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出版道德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届编委会
第二届编委会
第三届编委会
第四届编委会
投稿须知
征稿范围
稿件写作须知
英文写作须知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官方微信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07年 5卷 6期
刊出日期 2007-12-31
1
许炯心
无定河粗泥沙产沙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为了解决黄河治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粗泥沙来源和数量问题,依据大量实测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对无定河粗泥沙产沙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定河流域
d
>0.05 mm粗泥沙产沙量呈现出减少趋势,这种减少与年降水量、年沙尘暴频率的减少和水土保持面积的增大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估算出最大30d降雨量和年沙尘暴频率的变化对
d
>0.05mm粗泥沙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6.5%和33.5%,即沙尘暴特征的变化对粗泥沙产沙量变化的贡献率相当于暴雨特征的变化贡献率的1/2。建立了粗泥沙年产沙量与最大30d降雨量、年沙尘暴频率和水土保持措施面积之间的回归方程,表明粗泥沙年产沙量随最大30d降雨量、年沙尘暴频率的减小而减小,随水土保持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因此,20世纪50年代以来暴雨的减弱、沙尘暴的减弱和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的增大是无定河流域粗泥沙产沙量减少的原因。
2007 Vol. 5 (6): 1-7 [
摘要
] (
1554
) [
HTML
1KB] [
PDF
3303KB] (
1611
)
8
赵文武;朱婧;郭雯雯
基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的月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是较大尺度应用USLE/RUSLE进行土壤侵蚀评价研究的必要内容。基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建立月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并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进行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随着自变量中降雨量和降雨时间表示方式的改变,模型的拟合优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于不同因变量而言,以Σ
EI
30
(或lg(Σ
EI
30
))和以Σ
EI
10
(或lg(Σ
EI
10
))为因变量的模型拟合优度在整体上比较接近甚至相同,而以Σ
E
60
I
10
(或lg(Σ
E
60
I
10
))为因变量的模型拟合优度在整体上略低;就尺度效应而言,在时间尺度上,整个汛期的模型拟合优度低于1个月份或多个月份模型的拟合优度,在空间尺度上,区域模型中的拟合优度低于至少1个流域的模型拟合优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以Σ
EI
30
为因变量的月降雨侵蚀力公式对该区域进行土壤侵蚀评价。
2007 Vol. 5 (6): 8-14 [
摘要
] (
1672
) [
HTML
1KB] [
PDF
3736KB] (
1448
)
15
庄家尧;张金池;林杰;罗红艳;苏继申;付军
安徽省大别山区上舍小流域植被根系与土壤抗冲性研究
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对大别山区上舍小流域不同植被类型根系,在040 cm土壤深度范围内按照10cm间隔分层采样,室内测定不同径级(<0.5,0.5~1.0,1.0~2.0和2.0~5.0mm)根系生物量和根系长度,同时在各标准地根系相似地段内,采用C.C.索波列抗冲仪,在0~40 cm深度范围内按照10cm间隔分层测定土壤的抗冲性。结果表明:植被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内,表土层根量最大,根径<1.0mm的细根在根长上占有绝对优势;同一植被类型表土层土壤抗冲能力大于心土层;植物根系,尤其是根径<1.0mm的细根具有较强的固持土壤功能,细根长、根质量、根密度与土壤抗冲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 3、0.715 9和0.6434,可知,细根长是影响土壤抗冲性的关键因子;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抗冲性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具有很高的相关性,表明森林植被的固土功能是通过根系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创造具有抗冲能力的生物土壤复合体结构实现的。
2007 Vol. 5 (6): 15-20 [
摘要
] (
1649
) [
HTML
1KB] [
PDF
2946KB] (
1196
)
21
王林;陈兴伟
基于3个站点校准与验证的晋江流域径流模拟
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对东南沿海晋江流域内3个水文站点的年、月径流和基流分别进行模拟。选取1972—1975年作为模型校准期,以效率系数、平均误差、相对误差和决定系数为评价指标,率定出6个模型敏感参数,并用1976—1979年的资料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3个站点模拟的方法可以从流域尺度上更客观地率定模型参数,改善模型的模拟效果;模型在东南沿海流域的模拟效果较好,精度较高;模拟期内降水量的差异以及水库年径流调节均会对水量模拟结果造成影响。
2007 Vol. 5 (6): 21-26 [
摘要
] (
1548
) [
HTML
1KB] [
PDF
2780KB] (
1259
)
27
刘艳辉;魏天兴;张晓娟;尹娜;陈佳澜;吴相正
晋西黄土区林下地表随机糙度的特征
为查明黄土区林下地表随机糙度的特征及地表随机糙度随植物生长季的变化规律,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13个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针状糙度计对其地表随机糙度进行测量,分析不同林分密度的地表随机糙度。结果表明:地表随机糙度与林分密度呈较好的正相关;13个径流小区在3个生长时期地表随机糙度不同,具体表现为生长旺盛期>生长初期>生长末期,呈现倒"V"型;同一地块,荒草坡地表随机糙度大于灌木林地表随机糙度;天然林的地表随机糙度变化幅度小于人工林的地表随机糙度。
2007 Vol. 5 (6): 27-30 [
摘要
] (
1547
) [
HTML
1KB] [
PDF
1921KB] (
1181
)
31
陈洪云;熊康宁;兰安军;贺祥;常黎
喀斯特峡谷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治理的生态效应——以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为例
选取贵州省花江石漠化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为研究区,对比分析石漠化生态治理前后不同等级石漠化的土壤理化性质、小气候特征、植被数量特征和地表水土流失状况等指标。结果表明:石漠化是可以治理的,强度石漠化治理效应优于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次之,潜在石漠化生态效应速度最慢;治理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增强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地表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恢复和保护,改善了区域局部小气候。
2007 Vol. 5 (6): 31-37 [
摘要
] (
1486
) [
HTML
1KB] [
PDF
3167KB] (
1098
)
38
杨胜权
贵州省岩溶塌陷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贵州省近年来开发建设等各种人类活动日益增强,对喀斯特地区岩溶环境的开发力度加大,局部诱发了地质塌陷问题。为探讨贵州省的岩溶塌陷情况,通过大量实例分析论述贵州省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阐述岩溶塌陷所引起的危害,总结3种环境治理措施,提出排气管法并进行讨论。这对进一步认识贵州省岩溶塌陷特征及防治途径具有参考价值。
2007 Vol. 5 (6): 38-42 [
摘要
] (
1407
) [
HTML
1KB] [
PDF
2525KB] (
1289
)
43
樊华;杨志国;丛志军;孙保平;李素云
防护林带和封育对沙化草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市黄羊滩防护林带内封育草场和防护林带外未封育保护沙化草场的理化性质对比,分析封育和防护林带对沙化草场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和防护林带可以显著地改善沙化草场土壤机械组成,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其中细沙、粗粉沙和物理黏粒的平均百分含量较未封育沙化草场分别增加了4.26%、10.20%和12.08%,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总体提高了203.65%。研究成果为采用植被建设措施改良沙化草场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7 Vol. 5 (6): 43-46 [
摘要
] (
1330
) [
HTML
1KB] [
PDF
2456KB] (
1286
)
47
侯龙鱼;刘艳;马风云;宋玉民;崔晓东;陈怀梁
典型相关分析在湿地土壤特征研究中的应用——以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为例
为了更好地评价和管理湿地,对黄河三角洲冲积平原湿地土壤养分特征和酶活性进行研究,同时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土壤养分和土壤酶2组变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远离海岸线的方向,土壤有机质及各养分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沿湿地演替的方向活性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运用"土壤综合养分因子"和"土壤综合酶因子",结合典型变量排序图对湿地土壤性质进行分析评价,得出:极大典型相关变量系数为0.9988,特征值占总特征值的99.36%,达极显著水平;极大典型相关变量的"土壤综合养分因子"和"土壤综合酶因子"的典型变量排序图显示很好的线性特征,可以作为冲积平原湿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指示因子。
2007 Vol. 5 (6): 47-52 [
摘要
] (
1552
) [
HTML
1KB] [
PDF
3098KB] (
1427
)
53
刘建忠;韩德军;顾再柯;张科利
贵州喀斯特地区的资源优势与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贵州省是我国西南部喀斯特地区的典型代表,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但突出的人地矛盾、脆弱的生态环境、恶劣的气候及落后的生产习惯严重制约着它的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的资源优势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等适合贵州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建议,对贵州喀斯特地区乃至我国整个西南喀斯特地区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07 Vol. 5 (6): 53-57 [
摘要
] (
1626
) [
HTML
1KB] [
PDF
2883KB] (
1297
)
58
李少宁;王兵;郭浩;曲晖;李彬彬;张丽荣
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通过构建适合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指标体系,依据大岗山森林生态站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及多年科研成果、2次二类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及社会经济公共数据估算大岗山"九五"和"十五"期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总价值。结果表明:"九五"期间大岗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平均为1亿8495.00万元/a,单位面积价值为7.89万元/(hm
2
.a),"十五"期间为1亿9180.00万元/a,单位面积价值为8.09万元/(hm
2
.a),总价值增长3.70%,单位面积价值增长2.63%;在7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九五"和"十五"期间大小顺序依次均为涵养水源>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大气环境>保育土壤>林木营养积累>森林游憩与生态文化,"九五"和"十五"期间各森林类型总价值大小顺序均为毛竹林>杉木>硬阔类>软阔类>针阔混交类>灌木>马尾松,单位面积价值大小顺序均为硬阔类>软阔类>毛竹林>灌木>马尾松>针阔混交类>杉木。
2007 Vol. 5 (6): 58-64 [
摘要
] (
1670
) [
HTML
1KB] [
PDF
3626KB] (
1651
)
65
李瑞;刘云芳;张克斌;沈彦;卢小杰
半干旱区湿地植物群落
α
多样性分析——以宁夏盐池为例
以宁夏盐池四儿滩湿地为例,以重要值为基础数据,采用丰富度指数、综合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对湿地生态系统
α
多样性沿湿地—干草原梯度变化及样线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进行相关环境因子探讨。结果表明:同一样线内,受土壤含水量、全盐含量和土壤养分等因子影响,多样性指数与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交错带最大,其次是旱生带,最小为湿生带。由于受人为活动及地形地貌影响程度的不同,样线间植物
α
多样性差异较大。南样线的丰富度指数最大,其次为西北样线,西样线最小;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西北样线最大,西样线次之,南样线最小。
2007 Vol. 5 (6): 65-69 [
摘要
] (
1575
) [
HTML
1KB] [
PDF
2791KB] (
1170
)
70
李华;盛后财;武秀娟;邸雪颖;蔡体久
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溪流水化学特征分析
采用集水区对比分析方法,探讨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对溪流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各集水区溪流水均呈弱酸性至中性;主要离子中阳离子均以Ca2+的质量浓度最高,Na
+
次之,阴离子均以HCO3-的质量浓度最高,SO
2-
4
次之;不同集水区溪流水中TP月平均质量浓度为0.031~0.077mg/L,TN为0.682~0.942 mg/L,NO
-3
-N的质量浓度高于NH
+
4
-N;Fe的月平均质量浓度为0.030~0.037mg/L,Mn为0.010~0.012 mg/L。溪流水化学季节变化规律表现为:除HCO
-
3
、SO
2-
4
、Ca
2+
、Fe和Mn外,其他元素在融雪(4、5月)含量均较高;大多数元素在雨季的质量浓度比9月份低,而TN、TP、Fe、Mn表现为9月份的质量浓度低于雨季。保护区内原始阔叶红松林集水区溪流水质为最优,其他研究集水区溪流中的溶解物质含量增高,但除TP和SO
2-
4
(
p
<0.05)外,差异性均不显著。说明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虽进行过森林采伐和人工造林等人为干扰,但对于溪流水质并没有显著影响。
2007 Vol. 5 (6): 70-75 [
摘要
] (
1489
) [
HTML
1KB] [
PDF
3076KB] (
1056
)
76
夏建国;胡萃;刘芸;吴德勇
土壤侵蚀经济损失及治理投入产出优化模型——以四川省名山县蒙山为例
基于环境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研究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进行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土流失的直接经济总损失为1亿6901万元,占同期当地第一产业总产值的50.01%,水土流失直接经济损失最严重的是林地和坡耕地;其次,根据环境经济济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得出治理土壤侵蚀投入产出表,从理论上初步探索并建立治理土壤侵蚀过程中所得收益与不利产物的宏观总量的离散差分方程,进而导出优化模型。对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估算及土壤侵蚀治理投入产出优化模型的初步探讨,可评估研究区土壤侵蚀的危害程度,并对引进基于市场机制的经济管理手段,建立直接管制和经济激励相结合的政策体系,促进当地水土保持工作开展及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提供科学指导。
2007 Vol. 5 (6): 76-81 [
摘要
] (
1446
) [
HTML
1KB] [
PDF
3162KB] (
1196
)
82
段文标;李岩;陈立新
阔叶红松林林隙近地层光照微环境异质性分析
以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对林隙近地层光照的微环境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各月份林隙近地层平均光照水平呈单峰变化趋势,6月份林隙光照水平最高,而最大值出现在7月份;各月份林隙近地层光照变异程度均属于中等变异,6月份变异程度较大,5月份最小。2)各月份林隙光照空间变异程度不同,并呈单峰型变化趋势;除5月份以外,其他月份林隙光照自相关部分的空间异质性在总空间异质性中占主要部分,并表现出较强变异趋势。3)各月份林隙内光斑出现的位置一致,均位于林隙东侧,但各月份林隙内光斑强弱及分布复杂程度不同。
2007 Vol. 5 (6): 82-86 [
摘要
] (
1300
) [
HTML
1KB] [
PDF
2615KB] (
1140
)
87
王治国
试论我国水土保持学科的性质与定位——川陕“长治工程”中期评估考察的思考
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田、林、路、渠综合治理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是在我国水土保持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学科体系。通过川陕"长治工程"中期评估考察,分析"长治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色与创新,并据此讨论我国水土保持学科的性质与定位。水土保持学科无论从法律地位还是学术地位,均应归属于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范畴,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科的本质区别在于,水土保持更具有突出的生产功能。现阶段水土保持学科仍应首先赋予其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江河,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及农民生活质量的内涵,并努力使之与农村生态建设结合,以不断深化和丰富其内涵,同时应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饮用水水源地水土保持等方面拓展其学科外延。
2007 Vol. 5 (6): 87-92 [
摘要
] (
1465
) [
HTML
1KB] [
PDF
3623KB] (
1334
)
93
高旭彪;黄成志;刘朝晖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模式
通过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分析,在总结已有水土流失防治成果和防治措施体系及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按照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把开发建设项目防治区分为扰动开挖防治区和弃渣防治区2个分区,并对各分区提出了相应的主导防治措施,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宏观统筹、分类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2007 Vol. 5 (6): 93-97 [
摘要
] (
1380
) [
HTML
1KB] [
PDF
2572KB] (
1459
)
98
杨爱民
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非点源污染的作用机制
进入土壤或水体中的非点源污染物一般可分为化肥、农药和重金属3大类。这3大类污染物在土壤或水体中通过植物吸收、土壤胶体吸附、微生物降解、径流淋失与挥发等途径进行迁移转化。系统阐述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3大措施对化肥、农药和重金属3大污染物的各种迁移转化途径所具有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可为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有效防治非点源污染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007 Vol. 5 (6): 98-101 [
摘要
] (
1377
) [
HTML
1KB] [
PDF
2256KB] (
1158
)
102
薛燕妮;徐向舟;王冉冉;程飞
人工模拟降雨的能量相似及其实现
能量相似是降雨模拟的基本原则。通过对雨滴粒径、雨滴击溅速度、降雨均匀度等能量相似要素的分析和探讨,提出实现降雨模拟能量相似的重要手段,即在降雨高度、雨滴发生器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节雨强来实现降雨能量的相似;通过加大供水压力等手段可提高降雨动能,所以在降雨模拟实践中,降雨高度不一定需要达到使所有粒径的雨滴均达到终速所需的高度。
2007 Vol. 5 (6): 102-105 [
摘要
] (
1552
) [
HTML
1KB] [
PDF
2337KB] (
1117
)
106
刘利霞;张宇清;吴斌
生物结皮对荒漠地区土壤及植物的影响研究述评
生物结皮是目前防沙治沙的一种重要措施。通过对国内外生物结皮研究的回顾,简要总结了生物结皮对荒漠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的影响。生物结皮对其下层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盐分、土壤养分等方面。生物结皮具有明显的养分、盐分和细粒物质的聚集作用,对表层土壤发育有积极的意义。生物结皮及下部土壤细粒的增加,提高了土壤的吸湿性和持水性,但对降雨入渗的影响尚无定论。在生物结皮的发育过程中,其与维管植物萌发和定居间的关系也存在几种不同的观点。对生物结皮的研究是目前防沙治沙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对荒漠地区的土壤及植被某些方面的影响目前并未形成一致的结论,其形成机制、生物组成、演替规律、对后续植物定居的影响等,均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2007 Vol. 5 (6): 106-112 [
摘要
] (
1445
) [
HTML
1KB] [
PDF
3954KB] (
1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