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官方微信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19年 17卷 5期  刊出日期 2019-10-31
  
1 李敏, 朱清科
20世纪中期以来不同时段黄河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的响应
黄河年输沙量作为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载体,在水土流失治理薄弱状态下平均约16亿t/a。截止2015年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保存面积达到26万km2,治理程度超过62%。黄河(龙门、华县、河津、状头)4站年输沙量之和已有10余年不到5亿t/a,最少年份不到1亿t/a。当前国家把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的保护与治理作为重大战略举措,因此,研究黄河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的响应特性与响应程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选取22个降雨因子和水土流失治理度因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1954-2015年黄河4站年输沙量分3个时段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结果:1)1954-1966年时段,仅"河吴区间7-8月降雨量"1个因子可以"解释"该时段年输沙量78%的变化;2)1967-1987年时段,逐步回归筛选出了由水土流失治理度和3个降雨因子组成的非线性回归模型;3)1988-2015年时段,仅由"水土流失治理度"1个因子就能够"解释"黄河年输沙量近80%的变化。3个时段计算结果的变化表明,随着水土流失治理度的增加,黄河4站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的响应从不明显到显著。其中:20世纪60年代以前黄河年输沙量对水土保持响应不敏感;20世纪60-80年代,水土保持减少黄河年输沙量的作用显现,黄河年输沙量对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有所响应,水土流失治理度是造成黄河年输沙量波动递减的主要因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水土保持减少黄河年输沙量的作用十分显著,黄河年输沙量对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响应强烈,在水土流失治理度超过60%时,以95%的置信度,黄河年输沙量小于6亿t/a;近期水土保持对黄河年输沙量的减沙量超过10亿t/a。
2019 Vol. 17 (5): 1-8 [摘要] ( 512 ) [HTML 1KB] [PDF 6358KB] ( 518 )
9 张鹏, 王冬梅, 丁聪, 李平
青海高寒丘陵区土壤有效水的时间稳定性
为了探究高寒丘陵区土壤有效水的时空变异特征,基于青海高寒丘陵区暗门滩小流域2018年5-8月土壤有效水数据,通过经典统计和时间稳定性分析,研究该区域土壤有效水的空间变异和时间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土层旱季耗水,雨季补水;表层(0~20 cm)土壤有效水表现为强变异性,深层(>20~100 cm)土层有效水均表现为中等变异性;2)Spearman秩相关系基本均高于0.75,且呈现出极显著相关,研究区小流域>20~100 cm土壤的有效水在整个观测期间都有较高的时间稳定性;3)>20~100 cm有效水平均相对偏差的变化范围(-79.84%~129.86%),及其标准差(12.63%~55.62%),随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有效水平均相对偏差及其标准差的波动范围都逐渐减小,样点土壤有效水时间稳定性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增强;4)通过相对差分分析选出各土层代表点,决定系数(0.668 2~0.811 7),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用于小流域各层土壤有效水估算,并对流域植被配置优化以及水资源的高效管理提供指导。
2019 Vol. 17 (5): 9-17 [摘要] ( 421 ) [HTML 1KB] [PDF 3117KB] ( 499 )
18 陈印平, 夏江宝, 刘俊华
不同农田防护林下盐碱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差异对比
揭示黄河三角洲农田防护林土壤持水特征,探讨适宜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为黄河三角洲农田防护林蓄水保土提供理论依据。以毛白杨林、白蜡林和混交林(毛白杨+白蜡)等黄河三角洲农田林网建设的3种典型农田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烘干法、环刀法和离心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物理性质及持水性,分析其土壤水分状况及不同土层水分特征曲线的变化动态,运用决定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分析比较Gardner和van Genuchten模型对实测数据的拟合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防护林土壤含水量因吸力不同呈下降快速-缓慢-平稳的变化规律,随着水吸力的增大,比水容量均单调递减且无限趋近于零;在低吸力段失水快,水分易流失,随着吸力的增强,土壤持水性增强。分析Gardner和van Genuchten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持水能力最强,其次是毛白杨林,白蜡林最弱。由分析2种模型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可知,van Genuchten模型对黄河三角洲农田防护林的实测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效果优于Gardner模型。
2019 Vol. 17 (5): 18-24 [摘要] ( 453 ) [HTML 1KB] [PDF 905KB] ( 470 )
25 王莉, 林莎, 李远航, 陈梦飞, 贺康宁, 童国艳
青海大通不同林地类型林下植被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为探究青海高寒山区典型退耕林地土壤水分与林下植被及其相互间关系。以青海大通县青海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祁连圆柏林3种典型人工林分为研究对象,原生荒草地为对照,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不同林地类型林下植被和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及其相互间关系。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林地内土壤水分相对缺乏,林下草本多为披碱草、白莲蒿、早熟禾等旱生植物占明显优势。华北落叶松林下草本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好,青海云杉林次之,祁连圆柏林下植被与荒草地较为接近。2)不同林地类型与荒草地土壤平均含水量由大到小顺序为青海云杉林(23.79%)、荒草地(21.29%)、祁连圆柏林(19.02%)、华北落叶松林(16.93%)。3)对表层土壤(0~20 cm)而言,林地的持水能力均优于荒草地,在20~60 cm土层时青海云杉林地持水能力最好,华北落叶松林地持水能力最差。4)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其生物量和林地土壤含水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P<0.05)。且其相互的影响程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小,但其作用主要集中于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情况。综上所述,青海云杉可作为营造水源涵养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可作为在土壤水分相对缺乏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主要营林树种,祁连圆柏林下植被与荒草地较为接近,可以有效的形成林草复合结构体系;因此,可将华北落叶松和祁连圆柏作为该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树种,同时兼顾对本地物种的引入,从而加快植被恢复的进程,有助于实现通过植树造林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目标。
2019 Vol. 17 (5): 25-35 [摘要] ( 606 ) [HTML 1KB] [PDF 1016KB] ( 492 )
36 陆传豪, 董先勇, 唐家良, 刘刚才
金沙江流域大型梯级水库对水沙变化的影响
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流域内新建了一系列梯级水库,但这些水库对该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尚不清晰。作者研究旨在分析金沙江流域径流和输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大型梯级水库建设对金沙江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利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该流域1965-2016年的水沙监测数据,以及近年来对梯级水库冲淤情况的监测结果,结合Mann-Kendall秩相关检验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金沙江中上游的水沙输出呈上升趋势,1998年之后其年均径流和输沙较之前分别提高15.27%和5.01%,该类区域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待加强;下游攀枝花至白鹤滩区间(不含雅砻江)产沙量占流域总量的36.40%,是金沙江流域的主产沙区,也是控沙的核心区域;下游输沙呈显著减少趋势,1998年后下游年均输沙减少38.55%,这主要归因于中下游河段溪洛渡、向家坝等一系列梯级水库的建设和运行,与此同时该地区水土保持工程也产生了一定的减沙效应。本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水沙的时空变化复杂,大型梯级水库对金沙江下游出口输沙量减少的贡献在95%以上。
2019 Vol. 17 (5): 36-43 [摘要] ( 547 ) [HTML 1KB] [PDF 1918KB] ( 477 )
44 邹心雨, 张卓栋, 吴梦瑶, 万缘强
河北坝上地区坡面尺度土壤机械组成的空间变异
土壤机械组成是土壤重要的性质之一,其空间变异研究主要在大尺度开展,小尺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却较少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吸管法测定河北坝上地区坡面尺度32个采样点6个深度的土壤机械组成,利用地统计与GIS相结合方法分析土壤机械组成的三维空间变异,探究坡面尺度土壤机械组成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坡面尺度土壤各粒级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凸坡、坡上和坡中的砂粒含量较高,粉粒、黏粒则与之相反。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砂粒含量波动增加,粉粒含量波动下降,黏粒含量则比较稳定,且土壤机械组成空间变异性有增强趋势。研究坡共存在黏壤土等5种土壤质地类型。坡型和坡位是影响土壤机械组成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该尺度存在与大尺度相当数量的土壤质地类型,表明小尺度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质地的空间变异信息不容忽视。
2019 Vol. 17 (5): 44-53 [摘要] ( 388 ) [HTML 1KB] [PDF 7045KB] ( 372 )
54 陈琪, 李远航, 王琼琳, 王莉, 林莎, 贺康宁
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分时段模拟华北落叶松日蒸腾过程
蒸腾是植被主要的耗水形式,研究黄土干旱地区林木的实际蒸腾量,对于提高林木水分的利用效率,加强林地植被的建设和管理以及维持林分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分析其蒸散耗水特性也对调控水分关系,解决干旱地区水分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以青海省黄土干旱区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2018年5-8月,利用探针式茎流计获取华北落叶松生长季树干茎流(10 min频率)的实时数据,结合Penman-Monteith方程反推出的冠层整体气孔阻力γst和便携式自动气象站获取的试验区气象数据,分时段构建了高寒区华北落叶松的γst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模型,为准确估算华北落叶松的蒸腾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树干液流存在明显的时滞现象,滞后时间大约70 min。2)不同时段的γst与饱和水汽压差VPD、温度t均呈负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RH呈正相关关系。气象因子多因素回归效果要优于单因素回归,模拟的平均误差约在14.5%以内。γst与3个气象因素在00:00-08:00时段的多元回归方程为γst=-117 376.512+103 310.241VPD-3 134.50t+1 608.292RH;08:00-20:00时段的多元回归方程为γst=-269.467+244.359VPD-20.451t+8.033RH;20:00-24:00时段的多元回归方程为γst=-1 570.795-141.384t+49.334RH。
2019 Vol. 17 (5): 54-64 [摘要] ( 549 ) [HTML 1KB] [PDF 1185KB] ( 499 )
65 李叶鑫, 吕刚, 王道涵, 李朝辉, 宋鸽, 杜昕鹏, 董亮
用3种测定方法分析排土场复垦区的表层土壤的饱和导水率
排土场是一种典型人工松散堆积体,其复垦区土壤饱和导水率对排土场地表径流形成及土壤侵蚀过程具有重要影响,也对认识该区域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水分渗漏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排土场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测定方法较多,但其测定结果的准确程度有待提高。作者采用Hood入渗仪测定排土场3种复垦植被类型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饱和导水率的影响,阐明室内环刀法和双环入渗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性及其原因,探讨土壤饱和导水率的最优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排土场不同复垦植被土壤含水率为13.51%~15.48%,土壤密度依次为刺槐林地 > 荒草地 > 榆树林地,土壤有机质为6.17~8.05 g/kg。刺槐林地、榆树林地和荒草地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依次为0.77、0.54和0.48 mm/min,不同测定方法的结果表现为Hood入渗仪 < 双环入渗法 < 室内环刀法。排土场表层土壤导水性能依次为榆树林地(0.523) > 刺槐林地(0.501) > 荒草地(0.488)。Hood入渗仪法在排土场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测定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2019 Vol. 17 (5): 65-74 [摘要] ( 440 ) [HTML 1KB] [PDF 1504KB] ( 395 )
75 娄义宝, 史东梅, 蒋光毅, 金慧芳, 陈正发, 林姿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紫色丘陵区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评价
耕层土壤质量直接影响坡耕地土地生产力,为准确评价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特征,本文以云南楚雄、广西桂林、江西兴国和广东南雄4个区域紫色土坡耕地耕层(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相结合方法对12个土壤属性指标筛选,建立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最小数据集并对耕层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养分较为贫瘠,土壤有机质(14.89 g/kg)和全氮(0.85 g/kg)为四级水平,有效磷(28.84 mg/kg)为二级水平,pH值显弱酸性;土壤密度为0.93~1.62 g/cm3,耕层厚度在15~30 cm变化,总体看土壤化学指标变异性大于物理指标变异性,2)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土壤密度、有效磷、有机质、饱和导水率、贯入阻力、砂粒、耕层厚度7个指标构成,可反映紫色土耕层土壤质量有效信息,评价结果具有较好准确性,3)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质量表现为云南楚雄 > 广西桂林 > 江西兴国 > 广东南雄。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坡耕地耕层土壤改良和合理耕层构建提供科学参数。
2019 Vol. 17 (5): 75-85 [摘要] ( 569 ) [HTML 1KB] [PDF 3142KB] ( 329 )
86 刘琳奇, 李扬, 王谦, 陈景玲, 杨喜田, 樊巍
栓皮栎实生幼苗生长发育动态特征
为了解栓皮栎幼苗各器官在不同季节的生长动态,以便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幼苗生长受阻和死亡的原因,本研究详细跟踪0~3年生栓皮栎幼苗的生命进程,测定幼苗各器官生长量、干物质量以及糖分浓度。结果表明:1)1年生幼苗夏季茎和叶片有明显的生长受阻现象;2)1~2年生幼苗根生长除12月至翌年3月的冬季停止伸长外,一直伸长生长,3年生幼苗根则伸长生长缓慢;3)由种仁干物质消耗和糖分浓度分析可知,1年生幼苗夏季(6月上旬开始)的生长受阻,与种仁剩余量和糖分浓度最低相匹配;4)6月上旬种仁总糖浓度开始低于叶片总糖浓度,此时起种仁不再是植株主要的营养供体;5)2、3年生幼苗从3月中旬开始生长,至7月份生长变缓,没有生长停滞现象;因此,0~3年生栓皮栎幼苗生态策略为保证主根生长,1年生幼苗存在夏季生长受阻现象,这与幼苗抗性最弱(异养自养转换)的时期密切相关,2、3年生幼苗无生长停滞现象。
2019 Vol. 17 (5): 86-92 [摘要] ( 426 ) [HTML 1KB] [PDF 4761KB] ( 594 )
93 木哈代思·艾日肯, 买买提·沙吾提, 依克丽曼·阿布都米提, 马春玥
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地表水水质空间分布特征
基于2016年4月及2017年5月野外水质考察数据,结合Gibbs图、Piper三线图和地统计学方法对西北典型干旱区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地表水水质变化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区域地表水水质状况,依期为该绿洲水资源管理与评价提供有利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研究区灌溉水水质指标(pH、EC、TDS、Cl-、Ca2+、K+、Mg2+)含量相对2017年较高,而SO42-、HCO3-、Na+含量比2016年高,结合Piper图可以初步判断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l-SO4-Na-Mg、Cl-SO4-Ca-Mg、HCO3-Cl-SO4-Na-Ca-Mg,其水化学组成整体的自然起源主要受自身蒸发-浓缩与风化溶解作用的共同影响。地表水水质指标(EC、Ca2+、Na+、Mg2+、Cl-、SO42-)在空间分布上基本相似,且在库车河中下游较为显著,其主要原因是研究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等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加剧盐渍化程度,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019 Vol. 17 (5): 93-99 [摘要] ( 568 ) [HTML 1KB] [PDF 4773KB] ( 481 )
100 李泽东, 李亦然, 周晓莹, 张如明, 程甜甜, 张永涛
3种华北石质山区造林树种抗旱性评价
为研究白蜡(Fraxinus chinensis)、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皂荚(Gleditsia sinensis)3种华北石质山区常用造林树种的抗旱性,采用盆栽控水的试验方法,测定2年生白蜡、麻栎、皂荚幼苗在持续干旱条件下的光合参数、丙二醛(MDA)、细胞膜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一系列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比较各生理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加剧,白蜡和皂荚在T3时限制其光合作用的因素从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3树种的MDA、细胞膜透性和SOD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麻栎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白蜡和皂荚则是先上升后下降;皂荚脯氨酸含量大幅上升,白蜡和麻栎的脯氨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用隶属函数法对3树种进行综合抗旱性排序,无论是中度还是重度干旱胁迫下3树种的抗旱性排序都表现为:麻栎 > 皂荚 > 白蜡;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中度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SOD活性与3树种的抗旱性关联较密切;在重度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与抗旱性关联较密切。
2019 Vol. 17 (5): 100-109 [摘要] ( 500 ) [HTML 1KB] [PDF 921KB] ( 389 )
110 武洁, 史明昌, 丁国栋
浑善达克沙地正蓝旗沙漠化时空格局
浑善达克沙地沙漠化的发展严重危害生态环境、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沙漠化的治理刻不容缓。本文以浑善达克腹地正蓝旗为研究区,利用1985-2015年的LandsatTM/OLI遥感影像及气象与社会经济数据,以归一化植被指数为参数指标构建沙漠化指数,采用指数分级、Theil-Sen趋势度分析及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其沙漠化时空演变过程进行精准分析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时空尺度上气象对于沙漠化驱动作用的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1)近30年研究区沙漠化有所扩张且程度加重,在此过程中1985-1989年沙漠化开始扩张程度加重;1989-2000年沙漠化继续扩张但程度减轻;2000-2004年沙漠化收缩程度减轻;2004-2015年沙漠化再次发展,程度加重。2)近30年正蓝旗沙漠化以非显著变化趋势为主,面积占比69.92%,显著变化趋势中上升趋势面积18.46%,主要位于东部,下降趋势面积11.62%,主要位于西部。3)近30年正蓝旗沙漠化变化是气候和人类活动尤其是畜牧业叠加的结果,其中人类活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气候的影响次之,且两者的叠加效应存在时空差异。
2019 Vol. 17 (5): 110-119 [摘要] ( 620 ) [HTML 1KB] [PDF 6160KB] ( 441 )
120 张凡, 冀晓东, 马媛媛, 李鑫媛
天然沸石改良黑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微观结构
黑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微观结构是黑土的基本性质,能够反应黑土的抗侵蚀能力。以松辽平原黑土为研究对象,将天然沸石按照5种比例掺配到土壤中,经过60 d花盆培养,采用三轴压缩实验法、环刀法、压汞仪法等方法测定5组土壤的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微观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随着天然沸石掺配量的增加,黑土的黏聚力逐渐增大并与天然沸石掺配量呈正相关关系,内摩擦角均较对照组增大但与天然沸石掺配量没有明显的规律,黑土土壤密度变大,总孔隙度减小。2)天然沸石可以改变黑土的颗粒间和团粒内部的孔径分布。随着天然沸石掺配量的增加,黑土的微观结构发生变化,总孔体积呈减小趋势,较小直径的孔隙所占比例升高。3)选取10%天然沸石掺配量改良黑土比较经济合理;因此,天然沸石能够改善黑土的力学性质、物理性质及微观结构,进而有效提升黑土的黏聚力。
2019 Vol. 17 (5): 120-127 [摘要] ( 421 ) [HTML 1KB] [PDF 2310KB] ( 353 )
128 张兴义, 祁志, 张晟旻, 李浩, 杜书立, 胡伟, 丁超, 韩兴
东北黑土区农田侵蚀沟填埋复垦工程技术
沟道侵蚀损毁耕地,阻碍机械行走,对农业生产和农田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伤。针对东北黑土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逐渐完善构建了农田侵蚀沟填埋复垦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的原理为秸秆填埋沟道,上层覆土,修复受损耕地,恢复垦殖,机械自由行走;在沟底铺设连通的暗管并间隔修筑渗井,复垦后原沟道位的地表径流通过覆土层和渗井垂直下渗入秸秆层,再汇入暗管排出,变地表径流为地下暗管排水,减小或消除地表股流的冲刷,避免再次成沟。工程由沟道整形、暗管铺设、秸秆打捆、秸秆铺设、表层覆土、截流埂修筑、渗井修筑和出口防护8项措施组成,工程适用于耕地中且沟道深度≤ 2 m的浅沟、小型沟以及支沟修复,已在国家正在实施的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专项、黑土地保护、黑土地整治工程中成功复垦侵蚀沟300余条,再造耕地1.33 km2,达到了设计要求。据测算可在东北黑土区20万条侵蚀沟上应用,可修复沟毁耕地1 333 km2,增产粮食6亿kg/a。
2019 Vol. 17 (5): 128-135 [摘要] ( 606 ) [HTML 1KB] [PDF 3531KB] ( 440 )
136 段倩, 岳有志, 齐斐, 刘霞, 杨翔惟, 黎家作, 袁希功, 袁利
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时空分布及合规性分析
为加强生产建设项目全面监管,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生产建设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监管提供基础数据与技术支撑。本文以安徽霍邱县作为研究区域,探索多源数据、多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时空分布及合规性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2015-2016年,霍邱县>0.1 hm2的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图斑共780个,扰动面积8 442.14 hm2,集中分布在霍邱县的西北部、西南部;生产建设项目类型以井采金属矿为主,面积集中在1~5 hm2,主要扰动变化类型为续建图斑。2)霍邱县已批复的生产建设项目有20项,井采金属矿占批复项目的70%。批复的生产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涉及51个图斑,其中合规图斑有12个,以井采金属矿类型为主;不合规图斑39个,包含疑似建设地点变更的图斑16个,疑似超出防治责任范围的图斑23个。3)霍邱县>1 hm2疑似未批先建图斑有580个,占>1 hm2图斑总数的88.68%,大部分为未实施立项的生产建设活动,但也凸显出地方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形势与任务严峻,仍需加强对生产建设项目的精准化监督管理,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现象。
2019 Vol. 17 (5): 136-145 [摘要] ( 587 ) [HTML 1KB] [PDF 3541KB] ( 448 )
146 郭忠录, 蔡崇法
生物土壤结皮研究进展与热点——基于CiteSpace和HistCite计量分析
借助CiteSpace和HistCite文献计量方法,以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的生物土壤结皮领域研究文献为对象,通过对文章数量、主题词及团队的分析,梳理国内外生物土壤结皮研究总体态势。研究结果有:1)生物土壤结皮研究领域发表的论文总体呈上升趋势,美国和中国发文量名列前2位,国内排前2位的依次是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土壤结皮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2000年后文献呈激增趋势,2011年后国际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生物结皮组成、演替、季节变化及对碳氮循环、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水分和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及对干扰的响应是研究热点和重点。3)国内生物土壤结皮研究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新荣为核心的团队,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的张元明研究团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赵允格团队和卜崇峰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形成了以刘永定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等,且李新荣、张元明和赵允格3大团队之间有较强的合作关系。
2019 Vol. 17 (5): 146-156 [摘要] ( 394 ) [HTML 1KB] [PDF 4586KB] ( 692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关于招募《中国水土保持科学》青年编委的通知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之:中国林业教育奠基人梁希
祝贺郑粉莉副主编和陈利顶、雷廷武编委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编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0年主编会暨第九届优秀论文评审会在京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编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致谢审稿专家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主编会议在陕西杨凌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原主编王礼先教授获诺曼?哈德逊纪念奖
英文稿件征稿启事
崔鹏副主编当选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刘国彬等3位编委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委会换届暨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我刊副主编崔鹏当选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协 教育部 科技部 卫生计生委 中科院 工程院 自然科学基金会关于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
我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征稿启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关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网址的申明
关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五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告
祝贺《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副主编崔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Copyright Notice
201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关于颁发《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四届优秀论文奖的决定
关于授予王礼先同志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特殊贡献奖的决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暨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海南三亚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四届优秀论文评审会在京召开
关于IP地址变更的通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中国知网统计数据
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年来源期刊
在线投稿系统正式启用,欢迎在线投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中国知网统计数据
欢迎订阅《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在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名列前茅
第二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成功召开
关于召开《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通知
      更多....  
更多.... 
   论文版权转让合同
   作者信息表
   论文模板
更多.... 
           
 
  版权所有© 2010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联系电话: 010-62336042,010-62336872 E-mail: sbxh035@263.net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 11006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