20%。GTVEIH与Devmax呈负相关(r=-0.691,P=0.001)。GTVFB及4DCT各时相GTV的Devref与肿瘤头脚方向运动幅度均呈正相关(r=0.323~0.617,P=0.005~0.150)。GTVref大小和肿瘤头脚方向运动幅度对Devmax影响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 -0.500和0.583,P=0.002、0.001。
2012 Vol. 21 (6): 508-511 [摘要] ( 4368 ) [HTML 1KB] [PDF 0KB] ( 0 )
513 范诚诚, 冯勤付, 毛友生, 陈怡东, 翟医蕊, 张红星, 陈东福, 肖泽芬, 李鉴
周宗玫, 梁军, 吕纪马, 惠周光, 王绿化, 赫捷
111例Ⅲ期胸腺瘤治疗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Ⅲ期胸腺瘤的生存和复发情况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65—2010年间本院首次治疗的 111例Masaoka Ⅲ期胸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根治术 ±放疗 68例,姑息术 ±放疗 23例,活检术 ±放疗 20例。单纯手术 24例,术后放疗 87例中 12例术前放疗。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66个月,随访率为92.5%,随访时间满 5年者 60例。根治术比姑息术和活检术的 5年总生存率(OS)、无瘤生存率(DFS)、肿瘤特异生存率(DSS)均高\[(88%比59%和57%,χ2=12.11,P=0.002)、(74%比40%和41%,χ2=11.49,P=0.003)、(94%比69%和60%,χ2=10.95,P=0.004)\],全组单纯手术与术后放疗的生存相似\[55%与77%(χ2=1.01,P=0.316)、61%与61%(χ2=0.12,P=0.729)、72%与85%(χ2=0.27,P=0.601)\],68例根治术 ±放疗中,单纯手术(12例)与术后放疗(56例)生存也相似\[82%与89%(χ2=0.31,P=0.576)、72%与81%(χ2=0.05,P=0.819)、89%与95%(χ2=0.05,P=0.825)\]。结论 Ⅲ期胸腺瘤首选根治性手术,疗效优于姑息术和单纯活检者,应开展多中心临床随机研究以明确术后辅助放疗的作用。
2012 Vol. 21 (6): 513-517 [摘要] ( 4712 ) [HTML 1KB] [PDF 0KB] ( 0 )
518 贺春语, 卜珊珊, 张景伟, 刘劲松, 王雯, 高华, 陈永顺, 吴小源, 王建华
食管鳞癌西妥昔单抗联合同期放化疗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食管鳞癌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 方法 19例 Ⅰ~Ⅲ 期无远处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入组,西妥昔单抗静脉滴注1 次/周, 第1周为400 mg/m<sup>2</sup>,第2~8周为250 mg/m<sup>2</sup>, 每周联合紫杉醇45 mg/m<sup>2</sup>和顺铂20 mg/m<sup>2</sup>。第2~8周调强放疗59.4 Gy分33次。结果 2例 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出组, 17例的有效率为100%,其中完全缓解率为71%(12例)。中位随访时间29.3个月, 1年 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82%。19例 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黏膜反应、皮疹等,其中≥2级粒细胞减少、放射性食管炎、皮疹发生率分别为89%、84%、58%。2例局部复发, 1例后颈部淋巴结及肺转移。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食管鳞癌安全有效,值得扩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临床研究。

2012 Vol. 21 (6): 518-521 [摘要] ( 5420 ) [HTML 1KB] [PDF 0KB] ( 0 )
522 周超, 杨海华, 胡炜, 柯文婷, 王碧云, 孔敏, 朱成楚
局部晚期食管癌扩大野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食管癌扩大野同期放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01例局部晚期食管癌初治患者入组,其中常规野放疗 44例、常规野放化疗 29例、扩大野放化疗 28例,放疗总剂量60 Gy。常规野临床靶体积(CTV)包括大体肿瘤体积(GTV)外扩0.8 cm、食管原发灶上下各扩 3~5 cm。扩大野第1阶段CTV包括全食管、GTV外扩0.8 cm及淋巴引流区、双侧锁骨上区、胃左淋巴引流区,第2阶段CTV包括GTV外扩0.8 cm、食管原发灶上下各扩 3~5 cm,缩野避脊髓。同期化疗包括TP及NP方案。结果 90.1%患者完成放疗计划,同期放化疗患者均完成1周期以上化疗。随访率为99.0%,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的随访时间满 2年者分别为24、42例。常规野放疗、常规野放化疗、扩大野放化疗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21、19个月,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5%、48%、46%,同期放化疗能提高生存率(χ2=6.83,P=0.033)。同期放化疗 3~4级骨髓抑制较单纯放疗发生率高(53%∶0%,χ2=32.94,P=0.000),其余不良反应(急性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食管纤维化、晚期放射性肺损伤)均相似(χ2=5.56、6.70、2.39、0.42,P=0.235、0.349、0.881、0.981)。结论 同期放化疗能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生存率,扩大野放化疗是安全的,但是否能提高局部晚期生存率需进一步研究。
2012 Vol. 21 (6): 522-525 [摘要] ( 5205 ) [HTML 1KB] [PDF 0KB] ( 0 )
529 张英杰, 李建彬, 王素贞, 王玮, 李奉祥, 马志芳, 梁超前
基于四维CT分析呼吸运动和心脏搏动对纵隔转移淋巴结位移的影响
导致纵隔淋巴结位移的主导因素为呼吸运动和心脏搏动,由于毗邻结构不同,纵隔内不同位置淋巴结受各因素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将影响不同位置纵隔淋巴结三维方向位移的呼吸运动和心脏搏动等因素区分开来研究。
2012 Vol. 21 (6): 529-530 [摘要] ( 3421 ) [HTML 1KB] [PDF 0KB] ( 0 )
会议纪要
512 易俊林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由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举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会议”于2012年9月14-16日在北京昌平区九华山庄举行。 此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现任主任委员李晔雄教授主持,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承办。出席本次大会的有国际和国内知名专家及各大肿瘤医院院长,其中有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詹启敏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郭小毛院长和天津肿瘤医院王平院长等。中华放射肿瘤治疗学老前辈:上海复大大学肿瘤医院刘泰福教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万钧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殷蔚伯教授、余子豪教授等。中华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全体委员参加了本次大会。
2012 Vol. 21 (6): 512-512 [摘要] ( 3539 ) [HTML 1KB] [PDF 0KB] ( 0 )
587 田凤华, 董秀玥, 张烨, 余耘
中国临床肿瘤学奠基人、开拓者吴桓兴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京举行
金秋北京,天高气爽,风景独好。中国临床肿瘤学奠基人、开拓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首任院所长吴桓兴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于2012年9月13日下午在北京昌平区九华山庄举行。此次纪念活动首先是在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放疗科殷蔚伯老主任、余子豪原副院长和内科孙燕院士(中国工程院)积极倡议下进行的,经放疗科李晔雄主任组织和领导,在王绿化副主任主持下顺利展开,并得到院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荣幸邀请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起参加。另外,本次纪念活动选在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放射肿瘤治疗学学术会议召开之际(9月14-16),无疑使此次纪念活动影响深广并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2012 Vol. 21 (6): 587-588 [摘要] ( 2986 ) [HTML 1KB] [PDF 0KB] ( 0 )
腹部肿瘤
526 侯海玲, 李瑞英, 朱莉, 赵路军, 袁智勇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短疗程放疗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短疗程放疗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美容效果。方法 2008—2010年本院收治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 306例,其中 160例行常规分割放疗(常规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后续瘤床电子线推量,总疗程 46~48 d;146例行短疗程放疗(短程组),两野切线全乳照射,同步瘤床电子线推量,总疗程 30~32 d。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并Logrank检验差异,χ2检验两组资料可比性、不良反应及美容效果。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随访率为100%。两组1、2、3年生存率均为100%,均无局部复发(χ2=0.00,P=1.000)。常规组与短程组1、2级急性皮肤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9%与45.1%(χ2=0.73,P=0.695)、16.3%与13.7%(χ2=0.73,P=0.695),1级皮肤及皮下组织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9%与17.1%(χ2=0.00,P=0.954);1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1.9%与13.7%(χ2=0.23,P=0.633);美容优良率分别为66.2%与65.5%(χ2=0.01,P=0.927)。结论 保乳术后全乳放疗同步瘤床加量的短疗程方案与常规放疗的疗效相似,美容效果相当且未加重皮肤反应,但还需进一步研究。
2012 Vol. 21 (6): 526-528 [摘要] ( 4944 ) [HTML 1KB] [PDF 0KB] ( 0 )
531 杨媚, 张建清, 白鸽, 张莉
三阴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荟萃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保乳术后放疗对三阴乳腺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BM、VIP、CNKI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乳腺病杂志》、《中国肿瘤临床》、《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癌症》、《中华肿瘤杂志》、《实用肿瘤杂志》、《肿瘤》杂志。两位研究者独立对符合纳入标准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并用Reman5.1软件进行荟萃分析,以 5年无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率作为主要研究终点。结果 共5个研究 2345例患者入组,其中三阴组 417例、非三阴组 1928例。三阴组 5年无远处转移率、总生存率均低于非三阴组(Z=5.29、3.35,P=0.000、0.001),5年无局部复发率两组相似(Z=1.35,P=0.180)。结论 三阴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对局部控制有较好疗效。
2012 Vol. 21 (6): 531-533 [摘要] ( 4757 ) [HTML 1KB] [PDF 0KB] ( 0 )
534 徐敏, 李建彬, 于志强, 杨涛, 王晓东, 周新, 张广龙, 刘同海
勾画标准培训对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靶区勾画的作用
目的 探讨勾画标准培训对保乳术后瘤床靶区和全乳靶区勾画的影响。方法 选择 12例保乳术后患者,5位勾画者先对每位患者依据金属夹勾画瘤床靶区(GTV1)、依据术腔血清肿勾画瘤床靶区(GTV2)、勾画全乳靶区(CTV),随后参照勾画标准重复勾画GTV1、GTV2、CTV,比较5位勾画者间差异和参照标准前后差异并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结果 5位勾画者参照标准前的GTV1、GTV2、CTV均不同(F=11.16、7.54、3.78,P=0.000、0.000、0.009),参照勾画标准后的GTV1、GTV2不同(F=4.78、4.24,P=0.002、0.005),但CTV相似(F=1.52,P=0.209)。参照勾画标准前后的GTV1、GTV2、CTV变异系数不同(t=3.14、2.81、2.70,P=0.009、0.017、0.021),匹配指数也不同(F=16.08、8.61、8.48,P=0.000、0.000、0.000)。结论 乳腺癌靶区勾画标准的制订可降低勾画者之间差异,尤其是对全乳靶区的勾画更为明显。
2012 Vol. 21 (6): 534-537 [摘要] ( 5304 ) [HTML 1KB] [PDF 0KB] ( 0 )
540 胡尔西旦·尼牙孜, 张蕾, 包永星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比较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20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资料,其中维吾尔族 124例,汉族 80例。单纯放疗 100例,同期放化疗 49例,55例术前后装治疗。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7.5%,随访满 5年者为 102例。汉族和维吾尔族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2%、66.3%、51.4%和83.4%、62.8%、49.2%(χ2=3.21,P=0.273)。单因素分析显示产次、地区分布、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放疗方法对总生存有影响(χ2=2.35、11.34、7.12、6.73、4.79、13.60,P=0.049、0.029、0.031、0.037、0.041、0.021)。多因素分析显示产次、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放疗方法对总生存有影响(χ2=8.36、24.94、10.69、5.63、9.50,P=0.002、0.001、0.021、0.018、0.031)。结论 维吾尔族和汉族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相似,产次≥3次、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越晚以及单纯放疗预后差。
2012 Vol. 21 (6): 540-542 [摘要] ( 4807 ) [HTML 1KB] [PDF 0KB] ( 0 )
物理·生物·技术
538 李莹, 翟福山, 杨永锋, 包超恩, 刘明
食管癌共面与非共面调强放疗计划剂量学对比研究
传统食管癌调强放疗一般均采用共面射野,非共面射野尚未见应用,笔者尝试在食管癌调强放疗中引入了非共面技术,并与共面技术的剂量学进行比较。
2012 Vol. 21 (6): 538-539 [摘要] ( 3917 ) [HTML 1KB] [PDF 0KB] ( 0 )
543 杨波, 庞廷田, 孙显松, 胡克, 邱杰, 张福泉
宫颈癌术后盆腔容积调强弧形治疗与固定野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研究

目的 研究宫颈癌术后患者应用固定野调强放疗(FF-IMRT)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IMAT)计划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 13例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患者CT模拟定位并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对同一CT图像设计FF-IMRT计划和VIMAT计划,评估计划靶体积(PTV)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两种计划参数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 与FF-IMRT计划相比,VIMAT计划PTV的95%覆盖度增加(t=9.84,P=0.000)、110%覆盖度降低(t=-3.72,P=0.003)、最大剂量(Dmax)降低(t=-3.51,P=0.005)、适形指数变差(t=5.93,P=0.000),但PTV105%覆盖度、平均剂量(Dmean)、不均匀指数均相似(t=-0.02、-0.60、1.13,P=0.842、0.560、0.283);膀胱 V30降低约10%(t=-4.99,P=0.000)、Dmean降低1.4 Gy (t=-3.65,P=0.004)、Dmax降低1.5 Gy (t=-18.03,P=0.000),直肠 V40降低约10%(t=-2.99,P=0.012),Dmean降低0.6 Gy (t=-2.98,P=0.013)、Dmax降低0.8 Gy (t=-4.05,P=0.002),小肠 V40降低最多(10%)(t=-4.74,P=0.001)、Dmax降低0.8 Gy (t=-9.45,P=0.000),骨髓 V50降低最多(16%)(t=-4.04,P=0.002)、Dmean降低1.9 Gy (t=-16.21,P=0.000),左、右股骨头 D5和马尾神经 Dmax分别降低1.6、2.7 Gy和1.5 Gy (t=-2.89、-6.22、-4.80,P=0.015、0.000、0.001);机器跳数减少57%(t=-40.54,P=0.000)。结论 宫颈癌患者采用VIMAT技术可获得等同于或优FF-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机器数量明显降低,但其疗效还需进一步临床评估。

2012 Vol. 21 (6): 543-545 [摘要] ( 7768 ) [HTML 1KB] [PDF 0KB] ( 0 )
550 朱金汉, 陈立新, 靳光华, 曹午飞, 邓小武, 刘小伟
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的容积调强弧形治疗二维剂量验证研究
目的 基于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建立二维剂量精确重建模型并验证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IMAT)剂量,与其他测量工具进行比较与分析。方法 采用EPID进行VIMAT的二维剂量验证,基于卷积、反卷积以及修正函数建立二维剂量重建模型。通过电离室测量的离轴比剂量曲线并用最小二乘法确定计算模型参数。对 12例不同部位肿瘤患者的VIMAT计划用电离室测量中心点剂量,采用其他平面剂量测量工具测量相应平面剂量分布。所有工具测量深度均设置为10 cm,并采用γ分析法比较测量结果。结果 对中心点绝对剂量,EPID与电离室测量结果偏差<1.5%。对平面剂量,2%2 mm标准下EPID与Seven29、Matrixx的平均γ通过率分别为98.9%、99.8%,3%3 mm标准下EPID与治疗计划系统计算结果的平均γ通过率为99.9%。结论 基于EPID建立的二维剂量重建模型能很好地用于调强放疗二维剂量验证工作,今后将考虑将该模型拓展到均匀模体的三维剂量验证中。
2012 Vol. 21 (6): 550-553 [摘要] ( 5397 ) [HTML 1KB] [PDF 0KB] ( 0 )
554 费振乐, 牛振洋, 李志杰, 王磊
模拟呼吸运动对三维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
目的 通过模拟呼吸运动来观察对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将德国PTW 2D-ARRAY seven29剂量矩阵平板放在呼吸模拟机上,比较模拟呼吸运动和静止状态下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治疗计划系统输出的等中心处水平面剂量分布。两组间数据行配对t检验。结果 呼吸运动均能降低靶区剂量分布和靶区剂量的适形度;3DCRT的γ通过率(3%3 mm)大于IMRT的\[(53.58±0.74)%、(30.71±1.00)%,t=57.91,P<0.01\]。呼吸运动对3DCRT的影响集中在靶区周边,对IMRT的影响分布与整个靶区。结论 对呼吸运动幅度较大处肿瘤采用3DCRT,若采用IMRT应根据情况对靶区及剂量均应适当修正。
2012 Vol. 21 (6): 554-556 [摘要] ( 4581 ) [HTML 1KB] [PDF 0KB] ( 0 )
557 王学涛, 陈少文, 戴振晖, 朱琳, 刘小伟
瓦里安加速器6 MV X线小野数据测量与计算比较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电离室测量及蒙特卡罗计算结果,研究不同方法对小野数据测量的适用性。方法 用不同电离室测量及蒙特卡罗计算瓦里安6 MV X线在0.5 cm×0.5 cm~10 cm×10 cm射野的总散射因子和百分深度剂量,对测量和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当射野≥3.5 cm×3.5 cm时各电离室测量及蒙特卡罗计算结果间差异较小,当射野≤3.0 cm×3.0 cm时不同结果间差异明显。CC04、CC13电离室适合于≥2.0 cm×2.0 cm射野的总散射因子和百分深度剂量测量。结论 CC04、CC13电离室测量和蒙特卡罗计算方法能确定≥2.0 cm×2.0 cm射野的总散射因子和百分深度剂量,更小射野测量和计算数据需慎重评估。
2012 Vol. 21 (6): 557-559 [摘要] ( 4339 ) [HTML 1KB] [PDF 0KB] ( 0 )
560 管秋, 李楠, 刘楠, 庞廷田, 邱杰, 张福泉
机载影像系统日检质控程序及结果分析
目的 建立加速器机载影像(OBI)系统日检程序,测量得到各参数变化规律及误差范围,保证设备满足临床需要。方法 每日对OBI系统进行安全检查、机械精度检查、2D/2D配准精度检查、治疗床运动精度检查。结果 等中心一致性检测在左右、进出方向最大偏差分别为 -0.7、0.8 mm,x1、x2、y2、y1铅门偏差最大值分别为 -2.1、2.2、±1.7、-2.1 mm。OBI系统机械臂运动精度31%标准值为85.2 cm、偏差为0 mm, 69%标准值为85.1 cm、偏差为1 mm。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2D/2D配准精度分别为0.46、1.35、-0.04 mm,治疗床运动精度分别为 -0.1、0.3、0.2 mm。 结论 OBI系统日检能发现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和满足临床要求,而对易变项目针对性提高关注度并及时处理和对较稳定项目适当调整检测频度都可以提高质控效率。
2012 Vol. 21 (6): 560-562 [摘要] ( 4407 ) [HTML 1KB] [PDF 0KB] ( 0 )
563 许新, 杨伟志, 高黎, 盖雪, 石惠珍, 宋丽京
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分割照射方案优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分割方案对人脑胶质瘤裸小鼠移植瘤亚临床肿瘤的剂量效应关系,筛选分割照射的优化方案。方法 采用人脑胶质母细胞瘤裸小鼠移植瘤亚临床肿瘤为实验模型进行不同总剂量(40、60 Gy)、不同分割方案(200 cGy5 次/周、160 cGy2次/d、300 cGy5 次/周和400 cGy3 次/周)及靶向药泰欣生联合常规分割照射。观察指标为成瘤率、肿瘤复发时间及肿瘤基底最大径,总观察时间为24周。结果 总剂量40 Gy时大分割组近期疗效较好(400 cGy3 次/周疗程结束时成瘤率为0),无论采用何种分割方案均未能阻断肿瘤持续生长。总剂量60 Gy时常规分割的控制效果最差(成瘤率为100%),超分割方案的效果相对最好(远期控制为25%),其次为300 cGy5 次/周(远期控制为12.5%),400 cGy3 次/周相对较差(近期控制较远期好)。靶向药泰欣生联合常规分割60 Gy照射无改善作用。结论 对控制恶性脑胶质瘤亚临床肿瘤常规分割模式尚不是一个优化方案,超分割160 cGy2 次/d和300 cGy5 次/周是相对优化方案。
2012 Vol. 21 (6): 563-566 [摘要] ( 4093 ) [HTML 1KB] [PDF 0KB] ( 0 )
567 王若峥, 胡云辉, 张宋安, 牛文翠, 黄莉, 于金明
顺铂联合X射线照射人鼻咽癌裸小鼠移植瘤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顺铂联合X射线照射对鼻咽高分化鳞癌(CNE-1)裸鼠移植瘤抑瘤率和CyclinB1、CyclinD1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CNE-1裸鼠移植肿瘤模型后随机分成对照、顺铂、急速照射、模拟调强放疗(IMRT)和模拟IMRT加顺铂组,照射剂量为单次20 Gy,顺铂剂量为15 μg/g体重。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肿瘤抑制率,并用RT-PCR方法测定各组肿瘤组织中CyclinB1、CyclinD1的转录水平。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顺铂、急速照射、模拟IMRT和模拟IMRT加顺铂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 -129.1%、-71.2%、42.5%、35.3%和47.1%\[急速照射与模拟IMRT组不同(P=0.034),但急速照射与模拟IMRT加顺铂组相似(P=0.222)\];CyclinB1转录水平分别为0.429、0.386、0.322、0.354和0.268\[急速照射与模拟IMRT组、模拟IMRT加顺铂组均不同(P=0.007、0.000)\];CyclinD1转录水平分别为0.716、0.583、0.348、0.495和0.296\[急速照射与模拟IMRT组不同(P=0.000),但急速照射与模拟IMRT加顺铂组相似(P=0.072)\]。结论 20 Gy单次X射线照射和加顺铂均能缩小肿瘤体积,但单用顺铂仅能延缓生长;20 Gy单次X射线照射和加顺铂以及单纯顺铂均可致CyclinB1、CyclinD1转录水平下调;而模拟IMRT因时间延长可使肿瘤抑制率下降和CyclinB1、CyclinD1下调减弱,但联合顺铂后或许能补偿这种降低效应。

2012 Vol. 21 (6): 567-570 [摘要] ( 4539 ) [HTML 1KB] [PDF 0KB] ( 0 )
571 杨华, 郑勤, 朱传东, 徐瀚峰, 童金龙, 郑声琴, 丁婕
纳米颗粒对人肝癌HepG2细胞放射增敏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纳米金、银颗粒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MTT法、克隆形成法检测纳米金、银颗粒增强X射线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影响,蛋白印记法检测对细胞Caspase-3、Bax、Bcl-2蛋白表达变化,酶标仪检测对细胞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谷胱甘肽(GSH)水平改变。结果 纳米金、银颗粒对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IC50分别为6.51、2.47 μg/ml。由 D0值得到 1/5 IC50纳米金、银颗粒放射增敏比分别为1.37、1.48,1/10 IC50的分别为1.11、1.09。纳米金、银颗粒增加Caspase-3、Bax表达,降低Bcl-2表达,减少CAT、SOD、总GSH水平。结论 纳米金、银颗粒均能增加HepG2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为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和诱导活性氧产生凋亡。
2012 Vol. 21 (6): 571-574 [摘要] ( 4585 ) [HTML 1KB] [PDF 0KB] ( 0 )
575 郭立兵, 石卫民, 宋维舒, 王昂, 殷胜松, 林俞丞
喉鳞癌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2表达水平与术后放疗预后关系
组织型谷氨酰胺转氨酶-2(tissue glutamine transaminase-2,TGT-2)可参与多个生理病理过程,如组织纤维化、伤口愈合、乳糜泄、神经变性、细胞凋亡、肿瘤化疗耐药等\[1-3\]。笔者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TGT-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与术后放疗预后关系。
2012 Vol. 21 (6): 575-576 [摘要] ( 3262 ) [HTML 1KB] [PDF 0KB] ( 0 )
577 司马义力·买买提尼牙孜, 贺春钰, 艾秀清, 木克代斯·拜克提亚尔, 朱相露
木妮热·木沙江, 许素玲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不同放疗技术的剂量学比较
随着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全乳腺照射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全乳腺照射疗效与根治术相当且美容效果也好,其中照射技术优劣直接影响疗效和美容效果\[1\]。笔者重点评价常规放疗(conventional radiation therapy,CRT)、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对乳腺癌保乳术后靶区和重要组织器官的影响。
2012 Vol. 21 (6): 577-578 [摘要] ( 3079 ) [HTML 1KB] [PDF 0KB] ( 0 )
综述
546 庄洪卿, 袁智勇, 王军, 赵路军, 王平
全脑放疗联合厄洛替尼治疗肺腺癌多发脑转移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
全脑放疗(标准治疗)和(或)立体定向放疗(局部补量或<3个转移灶的可选手段)是当前肺癌多发脑转移的主要治疗手段\[1\]。然而,当前多发脑转移的治疗规范未注意肺癌病理类型、甚至病种的差别。当前,TKI治疗肺腺癌脑转移显示了令人鼓舞的疗效\[2-3\],但多数TKI治疗肺癌脑转移的研究将放疗和靶向治疗隔离开来,并未重视放疗在脑转移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少有两者联合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大样本报道,更未见前瞻性对照研究。肺腺癌易发生脑转移特点和靶向治疗应用现状都要求临床研究为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特别是多发脑转移提供依据。
2012 Vol. 21 (6): 546-549 [摘要] ( 3628 ) [HTML 1KB] [PDF 0KB] ( 0 )
579 庄婷婷, 陈志坚
脊柱转移瘤的立体定向放疗进展
随着医学的发展,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改善也越来越重视。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最常见部位之一,脊柱转移瘤会导致疼痛、骨折,并可能压迫脊髓导致各种神经受损症状。尽早开始放疗可以缓解疼痛并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1-2\]。但是,由于邻近脊髓、马尾等重要器官,常规放疗无法给予很高的剂量,特别是对同样部位曾接受过放疗者,更是诸多限制。而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为非共面、多角度、聚焦式照射,有着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的特点\[3\],不仅可对多处肿瘤同时进行 6~30 Gy分 1~5次集中放疗,保护重要组织器官、减轻症状、提高局部转移瘤控制率,还可缩短治疗总疗程,有利于活动不便者。自 1995年Hamilton等\[4\]首先应用立体定向外科治疗脊柱转移瘤开始,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展了SBRT在脊柱转移瘤上的实践。目前,脊柱转移瘤的SBRT在国外开展的较多,国内报道很少,在此做系统回顾。
2012 Vol. 21 (6): 579-582 [摘要] ( 3989 ) [HTML 1KB] [PDF 0KB] ( 0 )
583 唐源, 易俊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联合放疗治疗头颈部鳞癌的研究进展
头颈部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就诊时约60%为局部晚期,改变分割模式的单纯放疗较常规分割放疗有显著生存优势\[1\],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期放化疗亦使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locally advanced SCCHN,LA-SCCHN)的疗效提高了约6.5%,主要以<60岁人群获益\[2-3\]。对根治术后存在高危因素患者,两项Ⅲ期临床研究也表明术后同期放化疗优于单纯放疗\[4-5\]。RTOG9111研究证明同期放化疗较诱导化疗或单纯放疗提高了喉癌的保喉率\[6\]。同期放化疗虽然提高了疗效但明显增加急性不良反应,使3、4级急性黏膜炎发生率达 38%~71%\[7-8\];SCCHN根治术后采用同期放化疗的严重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纯放疗增加了约1倍\[5,9\];同期放化疗期间仅 46%~51%患者能完成计划的第3周期化疗\[7-8\]。不仅如此,同期放化疗后的严重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亦可高达43%\[10\]。因此,寻找保持或提高疗效,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增加患者耐受性的治疗方案是LA-SCCHN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分子靶向药物特别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在SCCHN中的应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2012 Vol. 21 (6): 583-586 [摘要] ( 3706 ) [HTML 1KB] [PDF 0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