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6年 25卷 10期
刊出日期:2016-10-15
综述
头颈部肿瘤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物理 生物 技术
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
1025
吉喆,姜玉良,李晔雄,王俊杰,薛丽香
2006—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肿瘤放疗”领域项目资助情况及分析
目的 介绍2006—2015年度“肿瘤放疗”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及资助情况。方法 在ISIS系统中通过学科代码(H1610)和“肿瘤放疗”关键词检索2006—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肿瘤放疗”领域的资助信息,分析项目的研究领域分布、申请人及依托单位的地域分布、单位性质等。结果 近10年肿瘤放疗领域资助项目共435项,资助金额1.8亿元,数量和金额均呈逐年递增趋势。面上、青年和地区基金占资助数量和强度比例最大,单项资助金额分别为53、22、40万。资助项目依托单位较为集中,申请量在前十名的单位获得资助项目数的53%。基础机制类研究占资助总数88%,涵盖放疗生物学效应、微环境、干细胞等肿瘤学前沿及热点,少数研究侧重于物理(12%)。资助项目数和经费前3位的肿瘤为肺癌、鼻咽癌和食管癌。结论 10年来肿瘤放疗领域项目资助数呈上升势头,资助金额稳步增加;研究队伍区域分布明显,东部地区研究实力突出;机制类研究中的放疗生物学效应相关研究最为普遍。
2016 Vol. 25 (10): 1025-1031 [
摘要
] (
1520
) [
HTML
1KB] [
PDF
1169KB] (
0
)
头颈部肿瘤
1032
周平婷,康敏,赵婷婷,岳海英,韦婷婷,王仁生
基于MRI及IMRT下的鼻咽癌新T分期研究
目的 建立一个基于MRI并与IMRT相适应的鼻咽癌新T分期系统。方法 回顾分析2008—2010年我院基于MRI并接受IMRT的608例初治无转移鼻咽癌患者资料,按鼻咽癌第7版UICC/AJCC分期系统进行分期。Kaplan-Meier法计算相关生存率及Logrank检验,Cox法多因素分析。现行UICC/AJCC分期系统存在不足,在此基础上建立新鼻咽癌T分期系统,并对新T分期系统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5年随访率为94.5%,5年OS、DFS、LRFS、DMFS分别为81.5%、80.1%、86.0%、81.1%。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鼻咽、咽旁间隙、颅底解剖结构均为影响患者OS率因素(P=0.000—0.045)。根据风险差异性及生存曲线分布提出新T分期标准:T
1
期:侵袭鼻咽、咽旁间隙、口咽、鼻腔、颅底、翼内肌;T
2
期:侵袭翼外肌、鼻窦、眼眶、颅内、颞下窝、颅神经。推荐新T分期系统LRFS曲线及OS曲线均能很好地拉开。结论 推荐新T分期系统能较客观地预测鼻咽癌患者预后,可作为鼻咽癌临床新分期探索性的尝试。
2016 Vol. 25 (10): 1032-1037 [
摘要
] (
1657
) [
HTML
1KB] [
PDF
1175KB] (
0
)
1038
钟秋璐,李龄,曲颂,陈泽昙,梁忠国,朱小东
局部晚期鼻咽癌IMRT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目的 回顾对比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IMRT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初步评价放化疗基础上加用靶向药物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2007—2012年间接受IMRT联合同步化疗±辅助化疗加靶向治疗的Ⅲ—Ⅳ
b期鼻咽癌患者42例(试验组),同期仅行IMRT联合同步放化疗±辅助化疗的患者与其按1∶4配对入组168例(对照组)。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差异,余用
χ
2
检验。结果 随访率为100%,试验组、对照组3年样本量分别为42例、168例。试验组3年OS、LRFS、DMFS率分别为94%、100%、92%,对照组的分别为87.3%、94.6%、89.1%(P=0.647、0.193、0.744)。3—4级胃肠道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及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试验组分别为7%(3/42)、26%(11/42)、41%(17/42),对照组分别为3.6%(6/168)、17.3%(29/168)、14.9%(25/168)(P=0.388、0.272、0.000)。结论 初步结果提示IMRT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靶向治疗对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OS、LRFS及DMFS的疗效不明显,且有可能加重放化疗相关的口腔黏膜反应。
2016 Vol. 25 (10): 1038-1042 [
摘要
] (
1672
) [
HTML
1KB] [
PDF
774KB] (
0
)
物理 生物 技术
1043
张涛,张松,李顺华,杨建文,郭新宇,唐本森
miR-34a对骨肉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骨肉瘤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骨原发性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强,预见性差,致死和致残率高的特点
[1-2]
。放射是目前骨肉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治疗转移性骨痛和复发、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者。然而放射抵抗是放射的主要瓶颈,如何提高放射敏感性是骨肉瘤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microRNAs (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凋亡和肿瘤发生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3]
。相关研究表明miRNAs还可通过抑制目标基因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提高细胞凋亡率,降低肿瘤放射抵抗,有潜力成为靶向提高骨肉瘤放射敏感性的新靶点。
2016 Vol. 25 (10): 1043-1044 [
摘要
] (
1280
) [
HTML
1KB] [
PDF
801KB] (
0
)
1066
许鸿鹞,李忆璇,吴盛喜,罗何三,黄河澄,林连兴
基于CT的食管癌非手术N分期研究
目的 更好地完善食管癌非手术N分期。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3年本院接受放疗的501例初治食管鳞癌患者,分析锁骨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等对OS影响,完善原非手术N分期并对推荐N分期进行评价。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等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3、5年样本数分别为404和205例。1、3、5年OS率分别为64.9%、26.5%、18.3%,DMF率分别为86.2%、68.9%、67.3%,LC率分别为72.7%、53.1%、43.6%。单因素分析显示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胸中、下段,分别为25.7%∶14.2%(P=0.034),颈段和胸上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3年OS率和DMF率明显高于胸中、下段,分别为24.2%∶11.5%(P=0.016) 和84.8%∶69.2%(P=0.007)。多因素分析也显示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患者OS、DMF的因素(P=0.000、0.007)。结论 食管胸上段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归为N
1
期是比较合理的;在N分期中加入淋巴结转移个数这个因素后推荐的N分期更加科学客观。
2016 Vol. 25 (10): 1066-1069 [
摘要
] (
1476
) [
HTML
1KB] [
PDF
852KB] (
0
)
1108
杨波,庞廷田,孙显松,董婷婷,罗春丽,王冠群,李洪明,胡克,邱杰,张福泉
基于Trilogy加速器的周边剂量学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条件下Trilogy加速器的周边剂量及Diode半导体电离室测量的可行性。方法 在固体水测量模体中使用CC13空气电离室和Diode半导体电离室测量不同距离(1~31 cm共13个测量点)、深度(3、10、15 cm)、射野大小(10、20、30 cm)、楔形板(W15、W45、VW15、VW45)、射线能量(6、18 MV)下的周边剂量分布。移除散射模体,测量其周边剂量与漏射剂量D
leakage
和模体散射剂量D
scatter
之间关系。模拟宫颈癌放疗患者使用VMAT、IMRTstepshoot、IMRTsliding window照射CRIS仿真模体,测量乳腺、甲状腺及晶体周边剂量。剂量归一于等中心点处。结果 周边剂量随测量距离增加逐渐减小(由距射野边缘1 cm处的13.41%降至31 cm处0.25%),射野边缘相同距离处随深度增加基本无差异,30 cm射野约为10 cm射野的2倍。随物理楔形板角度增加逐渐增大,与开放野相比略增加1%;随虚拟楔形板角度增加而减小,与开放野相比降低2%~3%。6、18 MV X线下分别由1 cm处13.35%、11.06%衰减至31 cm处0.23%、0.20%。近射野边缘处D
scatter
占主导地位,随距离由1 cm增加至25 cm,D
scatter
所占比例约从62.45%降至5.71%。6 MV X线下所有测量结果中CC13电离室与Diode电离室的最大百分比偏差<1%。VMAT、IMRTstepshoot、IMRTsliding window模式下乳腺、甲状腺、晶体的分别为6.72、2.90、2.37 mGy,7.39、4.05、2.48 mGy,9.17、4.61、3.21 mGy。结论 CC13空气电离室和6 MV半导体电离室测量周边剂量具有较好一致性和可行性。临床治疗中了解周边剂量与不同照射条件关系有助于减少照射野外OAR剂量,采用屏蔽防护技术可进一步减少剂量沉积。
2016 Vol. 25 (10): 1108-1112 [
摘要
] (
1511
) [
HTML
1KB] [
PDF
1667KB] (
0
)
1113
彭倩,王培,王先良,程川东,刘力豪,黄成剑
宫颈癌内外照射中基于CBCT外照射摆位误差分析
目的 利用CBCT数据分析研究宫颈癌内外照射中的摆位误差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3—6月间肿瘤医院收治的Ⅱ
A
—Ⅲ
B
期宫颈癌内外联合照射患者60例,以及同期收治的常规宫颈癌外照射Ⅱ
A
—Ⅲ
B
期患者60例。统计每例患者首次治疗的CBCT摆位误差,即x、y、z轴向摆位误差及计算的三维向量偏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技术误差。结果 将数据线性拟合后发现,随定位参考点与靶区中心点距离变大,x、y、z轴向摆位误差均有增大趋势。与常规外照射摆位误差相比,内外联合照射的分别在x、y、z轴向缩小,分别为0.13±0.12∶0.31±0.24(P=0.000)、0.23±0.18∶0.47±0.36(P=0.001)、0.18±0.11∶0.27±0.18(P=0.001)。结论 为更好减少摆位误差,定位CT扫描时除尽可能靠近肿瘤治疗中心位置设定参标记点外,还应尽量选择更精确可靠的体位固定技术。
2016 Vol. 25 (10): 1113-1116 [
摘要
] (
1848
) [
HTML
1KB] [
PDF
1504KB] (
0
)
1117
武亚晶,王雪锋,王军,王升,曹峰,王祎,刘青,程云杰
急性期放射性心肌损伤病理学表现及损伤机制研究
目的 建立实验动物模型观察急性期放射性心肌损伤的病理学表现,探索损伤机制。方法 12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采用6 MV X线单次20 Gy经心前区照射构建放射性心脏损伤模型,照后第14天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及细胞间质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分布情况。以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半定量分析。ELISA法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浓度。蛋白印迹法检测纤维化标志性蛋白Ⅰ型胶原(COL-1)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和CHOP的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
t、t’
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大鼠心脏局部照射后第14天,照射组较对照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明显水肿,部分心肌细胞断裂,心肌细胞核轻度固缩,心肌间质炎性细胞渗出。心肌组织胶原纤维主要分布于小血管周围及心肌细胞间质。照射组CVF明显高于对照组(11.35%、5.23%,P=0.000),COL-1表达水平升高(P=0.000)。放射线引起心肌组织T-SOD活力增高(156.61、137.06 U/mgprot,P=0.042),同时伴MDA浓度上升(2.36、1.31 nmol/mgprot,P=0.007)。放射线引起心肌组织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和CHOP表达水平均升高(GRP78,P=0.037,CHOP,P=0.009)。结论 急性期放射性心肌损伤的病理学表现主要为心肌细胞变性,间质炎性渗出,小血管周围和心肌间质胶原沉积。放射性心脏损伤急性期内即可发生心肌组织纤维化,机制可能与放射线引起的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有关。
2016 Vol. 25 (10): 1117-1122 [
摘要
] (
1846
) [
HTML
1KB] [
PDF
3058KB] (
0
)
1123
赵蕾,鹿松,赵淑萍,阿艳妮,郝娟,张志磊
miR-378高表达增强宫颈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初步研究
研究报道miRNAs与肿瘤细胞放疗敏感性密切相关,调节相关miRNA表达,增强肿瘤放疗敏感性对提高放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miR-378被报道在放疗敏感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量明显高于放疗抵抗的宫颈癌组织表达量,但对其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着重探究其对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
2016 Vol. 25 (10): 1123-1124 [
摘要
] (
1334
) [
HTML
1KB] [
PDF
722KB] (
0
)
胸部肿瘤
1045
杜燕军,王小虎,李涛,李建成,陈明,卢铀,柏玉举,苏胜发,欧阳伟炜,马筑,李青松,胡银祥,栗蕙芹,何志旭,卢冰
Ⅳ期NSCLC化疗同期3DRT前瞻性、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临床因素对生存影响(PPRA-RTOG003)
目的 探讨临床因素对Ⅳ期NSCLC化疗同期原发肿瘤3DRT生存的影响。方法 对2008—2012年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203例,可评价临床因素178例。化疗为含铂两药方案,中位周期数为4(2~6个周期),原发肿瘤3DRT中位剂量60.3 Gy (36.0~76.5 Gy)。Kaplan-Meier法计算O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2、3年OS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16%、10%和13个月(95% CI为11.500~14.500)。单因素分析显示PLT≤221×10
9
/L、Neu≤5.2×10
9
/L、WBC<7×10
9
/L、疗后KPS改善的OS显著延长(P=0.000、0.022、0.003、0.029),单器官转移、Hb≥120 g/L有延长OS趋势(P=0.058、0.075)。多因素分析显示WBC<7×10
9
/L、PLT≤221×10
9
/L及疗后KPS改善对OS有益(P均<0.05)。结论 疗前WBC、PLT水平和疗后KPS是化疗同期3DRT Ⅳ期NSCLC的预后影响因素。临床试验注册 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ChiCTRTNC10001026。
2016 Vol. 25 (10): 1045-1050 [
摘要
] (
1524
) [
HTML
1KB] [
PDF
777KB] (
0
)
1051
邓蓉,李涛,李建成,王小虎,卢铀,陈明,柏玉举,苏胜发,欧阳伟炜,李青松,马筑,胡银祥,栗惠芹,何志旭,卢冰
Ⅳ期NSCLC化疗同期3DRT前瞻性、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不同病理类型生存再分析(PPRA-RTOG003)
目的 研究不同病理类型Ⅳ期NSCLC化疗同期原发肿瘤胸部3DRT的生存。方法对2008—2012年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再分析入组203例,可评价病理类型174例。鳞癌51例,非鳞癌123例。化疗以铂类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中位周期数4周期。原发肿瘤中位剂量63 Gy。Kaplan-Meier法计算OS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1、2、3年OS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6%、16%、9%及13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鳞癌和非鳞癌在相同化疗周期、原发肿瘤剂量、器官转移状态、N分期、2周期化疗获益和近期疗效有效时的1、2、3年OS和中位生存期相近(所有P>0.05);T
1
—T
2
期非鳞癌1、2、3年OS及中位生存期优于鳞癌(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病理类型、性别、年龄、化疗周期数对生存均无影响(所有P>0.05),原发肿瘤剂量对生存有影响(P=0.007)。结论 Ⅳ期NSCLC化疗同期原发肿瘤3DRT模式下不同病理类型对生存无影响,但T
1
—T
2
非鳞癌患者OS可能延长。临床试验注册 ClinicalTrials.gov,注册号:ChiCTRTNC10001026。
2016 Vol. 25 (10): 1051-1056 [
摘要
] (
1620
) [
HTML
1KB] [
PDF
775KB] (
0
)
1057
刘月姣,李晓敏,武静,李琦,武亚娟,任雅琼,任跃君
Ⅲ
A
(N
2
)期NSCLC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Ⅲ
A
(N
2
)期NSCLC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的相关因素,为患者术后选择放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09—2013年间完全手术切除、术后分期为Ⅲ
A
(N
2
)的NSCLC患者资料199例,用Cox模型进行转移、复发多因素分析,用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并Logrank检验。结果 199例患者中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3例,1、2年转移率,复发率和生存率分别为38.7%、52.6%,27.8%、39.1%和92.5%、51.4%。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术前CEA/CY211/SCC中两项阳性是转移的危险因素(P=0.013、0.014),阳性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站数、淋巴结转移率、术前CEA/CY211/SCC中两项阳性是复发危险因素(P=0.046、0.004、0.028、0.001)。相应患者的生存率下降(P=0.013、0.011、0.002、0.026)。
2016 Vol. 25 (10): 1057-1061 [
摘要
] (
1654
) [
HTML
1KB] [
PDF
841KB] (
0
)
1062
裘国勤,周霞,包婺安,张丹红,杜向慧,季永领,程蕾,陈影
局限期SCLC预防性脑照射后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评价预防性脑照射后高危脑转移因素,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0年间本院诊治的接受PCI的局限期SCLC患者188例。Kaplan-Meier法计算累计脑转移率,采用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与累计脑转移发生可能的因素。结果 188例患者中31例出现脑转移(16.5%),其中1、2、3年累计脑转移发生率分别为4%、15%、20%。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Ⅲ期、肿瘤标记物升高、化放疗后未达CR、局部区域复发患者具有较高的脑转移率(P=0.044、0.037、0.005、0.007),多因素分析显示化放疗结束时未达CR、化放疗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PCI后脑转移率高(P=0.003、0.040)。结论 化放疗后未达CR或化放疗后局部区域复发者PCI后具有较高的脑转移率。对这部分患者密切的中枢神经系统随访加挽救性脑放疗可能是较好的替代PCI的方法。
2016 Vol. 25 (10): 1062-1065 [
摘要
] (
1610
) [
HTML
1KB] [
PDF
767KB] (
0
)
1070
王玉祥,王丽丽,李静,邱嵘,杨洁,乔学英
T
3
N
0
M
0
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挽救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T
3
N
0
M
0
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者挽救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2008—2009年间第四医院收治的T
3
N
0
M
0
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者108例,其中局部区域复发59例、远处转移26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23例。复发后支持治疗53例,挽救性放疗32例、化疗9例、放化疗14例。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全组复发后1、3、4年OS率和中位OS期分别为29.9%、16.5%、14.4%和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复发方式和挽救治疗与复发后OS有关(P=0.017、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挽救治疗是影响复发后OS的唯一因素(P=0.000)。与支持治疗相比,复发后化疗、放疗和放化疗能使死亡风险分别下降约76.7%、76.7%和86.1%。结论 T
3
N
0
M
0
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后疗效不佳,挽救治疗能明显改善复发后OS。
2016 Vol. 25 (10): 1070-1073 [
摘要
] (
1609
) [
HTML
1KB] [
PDF
725KB] (
0
)
1074
王澜,刘丽虹,韩春,田华,任雪姣,时高峰,王琦,高超,王光大
用DWMRI预测食管癌原发灶放化疗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DWMRI参数早期预测食管癌放化疗反应,寻找优选的预测时间点及预测阈值以指导临床。方法 2010—2011年间连续性入组38例食管鳞癌患者,均行3DRT 60 Gy分30次6周完成,辅以同期或巩固化疗(FP或TP方案)。患者于放疗前、放疗开始后第1—6周末共7个时间点行DWMRI扫描,对扫描所获ADC值及DWMRI序列肿瘤长度进行观察和分析。用成组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多变量方差分析,用Logistic模型预后分析,用ROC曲线进行预测效能判断和阈值筛选。结果 全组CR 20例(53%),PR 18例(47%);二者放疗前及第1—6周末的ADC值分别为1.82、1.92、2.06、2.35、2.62、2.71、2.96×10
-3
mm
2
/s和1.42、1.49、1.67、1.79、2.11、2.18、2.28×10
-3
mm
2
/s (P=0.006、0.003、0.012、0.001、0.003、0.008、0.002),但二者△ADC相近。仅第3周末的ADC值为食管癌治疗近期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OR=0.134,P=0.007),ROC曲线分析同样提示以第3周末的ADC值曲线下面积最大,诊断效能最优(Az=0.857)。阈值为2.02×10
-3
mm
2
/s,敏感性为80.0%,特异性92.9%。8例患者在治疗结束1年内发生肿瘤未控或复发,其ADC值曲线在第5周末出现“回落”,且DWMRI序列肿瘤长度从第3~5周缩小幅度明显减慢。结论 DWMRI可作为一种有效功能成像手段用以监测食管癌放化疗反应,放疗第3周末的肿瘤ADC值大小可能为优选疗效预测时间点,患者治疗后程ADC值降低或DWMRI序列肿瘤长度不再缩小提示复发高危倾向。
2016 Vol. 25 (10): 1074-1078 [
摘要
] (
1603
) [
HTML
1KB] [
PDF
1057KB] (
0
)
腹部肿瘤
1079
彭海花,王成涛,余昕,游凯云,任玉峰,曾智帆,刘孟忠,周同冲,高远红,文碧秀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放化疗达pCR者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后达pCR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 搜集2005—2012年间经活检证实并neo-CRT (放疗采用3DCRT、VMAT)及根治性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局部晚期直肠癌29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距离、疗前血清CEA水平、疗前血红蛋白、cT分期、cN分期与pCR是否相关。结果 全组疗后达pCR者78例(26.7%),T
1
—T
3
期者达42例(34.4%),T
4
期者达37例(21.1%)。疗前CEA≤5.33 ng/ml疗后达pCR者55例(36.4%),CEA>5.33 ng/ml仅24例(16.4%)。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距离、疗前是否贫血和cN分期与pCR无关。多因素分析cT
1
—T
3
期、疗前CEA≤5.33 ng/ml是影响局部晚期直肠癌neo-CRT后是否达pCR的影响因素(P=0.031、0.000)。结论 临床分期、疗前血清CEA水平是影响局部晚期直肠癌neo-CRT后是否达pCR的影响因素;疗前血清CEA水平可作为局部晚期直肠癌neo-CRT后是否达pCR的筛选指标之一。
2016 Vol. 25 (10): 1079-1082 [
摘要
] (
1676
) [
HTML
1KB] [
PDF
731KB] (
0
)
1083
胡艳,刘晓倩,黄瑾,韩阳,吴佳,朱旬,蒋国勤,朱雅群,田野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回顾队列研究
目的 了解国内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8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初治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BCRL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采用Norman问卷和周径测量法对BCRL的发病情况进行评估,并应用
χ
2
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整组患者Norman问卷和周径测量两种诊断方法的BCRL发病率分别为31.7%和27.0%。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接受放疗(HR=2.87,P=0.042)、术前高体重指数≥24 kg/m
2
(HR=2.54,P=0.011)、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大(HR=1.97,P=0.037)、腋淋巴结检测数目多(HR=1.06,P=0.023)都会增加BCRL发病风险。另外,合并高血压患者的BCRL发生风险是血压正常患者的1.74倍(P=0.044)。结论 BCRL仍有较高发病率,但大多数患者为轻度水肿。术后放疗、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大、腋淋巴结检测数目多、术前高体重指数及合并高血压是发生BCRL的危险因素。
2016 Vol. 25 (10): 1083-1087 [
摘要
] (
1609
) [
HTML
1KB] [
PDF
746KB] (
0
)
1088
黄群锋,刘金迪,刘慧,许森奎,林刘文,王涛,林承光
直肠癌放疗中膀胱容积测量仪保持膀胱充盈度可行性探讨
目的 探讨利用膀胱容积测量仪使直肠癌患者放疗实施过程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可行性。方法 用膀胱容积测量仪测量患者尿量并记录,然后排空尿液,利用量杯测量尿液量,验证其可靠性。42例患者计划CT的膀胱容积作为标准尿量,每天在放疗前使用膀胱容积测量仪监测膀胱容积,测量患者主诉“尿急”时的膀胱容积(主诉尿量)、通过干预到达标准尿量(控制尿量),观察尿量变化。采用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使用膀胱容积测量仪测量膀胱尿量与放疗计划进行比较,两者测量值基本保持一致(P=0.84)。实测尿量与膀胱容积测量仪测量尿量明显相关性(P=0.00)。患者的憋尿能力逐渐性下降,控制尿量从第1、2、3、4、5周分别下降5%、6%、6%、4%、11%,主诉尿量分别下降21%、20%、20%、21%、26%(P=0.00)。结论 患者膀胱尿量在治疗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膀胱容积测量仪干预下膀胱容量接近计划时水平,从而能保持膀胱稳定的充盈度。
2016 Vol. 25 (10): 1088-1091 [
摘要
] (
1644
) [
HTML
1KB] [
PDF
839KB] (
0
)
1092
张敏,高献书,马茗微,李晓颖,亓昕,李洪振,刘凌,秦尚彬,于世平,周刚
血管肉瘤临床单中心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血管肉瘤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88—2015年间本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0例血管肉瘤患者资料。综合治疗18例,其中手术+放疗9例、手术+放疗+化疗4例、手术+化疗5例;非综合治疗12例,其中单纯手术11例、单纯放疗1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2、5年样本量分别为29、26、18例。1、2、5年OS率分别为70.1%、49.1%、40.9%,LRFS率分别为52.8%、44.0%、35.2%,DMFS率分别为81.6%、68.0%、56.7%。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分期、初次治疗后有无肉眼肿瘤残留与OS相关(P=0.027、0.027、0.011、0.000);Ⅰ、Ⅱ期患者综合治疗较单一治疗者LR率低(P=0.006);性别、年龄、分期、发病部位与DM相关(P=0.028、0.011、0.015、0.022)。结论 血管肉瘤LR和DM率高预后差,应早诊断、早治疗;对Ⅰ、Ⅱ期患者也应进行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预后因素包括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分期、初次治疗后有无肉眼肿瘤残留。
2016 Vol. 25 (10): 1092-1095 [
摘要
] (
1367
) [
HTML
1KB] [
PDF
1279KB] (
0
)
1096
王皓,王俊杰,袁慧书,姜玉良,田素青,柳晨,李金娜,杨瑞杰,孙海涛
CT引导
125
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疗效和剂量学分析
目的 观察CT引导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疗效,分析剂量学参数与预后间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1年间本院CT引导下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的36例局部复发直肠癌资料。
125
I粒子植入术后即刻行CT扫描剂量验证,评估D
90
、D
100
、V
100
和V
150
。本组患者粒子活度中位数为0.7(0.4~0.8) mCi,植入粒子中位数为74(33~137)个。评价患者OS时间和LC时间及其与D
90
、D
100
、V
100
和V
150
的关系。Kaplan-Meier计算LC率和OS率,Logrank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OS期为16.2(95% CI为13.5~18.9)个月。中位LC时间为10.0(95% CI为6.2~13.8)个月。D
90
为(118.6±25.1) Gy,V
100
为(90.0±0.3)%。单因素分析提示D
90
与LC时间相关(P=0.048),V
100
与OS时间相关(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V
100
>90%是OS影响因素(P=0.044)。结论 CT引导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术后验证计划D
90
>140 Gy、V
100
>90%有利于提高肿瘤LC率和OS率。术后验证计划D
90
和V
100
可能预测患者治疗疗效。
2016 Vol. 25 (10): 1096-1099 [
摘要
] (
1745
) [
HTML
1KB] [
PDF
915KB] (
0
)
1100
王欢欢,周正扬,朱丽晶,何健,俞海平,李茗,闫婧,陈伟波
IVIMMRI评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探讨
目的 使用IVIMMRI研究宫颈癌的组织学特性,并探讨IVIMMRI在中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经病理证实为中晚期(≥Ⅱ
b
期)宫颈癌患者分别于放化疗前、治疗后2周、4周及结束时行盆腔MRI扫描,包括T
2
WI、IVIM (14个b值,范围0~1 000 s/mm
2
)及T
1
增强扫描。IVIMMRI数据使用双指数模型分析获得纯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使用单指数模型测量ADC值。分别测量各检查点肿瘤IVIMMRI相关参数,分析其动态变化及相关性。结果 治疗结束时比治疗前ADC值、D值、f值均下降,分别为0.96×10
-3
mm
2
/s∶1.77×10
-3
mm
2
/s (P=0.000)、0.76×10
-3
mm
2
/s∶1.34±0.12×10
-3
mm
2
/s (P=0.000)、0.14%∶0.24%(P=0.012);治疗后第2周3个参数值明显升高(所有P=0.000),一直持续至治疗结束。D*值在治疗结束时呈下降趋势。结论 IVIMMRI可以监测宫颈癌放化疗过程中动态变化,并可早期反应其变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2016 Vol. 25 (10): 1100-1105 [
摘要
] (
1466
) [
HTML
1KB] [
PDF
3480KB] (
0
)
1106
任基伟,郝雅静,王晶,曹建忠,靳宏星
DWMRI对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评估价值
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1]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保肛率、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2]
。MRI是目前直肠癌术前分期的重要影像学手段,DWMRI是功能学成像技术之一,可间接反映物质微观水平的病理变化,研究表明常规MR序列结合DWMRI可以显著提高直肠癌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3]
。
2016 Vol. 25 (10): 1106-1107 [
摘要
] (
1216
) [
HTML
1KB] [
PDF
1157KB] (
0
)
综述
1125
曹璐,陈佳艺
浸润性乳腺癌乳房切除术联合Ⅰ期重建后放疗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随着对外形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患者在乳房切除术后会选择不同类型重建手术。对于这部分患者,怎样的综合治疗时序可以让患者在外形美观和抗肿瘤治疗疗效间取得平衡、得到最大获益,是目前多学科治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术后放疗对乳房重建的美容影响、组织扩张器和永久性假体置换与术后放疗的时序关系以及乳房重建手术和放疗技术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笔者综合现有文献报道以及临床实践总结了重建手术与辅助治疗的整体决策推荐流程图,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016 Vol. 25 (10): 1125-1129 [
摘要
] (
1646
) [
HTML
1KB] [
PDF
906KB] (
0
)
1130
张旭阳,王皓,杨瑞杰
局部晚期胰腺癌SBRT剂量分割模式研究进展
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LAPC) SBRT能提高肿瘤LC率,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但目前剂量分割模式并不明确。国外LAPC的治疗经历了从常规剂量分割到单次大剂量再到低分割、高分次剂量的演变,国内也从常规剂量分割演变为低分割、高分次剂量模式。依据目前的放射生物学原理及临床研究,6~7次分割、隔日照射的模式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目前对SBRT并没有更加合适的剂量转换模型,LQ模型依然是最简单实用的模型。SBRT生物学机制既符合临床实践又简单易懂的放射生物学模型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2016 Vol. 25 (10): 1130-1134 [
摘要
] (
1767
) [
HTML
1KB] [
PDF
849KB] (
0
)
1135
隋鑫,赵丹,林红梅,朱广迎
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癌症的研究进展
放疗不仅是肿瘤局部治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免疫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放疗可通过产生新抗原、调节细胞因子释放、提高肿瘤对免疫细胞杀伤作用敏感性等方式调节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近年来部分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在部分病例中出现“远位效应”,照射野范围外的转移性病灶有部分或完全缓解,显示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良好前景;但相关机制以及放疗剂量、分割方式等因素对免疫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放疗影响免疫的机制以及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6 Vol. 25 (10): 1135-1138 [
摘要
] (
1803
) [
HTML
1KB] [
PDF
758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