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15, Vol. 29 Issue (6): 13-18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5.06.003
基础理论研究     
我国档案学本科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研究
李姗姗, 杨玉麟, 崔旭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西安 710127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Archival Science's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in China
Shanshan LI, Yulin YANG, Xu CUI
School of Public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全文: PDF(1102 KB)   HTML
摘要:

课程体系优化是档案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结构是课程体系的基础和保障。为此,本文选取我国部分档案高校作为调研对象,尝试从课程类别设置、学分分配等方面对我国档案学本科课程体系的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共性问题与差异过大现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档案学本科课程体系结构优化    
Abstract: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ation is an essential content of the innovation of archival science'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hile structure is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elects several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field of archival science as research objects,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rchival science's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in our country from the aspects of course category design and credit allocation, summarizes common problem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archival scienc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structure optimization
出版日期: 2017-11-16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李姗姗
杨玉麟
崔旭

引用本文:

李姗姗, 杨玉麟, 崔旭. 我国档案学本科课程体系结构优化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6): 13-18.

Shanshan LI, Yulin YANG, Xu CUI.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of Archival Science's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in China.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15, 29(6): 13-18.

链接本文:

http://daxyj.idangan.cn/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5.06.003        http://daxyj.idangan.cn/CN/Y2015/V29/I6/13

表 1  我国开设档案学专业本科的高校相关情况统计〔2〕
表 2  8所高校档案学本科课程的类别设置及学分〔3〕
表 3  8所高校档案学本科课程类别的层次与数量
图1  档案学本科课程类目体系参考模型
表 4  8所高校档案学本科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6〕
表 5  8所高校档案学本科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分比例
表 6  档案学本科各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参考值
[1] 部分院校未统计说明:盐城师范学院开设的是历史学(档案管理)专业,浙江万里学院2014年招生简章中没有档案学.
[2] 粗体为“985工程”高校,下划线为“211工程”高校,斜粗体为“军队2110工程”高校.
[3] 以公开可获取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为依据:南京大学(2009)、武汉大学(2013)、中山大学(2012)、四川大学(2005)、西北大学(2012)、辽宁大学(2008)、安徽大学(2007)、云南大学(2012).
[4] 聂二辉. 档案学本科核心课程满意度实证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3(01):66-70.
[5] 王向明,顾倩倩.论档案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定位[J].档案学通讯,2011(05):41-44.
[6] 加*的表示在课程类别设置中未明确涵盖,而是包含在其他类别中,通过培养方案中的具体课程析得.
[7] 司莉,刘剑楠,张扬声.iSchool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及其对我国图书馆学课程改革的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1,11(理论版):21-26.
[1] 金波, 蔡敏芳. 大数据时代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12-17.
[2] 王向女. 中国档案学史研究述评[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10-15.
[3] 孙大东. 中国档案学范式尚未形成——基于批判性视域的考量[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16-20.
[4] 王云庆, 张帆. 魏源档案学意识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121-125.
[5] 李海涛, 宋琳琳. 我国档案学本科课程体系设置调查研究——以我国9所“985”“211”高校档案学本科课程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13-19.
[6] 曹建忠. 档史结合,曾三档案学思想的新实践[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4-8.
[7] 白文琳, 安小米. 2014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现状、学术热点及趋势[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3): 12-15.
[8] 何振, 杨文, 唐思慧, 邢文明. 大数据时代档案学教育的新常态与实践拓展[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1): 117-123.
[9] 张衍. 江苏学院档案学教育溯源[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1): 51-56.
[10] 曹玉. 中美档案学形成阶段与发展因素的相通性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1): 11-18.
[11] 段振波, 胡晓鹏, 郭曦. 剖析档案学研究中的主体问题[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6): 4-7.
[12] 孙大东. 中国档案学逻辑起点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6): 8-12.
[13] 林勤. 发挥学会优势 适应档案工作新常态——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体会[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5): 45-47.
[14] 赵屹. 刍议数字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与指导实践的脱节[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4): 19-23.
[15] 谢永宪, 王巧玲, 朱建邦. 档案学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研究——以北京联合大学档案学专业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4): 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