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25, Vol. 39 Issue (1): 97-104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5.01.012
  档案资源开发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媒介融合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传播的现实困境与纾解之道
张丽华1,周耀林1,2,刘芮3
1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2
2 武汉大学政务管理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2
3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2
Red Archival Sources Dissemination and Media Convergence: Addressing Challenges and Exploring Solutions
ZHANG Lihua1,ZHOU Yaolin1,2,LIU Rui3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2 Center for Studie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3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全文: HTML    PDF(1171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红色档案资源凝结了近现代中国特有的历史经验与文化图式,是传承红色基因、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在媒介融合纵深发展的背景下,红色档案资源面临传播分散化、叙事同质化、互动效果差等现实困境。本文采用网络调研和文献研究法,基于媒介融合理论的本土化历程,从媒介、资源、受众三个方面探讨将媒介融合应用于红色档案资源传播的可行性,并从打造媒体矩阵、提升传播合力,转变叙事方法、拓宽情感内涵,创新营销策略、延展辐射范围,构建交互生态、激发参与热情四个方面提出纾解之道。

关键词 红色档案红色档案资源传播媒介融合    
Abstract

Red archival sources encapsulate the uniqu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and cultural patterns of modern China. They are essential material carriers for preserving the red gene and narrating the Chinese story. Under the view of media convergence, red archival sources are encountering genuine challenges, such as decentralized communication, homogeneous narrative, and limited interactive imp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methods of network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to review the localization process of media integration theory and then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media integration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red archival source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media, sources, and audienc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roposes optimization paths in four aspects: creating a media matrix,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synergy, changing narrative methods, broadening emotional connotations, innovating marketing strategies, extending the radiation scope, and constructing an interactive ecology to stimulate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Key wordsred archival sources    red archival sources dissemination    media convergence
出版日期: 2025-02-28
通讯作者: 周耀林   
引用本文:

张丽华, 周耀林, 刘芮. 媒介融合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传播的现实困境与纾解之道[J]. 档案学研究, 2025, 39(1): 97-104.
ZHANG Lihua, ZHOU Yaolin, LIU Rui. Red Archival Sources Dissemination and Media Convergence: Addressing Challenges and Exploring Solutions.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25, 39(1): 97-104.

链接本文:

https://journal12.magtechjournal.com/Jwk_dax/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25.01.012      或      https://journal12.magtechjournal.com/Jwk_dax/CN/Y2025/V39/I1/97

[1] 桑果果. 红色档案资源应用于党校教学的价值、现状、路径[J]. 档案学研究, 2023(4):118-123.
[2] 许瑶. 地方红色档案资源“微”传播效果调研分析—以江苏省地级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为考察对象[J]. 山东档案, 2022(1):11-14.
[3] 李健, 陈艳红. 基于用户评价的短视频平台红色档案资源传播效果研究—对“探影局档案”抖音号的实证分析[J]. 档案与建设, 2023(11):25-29.
[4] 聂勇浩, 牟胜男. 场景传播视角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与传播[J]. 浙江档案, 2022(7):29-32.
[5] 张宁, 刘焕成, 李孟璐. 基于符号互动论的红色档案资源价值传播影响因素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4(3):76-86.
[6] 朱彤, 王兴广, 陈贺琪. 数字人文视域下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路径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23(3):112-118.
[7] 朱芳芳. 构建“以档说党”宣传矩阵发挥红色档案资源价值[J]. 中国档案, 2021(9):28-29.
[8] 杨磊. 媒介融合“专栏化”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的社会化传播[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11):130-132.
[9] POOL I S. Technologies of freedom: on free speech in an electronic age[M]. 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23.
[10] 崔保国. 技术创新与媒介变革[J]. 当代传播, 1999(6):23-25,33.
[11] 武靖宇. 从产业融合到社会融合:我国近二十年媒体融合文献综述[J]. 青年记者, 2021(24):94-95.
[12] 蔡雯, 王学文. 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J]. 国际新闻界, 2009(11):87-91.
[13] [14][16] 黄旦, 李暄. 从业态转向社会形态:媒介融合再理解[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13-20.
[15] BOYD D. Facebook's privacy trainwreck: exposure, invasion, and social convergence[J]. Convergence, 2008(14):13-20.
[17] 王月, 王莹. 融合文化:从用户视阈解读媒介融合[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4):119-123.
[18] 喻国明, 姚飞. 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媒介融合发展[J]. 前线, 2014(10):54-56,58.
[19] 曾祥敏, 董华茜. 媒介认知、深度融合辨识与数字具身共存—2022年媒体融合研究综述[J]. 现代出版, 2023(1):28-42.
[20] 李佳, 丛佳红. 媒体融合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0(5):141-145.
[21] 董健. 融媒时代传统文化脱域重构与电视节目生产[J]. 学习与探索, 2024(5):169-175.
[22] 舒敏, 杨宾. 县级融媒体中心2.0时代:发展模式、方向与路径[J]. 中国出版, 2022(10):10-15.
[23] 童清艳. 智媒时代我国媒体融合创新发展研究[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3):60-65.
[24] 朱彤, 王兴广, 唐懿飞. 新时代我国红色档案管理的实然困境与应然进路[J]. 档案学通讯, 2024(1):20-27.
[25] 龙家庆, 裴佳杰, 张强. 面向数字叙事的多模态红色馆藏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 2023(5):38-46.
[26] 丁贞栋, 王攀. 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及社会影响[J]. 新闻与写作, 2019(4):96-99.
[27] 王杰. 新媒体与档案信息传播的融合应用研究[J]. 新闻爱好者, 2022(7):101-103.
[28]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极视听·强赋能”第十一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EB/OL]. [2024-05-16]. https://www.nrta.gov.cn/art/2024/3/29/art_112_67050.html.
[29] 数据来源于中国档案资讯网、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综合档案馆的信息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平台的检索结果,调查时间为2024年9月11日.
[30] 刘涛, 刘倩欣. 情感叙事:环境传播的公共修辞实践[J]. 新闻界, 2023(4):4-20.
[31] 边媛, 舒丽莎. 场景理论视域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优化路径[J]. 中国档案, 2024(2):72-74.
[32] 本文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综合档案馆为研究对象,在案例选择标准方面,时间跨度近6年(2019—2024年),纳入调研的展览须满足可访问、具有清晰可辨的介绍信息(简介或前言)、展览内容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关等条件.截止到2024年9月1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档案信息门户网站中符合条件的红色档案展览共计50个,其中红色档案全景展览21个,图文类展览29个.
[33] 孙大东, 杨子若. 红色档案文化共情传播:问题分析、运行机理与策略优化[J]. 档案学研究, 2024(4):95-102.
[34] 丹尼斯·麦奎尔, 斯文·温德尔. 大众传播模式论[M]. 祝建华,武伟,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102.
[35] 赵雪芹, 李金璐. 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优化路径—以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为例[J]. 档案与建设, 2023(2):54-57.
[36] 截至2024年9月1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档案信息门户网站中的红色档案全景展览分别为:江苏省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安徽省档案馆的“书信家国尺牍情深—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三角档案联展”,安徽省档案馆的“建党百年初心如磐—长三角红色档案珍品展”,河北省档案馆的“英雄的土地辉煌的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河北党史图片档案文献展”,江西省档案馆的“初心耀征程—百件珍贵革命文物档案说江西”.
[37] 周宣辰. 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场景化应用的出场思考[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6):115-122.
[38] 郝文斌, 张添茗. 微博空间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引导研究—基于5万余名青年大学生的抽样调查[J]. 思想教育研究, 2024(2):124-130.
[3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24-05-15]. https://cnnic.cn/NMediaFile/2023/0908/MAIN1694151810549M3LV0UWOAV.pdf.
[40] 陈向阳. 让红色血脉永远赓续—江苏红色档案资源的开发与传播[J]. 档案与建设, 2021(11):4-9.
[41] 陈佳雨. 传递记忆的微光:论档案记忆再生产的微观叙事[J]. 档案与建设, 2024(1):51-56.
[42] [44] APPUHN K. Microhistory//Stearns P. N. Encyclopaedia of european social history Ⅰ[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 Sons, 2001: 106-107, 107.
[43] 刘涛, 薛雅心. 技术何以“赋情”:融合新闻的情感叙事语言及修辞实践[J]. 新闻与写作, 2024(1):14-25.
[45] 田真, 赖世鹤. 曾三傅[J]. 北京档案, 1991(4):8-11.
[46] 李佼. 网络流行梗“泰裤辣”的现象阐释与动因解读—基于迷因理论视角的分析[J]. 传媒论坛, 2023(21):11-13.
[47] 周耀林, 张丽华, 刘红. 叙事传输视角下红色档案资源社会共建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3(1):82-90.
[48] 艾瑞, IMS(天下秀). 中国KOL营销策略白皮书(2019年)[R]. 上海:上海艾瑞市场咨询有限公司, 2019:4.
[49] 张靖. 数字化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定力与形式创新[J]. 学习与探索, 2023(12):151-157.
[50] 彭佳. 共感美学的建构:以媒介为向度[J]. 中国比较文学, 2024(2):34-49.
[51] ROWLAND BA, QUESSY S, STANFORD TR, et al.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shortens physiological response latencies[J].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007(22):5879-5884.
[1] 周林兴, 姜璐, 鲍志芳. 信仰与文化:国家认同建构中的红色档案叙事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6): 83-89.
[2] 刘朔宇, 吕星月, 李依诺, 冯宇琦, 袁曦临. 红色家族书信档案中的社会伦理结构变迁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5): 90-99.
[3] 张燕, 丁华东, 周月友. 共同体记忆:红色档案影像叙事的记忆逻辑与新文化向度[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4): 103-110.
[4] 孙大东, 杨子若. 红色档案文化共情传播:问题分析、运行机理与策略优化[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4): 95-102.
[5] 张宁, 刘焕成, 李孟璐. 基于符号互动论的红色档案资源价值传播影响因素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3): 76-86.
[6] 李海涛, 张俊杰, 陈思伶, 张可, 边越, 金晓霞, 陈涛. 红色档案的组织及开发研究—以广州市红色建筑照片档案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2): 82-90.
[7] 聂勇浩, 易慧慧, 包惠敏. 红色研学视角下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策略[J]. 档案学研究, 2024, 38(2): 91-98.
[8] 赵彦昌, 刘婷婷. 从《雷锋日记》看红色档案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6): 56-60.
[9] 梁文超. 数字人文视域下湘鄂赣红色档案在线知识服务创新路径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6): 85-92.
[10] 孙大东, 张怡涵. 基于事理图谱的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5): 73-80.
[11] 桑果果. 红色档案资源应用于党校教学的价值、现状、路径[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4): 118-123.
[12] 陈慧, 刘赛楠, 廖雪琴. 全域旅游背景下红色档案资源全景式呈现模式探索— 以洪湖市红色档案开发利用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4): 108-117.
[13] 朱彤, 王兴广, 陈贺琪. 数字人文视域下红色档案传承红色基因路径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3): 112-118.
[14] 胡仁浩. 跨区域红色档案资源协作开发利用实践与研究— 以川渝地区档案馆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2): 87-94.
[15] 朱兰兰, 段燕鸽. 叙事理论在红色档案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以大别山区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23, 37(2): 9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