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官方微信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15年 13卷 1期  刊出日期 2015-02-28
  
1 孙禹, 哈斯额尔敦, 杜会石
基于GIS 的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模数计算
为了监测及评估我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现状,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应用CSLE 模型,结合0.5 m 分辨率的WorldView 遥感影像,定量估算黑龙江省克山县古城小流域的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侵蚀,侵蚀区主要集中在该区的西北、东北和中南部地区;2)当坡度< 20°时,土壤侵蚀程度较低, 当坡度>20°时,土壤侵蚀较严重,此外坡度还能通过影响耕作措施的方式对土壤侵蚀强度产生间接作用,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和生物措施因子同样对土壤侵蚀区的分布范围及强度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我国东北地区防治水土流失、减少河流泥沙、改善和恢复黑土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5 Vol. 13 (1): 1-7 [摘要] ( 795 ) [HTML 1KB] [PDF 5199KB] ( 932 )
8 覃超,郑粉莉,徐锡蒙,吴红艳,沈海鸥
玉米秸秆缓冲带防治黄土坡面细沟侵蚀的效果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降雨强度100 mm/ h,坡度20°,在2 个玉米秸秆缓冲带布设坡位(斜坡长4.5 ~5.5 m 和6.5 ~7.5 m)与2 个降雨历时(单次降雨30 min 和2 次连续降雨30 min +30 min)的试验处理组合,研究在黄土坡面不同坡位布设玉米缓冲带对防治细沟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缓冲带可减少坡面侵蚀量和细沟侵蚀量,其中,坡面侵蚀量减少7.3% ~14.2%,细沟侵蚀量减少11.0% ~30.6%,细沟侵蚀量对坡面侵蚀的贡献率减少3.4% ~150%,径流含沙量降低5.5% ~12.8%;2)单次降雨情况下在斜坡长4.5 ~5.5 m 处布设玉米秸秆缓冲带防治侵蚀的效果最佳,坡面侵蚀量、细沟侵蚀量和径流含沙量分别减少14.2%、30.6% 和11.6%,细沟平面密度和细沟平均深度分别减少12.9%和21.9%;3)2 次连续降雨情况下在斜坡长6.5 ~ 7.5 m 处布设玉米秸秆缓冲带防治侵蚀的效果较好,坡面侵蚀量、细沟侵蚀量和径流含沙量分别减少13.5%、25.0%和5.5%,细沟平面密度和细沟平均深度分别减少15.5%和16.3%。
2015 Vol. 13 (1): 8-15 [摘要] ( 525 ) [HTML 1KB] [PDF 2546KB] ( 798 )
16 姚文俊, 张岩, 朱清科
小流域林地空间分布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陕北吴起县为例

为分析陕北黄土区小流域林地空间格局特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陕北吴起县为例,按照1% 的均匀抽样比例,选取39 个小流域,根据林地面积比例、林地斑块密度指数、林地斑块形状指数、林地植被覆盖度、林地坡位指数等表征林地空间分布特征的指标,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流域进行分类,分析林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土壤侵蚀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39 个小流域可以分为4 类,第1 类林地面积比例较大,分布在中下坡位,第2 类林地面积比例较小,分布在中中坡位,第3 类林地面积比例很小,分布在中上坡位,第4 类林地面积比例很大,分布在中中坡位;2)第1 和4 类,土壤侵蚀模数和林地植被覆盖度在0.05 显著水平上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土壤侵蚀模数和林地空间分布特征指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577(P < 0.05),表明林地植被覆盖度增加是土壤侵蚀的主要抑制因素,同时,林地面积比例、林地斑块密度、林地形状指数的增加也会抑制土壤侵蚀,在一定范围内,林地靠近坡顶不利于防治土壤侵蚀。

2015 Vol. 13 (1): 16-22 [摘要] ( 551 ) [HTML 1KB] [PDF 984KB] ( 876 )
23 顾礼彬, 张兴奇, 杨光檄, 顾再柯
黔西高原坡面次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利用野外径流小区径流泥沙观测数据与降雨特征资料,定量研究黔西高原地区降雨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黔西高原地区年均侵蚀性降雨为22 次,中、低降雨强度型降雨次数占降雨次数的93.0%;2)坡面产流产沙特征与降雨的年内分布密切相关,5—8 月坡面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99.2%,产流量占总产流量的95.8%;3) 坡面产沙量与降雨量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其指数方程为M = 0.346e0.109P ;4)坡面产流产沙与中、高降雨强度型大雨和暴雨密切相关,4 次暴雨事件产生的径流量占总径流量的57.3%,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91.5%。
2015 Vol. 13 (1): 23-28 [摘要] ( 569 ) [HTML 1KB] [PDF 888KB] ( 833 )
29 陈娟, 罗明良, 张斌, 董丞妍, 昌小莉
反距离加权插值参数变化对元谋冲沟DEM 构建的影响
冲沟是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产物,元谋干热河谷冲沟极为发育,冲沟蚕食耕地、造成土地劣化,对土地资源危害很大,构建干热河谷区沟谷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其沟谷侵蚀定量化研究有重要意义。基于ArcGIS 平台,以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为例,通过野外实测获得高精度、高密度分布采样点高程数据;基于反距离函数插值,以平均误差、均方根误差为指标,通过交叉验证及检查点法,对比分析不同权指数、邻域搜索点数、搜索形状及搜索方位对 DEM 插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权指数为2、椭圆形邻域、邻域点4 ~8 个、四方向插值得到的插值效果最好。构建的 DEM 能够较真实地模拟该地区的形态特征:冲沟汇水面积约0.011 km2 ,区域平均坡度35.37°,最大坡度85.76°, 区域沟壑密度3.95 km/ km2 ,切割深度7 ~12 m。
2015 Vol. 13 (1): 29-34 [摘要] ( 568 ) [HTML 1KB] [PDF 977KB] ( 748 )
35 岳桓陛,杨建英,杨阳,史常青,赵平,沈毅
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植被毯护坡技术的产流特性
为了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植被毯技术的适用性,分析不同降雨强度条件对径流、入渗系数、入渗深度的影响, 设置3 种降雨强度(0.56、1.01、2.02 mm/ min),通过侵蚀槽填土并布设各类植被毯,模拟施工边坡,并设置无覆盖对照组,使用侧喷式人工降雨大厅对侵蚀槽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1)植被毯能够增加径流入渗,在降雨强度为1.01 mm/ min 时,麦秸秆植被毯和椰丝纤维植被毯最多分别能够增加27.7%和28%的入渗量; 2)不同材料植被毯径流过程有明显的差异,在降雨强度为0.50、1.01 mm/ min 时,入渗系数为麦秸秆> 椰丝纤维,降雨强度为2.02 mm/ min 时,入渗系数为椰丝纤维植> 麦秸秆;3)同种材料不同质量的植被毯径流总量有较大差异,同种材料中,200 ~300 g/ m2 的植被毯在3 种降雨强度条件下均能够取得较其他质量植被毯更好的保水效果。
2015 Vol. 13 (1): 35-41 [摘要] ( 439 ) [HTML 1KB] [PDF 943KB] ( 821 )
42 刘绪军,景国臣,杨亚娟,王亚娟,任宪平
冻融交替作用对表层黑土结构的影响
通过室内实验模拟冻融交替作用,研究冻融交替作用对表层黑土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冻融作用使表层黑土体积增大,导致表层黑土密度降低,土壤大团聚体破碎为小团聚体,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减小,团聚体稳定性能降低;2)土壤含水率大小、冻融循环次数是土壤结构破坏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3)冻融作用破坏了表层黑土物理性状,降低了黑土黏聚力和抗冲能力,致黑土区春季产生严重的冻融侵蚀。
2015 Vol. 13 (1): 42-46 [摘要] ( 587 ) [HTML 1KB] [PDF 849KB] ( 787 )
47 邓羽松, 丁树文, 邱欣珍, 夏栋, 朱芸, 郭世伟
赣县崩岗洪积扇土壤肥力的空间分异规律
崩岗侵蚀是南方花岗岩地区最严重的侵蚀方式,已成为我国一种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尤其是崩岗侵蚀产生的大量洪积物沉积在农田中,造成洪积扇农田沙化。以赣县田村镇崩岗洪积扇为研究对象,采集扇顶到扇缘不同区域的土样,研究该地区崩岗洪积扇土壤颗粒组成及土壤肥力的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崩岗洪积扇土壤理化性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异规律。由扇顶到扇缘,土壤砾石和砂粒质量分数均逐渐减少,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则逐渐增加,土壤肥力也随之呈显著增加趋势。利用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土壤肥力与土壤砾石和砂粒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而土壤肥力与粉粒和黏粒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采用修正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洪积扇土壤进行肥力评价发现,土壤肥力沿扇顶到扇缘逐渐增加,相比于扇顶土壤,扇中、扇缘土壤肥力等级系数分别增加了119.31%和157.93%。研究崩岗洪积扇土壤肥力分异规律有利于农业用地规划,对崩岗洪积扇土壤改良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2015 Vol. 13 (1): 47-53 [摘要] ( 573 ) [HTML 1KB] [PDF 892KB] ( 949 )
54 朱炜
沙质海岸风口区风障阻沙特征及初步治理试验
为了研究沙质海岸风口区风障配置和堆积沙丘治理模式,为防沙治沙提供理论依据。在沙质海岸前沿风口地段设置15%、30%、45%和60%4 种不同透风率的风障,开展其风速变化规律及阻沙特征研究,并选择黄花月见草、厚藤和单叶蔓荆3 种草本植物在形成沙丘进行种植尝试。结果表明:1)透风率15% 的风障最大防风效能达到 89.23%,风速减半的防护距离为5H(H 为风障高度),因堆沙效果显著,适合设置为堆沙风障;2)透风率30% 与 45%的风障最大防风效能分别为76.70%和71.53%,防护距离最大为6H,可在堆沙风障后设置为防风风障;3)透风率60%的风障最大防风效能为59.47%,由于堆沙能力较弱,防护距离较短而不适宜采用,在风障形成的堆沙上, 种植的厚藤具有良好的生存能力和蔓延速度,是闽东南沿海前沿裸露沙地固沙的先锋草本。
2015 Vol. 13 (1): 54-58 [摘要] ( 499 ) [HTML 1KB] [PDF 880KB] ( 768 )
59 陈利利, 张建军, 张亭亭, 郭敏杰, 木热提江·阿不拉,蔺鹏飞, 于艺鹏, 张晓萍
陕西省神木县2012 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分析
以位于晋陕蒙接壤区的陕西省神木县为例,选取相关定量指标,对其2012 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神木县和各乡镇土地利用均以中低覆盖度草地为主,景观基质为草地。2)神木县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度低,集中化程度高,组合类型少,土地利用程度低;西北部风沙草滩区乡镇较东南部丘陵沟壑区乡镇土地利用类型齐全度高,集约化水平低,土地整体功能强,组合类型数多;乡镇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意义与该乡镇的矿藏开发、风景名胜区、地形地貌和植被区系等有很大关系。3)神木县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结构表现出农地、居民地和工矿用地等受人类活动影响越强烈的地类,其分维数越小、形状指数越大、形状越简单的特征。因此,神木县未来土地利用需要增加有效植被盖度,进一步使陡坡农地退耕,加强未利用地的开发以及工矿用地复垦,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从而保证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2015 Vol. 13 (1): 59-67 [摘要] ( 605 ) [HTML 1KB] [PDF 1601KB] ( 1115 )
68 王红霞, 王雪松, 王兵, 李保玉, 牛香, 王晓燕, 师贺雄, 汪金松
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采用分布式测算方法,对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13 年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970 亿8 000 万元,1 年内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量远远超过工程自实施以来国家的总投资,6 项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效益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和林木积累营养物质,涵养水源总物质量占该省年均水资源总量的26.54%,固土总物质量占该省年平均土壤侵蚀量的20.90%,固碳总量占“十二五”期间年碳排放量的40.96%,吸附污染物量和滞尘量远远超过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点工业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的要求;2)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生态效益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退耕地还林和封山育林;3)不同林种类型的生态效益价值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生态林、经济林和灌木林。评估结果可真实地反映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
2015 Vol. 13 (1): 68-75 [摘要] ( 572 ) [HTML 1KB] [PDF 928KB] ( 903 )
76 靳春香, 王秀茹, 王希, 侯琨, 王铎
黑龙江省近50 年降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
依据黑龙江省呼玛、孙吴、齐齐哈尔、富锦、安达、哈尔滨、鸡西和牡丹江8 个气象站1960—2012 年的降水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 秩相关检验法和GIS 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析该区近50 多年来降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年代际降水表现为2 降1 升或2 升1 降30 a 左右的周期,且从2012 年开始转为多水期;2)除齐齐哈尔、呼玛站和安达站外,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00 mm 以上,降水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的64%,所有站点多年平均月降水量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3)仅孙吴和鸡西站年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4)多年降水空间分布以孙吴站和牡丹江为中心向周围递减,春季空间分布与多年降水空间分布较为一致;5)黑龙江省南部和北部年降水量均发生2 次突变,分别为20 世纪80 年代初中期和21 世纪初期,东、西部不存在明显的突变。研究结果可为该区的降水研究、水资源配置和生产实践等提供参考。
2015 Vol. 13 (1): 76-83 [摘要] ( 666 ) [HTML 1KB] [PDF 1624KB] ( 936 )
84 潘婷, 曾六福, 曾从盛, 王维奇
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河口裸滩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为揭示互花米草入侵对裸滩湿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取闽江河口裸滩湿地和被互花米草入侵的裸滩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不同土层土壤的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同时对土壤的各种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裸滩和互花米草湿地0 ~60 cm 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95 ~ 12.43 g/ kg 和1.45 ~ 10.04 g/ kg,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4.03 和4.35 g/ kg;互花米草湿地0 ~ 60 cm 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2.76%、40.86%和12.62%,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基本不变。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裸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及不同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但影响并不显著。
2015 Vol. 13 (1): 84-90 [摘要] ( 485 ) [HTML 1KB] [PDF 916KB] ( 1025 )
91 范文杰, 张洪江, 程金花, 姚晶晶
河北省吴桥县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为揭示土壤微量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更好地指导农田培肥管理,以河北省吴桥县4 965 份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学与GIS 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壤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等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吴桥县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及有效锌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11.54、11.84、1.30 和 0.97 mg/ kg。2)通过半方差函数相关参数分析,土壤耕层中有效铁和有效铜的空间自相关范围较大,变程分别为 879 和660 m;耕层有效锌和有效锰的变程较小,分别为33 和36 m。3)4 种有效微量元素的变程大小顺序为有效铁> 有效铜> 有效锰> 有效锌。4)4 种微量元素变异函数的理论模型符合指数模型,有效铁和有效铜的块基比在 25% ~75%之间,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有效锰和有效锌的块基比> 75%,系统空间相关性很弱。通过普通克里格插值所得的空间分布图能很好地反映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检验插值精度较高。
2015 Vol. 13 (1): 91-95 [摘要] ( 440 ) [HTML 1KB] [PDF 2525KB] ( 763 )
96 王猛,雷虹娟,高永,汪季,肖芳,张文
模拟降雨条件下保水剂对沙质土壤水分的影响
为了探究保水剂对沙质土壤水分的影响,采用室内重建土柱,在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不同用量保水剂对沙质土壤(0 ~30 cm)含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随着保水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保水剂用量为0.2% 时不但省时省力,而且0 ~10 cm、10 ~20 cm、20 ~30 cm 3 个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为45.42%、48.48%、46.16%,既能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又能节省经济成本,可为干旱、半干旱区节水造林及保水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5 Vol. 13 (1): 96-100 [摘要] ( 627 ) [HTML 1KB] [PDF 900KB] ( 821 )
101 金奕胜, 郭小平, 张成梁
添加矿化垃圾腐殖土对绿化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矿化垃圾腐殖土作为绿化基质使用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及养分质量分数,但同时可能会对土壤物理及水分特性造成影响。运用土壤物理及水动力学方法,通过不同矿化垃圾质量添加比(0%、25%、50%、75%)进行田间、室内对比试验,比较不同配比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矿化垃圾腐殖土质量比为25%时,土壤物理性质(密度、孔隙度等)和水分特性均无明显变化,仅土壤砂粒体积分数增加;添加比为50%时,土壤密度、毛管孔隙度和饱和含水率均无显著变化,但土壤总孔隙度明显降低,土壤砂粒体积分数及饱和导水率显著升高;添加比为 75%时,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特性均影响显著,其中土壤砂粒体积分数升高约217%,土壤饱和含水量降低11%,毛管含水量降低26%,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加约93%,土壤有效水含量减少24.9%;2)Gardner 模型能较好地拟合不同处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3)添加矿化垃圾腐殖土在作为绿化基质使用过程中,质量添加比为25% ~50%较适宜。
2015 Vol. 13 (1): 101-105 [摘要] ( 555 ) [HTML 1KB] [PDF 875KB] ( 750 )
106 朱永杰,毕华兴,霍云梅,许华森
北京地区下凹式绿地土壤渗透能力及蓄水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采用自制的模拟下凹式绿地,通过模拟不同设计暴雨强度条件下下凹式绿地的进水负荷,动态监测下凹式绿地在蓄水过程中土壤水分的渗透量和平均入渗速率,研究北京地区下凹式绿地在蓄积周边外来雨水径流过程中土壤水分的渗透规律以及蓄积雨水径流后对土壤孔隙及土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土壤含水率基本相同的条件下,下凹式绿地土壤渗透性能在1、3、5 年一遇暴雨情况下会随着暴雨强度的增加而增大;2)在设计暴雨强度一致时,土壤水分的渗透量和平均入渗速率没有明显差异,土壤密度小、总孔隙度大的渗透量和平均入渗速率更大; 3)随着绿地蓄水次数的增多,土壤密度和总孔隙度变化较大,蓄水试验后,土壤密度由最初的1.33 g/ cm3 变为1.65 g/ cm3 、总孔隙度由原来的50.06%变为39.18%。
2015 Vol. 13 (1): 106-110 [摘要] ( 627 ) [HTML 1KB] [PDF 896KB] ( 1011 )
111 邱海玲, 朱清科, 武鹏飞
城市绿地对周边建设用地的降温效应分析
城市绿地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北京市2013 年7 月31 日的Landsat8 TIRS 影像为基础数据,反演亮度温度来表达城市热岛效应,结合GIS 技术,分析城区30 块绿地对周边建筑用地的降温效应。结果表明:1)Landsat8 TIRS 影像反演的亮度温度可以有效表达城市热岛效应; 2)绿地对4 个方向上建设用地的降温幅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西> 南> 北> 东;3)绿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与绿地降温作用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面积比的变化对处在绿地北向建设用地的降温幅度影响最大; 4)绿地的降温作用与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处在绿地北向的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变化对降温幅度影响最大。
2015 Vol. 13 (1): 111-117 [摘要] ( 475 ) [HTML 1KB] [PDF 1926KB] ( 838 )
118 汪旭明,曾冬萍,闵庆文,仝川,王维奇,张永勋,郑江闽
福州茉莉花种植园土壤化学计量比及其对碳释放潜力的影响
选取有机茉莉花种植园、常规茉莉花种植园、茉莉花+ 龙眼间作种植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3 种种植园土壤全碳(T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质量分数及二氧化碳(CO2 )释放潜力,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茉莉花种植园土壤化学计量比及其对碳释放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3 种茉莉花种植园土壤碳氮质量比值(C/ N)分别为11.33、10.93、9.48,碳磷质量比值(C/ P)为23.23、25.33、10.91,碳钾质量比值(C/ K)为1.02、0.88、1.66,氮磷质量比值(N/ P)为2.05、2.32、1.14,氮钾质量比值(N/ K)为0.09、0.08、0.17,磷钾质量比值(P/ K)为0.04、0.03、 0.15;2)3 种茉莉花种植园土壤C/ N 表现为有机茉莉花种植园> 常规茉莉花种植园> 茉莉花+ 龙眼间作种植园, 有机茉莉花种植园土壤N/ P 显著低于常规茉莉花种植园,土壤P/ K 则相反,茉莉花+ 龙眼间作种植园土壤C/ P、 N/ P 显著低于常规茉莉花种植园,土壤C/ K、N/ K、P/ K 则相反;3)3 种茉莉花种植园土壤CO2 释放潜力分别为 5.80、3.79、4.92 μg/ (g·d),但差异性均不显著,茉莉花+ 龙眼间作种植园土壤C/ P、C/ K、N、P、N/ K 对CO2 释放潜力的剖面变化具有一定指示作用,间作有机种植相结合是福州茉莉花种植系统较合理的种植模式。
2015 Vol. 13 (1): 118-126 [摘要] ( 537 ) [HTML 1KB] [PDF 1033KB] ( 814 )
127 张振超, 张琳琳, 王冬梅, 马斌
生产建设项目表土保护与利用
表土富含有机质、土壤酶和微生物等物质,具有较好的营养和环境条件来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地表,导致大量表土被占压和流失,威胁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等法律、规范对生产建设项目表土保护与利用做了明确规定,生产建设活动应尽量减少地表扰动,对无法避免扰动的地区应进行表土剥离;但是,目前生产建设项目表土保护与利用存在建设单位保护意识不强、法律不健全、技术不完善等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确立有效的表土剥离补偿机制,将表土剥离作为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查要点,同时加强表土剥离工艺等技术的研究。通过综述国内外现有的表土保护和利用成熟经验及科学方法,旨在为以后生产建设项目减少扰动、合理利用表土提供借鉴。
2015 Vol. 13 (1): 127-132 [摘要] ( 525 ) [HTML 1KB] [PDF 883KB] ( 1201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关于招募《中国水土保持科学》青年编委的通知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之:中国林业教育奠基人梁希
祝贺郑粉莉副主编和陈利顶、雷廷武编委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编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0年主编会暨第九届优秀论文评审会在京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编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致谢审稿专家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主编会议在陕西杨凌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原主编王礼先教授获诺曼?哈德逊纪念奖
英文稿件征稿启事
崔鹏副主编当选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刘国彬等3位编委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委会换届暨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我刊副主编崔鹏当选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协 教育部 科技部 卫生计生委 中科院 工程院 自然科学基金会关于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
我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征稿启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关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网址的申明
关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五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告
祝贺《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副主编崔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Copyright Notice
201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关于颁发《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四届优秀论文奖的决定
关于授予王礼先同志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特殊贡献奖的决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暨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海南三亚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四届优秀论文评审会在京召开
关于IP地址变更的通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中国知网统计数据
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年来源期刊
在线投稿系统正式启用,欢迎在线投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中国知网统计数据
欢迎订阅《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在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名列前茅
第二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成功召开
关于召开《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通知
      更多....  
更多.... 
   论文版权转让合同
   作者信息表
   论文模板
更多.... 
           
 
  版权所有© 2010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联系电话: 010-62336042,010-62336872 E-mail: sbxh035@263.net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 11006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