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出版道德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届编委会
第二届编委会
第三届编委会
第四届编委会
投稿须知
征稿范围
稿件写作须知
英文写作须知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官方微信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21年 19卷 6期
刊出日期 2021-12-30
1
单玉琳, 解建仓, 韩霁昌, 雷娜, 董起广
黄土高原坡面土壤水分特征及时间稳定性——以延安市九龙泉沟为例
为明确黄土高原流域坡面土壤水分特征,进一步指导该地区生态建设,本研究选择该区一西南朝向、相对平缓的典型坡面,对不同坡位下的土壤含水率进行定位监测,并利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和相对差分等方法分析其时间稳定性。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平均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含水率变异性在上坡位及中坡位表现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下坡位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土壤含水率分布特征为上坡位<中坡位<下坡位,且下坡位与上坡位、下坡位与中坡位之间土壤水分含量差异显著(
P
<0.05);土壤含水率的时间稳定性分析显示,0~5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6、8、9月之间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相关性极显著(
P
<0.01),而50~100 cm范围土层土壤含水率在5、6月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中坡位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最高,其次为上坡位,下坡位最低;研究区域内最佳时间稳定性点为中坡位的M3号点,可作为坡面0~100 cm土层最优的时间稳定性代表性测点。因此,黄土高原坡面水分的时间稳定性在中坡位较强。研究结果有望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及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结构选择及土壤水分评价提供参考。
2021 Vol. 19 (6): 1-7 [
摘要
] (
366
) [
HTML
1KB] [
PDF
1710KB] (
205
)
8
赵鑫, 朱超, 郑云珠, 李婷婷, 于娜, 田晓飞, 翟胜, 孙树臣
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林地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
为揭示毛乌素沙地人工林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特征,于2018年3月-2019年10月利用CNC503DR型中子仪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固定沙丘长柄扁桃林地中30个测点的0~300 cm剖面土壤含水量连续测定,运用经典统计学和时间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深度土层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和时间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1)监测期间,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在时空上均属中等变异,0~50 cm土壤含水量较低且时间变异性较强,200~300 cm土壤含水量较高空间变异性较强,并与其他各层差异显著(
P
<0.05);2)0~300 cm土壤水分Spearman秩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相关,2018年土壤水分秩相关系数大部分在0.6以上,表现出一定的时间稳定性特征;3)基于累计概率和相对差分分析,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20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较强,各土层代表性测点平均土壤含水量与研究区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
R
2
介于0.63~0.90之间,可利用代表性测点较精确估算研究区各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4)水量平衡分析表明,研究区降水量能够满足长柄扁桃灌丛正常生长。长柄扁桃灌丛小区土壤水分表现为正平衡,各测点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强且代表性测点能较准确的预测各测点0~3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
2021 Vol. 19 (6): 8-17 [
摘要
] (
314
) [
HTML
1KB] [
PDF
1275KB] (
193
)
18
高钿惠, 尚佳州, 宋立婷, 王卫锋
小叶杨叶片光合特性与解剖结构对干旱及复水的响应
干旱是三北地区杨树人工林生产力低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但干旱及复水下杨树的生理生态响应与适应机制尚不清楚。以北方乡土树种小叶杨幼苗为材料,盆栽称量法控制土壤含水量并设置对照田间持水量的75%±5%、中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50%±5%和重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25%±5%共3个水分梯度,3个月后对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复水至田间持水量的75%±5%;研究了干旱及复水下小叶杨叶片光合荧光参数、叶片形态解剖、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分配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下小叶杨根系生物量分配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以促进根系吸水,同时叶片变小、地上部生长降低以减少水分消耗;茎中可溶性糖与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储量增加,可能有助于提高茎栓塞修复能力。中度干旱下小叶杨通过降低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的策略减少光抑制对光合机构的损伤,并通过增厚海绵组织提高光能利用率,而重度干旱下则通过关闭气孔降低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以降低净光合速率牺牲碳固定为代价维持叶片水分状况。重度干旱复水后叶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且产生了明显的补偿作用,原因可能是复水前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栅海比高于正常供水。总之,小叶杨可通过增加根系碳投资、减小叶面积以及增大器官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适应干旱,且复水后表现出明显的补偿效应。
2021 Vol. 19 (6): 18-26 [
摘要
] (
226
) [
HTML
1KB] [
PDF
1339KB] (
220
)
27
柳叶, 任悦, 高广磊, 丁国栋, 张英, 王家源, 郭跃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储量分布特征
土壤碳(C)、氮(N)和磷(P)浓度在调节植物生长和养分循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研究其储量对于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可持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沙地樟子松(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是我国北方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由于种植地区和年限不同,其土壤碳氮磷储量可能存在差异。为揭示引种地区和林龄对沙地樟子松林土壤碳氮磷储量分布的影响,以呼伦贝尔沙地、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不同龄组(中龄、近熟和成熟)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算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和储量,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储量差异性并阐明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氮、磷储量分别为1.78~34.38、0.33~2.09和0.48~1.83 kg/m
2
;2)引种地区对土壤碳氮磷储量均有显著影响(
P
<0.05),林龄对土壤碳氮储量影响显著(
P
<0.05);随着林龄的增加,碳储量先增加后减小,氮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3)土壤碳氮储量与孔隙度、蔗糖酶和磷酸酶呈正相关关系,与平均降水量、pH、温度等呈负相关关系;氮磷储量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P
<0.05),磷储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与氮储量相反。引种地区和林龄对沙地樟子松土壤碳氮储量影响显著,而磷储量受引种地区和氮储量影响较大,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经营管理可适当施加磷肥并注重对成熟林的管护。
2021 Vol. 19 (6): 27-34 [
摘要
] (
448
) [
HTML
1KB] [
PDF
1967KB] (
158
)
35
张守纲, 樊军, 盖佳敏
黄土坡面苜蓿种植比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掌握黄土坡面不同苜蓿种植比例下土壤水分状况,可以为坡面紫花苜蓿合理配置提供理论支撑。利用黄土区已建的6个退耕后配置不同比例紫花苜蓿的坡面小区,于2019年6月至10月每月中旬,使用中子仪测量小区不同坡位0~300 cm土壤含水量,研究不同苜蓿种植比例对土壤水分的消耗状况。结果表明:经过雨季的降水补给,各坡位人工苜蓿地降水入渗深度为50~60 cm。不同坡位处苜蓿地储水量变化不同,坡上贮水量增加12.4 mm,坡中贮水量增加8.1 mm,坡下贮水量下降19.4~66.11 mm。受到表层土壤密度影响,撂荒地0~100 cm土层降水入渗量由坡上至坡下逐渐增多。坡上撂荒地降水入渗深度为100~220 cm,贮水量增加24.3~68.3 mm;坡中撂荒地降水入渗深度为60~120 cm,贮水量增加23.9~36.9 mm;坡下撂荒地降水入渗深度为50~100 cm,贮水量增加23.9 mm。随人工苜蓿种植比例的增加,坡面小区土壤总贮水量降低。因此,退耕坡面种植高耗水苜蓿显著消耗土壤水分,坡面植被配置中应减少高耗水植被的种植比例。13:2的撂荒-苜蓿配置模式更有利于黄土高原植被的恢复和土壤水分的积蓄。
2021 Vol. 19 (6): 35-43 [
摘要
] (
374
) [
HTML
1KB] [
PDF
1193KB] (
173
)
44
张薰元, 周运超, 白云星, 杜姣姣
基于熵权法评价调控林凋落物层水文特性——以贵州马尾松林和5种阔叶树调控林为例
为明晰不同阔叶树种调控对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层水文特性的影响,在贵州龙里林场对不同阔叶树种(伯乐、桂南木莲、连香、深山含笑和油茶)调控15年后的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层进行研究,结合室外调查和室内浸水实验测得凋落物层水文特性指标,通过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以比较调控前后的凋落物层水文特性差异。结果表明:1)调控前后凋落物层现存量表现为:马尾松+桂南木莲(8.62 t/hm
2
) > 马尾松+伯乐(8.03 t/hm
2
) > 马尾松纯林(7.73 t/hm
2
) > 马尾松+深山含笑(7.17 t/hm
2
) > 马尾松+连香(6.94 t/hm
2
) > 马尾松+油茶(6.34 t/hm
2
);2)各林型中凋落物叶占比均最大达到61%及以上,未分解层现存量、厚度明显大于半分解层;3)在不同树种调控后的人工林凋落物水文特性评价指标中,各指标权重大小排序为:凋落物器官密度(0.174 0) > 现存量(0.157 2) > 有效拦蓄率(0.157 0) > 最大持水率(0.144 1) > 最大吸水率(0.141 9) > 厚度(0.133 4) > 叶面积(0.092 6);4)各调控林与未调控马尾松纯林之间凋落物水文特性综合评分排序为:马尾松+桂南木莲 > 马尾松+伯乐 > 马尾松纯林 > 马尾松+深山含笑 > 马尾松+连香 > 马尾松+油茶。综上:桂南木莲和伯乐调控后的马尾松林凋落物水文效益较为显著,油茶调控林的凋落物水文特性较差;因此,在对马尾松纯林进行物种调控时,为保证调控林凋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应考虑到调控阔叶树种特性之间的差异。
2021 Vol. 19 (6): 44-53 [
摘要
] (
396
) [
HTML
1KB] [
PDF
3302KB] (
175
)
54
王文武, 朱万泽, 李霞, 舒树淼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大渡河干暖河谷典型植被土壤质量评价
土壤质量是植被恢复重建的关键。大渡河干暖河谷区植被退化严重,开展土壤质量评价对于制定适合该区域的植被恢复重建措施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最小数据集法,评价大渡河干暖河谷区灌丛、草本、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5种典型植被的土壤质量。基于16个土壤理化指标的主成分分析,构建由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7个指标组成的最小数据集(MDS);根据主成分因子载荷计算MDS指标权重,以毛管孔隙度(18.53%)、全磷(17.36%)、有机质(15.88%)3个指标权重为较大。基于MDS的土壤质量指数依次为:灌丛(0.558) > 草地(0.482) > 阔叶林(0.392) > 针阔混交林(0.387) > 针叶林(0.357),土壤肥力评分法进一步验证该评价结果。土壤质量指数分级表明,灌丛和草地以土壤质量等级较高的Ⅲ、Ⅳ级样地为主,而其余3个植被类型以等级较低的Ⅰ、Ⅱ级样地为主。大渡河干暖河谷灌丛具有较好的土壤改良效果,是今后大渡河干暖河谷区植被恢复重建的主要方向;草地土壤质量亦较好,具有较大的植被恢复潜力。
2021 Vol. 19 (6): 54-59 [
摘要
] (
403
) [
HTML
1KB] [
PDF
1042KB] (
160
)
60
赵金涛, 马逸雪, 石云, 郝姗姗, 马小燕
基于ANN-CA模型的黄土丘陵区县域土壤侵蚀演变预测
为了精准预测土壤侵蚀变化,科学合理地预防区域水土流失的发生,选择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彭阳县为研究区,2000、2008和2015年3期遥感影像、DEM和日降雨等为基础数据,基于GIS和RUSLE模型计算土壤侵蚀并定量分析2000-2015年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耦合元胞自动机构建ANN-CA模型,预测彭阳县2025年土壤侵蚀。结果显示:1)彭阳县2000-2015年土壤侵蚀状况整体呈现向好趋势;强度及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减少652.81 km
2
,高等级侵蚀逐渐向低等级转移;2)2015年土壤侵蚀强度模拟结果精度排序为:微度 > 轻度 > 中度 > 极强度 > 剧烈 > 强度,总体精度为87.9%,Kappa系数0.82,预测精度较高;3)彭阳县2025年土壤侵蚀以微度与轻度为主,面积分别为1 366.67和748.61 km
2
,占总面积的84.69%,强度以上面积仅为2.69 km
2
,占总面积的1.1%,较2015年进一步好转;强度以上侵蚀主要发生在孟塬乡与新集乡,可在该区域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建设,预防水土流失。研究结果表明,ANN-CA模型具有较强的自学习与空间动态模拟能力,可以应用于区域土壤侵蚀预测。
2021 Vol. 19 (6): 60-68 [
摘要
] (
411
) [
HTML
1KB] [
PDF
7004KB] (
215
)
69
袭培栋, 张鹏程, 何为媛, 唐柄哲, 何丙辉, 李天阳
模拟降雨下不同农作措施紫色土坡耕地氮磷流失特征
为明确不同农作措施下坡耕地氮(N)、磷(P)流失的变化特征,在15°紫色土坡耕地径流小区(长8 m×宽4 m)中,采用60、90和120 mm/h的降雨强度开展模拟降雨试验,对比分析顺坡耕作单施化肥(T1,对照)、顺坡耕作化肥配施有机肥(T2)、横坡垄作单施化肥(T3)3种农作措施小区的N、P流失过程。结果表明:N流失量随产流时间表现为先增大,在达到峰值后保持一定的波动性;P流失量则主要表现为先增大,在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在90 mm/h降雨强度条件下,不同农作措施对紫色土坡耕地径流系数的影响不显著(
P
>0.05),其他处理下各农作措施对径流系数、产沙量及N、P流失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
P
<0.05)。与T1相比,T2、T3均显著减少径流中的N、P流失量,在小降雨强度条件下效果更为明显;T2的N、P削减比例分别为19.36%~62.19%和20.03%~58.01%,T3分别为47.09%~78.45%和50.97%~82.27%。径流系数、产沙量与N、P流失量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幂函数正相关(
R
2
为0.787~0.893)。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紫色土坡耕地农作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2021 Vol. 19 (6): 69-76 [
摘要
] (
380
) [
HTML
1KB] [
PDF
2422KB] (
237
)
77
丁超, 张晟旻, 胡伟, 严月, 祁志, 韩兴, 张兴义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普查结果实测验证
通过典型区侵蚀沟实地测量,对2013年国家公布的基于遥感解译的东北黑土区沟蚀普查结果进行验证,为黑土区沟蚀危害评价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沟蚀严重的450 km
2
的漫川漫岗黑土区为实测调查区域,采取人工实地判断并系统测量侵蚀沟立体形态特征参数、记录侵蚀沟背景信息,将实测结果与所在区域国家普查公告结果比对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普查设定的沟长100~5 000 m的条件,与实测结果比较,调查区普查侵蚀沟数量准确率为72.1%;包括235条长度<100 m和13条主干沟的实测侵蚀沟总数为1 044条,实测侵蚀沟数量是普查的574条的近1倍。2)调查区沟蚀强度被低估接近1/2,以沟壑密度计,普查为0.78 km/km
2
,实测为1.16 km/km
2
;以沟谷面积比计,普查为1.44%,实测为3.38%,沟蚀强度差一个等级。3)普查结果的实测验证表明不同类型的侵蚀沟数量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普查DEM分辨率较低和部分沟道信息从卫星影像上较难获取。4)通过对侵蚀沟形态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面积-体积拟合程度最好,
R
2
=0.936。调查区沟蚀现状无论是数量还是沟蚀强度均要较2013年国家公告的普查结果大,侵蚀沟多为耕地中的中小型沟,多处在发育阶段,相对易于治理。
2021 Vol. 19 (6): 77-85 [
摘要
] (
220
) [
HTML
1KB] [
PDF
6088KB] (
228
)
86
陈羽璇, 杨勤科, 刘宝元, 黄晨璐, 王春梅, 庞国伟
基于CSLE模型的珠江流域土壤侵蚀强度评价
为探讨珠江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分析研究区土壤侵蚀的空间格局及主控因子,本文基于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CSLE),使用地图代数和空间插值2种方法进行土壤侵蚀制图,并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土壤侵蚀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侵蚀主要位于研究区内贵州省及云南省、广西中部和广东省沿海区,其中强烈和极强烈侵蚀分布范围较小且位于较零散的坡耕地上;2)地图代数法的制图结果对局地变异表达较好,而空间插值法则对侵蚀速率的宏观格局表达更好,因此空间插值法可作为区域土壤侵蚀制图的首选方法;3)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控因子,其次为植被的影响,其他因素(降雨、地形和土壤等)总体上未表现出控制性影响。因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植被水保功能是今后的主要治理方向,该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监视提供科学依据。
2021 Vol. 19 (6): 86-93 [
摘要
] (
429
) [
HTML
1KB] [
PDF
4636KB] (
378
)
94
陈俊松, 赵磊磊, 朱仕荣, 周建洪
绿化树种选择的风险等级划分及管控
树种选择是推进国土绿化、生态系统修复最为关键和最为重要的工作,且树种的多样化选择也是促进区域生物物种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树种选择具有客观潜在的风险,如何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寻找出树种多样化选择间的最佳平衡,是实践工作中面临的紧迫问题。目前,对树种选择进行风险分级与管控成为提升造林树种多样化选择、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笔者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利用中国自然植被区划和国家调查监测成果,从理论和实践维度构建树种选择风险的等级划分标准,明确不同等级风险树种相应的管控措施,并对全国树种风险管控信息化制度的建立提出初步建议。研究结果对提高生物多样性,持续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生态系统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2021 Vol. 19 (6): 94-99 [
摘要
] (
329
) [
HTML
1KB] [
PDF
838KB] (
155
)
100
许庭毓, 牛香, 王兵
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格局
为了直观反映辽宁省林业建设的成效,基于辽宁省201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生态连清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8582-2020《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应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保育土壤、林木养分固持、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5项服务功能进行评估,并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格局,,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服务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2017年固土量为2.84亿t;保肥量2 198.03万t,林木养分固持量59.00万t,固碳量1 938.55万t;释氧量4 440.79万t;提供负离子3.89×10
25
个;吸收气体污染物量79.32万t,滞纳TSP量为1.02亿t,滞纳PM
10
和PM
2.5
量分别为2 164.40万kg和613.12万kg。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上呈现辽东山区 > 辽西北地区 > 辽中南平原沿海地区的分布格局,丹东市、抚顺市和本溪市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功能占全省总量的40%以上,沈阳市、锦州市和盘锦市各项服务功能占比较低。3)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关联度最高的因子为降水量(0.779 7~0.819 9),气候因素与服务功能的相关性高于政策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该研究可以为辽宁省不同地区科学开展林业生态工程、及时调整林业发展方向以及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的路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021 Vol. 19 (6): 100-107 [
摘要
] (
421
) [
HTML
1KB] [
PDF
3158KB] (
210
)
108
张泽瑜, 孙睿哲, 赵云龙, 李泽芳, 安妮, 周子皓, 李光录
陕南膨胀土区夯土筑坎梯田试验
研究以典型膨胀土为对象,将膨胀土与一定比例的生石灰、水泥(2%、4%、6%和8%)拌和,保持土体含水量在22%并夯实(夯实密度1.65 g/m),采用常规土壤物理学方法,测定膨胀土梯田田坎的力学强度、崩解性和抗冲性等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生石灰、水泥添加比例的增加,膨胀土的膨胀率与膨胀力均有明显下降,当添加比例超过4%时,膨胀土的膨胀率与膨胀力降低幅度减小。2)添加2%的生石灰、水泥后,膨胀土的崩解速度最快,添加4%以上生石灰、水泥后,膨胀土的崩解速度开始逐渐降低,尤其以添加6%的生石灰和8%的水泥表现最好。3)随着生石灰、水泥添加比例的增加,膨胀土的抗冲性逐渐提高。加入2%的生石灰、水泥后,膨胀土的抗冲性大为增强,随着添加比例的增加,膨胀土的抗冲性提高不显著。4)随着生石灰、水泥添加比例的增加,膨胀土的水稳性逐渐增强,当生石灰添加比例增加到8%时,膨胀土的水稳性开始降低。添加水泥、生石灰到膨胀土,能减小膨胀土的膨胀率,提高土体的抗崩解性、抗冲性和水稳性,在考虑梯田建设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添加4%生石灰、6%水泥,能达到最佳膨胀土梯田筑坎的效果。
2021 Vol. 19 (6): 108-114 [
摘要
] (
447
) [
HTML
1KB] [
PDF
1019KB] (
229
)
115
钟彦, 唐恒, 田辉, 甘丽萍
三峡库区(万州段)消落带4种乡土草本植物的水淹胁迫响应
消落带人工植被的筛选与重建是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为筛选更多适合消落带植被构建与时空更替中耐水淹的物种,选择三峡库区(万州段)消落带退水期存活的4种乡土草本植物进行水淹和恢复的处理,测定光合及生理生化指标,调查它们短期水淹胁迫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鱼腥草和马兰在水淹15 d后地上部分陆续坏死,酸模和苍耳地上部分存活在22 d左右,苍耳在水淹和恢复的环境中根系长度显著增长;2)水淹15 d后,酸模脯氨酸(Pro)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根系活力(TTC质量分数)与对照相比都有显著上升,恢复15 d后净光合速率(
P
n
)、蒸腾速率(
T
r
)、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TTC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及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都有明显上升;3)水淹15 d后,苍耳MDA质量摩尔浓度、Pro质量分数、SOD、CAT及TTC质量分数与对照相比都有显著上升,特别是Pro和TTC质量分数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恢复15 d后
P
n
、气孔导度(
G
s
)、Pro质量分数、SOD、CAT活性及TTC质量分数与对照相比也有显著上升;4)水淹15 d后,鱼腥草
P
n
、胞间CO
2
浓度(
C
i
)、CAT与对照相比有上升,恢复15 d后所有测定指标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变化。5)水淹15 d后,马兰的
C
i
、
G
s
、TTC和Pro质量分数、CAT活性与对照相比都有显著下降,而MDA与SOD值有显著上升。说明短暂水淹后苍耳和酸模主要通过增强根系活力、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Pro质量分数来调节水淹胁迫,并且在恢复处理后光合指标与根系活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激发与增强,表现出水淹灵敏型或高耐水淹性,可以适应短期水淹胁迫;而鱼腥草在水淹后光合指标明显下降,生理方面没有较及时的响应,表现出对水淹胁迫的迟钝性;马兰通过降低根系活力来维持根系在缺氧环境中的能量平衡,表现出低耐水淹。
2021 Vol. 19 (6): 115-124 [
摘要
] (
343
) [
HTML
1KB] [
PDF
1600KB] (
166
)
125
尹晓爱, 杨秀超, 侯瑞, 赵龙山, 张金鑫
基于智能手机的玉米冠层叶面积指数测定
作物冠层在降雨分配与水土保持中具有重要作用,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常见的作物冠层量化指数。本研究根据玉米冠层特征,模拟不同生育期(拔节期、小喇叭期、大喇叭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玉米植株冠层模型,通过手机图像获取,冠层阴影面积提取及修正、模型构建与验证等流程进行玉米冠层LAI的测定实验。试验包括3个太阳高度角(30°、60°和90°),玉米株数分别为1、2、3、6和9株,以代表不同采样面积,株行距为30 cm×50 cm。结果表明:笔者设计的LAI测定方法可行,即通过提取智能手机拍摄照片的阴影面积可测定冠层LAI(
R
2
=0.96)。该方法简化了玉米冠层叶面积测量方法,为田间冠层参数的监测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
2021 Vol. 19 (6): 125-130 [
摘要
] (
423
) [
HTML
1KB] [
PDF
1443KB] (
178
)
131
潘露, 张乔艳, 郭欢, 唐丽霞
喀斯特地区双荚决明单根抗拉变形特性
植物根系抗拉变形机制反映根系抵抗外力作用的自适应过程,对土少石多的喀斯特边坡治理具有积极作用。为探究护坡灌木根系的抗拉力学性质,以5年生双荚决明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单根拉伸试验,探讨根长和拉伸速率对双荚决明的单根抗拉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根抗拉力与直径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增大,单根抗拉强度与直径之间呈对数函数关系减小;2)双荚决明单根受拉变形多样且过程复杂,以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及根皮撕裂等方式抵抗外力,不同单根以不同的变形方式发挥其抗拉最佳效果;3)根长对单根抗拉变形特性无显著影响,拉伸速率对单根抗拉变形特征有显著影响,当拉伸速率为500 mm/min时,应力应变曲线均为单峰型。双荚决明根系有较强的变形能力,受力时可通过复杂的变形起到维持坡体稳定的作用,在较快的拉伸速率下根系更容易被破坏。
2021 Vol. 19 (6): 131-137 [
摘要
] (
327
) [
HTML
1KB] [
PDF
1028KB] (
187
)
138
余新晓, 贾国栋, 郑鹏飞
碳中和的水土保持实现途径和对策
为了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中国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水土保持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一环。本文介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综述水土流失对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碳减排效果,提出碳中和的水土保持实现途径和对策。为了实现更大程度的减排,需要在水土保持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实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治理碳增汇考核指标,持续挖掘水土保持碳汇增长的潜力,进一步推进重大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生态系统提质增效,增强农业温室气体吸收能力,为负排放贡献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2021 Vol. 19 (6): 138-144 [
摘要
] (
697
) [
HTML
1KB] [
PDF
780KB] (
425
)
145
宋秀瑜, 王云竹, 张瑜, 李金鹏, 张恒硕, 程金花, 查同刚
水土保持方案与施工图设计差异分析
比较分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或)和施工图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差异状况,可有效掌握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采用4种雨水利用(雨水管线、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和集雨池)和4种植物措施(乔木、灌木、草本和嵌草砖),对比分析北京市50个典型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中水土保持措施的差异,并评价林草覆盖率、雨洪利用率和硬化地面控制率3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的达标情况。结果表明:1)方案与施工图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差异广泛存在,50个项目有90%存在1项或多项水保措施的明显差异,雨水利用措施达到明显差异的项目数低于植物措施;2)除集雨池外,其余3项雨水利用措施存在明显差异;除嵌草砖外,其余3项植物措施呈现明显差异,其中乔木减少84.3%,而灌木对应增加103.2%;3)水土流失防治达标较好,雨水利用率、林草覆盖率和硬化地面控制率分别为90%、84%和100%。因此,水土保持方案和施工图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后续设计中虽遵照了方案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指标,但对具体的水土保持措施布设体系重视不足,建议在今后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要强化过程管理。
2021 Vol. 19 (6): 145-152 [
摘要
] (
504
) [
HTML
1KB] [
PDF
1528KB] (
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