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学术影响  |  收录情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线办公系统  
 

期刊在线阅读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论文检索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Email Alert
   RSS
  相 关 下 载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3年 22卷 4期
刊出日期:2013-06-28

综述
头颈部肿瘤
物理·生物·技术
腹部肿瘤
胸部肿瘤
   
腹部肿瘤
263 秦玉娥, 周福祥, 戴静, 谢丛华, 於海军, 周云峰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放化疗与单纯化疗预后分析
目的 评价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搜集2004—2010年Ⅱ~Ⅳ(M0)期胃癌根治术后病例共183例,其中术后放化疗64例、单纯化疗119例。分析二者生存及不良反应,分层分析二者在不同分期、不同淋巴结转移个数、不同手术方式(D0、D1、D2术式)的生存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不良反应等行χ2检验。结果 随访率为87.8%,随访时间满3、5年例数分别为72、29例。术后放化疗和单纯化疗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62%、55%和77%、53%、43%(P=0.079),3~4级胃肠道和血液学不良反应相似(P=0.363、0.617)。单因素分析显示ⅢB~Ⅳ(M0)期、D0切除术、淋巴结转移个数>6个者放化疗比单纯化疗生存获益(P=0.022、0.025、0.021)。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放化疗有延长生存趋势,不良反应可耐受。ⅢB~Ⅳ(M0)期、D0切除术、淋巴结转移个数>6个者可从放化疗中获益。
2013 Vol. 22 (4): 263-265 [摘要] ( 4136 ) [HTML 1KB] [PDF 0KB] ( 0 )
266 任骅, 景灏, 金晶, 李晔雄, 王维虎, 王淑莲, 宋永文, 刘跃平, 房辉, 刘新帆, 余子豪,
肛管癌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原发性肛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2000—2011年本中心经治肛管癌患者3l例,鳞癌23例、腺癌8例。Ⅰ~Ⅲ期患者首程采用放疗为主治疗16例、手术为主治疗11例、化疗3例。结果 随访率为90%,随访时间满3年的样本数21例。全组3年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76%、56%。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T分期为OS预后因素(χ2=12.11,P=0.001和χ2=4.64,P=0.031),并与PFS有相关趋势(χ2=2.91,P=0.088和χ2=2.75,P=0.097)。Ⅰ~Ⅲ期鳞癌患者首程放疗为主与手术为主治疗的3年OS率和PFS率均相似(80%与80%,χ2=0.08,P=0.776和78%与67%,χ2=0.17,P=0.697)。放疗患者3级皮肤或黏膜急性不良反应为37%,晚期肛门感觉或功能异常为9%。结论 临床分期、T分期是影响肛管癌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同期放化疗应作为肛管鳞癌患者根治性治疗手段的首选疗法,应用调强放疗技术有利于患者按计划完成放疗并避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2013 Vol. 22 (4): 266-269 [摘要] ( 4008 ) [HTML 1KB] [PDF 0KB] ( 0 )
270 丁昀, 李建彬, 王玮, 范廷勇, 徐敏, 邵倩, 马志芳, 王素贞
四维CT测得部分乳腺外照射者基于金属夹和血清肿确定术腔中心位移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四维CT (4DCT)测得的部分乳腺外照射(EBPBI)患者基于金属夹和血清肿所确定的术腔中心位移差异。方法 在4DCT定位扫描EBPBI患者中选择血清肿可见度评分≥3者。在4DCT各时相图像上分别结合金属夹和血清肿及基于金属夹或血清肿勾画术腔并分别定义为GTVc+s、GTVc、GTVs。标记术腔各边界金属夹并获得全部金属夹构成的几何体,测量并比较几何体、GTVc+s、GTVc和GTVs中心及选定金属夹三维方向位移。结果 几何体、GTVc+s、GTVc、GTVs中心位移在左右方向分别为2.20、0.90、0.90、0.90 mm,前后方向分别为1.80、1.20、1.05、1.05 mm,上下方向分别为2.70、1.40、1.20、0.80 mm。4个中心不同方向间均相似(χ2=3.84~2.05,P=0.147~0.359),3个方向上几何体中心位移均大于GTVc+s、GTVc、GTVs和选定金属夹位移(χ2=15.38~21.022,P=0.000~0.002),上下方向上GTVc中心位移大于GTVs (Z=-2.05,P=0.041)。结论 自由呼吸状态下金属夹构成的几何体中心各轴向位移均大于GTVc+s、GTVc、GTVs中心及选定金属夹位移,但GTVc+s、GTVc、GTVs中心位移间差异并不明显。
2013 Vol. 22 (4): 270-273 [摘要] ( 3834 ) [HTML 1KB] [PDF 0KB] ( 0 )
274 王宁, 魏丽春, 李围围, 胡静, 刘隽悦, 李剑平, 周咏春, 张莹, 石梅
243例ⅡB期宫颈癌术前同期放化疗加根治术与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预后比较
目的 比较宫颈癌术前同期放化疗加根治术与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的临床疗效及远期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1年收治的243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121例术前同期放化疗加根治术(放化疗手术组),122例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放化疗组),化疗方案为顺铂40 mg/m2·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等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放化疗手术组、放化疗组随访率均为100%,随访时间满3年样本数分别为34、33例。放化疗手术组与放化疗组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为91.5%与82.0%(P=0.013),总生存率(OS)为95.5%与89.2%(P=0.085),局控率为96.7%与93.4%(P=0.375)。肿瘤直径(≥6 cm)、年龄(≤35岁)为放化疗手术组PFS预后因素(P=0.033、0.037)。病理类型(非鳞癌)、肿瘤直径(≥6 cm)为放化疗组PFS预后因素(P=0.013、0.002),其中肿瘤直径(≥6 cm)也是OS预后因素(P=0.007)。放化疗手术组下肢水肿发生率较高(P=0.000),放化疗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较高(P=0.000)。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术前同期放化疗加根治术能获得较好预后,肿瘤直径为两个组共同的PFS预后因素。
2013 Vol. 22 (4): 274-277 [摘要] ( 3624 ) [HTML 1KB] [PDF 0KB] ( 0 )
胸部肿瘤
278 吴刚, 傅小龙, 葛慧娟, 沈磊, 相加庆, 张亚伟, 赵伟新, 蔡旭伟, 余雯
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临床意义初探
目的 探讨局限期原发食管小细胞癌(PESC)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对指导放疗临床靶体积勾画意义。方法 回顾2006—2012年在本院手术切除的21例局限期PES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 平均清扫淋巴结27.9个,15例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其中弥散性分布8例、聚集性分布7例。淋巴结转移率为71.4%、转移度为17.2%。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晚、食管原发灶较长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04、0.044),T分期晚、脉管侵犯是淋巴结转移分布弥散性的危险因素(P=0.007、0.005)。结论 PESC转移率和转移度均高于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弥散性分布占38%,依据T分期和脉管侵犯甄别淋巴结转移分布状况探讨PESC淋巴引流区域预防性照射价值值得研究。
2013 Vol. 22 (4): 278-281 [摘要] ( 4260 ) [HTML 1KB] [PDF 0KB] ( 0 )
282 王玮, 李建彬, 戚焕鹏, 邵倩, 张英杰, 范廷勇, 徐敏, 王金之
胸段食管癌原发灶靶区位移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基于4DCT扫描探讨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靶区(GTV)三维方向位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4DCT、3DCT模拟定位,获取呼吸周期中GTV左右(LR)、前后(AP)和上下(SI)方向位移,记录GTV上下缘与主动脉弓及隆突下缘、双侧膈顶距离。依据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体积和长度分组,分析上述因素对GTV位移的影响及肿瘤上下缘位置差异与位移相关性。结果 GTV在LR、AP、SI方向位移分别为0.15、0.12、0.34 cm,胸下段GTV在LR及AP方向位移明显大于上、中段(P=0.036、0.014),SI方向相似(P=0.123)。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差异对GTV位移无影响(PLR=0.46、0.96、0.73,PAP=0.924、0.594、0.865,PSI=0.955、0.264、0.139),肿瘤长度差异仅对LR方向位移有影响(P=0.014);GTV位移与淋巴结存在与否无相关性(P=0.502、0.665、0.815),但与其上下缘距离气管隆突距离呈负相关(P=0.000~0.014)。结论 平静呼吸状态下胸段食管癌GTV的SI方向位移最大,而年龄、性别、体重等及纵隔转移淋巴结存在与否并不影响靶区外扩范围,靶区分次内外扩范围应参照肿瘤分段及食管癌与气管隆突的毗邻关系。
2013 Vol. 22 (4): 282-285 [摘要] ( 3920 ) [HTML 1KB] [PDF 0KB] ( 0 )
286 李奉祥, 李建彬, 邵倩, 范廷勇, 徐敏, 张英杰, 戚焕鹏, 尚东平, 余宁莎
基于三种CT图像勾画的非小细胞肺癌靶体积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基于三维CT (3DCT)、四维CT (4DCT)和锥形束CT (CBCT)图像勾画所得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位置和体积差异。方法 31例周围型NSCLC患者,序贯完成胸部3DCT和4DCT扫描,基于3DCT制定放疗计划,放疗首次拍摄CBCT,并基于骨性标志配准校正。在3DCT、4DCT的50%时相、最大密度投影(MIP)、CBCT图像上勾画得到GTV3D、GTV4D50%、IGTVMIP和IGTVCBCT。对组间位移比较行Wilcoxon秩和检验,靶区位置及包含度比较行配对t检验,肿瘤三维运动相关性行Pearson法分析。结果 肺上叶组GTV3D、GTV4D50%、IGTVMIP 与IGTVCBCT比值分别为0.77、0.84和1.10(P=0.004、0.005、0.07);中下叶组比值分别为0.67、0.65和1.17(P=0.001、0.001、0.020)。全组患者GTV4D50%与IGTVCBCT比值与肿瘤三维运动呈负相关(P=0.012)。全组患者IGTVCBCT对GTV3D、GTV4D50%、IGTVMIP包含度分别为0.65、0.65和0.62,IGTVCBCT对GTVMIP包含度与IGTVCBCT对GTV3D或GTV4D50%包含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0.167),而GTV3D、GTV4D50%、IGTVMIP对IGTVCBCT包含度分别为0.47、0.49和0.67,IGTVMIP对IGTVCBCT包含度大于GTV3D或GTV4D50%对IGTVCBCT包含度(P=0.000、0.000)。结论 CBCT图像包含的肿瘤运动信息量明显大于3DCT图像,但略小于4DCT的MIP图像。即使3DCT、4DCT与CBCT配准校正后也有可能导致较严重的脱靶,这是基于CBCT进行循证靶区和计划修正所需注意的。
2013 Vol. 22 (4): 286-290 [摘要] ( 3808 ) [HTML 1KB] [PDF 0KB] ( 0 )
头颈部肿瘤
291 苏胜发, 赵充, 韩非, 陈春燕, 肖巍魏, 孙学明, 卢泰祥
不同亚组鼻咽癌调强放疗等的远期临床转归与治疗策略

目的 探讨鼻咽癌各亚组根治性调强放疗(IMRT)的远期临床转归与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分析2001—2008年间868例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根治性IMRT等的生存资料,并将其分为早期 N0(T1-2N0) 期137例)、早期 N1(T1-2N1) 期 129例)、局部晚期 (T3-4N0-1期 322例)、区域晚期 (T1~2N2~3 期 107例)和局部加区域晚期 (T3-4N0-1 期 173例)组,比较各组预后和不同治疗策略。 结果 随访率为91.4%,随访时间满 5年者314例。全组5年总生存率、局部无复发率和无远处转移率 (DMFR) 分别为 83.5%、918%和84.6%。T1~2N0期疗效最好,5年疾病特异生存率(DSS)高达99.1%;各组单纯IMRT与IMRT联合化疗疗效相似; T3~4N0~1期与 T1~2N2~3  期的失败模式和疗效相似; T3-4N2-3期疗效最差, 5年 DMFR和DSS分别仅为67.2%和68.0%。T1~2N2-3、T3~4N2~3 期患者采用单纯IMRT、诱导化疗加IMRT或同期化疗加 IMRT疗效相似。 结论 鼻咽癌不同亚组有不同的临床预后转归,建议采用不同治疗策略。T1~2N0 期可单纯IMRT,其余各亚组, 尤其是 T3~4 N2~3期组有较高的远处转移率,在 IMRT基础上需进一步寻找和探讨更为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2013 Vol. 22 (4): 291-294 [摘要] ( 4294 ) [HTML 1KB] [PDF 0KB] ( 0 )
295 李绍恩, 梁少波, 张宁, 卢瑞梁, 赵海, 郑镇和
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的MRI评价及预后价值
目的 应用MRI评价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对放、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7年间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及无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333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行鼻咽部和颈部MRI扫描并经二维、三维放疗或加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法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5.2%。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139例(41.7%),椎前间隙受侵组较未受侵组T分期、临床分期明显增加(χ2=90.41、54.03,P=0.000、0.000)。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组与未侵犯组5年总生存率(O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及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分别为58.8%与77.5%(χ2=11.95,P=0.000),77.8%与85.0%(χ2=2.56,P=0.110)及88.3%与91.8%(χ2=1.51,P=0.220)。经N分期调整后两组5年OS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χ2=9.93,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OS、DMFS、LRFS的预后因素(χ2=0.43、0.08、0.00,P=0.512、0.783、0.971)。结论 鼻咽癌椎前间隙受侵发生率较高且比未受侵者的OS低,但椎前间隙受侵不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因素。
2013 Vol. 22 (4): 295-298 [摘要] ( 4049 ) [HTML 1KB] [PDF 0KB] ( 0 )
299 朱衍菲, 丁轶, 陈斌, 陈龙华
鼻咽癌疗后骨转移程度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分析鼻咽癌放化疗后骨转移程度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997—2007年间在南方医院接受放化疗且疗后有骨转移的109例鼻咽癌患者的预后。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回归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5年随访率为97.2%。全组患者1、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9%、48.6%、32.9%、17.4%。全组骨转移数≤3个(43例)与>3个(66例)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7%与53.0%、81.4%与27.3%、72.1%与6.2%、34.9%与4.2%(P=0.000)。骨转移数>3个中有与无合并其他部位转移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6.5%与72.1%、21.7%与30.2%、3.1%与13.0%、0.0%与6.5%(P=0.866)。多因素分析显示骨转移数目>3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00)。结论 鼻咽癌疗后骨转移灶数目增多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但是否需较积极治疗尚待探究以进一步完善鼻咽癌分期系统。
2013 Vol. 22 (4): 299-301 [摘要] ( 4043 ) [HTML 1KB] [PDF 0KB] ( 0 )
综述
302 刘静, 于金明
恶性肿瘤患者个体化放疗分类及可行性研究现状

随着放疗由经验模式发展到循证模式,循证医学已成为当今放疗之本。但循证模式是基于整个患者群体的大量统计学数据,而患者个体产生的治疗效果及治疗损伤差别都很大,故将其用于指导个体患者的治疗存在明显的缺陷。目前,循证医学已发展到了多学科综合的个体化治疗时代。个体化放疗是在大量个体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基因水平参数上指导治疗的“量体裁衣”,是最理想的治疗模式。个体化放疗的定义是在循证医学综合治疗模式下,以患者个体生物学特性为指导,在影像学提供高清晰图像基础上,考虑患者个体肿瘤内部代谢、乏氧、增殖、凋亡、基因突变及不同亚靶区放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应用三维放疗技术给予不同生物学特性靶区或亚靶区不同剂量、分割模式的放疗。影像技术与实验室诊断技术密切结合及精确放疗软件和施照设备的快速研发与应用,为个体化放疗的可行性提供了保障。

2013 Vol. 22 (4): 302-304 [摘要] ( 3895 ) [HTML 1KB] [PDF 0KB] ( 0 )
329 王健仰, 金晶
限定骨髓剂量的调强放疗对减轻同期放化疗急性血液毒性的研究进展
同期放化疗是目前部分腹盆腔肿瘤的标准治疗,比如大肿块宫颈癌[1]、Ⅱ期和Ⅲ期直肠癌[2]、肛管癌[3-4]、局部晚期胃癌[5-6]。但是,在增加疗效的同时急性血液毒性(hematologic toxicity,HT)也显著增加[7-9],并进而增加了感染、输血、使用集落刺激因子机会和延长住院时间。更主要的是,严重的骨髓(bone marrow,BM)抑制还会延迟或中断化疗和放疗的实施[7-9],有可能降低疗效。此外,局部晚期患者的疗效仍不乐观,可能需要加强治疗强度。因此,如果能降低血液毒性,可能会使患者接受更强的同期放化疗,以期进一步改善疗效。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在提高靶区剂量和降低正常组织剂量方面相对于常规放疗具有绝对优势[10,11]。既往研究显示盆腔肿瘤接受IMRT时,骨盆BM和腰骶椎BM接受10、20 Gy照射体积(V10、V20)与发生急性HT明显相关[3,12-14]。因此,减少BM受量体积可减少HT发生和严重程度。因此,运用IMRT剂量学优势,定量研究BM保护IMRT(BM-sparing IMRT,BMS-IMRT)以减轻同期放化疗不良反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2013 Vol. 22 (4): 329-332 [摘要] ( 3771 ) [HTML 1KB] [PDF 0KB] ( 0 )
335 王静, 关勇, 赵路军, 袁智勇
乳腺癌乳房再造术与辅助放疗关系的研究现状
乳房再造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其不仅可以减轻由于乳腺癌手术所致胸壁畸形,还可以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1]。在欧美国家,乳房再造已成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在亚洲,据韩国1996—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接受乳房再造术的乳腺癌患者比例已从5.2%上升至16.4%[2]。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接受乳房再造术。随着乳房再造术的不断推广,乳腺癌辅助放疗与再造术之间关系问题随之而来,包括乳房再造术并发症与放疗关系、再造后美容效果与放疗关系、放疗时机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笔者就上述问题进行文献复习。
2013 Vol. 22 (4): 335-337 [摘要] ( 3650 ) [HTML 1KB] [PDF 0KB] ( 0 )
338 丁妍妍, 张力元, 田野
贝伐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的临床应用现状
对于头颈部肿瘤、脑胶质瘤与转移性脑肿瘤来说,放疗是最重要的、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治疗手段。因三维放疗、立体定向放疗等现代化放疗技术的成熟与推广,该类患者经放疗后生存率获得提高、存活时间明显延长,但随之而来的放疗后晚期并发症问题也日益突出。就鼻咽癌患者而言,三维放疗技术条件下,放疗后存活3年以上者放射性脑坏死发生率仍高达10%左右[1-2]。放射性脑坏死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目前普遍认为血管损伤因素起主要作用。放射线作用于血管导致内皮细胞纤维素样改变,引起组织缺氧进而坏死。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并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并伴有认知功能改变、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出现[3-5]。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这类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成为放疗过程中提高疗效的关键。对放射性脑坏死的传统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高压氧及外科手术等方法,但均未获得满意疗效[6]。近年来,多项关于靶向药物-抗VEGF抗体-贝伐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现就此方面的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2013 Vol. 22 (4): 338-339 [摘要] ( 3669 ) [HTML 1KB] [PDF 0KB] ( 0 )
物理·生物·技术
305 廖雄飞, Jack Yang, Yie Chen, 黎杰, 肖明勇, 王培
调强放疗计划多目标优化算法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多目标优化(MCO)算法在调强放疗计划优化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抽取已接受治疗的10例前列腺癌和10例肺癌患者的调强治疗计划,这些计划都是基于直接子野优化算法进行优化的。在射野方向等设置条件不变前提下,改用MCO算法重新优化治疗计划。比较两种优化算法得到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计划优化时间和机器跳数,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种优化算法得到的调强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与DMPO算法相比,在靶区剂量分布无差别下MCO算法使得前列腺癌计划中的直肠、膀胱及小肠受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计划优化时间减少58%,机器跳数平均增加32%;在肺癌计划中肺、心脏和脊髓受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计划优化时间减少59%,机器跳数平均增加11%。结论 与DMPO算法相比,MCO算法可显著降低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缩短计划优化时间。
2013 Vol. 22 (4): 305-308 [摘要] ( 5159 ) [HTML 1KB] [PDF 0KB] ( 0 )
309 张富利, 王雅棣, 刘清智, 张勇乾
应用Delta4三维探测器阵列进行螺旋断层治疗计划剂量验证
目的 研究采用Delta4三维半导体探测器阵列对螺旋断层治疗(HT)计划实施剂量验证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ScandiDos公司Delta4三维半导体探测器阵列验证10例恶性肿瘤患者HT计划。通过该系统兆伏特CT成像和配准来确保实现Delta4探测器阵列的精确摆位。实施质量保证的治疗计划照射后,将Delta4探测器阵列测量获得的平面剂量分布与计划系统模体计划计算获得的进行比较。选择阈值水平分别为5%、10%、20%、70%、90%时3%/2 mm、3%/3 mm、3%/4 mm、3%/5 mm标准分别进行γ通过率验证。结果 测量所得剂量分布与计算结果在相应平面几何分布均呈良好一致性。γ平均通过率均>94.89%。结论 Delta4三维探测器阵列用于HT计划验证能获满意结果,一般情况下可有效替代传统胶片验证。
2013 Vol. 22 (4): 309-311 [摘要] ( 4164 ) [HTML 1KB] [PDF 0KB] ( 0 )
312 戴越, 胡春红, 李小东, 郭妍妍
MatriXX两种调强放疗剂量验证方法的比较分析
目的 对MatriXX进行调强放疗剂量验证所用机架角归零和实际机架角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得出的多角度合成通过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1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调强放疗剂量分别用上述两种方式进行验证,以3 mm 3%标准进行γ通过率分析。对不同机架角下两种方式验证结果行配对t检验,对多野合成的两种方式验证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使用实际角度方法的γ通过率比角度归零方法普遍有所下降,但80°、120°、240°时最明显,分别为98.71%与93.59%(t=2.10,P=0.000)、98.15%与93.17%(t=2.10,P=0.000)、98.94%与92.85%(t=2.10,P=0.000)。多野合成的两种方式验证结果相似98.27%与94.63%(F=0.50,P=0.134)。结论两种调强放疗剂量验证方式从两个不同立场进行,对其结论进行比较分析可更全面保障调强放疗计划验证的准确性。
2013 Vol. 22 (4): 312-314 [摘要] ( 4110 ) [HTML 1KB] [PDF 0KB] ( 0 )
315 章雅琴, 刘裕杰, 许青, 朱国培, 章真
Body-Fix 装置对脊椎转移瘤大分割调强放疗摆位误差的影响
目的 观察Body-Fix装置用于脊椎转移瘤大分割调强放疗的误差改变,为广泛开展骨转移大分割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择2008—2009年在本院接受大分割调强放疗的6例鼻咽癌椎体转移患者,均使用Body-Fix 装置进行固定、摆位和治疗。利用千伏级锥形束CT采集放疗前、摆位纠正后、放疗后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对摆位纠正后和放疗后位置误差变化情况(分次内误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上、中、下段椎体左右方向分次内误差分别为(-0.6±0.5)、(-0.1±1.0)、(0.0±0.4) mm,头脚方向分次内误差分别为(1.0±1.4)、(4.8±5.7)、(0.0±0.3) mm,前后方向分次内误差分别为(1.2±5.2)、(-0.3±0.3)、(0.0±0.5) mm。结论 采用Body-Fix装置后各节段椎体的分次内误差基本能控制在2 mm内,为采用大分割调强放疗治疗椎体转移瘤提供了良好的固定保障。
2013 Vol. 22 (4): 315-317 [摘要] ( 4053 ) [HTML 1KB] [PDF 0KB] ( 0 )
318 李胜元, 李骁扬, 高立, 周宣, 惠璐璐, 王蕾, 唐鑫, 周龙兴, 何新斌, 严峥
γ刀治疗精度自测方法探讨
目的 利用自行设计的水模体模拟头部γ刀治疗全过程,探讨自测γ刀治疗精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在对γ刀的机械精度进行确认后,通过水模体获取CT和MRI图像后制定治疗计划。采用胶片感光法获得焦斑在x、y、z轴上落点,对本院及其他5家医院γ刀的治疗精度进行检测。结果 除本院CT外,6家医院其他10台CT、MRI定位的γ刀治疗精度均未达到偏差<0.5 mm的厂家技术参数要求,偏差主要表现在y轴上。按偏差值对治疗计划的坐标做相应修正后,焦斑落点的偏差均能控制在0.5 mm内。结论 模拟γ刀治疗全过程对其最终治疗精度进行检测是必要和可行的,对偏差可通过坐标修正以保证个案治疗精度,并为厂家系统修正提供参照和依据。
2013 Vol. 22 (4): 318-321 [摘要] ( 3451 ) [HTML 1KB] [PDF 0KB] ( 0 )
322 吴钦宏, 李高峰, 修霞, 钟秋子, 徐勇刚, 李明
基于Windows远程桌面功能的放疗病例讨论多媒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 在肿瘤放疗临床工作中,探索一种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多媒体放疗病例讨论,以取代传统使用胶片影像和纸质资料的方法。方法 使用1台联网的专用计算机中Windows XP自带的远程桌面功能远程访问1台Eclipse TPS和放疗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线调阅患者CT图像、靶区、治疗计划、计划申请单和电子病历等信息,并使用投影仪投影。结果 在科室成功架设了1套放疗病例讨论多媒体系统,已使用半年,方便有效地实现了科室进行靶区勾画和计划设计合理性的集体讨论功能。结论 该方法所需设备简单,技术安全可靠,大大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2013 Vol. 22 (4): 322-323 [摘要] ( 3920 ) [HTML 1KB] [PDF 0KB] ( 0 )
324 李娜, 张旭, 尹策, 冯革
兆伏级锥形束CT所致剂量与体重指数的关系
近几年来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IGRT)在临床放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兆伏级锥形束CT(megavoltage cone-beam CT,MV-CBCT)成像系统是目前临床上开展IGRT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提高患者治疗精度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额外辐射剂量[1-3]。由于放疗患者体重存在差异,并且可能在放疗过程中出现变化,体重因素可能对MV-CBCT成像所致患者剂量的水平产生影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一个粗略估计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其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2(m2)[4]。对于亚洲人,体重指数<18.5视为过轻,在18.5~24.0之间视为正常,>25.0视为超重。笔者探讨MV-CBCT成像所致患者剂量与体重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体重患者提出不同的剂量修正方案。
2013 Vol. 22 (4): 324-325 [摘要] ( 3548 ) [HTML 1KB] [PDF 0KB] ( 0 )
326 杨从容, 王雅棣, 李成林, 景绍武, 孙国贵
RNA干扰抑制UHRF1基因表达对食管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研究
目的 研究RNA干扰抑制UHRF1表达对食管癌细胞系(TE-1)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慢病毒感染方法将UHRF1基因的短发夹状RNA (shRNA)转入TE-1细胞,并分为未转染组、转染NC-shRNA组、转染UHRF1-shRNA组,前二者为对照组。采用 RT-PCR和蛋白印记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UHR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成克隆法、流式细胞术及蛋白印记法检测转染UHRF1-shRNA联合X线照射对TE-1细胞放射敏感性、周期、凋亡及DNA损伤标识蛋白γ-H2AX的影响。
2013 Vol. 22 (4): 326-328 [摘要] ( 6369 ) [HTML 1KB] [PDF 0KB] ( 0 )
333 钟幸, 王瑾, 许峰, 柏森, 钟仁明
56例腹盆腔肿瘤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在线与离线摆位调整频率比较
千伏级X线锥形束CT图像引导放疗可通过调整摆位来提高放疗精确性。本研究用其测量腹盆腔肿瘤放疗分次间、分次内摆位误差,回顾比较不同阈值在线调整与无阈值离线调整对放疗精度的影响。
2013 Vol. 22 (4): 333-334 [摘要] ( 3451 ) [HTML 1KB] [PDF 0KB] ( 0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作 者 须 知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单位介绍信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合 作 单 位

 
 

访 问 统 计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2167号
版权所有 © 2010《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地址:北京朝阳区潘学园南里17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00021)
电话:010-67700737,87788294 Email: cjron@cmaph.org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