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代圣旨榜文考论 |
刘伟杰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 100084 |
|
A Study on Edict Proclama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
LIU Weijie |
School of Humanitie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
[1] | 相关研究:雷闻. 牓文与唐代政令的传布[M]//荣新江. 唐研究:第19卷.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54-64; | [1] | 杨芹. 宋代敕榜研究[J]. 中华文史论丛, 2017(3):286-291; | [1] | 项泽仁. 蒙元榜文碑整理与研究[D].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2020:11-31. | [2] | 相关研究:黄彰健. 明洪武永乐朝的榜文峻令[J].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1975(4):263-286; | [2] | 宋国范. 两种洪武榜文文献初探[J]. 中外法学, 1992(5):20-23; | [2] | 杨一凡. 明代榜例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5):46-60; | [2] | 柏桦. 榜谕与榜示——明代榜文的法律效力[J]. 学术评论, 2012(2):40-47; | [2] | 连启元. 明代的告示榜文——讯息传播与社会互动[M]. 台北: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0:36-43. | [3] | 李福君. 明代皇帝文书研究[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112. | [4] | 王钰欣, 周绍泉. 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M]. 石家庄: 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25. | [5] | 卢熊. 洪武苏州府志[M]// 中国方志丛书·华中地方:第432号. 台北: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456. | [6] | [30]申时行, 等. 明会典[M]//续修四库全书:第789册.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155,347. | [7] | 万明根据对其他文献与文物的考察,将诏令文书的范围扩充,包括册、手诏、谥、口谕、榜文、令等六种类别,也是洪武朝诏令文书的常用类型.参见:万明. 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以洪武朝为中心的初步考察[M]//明史研究论丛:第8辑.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2010:32. | [8] | [9][13][14][18][19][20]明太祖实录[M].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1390, 2096,3373,482,32,468,539. | [10] | 柏桦认为榜谕主要在于劝诫,有先礼后兵的意味;榜示则是先兵后礼,在宣布治罪方针时,具有雷厉风行的效用.一般情况下,榜示的强制力比榜谕强.参见:柏桦. 榜谕与榜示——明代榜文的法律效力[J]. 学术评论, 2012(2):43. | [11] | 杨一凡点校. 洪武永乐榜文[M]//杨一凡,田涛. 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第3册.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509 | [12] | [23]前间恭作遗稿,末松保和编纂. 训读吏文[M]. 东京: 极东书店,1942:221-222. | [15] | 陈时龙. 明代诏令的类型及举例[M]//明史研究论丛:第8辑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2010:130-151. | [16] | 陈时龙. 明代诏敕的赍送与传播[J]. 中国史研究, 2021(3):167. | [17] | 据《明实录》所见奉旨出榜的情况来看,以六部与都察院作为主体者占绝大比例,分别约七成与三成,其中都察院占比29%,六部中兵部出榜占比24%,礼部占比17%,户部占比16%,刑部占比6%,工部占比5%,吏部占比3%.同样,《皇明条法事类纂》所载奉旨出榜也多是以六部、都察院的名义发布. | [21] | 秦光玉编纂, 李春龙点校. 续云南备征志[M].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54. | [22] | [24][26][31]明宣宗实录[M].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517,541,188,566. | [25] | [37][57]明太宗实录[M].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1360,505,2350. | [27] | [28]明英宗实录[M].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81,3281. | [29] | [46] 张廷玉, 等. 明史[M]. 北京: 中华书局,1974: 1935,1686. | [32] | [35][36] 戴金. 皇明条法事类纂[M]//刘海年,杨一凡. 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乙编:第4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4:817,811,812. | [33] | [34][39]明宪宗实录[M]. 台北: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4038,813,1970. | [38] | 怀效锋点校. 大明律[M]. 北京: 法律出版社,1999:135. | [40] | [41][43][58][59][60][61]戴金. 皇明条法事类纂[M]//刘海年,杨一凡. 中国珍稀法律典籍集成·乙编:第5册.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4:240,242,244,750,703,304,676. | [42] | 程德. 关于成化年间“妖书妖言”案的一则史料[M]//明史研究论丛:第3辑.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318-322. | [44] | 杨一凡. 明代榜例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5):46-48. | [45] | 洪武礼制[M]//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第 439 册. 北京: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324. | [47] | 相关研究:魏忠策. 明代卧碑《儒学榜谕》评介[J]. 中原文物, 1983(2):71-73; | [47] | 孙学瑞. 朔州发现的洪武十五年卧碑浅析[M]//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0:475-479; | [47] | 党小娟, 王冬梅, 杨金玮. 略谈户县文庙明代卧碑的社会功用及相关问题[J]. 文博, 2010(4):48-51; | [47] | 刘美然. 从两方高阳碑志拓片看明清两代的学规禁例[J]. 文物春秋, 2014(2):57-61. | [48] | 图版出处:北京图书馆金石组.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51册[M].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8. 该书将此碑时间定为洪武六年碑,有误. | [49] | 刘建超. 明代御制学规碑整理与研究[D].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2019:19-23. | [50] | 徐乃昌, 等. 南陵县志[M]. 合肥: 黄山书社,2007:1002. | [51] | 郑恩淮. 应县木塔发现的明永乐二十年大布告[J]. 文物, 1986(9):84-86. | [52] | 姜纬堂. 关于明永乐二十年大布告[J]. 文物, 1990(7):93-94. | [53] | [54][55]孙杰. 灵台博物馆馆藏“为钞法事”榜与明朝榜文制度[J]. 档案, 2014(3):38-42. | [56] | 图版为笔者2020年11月30日于徐州圣旨博物馆拍摄. | [62] | 连启元. 传播与空间:明代官方告示公布场所及其传播特性[J]. 明代研究, 2006(9):1-34. |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