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16, Vol. 30 Issue (4): 69-72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6.04.013
档案资源建设     
档案图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国内外发展探讨
姚向阳1, 贾建瑞1, 李洁2
1 成都师范学院 成都 611130
2 四川大学 成都 610065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Archives and Libraries at Home and Abroad
Xiangyang YAO1, Jianrui JIA1, Jie LI2
1.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1130
2.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全文: PDF(770 KB)   HTML
摘要:

档案、图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论证档案、图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发,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的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在共建共享过程方面存在的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 档案图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archives and libraries is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archives and librarie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e paper points out gaps in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archives and libraries between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current issu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archives    libraries    information resourc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出版日期: 2017-11-17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引用本文:

姚向阳, 贾建瑞, 李洁. 档案图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国内外发展探讨[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69-72.

Xiangyang YAO, Jianrui JIA, Jie LI. Discus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of Archives and Libraries at Home and Abroad.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16, 30(4): 69-72.

链接本文:

http://daxyj.idangan.cn/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6.04.013        http://daxyj.idangan.cn/CN/Y2016/V30/I4/69

研究热点 主要研究内容 代表研究者
信息资源共建的技术方法 通过对英国的欧洲文化遗产门户网站案例研究,分析档案图书资源整合的技术。[6] Johnson, R (2001)
介绍了德国档案馆、图书馆门户网站项目(BAMP),叙述了该门户实现资源整合的技术支持。[7] Kirchhoff, T (2008)
档案图书事业合作关系 从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组织共性角度论证了融合的必然性。[8] Zorich,Waibel (2008)
综述了近年来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博物馆合作的趋势,指出文化机构的合作极大了改善了他们的产品和服务。[9] Jennifer Novia(2012)
信息资源整合及共享 数字资源整合(digital vergence)研究的先驱者,他认为传统载体形式向数字资源的转化对馆藏机构的资源整合和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0] W.B Rarward (1998)
探讨了基于数字内容长期保存的合作、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资助机构和课程开放机构的合作、专业协会和数字保存专家的合作等。[11] M.Aderson(2008)
表1  国外关于档案图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研究
研究热点 主要研究内容 代表研究者
理论基础 古代档案与图书是名副其实的“一体化”, 图书馆与档案馆融为一体。[12] 王正印(1998)
论证了图书档案一体化的内涵,提出所谓图书档案一体化既不能抹杀两种不同属性信息资源的本质区别,又不是简单的捏合,而是将其由并列关系转变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刘旭光(2010)
共性特征 认为档案、图书共同之处在于:同是信息资源的载体;都讲其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服务性;基本管理方式是相同的;都采用手工和现代化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管理;常常需要同时利用。[13] 梁宏、阚谧丁 (1998)
具有几个方面的共性:①工作程序基本相同;②基本职能相同;③工作性质相同。[14] 武红(2001)
功能意义 在充分论证构建档图一体化数字网站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主要功能模块。[15] 张云瑞 (2014)
提出了应该以公共图书馆为主体构建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数字网站及其意义。[16] 楼白宇(2013)
表2  国内关于档案图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理论研究
发展路线 要点 名称 国别
战略规划指引 提出国会图书馆的保存研究与测试工作会与全球的图书馆和档案馆实现共享,以促进机构馆藏的有效利用。[17] 美国图书馆协会《美国国会图书馆 2011-2016财年战略规划》 美国
将图书馆和档案馆的社会服务整合在一个战略框架之中,以各种现代化手段和途径服务于市民及团体。[18] 英国肯特郡议会《2004—2014 图书馆与档案馆战略规划》 英国
提供充分的预算资金,保证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影片与声音档案馆共同合作。[19]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2009—2012年整体规划》 澳大
利亚
机构项目驱动 旨在建立一个展示各国文化财富的网络平台,其成员包含了图书馆、档案馆和教育文化机构。[20] 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 全球
主要目标是发展和加强欧洲国家公共部门(图博档)的协调与合作,以加强对数字文化遗产的研究能力。[21] 欧盟各国联合项目DC-NET 洲际
成员包含美国移动影像档案工作者协会、图书馆和信息资源委员会等 63 个各类文化机构,还包括 45 个大学图书馆。[22] 美国国家网络化文化遗产倡导组织NINCH 美国
实现了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从传统的实体机构到网上数字记忆机构的整合。[23] 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门户(BAMP)项目 德国
表3  国外档案图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案例
图1  档案图书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架构图
[1] 王远征,徐晓东.信息化时代青岛市科学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建设[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学术论文集(第二辑)[C],2006:58-63.
[2] 肖希明,唐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动力机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7):1-5.
[3] 赵红颖. 图书档案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实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4] 刘旭光,刘蔚.浅谈图书档案一体化管理[J].档案学通讯,2010(6):82-85.
[5] 胡丽坤,朱锰钢.近十年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07(6):6-9.
doi: 10.3969/j.issn.1002-1884.2007.06.003
[6] Johnson R. Cultivate U K.Web site: The Development of a Portal[J]. Electronic Library,2001,19(4):241-246.
doi: 10.1108/02640470110402036
[7] Kirchhoff T, Schweibenz W, Sieglerschmidt J. Archives, Libraries, Museums and the Spell of Ubiquitous Knowledge[J]. Archival Science, 2008,8(4):251-266.
doi: 10.1007/s10502-009-9093-2
[8] Zorich D, Waibel G, Erway R.Beyond the Silos of the LAMs: Collaboration Among Libraries[J], Archives and museums, 1-59.
[9] Jennifer Novia.Library, Archival and Museum (LAM) Collaboration: Driving Forces and Recent Trends[J]. The Journal of the New Members Round Table, 2012(1):1-10.
[10] Rayward W B.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the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Libraries,Museums and Archives[M]. Higgs E.History and Electronic Artefacts. 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8:207-226.
[11] Anderson M.Evolving a Network of Networks:The Experience of Partnership in the National Digit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Preservation Program[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Curation,2008,3(1):4-14.
doi: 10.2218/ijdc.v3i1.38
[12] 王正印.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初探[J].陕西档案,1998(3).
[13] 梁宏,阚谧丁.档案、图书、情报应该搞一体化管理[J].兰台世界,1998(10).
[14] 武红.浅议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管理[J].中国档案学报,2001(8).
[15] 张云瑞等. 建立图书档案博物一体化数字网站之探讨[J].齐鲁工业大学学报,2014(12):92-95
[16] 楼白宇. 公共图书馆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数字网站的实践效应[J].兰台世界,2013(4):99-100.
[17]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strategic plan-fiscal years 2011-2016[OL].[2016-04-05]..
[18] Kent county council library and archive strategy2004 to2014[OL].[2016- 04-06].http: / /www. kent. gov.uk / leisure _ and _ culture / libraries /using_the _ library / about _ libraries _ and _ archives.aspx.
[19] 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 corporate plan 2009-2012[OL].[2016-04-06]. .
[20] 世界数字图书馆章程[OL].[2016-04-09].
[21] DC-NET service priorities and best practices for digital cultural heritaget[OL].[2016-04-10].
[22] Humanities & Arts on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OL].[2016-04-10].
[23] Kirchhoff T, Schweibenz W, Sieglerschmidt J. Archives, Libraries, Museums and the Spell of Ubiquitous Knowledge[J]. Archival Science, 2008,(84):251-266.
[24] 肖希明,郑燃.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3):26-39.
[25] 赵红颖. 图书档案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实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1] 张静. 电子档案标识初探[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105-107.
[2] 陈永生, 肖代龙. 中国近代海关档案文献编纂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108-112.
[3] 蒋冠. 国家综合档案馆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策略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48-53.
[4] 肖文建, 黎杜.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长久保存策略[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54-58.
[5] 钟文荣. 中国古代档案管理中存在明确的档案原件意识——以宋代为中心兼与蒋卫荣先生商榷[11][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17-21.
[6] 张东华, 杨帆, 程思燕. 价值共创视野下档案信息交互服务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22-25.
[7] 华林, 石敏, 杨娜, 邓甜. 基于民族记忆构建的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馆藏资源建设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71-76.
[8] 谢婉莹. 档案网络信息的公众关注度与需求探析——基于百度指数的数据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59-64.
[9] 宫晓东. 基于业务标准与流程创新视角的档案资源整合思路[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65-70.
[10] 周林兴. 象征、意义与社会服务——档案馆微信平台传播影响力及前景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82-87.
[11] 苏君华, 李莎. 档案馆泛在化服务:特征、产生机制及策略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77-81.
[12] 牛力, 袁亚月, 韩小汀. 对档案信息知识化利用的几点思考[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26-33.
[13] 周耀林, 常大伟. 我国档案大数据研究的现状分析与趋势探讨[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34-40.
[14] 黄霄羽, 王璐, 陈可彦, 展晓鸣, 吴志杰, 杨洁. 坚持应变姿态 建构多元思维——2017档案年会主题折射国外档案工作的最新特点和趋势[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4-11.
[15] 倪丽娟, 陈阳. “互联网+”环境下档案微信建设的SWOT分析——基于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的调查[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