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官方微信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22年 20卷 5期  刊出日期 2022-10-30
  
1 陈磊, 张科利, 杨志成, 曹梓豪
喀斯特坡面块石对土壤水分影响的坡度响应
土壤水分是影响喀斯特坡耕地农业发展和生态修复的关键因子。出露地表的块石显著影响着坡面土壤水分及地表产流产沙过程。为探明块石对坡面土壤水分的影响,在贵州遵义浒洋水小流域,选择8°、12°和18°坡面上的块石,对块石上下坡面顺坡方向不同距离的土壤水分进行监测。结果表明:1)3种降雨量下,不同坡度块石上下坡面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上坡面>下坡面,其差异表现为:横条形块石8°>竖条形块石12°>竖条形块石18°。坡度越陡,雨量越大,块石上下坡面土壤含水量差异越小。2)监测期内块石上下坡面土壤水分差异表现为:横条形块石8°>竖条形块石12°>竖条形块石18°,坡度越大,差异越小。坡度越小,块石上下坡面土壤含水量在雨季变化越大,且块石上下坡面土壤含水量越稳定。3)相同土层深度块石上下坡面各部位土壤含水量差异受坡度影响明显。4)块石上下坡面相同部位各深度土壤水分差异对坡度变化具有不同响应。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缓解石漠化演替、生态经济建设和植被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2022 Vol. 20 (5): 1-9 [摘要] ( 301 ) [HTML 1KB] [PDF 5299KB] ( 198 )
10 李琬欣, 熊东红, 袁勇, 张闻多, 张宝军, 赵冬梅
四川大凉山典型小流域切沟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
为探究大凉山区切沟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选择孙水河上游典型小流域,综合采用遥感监测、实地调查、GIS统计与分析等手段,研究切沟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影响切沟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切沟数量多,分布广,主要集中在流域东南一带(上游),向西北一带(中下游)呈逐渐下降趋势;流域内最大切沟密度6.53 km/km2,侵蚀强度轻度以上区域面积103.38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8.12%。2)地层岩性、高程、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小流域切沟空间分布的关键因子,小流域海拔3 020~3 150 m、地层为小坝组或窝头山组、土壤类型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土、土地利用方式为裸地或撂荒地的区域切沟分布较为集中。研究成果可为大凉山区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提供决策支撑,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022 Vol. 20 (5): 10-16 [摘要] ( 307 ) [HTML 1KB] [PDF 4506KB] ( 192 )
17 李俊杰, 李钢铁, 麻云霞, 张月欣, 胡博, 张金旺, 王月林
基于PCA-TOPSIS的沙地不同林龄榆树土壤养分评价
科学确定沙地土壤养分指标并进行土壤养分评价,对提升沙地土壤肥力有着重要意义。以翁牛特旗乌丹镇林场幼龄18 a、中龄26 a、成熟32 a,3个不同林龄的榆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0~10,10~20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的变化特征,用熵权法对土壤养分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熵权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最小数据集(MDS),计算各土壤样本与最优及最劣样本的加权欧氏距离,计算土壤养分综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林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指标存在不同的差异情况,在10个养分指标和3个生长指标中,MDS由速效氮、速效钾、多酚氧化酶3个指标组成,同一指标不同林龄下差异显著。表现为幼龄林:速效氮(0.47)>速效钾(0.09)>多酚氧化酶(0.16);中林龄:速效氮、多酚氧化酶(1)>速效钾(0.31);成熟林:速效钾(0.84)>多酚氧化酶(0.65)>速效氮(0)。根据土壤指标熵权得分情况,在不同林龄阶段适当控制或调整化肥施用比例和周期,以更好地改善当地榆树长势并提升土壤肥力。
2022 Vol. 20 (5): 17-23 [摘要] ( 326 ) [HTML 1KB] [PDF 1089KB] ( 145 )
24 燕超, 胡海波, 徐晓梅, 程浩, 许洪娇
模拟降雨条件下城市下垫面径流系数变化规律
为研究城市用地在降雨条件下的雨洪控制机制和城市下垫面径流产生规律,在不同典型下垫面条件下进行模拟降雨,研究不同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条件下下垫面的产流特征及作用机制。分别在30、60、80和100 mm/h降雨强度下,监测其径流情况,观测对比不同降雨强度下径流系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同一降雨强度下,不透水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大于透水铺装的下垫面,其中草地具有突出的雨水调蓄作用,径流系数为0.27~0.41;2)降雨强度对不透水下垫面径流系数的影响不明显,而透水下垫面受降雨强度影响有着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当降雨强度>60 mm/h时,透水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存在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透水砖变化最大,径流系数增加0.21;3)降雨历时对径流系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透水下垫面的径流系数增速逐渐减缓,增速减缓主要发生在降雨发生60 min后。本成果可为海绵城市建设中透水下垫面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与科学依据。
2022 Vol. 20 (5): 24-30 [摘要] ( 245 ) [HTML 1KB] [PDF 1055KB] ( 147 )
31 陈佳敏, 王宁, 赵富王, 何欣月
黄土丘陵区沟沿线不同微地形植物群落特征
沟沿线是黄土丘陵区沟间地和下部沟谷地的过渡地带,人为活动干扰相对较少,沟沿线不同微生境形成的植物群落,对沟沿线侵蚀防控和乡土物种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在陕北黄土丘陵区选取不同走向的支沟,将沟沿线划分为沟头和瓦背2种微地形进行植被调查,探究沟沿线不同微地形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沟沿线物种丰富,调查植物共计34科73属90种,其中分布频率较高、重要值较高的物种均是该区潜在的抗侵蚀物种,也是退耕地恢复和人工林下植物恢复的重要种源。不同微地形物种数量无明显差异,但物种重要值随微地形变化,说明群落结构受到微地形的影响。沟沿线植物群落多样性受坡向、微地形及其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植被平均高度、盖度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坡向的变化趋势大致表现为阴坡大于阳坡;沟头与瓦背相比,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更高,均匀度较低,物种多样性无显著差异。总之,沟沿线作为沟间地和沟谷地的过渡带,保存了丰富的物种,在防止沟道侵蚀和为坡面植物恢复提供种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22 Vol. 20 (5): 31-38 [摘要] ( 213 ) [HTML 1KB] [PDF 1613KB] ( 201 )
39 殷敏峰, 邸明婷, 邓鑫欣, 王涵宇, 尹子鸣, 童博雅, 张加琼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迎风坡水蚀影响的风蚀特征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受水蚀和风蚀的影响,土壤侵蚀强烈,明确风水交错侵蚀特征与机理对该区域土壤侵蚀的科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前人对径流方向与风向相反的交错侵蚀研究不足的现状,采用室内模拟降雨与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仅风蚀试验为对照,分析砂黄土迎风坡受水蚀影响的风蚀速率及风蚀在水-风侵蚀总量中的比例等,阐明受前期水蚀影响的风蚀特征。结果表明:1)前期水蚀对后期风蚀有极显著(P<0.01)的抑制作用。9、12和15 m/s风速下,水蚀后的风蚀速率较仅风蚀平均减小90.8%、94.3%和95.8%;2)风蚀速率明显受前期水蚀试验条件的影响,相同风速条件下,前期水蚀的降雨强度和坡度大则后期风蚀速率也大;3)相较于风蚀在仅水蚀与仅风蚀侵蚀总量中的比例,风蚀在水-风侵蚀总量中的比例始终更低,9、12和15 m/s风速下,风蚀在水-风侵蚀总量中的比例较风蚀在仅水蚀与仅风蚀侵蚀总量中的比例最大减少52%、65%和68%。前期水蚀明显抑制后期风蚀的主要原因包括水蚀改变了地表形态和地表形成的物理结皮。
2022 Vol. 20 (5): 39-46 [摘要] ( 381 ) [HTML 1KB] [PDF 2204KB] ( 157 )
47 窦志扬, 任改, 苗德志, 邓海瑜, 孙宇轩, 徐涵, 李辉, 张光灿
土壤酚酸胁迫对杨树光合效率参数的影响
为探索土壤酚酸胁迫对杨树光合作用效率的影响特征与生理机制,以盆栽1年生欧美杨107(Populus×euramericana‘Neva’)苗木为试验材料,以杨树第二代林分的土壤酚酸质量浓度(T)为参考值进行盆栽土壤不同酚酸质量浓度处理,分别为0.5T、1.0T、1.5T、2.0T、2.5T、3.0T和0T (对照),测定分析不同酚酸质量浓度土壤下杨树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酚酸质量浓度的增大,杨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以及叶绿素最大光化学效率、实际光化学效率等光合效率参数明显减小。2)低酚酸质量浓度(0.5T~1.5T)时,杨树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以气孔因素限制为主,即光合机构的CO2供应受阻;高酚酸质量浓度(1.5T~3.0T)时,杨树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转变为以非气孔因素限制为主,即光合机构的光合反应活性降低。因此,土壤酚酸胁迫对杨树光合效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高酚酸质量浓度下光合作用发生明显光抑制;土壤酚酸质量浓度增大时,杨树光合机构可通过增加热耗散实施光保护,是杨树光合作用忍耐土壤酚酸胁迫的一种生理对策。
2022 Vol. 20 (5): 47-55 [摘要] ( 223 ) [HTML 1KB] [PDF 1282KB] ( 148 )
56 王美娟, 段文标, 陈立新, 曲美学, 王亚飞, 杨永超, 潘磊, 石金永
模拟氮磷沉降和凋落物处理对红松林土壤全氮和有机氮的影响
为阐明模拟氮磷沉降和凋落物处理对红松人工林和阔叶红松林土壤全氮及水解性有机氮的影响,2018和2019年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种林型内,实施2种处理试验,其中前者以(NH42SO4和(NH42HPO4作为氮源和磷源进行模拟试验,设置4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后者凋落物处理设置3个水平,每个水平3个重复。采用方差分析法,揭示2种处理对土壤全氮和水解性有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处理均对土壤全氮有显著影响,但对土壤水解性有机氮的影响因试验时间而异;2)土壤全氮与各种形态的水解性有机氮呈显著正相关;3)土壤全氮和水解性有机氮含量随试验持续而显著增加;4)对于土壤全氮及土壤水解性有机氮而言,阔叶红松林均高于红松人工林,2019年高于2018年。其中采样月份、林型、氮磷沉降和凋落物处理的交互作用对两者的影响更显著。不同氮磷沉降和凋落物处理下,2年间的土壤全氮、酸水解总氮、氨基酸态氮、氨态氮影响显著(P<0.05),土壤氨基糖态氮、酸解未知氮影响不显著(P>0.05)。
2022 Vol. 20 (5): 56-65 [摘要] ( 249 ) [HTML 1KB] [PDF 1991KB] ( 181 )
66 高小龙, 王幼奇, 白一茹, 阮晓晗, 钟艳霞
脱硫石膏添加下盐碱土水分入渗特征分析
为研究脱硫石膏添加下盐碱土水分入渗特征及参数变化规律,以银北平原盐碱土为研究对象,设置6组脱硫石膏添加比例:0、1.5%、3.0%、4.5%、6.0%和7.5%,采用室内一维垂直土柱入渗法,观测湿润锋运移规律和累积入渗量变化情况,比较4种入渗模型对脱硫石膏添加下盐碱土入渗规律的适用性,并根据一维代数模型对土壤剖面含水率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脱硫石膏添加减缓水分入渗过程,6组试验中添加1.5%~7.5%脱硫石膏入渗累积用时较无添加分别增加9.09%、13.64%、22.73%、27.27%和36.36%。2)4种入渗模型决定系数R2的大小为:通用经验模型>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Horton模型,Philip模型中吸渗率S随脱硫石膏添加比例增大逐渐减小。3)同一土层深度处,土壤剖面含水率随脱硫石膏配比增加而减小。4)一维代数模型能较好模拟不同处理土壤剖面含水率变化情况。可见,脱硫石膏添加可有效改善盐碱土水分运动特性,减缓水分入渗过程,调节土壤水分分布状况。
2022 Vol. 20 (5): 66-74 [摘要] ( 218 ) [HTML 1KB] [PDF 1030KB] ( 142 )
75 刘小梅, 李勇, 黄智刚, 王旭, 黎静宜, 黄俣晴
广西集约化甘蔗种植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时空特征
为探讨广西集约化甘蔗种植小流域甘蔗不同生长期坡地土壤侵蚀与养分流失状况以及影响土壤侵蚀、养分流失的因素,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利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和野外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1)2020年那辣小流域甘蔗坡地土壤侵蚀速率为18.86 t/(hm2·a),属轻度侵蚀,远高于水利部流失量5 t/(hm2·a)的标准;2)流域甘蔗坡地土壤侵蚀速率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特征为分蘖期>伸长期>苗期>成熟期,3个子流域(SW1、SW2和SW3)的甘蔗坡地在分蘖期土壤侵蚀总量占全生长期的95.66%~97.40%,流域甘蔗坡地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流失速率与甘蔗坡地土壤侵蚀速率的时间变化特征一致,子流域SW3的甘蔗坡地SOC流失速率比SW1、SW2分别高42.96%、33.46%,子流域SW3的甘蔗坡地TN流失速率比SW1、SW2分别高48.61%、26.11%,甘蔗坡地TP流失速率为子流域SW1比SW2、SW3皆高8.07%;3)流域甘蔗坡地土壤侵蚀速率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受降雨影响比较大,伸长期和成熟期植被覆盖对甘蔗坡地土壤侵蚀速率的影响不明显;4)甘蔗坡地TN和TP流失速率分别与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要根据甘蔗生长期坡地的水土流失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综上,应用RUSLE模型与野外采样相结合即可估算甘蔗不同生长期坡地的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速率,可为广西集约化甘蔗种植小流域坡地防治土壤侵蚀、养分流失和非点源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2022 Vol. 20 (5): 75-84 [摘要] ( 222 ) [HTML 1KB] [PDF 3383KB] ( 162 )
85 范秋运, 张超英, 耿玉清, 韩秀娜, 陈琳
添加粉煤灰对煤矸石基质性质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煤矸石的结构性差且持水性低,是限制矿区生态环境改善的生态因子。为合理利用煤矸石资源,探寻改善煤矸石基质的途径和效果,以矸土质量比(1:1)的煤矸石基质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培养法,研究添加粉煤灰质量比为0、10%、30%和50%时,盆栽基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高羊茅生长状况。结果表明:1)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盆栽基质的密度和砂粒含量显著降低,田间持水量、粉粒含量、水溶性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显著增加。但相对于添加30%的盆栽基质,添加50%粉煤灰的盆栽基质显著降低有机碳含量,却增加有效磷含量,而其他化学性质无显著差异;2)添加30%和50%粉煤灰的盆栽基质总磷脂脂肪酸和细菌磷脂脂肪酸含量,分别较粉煤灰零添加显著地增加38.07%、47.80%和43.04%、27.40%,但添加30%粉煤灰的盆栽基质磷脂脂肪酸含量与添加50%粉煤灰的盆栽基质无显著差异;3)随着粉煤灰添加量的增加,植物的生物量以及养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添加50%粉煤灰的处理最为显著。总之,添加粉煤灰改善煤矸石基质的性质,促进植物的生长。综上,建议在煤矸石基质中添加30%~50%粉煤灰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
2022 Vol. 20 (5): 85-92 [摘要] ( 370 ) [HTML 1KB] [PDF 936KB] ( 145 )
93 王冰, 刘喜云, 牛健植, 杨卓
河北崇礼东沟流域立地类型划分及其植被配置
河北崇礼区东沟流域植被的合理配置对绿色冬奥意义重大。明确流域土壤水分主要影响因子并据此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有助于该区域植被的合理配置。本文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分析东沟流域不同坡度、坡向及土壤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差异,研究了影响土壤水分的主导立地因子,并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流域立地类型划分,探讨了该流域内不同立地类型的植被配置。结果如下:1)按照"坡向-坡度-土壤类型"的命名方式,东沟流域被划分为32种立地类型。2)流域内的粗骨土和栗钙土、褐土与棕壤的初始含水量不存在显著差异,粗骨土与栗钙土、褐土、棕壤土的有效含水量有显著差异(P<0.05);平坡(0~5°)、缓坡(>5°~15°)、斜坡(>15°~25°)、陡坡(>25°)4个坡度的初始含水量和有效含水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阴坡的初始含水量(15.26±3.09)%,优于阳坡(10.99±3.02)%,阴坡的有效含水量(30.59±4.62)%优于阳坡(22.83±5.11)%。3)划分立地类型中,陡坡立地类型组以耐旱的水土保持林种为主,灌草为辅,减少水土流失;斜坡立地类型组根据水热条件种植经济林、用材林;缓坡和平地立地类型组应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坡向、土壤类型等为影响土壤水分特征变化的主要立地因子,通过流域立地类型划分可以为该流域内的植被的合理营建提供理论支持。
2022 Vol. 20 (5): 93-101 [摘要] ( 261 ) [HTML 1KB] [PDF 4112KB] ( 184 )
102 徐丙翔, 于坤霞, 李占斌, 李鹏, 潘明航, 杭鹏磊, 黄高花, 杨建华, 张文景
韭园沟流域淤地坝系综合风险预警
病险淤地坝会严重地威胁到群众生命和经济财产安全,制约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淤地坝运行风险的识别和研究就尤为重要。以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示范流域韭园沟流域淤地坝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水文统计、数值模拟等方法,从损失风险、结构风险、洪水风险和运行管理风险4个准则层选取10个指标,构建多目标多层次风险预警体系,基于专家打分结果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根据综合得分评价韭园沟流域淤地坝系风险状态。结果显示:1)韭园沟流域淤地坝运行管理风险的等级最高;大部分淤地坝结构风险为轻度风险状态;洪水风险和损失风险随着降雨重现期的增加而增大。2)当设计暴雨由1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时,韭园沟流域淤地坝中处于重度危险的淤地坝比例从0增加到5.3%,轻度危险的淤地坝比例从60.5%降低到42.1%。本研究模拟不同重现期降雨下淤地坝运行风险,为淤地坝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022 Vol. 20 (5): 102-108 [摘要] ( 326 ) [HTML 1KB] [PDF 3338KB] ( 155 )
109 罗为东, 甘淑, 袁希平, 高莎, 胡琳, 袁新悦
基于UAV高分辨率DEM的复杂微地貌形态特征分析——以恐龙谷南缘山区为例
地形复杂的高原山区水土流失问题显著,迫切需要深入开展山地有关形态特征的分析研究。利用无人机航测快速获取恐龙谷南缘山区复杂试验区域影像,构建分辨率为0.5 m的高分辨率DEM模型。基于该高分辨率的模型,首先遵循地形因子有效性、易计算性和因子相互独立性原则,分别选取坡度、地表粗糙度、标准曲率和地表切割深度4项单因子指标进行微地貌地形特征定量分析;然后依据对复杂地貌进行完整性和适用性的分级处理,结合曲面倾斜度和地表崎岖状况,分别对以上4项单因子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并构建TCI模型。结果表明:1)依据变异系数计算的各项单因子权重分别为0.282、0.171、0.259和0.288;2) TCI模型中复杂度较高的F1、F2区域脊-谷的位置表面崎岖,同时经野外实地踏勘,试验区裸土、裸岩分布广泛,且红壤和紫色土黏性低;3)结合恐龙谷南缘山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实地踏勘情况,发现TCI模型中较高复杂、高复杂度区域的土壤受一定程度侵蚀导致水土流失。大面积侵蚀地貌的情况下,以小面积TCI模型快速判断土壤受侵蚀区域主要集中于脊-谷位置。研究通过无人机便捷构建高精度DEM,以地形因子组合TCI模型对快速判断土壤侵蚀区域的方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2 Vol. 20 (5): 109-117 [摘要] ( 304 ) [HTML 1KB] [PDF 6957KB] ( 162 )
118 娄梦婕, 史明昌, 郭虹扬, 杨建英
基于InVEST模型的白洋淀—大清河流域水源涵养分析
白洋淀—大清河流域是雄安新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为探明该区产水功能的分布格局,揭示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分布的特殊规律,基于InVEST模型Water Yeild模块评估流域产水并计算水源涵养量,运用地统计学方法求得不同条件下的水源涵养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大清河流域产水总量为35.8亿m3,水源涵养总量为1.7亿m3,平均产水量为83.91 mm;流域产水量与水源涵养量的空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自西北太行山区向中部浅山丘陵区缓慢增加,再自中部往东南部平原区逐渐减少。说明降水差异、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人类干扰等因素对涵养功能影响较大;综合区域的自然条件与相关研究,中部丘陵区雨量充沛,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小且裸土、灌木林占地面积广阔,水源涵养提升潜力较大,可通过优化植被种类与结构,特别是增加低耗水的灌木林来提高流域水源涵养能力。
2022 Vol. 20 (5): 118-123 [摘要] ( 279 ) [HTML 1KB] [PDF 4918KB] ( 163 )
124 贾燕锋, 王佳楠, 范昊明, 石昊, 周丽丽, 马仁明
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措施防治多营力侵蚀的作用与优化配置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现有水土保持措施多针对单一营力侵蚀配置,但黑土区具有多营力复合侵蚀的特点。当前针对单一侵蚀营力布设的措施能否起到防治多营力复合侵蚀的作用,是亟需回答的问题。笔者通过整理文献资料,分析黑土坡耕地主要水保措施防治多营力复合侵蚀的作用,并以漫川漫岗区<5°坡耕地为例,根据不同营力侵蚀贡献率进行措施优化配置。结果表明:黑土坡耕地水保措施防治水蚀效果良好,林草植被及保护性耕作措施能起到防治风蚀的作用,等高垄作、保护性耕作、梯田、地埂植物带、植物缓冲带等兼具减弱冻融破坏、调控融雪径流,减小融雪侵蚀的作用。基于当前配置,建议1°~3°坡耕地在等高垄作基础上增加保护性耕作及植物缓冲带措施,3°~5°坡耕地在等高垄作、地埂植物带基础上增加保护性耕作措施。黑土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虽具备防治多营力复合侵蚀的能力,但在措施配置时应考虑多营力侵蚀贡献率。
2022 Vol. 20 (5): 124-132 [摘要] ( 331 ) [HTML 1KB] [PDF 959KB] ( 172 )
133 张勤, 许海超, 秦伟, 张明浩
基于CiteSpace的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影响研究现状与趋势
植被是防蚀减沙的重要措施。当前关于植被类型和数量对侵蚀产沙的影响已较为清晰,但其格局与侵蚀产沙的关系仍不明确。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工具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2005—2020年发表的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对文献基本信息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典型报道评述,对评估模型方法、生态水文效应和不同因素耦合3方面的现状和进展开展综合评述,并提出该主题未来研究趋势建议。结果表明:目前的研究难以全面满足植被恢复过程中以科学布局提高生态—经济综合效应的科技需求;新兴的泥沙连通性体系还有待完善,对植被格局变化的响应机制仍不明确。未来应完善连通性理论及其指标,明晰植被格局影响侵蚀产沙的过程机制;加强模型与表征指数优化,提升植被格局与侵蚀产沙变化模拟能力;重视耦合影响与功能权衡,丰富植被格局影响侵蚀产沙的研究内涵。有关研究可为深入开展植被格局对侵蚀产沙影响的研究提供方向性参考。
2022 Vol. 20 (5): 133-140 [摘要] ( 287 ) [HTML 1KB] [PDF 3188KB] ( 160 )
141 王静
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技术发展历史
中国黄土丘陵沟壑区是中国乃至全球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是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敏感的农牧交错带。该地区的水土保持技术一直在发展。厘清其历史对中国水土保持事业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指导意义。笔者首次基于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视角,收集整理大量的一手历史档案,系统地梳理近70年来内蒙古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技术的历史脉络,揭示1956—1962年、1963—1978年、1979—1985年、1986—1996年和1997年至今5个历史阶段水土保持技术的发展特征,并探究水土保持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水土保持技术历经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曲折过程;2)水土保持技术取得从地方规定到行业标准再到国家标准的阶梯式进步;3)社会人文因素导致水土保持技术实施数量和侧重差异,综上,国家宏观政策、技术标准、项目实施和配套机构推动了研究区水土保持技术在时间维度的演进;而历史文化和地方经济则导致相似自然环境的水土保持技术存在空间差异。
2022 Vol. 20 (5): 141-150 [摘要] ( 212 ) [HTML 1KB] [PDF 3014KB] ( 227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关于招募《中国水土保持科学》青年编委的通知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之:中国林业教育奠基人梁希
祝贺郑粉莉副主编和陈利顶、雷廷武编委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编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0年主编会暨第九届优秀论文评审会在京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编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致谢审稿专家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主编会议在陕西杨凌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原主编王礼先教授获诺曼?哈德逊纪念奖
英文稿件征稿启事
崔鹏副主编当选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刘国彬等3位编委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委会换届暨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我刊副主编崔鹏当选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协 教育部 科技部 卫生计生委 中科院 工程院 自然科学基金会关于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
我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征稿启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关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网址的申明
关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五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告
祝贺《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副主编崔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Copyright Notice
201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关于颁发《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四届优秀论文奖的决定
关于授予王礼先同志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特殊贡献奖的决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暨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海南三亚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四届优秀论文评审会在京召开
关于IP地址变更的通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中国知网统计数据
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年来源期刊
在线投稿系统正式启用,欢迎在线投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中国知网统计数据
欢迎订阅《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在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名列前茅
第二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成功召开
关于召开《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通知
      更多....  
更多.... 
   论文版权转让合同
   作者信息表
   论文模板
更多.... 
           
 
  版权所有© 2010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联系电话: 010-62336042,010-62336872 E-mail: sbxh035@263.net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 11006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