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出版道德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届编委会
第二届编委会
第三届编委会
第四届编委会
投稿须知
征稿范围
稿件写作须知
英文写作须知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官方微信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06年 4卷 s1期
刊出日期 2006-12-01
1
赵永军
关于公路建设工程绿化设计的思考
近年作为基础设施的公路,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工程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与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公路绿化日益得到重视,并成为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近年的工作实践,分析了目前公路绿化中存在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忽视渣料场绿化,人工色彩过于浓厚,施工进度滞后,植物种选择和配置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提出公路绿化设计的原则、任务与建议。
2006 Vol. 4 (s1): 1-5 [
摘要
] (
1451
) [
HTML
1KB] [
PDF
3047KB] (
1399
)
6
陈宗伟;江玉林;张洪江
高速公路弃土场边坡沟蚀规律研究——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为例
为探讨公路弃土场边坡沟蚀发生发展规律,以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宜长段)为例,从弃土场沟蚀发育特征、发生发展规律和与沟间侵蚀的关系3方面对弃土场沟蚀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弃土场边坡沟蚀与降雨有密切的关系,沟蚀在坡面土壤侵蚀量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弃土场坡面沟蚀发展呈加剧发展趋势,随着观测时间的变化,细沟侵蚀在整个坡面土壤侵蚀量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相对浅沟侵蚀和切沟侵蚀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2006 Vol. 4 (s1): 6-10 [
摘要
] (
1500
) [
HTML
1KB] [
PDF
2662KB] (
1472
)
11
顾卫;何凡;崔维佳;刘杨
植生带在内蒙古中部公路边坡防护中的试验应用
植生带技术是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为一体的植被恢复方法。笔者介绍了植生带技术的特点、施工过程,以及该技术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公路边坡防护中的应用效果。该试验成果可为植生带技术在条件类似区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2006 Vol. 4 (s1): 11-12 [
摘要
] (
1542
) [
HTML
1KB] [
PDF
1700KB] (
1387
)
13
程积民;万惠娥;王静;赵艳云
芨芨草在黄土边坡治理中的应用效果
针对黄土高原铁路、公路、大坝及农田地埂边坡长期裸露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问题,选择禾本科植物-芨芨草,进行了为期10年的引种、栽培、生理生态特性与水保等方面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结果表明,芨芨草具有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风沙和极强的固土护坡作用,采用的包衣穴播、分根栽植、基茎扦插3大栽培技术,使芨芨草植株在长期干旱裸露的边坡能快速形成密集的地上部分和发达的根系,固结土壤,防止地表径流冲刷土壤,保护了铁路、公路、大坝及农田地埂边坡的生态安全,为我国西部同类型区的边坡治理,提供了抗逆性较强的优良禾本科植物与配套的栽培技术体系。
2006 Vol. 4 (s1): 13-18 [
摘要
] (
1436
) [
HTML
1KB] [
PDF
3419KB] (
1275
)
19
李一为;田佳;赵方莹;李高扬;赵廷宁
108国道门头沟段微立地植物分布特征及边坡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为使边坡绿化工程能够形成与周围自然环境协调且稳定的植物群落,采用样地法对108国道门头沟段边坡微立地自然恢复植物分布进行调查,通过分析,筛选出与边坡环境类似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12种,并提出2种植物配置模式,为同类型区边坡绿化的植物选择提供参考。
2006 Vol. 4 (s1): 19-21 [
摘要
] (
1502
) [
HTML
1KB] [
PDF
1545KB] (
1202
)
22
罗俊宝;孙保平
207国道内蒙古段路域植被恢复技术及其效果
通过对207国道的蒙古段路域流沙植被恢复前工程措施的作用机制的初步理论分析。表明流沙上设置黄柳活沙障后,地表粗糙度提高了465~643倍,减弱近地层风沙活动的强度,为植物的定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障中生长的白柠条、杨柴、榆树和沙棘的成活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2%、9%、2%和5%。同时,黄柳活沙障也为其他植物种的入侵创造了条件,障内的植物增加了11种,盖度增加了50%~60%,生物量增加了20~26倍。
2006 Vol. 4 (s1): 22-26 [
摘要
] (
1470
) [
HTML
1KB] [
PDF
2526KB] (
1244
)
27
于燕华;辜彬;艾应伟
四川省铁路路堑边坡植物多样性分析
通过分析四川省内成都平原及其附近4个地点的不同铁路路堑边坡的植物多样性,比较不同边坡植被自然恢复后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人工恢复后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自然边坡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得到以下结论:不同的恢复时间、不同的土壤基质和不同地点的坡面的植被情况不同,恢复时间较长、土质松软且当地原生植被较好的地点植被恢复后的植物种丰富度较高。在进行人工生态恢复时,要依据当地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当地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选择先锋植物种,以本地乡土植物种为首选,可依据当地情况引进外来植物种。
2006 Vol. 4 (s1): 27-30 [
摘要
] (
1416
) [
HTML
1KB] [
PDF
2219KB] (
1327
)
31
许丽;赵廷宁;许爱丽;张彩霞;周心澄
辽宁阜新煤矸石山生长季的风况研究
采用野外观测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阜新市孙家湾煤矿矸石山不同坡向的风速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中,对于排矸年限相同的样地,阳坡的风速均大于阴坡;阳坡样地A的平均风速减弱系数比阴坡样地A低13.67%。风速由大到小的次序为5月>6月>7月>9月>8月。生长季盛行西南风和南风。
2006 Vol. 4 (s1): 31-33 [
摘要
] (
1298
) [
HTML
1KB] [
PDF
1533KB] (
1319
)
34
程云;陈宗伟;张洪江
植物对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土壤侵蚀的影响
以在建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宜长段)为例,对不同混播类型、不同植物种以及不同植物盖度下的土壤侵蚀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植被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对于减少弃土场坡面的土壤侵蚀量有很强的作用;不同植物混播类型对土壤侵蚀量的影响为:草灌混播类型对于减少土壤侵蚀量效果最好,草灌乔混播类型次之,草本混播类型最差,而且草灌混播类型中高羊茅+紫羊茅+木豆+山毛豆+猪屎豆和草灌乔混播类型中高羊茅+紫羊茅+马棘+胡枝子+桤木+刺槐这两个植物组合在研究路段适应能力强,效果比较好。其研究成果不仅可以直接服务于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还可以服务于环境条件类似的其他地区,进而推动高速公路生态建设水平,促进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006 Vol. 4 (s1): 34-38 [
摘要
] (
1562
) [
HTML
1KB] [
PDF
2848KB] (
1263
)
39
温存;高阳;高甲荣;陈子珊;刘瑛
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及其评价方法
河溪近自然治理作为恢复退化河溪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手段,包括河溪近自然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与技术措施施工2部分。在分析国内外通行的各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不甚发达的经济情况和复杂的水域特点,提出了由11个因子组成的河溪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河流的平面形态;2)河流的横断面形态;3)河流的水深;4)水体宽度;5)岸坡的结构;6)水流的流速;7)缓冲带植被宽;8)水体与河槽的接触情况;9)河道粗木质情况;10)水质;11)底栖大型动物。然后,根据其评价结果对处于不同健康等级的河溪采用相对应的河溪近自然治理技术,从而为我国整体河溪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006 Vol. 4 (s1): 39-44 [
摘要
] (
1383
) [
HTML
1KB] [
PDF
3421KB] (
1482
)
45
李轩;陈永安;李伟民;罗春芳;胡长安;李容
现场喷注混凝土自由框格防护及客土绿化技术试验研究
现场喷注自由框格防护客土绿化技术及其在湖南岩质边坡上的试验效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有效防止坡面迅速风化导致的失稳,保证坡面的力学稳定,配合客土喷播技术进行坡面绿化,最终通过植被演替形成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的植被与景观;而且具有适应性强、性价比高的特点,适合在各种风化、半风化高陡岩质边坡及各种不稳定边坡的防护与绿化中使用,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2006 Vol. 4 (s1): 45-47 [
摘要
] (
1561
) [
HTML
1KB] [
PDF
2216KB] (
1211
)
48
舒安平;蒋鹏飞;徐永年;王向东
湖南临湘至长沙高速公路石质边坡的生态防护技术
对于因山体开挖形成的路堑石质边坡的防护,工程界长期以来一直采用诸如浆砌片石护坡等传统措施,使高速公路沿线被破坏的植被无法得到恢复。以京珠高速湖南省临湘至长沙段高速公路为例,通过现场试验,成功地研究开发了一种兼顾工程防护和生态环保功能于一体的石质边坡客土喷播生态防护技术,并在临长高速公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对改变石质边坡传统的防护措施为柔性的生态防护形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6 Vol. 4 (s1): 48-51 [
摘要
] (
1712
) [
HTML
1KB] [
PDF
2398KB] (
1366
)
52
周德培
隧道洞口绿化设计及工程实例
目前隧道洞口设计已从过去单一的结构设计转为结构设计和绿化设计有机结合的方式。笔者从隧道洞口绿化设计的一般原则、绿化设计模式以及与洞门结构相适应的绿化方法和景观效果等方面入手,提出洞门结构设计和景观效果设计结合的原则,隧道洞口段绿化设计的方法,总结出隧道洞口绿化设计的总体模式(洞门位置选择,洞口结构设计,绿化方法优选,边(仰)坡的稳定性分析,景观效果设计等)。设计施工时除考虑植被效果外,还要与隧道所在地的环境和意境一致。通过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为工程界做好隧道洞口段的绿化设计提供参考。
2006 Vol. 4 (s1): 52-55 [
摘要
] (
1435
) [
HTML
1KB] [
PDF
2475KB] (
1419
)
56
冯顺剑;徐礼根;余清仔
浙江中部山区道路边坡防护技术
在浙江中部山区某高速公路边坡场地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岩层产状、风化程度以及边坡产状等因素对边坡进行分区,并分别进行坡体的稳定性评价。提出各个边坡分区的固坡措施和植被重建技术,简介各主要技术的施工工艺。其思路与方法对边坡的稳定与护坡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6 Vol. 4 (s1): 56-60 [
摘要
] (
1601
) [
HTML
1KB] [
PDF
2777KB] (
1292
)
61
陶岩;江源;顾卫;刘永兵;何凡
内蒙古中部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研究
为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护坡效果,为道路边坡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依托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遵循恢复生态学原理,研究了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生态效果。结果表明:1)护坡植被覆盖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2)人工建植的护坡植被群落,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演替后逐渐趋向当地自然群落;3)植物种的选择一定要结合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4)坡面植被具有明显的防治坡面水土流失的效果。
2006 Vol. 4 (s1): 61-66 [
摘要
] (
1549
) [
HTML
1KB] [
PDF
3352KB] (
1383
)
67
赵方莹;逄红;祁有祥;赵廷宁
城市河渠生态护坡技术效益对比——以北京市新开渠为例
在城市河渠整治工程的边坡防护中,已初步使用生态防护方式,但各种边坡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差异明显。应科学地采用生态边坡防护措施或生态与工程相结合的防护措施,使河道坡面稳定以实现生态治理的目的。通过建立边坡绿化试验小区,选择液体喷播、铺设生态植被毯、三维植被网等生态护坡技术,对各自的经济、生态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各类生态护坡技术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铺设生态植被毯是一项经济可行、防护效果理想的技术措施。
2006 Vol. 4 (s1): 67-70 [
摘要
] (
1575
) [
HTML
1KB] [
PDF
2206KB] (
1123
)
71
项元和;李国萍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区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外排土场水土流失防治方案
草原区的煤炭开采,大量的挖损和排土场岩土排弃占地面积大,人为堆垫的松散堆积物形成再塑地貌,破坏大面积草场原地貌环境,是新生水土流失的源地。在分析排土场水土流失形式的基础上,就该区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外排土场水土流失提出了系统的治理方案。
2006 Vol. 4 (s1): 71-77 [
摘要
] (
1618
) [
HTML
1KB] [
PDF
3879KB] (
1385
)
78
马晓琳;赵方莹;郭莹莹
北京市朝阳区立交桥立体绿化植物配置模式
为提高有限空间范围内的绿化率,实施立体绿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北京市朝阳区立交桥区是立体绿化的主要载体,通过对区内已经进行立体绿化的立交桥进行全面的调查及资料收集,经研究分析,提出适宜立交桥立体绿化的植物品种;并区分桥壁式、立柱式、边坡式3种类型,对现有立交桥立体提出绿化的植物配置模式的改进方案,同时对光明桥的立体绿化改造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2006 Vol. 4 (s1): 78-82 [
摘要
] (
1459
) [
HTML
1KB] [
PDF
2874KB] (
1427
)
83
钱华;柏明娥;刘本同;邵顺流;洪利兴
岩质边坡绿化过程中人工土壤的重建
在探讨岩质边坡绿化过程中人工土壤的性质及其在土壤分类中定位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国内高陡岩质边坡生态复绿中比较常见的厚层基材型和植被混凝土型等人工土壤配置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当前人工土壤重建的主要方法和存在问题,阐述了人工土壤重建中团粒性、保水性和保肥性等农业技术特征以及依附性和稳定性等工程技术特性的构建要点,并对岩质边坡绿化过程中人工土壤的重建进行了展望。
2006 Vol. 4 (s1): 83-86 [
摘要
] (
1535
) [
HTML
1KB] [
PDF
3120KB] (
1567
)
87
李一为;杨文姬;孙保平;周心澄
固体水在京北荒滩造林绿化中的应用试验
为提高困难立地的造林成活率,减轻风沙危害,在位于北京市北部的延庆县龙庆峡荒滩布置固体水造林的应用试验。试验过程中调查苗木的成活率和相关生长指标,并应用统计软件S-PLUS分析、研究固体水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造林后的前3个月内,固体水能够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苗木成活率均超过90%;固体水施用量的增加对苗木的成活率和相关生长指标的影响呈相应增加趋势;固体水缓释供水、持续供水和无渗漏等特点,使固体水造林技术更适合在干旱缺水、灌溉困难的地区推广应用。
2006 Vol. 4 (s1): 87-90 [
摘要
] (
1451
) [
HTML
1KB] [
PDF
2048KB] (
1274
)
91
孙长安;尹忠东;周心澄
煤矸石山重金属元素研究进展
对煤矸石及其周围土壤、水体、大气,以及煤矸石山上植物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有关研究分析表明:1)我国大多数矿区煤矸石属于普通固体废弃物,重金属元素超标倍数不大;2)煤矸石山对周围土壤、水体、大气影响较小,但其本身不宜生产具有食用价值的植物产品;3)煤矸石植被恢复后,大多数植物体内重金属元素含量超过蔬菜限量物质指标。
2006 Vol. 4 (s1): 91-94 [
摘要
] (
1330
) [
HTML
1KB] [
PDF
2448KB] (
1160
)
95
郭小平;赵廷宁;石健;马骏
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技术进展
随着世界各地城市化的不断扩大,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和植被恢复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一个相当紧迫和突出的环境问题。在简述垃圾卫生填埋的概念、方式、组成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影响垃圾填埋场上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评述,同时提出我国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的研究方向。
2006 Vol. 4 (s1): 95-99 [
摘要
] (
1286
) [
HTML
1KB] [
PDF
3058KB] (
1201
)
100
廖乾旭;李阿根;徐礼根;辜再元
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分析当前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边坡立地条件差、植被组合简单、生态适应性差、景观效果不佳、岩质陡坡恢复困难、缺乏基础理论研究、恢复成本高和养护管理困难等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如提高生物多样性、培育边坡植物种子市场、建立恢复评价体系、新技术新材料研究、制定科学养护方案和培养恢复专业人才等措施。
2006 Vol. 4 (s1): 100-102 [
摘要
] (
1677
) [
HTML
1KB] [
PDF
1836KB] (
1264
)
103
陈永安;李轩;李伟民;罗春芳
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评述
就我国目前高速公路岩石边坡采用的几种主要生态防护技术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结合湖南省近几年高速公路岩石边坡的应用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湖南省实际情况的成本低,效果好的新的生态化防护模式,以期对湖南省高速公路生态防护建设提供依据。
2006 Vol. 4 (s1): 103-106 [
摘要
] (
1391
) [
HTML
1KB] [
PDF
2087KB] (
1359
)
107
陈学平;江玉林;李振宇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生态保护与恢复对策
从我国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及环境保护的现状;管理体制、保护与恢复技术2个方面,论述目前公路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指出应从评价与设计技术、保护与恢复的工程技术、公路系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加强研究,提高公路建设项目生态保护与恢复的水平。
2006 Vol. 4 (s1): 107-110 [
摘要
] (
1378
) [
HTML
1KB] [
PDF
2400KB] (
1329
)
111
顾卫;姜伟
植被护坡与灰浆砌体护坡的比较分析
植被防护和灰浆砌体防护是边坡坡面防护的常见形式,这里分别从力学效应和水文学效应方面比较分析他们的效能与局限性。植被护坡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但植被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却很复杂,积极与消极的作用共存。植被削弱雨水对边坡溅蚀、抑制水土流失的作用是显著的,并且对浅层土体也有加筋作用,但植被对边坡深层稳定的加固效应有明显的局限性,并有诱发深层滑坡的可能。灰浆砌体护坡对浅层土体没有加固作用,但能够防止水对边坡表面的冲蚀,把水挡在边坡之外,避免水分渗入坡体造成危害。
2006 Vol. 4 (s1): 111-115 [
摘要
] (
1467
) [
HTML
1KB] [
PDF
3167KB] (
1387
)
116
袁航;谢立刚
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进展
在对浙江省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简述浙江省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的进展,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对下一阶段浙江省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进行展望。
2006 Vol. 4 (s1): 116-121 [
摘要
] (
1528
) [
HTML
1KB] [
PDF
3757KB] (
1316
)
122
左元彬;辜彬;艾应伟
苔藓植物在道路边坡植被生态恢复中的应用与分析
在分析我国边坡植被生态恢复面临问题的基础上,系统综合目前有关苔藓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的研究成果,结合对成都附近铁路边坡自然植被中苔藓植物进行的案例调查与分析,讨论了将苔藓植物应用边坡植被生态恢复的意义、问题,提出促进苔藓植物在边坡植被生态恢复中应用的途径。
2006 Vol. 4 (s1): 122-125 [
摘要
] (
1531
) [
HTML
1KB] [
PDF
2356KB] (
1251
)
126
杨喜田;曾玲玲
边坡绿化工程的效果评价与维护管理
近年来,边坡绿化在裸露斜面植被恢复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开展对边坡绿化工程的效果评价以及今后的维护管理等研究,是我国边坡绿化工程建设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应用性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边坡绿化技术的发展过程,讨论为了发挥绿化工程的多目的性而进行边坡绿化工程评价的必要性和绿化施工后进行植被跟踪调查的重要性。指出,应根据调查和评价结果,围绕绿化目标进行有效的后期植被维护管理,促使植被向目标群落方向演替发展,保障边坡植被多种功能的充分发挥。
2006 Vol. 4 (s1): 126-129 [
摘要
] (
1257
) [
HTML
1KB] [
PDF
2446KB] (
1287
)
130
刘学文;阮积惠;朱晓勇
湾山废弃石矿生态复绿试验示范初报
对废弃石矿进行生态和景观修复等综合治理一直是一道难题。2003年浙江省湖州市湾山废弃石矿的治理和生态复绿工程,采用工程绿化的方法:前期通过削坡和在坡面钉网等措施来增加客土层厚度,营造植物生长基质层,然后喷播植物种子等材料到坡面,后期进行一定时间的养护来促进新建植被的生长。经过对该项目2年多时间的全程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采用的这套生态治理技术不但能较好地控制水土流失,而且能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矿区植被的恢复,改善原有被破坏的环境,具有推广价值。
2006 Vol. 4 (s1): 130-133 [
摘要
] (
1369
) [
HTML
1KB] [
PDF
2262KB] (
1312
)
134
辜彬;王丽
露天开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露天开采矿山的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露天开采使山体从地形、地貌到土壤、岩石,从景观系统到生态系统都受到了巨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在总结归纳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中的植被恢复技术方法,探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景观性原则。
2006 Vol. 4 (s1): 134-137 [
摘要
] (
1417
) [
HTML
1KB] [
PDF
2320KB] (
1461
)
138
杨连昉;潘志龙;徐礼根
保障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质量的措施
根据多年从事露天采石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实践,总结提出保障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质量与效果的系列措施,即:首先要综合考虑,做好规划设计;其次要进行适当的坡面修整,确保边坡稳定,并有利于绿化施工;第三要营造结构合理、养分充足、保水保肥性能好、抗冲刷能力强的人工土壤(坡面基质),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和配比;最后在后续养护管理中还要做好浇水、追肥、补播补种、基材修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这样才能构建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植被群落,修复被破坏的矿山生态环境。
2006 Vol. 4 (s1): 138-140 [
摘要
] (
1670
) [
HTML
1KB] [
PDF
1862KB] (
1302
)
141
王成;赵方莹
北京门头沟水担路改建工程的生态保护与建设
根据对水担路所在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情况以及道路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研究了水担路建设过程中生态与水土保持、生态技术措施,道路选线确定、施工组织、工程生态防护、汇排水设施、水质净化、植被恢复等生态保护环节,并通过布设相应的生态技术措施,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改善沿途景观和周围的环境。
2006 Vol. 4 (s1): 141-143 [
摘要
] (
1445
) [
HTML
1KB] [
PDF
1909KB] (
1176
)
144
胡晋茹;杨建英;赵强
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公路建设
在分析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引出生态公路的概念。并从2个方面即生态破坏发生前和生态破坏发生后,指出生态公路建设的基本内容,同时介绍目前在公路建设中较为常见的2种生态恢复技术。
2006 Vol. 4 (s1): 144-147 [
摘要
] (
1271
) [
HTML
1KB] [
PDF
2451KB] (
1757
)
148
王铁桥
边坡绿化技术及其施工方法选择
边坡绿化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在技术应用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在详细介绍各类边坡绿化方法的作用原理、优点及局限性的基础上,就边坡绿化的方法、设计、施工和监理进行讨论,并提出若干建议,认为边坡绿化应该以“恢复植被,保护生态”为目的,坚持“顺应自然,该绿则绿,该黄则黄”的原则。
2006 Vol. 4 (s1): 148-149 [
摘要
] (
1385
) [
HTML
1KB] [
PDF
1633KB] (
1388
)
150
柏明娥;洪利兴;钱华;刘本同;邵顺流
浙江省海宁市尖山区鼠尾山露采矿山植被恢复技术
由于岩石边坡缺土、缺水、缺肥,生态条件十分恶劣,因此在岩石边坡上栽树、种草的难度相当大。根据海宁市尖山鼠尾山露采矿山边坡的实际情况和要达到的设计目标,在技术设计上运用对不同边坡类型进行分类指导的方法,采取相应的植被恢复技术和措施;在植物配置上,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复合结构,达到以草养灌、以灌促草的目的;在植物选择上,考虑以乡土植物为主,尽量使人工植被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达到近自然的绿化效果。同时为满足护坡和绿化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土建设施和工程技术配套措施。
2006 Vol. 4 (s1): 150-154 [
摘要
] (
1875
) [
HTML
1KB] [
PDF
2794KB] (
1380
)
155
赵方莹;赵廷宁;丁国栋;周连兄;袁志琼
基材喷附技术的植物选配与建植方式
人为的生产建设尤其是在公路、铁路、矿山、水利、山区住宅等基础项目的建设中形成了不同类型岩石坡面。基材喷附实现岩石坡面生态植被恢复是目前常用的技术形式,为了如期成功实现目标群落的营建,需要对项目区周边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并对坡面地形、坡度、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在选择目标群落植物时应满足生态适应性、先锋性、和谐性、抗逆性和自我维持性、生物多样性、持续稳定性等原则,在建植方式上采用播种和栽植相结合,这样才有助于岩石坡面植被的成功恢复。
2006 Vol. 4 (s1): 155-157 [
摘要
] (
1499
) [
HTML
1KB] [
PDF
1784KB] (
1293
)
158
杨俊平
试论创新型城市立体绿化工程
为减轻环境污染,人们需要建设更加适宜人居住的园林景观生态城市。笔者对城市景观立体绿化的建设模式进行探讨,分析创新型城市景观立体绿化工程的概念、特点、基本内容,提出将地面绿化、垂直绿化和空间层面绿化有机结合的总体布局方案。
2006 Vol. 4 (s1): 158-160 [
摘要
] (
2276
) [
HTML
1KB] [
PDF
1964KB] (
1224
)
161
傅和玉;蔡宝军;胡晋茹
景观技术在京北山区生态保育工程中的应用
针对目前生态风景游憩林现存的景观问题,以北京延庆县凤仙谷生态试验园为例,探讨景观技术在山区生态保育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山区同类生态保育工程的景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2006 Vol. 4 (s1): 161-164 [
摘要
] (
1487
) [
HTML
1KB] [
PDF
2498KB] (
1279
)
165
祁有祥;赵强;胡晋茹;程复;杨建英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在总结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组成的基础上,分析高速公路建设引发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提出高速公路建设中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内容、措施体系及其原则,总结2项近年来国内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先进技术。
2006 Vol. 4 (s1): 165-169 [
摘要
] (
1729
) [
HTML
1KB] [
PDF
2867KB] (
1356
)
170
刘洋;赵廷宁;赵方莹;吕福龙
111国道北京段的景观生态特点
在简要分析111国道北京段道路的景观艺术特点和景观生态特点基础上,讨论景观道路的线型设计、植物配置、停车场及其他构造物设计等几种构成要素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紧密结合。初步认为,只要满足道路建设的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尊重以人为本的思想,把道路的生态性与景观性相结合,就能创造出优美的环境景观。
2006 Vol. 4 (s1): 170-174 [
摘要
] (
1543
) [
HTML
1KB] [
PDF
3474KB] (
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