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出版道德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第一届编委会
第二届编委会
第三届编委会
第四届编委会
投稿须知
征稿范围
稿件写作须知
英文写作须知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官方微信
文章检索
高级检索
2003年 1卷 2期
刊出日期 2003-06-30
1
秦小光;刘东生;蔡炳贵;吕厚远
中国北方典型时段环境格局与植被演替区带及其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启示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人们主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区和气候环境条件来确定各种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建设方向。为了保证生态环境建设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可能出现的最佳与最恶劣状况,可以帮助确定生态环境建设的最大容许范围。笔者利用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适宜期作为距今最近的最恶劣与最佳古环境类型,划分出中国北方地区的植被演替区带,以每个区带的2种植被类型作为其植被可能出现的极端类型,为生态环境重建提供了一种最基本的参照。
2003 Vol. 1 (2): 1-7 [
摘要
] (
1284
) [
HTML
1KB] [
PDF
3802KB] (
1311
)
8
廖绵浚;张贤明
水土保持作物百喜草研究
经长期筛选、观测及试验研究,其结果显示,百喜草为目前热带、亚热带最佳的覆盖作物。它具有耐瘠、耐旱、耐酸碱、耐踏、耐浸及中等耐荫等特性,种植于果园坡面、梯壁、沟渠、山边沟、边坡、农路等,不但可保护或延长设施的使用年限,达成了保育耕作及省工经营,而且绿化了坡地农场,也获得了环境保育的成效。40多年径流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百喜草对土壤冲蚀控制效果良好,降低泥砂的功效极为显着,亦能有限度降低洪峰流量,利于防洪。同时,百喜草是一种土壤优化作物和生态环境保育作物。
2003 Vol. 1 (2): 8-17 [
摘要
] (
1261
) [
HTML
1KB] [
PDF
4621KB] (
1409
)
18
何乃维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提出在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防治风蚀应与防治水蚀并重;水土保持应同荒漠化治理并重;营造乔木林、灌木林还是建设草原,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进行退耕还草与人工建设草地并举等论点。认为西北地区的农业走合理投入、高效益,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集约经营的高产、高效、安全的现代生态农业才是正途。
2003 Vol. 1 (2): 18-21 [
摘要
] (
1529
) [
HTML
1KB] [
PDF
2108KB] (
1351
)
22
申元村;洪清华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有效防治战略
通过总结、梳理黄土高原治理的经验教训,认为应从遵循自然与经济规律上确立治理战略和制定当前的治理对策。治理战略一是从理念上认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是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叠加了人类加速侵蚀的结果,人类目前还无法根除土壤侵蚀的危害;二是从治理目标上确定有限目标和有限水保产业目标。战略措施是:建立坝系高产基本农田;依靠植被自然恢复功能,以水定树搞好植被恢复与建设;贯彻径流调控和综合治理路线,搞好小流域综合防治。对当前的防治对策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2003 Vol. 1 (2): 22-27 [
摘要
] (
1588
) [
HTML
1KB] [
PDF
2999KB] (
1171
)
28
李世荣;张卫强;贺康宁
黄土半干旱区不同密度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
通过对1998—1999年5—10月2个生长季不同密度刺槐林的连续观测,研究林地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及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不同密度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差异较小,并有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林分密度越小土壤深层储水量越高。不同密度的刺槐植树带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渐渐隐现出干旱、半干旱地区成林的土壤干化现象,而且随着降水的减少和林木个体水分消耗的递增,林分内水分供需矛盾越来越显著。对于自然集水斜坡面积在8m
2
以上的刺槐植树带内,深层土壤水分能得到较好的补偿。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下植被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少,逐步由中生植物向旱生植物过渡,其生物总量、盖度、长势和植物体含水量也随之降低,反映出林地土壤的水分环境容量随林分密度变化的特征。
2003 Vol. 1 (2): 28-32 [
摘要
] (
1458
) [
HTML
1KB] [
PDF
2548KB] (
1351
)
33
蔡体久;慈龙骏;李崇贵;洪军
基于RS和GIS的毛乌素沙地生物量估测
选取毛乌素沙地东北部的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域,以少量野外定位调查数据与其对应的遥感信息和GIS信息为基础,利用岭估计分析方法,对影响生物量估测的遥感因子和GIS因子进行了筛选优化。找出了影响生物量估测的主要因子,建立了以像元为单位的生物量估测模型,实现了区域性生物量定量估测与自动制图。
2003 Vol. 1 (2): 33-37 [
摘要
] (
1447
) [
HTML
1KB] [
PDF
2330KB] (
1387
)
38
左长清;杨洁;李相玺
江西省鄱阳湖湖滨沙地蔓荆的固沙效益
研究蔓荆植物在南方风沙化土地的阻沙、固沙作用,以及对土壤理化性状改良和小气候改善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蔓荆植被覆盖率为10%~20%时,风蚀模数为2万4757t/(km
2
·a),植被覆盖率达到40%时,年均风蚀模数只有2920t/(km
2
·a);与裸沙地比较,5年生蔓荆地0~40cm土层的有机质、全N、全K、速效K分别增加了580%、100%、28.6%、67%;对于0~20cm土层,小于0.25mm的细沙粒增加98.7%;蔓荆地可降低地表最高温度10~12℃,增加空气湿度1.2%,有利于沙地植被的恢复。
2003 Vol. 1 (2): 38-41 [
摘要
] (
1318
) [
HTML
1KB] [
PDF
1812KB] (
1212
)
42
王辉;徐向宏;徐当会;陈翔舜
河西走廊荒漠化地区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
根据1996年沙漠化普查资料,结合TM影像数据和各县、市1:10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采用景观指数对河西走廊荒漠化地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戈壁、暂难利用地、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等嵌块体面积与人类活动强度成正相关;林地、固定沙地、水域和耕地等嵌块体的平均斑块面积与人类活动强度成反相关;全区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呈增加态势,而景观优势度指数则呈减小态势;景观斑块破碎化指数与最小斑块面积有关;在各类型斑块中,耕地、潜在沙漠化土地、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戈壁的景观分离度有减小态势,而林地、水域的景观分离度有增加态势。
2003 Vol. 1 (2): 42-46 [
摘要
] (
1340
) [
HTML
1KB] [
PDF
2419KB] (
1364
)
47
高甲荣;王敏;毕利东;牛健植;张东升
贡嘎山不同年龄结构峨眉冷杉林粗木质残体的贮存量及其特征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生态功能。通过对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CWD贮存量与特征的调查,初步探讨了贡嘎山不同年龄结构峨眉冷杉林CWD的形成与来源,提出了按其组分和分解等级对CWD进行分类的方法。结果表明,贡嘎山峨眉冷杉过熟林、成熟林、中龄林,以及冬瓜杨与峨眉冷杉混交林内CWD贮存量分别为91.75、71.72、50.45和29.03t/hm
2
。
2003 Vol. 1 (2): 47-51 [
摘要
] (
1539
) [
HTML
1KB] [
PDF
2433KB] (
1485
)
52
那平山;李寒雪;张胜利;徐洪峰
季节冻结滞水富水性与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在冻结势作用下,包气带水重新分配,以液态和气态向冻土层迁移富集并冻结成冰。在富水带,水量比冻结前增加8%~40%;过度贫水带,比冻结前水量减少15%~30%;汽化输水带,比冻结前减少了6%~20%。春季土壤开始解冻,冻结滞水首先转化为土壤水,冻结滞水含水量为20%~40%。要把握适时造林深度、密度,树种选择要适宜,才能充分利用冻结滞水资源。
2003 Vol. 1 (2): 52-55 [
摘要
] (
1810
) [
HTML
1KB] [
PDF
2019KB] (
1279
)
56
崔丹;史明昌;田玉柱
应用遥感技术建立县级土地利用信息库
以延庆县为例,介绍根据TM、SPOT数据复合影像判读土地利用现状的方法。在遥感图像处理、解译的基础上,对各类土地利用的信息进行提取、数据库空间管理、面积求取工作,最后得到延庆全县耕地、园地、林地、水域、交通用地、居民用地、工矿用地以及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遥感监测面积和地理分布情况,为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提供方法上的参考和借鉴。
2003 Vol. 1 (2): 56-60 [
摘要
] (
1388
) [
HTML
1KB] [
PDF
2259KB] (
1204
)
61
唐松青
闽江上游木荷与杉木人工林的持水能力和入渗特征比较
从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研究木荷和杉木人工林涵蓄水分以及土壤入渗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木荷人工林地上部分(含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层)的持水能力低于杉木人工林,仅为杉木人工林的76.36%,但1m深表土层的饱和贮水量为5039.5t/hm
2
,比杉木人工林高323.3t/hm
2
,同时木荷人工林土壤渗透性能也好于针叶林。
2003 Vol. 1 (2): 61-65 [
摘要
] (
1491
) [
HTML
1KB] [
PDF
2234KB] (
1339
)
66
王石英;蔡强国;吴淑安
首都圈典型区土地退化的原因分析
根据野外工作,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探讨以防止风蚀为目的的首都圈的范围及主要特征,着重分析首都圈典型地区土地退化的机制、分布状况和防治的季节。结果表明,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持续干旱少雨,土地利用的强度过大,以及在干旱季节里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等。建议采用适宜于首都圈的封育和垄耕等防治措施。
2003 Vol. 1 (2): 66-70 [
摘要
] (
1659
) [
HTML
1KB] [
PDF
2182KB] (
1354
)
71
康玲玲;吴卿;王昌高;曾广新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关键措施及其组合的研究
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几条典型小流域和现有治理模式的分析评价,初步确定了该区不同侵蚀类型区水上保持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及其组合方案。各区的组合比例如下。第1副区和第2副区:水平梯田18%~25%,人工造林45%~55%,人工种草20%~25%,坝地5.5%~7.5%,水地0.5%~2.7%;第3副区:水平梯田42%~48%,人工造林32%~38%,人工种草18%~22%;第4副区和第5副区:水平梯田28%~35%,人工造林40%~46%,人工种草13%~17%,坝地小于5%,水地小于6%。
2003 Vol. 1 (2): 71-76 [
摘要
] (
1467
) [
HTML
1KB] [
PDF
2632KB] (
1345
)
77
柳长顺;齐实;杜丽娟
土地整理项目土方量计算方法
应用二重积分的基本原理,研究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不同分辨率确定土方量的方法。以河北省南宫市清凉江项目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相关文献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说明用该方法计算土方量是可行的。
2003 Vol. 1 (2): 77-79 [
摘要
] (
1433
) [
HTML
1KB] [
PDF
1334KB] (
1445
)
80
熊明彪;雷孝章;曹叔尤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刍议
实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制,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必由之路,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投入效益、巩固治理成果、完善后续管理、确保建设投资、制止项目立项随意性和盲目性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存在认识落后、制度不健全、市场不规范、方法不成熟、技术体系不完善、人员素质较差、收费偏低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监理的一些对策建议。
2003 Vol. 1 (2): 80-83 [
摘要
] (
1378
) [
HTML
1KB] [
PDF
2232KB] (
1172
)
84
吴普特;汪有科;冯浩;范兴科;高建恩
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以及当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需求和目标,对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进行了剖析和反思。认为急待创新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调整研究工作思路,将水土保持科学的研究重点从土壤保持转变为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安全高效利用,并尽快建立以地表径流调控与水土资源同步高效利用理论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强调以地表径流调控为手段,同步实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体系将是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2003 Vol. 1 (2): 84-87 [
摘要
] (
1428
) [
HTML
1KB] [
PDF
2224KB] (
1352
)
88
姜德文
水土保持学科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进程的加快,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规范,水土保持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生态修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城市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工程的“三制”管理、水土保持信息化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和拓展。
2003 Vol. 1 (2): 88-90 [
摘要
] (
1357
) [
HTML
1KB] [
PDF
2148KB] (
1368
)
91
樊宝敏;李智勇;李忠魁
中国古代利用林草保持水土的思想与实践
中国古代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森林植被遭受巨大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发生,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劳动人民在平治水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是在利用林草保持水土方面创造出许多有效措施。主要理论成果有山川为国家之本、森林能固土防灾、治水重在治山;实践经验为封山护林、荒山造林、堤防植树、草障住淤等。教训为:理论与实践脱节;重治水、轻治山,重工程措施、轻植物措施。
2003 Vol. 1 (2): 91-95 [
摘要
] (
1305
) [
HTML
1KB] [
PDF
2582KB] (
1329
)
96
程金花;张洪江;史玉虎
林下地被物保水保土作用研究进展
较为系统地总结了部分前人关于林下枯落物和苔藓对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方面作用的研究成果,林下枯落物和苔藓均具有较强的吸持降水、涵养地表径流、增加地表糙率、改良土壤特性等作用。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还表明,苔藓对环境变化具有指示和监测作用。
2003 Vol. 1 (2): 96-101 [
摘要
] (
1557
) [
HTML
1KB] [
PDF
3121KB] (
1318
)
102
刘孝盈;汪岗;陈月红;杨爱民;干平
美国水土保持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介绍美国水土流失概况以及水土保持的发展阶段、措施、近期效益、投资变化、从业人员变化趋势和未来水土保持发展方向等。对照美国的情况,对我国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我国水土保持发展的建议和设想。
2003 Vol. 1 (2): 102-107 [
摘要
] (
1441
) [
HTML
1KB] [
PDF
1553KB] (
1233
)
108
王礼先
关于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内涵与研究领域问题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及《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中水土保持条目的定义说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内涵及范畴。指出:水土保持的内涵是山丘区及风沙区水土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保持科学的研究范畴包括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水土保持管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等。还提出了近期需要特别重视的研究课题。
2003 Vol. 1 (2): 108-110 [
摘要
] (
1375
) [
HTML
1KB] [
PDF
1553KB] (
1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