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14, Vol. 28 Issue (2): 4-8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4.02.04
基础理论研究     
我国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建议
安小米1,2, 钟文睿1,2, 白文琳1,2, 孙舒扬1,2
1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2
2 中国人民大学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2
Studies of Integration and Services of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 China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Xiaomi An1,2, Wenrui Zhong1,2, Wenlin Bai1,2, Shuyang Sun1,2
1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2 Key Laboratory of Data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全文: PDF(173 KB)   HTML
摘要:

以CSSCI收录期刊代表性论文为对象分析出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的研究涉及4个方面内容,整合与服务的机制类型可归纳为7种,对国家档案资源概念的认识我国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目的来看,现有资源整合与服务的研究视角有3种。作者提出广义档案资源观和协同创新视角的资源整合与服务更符合未来需求,指出现有研究存在6个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研究的4点建议。

关键词: 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数字档案资源整合数字档案资源服务中国    
Abstract:

By analysis of representative papers from Chinese Citation Index Database, the authors find 4 research issues, 7 mechanisms and systems of integration and services of national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field. There are broader and narrower understandings of national digital archival resources and there are three perspectives of integration and services in terms of their intentions. The paper argues that a broader view and a new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the future trend, current studies have 6 limitations. Based on the above studies, the paper gives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tegration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services    China
出版日期: 2017-11-20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安小米
钟文睿
白文琳
孙舒扬

引用本文:

安小米, 钟文睿, 白文琳, 孙舒扬. 我国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建议[J]. 档案学研究, 2014, 28(2): 4-8.

Xiaomi An, Wenrui Zhong, Wenlin Bai, Shuyang Sun. Studies of Integration and Services of National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 China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14, 28(2): 4-8.

链接本文:

http://daxyj.idangan.cn/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4.02.04        http://daxyj.idangan.cn/CN/Y2014/V28/I2/4

[1] 刘家真. 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资源整合初探[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03):35-37.
[2] 肖希明,郑燃.国外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3):26-39.
[3] 郑燃,李晶.我国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进展[J].情报资料工作,2012(03):69-71.
[4] 郑燃,唐义,戴艳清.基于关联数据的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数字资源整合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2(01):71-76.
[5] 刘灿姣,叶翠.我国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调查分析[J].图书馆,2013(03):51-55.
[6] 向立文.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现条件研究[J].情报杂志,2006(12):135-136+139.
[7] 何振,蒋冠.试论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实现形式[J].档案学研究,2004(04):40-43.
[8] 何振,蒋冠.国家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工程建设构想[J].档案学研究,2005(04):32-36.
[9] 倪丽娟. 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信息化[J].中国档案,2005(12):26-27.
[10] 熊志云. 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趋势及整合措施浅议[J].档案学研究,2005(01):29-33.
[11] 赵爱国. 试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档案馆馆藏建设[J].档案学通讯,2006(06):33-36.
[12] 许兆来. 变革恒久应对恒艰——对档案资源整合的思考[J].北京档案,2007(03):30-31.
[13] 张锐. 档案信息资源优化整合与开发利用[J].中国档案,2007(10):21-22.
[14] 曹航,杨智勇.档案资源整合:现状、困难与推进策略[J].档案学研究,2010(04):28-31.
[15] 陈永生.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研究——从国家档案馆的角度[J].档案学研究,2010(01):46-51.
[16] 李宝玲. 我国档案资源整合研究现状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0(02):31-33.
[17] 孙丽炜. 当前我国档案资源整合实践的比较研究[J].山西档案,2011(03):20-23.
[18] 吴艺博. 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践探索行为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2(04):41-45.
[19] 张东华.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5(03):74-77.
[20] 刘明. 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J].档案与建设. 2007(12):15-17.
[21] 余厚洪. 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J].兰台世界,2008(08):17-18.
[22] 杭珊,吴建华,钱耀明.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整合现状及分析——以江苏省地市级综合档案馆为例[J].档案与建设,2009(09):15-18.
[23] 吴建华,方燕平.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及其整合概念的界定——“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普查与整合研究”系列论文之一[J].档案学通讯,2009(05):52-55.
[24] 金凡. 档案网站资源整合的含义、策略与模式探析[J].档案,2010(01):12-14.
[25] 王斌,吴建华.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整合方法与方案——“档案网站信息资源普查与整合研究”系列论文之二[J].档案学通讯,2010(01):61-66.
[26] 裴友泉,马仁杰,裴斐.徽式探索的学术意义——社会转型期档案资源整合问题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6(04):14-17.
[27] 潘玉民,论国家档案资源的内涵及其构成[J].北京档案,2011(01):17-20.
[28] 戴志强. 国家档案资源整合的涵义及其运作机制探讨[J].档案学通讯,2003(02):4-7.
[29] 苏新宁,章成志,卫平.论信息资源整合[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09):54-61.
[30] 谭必勇,王新才.国家档案资源整合与共享的控制机制探讨[J].档案学研究,2006(04):17-22.
[31] 胡昌平,汪会玲.信息资源整合的多视角分析[J].情报科学,2006(09):1281-1285.
[32] 张晓娟,张洁丽.我国信息资源整合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科学,2009(01):26-31.
[33] 戴志强. 关于国家档案资源整合的若干思考[J].中国档案,2002(08):45-47.
[34] 马文峰,杜小勇.数字资源整合的发展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07):66-70.
[35] 戴志强. 以公共档案馆为主体整合共享性档案信息资源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10(01):32-36.
[36] 周彩芬,朱金根.浅谈拓宽档案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J].浙江档案,2008(03):22-23.
[37] 杨润珍. 认识国有档案资源属性创新档案资源整合机制[J].档案时空,2009(04):17-19.
[1] 孙大东. 中国档案学范式尚未形成——基于批判性视域的考量[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16-20.
[2] 马振犊.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及其开放利用[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86-89.
[3] 贺德方, 曾建勋. 再论科技报告与科技档案的区别——与“也谈科技报告与科技档案的区别”的作者商榷[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30-35.
[4] 丁海斌, 舒建兰. 中国古代“簿族”文档名词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3): 19-24.
[5] 陈玉亮, 汪好. 基于SOA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3): 87-89.
[6] 曹玉. 中美档案学形成阶段与发展因素的相通性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1): 11-18.
[7] 加小双, 张斌. 欧美科技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1): 25-31.
[8] 孙俐丽, 吴建华. 关于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机制顶层设计的初步思考[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1): 57-61.
[9] 孙大东. 中国档案学逻辑起点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6): 8-12.
[10] 邢变变, 孙大东. 渐行渐远渐无书——国外档案学译著在中国[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4): 8-13.
[11] 黄世喆, 林明香. 欧美档案学对中国近代档案学的影响[J]. 档案学研究, 2014, 28(6): 84-88.
[12] 肖秋会. 俄罗斯档案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4, 28(5): 85-90.
[13] 王新才, 文振兴, 谢芳芳. 中国的国外档案学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4, 28(5):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