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16, Vol. 30 Issue (4): 107-112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6.04.021
档案安全保障     
档案安全体系理论框架的构建研究
周耀林, 赵跃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430072 武汉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al Security System Theoretical Framework
Yaolin ZHOU, Yue ZHAO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全文: PDF(859 KB)   HTML
摘要:

综合分析档案安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系统梳理档案安全体系研究所涉及的理论思想,对档案安全体系理论建构意义重大。本文通过“一个逻辑起点”“两条明晰主线”“三个基本环节”“六大结构板块”“多维立体结构”的系统分析以及“十个核心内容”的重点解读,构建起一个初步的档案安全体系理论框架。

关键词: 档案安全体系理论框架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archival security system theory successfully, it’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synthetically and illustrate related theoretical methods systematically. By analyzing the system from “one logical start”, “two explicit principal lines”, “three elementary links”, “six construction sectors”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s” and interpreting the “ten core contents”, this paper constructed a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archival security system.

Key words: archival security    system    theory    framework
出版日期: 2017-11-17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引用本文:

周耀林, 赵跃. 档案安全体系理论框架的构建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107-112.

Yaolin ZHOU, Yue ZHAO.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rchival Security System Theoretical Framework.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16, 30(4): 107-112.

链接本文:

http://daxyj.idangan.cn/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6.04.021        http://daxyj.idangan.cn/CN/Y2016/V30/I4/107

档案存在形式 形成前 形成中 形成后
实体档案 文件或其他各种记录的制作、效用阶段 文件或其他各种记录的效用结束至移交 保管、利用过程等
电子文件形成的电子档案 系统设计、电子文件的制作、形成与效用 电子文件效用结束至移交 电子文件移交、保管、备份、利用等
纸质(模拟记录)档案数字化形成的电子档案 实体档案 档案出库、前处理、扫描、图像处理、图像挂接、档案归还入库 存储、备份、利用等
表1  档案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图1  档案安全体系理论框架图
[1] 王良城,杨继波.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方法与技术[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3.
[2] 麻新纯. 中国古代档案保护思想探析[J].北京档案,2005(11):12-15.
doi: 10.3969/j.issn.1002-1051.2005.11.008
[3] 杨冬权. 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档案学研究,2010(3):12-18.
[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N].中国档案报,2014-05-05(1).
[5] 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2月28日)[N].中国档案报,2016-1-11(1).
[6] 国家档案局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EB/OL].[2016-4-13]..
[7] 孙大东. 我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研究综述[J].档案管理,2012(1):68.
doi: 10.3969/j.issn.1005-9458.2012.01.025
[8] 张美芳,黄丽华,金彤.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档案,2010(4):20-21.
[9] 张美芳,王良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0(1):62-65.
[10] 周耀林,陶琴,孙洪鲁等.档案安全保障现状与发展的研究报告[R].回顾与展望——中国档案事业发展研究报告[C],2010:175-207.
[11] 张美芳. 档案安全标准体系构建的研究[J]. 档案学研究,2010(4):53-56.
[12] 王成玉. 档案安全法律体系建设刍议[A].贵州省档案局、贵州省档案学会“纪念贵州省档案馆成立50周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贵阳,2010:1-13.
[13] 陈惠. 档案安全保障法规体系建设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14] 曾峻. 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论析——公共管理学基本问题研究之一[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36-42.
doi: 10.3969/j.issn.1004-8634.2003.05.007
[15] 冯振广,荣今兴.逻辑起点问题琐谈[J].河南社会科学,1996(4):56.
[16] 胡鸿杰. 论档案学的逻辑起点[J].档案学通讯,2001(3):33-36.
[17] 张景林,王晶禹,黄浩.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知识体系[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2):18.
doi: 10.3969/j.issn.1003-3033.2007.02.003
[1] 冯蓉. 民国档案文件级目录基础体系的构建策略[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41-44.
[2] 周枫, 杨智勇. 面向智慧城市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以需求层次理论为视角[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103-106.
[3] 沈显明, 姜莉, 王书静, 张爱军.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档案馆绿色评价体系的研究探讨[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113-118.
[4] 李海涛, 宋琳琳. 我国档案学本科课程体系设置调查研究——以我国9所“985”“211”高校档案学本科课程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13-19.
[5] 贺德方, 曾建勋. 再论科技报告与科技档案的区别——与“也谈科技报告与科技档案的区别”的作者商榷[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30-35.
[6] 郭亚军, 王彦斌, 王颖, 祝洁. 大型审计项目档案嵌入式全程归档模式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77-81.
[7] 李海涛. 档案强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考——以广东省档案强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2): 31-36.
[8] 屠跃明, 张梦霞. 电子文件(档案)长期保存责任体系构建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1): 101-106.
[9] 谢丽, 王健. 中美档案法律法规中核心概念对应关系研究(下)[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6): 90-94.
[10] 李姗姗, 杨玉麟, 崔旭. 我国档案学本科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6): 13-18.
[11] 谢丽, 王健. 中美档案法律法规中核心概念对应关系研究(上)[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5): 124-129.
[12] 赵屹. 刍议数字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指导实践的脱节[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4): 19-23.
[13] 吕瑞花, 覃兆刿. 基于“活化”理论的科技名人档案开发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4): 4-7.
[14] 董宇, 安小米, 白文琳, 钟文睿, 孙舒扬, 郝春红. 档案资源整合视角下的数字档案资源公共服务能力评价指标构建[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4): 58-63.
[15] 于海燕. 整体观视野下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推进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3): 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