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18, Vol. 32 Issue (5): 135-144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8.05.025
  档案史料研究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筹建“国家档案馆运动”的回顾与反思
谭必勇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济南 250100
Retrospect and Reflections on National Archives Movement during the Reign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Biyong T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全文: HTML    PDF(1030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本文旨在弄清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档案馆运动的起源、过程及其意义。通过梳理原始档案及相关史料后发现,在中华图书馆协会、行政院档案整理处、国史馆筹备委员会等为代表性的学术与行政机构的推动下,《呈请政府组织中央档案局案》(1929年1月)、《重设国史馆案》(1934年1月)、《建立档案总库及筹设国史馆案》(1939年1月)等议案先后提出,傅振伦主笔的《全国档案馆组织条例草案》与毛坤撰写的《国家档案馆规程》则分别代表了官方与民间对国家档案馆制度设计的努力。尽管当时的档案界从实践与制度设计两个层面对国家档案馆建设作出了持久的努力,却未能实现创建国家档案馆的终极目标,但这一运动为新中国的国家档案馆建设工作留下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与思想遗产。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figuring out the origin, proces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Movement during the period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It’s found that, driven by some representative academic and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such as Chinese Library Association, the Records Arrangement Office of the Executive Yuan and the Preparatory Committe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ate Historiographer’s Office, proposals like Petition the Government to Organize a Central Archives Bureau (January,1929), Re-establish the State Historiographer’s Office (January,1934), Set up an Integrated Archives Repository and Prepare for Establishing State Historiographer’s Office (January, 1939) were brought in successively. Meanwhile, the Draft Rule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Archiv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composed by Zhenlun Fu and the National Archives Regulations authored by Kun Mao respectively represented official and civil endeavors on the design of institution. Yet despite these efforts from levels of practice and institutional design, the ultimate aim of establishing national archives was not realized, whereas this movement had left precious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ideological heritag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archives for the New China.

出版日期: 2019-01-09
基金资助: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外公共档案馆发展路径比较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3CTQ054)和山东大学考古与历史学学科高峰建设计划一般项目“民国时期中外档案思想交流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有在线交流、E-mail、电话等有效的咨询、反馈和投诉渠道

引用本文:

谭必勇.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筹建“国家档案馆运动”的回顾与反思[J]. 档案学研究, 2018, 32(5): 135-144.
Biyong TAN. Retrospect and Reflections on National Archives Movement during the Reign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18, 32(5): 135-144.

链接本文:

http://journal12.magtechjournal.com/Jwk_dax/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8.05.025      或      http://journal12.magtechjournal.com/Jwk_dax/CN/Y2018/V32/I5/135

[1] 覃兆刿. 双元价值观的视野:中国档案事业的传统与现代化[M].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3.
[2] 代表性论著有:颜祥林. 20世纪中国档案学三次发展高潮的成因与启示[J]. 档案学通讯,2001(3);胡鸿杰. 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章燕华. 中外档案学形成背景差异分析及启示[J]. 山西档案,2006(3).
[3] 代表性成果有:方鲁.“行政效率运动”与中国档案学[J]. 档案学通讯,2001(5);傅荣校. 论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文书档案改革[J]. 档案学通讯,2005(1);徐辛酉. “行政效率运动”对中国近代档案学产生的影响[J]. 山西档案,2006(4).
[4] 具体参见:韩森. 民国时期筹建国立档案库的经过[J]. 档案工作,1987(3);习之. 民国时期的国史馆[J]. 档案与史学,1996(5);李祚明.“国立档案总库”与“国史馆”[J]. 档案与建设,1988(6).
[5] 专电[N]. 申报,1913-6-17(2).
[6] 王正廷提议设立中央图书馆筹备处[N]. 申报,1928-12-7(8).
[7] 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会. 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报告[R]. 北平:中华图书馆协会事务所,1929: 68.
[8] 中华图书馆协会年会之第一日[N]. 申报,1929-1-29(3).
[9] 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会. 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报告[R]. 北平:中华图书馆协会事务所,1929: 66.
[10] 中华图书馆协会执行委员会. 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一次年会报告[R]. 北平:中华图书馆协会事务所,1929: 76.
[11]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家或中央级图书馆承担保存国家档案文化遗产任务在档案事业发展早期并不是一件罕见的运作状态,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曾肩负过这样的使命.此外,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俄罗斯共和国曾审议过“设立中央档案库暨图书馆管理局”和“设立俄罗斯革命运动历史档案图书馆”的两个议题(具体参见:(苏)斯米尔诺夫(И.С.СMИPHOB)撰,徐亚倩译. 苏联初期文化建设史略[M]. 北京: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1953:220-221.美国、苏联是当时中国图书馆界接触较多的国家,中华图书馆协会的设想与他们对美、苏的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此外,袁同礼在美国留学期间就对英国公共档案局有一定的认识(参见:袁同礼. 袁同礼君致校长函,[N]. 北京大学日刊, 1922-12-5(1).此外,袁同礼本人就认为,“研究图书馆学者,从事档案文献博物等馆之工作,最为适宜”[参见:刘纯. 从图书馆说到档案处[J]. 中央时事周报,1935, 4(10): 6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不少图书馆学界知名人士的真实态度.
[1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1编:教育)[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793-797.
[13] 保存旧档案[J]. 济南市市政月刊,1930, 2(3): 111.
[14] 加拿大自1871年于农业部创立档案分部后,经过40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912年成立了公共档案馆,而1910—30年代正是美国职业之父利兰为推动美国国家档案法和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而努力的关键时期[具体参见:谭必勇. 从文化层面解读加拿大公共档案馆的早期发展模式[J].档案学通讯,2015(4);William F. Birdsall. Archivists, Librarians, and Issues during the Pioneering Era of the American Archival Movement. Journal of Library History, 1979, 14(4);Richard J. Cox. Closing an Era: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Modern Archives and Records Management[M].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0].1934年6月,美国罗斯福签署《国家档案馆法案(The National Archives Act)》,美国国家档案馆正式成立,中国的《图书馆学季刊》在第二年就进行了报道,指出该馆的目的之一是“保存有永久行政及历史价值的各种档案,并集中于一中央保存所”[具体参见:豪. 时论撮要:美国国家档案局和图书馆[J]. 图书馆学季刊,1935,9(3-4): 516].
[15] 周雪恒. 中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43-44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民国时期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资料选编[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 474-483.
[16] 周雪恒. 中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46.
[17] 转引自:李祚明. “国立档案总库”与“国史馆”[J]. 档案与建设,1988(6): 55.
[18] 公文:关于教育文化者:关于重设国史馆案[J].中央党务月刊,1934(68): 203-204.
[19] 重设国史馆案审查会纪录[N].军政公报,1934(182): 81-82;《重设国史馆案实施办法》,载:国民政府教育部编:《教育部法令汇编(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429.
[20]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民国时期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资料选编[M]. 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 592-593.
[21] 韩森. 民国时期筹建国立档案库的经过[J]. 档案工作,1987(3): 36.
[22] 行政效率研究会设立之旨趣[J].行政效率,1934(1): 7.
[23] 行政院设档案整理处[N]申报,1934-9-20(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民国时期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资料选编[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592-593.
[24] 具体参见:蔡国铭. 行政院各部会档案管理概况[J].行政效率,1934(8, 10, 11, 12).
[25] 具体参见:刘健. 行政院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 2(9-10) 1308-1311;刘健,何鲁成. 内政部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 行政效率,1935, 2(8): 1136-1141;何鲁成. 外交部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 2(9-10): 1316-1328;何鲁成,唐骏. 财政部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 2(9-10): 1329-1340;王槃,赵学铭. 实业部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 2(9-10): 1341-1367;唐骏. 教育部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 2(9-10):1368-1384;许可钧,吴崇廉. 交通部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2(9-10): 1382-1392;刘健,杨荫清. 铁道部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2(9-10): 1393-1400;王槃. 军政部总务厅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2(9-10): 1404-1414;王槃. 军政部兵工署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2(9-10): 1415-1422;许可钧. 蒙藏委员会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 2(9-10): 1423-1428;赵学铭. 禁烟委员会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2(9-10) 1438-1447;杨荫清. 振务委员会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 2(9-10: 1448-1450;刘健,吴崇廉. 全国经济委员会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2(9-10: 1451-1455;杨荫清,何鲁成. 建设委员会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 行政效率,1935,2(9-10: 1456-1458;王槃,赵学铭. 邮政总局档案管理调查报告[J].行政效率,1935, 2(9-10): 1464-1469.
[26] 具体参见:张锐. 现行档案制度与其改善方案[J].行政效率,1935, 2(9-10): 1190-1208;王文山. 整理档案办法[J].行政效率,1935, 2(9-10): 1209-1233;孙澄方. 档案管理与整理[J].行政效率,1935, 2(9-10): 1234-1241;赵学铭. 行政院及所属各部会档案整理方案[J].行政效率,1935,2(9-10): 1242-1251;吴崇廉. 档案整理方案(二)[J].行政效率,1935,2(9-10): 1252-1271;何鲁成. 档案整理方案(三)[J].行政效率,1935, 2(9-10): 1272-1300.
[27] 滕固. 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J].行政效率,1935, 2(9-10): 1188.
[28] 参见:张锐. 现行档案制度与其改善方案[J].行政效率,1935, 2(9-10): 1190-1208;孙澄方. 档案管理与整理[J]. 行政效率,1935, 2(9-10): 1234-1241.
[29] 滕固. 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J].行政效率,1935, 2(9-10): 1188.
[30] 蒋廷黻. 欧洲几个档案库[A]. 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馆十周年纪念文献特刊[C],1935: 35-38.
[31] 财政部拟筑档案库[N]. 申报,1936-3-17(5).
[32] 翁文灏. 翁文灏日记(上)[M].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33;周雪恒. 中国档案事业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444.
[33] 中央文化计委会次定表彰民族英雄[N]. 申报,1937-6-5(4);梅佳. 国民政府筹设档案文献保管机构史料三件[J]. 北京档案史料,1997(2).
[34] 甘乃光. 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回顾与展望. 行政研究,1937, 2(5): 466.
[35] 参见:蒋耘,蒋梅. 张继等人提议建立档案总库筹设国史馆史料一组[J].民国档案,2012(4):49-53. 张继等提议建立档案总库筹设国史馆提案及有关文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史馆档案,全宗号:三十四(2),案卷号:1.
[36] 张继等提议建立档案总库筹设国史馆提案及有关文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史馆档案,全宗号:三十四(2),案卷号:1.
[37] 蒋耘,蒋梅.张继等人提议建立档案总库筹设国史馆史料一组[J].民国档案,2012(4):53.
[38] 张继等提议建立档案总库筹设国史馆提案及有关文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史馆档案,全宗号:三十四(2),案卷号:1.
[3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国史馆成立经过及工作概况. 民国时期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资料选编[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 634-636;国史馆成立始末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史馆档案,全宗号:三十四(2),案卷号:7.
[40] 根据国史馆档案的记载,国史馆与美国国家档案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图书馆等均有档案史料出版物和复制品的交换行为,对中国档案界了解国际档案界动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见:(1)美国驻华大使馆转送华盛顿美国国家档案库主任更替之新闻稿.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史馆档案,全宗号:三十四,案卷号:2078;(2)国史馆关于美国胡佛研究院图书馆拟购中国档案往来文书译稿.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史馆档案,全宗号:三十四,案卷号:2077;(3)国史馆出售史料与美国胡佛研究院图书馆的来往函(内有英文).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史馆档案,全宗号:三十四(2),案卷号:169.
[41] 国民政府国史馆筹备委员会筹备大纲[J].国史馆馆刊,1948,1(4):162.
[42] 国民政府国史馆筹备委员会筹备大纲[J].国史馆馆刊,1948,1(4):162.
[43] 傅振伦. 游英法档案馆小记[J]. 文献论丛, 1936年创刊号;傅振伦著,陈怡整理. 傅振伦学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66-68.
[44] 傅振伦编译《档案馆学论文译丛》稿.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史馆档案,全宗号:三十四,案卷号:2079
[45] 傅振伦. 拟全国档案馆组织条例. 载:傅振伦. 公文档案管理法[M].贵阳:文通书局, 1947: 100-105.
[46] 李祚明. “国立档案总库”与“国史馆”[J]. 档案与建设,1988(6): 57-58.
[47] 志传编年两组工作联合座谈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纪录[J]. 国史馆馆刊, 1948, 1(4): 136-137.
[48] 毛坤. 档案序说[J].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 1935, 7(1): 114-115.
[49] 毛坤. 档案处理中之重要问题[J].图书馆学季刊,1936, 10(3): 338-339.
[50] 毛坤. 档案处理中之重要问题[J].图书馆学季刊,1936, 10(3): 338-339.
[51] 梁建洲.毛坤对档案教育和档案学发展的贡献[J]. 档案学通讯,1995(6): 55-57.
[52] 毛坤. 《档案行政学》讲义原稿. 成都:四川大学校史馆收藏.
[53] 梁建洲. 毛坤对档案教育和档案学发展的贡献[J].档案学通讯,1995(6): 55-57.
[54] 傅振伦. 公文档案管理法[M].重庆:文通书局, 1947: 38-64.
[55] 邓绍兴,邹步英,王光越. 中国档案分类的演变与发展[M]. 北京:档案出版社,1992: 86-89.
[56] 党跃武,赵乘源. 毛坤先生图书馆学档案学思想研究. 载:党跃武,姚乐野主编. 毛坤先生纪念文集——纪念著名图书馆学家和档案学家毛坤先生诞辰100周年.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145.
[57] 顾颉刚. 禹贡学会的清季档案[J].文献论丛, 1936年创刊号:71-72.
[58] 牛创平,等. 世界档案大事记[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3: 55-104.
[59] 除傅振伦翻译了大量英文档案馆资料外,国史馆筹备委员会由于“筹设档案总库、整理档案办法、筹备时政记三事,均须先从调查欧美各国对于档案储藏、整理、发表三种成法入手”,因此委托国史馆顾问张玄奘在1940年上半年翻译了《美国中央档案馆概述》《中央档案馆对政府及公众如何服务》《中央档案馆管理档案使用之规则》《中央档案馆第一年报告》4种书籍,以资参考.具体参见:国史馆顾问张圣奘翻译欧美档案参考书并介绍英国剑桥近代史例的工作报告.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史馆档案,全宗号:三十四,案卷号:196.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