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出版道德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届编委会
第二届编委会
第三届编委会
第四届编委会
投稿须知
征稿范围
稿件写作须知
英文写作须知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官方微信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17年 15卷 4期
刊出日期 2017-08-31
1
戴金梅, 查轩, 黄少燕, 陈世发, 刘川, 王丽园, 白永会
1980-2013年闽西地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特征
闽西地区是福建省土壤侵蚀重点防治区,为研究闽西地区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分布格局,根据1980-2013年闽西地区9个站点的逐日降雨数据,利用日雨量模型来计算降雨侵蚀力,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和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等方法对区域降雨侵蚀力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闽西地区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9 504 MJ·mm/(hm
2
·h),与降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P
<0.01);2)空间上西高东低,与降雨量分布规律基本一致;3)降雨侵蚀力的年内分布主要集中在3-8月,占到全年的80.12%;4)1980-2013年期间研究区降雨量呈微下降趋势,而整体上降雨侵蚀力呈略微增加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P
>0.05),其中其在夏季呈现上升趋势,而在春秋冬3季呈现下降趋势;5)34年内降雨侵蚀力分别在1995和2002年发生突变。该研究可为该区域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估和土壤侵蚀治理工作提供依据。
2017 Vol. 15 (4): 1-7 [
摘要
] (
652
) [
HTML
1KB] [
PDF
983KB] (
555
)
8
马建业, 李占斌, 马波, 王贺, 张乐涛, 李朝栋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土壤水分特征——以桥子沟流域为例
为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特征,以天水典型对比小流域——桥子西沟(自然恢复的荒草地)和桥子东沟(人工恢复的刺槐林地)为例,基于2流域5-8月0~100 cm深度土壤质量含水量和氢氧同位素浓度,定量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降水和坡向对土壤水分影响。结果表明:以刺槐林地为主的流域土壤含水量低于以荒草地为主的流域(16.72%)约3.70%,对降水量的响应较弱,各土层含水量变异系数较高。土壤水分存在临界变化深度,刺槐林地为主的流域在10 cm以下含水量趋于稳定,最大蒸发深度为55 cm,荒草地为主的流域在30 cm以下含水量开始增加,最大蒸发深度为30 cm。两流域含水量均遵循阴坡 > 半阴坡 > 半阳坡,
δ
O
18
的分布不符合这一规律。以刺槐林地为主的流域含水量随坡向变化较小,而以荒草地为主的流域受坡向影响较大,坡向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受植被因子的制约。以自然恢复荒草地为主的恢复方式可以较好的增加土壤水库蓄水量,有利于流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017 Vol. 15 (4): 8-15 [
摘要
] (
547
) [
HTML
1KB] [
PDF
1036KB] (
515
)
16
杨秀清, 史婵, 王旭刚, 马慧晶, 闫海冰
关帝山云杉次生林土壤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地形相关性
为揭示森林土壤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变异机制,参照CTFS样地土壤采样方案,在关帝山4 hm
2
云杉次生林样地199个采样点进行土壤取样和测定,运用经典统计方法分析寒温性云杉林土壤pH值、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的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应用地统计学和ArcGIS插值的方法,重点分析了0~10 cm层土壤性质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分布格局,并基于RDA排序和方差分解定量评价地形因子对土壤各指标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和解释量。结果表明:云杉次生林土壤的pH值、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呈明显的水平及垂直空间变异,0~10 cm层土壤上述5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78%、41.15%、58.36%、46.60%和48.38%;土壤变异的空间自相关范围为4.9~58.8 m,pH值和有效氮呈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有效磷、有效钾和有机质呈强烈的空间自相关变异;有效氮、有机质和有效钾呈相似的空间斑块状分布格局,即样地有效氮含量高的斑块中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也高。pH值和有效磷则表现出相反的斑块分布格局;地形因子中,pH值、有效氮和有效磷受海拔影响最大,其中,海拔与pH值、有效磷呈正相关,分别解释其空间变异的40.43%和28.81%,而与有效氮呈负相关,能单独解释其空间变异的19.48%。凹凸度对有效钾和有机质的影响最大,可分别解释9.37%和6.88%的有效钾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与这2个土壤性质指标为负相关。研究可为深入认识华北地区植物分布和物种共存提供基础依据。
2017 Vol. 15 (4): 16-24 [
摘要
] (
533
) [
HTML
1KB] [
PDF
2845KB] (
474
)
25
何恺文, 黄炎和, 蒋芳市, 林金石, 程子捷, 张凯, 谢伟昆, 黄兆祥
2种草本植物根系对长汀县崩岗洪积扇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植被恢复是防治崩岗侵蚀的重要方法,为研究植物根系对崩岗洪积扇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以崩岗洪积扇上种植的深根系巨菌草和浅根系宽叶雀稗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层取样后,用环刀法测定土壤的密度、孔隙度和最大持水量等物理性质,计算土壤蓄水能力,并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测定根长和密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巨菌草和宽叶雀稗的各根系特征指标,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巨菌草各根系指标均大于宽叶雀稗;有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密度均小于裸地,植被覆盖下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大于裸地,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有植被根系的土壤饱和蓄水量和毛管蓄水量均比裸地高,且与裸地差异显著;在土壤表层,宽叶雀稗增加土壤孔隙性和土壤保水能力大于巨菌草,而在土壤中深层,则巨菌草大于宽叶雀稗;根系改善土壤性质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根长密度和根系总表面积,直径小于0.5 mm的根系是影响土壤水分的最主要因子。研究植物根系对改良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以期为崩岗侵蚀防治中植被种类的筛选和推广提供依据。
2017 Vol. 15 (4): 25-34 [
摘要
] (
532
) [
HTML
1KB] [
PDF
946KB] (
424
)
35
欧阳前超, 魏杨, 周霞, 张超波
土石山区护坡草本植物根系抗拉力学特性
为了解山西省土石山区护坡植物的根系抗拉力学特性,对比选择最适宜的水土保持物种。对其边坡上黑麦草(
Lolium perenne
L.)、香根草(
Vetiveria zizanioides
L.)、百喜草(
Paspalum notatum
Flugge)3种护坡植物的根系开展抗拉力学试验,研究3种植物根系最大抗拉力、极限抗拉强度以及弹性模量随直径及根长大小变化的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根长一定时,3种植物的最大抗拉力随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单根极限抗拉强度随根系直径的增大而减小;而直径一定时,根系最大抗拉力和极限抗拉强度随根系长度的增大而减小;弹性模量值随着根径和根长增大呈下降的趋势。3种植物根系平均最大抗拉力关系为:香根草(16.258 N) > 黑麦草(11.734 N) > 百喜草(4.891 N);平均极限抗拉强度关系为:百喜草(116.226 MPa) > 黑麦草(50.839 MPa) > 香根草(49.650 MPa);平均弹性模量分别为:百喜草(20.392 MPa/mm) > 香根草(3.257 MPa/mm) > 黑麦草(3.245 MPa/mm)。结果表明这3种植物中百喜草根系的固土能力最好,在选择最为适宜的水土保持物种时可优先考虑。研究结果可为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017 Vol. 15 (4): 35-41 [
摘要
] (
551
) [
HTML
1KB] [
PDF
2774KB] (
440
)
42
张巍, 朱清科, 张婵婵, 吴涛, 刘崴
陕北黄土区阳坡阔叶混交林结构及点格局分析
为了确定陕北黄土区阳坡水土保持林合理的结构配置模式,在吴起县吴仓堡镇黄土西坡设置6.25 hm
2
大样地,实测山杏+小叶杨+刺槐阔叶混交林树木的胸径、树高等指标,分析林分空间分布特征,采用点格局分析法,探讨山杏、小叶杨和刺槐种群的分布格局及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1)山杏和小叶杨是该研究群落的优势种,刺槐是伴生种,山杏的优势地位明显;2)小叶杨种群以大、中径级林木为主,山杏种群以中、小径级林木为主,刺槐种群以小径级林木为主,林木整体生长状况欠佳,且小叶杨种群树高均值明显大于山杏、刺槐种群,林分复层结构明显;3)山杏、小叶杨和刺槐种群在0~125 m空间尺度内呈聚集分布,分别在尺度为47、65和104 m时达到最大聚集强度,林木主要分布在微地形上,最大聚集半径与林木聚集分布的微地形规模相吻合;4)山杏、小叶杨和刺槐种群在0~125 m空间尺度内,呈显著负关联,种间竞争激烈。黄土区干旱阳坡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受微地形影响较大,应根据坡面微地形设计造林混交模式和布置种植点,并加强抚育管理。研究为该地区水土保持林草植被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2017 Vol. 15 (4): 42-50 [
摘要
] (
515
) [
HTML
1KB] [
PDF
2027KB] (
449
)
51
吕刚, 王磊, 李叶鑫, 傅昕阳, 王凯
辽西低山丘陵区针叶林与阔叶林枯落物持水性对比
为对比分析辽西低山丘陵区针叶林与阔叶林枯落物的持水性差异,为辽西森林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选取3个针叶林(红松林、油松林、兴安落叶松林)和3个阔叶林(榆树林、山杨林、紫椴林)下的枯落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现场采样与室内浸水相结合的方法对枯落物的持水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针叶林平均蓄积量大于阔叶林,其中针叶林蓄积量在14.65~17.75 t/hm
2
,阔叶林在8.44~16.92 t/hm
2
;针叶林枯落物平均厚度(2.79 cm)大于阔叶林(2.44 cm);针叶林最大持水率在148.88%~173.19%,阔叶林在145.42%~156.91%;针叶林有效拦蓄水量为19.47~25.59 t/hm
2
,阔叶林有效拦蓄水量为10.56~22.04 t/hm
2
,表现为针叶林下枯落物的拦蓄能力更强;针叶林半分解层拦蓄水量显著大于未分解层,阔叶林未分解层拦蓄水量大于半分解层;阔叶林未分解层吸水速率大于针叶林。
2017 Vol. 15 (4): 51-59 [
摘要
] (
515
) [
HTML
1KB] [
PDF
1193KB] (
411
)
60
阿迪来·乌甫, 玉苏甫·买买提, 玉素甫江·如素力, 热伊莱·卡得尔, 姜红
2000-2014年艾比湖流域地表
E
a
与
E
p
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
为了探明干旱区流域地表蒸散量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从而为流域水资源规划、旱涝检测和生态需水量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MOD16蒸散产品和气象站观测数据,运用线性倾向率和相对变化率等方法,分析了艾比湖流域2000-2014年地表实际蒸散(
E
a
)与潜在蒸散(
E
p
)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一步揭示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15年内艾比湖流域地表
E
a
、
E
p
年际波动不大,多年平均
E
a
与
E
p
分别为315.76和1 555.27 mm,年平均
E
a
与
E
p
的较大差距说明流域整体上缺水、干旱。年内分布处于先增大后减少的单峰型变化趋势,夏季两者差距最大,此时流域最干旱、缺水;2)流域
E
a
与
E
p
的空间分布状况正好相反。西北山区、精河-博乐绿洲区、北天山的西段支脉,玛依力山脉等区域水分比较充足。流域东部大范围地区、精河-博乐绿洲周围等区域干旱缺水。3) 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气温是影响流域
E
a
、
E
p
时空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4)2000-2014年间
E
a
总体上处于减少趋势,
E
p
处于增加趋势,说明流域近15年内干旱加重。
2017 Vol. 15 (4): 60-67 [
摘要
] (
394
) [
HTML
1KB] [
PDF
6428KB] (
405
)
68
张杰, 谢颂华, 莫明浩, 涂安国
不同覆盖红壤坡地磷素随径流分层输出的特征
因坡地农业开发而产生的随径流迁移输出的磷素是面源污染的来源之一,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利用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内大型土壤渗漏装置,开展自然降雨条件下,红壤坡地百喜草覆盖、百喜草枯落物敷盖和裸露坡面等不同覆盖处理下,磷素随径流垂向分层输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随径流迁移总磷浓度大幅降低;可溶性磷占总磷的比例高且稳定,是磷素随径流输出的主要形式。2)在裸露、百喜草敷盖和百喜草覆盖3种处理小区,土壤总磷输出总量为裸露 > 敷盖 > 覆盖;3场暴雨条件下,覆盖小区对总磷和可溶性磷的总削减率分别为35%~92%和44%~96%,敷盖小区削减率分别为9%~86%和0~89%。3)裸露小区随地表径流流失的总磷比例可达90%以上;3种处理小区壤中流输出总磷质量分数都相对较小;覆盖和敷盖小区则以地下径流为主,其比例可达6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坡地农业的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2017 Vol. 15 (4): 68-77 [
摘要
] (
446
) [
HTML
1KB] [
PDF
1077KB] (
455
)
78
朱基杰, 饶良懿
基于能值理论的水土保持生态效应评价——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
运用能值理论分析方法,选取2004-2014年的统计数据,对长治市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能值及主要能值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系统能值投入波动较大,整体呈增加趋势,最低值为2008年的3.91×10
21
sej,最高值为2011年的4.33×10
21
sej;系统总能值产出呈现整体增加、局部时间段下降趋势,最低值为2010年的5.95×10
21
sej,最高值为2014年的7.62×10
21
sej,其中2大主导产业中畜牧业整体呈增加趋势、农业中蔬菜产量不断增加都说明水土保持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能值指标中,净能值产出率均>1、可持续发展指数1
2017 Vol. 15 (4): 78-86 [
摘要
] (
603
) [
HTML
1KB] [
PDF
924KB] (
470
)
87
段青松, 王金霞, 杨旸, 字淑慧, 张川, 张建生, 孙高峰, 余建新
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草本植物根系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及其模型预测
开展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草本植物根系提高土体抗剪强度及预测的研究,为该地区生态恢复、边坡防护、水土流失防治等生态工程中植物选择及其固土能力的计算提供依据。采用原位剪切试验测定扭黄茅(
Heteropogon contortus
)、莎草(
Eulaliopsis binata
)、芸香草(
Cymbopogon distans
)、旱茅(
Schizachyrium delavayi
(Hack.) Bor)等4种乡土草本植物根系及素土的抗剪切强度;用根系拉力计和电子卡尺测定根系的抗拉强度和直径;用Wu和Waldron垂直根模型(WWM)及纤维束根增强模型(FBM)对根系提高土体抗剪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4种植物根系直径约80%分布在0.1~1 mm的范围内,扭黄茅、莎草、旱茅根系的直径和抗拉强度之间成负幂函数关系,芸香草两者间没有相关性。2)扭黄茅、莎草、旱茅、芸香草的根系可将土体的抗剪强度分别提高20.7%、85.3%、84.4%、16.1%。3)用WWM模型预测扭黄茅、旱茅、莎草的提高土体抗剪能力,其预测值是实测值的3.59~10.83倍;用FBM模型的预测值是实测值的1.24~2.62倍。旱茅、莎草根系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的能力强于扭黄茅和芸香草,在干热河谷的生态工程中可优先选用;对根系提高土体抗剪强度的预测,FBM模型要优于WWM模型。
2017 Vol. 15 (4): 87-95 [
摘要
] (
530
) [
HTML
1KB] [
PDF
2862KB] (
437
)
96
闫东锋, 吴桂藏, 郭丹丹, 张振, 杨喜田
中度火干扰对林草地土壤理化特性的短期影响
火干扰作为一种自然扰动现象,对土壤物理、化学、矿化和微生物等土壤性质产生一定影响。在河南具茨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过火林地和草地,进行土壤样品 (0~5和5~10 cm土层) 采集,测定表征土壤渗透性和持水能力的指标,研究中度火干扰对不同土层土壤理化特性的短期影响。结果表明:中度火干扰造成草地和林地土壤表层(0~5 cm)的土壤密度、含水率和非毛管孔隙度显著下降(
P
<0.05),但火烧前后,土壤5~10 cm层上述物理特性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P
>0.05);火烧后草地和林地土壤表层(0~5 cm)有机C和全N显著下降(
P
<0.05),而土壤pH、全P和全K显著上升(
P
<0.05),相似的现象出现在草地土壤5~10 cm层,火烧前后林地土壤5~10 cm层,各化学特性指标没有显著差异(
P
>0.05)。火烧使草地和林地土壤0~5 cm层的土壤初渗率、稳渗率和平均入渗率均显著上升(
P
<0.05),而对土壤5~10 cm层土壤各渗透特性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P
>0.05);火烧使草地和林地土壤0~5 cm层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显著下降(
P
<0.05),草地和林地最大持水量分别从未过火289.984和390.971 t/hm
2
,下降到258.072和342.386 t/hm
2
。该研究为开展火烧迹地植被恢复、水土保持和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017 Vol. 15 (4): 96-103 [
摘要
] (
412
) [
HTML
1KB] [
PDF
759KB] (
443
)
104
常琛朝, 程东会, 钱康
渭河咸阳段非饱和层状沉积物中水分分布特征
层状结构是河流相松散沉积物中最常见的沉积结构,通常表现出一些特有的水力学性质,对水分运动过程及沉积物的持水性能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渭河陕西咸阳段河漫滩一个层状沉积物剖面的含水率分布特征进行原位观测,讨论层状沉积物中含水率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粒度和毛细壁垒效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以水平层理和交错层理为主的粗细相间的层状河流沉积物中,天然含水率也呈干润相间的层状分布特征,各层含水率的大小主要与粒度成负相关;沉积物粗细相间的层状分布为毛细壁垒的形成提供条件,在降雨入渗和土壤水蒸发过程中,毛细壁垒效应对水分运动的控制会导致细粒层中含水率高于粗粒层。层状松散沉积物中水分的这种分布规律,为理解土壤持水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对研究土壤含水率与降雨入渗、蒸发等水文过程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7 Vol. 15 (4): 104-110 [
摘要
] (
290
) [
HTML
1KB] [
PDF
2433KB] (
444
)
111
杨闻达, 王桂尧, 常婧美, 张永杰
主直根系拉拔力的室内试验研究
乔灌木主直根系对边坡土壤的深层锚固作用能明显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但在降雨条件下是否能发挥良好的固坡作用却存在争议,这给主直根系在降雨条件下锚固作用效果发挥的判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为研究影响主直根系拉拔力的因素,本文以山矾根系为研究对象,分别在4种土壤含水率条件和3种竖向压力条件下开展单条主直根系的单次拉拔试验和循环拉拔试验,以此来研究主直根系拉拔力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根系拉拔力随根系表面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并有趋于稳定的趋势;2)根系拉拔力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3)在黏土条件下,山矾单根系的最大拉拔力所对应的土壤含水率约为22%;4)在低应力状态下,根系表皮组织完整度对根系拉拔力的影响大,而高应力状态下,根系内部组织完整度对根系拉拔力的影响大。试验证明,土壤性质及含水率,根系表面压力及完整度将对主直根系拉拔力产生影响。并且,只要保证土壤含水率不超过最优值,则主直根系的锚固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
2017 Vol. 15 (4): 111-116 [
摘要
] (
486
) [
HTML
1KB] [
PDF
1013KB] (
465
)
117
夏晓平, 信忠保, 孔庆仙, 张栋
北京怀九河河岸类型的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差异
植被和土壤作为组成河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其空间分布与变异对河岸带生态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北京市怀九河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在基于60个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植被数量特征和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比了自然型(15个)、近自然型(25个)和人工型(20个)3种典型河岸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河岸带植被组成以草本占绝大多数(占总物种数的79.22%),而乔木与灌木种类分布较少,且不同河岸类型下的植被多样性指数差异性显著(
P
<0.05),自然型河岸植物多样性(4.6±0.16)以及丰富度指数(7.26±0.40)要明显大于近自然型(3.82±0.16、6.36±0.32)以及人工型河岸(3.94±0.18、5.40±0.42)(
P
<0.05),表现为干扰下的河岸带生境不断退化。2)随干扰程度的增加,土壤质量不断下降,且土壤质地、密度和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在不同河岸类型条件下,差异性显著(
P
<0.05);其中,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分布表现为自然型(4.88±0.43) > 近自然型(3.47±0.31) > 人工型(1.92±0.15)(
P
<0.05),土壤密度(g/cm
3
)分布表现为自然型(1.18±0.03) < 近自然型(1.35±0.03) < 人工型(1.52±0.03)(
P
<0.05)。3)植被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间具有潜在的相关性;其中,植被的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
P
<0.05),植被丰富度指数与土壤密度极显著负相关(
P
<0.01)、与土壤总孔隙度显著正相关(
P
<0.05),而植被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该研究不仅说明干扰条件影响植被与土壤间紧密的相关性,也为北京山区河岸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提供基础信息和理论依据。
2017 Vol. 15 (4): 117-124 [
摘要
] (
471
) [
HTML
1KB] [
PDF
4950KB] (
445
)
125
方佩, 夏宇, 刘寒晓, 王峰, 杨建英, 孙盛年, 史常青, 耿雪萌, 赵廷宁, 李强
生长延缓剂对华北边坡绿化3种草本植物种子发芽的影响
草本植物可以稳定公路、铁路和矿山等工程建设遗留的大量裸露边坡,并改善其生态环境,而以灌草型植物为目标群落的边坡绿化中,草本种子比灌木种子萌发和生长快、竞争性强,开展植物生长延缓剂的研究,以抑制草本种子萌发和生长。以华北地区的常用的沙打旺、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为试材,探索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多效唑和烯效唑溶液,单独浸种处理对3种草本植物发芽势及胚根和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和烯效唑溶液降低了沙打旺和紫花苜蓿的胚芽长度比,提高了胚根长度比;300~400 mg/L的多效唑溶液对3种草本种子的发芽势均具有抑制效果,500 mg/L的烯效唑溶液对紫花苜蓿和高羊茅的发芽势都具有抑制效果。该研究可为植物生长延缓剂处理边坡绿化草本种子提供参考指标。
2017 Vol. 15 (4): 125-133 [
摘要
] (
478
) [
HTML
1KB] [
PDF
847KB] (
432
)
134
温琬心, 王冬梅, 张琳琳, 任远
房地产建设项目雨水池适宜容积计算模型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突出。为解决因下垫面硬化引起的城市内涝问题,探求建设项目中雨水池容积计算方法。本文以北京市房地产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北京市1953-2012年降雨数据中选取降雨量最大、平均和最小年的日降雨数据,并拟定中水同时用于绿化和道路浇洒,应用日水量平衡模型方法,对比分析雨水池可利用率和中水补给率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因素,确定雨水池适宜容积。应用多项式拟合法,得到雨水池适宜容积简易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随着雨水池容积增加,雨水池可利用率增大(0~1),中水补给率减小(1~0);当雨水池容积增至一定程度,其可利用率与中水补给率的变化趋于平缓;3种年况的雨水池可利用率的关系为最大 > 平均 > 最小,中水补给率的关系为最大 < 平均 < 最小,为互补趋势;效益费用比随着雨水池容积增大而减小。经验证,模型符合工程建设要求,且具普遍性,可投入应用。为提高模型可靠性,应用时宜将模型计算结果与规范最低建设标准进行校核比对。本研究为今后雨水池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快捷简便算法,丰富了设计理论。
2017 Vol. 15 (4): 134-142 [
摘要
] (
551
) [
HTML
1KB] [
PDF
865KB] (
407
)
143
张光辉
退耕驱动的近地表特性变化对土壤侵蚀的潜在影响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全球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侵蚀强度及时空分布特征受近地表特性的显著影响。退耕还林(草)工程大面积的有效实施,势必会引起近地表特性(土壤理化性质、植被茎秆、枯落物、生物结皮、根系系统)的显著变化,进而对坡面径流的水动力学特性及侵蚀过程产生影响。本文从退耕驱动的近地表特性变化、近地表特性变化对坡面径流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近地表特性变化对土壤侵蚀过程(土壤分离、泥沙输移、泥沙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区域土壤侵蚀对退耕的响应4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总结近几十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目前亟待强化的研究领域。这对理解退耕坡面土壤侵蚀过程及其动力机制、建立植被覆盖坡面的土壤侵蚀过程模型、评价退耕坡面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017 Vol. 15 (4): 143-154 [
摘要
] (
493
) [
HTML
1KB] [
PDF
833KB] (
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