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8年 27卷 5期
刊出日期:2018-05-15

综述
头颈部肿瘤
物理·生物·技术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讲座
   
头颈部肿瘤
435 马玉超, 肖建平, 毕楠, 徐英杰, 田源, 张红梅, 张烨, 刘清峰, 邓垒, 王文卿, 赵瑞芝, 杨斯苒, 易俊林, 李晔雄
HT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放疗多发性脑转移瘤剂量学及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应用HT行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治疗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的剂量学数据及临床结果,评估计划合理性及HT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4—2017年共43例脑转移患者(≥3个病灶)纳入分析。全脑40 Gy分20次,病灶60 Gy分20次。疗中复查脑MRI,如病灶缩小则缩野。以TC、CI、PITV、HI进行计划评估。临床观察指标包括LRFS、IPFS、PFS、OS和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病灶数为6 个(3~36个),中位病灶总体积8.74 cm3。病灶TC、CI、PITV和HI分别为0.96±0.028、0.51±0.164、2.09±1.245和0.12±0.066。全脑TC和HI分别为0.95±0.033和0.43±0.161。26%患者进行疗中缩野,二程计划危及器官受量降低。1年LRFS、IPFS、PFS和OS分别为96%、80%、39%和86%。无≥3级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HT技术实施全脑+病灶同步推量放疗计划适形度、均匀度好,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多发性脑转移瘤患者优选治疗方案,疗中缩野可更好地保护正常组织。
2018 Vol. 27 (5): 435-440 [摘要] ( 1101 ) [HTML 1KB] [PDF 0KB] ( 0 )
441 王洪智, 王凯, 曲媛, 张世平, 黄晓东, 易俊林, 肖建平, 李素艳, 高黎, 徐国镇, 罗京伟
鼻咽癌IMRT后放射性脑损伤转归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IMRT后放射性脑损伤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6—2013年间我院IMRT的1300例鼻咽癌患者,有58例发生放射性脑损伤。收集发生放射性脑损伤后3~24个月随访的MRI信息。参考RECIST标准对放射性脑损伤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46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被纳入分析,发生放射性脑损伤的中位潜伏期为34个月。将患者分为缓解(CR+PR)和未达缓解两组,分别分析10~12、18~24个月时对缓解率有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T分期、高治疗强度等因素对2个时间段客观缓解率无明显影响。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者客观缓解率升高,10~12个月时达68.8%(P=0.000),18~24个月时达81.8%(P=0.008)。多因素分析显示10~12、18~24个月评价时,应用神经节苷脂均为放射性脑损伤缓解的有利因素(OR=19.8、13.5,P=0.001、0.005)。结论 应用神经节苷脂可能是促进放射性脑损伤修复的有效措施,建议开展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其疗效。
2018 Vol. 27 (5): 441-444 [摘要] ( 1081 ) [HTML 1KB] [PDF 0KB] ( 0 )
445 陈珊, 李荣清
全脑全脊髓放疗骨髓保护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分析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骨髓受量与血液学毒性的关系,并初步探索HT及VMAT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骨髓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螺旋断层全脑全脊髓放疗2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HT计划,将计划回传至MIM系统。在CT上依次勾画患者的颅骨、下颌骨、锁骨、胸骨、肩胛骨、肋骨、椎体骨、盆骨,在DVH图上读出上述骨结构及总骨的V2、V5、V10、V15、V20、V25、V30、V35、Dmean、Dmax值,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2级血液学毒性相关性。再从中选取6例患者为对象,将图像传输至Monaco计划系统并完成VMAT计划,对比两种计划上述骨结构剂量体积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患者≥2级白细胞减低与盆骨V25、总骨V5呈正相关(P=0.038、0.025),≥2级血小板减少与盆骨V20呈正相关(P=0.041),≥2级中性粒细胞减低与椎骨V10呈正相关(P=0.036)。患者VMAT与HT计划相比,椎骨、盆骨的各剂量体积指标相近(P>0.05)。结论 全脑全脊髓放疗中患者≥2级白细胞减低与盆骨V25、总骨V5呈正相关,≥2级血小板减少与盆骨V20呈正相关,≥2级中性粒细胞减低与椎骨V10呈正相关。全脑全脊髓放疗患者VMAT与HT计划相比椎骨、盆骨各剂量体积相近。
2018 Vol. 27 (5): 445-448 [摘要] ( 1069 ) [HTML 1KB] [PDF 0KB] ( 0 )
胸部肿瘤
449 任雪姣, 王澜, 陈丽滢, 韩春, 丁博月, 刘丽虹, 刘树堂, 李晓宁, 高超, 许立昂
食管癌钡餐造影结合CT近期疗效评价标准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钡餐造影结合CT的食管癌放疗近期疗效评价标准的可行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提出改进意见,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2004—2015年月采用3DRT的529例食管癌患者,依据2013版钡餐造影结合CT评价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并Kaplan-Meier法计算LC、生存率Logrank检验和并单因素预后分析。两种评价标准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对529例患者进行疗效界定并生存分析,完全缓解组(52例)与部分缓解组(409例)3、5、7、9年LC率分别为78.6%、69.8%、69.8%、63.4%与56.4%、47.9%、46.2%、42.4%;3、5、7、9年OS率分别为62.7%、49.1%、39.8%、39.8%与29.5%、21.6%、20.6%、19.5%,中位OS期分别为50个月与17个月(P=0.000),无缓解组(12例)中位OS期为5个月。放疗后CT测量残存淋巴结短径范围为0.37~3.40 cm (中位数0.82 cm),以短径0.5 cm为增幅将放疗后残存淋巴结短径逐一分组进行筛选,结果显示残存淋巴结短径≤1.00 cm组生存率高于短径>1.00 cm组(P=0.000)。以放疗后残存淋巴结短径1.00 cm代替原评价标准中的淋巴结体积1.00 cm3重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显示完全缓解组LC率及OS率仍优于部分缓解组(P=0.000、0.000)。两种评价标准一致性较好(Kappa=0.863)。结论 钡餐造影结合CT的近期疗效评价标准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食管癌近期疗效并评估预后;以放疗后CT测量残存淋巴结短径代替原标准中体积指标对疗效进行界定同样对预后有指导价值。
2018 Vol. 27 (5): 449-454 [摘要] ( 1443 ) [HTML 1KB] [PDF 0KB] ( 0 )
455 王玉祥, 杨琼, 何明, 邱嵘, 李静, 齐战, 杨洁, 祝淑钗, 乔学英
阳性淋巴结区域预测食管鳞癌两野术后复发价值
目的 食管鳞癌两野术后有阳性淋巴结转移者复发率很高,回顾分析食管鳞癌术后淋巴结转移者,采用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预测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 收集329例胸段食管鳞癌两野R0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资料,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位于上腹部、纵隔、纵隔+上腹部者分别为116、119、94例。计数资料行χ2检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影响术后复发因素;累积复发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和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总复发率为72.4%(239/329),总局部区域复发率为58.1%(139/329),其中颈部、纵隔和上腹部复发率分别为14.6%、42.9%和10.0%。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是影响术后总复发和局部区域复发的因素(P<0.05)。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位于上腹部、纵隔、纵隔+上腹部者术后总复发率和局部区域复发率分别为57.8%、77.3%、85.1%和44.0%、62.3%、72.3%;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也是影响术后纵隔和上腹部复发的因素(P<0.05),但不影响颈部复发(P>0.05);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位于上腹部、纵隔、纵隔和上腹部者,术后纵隔和上腹部复发率分别为27.6%、47.1%、56.4%和12.9%、4.2%、13.8%。结论 食管鳞癌两野术后淋巴结转移者失败原因主要为局部区域复发;术后淋巴结转移区域可以预测术后总复发和局部区域复发,尤其是术后纵隔或上腹部复发,其结果有助于指导术后辅助放疗靶区设计。
2018 Vol. 27 (5): 455-462 [摘要] ( 920 ) [HTML 1KB] [PDF 0KB] ( 0 )
463 孙迪, 张盛, 林光勇, 张友婷
厄洛替尼同步WBRT对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多发脑转移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同步WBRT治疗肺腺癌多发脑转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肿瘤科收治的EGFR基因突变阳性肺腺癌脑转移患者89例,根据患者采用不同的脑转移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给予厄洛替尼同步WBRT,对照组首先给予单纯口服厄洛替尼28 d后同时WBRT。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余用χ2检验。结果 研究组脑转移灶的客观缓解率(78%)明显高于对照组(55%)(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9.1个月(95%CI为5.18~12.47)和5.6个月(95%CI为3.46~9.12)(P=0.078)。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4.3个月(95%CI为9.51~17.82)和9.7个月(95%CI为4.59~16.74)(P=0.032)。研究组患者头痛、头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38%∶14%,P=0.029;33%∶9%,P=0.020)。结论 厄洛替尼同步WBRT治疗EGFR突变阳性肺腺癌多发脑转移较单纯采用厄洛替尼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并延长了患者神经系统PFS和OS期。
2018 Vol. 27 (5): 463-466 [摘要] ( 1340 ) [HTML 1KB] [PDF 0KB] ( 0 )
腹部肿瘤
467 李帅, 金晶, 叶枫, 唐源, 李宁, 余静, 任骅, 王鑫, 刘文扬, 王淑莲, 宋永文, 王维虎, 刘跃平, 房辉, 卢宁宁, 唐玉, 亓淑楠, 陈波, 李晔雄
新辅助治疗评分预测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预后研究
目的 探讨临床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以及新辅助治疗评分(NA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6—2014年间本中心收治的经盆腔核磁或腹盆CT确诊的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195例患者,术前放疗42.0~50.4 Gy (中位数50 Gy,93.8%患者放疗剂量≥50 Gy),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同步化疗于同步放化疗后4—15周(中位数7周) TME手术(R0切除)。分析患者降期(yp0—Ⅱ期)及NAR评分(根据cT、ypT/N分期计算)对预后影响,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3年DFS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随访44个月(6.7~125.5个月),3年DFS为76.8%。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显著影响3年DFS (92.2%∶56.8%,P=0.000)。全组患者中位NAR评分15.0分(0~65.0分),其中评分低者3年DFS优于评分高者[≤15.0分(90.1%)∶>15.0分(57.0%),P=0.001];在降期患者中低NAR评分仍可获得更好的预后[≤8.4分(95.1%)∶>8.4分(87.5%),P=0.022]。结论 c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经术前同步放化疗后降期者预后相对较好,NAR评分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2018 Vol. 27 (5): 467-472 [摘要] ( 1159 ) [HTML 1KB] [PDF 0KB] ( 0 )
473 聂芳芳, 王丽华, 滕银成, 王玉东, 付杰
早期高危宫颈癌术后IMRT同期或序贯化疗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早期高危宫颈癌患者术后IMRT同期化疗或序贯化疗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7年收治的105例早期(ⅠB1-ⅡA2)高危宫颈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IMRT同期化疗(C-IMRCT)组73例和IMRT序贯化疗(S-IMRCT)组32例。比较两组5年DFS、OS率及复发率、转移率和急性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复发、转移、不良反应比较采用连续性校正χ2检验。结果 C-IMRCT、S-IMRCT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0、23个月(P=0.813)。C-IMRCT、S-IMRCT组5年DFS分别为72.6%、72.5%(P=0.918),OS分别为82.8%、78.5%(P=0.504)。两组复发、转移情况均相近(P=0.598、1.000)。单因素预后分析未显示病理因素影响患者预后。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急性血液学毒性且两组总发生率相近(46.6%∶41.9%,P=0.884),胃肠道反应(腹泻)、尿路感染均相近(P=0.854、0.271)。结论 IMRT同期化疗治疗早期高危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2018 Vol. 27 (5): 473-477 [摘要] ( 1071 ) [HTML 1KB] [PDF 0KB] ( 0 )
478 郑报, 宋程辉, 滕云, 石静滨, 叶福秀, 雷宏伟, 邹丽娟, 张海琛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乏氧肿瘤近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125I放射性粒子在CT引导下植入治疗乏氧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通过多普勒彩色超声仪检测实体瘤内血流信号,将2014—2016年于我科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22例肿瘤患者分为少血供组(乏氧组)12例和多血供组(非乏氧组)10例。经增强CT定位扫描后将影像学数据传输至三维粒子植入TPS上设计术前计划,然后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术后剂量学验证靶区剂量D90为106~128 cGy;术后1~3个月按照WHO标准评价病灶缓解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3个月总有效率为82%;乏氧组和非乏氧组有效率(CR+PR)相近,术后1个月P=0.840,术后2个月P=0.696,术后3个月P=0.840。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实体恶性肿瘤可以克服乏氧性肿瘤体外放疗的抗拒性并获得满意近期疗效。
2018 Vol. 27 (5): 478-482 [摘要] ( 964 ) [HTML 1KB] [PDF 0KB] ( 0 )
物理·生物·技术
483 王勇, 吴波, 应申鹏, 陈卫军, 倪玲琴, 胡炜
患者因素对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计划设计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患者VPTV、MHD、CLD、CTR对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计划设计的影响。方法 2016—2017年在我院接受全乳IMRT的48例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左侧31例、右侧17例),放疗处方剂量为PTV 50 Gy,2 Gy/次。每个患者的调强计划同时使用物理参数和EUD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采用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影响因子与OAR百分剂量体积、CI和HI间关系。结果 CTR和VPTV是左侧乳腺癌CI独立影响因素(R2值分别为0.56、0.56,P值分别为0.04、0)。CLD是左侧乳腺癌HI独立影响因素(R2=0.17,P=0.023),VPTV是右侧CI的独立影响因素(R2=0.48,P=0)。MHD和CTR是心脏VHeart30的预测因子。MHD和CLD是心脏DmaxHeart的预测因子。左侧乳腺癌预测公式为CI=0.38+0.32CTR,HI=1.06+0.02CLD。右侧CI=0.48。左侧Vlung20=12.68+3.18CLD,Vlung10=18.78+4.3CLD,Vlung5=26.2+5.2CLD,Dmeanlung=686.7+210.1CLD。心脏VHeart30=(-13.65)+30.5CTR+1.9MHD,DmaxHeart=5140.1+248.9MHD-195.6CLD。患者的心脏体积与MHD、VHeart10 、VHeart5、DmeanHeart和DmaxHeart无相关性。患者的全肺体积与CLD、Vlung20、Vlung10、Vlung5、Dmeanlung无相关性。左侧乳腺癌计划CI和HI的平均值分别为0.63±0.06(0.46~0.72)和1.09±0.02(1.074~1.14),右侧乳腺癌计划CI和HI的均值分别为0.65±0.08(0.48~0.76)和1.09±0.04(1.03~1.18)。结论 CTR、CLD和MHD可以预测左侧乳腺癌调强计划各个参数的合理性,右侧乳腺癌则不适用。据此生成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物理师选择优选的射野设置方式,提高治疗计划的质量。
2018 Vol. 27 (5): 483-488 [摘要] ( 1058 ) [HTML 1KB] [PDF 0KB] ( 0 )
489 江萍, 孟娜, 王俊杰, 张喜乐, 孙海涛, 姜伟娟, 李峰
MRI-CT图像融合对颈椎原发肿瘤GTV勾画和剂量学影响
目的 利用MRI-CT融合图像和CT为基础图像进行靶区勾画比较靶体积和危及器官体积差异,探讨带来的治疗计划剂量学差异。方法 2013—2014年颈椎原发肿瘤患者10例,收集患者放疗前我院放射科MRI (GE Discovery MR 750 3.0T)图像传输至我科Eclipse系统,与定位CT 图像进行融合。比较以MRI-CT融合图像和CT图像为基础进行靶区及OAR勾画体积差异及靶体积差异所致治疗计划剂量分布差异。对不同医师不同影像参考下勾画靶体积、剂量学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配对t检验,非正态性资料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组内相关系数(ICC)可靠性分析。结果 GTVMRI-CT体积大于GTVCT,二者体积重叠指数为0.84±0.17。脊髓MRI-CT体积小于CT的(P=0.001)。5例肿瘤科医师靶区勾画组内相关系数ICCMRI-CT>ICCCT。脊髓剂量学参数DmaxMRI-CT<DmaxCT(46.00、52.39 Gy,P=0.014)。结论 MRI-CT融合下的肿瘤靶区勾画不易造成靶区遗漏,不同医师间组间差异在MRI-CT融合图像后减少,并带来剂量学优势。
2018 Vol. 27 (5): 489-494 [摘要] ( 959 ) [HTML 1KB] [PDF 0KB] ( 0 )
495 邓永锦, 肖振华, 欧阳斌, 王振宇, 黄伯天, 黄镜先, 包勇
基于R语言BP神经网络瓦里安NovalisTx直线加速器MLC系统故障预测模型研究

目的 构建并研究瓦里安NovalisTx直线加速器MLC系统故障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方法 取加速器临床使用18个月MLC系统故障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以加速器使用总时间、月治疗患者数量、日均开机工作时间、RapidArc计划数量及加速器保养后时间间隔为输入故障因素,以故障频次预测为输出结果,采用R语言AMORE包构建MLC系统故障预测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 模型采用3层网络实现输入输出转换,其输入层5个节点、隐层13个节点、输出层1个节点;输入层至隐层、隐层至输出层分别选用tansig、purelin传递函数;模型设定最大训练学习次数150次,实际使用111次,设定误差3%,实际误差2.7%,表明其收敛较好。该模型对18个月临床故障数据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较为接近。结论 基于R语言BP神经网络故障预测模型实现了MLC系统故障因素与故障频次间映射关系描述,可为设备故障规律了解和备件库存管理提供参考。

2018 Vol. 27 (5): 495-499 [摘要] ( 1003 ) [HTML 1KB] [PDF 0KB] ( 0 )
500 谢涛, 许青, 彭佳元, 孟怡然, 贯士阔, 杨昭志, 梅欣, 俞晓立
乳腺癌胸壁野结合锁骨上野放疗时头部固定的重要性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多功能体板对头部进行固定的体位固定方式和乳腺托架体位固定方式在位移误差及其引起的剂量学差异,研究乳腺癌行胸壁野结合锁骨上野放疗时头部固定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2017年年内乳腺癌患者3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多功能体板结合头部热塑膜固定,B组采用乳腺托架固定。每例患者在放疗前后均行CBCT扫描。计算两组患者在x、y、z轴向的摆位误差和分次内位移以及V100、V95,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结果 A组和B两组患者在x、y、z轴向摆位误差分别为(1.24±0.42)、(1.71±0.61)、(2.25±1.04) mm和(3.67±2.05)、(3.78±1.74)、(4.65±2.66) mm (P=0.033、0.027、0.020);分次内位移分别为(1.10±0.66)、(1.13±0.59)、(1.11±0.62) mm和(2.48±0.88)、(2.21±0.98)、(3.53±2.01) mm (P=0.030、0.021、0.013);V100分别为(94.27±3.20)%和(99.08±0.60)%(P=0.065),V95为(89.48±4.70)%和(96.53±2.50)%(P=0.002)。结论 使用多功能体板对头部进行固定较乳腺托架固定方式产生的位移误差明显减小,使胸壁野及锁骨上野剂量的准确性更高。

2018 Vol. 27 (5): 500-503 [摘要] ( 1104 ) [HTML 1KB] [PDF 0KB] ( 0 )
504 陈偲晔, 王淑莲, 唐玉, 田源, 覃仕瑞, 崔伟杰, 金晶, 刘跃平, 宋永文, 房辉, 陈波, 亓姝楠, 张江鹄, 孙广毅, 邓言波, 李晔雄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深吸气屏气放疗技术的应用与摆位误差

目的 了解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行全乳放疗(WBI)的治疗时间与放疗计划的相关性,明确放疗分次间重复性,观察治疗时心脏位置及剂量学变化,计算DIBH技术对左侧乳腺癌术后WBI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组1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WBI的患者,符合DIBH控制要求。比较治疗时间与计划射野数和跳数的关系,采用CBCT计算放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及PTV外放边界。将CBCT与计划CT图像融合,以验证放疗时心脏位置和剂量的准确性。组间数据行非参数Firedman检验。结果 采用DIBH技术放疗的平均单次治疗时间为4.6 min,治疗时间与调强野最大子野数、总子野数和总跳数相关。平均心脏位移体积为19.1 cm3(3.8%),CBCT与计划CT的心脏Dmean相差5.1 cGy,心脏V5—V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摆位误差的系统误差(Σ)和随机误差(σ)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分别为1.9、2.1、2.0 mm和1.3、1.3、1.4 mm。三维外扩的最小边界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分别为5.7、6.2、6.0 mm。结论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DIBH技术行WBI未明显延长治疗时间,且治疗时间与放疗计划相关。DIBH技术各治疗分次间重复性良好,起到了保护心脏的作用。

2018 Vol. 27 (5): 504-508 [摘要] ( 1128 ) [HTML 1KB] [PDF 0KB] ( 0 )
509 赵永亮, 谢国栋, 金建华, 杨晓梅, 吴建亭, 刘海涛, 储开岳
腹部球囊加压技术配合4DCT在NSCLC的3DRT中应用
目的 通过比较自由呼吸固定(A)与腹部球囊加压配合4DCT固定(B)技术在NSCLC中患者的靶区大小,各方向移动幅度及移动向量、患侧肺受量及全肺体积、摆位误差的差异,说明腹部球囊加压配合4DCT固定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NSCLC。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行A、B方法的NSCLC患者各40例。将两种方法分别得出10个呼吸时相图像生成MIP序列上勾画GTVfree与GTVpress,外放得到PTVfree与PTVpress。配对t检验PTVfree与PTVpress大小及随呼吸运动靶区在三维方向最大移动幅度、三维方向位移向量绝对值|V|及体积差异。通过TPS设计比较两种方法患侧肺V5、V10、V20、V30及全肺体积;所有患者摆位完成后进行CBCT扫描得到图像在XVI系统中与MIP进行骨性加灰度匹配得出摆位误差。结果 PTVfree与PTVpress分别为(283.2±12.74)、(201.8±12.99) cm3(P=0.002)。两种固定方法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最大移动幅度及三维空间位移向量|V|分别为(0.22±0.02)、(1.85±0.08)、(0.43±0.26) cm和(1.91±0.27) cm;(0.05±0.01)、(0.41±0.03)、(0.16±0.16) cm和(0.44±0.16) cm (P=0.120、0.001、0.070);患侧肺V5、V10、V20、V30及全肺体积分别为(61.26±4.27)%、(44.52±1.70)%、(28.22±3.13)%、(18.26±5.17)%及(3556±223.12) cm3;(52.74±4.78)%、(38.76±4.92)%、(23.71±4.03)%、(15.54±3.43)%及(3376±311.65) cm3(P=0.001、0.003、0.004、0.021、0.004)。通过XVI得出的两种固定方法的摆位误差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SCLC患者采用腹部球囊加压在没有增加摆位误差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患者肺的移动幅度、减小计划靶区的外放及减少肺的照射剂量。
2018 Vol. 27 (5): 509-512 [摘要] ( 1046 ) [HTML 1KB] [PDF 0KB] ( 0 )
513 张宗恺, 王雅棣, 张富利, 路娜, 姚波, 蒋华勇
宫颈癌HT中膀胱和直肠充盈状态对其受量影响
目的 比较宫颈癌HT分次治疗间膀胱和直肠体积与计划体积差异,评估膀胱和直肠充盈状态对其受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2—2016年于陆军总院行HT的宫颈癌患者20例。每次疗前行MVCT与计划CT图像配准后重新计算剂量分布并勾画肿瘤及膀胱、直肠并测量体积和位置。应用Planned Adaptive模块进行剂量重建,得到每幅MVCT图像和当次MVCT对应剂量,将融合MVCT图像及每幅MVCT图像所对应剂量分布传输至形变软件MIM6.0中进行剂量叠加得到总剂量,并与计划时所用KVCT的比较。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当膀胱体积差异值>400 ml或差异比>60%时膀胱质心向脚、背向位移增大,Dmean和V50升高(P<0.05)。当直肠体积差异值>30 ml或差异比>30%时直肠质心向头、腹向位移增大,直肠V45和V50升高(P<0.05),导致直肠受量增加。结论 膀胱充盈状态对膀胱受量影响虽不大,但体积应控制在400 ml或60%以内。定位与治疗时适度充盈膀胱更容易满足重复性,直肠充盈仅>30 ml或30%便会造成直肠剂量增加,保证直肠空虚状态可有效降低直肠受量。
2018 Vol. 27 (5): 513-516 [摘要] ( 998 ) [HTML 1KB] [PDF 0KB] ( 0 )
综述
517 陈志深, 范娇娇, 于雷, 贾晓晶
肿瘤术中放疗的研究进展
术中放疗(IORT)是指在手术过程中用放疗设备对原发肿瘤瘤床、残存灶和淋巴引流区等部位施行近距离单次大剂量照射的一种放疗方法,包括术中电子束技术和高剂量率腔内照射。目前,给予精确的放疗剂量是当代多学科个体化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IORT正是由于使靶区内剂量最大化而尽可能的保护了周围的正常组织实现了精准治疗。现就目前关于术中放疗的研究进行综合性阐述。
2018 Vol. 27 (5): 517-521 [摘要] ( 958 ) [HTML 1KB] [PDF 0KB] ( 0 )
522 白龙, 李光俊, 张月美, 柏森
影像组学在脑肿瘤精准诊疗中的应用和挑战

在强调“精准医学”的今天,对于患者和病理特异性的了解,是实施精准诊疗的关键。影像组学将提取自医学影像感兴趣区域的定量影像特征和肿瘤生物学和异质性等特征联系起来,是一种高通量定量分析方法。它提供了一种无创、便捷、动态和定量的方法了解患者的病理、基因等特异性信息。影像组学在脑肿瘤精准诊疗的应用前景巨大,可用于分子病理学诊断、定义肿瘤边界、预后和并发症的预测等,方便了对每个患者独特的疾病特征采取精确对应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监控措施。

2018 Vol. 27 (5): 522-526 [摘要] ( 1194 ) [HTML 1KB] [PDF 0KB] ( 0 )
527 赵红福, 程光惠, 韩东梅
宫颈癌高剂量率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设计

治疗计划的制定是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对40余篇有关宫颈癌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计划设计相关文献阅读,总结归纳了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制定原则和方法。三维近距离治疗难点较多,涉及到不同情况下的肿瘤和正常组织之间的剂量平衡,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另外,三维近距离治疗计划设计中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希望能给从事宫颈癌三维近距离治疗同仁提供一些借鉴。

2018 Vol. 27 (5): 527-532 [摘要] ( 831 ) [HTML 1KB] [PDF 0KB] ( 0 )
533 袁梦, 门玉, 惠周光
NSCLC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放疗是NSCLC传统的主要治疗手段;肺癌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如何将放疗和免疫治疗有效结合起来,最大程度让患者获益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NSCLC免疫治疗现状、放疗对免疫的影响、放疗联合免疫治疗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2018 Vol. 27 (5): 533-537 [摘要] ( 1204 ) [HTML 1KB] [PDF 0KB] ( 0 )
讲座
538 杨咏强, 田野
原发性肝癌放疗的指南推荐解读

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指南为临床肿瘤医生提供了较为合理的治疗策略推荐。目前,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及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ASL-EORTC)、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亚太地区原发性肝癌专家(APPLE)、韩国肝癌研究组及国立癌症中心(KLCSG-NCC)和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CSTRO)等国内外多个组织均发布了原发性肝癌治疗指南。尽管肝癌放疗在临床上早已广泛开展,但是却未被一部分指南推荐。本文拟对国内外指南中针对放疗的推荐进行解读,探讨肝癌放疗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2018 Vol. 27 (5): 538-541 [摘要] ( 746 ) [HTML 1KB] [PDF 0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