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研究 |
|
|
|
|
我国档案学发展动力探析 |
任红娟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学院 郑州 450015 |
|
Toward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rchival Science |
Hongjuan Ren |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450015 |
[1] |
李财富. 中国档案学史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41.
|
[2] |
张长海. 论传统档案学的转变与重构[J].档案学研究,2001(5):3.
|
[3] |
王协舟. 中国档案学的动力机制[J].档案学研究,2009(3):11-13.
|
[4] |
杜长安,李梦军.历史研究是档案学发展的动力[J].军事历史研究,2010增刊:28-31.
|
[5] |
吴龙娣. 创新是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J].职业,2011(10):154-155.
|
[6] |
张阳宁.创新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J].山西档案,2011增刊:105.
|
[7] |
王新才,王海佼.档案学发展的动力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2(2):4-8.
|
[8] |
任越. 基于主体视域的档案学进化与发展问题研究[J].档案管理,2012,(2):20-24.
|
[9] |
桑毓域,蒋冠.关于全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调查的统计与分析(下)[J].档案学通讯,2010(2):70-73.
|
[10] |
胡玥. 中国档案学跨学科研究现象引证分析[D].辽宁:辽宁大学,2012.
|
[11] |
靖继鹏,赵荣.我国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创新机制及创新领域研究[J].情报学报,2005,24(3):268-276.
|
[12] |
周九常,尤大鹏.情报科学的发展动力[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2):47-50,58.
|
[13] |
刘永,邓胜利.情报学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7):42-45.
|
[14] |
杨永生,赵宏岩.情报学理论发展动力观的构想[J].情报科学,2008,26(5):662-665,670.
|
[15] |
王新才,王海佼.档案学发展的动力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2(2):4-8.
|
[16] |
吴龙娣. 创新是推动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J].职业,2011(10):154-155.
|
[17] |
王协舟. 中国档案学的动力机制[J].档案学研究,2009(3):11-13.
|
[19] |
后保管时代的中国档案学科发展及基础理论研究——“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EB/OL][2012-09-12]..
|
[18] |
李扬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fyf8]我国档案利用服务政策梳理与回顾[J].兰台世界,2011(21):2-5.
|
[19] |
张卫东. 从“两种意识”谈国家开放档案的价值实现[J].档案学研究,2012(5):39-42.
|
[20] |
桑毓域,蒋冠.关于全国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发展情况调查的统计与分析(下)[J].档案学通讯,2010(2):70-73.
|
[21] |
杜雯,颜祥林,沈双洁等.我国档案专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初步调研[J].档案学通讯,2012(2):66-72.
|
[22] |
郭欣仪,姜玉平.中国档案学之建立——基于学科制度视角的中国档案学发展史[J].档案学研究,2012(2):9-13.
|
[23] |
王新才,王海佼.档案学发展的动力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2(2):4-8.
|
|
Viewed |
|
|
|
Full text
|
|
|
|
|
Abstract
|
|
|
|
|
Cited |
|
|
|
|
|
Shared |
|
|
|
|
|
Discussed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