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官方微信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08年 6卷 S1期  刊出日期 2008-06-01
  
1 王成华;邓宏艳;薛宁波
地质灾害易发山区新农村房屋建设选址理论与方法
过去农村房屋建设,大多未进行科学选址,随意烂挖乱建,致使不少房屋建在陡坡、陡崖脚、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存在严重的灾害隐患。新农村建设应彻底转变过去落后的建房方式,建房前应进行科学的选址。对拟建房区域的自然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现状进行详细调查、评估,进行灾害危险性分区、建房地基环境分类。把新建房屋选在Ⅰ类地基环境区,若Ⅰ类区较少;满足不了新建房屋需要,可选少量条件较好的Ⅱ类地基环境区,但需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开挖边坡应及时加固,对可能引发、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治理。
2008 Vol. 6 (S1): 1-5 [摘要] ( 1930 ) [HTML 1KB] [PDF 2816KB] ( 1327 )
6 崔鹏;王道杰;庄建琦
泥石流扇形地土地整治与利用
泥石流扇形地是山区宝贵的土地资源,但其土壤层次结构不合理,物理结构性差,养分贫瘠,有机质含量均不足1%,有效氮、有效磷及有效钾含量水平中等偏低。针对扇形地本身的地形、土质、养分等特点和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泥石流扇形地改造利用的整地措施、改土措施和培肥措施。通过引浑停淤改良,土壤颗粒主要分布在0.020.002mm之间,土壤质地由壤质砂土改良为粉质黏壤土;土壤表土层厚度增加7 cm,达到25cm;土壤微团聚体数量为95.31%,比未改造泥石流荒滩地提高了56.87%,改良后的微团聚体主要分布在0.02~0.002mm之间,对增强土壤保肥蓄水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经过改造后的扇形地具有很高的生产潜力,其自然生产潜力可达3万2 586kg/hm2;而泥石流荒滩地、非引浑改良泥石流滩地土壤的自然生产潜力分别仅为1万9 295和2万8 299kg/hm2。在不同类型的泥石流扇形地中,黏性泥石流形成的扇形地细颗粒含量较多,容易改造成优质高产农田;稀性泥石流的扇形地细颗粒含量相对较少,改造的难度大,成本高。在不同开发程度泥石流扇形地中,新开垦的泥石流扇形地(砾石含量高),宜种植水果、西瓜、红薯、花生等;经长期改造土壤质地和肥力都得到明显改善的扇形地,可种植水稻和反季节蔬菜等高效益的有机粮品和绿色粮品;而对于难以改造的稀性泥石流扇形地,可以经过简单整地,发展西瓜、石榴等对土壤质地要求不高的作物。
2008 Vol. 6 (S1): 6-11 [摘要] ( 1885 ) [HTML 1KB] [PDF 3549KB] ( 1408 )
12 薛宁波;马清文;王成华
地质灾害易发山区群测群防体系与突发性灾害预警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由县、乡、村3级监测网络、相关信息传输系统和必要的管理制度组成,并分别在县、乡、村建立地质灾害监测一级站(县监测中心(办公室))、二级站(乡监测组)和三级站(村监测网点),构成一个较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和预警系统。以县群测群防办公室(一级站)为中心,以村群测群防监测网点(三级站)为基础,以市(地)、县相关专业人员为技术支撑,乡群测群防组(二级站)指导、督促检查村群测群防网点的工作,并起承上启下的协调工作。地质灾害临发预警分为一、二、三级警报,分别依据村级群测群防网点获得的监测、地面巡视和灾点临发前兆等资料,由县群测群防中心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由县政府灾害防御中心发出警报。
2008 Vol. 6 (S1): 12-15 [摘要] ( 1705 ) [HTML 1KB] [PDF 5559KB] ( 1384 )
16 崔云;孔纪名;刘正梁;王成华
暴发性水土流失防治思路探讨
滑坡与泥石流联系密切。滑坡、泥石流灾害属于水土流失的范畴,是与经常性水土流失相对应的暴发性水土流失类型,其造成的损失巨大,对它的防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彻底防治必须按照综合防治策略进行,最终效果要用综合效益进行全面评估。
2008 Vol. 6 (S1): 16-20 [摘要] ( 1503 ) [HTML 1KB] [PDF 2945KB] ( 1347 )
21 赵芹;曹叔尤;李文萍
流域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流域梯级开发可带来发电、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引发了很多区域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包括水库淹没与移民,泥沙淤积、河道变化、地质灾害、水生生物、水土流失等。针对流域梯级开发存在的上述生态环境问题,初步提出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管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合理优化开发与运行方式等主要对策。
2008 Vol. 6 (S1): 21-23 [摘要] ( 1557 ) [HTML 1KB] [PDF 2374KB] ( 1422 )
24 雷孝章;曹叔尤;江小华
森林系统对降雨径流的调节转换规律研究
为研究森林系统对降雨径流的调节、转换和再分配功能,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分层次设置监测系统,监测单因子或单项因子在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揭示各因子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立"作用;随着流域系统的扩大,研究因子的组合作用,以及对流域系统的终极响应,由此可揭示森林系统藕合后对流域(区域)径流的调节、转换和再分配规律。
2008 Vol. 6 (S1): 24-29 [摘要] ( 1377 ) [HTML 1KB] [PDF 3156KB] ( 1291 )
30 杨建霞;雷孝章;邱景;陈平安
5°~25°坡耕地径流小区产流产沙规律
基于四川省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观测数据统计,通过探讨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深及冲刷量随坡度的变化,以及耕作措施和植被对坡面侵蚀的影响,提出坡耕地在降雨时的产流产沙规律:相同前提下,产流产沙量随坡度增加而增加;横坡耕作时,产流产沙量剧减,而顺坡耕作时产流产沙增加;种植农作物时,较之坡面植草,产流量减少,但产沙量增加。同时用灰色关联系数法确定各因子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序列为:产流时,坡度>耕作措施>植被;产沙时,耕作措施>坡度>植被。
2008 Vol. 6 (S1): 30-34 [摘要] ( 1609 ) [HTML 1KB] [PDF 3043KB] ( 1330 )
35 郝云庆;王新;刘少英;谢大军;赵杰;李华
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评价
四川省若尔盖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高原泥炭沼泽湿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保护区内维管植物共计50科165属414种;鸟类13目28科137种;兽类5目15科38种;两栖类动物1目2科3种;爬行类2目3科3种;鱼类有1目2科15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中国特有属植物5属;国家Ⅰ级保护鸟类7种,Ⅱ级保护鸟类20种,我国特有鸟类7种;国家Ⅰ级保护兽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兽类7种,我国特有兽类6种。笔者选取了生物多样性、稀有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面积的适宜性以及自然属性5个方面17个赋值指标,对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质量进行整体评价,总评价得分为73.5,表明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极高的保护价值。
2008 Vol. 6 (S1): 35-40 [摘要] ( 1798 ) [HTML 1KB] [PDF 3512KB] ( 1386 )
41 蒋俊明;张旭东;费世民;周金星;蔡小虎
攀枝花干热河谷区环境对水分的影响
以"水分"为核心,通过对区域气候、土壤水源涵养功能、植物的耗水特点和土壤水分动态4方面的分析,提出攀枝花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的一些关键技术。得出:1)旱季水热的非同步性是植被恢复困难的所在;坡向导致的微气候差异是干热河谷阴坡、阳坡植被分异的主要原因。2)攀枝花干热河谷地段粗骨性红壤土层浅薄,蓄水能力较弱,土壤层饱和蓄水量和稳渗率分别为3.8~5.0 mm/cmm土层、0.77~4.72 mm/min),土壤有效水约为饱和蓄水量的50%。3)该土壤母质因其特殊性,仍有较强的蓄水能力,饱和蓄水量(1.8~2.8mm/cm土层)和入渗率(0.13~0.26 mm/min)虽低于土壤层,但其有效蓄水量却与土壤层相近。4)深层土壤,特别是母质层水分数量对维持植物旱季生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土壤,特别是母质层的入渗能力是该类土壤植被恢复的关键技术措施。5)不同植物旱季日均耗水量差异较大,树种的合理配置与否直接影响植被恢复成效。目前该区营造的麻疯树、番麻、构树、加纳比松、车桑子和台湾相思均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2008 Vol. 6 (S1): 41-47 [摘要] ( 1548 ) [HTML 1KB] [PDF 3880KB] ( 1126 )
48 何飞;马钦彦;刘兴良;王金锡;何大洪
四川野生木兰科植物生物学特性及其地理分布特点
木兰科植物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北半球亚热带森林的重要组成树种,主要集中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和南部。系统研究四川省野生木兰科植物的形态特性、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四川省野生木兰科植物资源丰富,有5属24种1变种,分布在盆周山地、川西南和川西高山狭谷的东南部,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山狭谷的东南部,处于现代木兰科的分布、分化和起源中心的边缘;四川野生木兰科中,乔木树种23种,灌木2种;常绿成分13种,落叶成分12种。花色包括红色、淡红色、紫红色、紫色、黄色、淡黄色、黄绿色、白色和乳白色等,有些种类的花具有极浓烈香味,叶形奇异,果实独特,树形优美;乔木的干形好、材质优良、较速生。这些珍贵树种,在科研、园林绿化、林业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8 Vol. 6 (S1): 48-53 [摘要] ( 1822 ) [HTML 1KB] [PDF 3118KB] ( 1426 )
54 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舒丽;王昌全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在四川盆地2种不同母质的土壤上,通过3 a 6季作物的田间试验,研究作物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N、P、K,土壤活性碳,微生物碳,矿化碳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免耕和旋耕均可提高土壤全N,全P,全K,有效N、P、K,不同形态碳素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作物秸秆还田旋耕比秸秆还田免耕更能改善土壤有效碳库质量,土壤活性碳、微生物碳、矿化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5.81%~31.76%、33.87~39.33%、15.42%~21.56%和4.03%~21.13%。相关性分析表明,运用土壤碳库管理指数表征土壤养份及碳素动态变化比土壤有机碳更具灵敏性。
2008 Vol. 6 (S1): 54-56 [摘要] ( 1467 ) [HTML 1KB] [PDF 2161KB] ( 1286 )
57 余忠明
自然免耕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分析
自然免耕技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可以应用于任何土壤,但在水土保持中运用不是很广泛。通过对自然免耕的关键技术"小三化"(腐殖化、结构化、细菌化)、"大三化"(林网化、渠网化和复种化)和4个必须遵循的原则(连续垄作、连续浸润、连续植被和连续免耕)的介绍,从水土保持机制角度,有针对性的分析自然免耕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2008 Vol. 6 (S1): 57-58 [摘要] ( 1258 ) [HTML 1KB] [PDF 1310KB] ( 1029 )
59 杨谢;赵燮京;王昌全;王昌桃
保护性耕作下麦稻轮作水稻田土壤的氮素动态变化
以翻耕、免耕、秸秆还田3种不同农作处理,探讨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淹水稻田土壤中60cm埋深处渗漏液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含量动态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处理的水稻田中,硝态氮的流失都大于铵态氮,施肥是引起土壤氮素渗漏的原因之一;免耕结合秸秆覆盖,使硝态氮在土壤中容易迁移下渗。
2008 Vol. 6 (S1): 59-62 [摘要] ( 1394 ) [HTML 1KB] [PDF 2149KB] ( 1175 )
63 李龙国;曹叔尤;舒仲英
浅论节水灌溉与水土流失
节水灌溉广义上包括水源开发与优化利用措施、农业耕作栽培、节水技术措施以及节水灌溉技术措施等。这些措施会单独或联合作用而改变影响土壤侵蚀发育的某些因子,从而起到减弱土壤侵蚀、保持水土的作用。笔者从不同的节水措施着手,综述它们对保护、改良及合理利用山丘区水土资源,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地面粗糙率和植被覆盖率,拦蓄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减少土壤冲刷,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抗蚀、渗透、保水性能等方面的作用。
2008 Vol. 6 (S1): 63-66 [摘要] ( 1322 ) [HTML 1KB] [PDF 2578KB] ( 1434 )
67 胡建忠;李蓉;夏静芳;土小宁
振兴苎麻产业 加快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步伐
苎麻为适合南方坡耕地种植,具有生态、经济、社会多种效益的优良植物。近年来苎麻产业由于受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及产品研发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萎缩低糜现象。我国苎麻产量约占全世界的90%,其原料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中国草",属于国宝级植物资源和产品。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将苎麻产业的振兴提到议事日程,着力研究解决苎麻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产业开发来拉动苎麻种植步伐,充分发挥苎麻治理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独特作用,以挽救困境中的苎麻民族产业,还天空以蔚蓝,还江河以清澈,还自然以碧绿,还人类以文明。
2008 Vol. 6 (S1): 67-69 [摘要] ( 1588 ) [HTML 1KB] [PDF 1989KB] ( 1375 )
70 卿太明
四川水土保持优良植物苎麻的开发利用
四川省种植苎麻(Boehmeria nivea)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在达州市的大竹县和达县,苎麻已成为地区一大资源优势和农村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增收项目。针对苎麻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污染严重、加工粗放、设备落后、资金紧缺、发展受阻等5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促进苎麻产业全面发展的4点建议。
2008 Vol. 6 (S1): 70-72 [摘要] ( 1315 ) [HTML 1KB] [PDF 1539KB] ( 1212 )
73 刘中田
苎麻在保持水土中的作用
大竹县为全国著名的苎麻生产基地县,有着3000多年的苎麻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根据1986—1989年苎麻小区水土保持效益观测结果,通过对苎麻保持水土的成因分析,苎麻与经果林、水保林保持水土的效果对比,结果表明:无论是拦蓄径流和泥沙,还是地面抗蚀能力,苎麻都优于经果林和水保林等,在保持水土中有着较大的作用,是治理水土流失值得推广的一种植物措施和有效途径。
2008 Vol. 6 (S1): 73-74 [摘要] ( 1558 ) [HTML 1KB] [PDF 1033KB] ( 1002 )
75 郑子成;孔祥东
雅安市三县区的生态经济评价
立足于雅安市的实际情况,建立该区域生态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对雅安市的雨城区、名山县和汉源县三个区域进行生态经济评价。结果表明:雨城区的生态效益指数为0.2160,经济效益指数为0.4332,社会效益指数为0.0474,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3457,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名山县和汉源县;名山和汉源的生态经济综合指数虽相差不大,但各分项指标差异较为明显,且名山县的社会效益指数要优于汉源,生态指数汉源县较高。这一结果不仅能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08 Vol. 6 (S1): 75-78 [摘要] ( 1500 ) [HTML 1KB] [PDF 1993KB] ( 1383 )
79 夏明友;吴智
南充市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估值
利用环境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南充市土壤侵蚀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经济学的分析和估算,把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货币化值与经济建设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以此反映水土流失的程度。南充市2002年土壤侵蚀总经济损失为6.22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96%,其中养分价值损失为5.50亿元,占土壤侵蚀经济总损失的88.45%,说明土壤侵蚀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是降低了土地生产力。南充市水土流失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区域是南部县和阆中市,应该进行重点治理。
2008 Vol. 6 (S1): 79-81 [摘要] ( 1518 ) [HTML 1KB] [PDF 2040KB] ( 1375 )
82 邱景;雷孝章;杨建霞;陈平安
岷江上游水电工程临河型弃渣场水土流失量预测研究
根据2006年7月对岷江上游部分水电站弃渣场的调查,统计分析各渣场现有堆渣量与设计堆渣量的差值,从而得出各渣场流失量与堆渣量的比值,即为流弃比;分析流弃比产生的原因和组成,提出岷江上游地区以石料为主的临河型渣场流弃比取值范围,为以后该地区和其他类似地区的同类型渣场的水土流失预测提供参考。
2008 Vol. 6 (S1): 82-85 [摘要] ( 1619 ) [HTML 1KB] [PDF 2122KB] ( 1319 )
86 游翔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之我见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目前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论述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和意义、监测内容、指标及监测特点,针对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2008 Vol. 6 (S1): 86-87 [摘要] ( 2191 ) [HTML 1KB] [PDF 1239KB] ( 1172 )
88 叶林春;朱雪梅;邵继荣
矿山开采水土流失现状与治理措施
为减少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掌握矿区水土流失规律,探索矿区恢复治理模式,在分析矿山开采水土流失概况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总结相应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土地整治和复耕措施等治理措施,同时提出治理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同时"的原则。
2008 Vol. 6 (S1): 88-89 [摘要] ( 1711 ) [HTML 1KB] [PDF 1675KB] ( 1800 )
90 周征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水土流失的预测
通过对相关方案的例举、分析,就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使用类比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测,阐述笔者的见解和建议。
2008 Vol. 6 (S1): 90-94 [摘要] ( 1550 ) [HTML 1KB] [PDF 2627KB] ( 1397 )
95 林立金;王礼亮;陈勤水
金属矿山水土流失防治中植物措施的特殊作用
金属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对矿区及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因此,在金属矿区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对于减轻重金属危害、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长远而重大的意义。笔者就植物措施在金属矿山水土流失防治中的特殊作用作一简要概括,对金属矿山植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的现状、植物修复技术的特点、超富集植物的筛选方法及筛选成果、影响植物措施在金属矿山水土流失防治中发挥特殊作用的因素等作了介绍,以期能为金属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2008 Vol. 6 (S1): 95-96 [摘要] ( 1633 ) [HTML 1KB] [PDF 1770KB] ( 1264 )
97 余志琴
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在过去,由于片面强调水利工程主体的建设而忽视了水土保持工作,大部分水利工程存在不同程度的人为水土流失。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总结了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一般性防护措施。
2008 Vol. 6 (S1): 97-98 [摘要] ( 1604 ) [HTML 1KB] [PDF 1025KB] ( 1092 )
99 胡嘉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正处于探索阶段。攀枝花市在此方面作出了尝试,取得一些经验。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必须要对现有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作系统修改,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确保贯彻落实。
2008 Vol. 6 (S1): 99-101 [摘要] ( 1482 ) [HTML 1KB] [PDF 1641KB] ( 1327 )
102 谢佳佳
关于德阳市城市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的思考
当前,平原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这一环节还十分薄弱,而在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针对在平原区开展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展开讨论。
2008 Vol. 6 (S1): 102-104 [摘要] ( 1367 ) [HTML 1KB] [PDF 1697KB] ( 1233 )
105 向修明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捆绑”需要解决的问题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涉及部门多,如何整合项目、发挥国家补助资金的最大效益,宜宾市水利部门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体来说,整合力度还不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8 Vol. 6 (S1): 105-106 [摘要] ( 1550 ) [HTML 1KB] [PDF 1131KB] ( 1032 )
107 杨廷友;杨方清
平原区城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平原区开发建设项目不断增多,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日益加剧。笔者在分析平原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中面临的法律法规、行政审批和行政处罚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2008 Vol. 6 (S1): 107-111 [摘要] ( 1461 ) [HTML 1KB] [PDF 3222KB] ( 1258 )
112 刘中田
粉煤灰条形柱在水土保持坡改梯工程中的推广应用
通过对粉煤灰条形柱的特点分析,探讨粉煤灰条形柱在坡改梯工程中的应用。认为粉煤灰条形柱的应用缓解了大竹县条石紧缺矛盾,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坡改梯埂坎的安砌质量和科技含量,减少劳动强度,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水土流失,美化周边环境,应扩大粉煤灰条形柱的应用范围。
2008 Vol. 6 (S1): 112-113 [摘要] ( 1446 ) [HTML 1KB] [PDF 1229KB] ( 1112 )
114 黄顺华;李品德
宜宾县“长治”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展示
对宜宾县实施"长治"工程近20年治理的一条小流域,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治理前后的对比分析,对水土保持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与其它涉农项目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统一规划、多部门协调配合、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办法。
2008 Vol. 6 (S1): 114-116 [摘要] ( 1401 ) [HTML 1KB] [PDF 1814KB] ( 1288 )
117 代晓平
建设新农村 水保要先行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凉姜乡九里村过去是有名的穷山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群众生活贫困。九里村依托水土保持工程,示范种植葡萄取得了成功。群众据此自发调整产业经济的积极性和创新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以葡萄支柱产业为龙头并发展了枇杷、桃树、沙梨等多种经果林品种。现在以凉姜乡的九里村为主的连片经果林达313 hm2,已成为宜宾市著名的生态观光旅游区和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2008 Vol. 6 (S1): 117-118 [摘要] ( 1393 ) [HTML 1KB] [PDF 1078KB] ( 1002 )
119 赵凌云;杨文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几点探讨
水土保持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载体。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要突出工作重点:发挥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和发展庭院水保;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加强预防监督。要加强新机制,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水土保持科技含量。
2008 Vol. 6 (S1): 119-120 [摘要] ( 1419 ) [HTML 1KB] [PDF 1233KB] ( 957 )
121 黄琳
创建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新机制
针对由于管理的疏漏而使建设工程项目效益不能持久发挥的状况,建立了县水保办-项目区村社两级监管机制来强化建设过程和建后的管理并制定了具体落实的措施。从而完善了项目建设管理机制。提出了措施实施后的几点启示。
2008 Vol. 6 (S1): 121-122 [摘要] ( 1348 ) [HTML 1KB] [PDF 1095KB] ( 1018 )
123 郭芷邑
浅谈水土保持工作与新农村建设
通过阐述水土保持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认为水土保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针对水土保持工作如何更好的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8 Vol. 6 (S1): 123-124 [摘要] ( 1412 ) [HTML 1KB] [PDF 1252KB] ( 1072 )
125 吴军
遂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水利水保建设调查与思考
通过对遂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玉丰小流域鸡头寺村新农村水利水保建设情况调研,探索水利水保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6方面作用及其存在的4个问题,得出了5点启示,提出了4条对策措施。
2008 Vol. 6 (S1): 125-127 [摘要] ( 1191 ) [HTML 1KB] [PDF 2091KB] ( 1188 )
128 桂来福;向前
文献水土保持与新农村建设之管见
在分析水土保持和新农村建设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就深化新时期水土保持、服务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等,提出了一些想法与建议。
2008 Vol. 6 (S1): 128-130 [摘要] ( 1358 ) [HTML 1KB] [PDF 1593KB] ( 1183 )
131 王显福
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四川省苍溪县庭园水保模式探讨
介绍了庭园水保的建设模式及其产生、发展的建设历程,阐述了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认为庭园水保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最佳途径之一。
2008 Vol. 6 (S1): 131-134 [摘要] ( 1394 ) [HTML 1KB] [PDF 2511KB] ( 1374 )
135 冯伯成;李凤英;何欣;何联君
“集资投劳诚信承诺保证金”措施在盐亭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中的应用
随着农村"税制"改革和"两工"取缔,加之农民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农业项目,包括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的投劳和集资问题,难以得到落实。为此,盐亭县水土保持办公室立足机制创新,要求项目村通过竞争取得开发项目并以"集资投劳诚信承诺保证金"作为水土保持项目集资投劳的诚信担保。该项制度的创立,确保了项目集资投劳任务的圆满完成,已在全县农业项目中全面推广。
2008 Vol. 6 (S1): 135-136 [摘要] ( 1446 ) [HTML 1KB] [PDF 1829KB] ( 1188 )
137 傅渝川
北川县在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的探索
2006~2008年度国家农发水保项目区四川省绵阳北川县都坝河项目区以"建设都坝贯岭万亩核桃基地"为目标,根据自身探索出的山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思路:以农发水保项目为龙头,国土、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个体业主踊跃投入,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开展了各项治理工作,从而探索出适合该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途径。
2008 Vol. 6 (S1): 137-138 [摘要] ( 1361 ) [HTML 1KB] [PDF 1150KB] ( 1042 )
139 孔祥东;黄剑东
四川水土保持管护工作经验探讨
水土保持工程管护工作是效益可持续发挥的重要保证。四川省在"长治"工程管理中,探索出以下管护经验:一是依法管理,健全管护体系;二是明晰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三是创新机制,调动管护主体积极性。
2008 Vol. 6 (S1): 139-141 [摘要] ( 1394 ) [HTML 1KB] [PDF 2507KB] ( 866 )
142 廖应权
屏山县“长治”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探索
四川省屏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在"长治"工程建设中,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坚持治坡与建村并举、保护与开发协调的原则。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长治"工程建设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农村民主管村和农村乡风文明。
2008 Vol. 6 (S1): 142-144 [摘要] ( 1440 ) [HTML 1KB] [PDF 1777KB] ( 980 )
145 李明
达州市园区水土保持模式初探
以四川达州市为例,提出适宜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发新模式——园区水土保持模式。在阐述其特点和优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园区水土保持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主要成效,为今后该模式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全面推广提供参考。
2008 Vol. 6 (S1): 145-148 [摘要] ( 1374 ) [HTML 1KB] [PDF 2548KB] ( 928 )
149 韦俊位;林立金;朱雪梅
浅谈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笔者从开展水土保持知识宣传,改革创新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落实水土保持监测,完善立法和执法监督,加大投资力度和鼓励政策,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研究,与传统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促进科技进步,扩大国际交流等方面,论述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并提出建议。
2008 Vol. 6 (S1): 149-150 [摘要] ( 1371 ) [HTML 1KB] [PDF 1795KB] ( 982 )
151 徐正林
抓住机遇 推进纳溪竹产业发展
近年来,纳溪区加大社会力量治理水土流失,大力发展竹产业,推进了当地新农村建设进程,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显著成绩,笔者同时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2008 Vol. 6 (S1): 151-153 [摘要] ( 1213 ) [HTML 1KB] [PDF 1812KB] ( 905 )
154 王煜海;冯诚
新时期西充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途径初探
在总结四川西充县16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新的历史任务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分析开展生态修复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今后生态修复建设途径进行初探,提出设想与举措。
2008 Vol. 6 (S1): 154-157 [摘要] ( 1327 ) [HTML 1KB] [PDF 2486KB] ( 952 )
158 孙正勇
浅析水土保持与旺苍新农村建设
旺苍县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而水土保持也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论述了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水土保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是有力支撑。并就如何发挥水土保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谈了几点措施。
2008 Vol. 6 (S1): 158-159 [摘要] ( 1238 ) [HTML 1KB] [PDF 1804KB] ( 1055 )
160 谢松良;吴兴中
浅论庭院水保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庭院水保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庭院水保的新发展。四川省资阳市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以农户居住的庭院为中心,以庭院及庭院四周为范围,以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的,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2008 Vol. 6 (S1): 160-163 [摘要] ( 1386 ) [HTML 1KB] [PDF 2620KB] ( 869 )
164 孔祥东;周斌
四川省大户治理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
四川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大户治理是加快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的重要力量。四川省各重点治理县在扶持大户治理水土流失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总结了不少好的经验。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一是完善大户治理的政策机制,二是依法加强治理大户的引导和监管。
2008 Vol. 6 (S1): 164-167 [摘要] ( 1585 ) [HTML 1KB] [PDF 2436KB] ( 951 )
168 黄珍勇
总结经验坚定信心 推进什邡水土保持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什邡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山区开发建设等项目为重点,狠抓生态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深入实施"民心工程",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笔者还就如何继续开展好什邡市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一些想法。
2008 Vol. 6 (S1): 168-169 [摘要] ( 1535 ) [HTML 1KB] [PDF 1601KB] ( 885 )
170 周斌;卿太明;黄剑东
遂宁市船山区实施项目整合推进农发水保项目开展的经验
针对目前国家支农项目存在部门条块分割、投资和实施地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状况,遂宁市船山区大胆探索,以农发水保项目为基础,由政府统筹、统一规划、部门联动实施项目整合,创新了水土流失治理与管理模式,发挥了项目整合效益,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8 Vol. 6 (S1): 170-173 [摘要] ( 1441 ) [HTML 1KB] [PDF 2250KB] ( 910 )
174 王恒;朱雪梅;邵继荣
浅析如何提高矿区的生态效益
通过对四川雅安地区矿山弃土场以及尾矿库所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特别是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代表而进行生态效益分析和研究,就如何较好地控制该地区水土流失、进行植被恢复、改善和提高矿区的生态效益提出几点建议。
2008 Vol. 6 (S1): 174-175 [摘要] ( 1308 ) [HTML 1KB] [PDF 1115KB] ( 861 )
176 胡幼奇;刘元国
浅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 积极推进项目区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促进村民全面发展,做好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是基础。实践证明,水土保持是山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是一项惠民工程,为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2008 Vol. 6 (S1): 176-177 [摘要] ( 1184 ) [HTML 1KB] [PDF 1149KB] ( 789 )
178 余忠明
坡改梯在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科学、合理、规范实施的坡改梯,是一项效果非常好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在内江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其在建设实践中还存在着生搬硬套、技术粗糙、后期维护不够等问题,以致部分项目实施区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不明显,甚至加剧局部水土流失。为解决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合理规划、保障投资、技术规范、加强后期维护等对策,让坡改梯发挥应有的功效。
2008 Vol. 6 (S1): 178-179 [摘要] ( 1476 ) [HTML 1KB] [PDF 1101KB] ( 823 )
180 邓治宇
蓬安县“长治”工程的建设成效与经验
四川蓬安县在实施"长治"工程过程中,大胆创新工作思路,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重点,以"长治"工程为龙头,集中相关项目和资金,实施规模化治理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水平。
2008 Vol. 6 (S1): 180-181 [摘要] ( 1107 ) [HTML 1KB] [PDF 1192KB] ( 785 )
182 何兴忠
开发建设项目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2008 Vol. 6 (S1): 182-182 [摘要] ( 913 ) [HTML 1KB] [PDF 560KB] ( 777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关于招募《中国水土保持科学》青年编委的通知
弘扬科学家精神专题宣传之:中国林业教育奠基人梁希
祝贺郑粉莉副主编和陈利顶、雷廷武编委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编2020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20年主编会暨第九届优秀论文评审会在京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编新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致谢审稿专家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7年主编会议在陕西杨凌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原主编王礼先教授获诺曼?哈德逊纪念奖
英文稿件征稿启事
崔鹏副主编当选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刘国彬等3位编委荣获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委会换届暨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我刊副主编崔鹏当选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协 教育部 科技部 卫生计生委 中科院 工程院 自然科学基金会关于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通知
我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征稿启事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5—2016年度来源期刊核心库
关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网址的申明
关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五届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告
祝贺《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副主编崔鹏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Copyright Notice
201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关于颁发《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四届优秀论文奖的决定
关于授予王礼先同志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特殊贡献奖的决定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暨第三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在海南三亚召开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四届优秀论文评审会在京召开
关于IP地址变更的通告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年中国知网统计数据
2010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1-2012年来源期刊
在线投稿系统正式启用,欢迎在线投稿,并提出宝贵意见。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中国知网统计数据
欢迎订阅《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在200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中名列前茅
第二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成功召开
关于召开《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通知
      更多....  
更多.... 
   论文版权转让合同
   作者信息表
   论文模板
更多.... 
           
 
  版权所有© 2010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市 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联系电话: 010-62336042,010-62336872 E-mail: sbxh035@263.net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
京ICP备 110062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