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官方微信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14年 12卷 2期  刊出日期 2014-04-30
  
1 张海龙, 齐实, 路倩倩, 杨波, 孙嘉, 刘孝盈
基于水功能区的湖北省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
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区域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按照国家和地区对不同水功能区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划分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可以使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更有效率。 以湖北省 103 个县域为对象,以水功能区要求为基础,采用 ArcGIS 分析法确定县域水环境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采用水质污染指数法及内梅罗指数法解析各县域单元的污染类型及敏感性,最终划定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分区。 结果表明:1)湖北省可划分为Ⅱ类水质保护区的县域单元 29 个,划分为Ⅲ类水质保护区的县域单元 74 个;2) Ⅱ类水质保护区污染类型可划分为 3 类,主要为单一污染源污染,敏感区可划分为 3 类,分别为不敏感、轻度敏感及中度敏感;3)Ⅲ类水质保护区污染类型可划分为 7 类,主要污染类型为单一污染源污染和混合污染,敏感区可划分为 3 类,分别为轻度、中度及重度敏感;4)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可划分为 3 个级别,包括 2 个一级控制分区,6 个二级控制分区,23 个三级控制分区。 区划结果可为湖北省农业非点源污染管理和防治提供参考。
2014 Vol. 12 (2): 1-8 [摘要] ( 367 ) [HTML 1KB] [PDF 2108KB] ( 828 )
9 许华森, 毕华兴, 高路博, 廖文超, 陈俊刚, 云雷, 鲍彪, 杨宗儒
晋西黄土区苹果 + 大豆间作系统小气候及其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为了评价果农间作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指导果农间作系统的物种选择和行间配置等农艺措施的生产实践,以晋西黄土区山西省吉县 3 年生苹果 + 大豆间作系统(T1)、5 年生苹果 + 大豆间作系统(T2)、7 年生苹果 + 大豆间作系统(T3)和大豆单作系统(CK)为对比试验材料,通过布设根障,在分析苹果 + 大豆间作系统小气候各因子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不同树龄间作系统的小气候综合效应,并评价小气候对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1)与大豆单作系统相比,苹果 + 大豆间作系统光合有效辐射强度降低了 30.3% ~ 59.0% ,气温下降了 5.9% ~ 17.9% ,表层土壤温度下降了 14.6% ~ 42.7% ,空气相对湿度增加了 7.0% ~ 17.9% ;2) 随着树龄的增加,苹果 + 大豆间作系统对大豆单作系统的小气候关联系数逐渐降低,其中,小气候各因子中,空气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与大豆单作系统的关联度最小;3)各树龄苹果 + 大豆间作系统的大豆根茎叶生物量和产量均低于大豆单作系统。 树龄越大,苹果 + 大豆间作系统的光拦截作用和降温增湿作用越明显,小气候综合效应也越强,但各树龄苹果 + 大豆间作系统的小气候均会对间作大豆生产力水平产生负面效应。
2014 Vol. 12 (2): 9-15 [摘要] ( 552 ) [HTML 1KB] [PDF 880KB] ( 774 )
16 朱楠, 王彬, 王云琦, 孙素琪, 吴超, 刘李紫渊
重庆缙云山 4 种典型林分生长季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2 年 4—8 月,采用 LI-8100 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重庆缙云山 4 种典型林分( 常绿阔叶林、竹林、 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并同步测定 5 和 10 cm 土壤温度、湿度及 pH 值,分析 4 种林分土壤呼吸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结果表明:1)4 种典型林分土壤呼吸日变化规律不同,5 月、7 月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土壤呼吸速率日波动幅度大于常绿阔叶林和竹林;2)各林分土壤呼吸速率均表现出 4—7 月升高而 7— 8 月降低的月变化规律;3)土壤呼吸速率与 5 cm、10 cm 土壤温度均呈指数关系,常绿阔叶林的温度敏感性(5 cm Q10 =2.054,10cmQ10 =2.117)大于其他3种林分;4)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湿度无显著相关性,而对其他林分呈二次相关关系;5)常绿阔叶林的土壤呼吸与 5 cm、10 cm 土壤 pH 值显著相关,竹林的土壤呼吸仅与 5 cm 土壤 pH 值显著相关,其他林分未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
2014 Vol. 12 (2): 16-23 [摘要] ( 467 ) [HTML 1KB] [PDF 882KB] ( 704 )
24 樊登星, 余新晓, 贾国栋, 王贺年
北京山区灌草坡面水土流失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为了揭示区域坡面水土流失规律,以北京山区灌草坡面径流小区定位观测资料为基础,对坡面径流量和侵蚀量与降雨、植被盖度、坡度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偏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1)在一定降雨和下垫面条件下,径流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降雨量和最大 30 min 降雨强度,侵蚀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径流量、植被覆盖度和最大 30 min 降雨强度;2)就降雨因子而言,影响径流量的关键性降雨因子是降雨量、降雨历时和最大 30 min 降雨强度,而影响侵蚀量的关键性降雨因子是最大 30 min 降雨强度;3)径流量和侵蚀量与植被盖度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植被盖度越大,径流量和侵蚀量越小;4)不同坡度等级的径流量和侵蚀量差异显著,随着坡度的增加,径流量和侵蚀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5)灌草坡面的水土保持作用显著,重视和发展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对北京山区生态环境改善和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4 Vol. 12 (2): 24-28 [摘要] ( 508 ) [HTML 1KB] [PDF 796KB] ( 768 )
29 刘顺生, 胡续礼, 袁利, 苏丹, 王延平, 张光灿, 刘霞
人为干扰活动对沂蒙山区麻栎林群落结构和水文性能的影响
为了探讨人为干扰对林分结构和水文性能的影响,采用样地调查和试验观测方法,研究沂蒙山区麻栎林在封禁保育、放牧樵采和禁牧禁伐干扰下灌草植被多样性和水文性能。 结果表明:1)放牧樵采干扰导致麻栎林群落灌草多样性和水文性能明显下降。 与封禁保育群落相比,灌草植被盖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降低了83.0%、88.7% 和 85.1% ;土壤总孔隙度、稳渗速率和林地枯落物持水量减小了 44.2% 、76.7% 和 43.7% 。 2) 实施禁牧禁伐保护能明显改善麻栎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和水文性能,与放牧樵采干扰群落相比,灌草植被盖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提高了520%、613%和532%,土壤总孔隙度、稳渗速率和枯落物持水量高了30.3%、103.7%和28.0%。 3)麻栎林群落的灌草植被盖度,与植物多样性测度及水文性能指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大小可作为综合表征群落多样性和水文功能退化或恢复程度的指标。
2014 Vol. 12 (2): 29-34 [摘要] ( 511 ) [HTML 1KB] [PDF 833KB] ( 865 )
35 钱斌天, 石磊, 高甲荣, 韩昱, 王越, 顾岚, 康烨, 王曦
柽柳在河岸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 以西宁市湟水河为例

为了解柽柳在河岸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效果,筛选适用于西北地区河岸生态修复的植物材料,选择湟水河在西宁市海湖桥到新宁桥段之间的一段裸露岸坡,针对该段河岸边坡存在的溅蚀、面蚀以及沟蚀等土壤侵蚀现象,采用活枝扦插柽柳的方法对岸坡进行近自然修复,分别对完工后 6 个月、15 个月和 51 个月时柽柳的成活率、覆盖度以及完工后 51 个月时柽柳的生长状况、周边小气候和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监测。 结果表明,完工 51 个月后柽柳的生长情况达到较高水平,成活率和覆盖度分别为 88% 和 100% ,新生枝条的平均基径和平均株高分别为 3.19 cm 和 348.9 cm。 由于柽柳根系对岸坡土壤的固定,周边植被迅速恢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此外,柽柳的蒸腾作用使周边环境的小气候也有所改善,柽柳试验区的气温比周边裸露区低63.4%,空气湿度比周边裸露区高62.8%。 最后, 总结了柽柳应用于河流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

2014 Vol. 12 (2): 35-39 [摘要] ( 408 ) [HTML 1KB] [PDF 807KB] ( 868 )
40 王冠琪,张克斌,王志述
不同封育条件下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定量评价围封对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以宁夏盐池柳杨堡封育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对该区不同封育条件下荒漠草原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表明:1)从封育时间上看,封育时间越长,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并非越好。 2)从放牧压力上看,早期封育期间,放牧不利于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恢复;封育达到一定年限后,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恢复。 因此,在荒漠草原植被恢复研究中,有必要调整封育年限、适度放牧,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健康恢复。
2014 Vol. 12 (2): 40-46 [摘要] ( 308 ) [HTML 1KB] [PDF 850KB] ( 729 )
47 钟义军, 武琳, 黄欠如, 廖绵清, 叶川, 成艳红, 孙永明, 章新亮, 熊春贵
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
通过 3 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1)与种植花生相比,种植苎麻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28.44% )、田间持水量(10.06% )和总孔隙度(5.65% ),土壤密度则显著降低7.20% ;2)监测期内,花生地各层土壤以及整个 0 ~ 100 cm 土体水分变异系数普遍高于苎麻地,苎麻地0 ~100 cm 土体水分的时间稳定性和空间协调性优于花生地;3)苎麻地0 ~40 cm 土壤较花生地延长抗旱时间7d 以上,但随着土层的加深,差异越来越小;4)红壤坡耕地种植苎麻有利于提高红壤旱地土壤抗旱能力,特别是中、上 层土壤。从扩充土壤水库的角度考虑,红壤旱地种植苎麻优于种植花生,该研究结果可为挖掘红壤区深层土壤水分提供参考。
2014 Vol. 12 (2): 47-51 [摘要] ( 507 ) [HTML 1KB] [PDF 801KB] ( 848 )
52 侯立柱, 刘江涛, 吕建华
透水性铺装地面的壤中流特征
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休闲广场和庭院等静负荷和动负荷较低、结构要求不高的硬化地面,改造为透水性铺装地面可以提高地表雨水下渗能力,减少地面积水,削减洪峰并延迟洪峰出现时间。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 降雨均匀度超过 80% ,降雨强度分别为 31.38、42.32、50.60、58.88、69.82、78.09 mm/h,对构筑的透水性铺装地面 降雨入渗产流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降雨历时60 min、降雨量小于 78 mm 的试验条件下,壤中流是透水性铺装地面总径流的主要组成形式,透水性铺装地面壤中流占总降雨量的比例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透水性铺装地面的铺设是导致地面壤中流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研究结果可为基于透水性铺装地面的雨水利用提供参考。
2014 Vol. 12 (2): 52-58 [摘要] ( 432 ) [HTML 1KB] [PDF 854KB] ( 772 )
65 林贤彪,颜燕燕,闵庆文,汤惠萍,郑江闽,张永勋,王维奇
福州茉莉花农生态补偿意愿值及其影响因素

以福州茉莉花农作为问卷调查的受访对象,运用条件价值法(CVM)和统计学的 Multinomial Logistic 模型,计量 2013 年福州茉莉花农平均生态补偿意愿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2013 年福州茉莉花农平均生态补偿意愿值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分别为 23 868.84 与 30 723.60 元/ (hm2·a),平均生态补偿意愿值为27 296.22元/ (hm2· a)。 茉莉花农有无非农收入对茉莉花种植生态补偿意愿值的影响最为显著,花农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茉莉花农认为种植有机茉莉将造成的减产程度均对其存在显著影响,而其他变量影响不显著。为维护茉莉花种植的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议以政府为主导,加大福州茉莉花生态补偿力度并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关于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生态经济补偿机制。

2014 Vol. 12 (2): 65-71 [摘要] ( 376 ) [HTML 1KB] [PDF 951KB] ( 797 )
59 杨喜田,薛帅征,王向阳,吴明作,闫东峰
侧柏种基盘苗和营养钵苗移栽后根系生长对不同水分亏缺的响应
苗期干旱胁迫是关系干旱区植被恢复成败的关键制约因子。采用侧柏种基盘育苗和营养钵育苗的方法培育侧柏幼苗,栽植在人工控制环境下,进行重度水分胁迫、轻度水分胁迫和充足水分供应 3 种水分处理实验,探讨不同类型苗木根系发育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结果表明:1)在不同水分亏缺条件下,侧柏种基盘苗主根长、根总长、根表面积等均大于营养钵苗,但其根尖数和一级侧根数量在水分供应充足时却小于营养钵苗;2) 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种基盘苗主根长不断增加,而总根长则急剧降低;3)无论是种基盘苗还是营养钵苗,苗木的地径和根系生物量都有随水分亏缺程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但种基盘苗的根冠比却随着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而增加;4)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基盘育苗比营养钵育苗更能促进苗木的生长。
2014 Vol. 12 (2): 59-64 [摘要] ( 424 ) [HTML 1KB] [PDF 867KB] ( 838 )
72 肖辉杰,余新晓,贾瑞燕,张锋,李轶涛
北京山区典型人工林的耗水规律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植被与水资源之间的关系是森林植被构建的关键性问题。 如何依据水分条件的承载力, 构建水分稳定的森林植被是一项重要研究。以北京妙峰山侧柏、油松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型可称量式蒸渗仪测定 林木个体耗水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尺度扩展,分析 2 种林分群体耗水特征。 研究发现:在晴天条件下,侧柏和油松蒸腾强度的日变化趋势均为单峰曲线;在典型阴天和雨天条件下,2 树种间蒸腾速率差异明显,受云量动态变化影响,蒸腾强度的日变化趋势为多峰曲线。通过相关分析发现,在选定的环境因子中太阳辐射通量、大气水汽压饱和差、空气温度、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水势均与林木蒸腾速率呈正相关,而空气相对湿度与林木蒸腾速率呈负相 关。 另外,利用边材面积作为尺度转换因子实现由单木到林分的尺度扩展,根据测定的样木蒸腾量,推算得出侧柏林 6—9 月总蒸腾量为 321.43 mm,油松林的总蒸腾量为 192.83 mm。
2014 Vol. 12 (2): 72-77 [摘要] ( 512 ) [HTML 1KB] [PDF 847KB] ( 813 )
78 张艳娟, 徐向舟
城市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的效益分析与激励措施——以某校园内集雨洗车装置为例
补贴措施是政府推广雨水利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合理地定量计算补贴金额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通过示范区雨水集蓄利用现场试验,观测不同降雨条件下集雨桶的储水量及特征气候条件下停车场的洗车需水 量;并以该工程为例,对城市雨水集蓄利用的成本 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综合效益体 现在生态、社会效益上,净收益率较低,需要政府扶持和激励。本项目10 年的投资净收益率平均为 7.05% ,扣除物价上涨率4%,实际收益率仅约为3%,低于一般水利工程项目的收益率。 结合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出根据可定量计算的生态效益进行现金补助的雨水利用激励措施,相对其他措施,这种补贴方法更加透明、合理。
2014 Vol. 12 (2): 78-83 [摘要] ( 478 ) [HTML 1KB] [PDF 820KB] ( 776 )
84 贾剑波, 黄灏峰, 邹大林, 南海龙, 朱建刚, 李海光
特大暴雨对京承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工程的影响及其对策
为了解决2011 年和2012 年北京2 场强暴雨期间京承三期高速公路道路边坡出现的滑坡问题,对道路边坡26 处滑坡处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分析暴雨中出现边坡滑坡的原因和发生机制。结果表明:京承高速公路边坡出现 滑坡主要存在边坡植被层滑坡、六棱花饰护坡冲毁、坡顶垮塌和坡体滑动等7 方面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坡体内外的截排水系统、避免形成大面积汇流、挂网绿化应对植被层与坡面之间加固等几方面对策和建议,可为今后边坡防护设计和暴雨条件下边坡滑坡应急处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2014 Vol. 12 (2): 84-86 [摘要] ( 459 ) [HTML 1KB] [PDF 2025KB] ( 872 )
87 周明涛, 胡欢
冻融作用对植被混凝土抗剪强度的影响
为探讨冻融作用对植被混凝土生态基材抗剪强度的影响,选取冷端温度、含水率和融化温度为影响因素,采 用快剪试验监测原始样与冻融样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结果表明:1)经历冻胀与融沉过程后,植被混凝土的黏聚力降低,内摩擦角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增大,二者的耦合作用显示抗剪强度有所降低;2) 随着冷端温度的降低,植 被混凝土冻融后的黏聚力逐渐减小,而内摩擦角却逐渐增大;3) 含水率对植被混凝土黏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随着含水率的增大,植被混凝土冻融后的黏聚力先快速减小而后缓慢减小至稳定值,而内摩擦角却逐渐减小;4)融化温度的改变不会造成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变化,仅影响冻结植被混凝土的融沉历时。
2014 Vol. 12 (2): 87-91 [摘要] ( 466 ) [HTML 1KB] [PDF 820KB] ( 712 )
92 刘宇
水蚀流域土地覆被格局土壤保持能力空间分布式评价
以丹江口水库以上的汉江流域为例,利用植被覆盖度、坡度加权的上游有效汇流面积空间分布型式和驱动阻力耦合空间分布拟合函数2个指标,评价水蚀流域土地覆被格局土壤保持能力,并基于研究区14个子流域水文站泥沙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汉江干流沿岸河谷盆地和丹江口水库周边丘陵区子流域是研究区城镇和农田的主要分布区,植被覆盖度低,距离汉江较近,当前覆被格局土壤保持能力相对较低,是河流泥沙的主要直接来源地;有效汇流面积空间分布型式和驱动阻力耦合空间分布拟合函数能有效反映流域泥沙输出,可作为评价流域土地 覆被格局土壤保持能力的指标。该评价方法基于土地覆被格局与土壤侵蚀的作用机制,简单易行,可为评价土地 覆被格局土壤保持能力、土地覆被格局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提供一种简捷的途径。
2014 Vol. 12 (2): 92-98 [摘要] ( 513 ) [HTML 1KB] [PDF 1772KB] ( 810 )
99 樊艳丽,聂华
山西省水资源产业贡献度及生态用水效益分析
研究水资源对产业的贡献度和生态环境效益可以为合理配置水资源提供依据。首先,通过分析山西省水资源的状况,在改进的C-D模型的基础上,测算出水资源对区域生产总值的贡献度为 - 1.3%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为 2.11% 、0.50% 和 - 1.56% ,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山西省生产用水对经济的作用;其次,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核算山西省2003和2010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974.08亿和1000.21亿元,相应的用水量分别为3.1亿和3.4亿m3,并分析山西省森林生态用水的效益。针对山西省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配置存在的浪费、污染严重的问题,提出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障生态用水等对策。
2014 Vol. 12 (2): 99-104 [摘要] ( 482 ) [HTML 1KB] [PDF 799KB] ( 872 )
105 陈伟, 孟梦, 李江, 邱琼, 裴艳辉, 郭永清, 冯弦, 杨斌
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库特征
为探讨思茅松人工造林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8种定植模式及7个林龄的思茅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0~50cm土层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密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8种定植模式13a思茅松人工林0~50 cm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皆大于思茅松天然林;不同林龄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4~10a处于降低阶段,12a以后开始升高。2)土壤可溶性碳质量分数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壤微生物量碳主要集中于0~10cm土层。3)8种定植模式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在64.48~84.30 t/hm2之间,其中2m×4m定植模式最大,1m×1m模式最小;土壤可溶性碳密度数值范围为0.30~0.42t/hm2,土壤微生物量碳密度为0.49~1.29 t/hm2;4~14a思茅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可溶性碳密度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先降后升的特点,14 a 时土壤有机碳密度达92.14t/hm2,可溶性碳密度达0.42t/hm2;土壤微生物量碳密度10a时最大,达0.92t/hm2。研究表明思茅松人工林具有较强的土壤碳积累能力。
2014 Vol. 12 (2): 105-112 [摘要] ( 427 ) [HTML 1KB] [PDF 879KB] ( 772 )
113 康永辉,解建仓,黄伟军,周祖昊
农业干旱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
科学合理地选用评价指标和评估模型对客观真实地评判干旱脆弱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农业干旱脆弱性的发生机制,从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综合考虑选取影响农业干旱脆弱性的指标,建立农业干旱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广西百色市地区为例,对其农业干旱脆弱性程度进行分析评价,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综合评估结果。结果表明,广西百色市地区的农业干旱脆弱性程度较严重,这是当地落后的经济水 平、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体现。农业干旱脆弱性程度评价结果可为当地政府制订缓解或降低农业干旱脆弱性程度的针对性治理对策提供参考。
2014 Vol. 12 (2): 113-120 [摘要] ( 350 ) [HTML 1KB] [PDF 848KB] ( 762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关于招募《中国水土保持科学》青年编委的通知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之:中国林业教育奠基人梁希
祝贺郑粉莉副主编和陈利顶、雷廷武编委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编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0年主编会暨第九届优秀论文评审会在京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编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致谢审稿专家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主编会议在陕西杨凌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原主编王礼先教授获诺曼?哈德逊纪念奖
英文稿件征稿启事
崔鹏副主编当选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刘国彬等3位编委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委会换届暨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我刊副主编崔鹏当选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协 教育部 科技部 卫生计生委 中科院 工程院 自然科学基金会关于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
我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征稿启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关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网址的申明
关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五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告
祝贺《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副主编崔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Copyright Notice
201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关于颁发《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四届优秀论文奖的决定
关于授予王礼先同志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特殊贡献奖的决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暨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海南三亚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四届优秀论文评审会在京召开
关于IP地址变更的通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中国知网统计数据
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年来源期刊
在线投稿系统正式启用,欢迎在线投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中国知网统计数据
欢迎订阅《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在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名列前茅
第二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成功召开
关于召开《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通知
      更多....  
更多.... 
   论文版权转让合同
   作者信息表
   论文模板
更多.... 
           
 
  版权所有© 2010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联系电话: 010-62336042,010-62336872 E-mail: sbxh035@263.net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 11006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