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 22(6): 15-18
谈中国古代科技档案的直接遗存
丁海斌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邮编:110036
 引用本文:
丁海斌. 谈中国古代科技档案的直接遗存[J]. , 2008, 22(6): 15-18.

摘要:

中国古代科技档案以直接与间接两种基本方式遗存下来。以档案原件或原件汇编的形式保存下来的我们称之为直接遗存。直接遗存主要通过档案部门、考古出土、地面遗存、汇编等形式保存下来的,并且中国古代科技档案直接遗存在人类同时期的档案遗存中,具有数量大、价值高的特点。

关键词: 古代 ; 科技档案 ; 直接 ; 遗存 ; 原件 ; 汇编

Abstract:

The Sci-Tech Archives were remained as the form of direct and indirect. We call it direct remain when it is original form. Direct remains were Preserved from archival department, archaeology, ground remains, compilation and so on. It has large amount and high value for the direct remains of Sci-Tech archives in ancient china.

一、档案部门保存下来的档案原件

中国古代科技档案的遗存按照内容的原始性(原件与非原件),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态:直接遗存和间接遗存。中国古代科技档案的直接遗存是指以原件形式遗存下来的中国古代科技档案。它包括两大类: 档案原件和档案汇编。从这些档案遗存的来源上来说,有四种基本情况:档案部门保存下来的科技档案原件、考古出土和文博部门保存的科技档案原件、地面遗存的石刻科技档案、古人今人的科技档案汇编。

档案部门保存下来的档案原件是指各级档案馆接收的古代档案,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接收的清中央政府档案和清皇室档案、地方档案馆收集的本地古代档案等。这些档案一般形成时间较晚,主要是明清档案;从载体形式上,以纸质形态为主,其他形态则数量较少。

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明清科技档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以清代为主)的科技档案原件。涉及23个全宗,它们是:内阁全宗、军机处全宗、宫中档案全宗、内务府档案全宗、责任内阁档案全宗、国史馆档案全宗、户部-度支部档案全宗、工部档案全宗、外务部档案全宗、农工商部档案全宗、民政部档案全宗、八旗都统衙门档案全宗、顺天府档案全宗、山东巡抚衙门档案全宗、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全宗、阿拉楚喀副将都统衙门档案全宗、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全宗、会议政务处档案全宗、醇亲王府档案全宗、舆图汇集档案全宗、钦天监档案全宗、太常寺档案全宗、其他征集档案:舆图等。

这些全宗包括综合类全宗,如内阁全宗,也包括专业性全宗,如钦天监档案全宗、舆图汇集档案全宗。它们从不同角度保存了相关的科学技术档案。这里各举一例:

内阁全宗包括的科技档案有:各省汇报人口、谷数的文件;农业类:有题报雨水粮价、禾麦收成分数的文件,有关于农业耕作,开垦地亩、等文件,有关于森林畜牧方面的文件;工业类:有关于开办金、银、铜、铝、锡、水银、煤等矿厂内容的文件,有关陶瓷等工业的文件;天文气象类:有日蚀、月蚀、星异、历法等内容的文件;建筑工程类:有关于宫殿、园囿、陵寝、坛庙、衙署、城垣、营房、驿站、仓库工程的文件,有关于道路、桥梁工程的文件,及其工料银两核准报销的文件;军需工程类:有关于水陆军营修造,军装器械,火药铅弹的制造及采买硝磺等事务的文件;水利工程类:有关于修筑和疏浚各省河道、湖港、渠堰、城市沟渠工程及工料银两核准报销的文件。有关于题报海塘沙水于河湖汛情的文件;造船工程类:有关于修造一般船只、军用船只及等方面的文件。

钦天监档案全宗,档案全宗起止年度: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档案包括:颁发、领取时宪书和康熙五十四年七政经纬宿度五星伏见目录以及道光十五年、同治三年、五年的时宪书。测月蚀的奏付及月蚀图,观测天象、风占的图册,及顺义县雨雪阴晴全年平均数量统计表、晴雨录等。选择营建地势及缓修观象台问题的文件。

除以上全宗外,保存了部分科技信息的档册还有“起居注”等。“起居注”发端于先秦,但现存的除《大唐创业起居注》外,皆为清代“起居注”。清代自康熙正式设馆撰修“起居注”。起居注官轮值侍从皇帝,逐日记录,按月装订,每月成一或二册,题《起居注册》。第二年初整理好前一年的《起居注册》,写出序跋,送内阁储存。“起居注”记载内容广泛,除私生活外,皇帝的一切言论、活动皆记录在案。中国历史档案馆保存有一套清代《起居注册》,共计3863册(包括稿本、清底和正式本),另一套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共3699册。两者都有所整理出版。

2.各级地方档案馆保存的明清科技档案

包括台湾省在内的23个省以及为数更多的省属市档案馆也收藏有部分明清时期的科技档案。如天津市档案馆收藏有,天津海关档:1909年出版的《海务科报告》,及海河治理工程,大沽口航道航标的资料;河北邮政管理局档:该全宗档案均为英文,反映了近代天津、河北邮政通讯能力及经营管理概况,亦反映了我国早期通信的发展和演变过程;河海工程局档:光绪二十七年至宣统三年历年章程会议的稿件、年报、工程进度报告等,光绪二十六年以来各种河道工程的资料、合同、契约、备忘录、航海日志等文件;英国工部局档:英国在天津英租界内的土地登记、房地契及租界图;英商太古公司档:太古河东产业历史沿革等;天津电力公司档:天津法租界公议局1909~1911年在天津电力公司之前经营电力事业的业务文件;美最时、克福满、稗臣三洋行档: 1911年蛋品成本计算及检验生鸡蛋方法等业务的记录;天津电车电灯公司档:有关供电、发电、电车及设备的有关文函,用户用电来函等,1909年以来的公司装设指示图表,天津城市里一带人口调查和租界内的发电设备等。

二、考古出土和文博部门保存下来的档案原件
(一)中国古代科技文物与科技档案遗存

虽然古代档案部门也具有了较严密的制度和较好的保管条件,但年代久远的档案通过档案部门保存下来仍然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现今所存远古、中古时代的档案原件遗存绝大多数来源于考古出土。具体地说,远古时代的档案原件遗存全部来源于考古出土;中世纪时期(约唐、宋、元三个朝代)的档案原件遗存只有零星的来源于档案部门,绝大多数来源于考古出土;近古时期(明清)则以档案部门为主,但来源于考古出土的科技档案原件遗存仍有一定数量。总的说来,考古出土的档案原件时间较早,且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朝代都有所分布。总体数量虽不多,但价值很大。

最早的考古遗存可上溯到原始社会后期的石刻、陶刻、玉刻等。如: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河南郑州大河村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面有带芒的太阳、月牙和星星等。其他遗址中也有此类发现,它们是早期天象记录的遗存。

20世纪特别是近几十年以来,中国的科技考古有了很大的发展,出土了大量的科技文物。那么,这些科技文物大体上有哪些种类?它们与科技档案遗存有什么关系呢?总的说来,我们可以把科技文物分为两大类:实物和文献。它们和科技档案有什么关系呢?从广义角度讲,这些实物和文献多属于档案。档案界有实物档案的说法,即:把具有历史记录意义的实物称为实物档案。从这个角度讲,科技考古中出土的非文献类实物也属于档案遗存。但实物档案这一概念既没有得到档案界以外的各界人士的认可,也没有在档案界得到普遍认同。所以,笔者在此倾向于使用狭义的档案概念,即文献型的概念——“具有原始性的符号记录” 。因此,考古出土的科技文物中,我们只把文献类的科技考古出土物作为科技档案遗存。当然,也不能所有出土文献皆归为档案,但从科技考古出土文献看,它们多数具有档案属性。

具体地讲,科技考古出土中的科技档案遗存包括:天文文物中的天文图表(甲骨卜辞、帛画、岩画、星象图等)、算学文物中的算学文图(记数陶文、算简、画像石刻、砖刻等)、医学文物中的医学文图(医学竹简木牍、石刻方药、针灸图像)、地学文物中的地图、农业文物中的农桑石刻图像、矿冶文物中的矿冶图、纺织文物中的石刻织机图、建筑文物中的建筑图、其他器物图等。

(二)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的四大发现与科技档案遗存

说到档案原件的直接遗存,我们要提一提20世纪初中国学术界的四大发现:一是殷墟甲骨文;二是敦煌藏经洞的写经和古文书;三是汉晋简牍文书;四是北京明清内阁大库档案。这四大发现皆为学术价值极高的档案直接遗存。其中,前三者属于考古出土的直接档案遗存,后者属于通过档案部门保存下来的档案直接遗存。

1.敦煌遗书中的科技档案遗存

敦煌遗书是指清代以来在古敦煌境内多次出土的古代文献和在外地发现的敦煌古文献。遗书总数超过5万件。

敦煌遗书中的数百件科技史文献更是敦煌遗书中的珍品。包括:医药学类近百件,有医方1000多个,有《脉经》、《平脉略例》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唐代官修《新修本草》、《食疗本草》等医药档案汇编类文献,有针灸学方面有《灸法图》、《新集备急灸经》等目前最古的绘有人体穴位的灸法图谱档案还有关于气功、辟谷、石药服饵、房中等方面的医书和档案;天文历法方面以星图、历日档案为主,包括著名的《石氏甘氏巫咸氏三家星经》、《全天星图》等,历日档案约有50件之多;数学方面的约20件,有的属于图书,也包括《土地计簿》等档案类文献;此外,还包括水利、农业、化学等方面的文献。

2.甲骨科技档案

首先是指殷墟出土的以龟甲兽骨制成的档案材料,包括天文、气象、农业、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如关于天文学,其中的日食、月食、新星、日饵等天象记录,是迄今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档案记录,等等。 后来,甲骨类科技档案家族中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这就是近年来出土的汉代骨签档案,它一种工业管理档案。

3.简帛科技档案遗存

简策是一种在中国周代、秦汉时期应用比较普遍的档案载体。现今遗存的著名的简策科技档案有:中国最早的历谱档案——山东临沂出土的汉武帝七年的竹简历谱和世界上最早的法医档案——湖北云梦出土的秦代竹简法医记录等。

在中国古代,由于某些科技档案极为珍贵,因此时常用造价昂贵的缣帛来制作。著名的帛书科技档案有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三幅古地图和《五星占》等。

(三)其他材质的古代科技档案的出土

我国古代科技档案的其它特殊载体包括金属(青铜及其他金属材料)、木板等。如:著名的金属材料的科技档案有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铜板“兆域图”等;著名的木版科技档案有现今世界上最早的古地图——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出土的7幅刻在木版上的地图等。

三、以石刻为主的地面遗存的科技档案

地面遗存的科技档案以石刻档案为主。所谓石刻档案,就是以岩石为在的,刻以文字或其他符号所形成的历史记录。石刻档案以地面遗存为主,也有少量属于考古出土。

古代石刻的种类包括岩画、刻石、摩崖、碣、碑、墓志、画像、造像、石经、法帖、题名题记、杂刻等。

中国的岩画资源十分丰富。仅阿尔泰山岩画群就有岩画10000余幅,其中与科技有关的主要动物图像、劳动画面、社会画面等。

碑包括实用碑和刻字碑。我们这里指的是刻字碑。刻字碑的内容以颂扬人和记载史实为主,其中也包括科技内容。科技碑主要包括科技图碑、科技记事碑和科技法规碑。科技图碑的数量较大,也很珍贵,主要是地图、天文图碑等,如著名的《天文图》、《华夷图》、《禹迹图》、《九域守令图》、《平江图》、《静江府城防图》、《汾阴后土图》、陕西泾渠水利图等;科技记事碑如山西地震碑47种、四川西昌《地震碑林》100种、《大朗堰记》、《李冰治水格言碑》、陕西《河渎碑》及历代水利碑等;科技法规碑如福建《交通规则石碑》2种、江苏《生态环境保护碑》3种等。

中国古代的石刻画像中也有一些科技内容。包括反映生产状况的图像,如农耕、纺织、冶铁、煮盐等;生活图像,如楼堂、车骑等;天文、动植物图像,如天文图、植物图等。

杂刻中包含科技内容很多,除以上所述外,还包括水文水利石刻、医药石刻、交通石刻等。水文、水利石刻有著名的有长江上的各种洪水和枯水题刻、浙江《通济堰石刻》、安徽孙权敖祠《重修安丰塘记》、广西《花桥水文石刻》等;医药石刻有著名的洛阳龙门石窟药方洞中的石刻药方等;交通石刻有福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碑刻、龙海县《江东桥碑》、长乐县《天妃灵应之记碑》等。

四、以编研成果形式保存下来的中国古代科技档案

有一种不是档案原件,但可以与档案原件具有同等原始性意义的作品,这就是档案编研成果。所以,它们也可被列为直接遗存。

中国古代遗存下来的科技档案编研成果包括:数据汇编、图集、文件选编或汇编、案例汇集、科技手册、科技大事记等。前几类皆为汇编,以图录表谱为主,它们构成了中国古代科技档案编研成果遗存的主要内容。

当各种科技档案的积累到达一定数量,规模和连续性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各种科技档案汇编(如各种观测记录汇编、图样汇编、标准汇集等)就应运而生了。它可以是独立成集,也常常作为其他作品的一部分。这些科技档案汇编有利于系统利用和留存与流传。我们的先人以汇编形式保存下来了大量古代科技档案,因为这些汇编是原件的直接汇集,虽然不是以单件形式出现的档案原件,但仍不失档案原件的原始性, 所以,我们仍把它们作为直接的档案遗存。

1.一般性科技档案汇编

中国古代科技档案汇编类遗存的数量是巨大的,主要有天文观测记录汇编、技术标准文件汇编、中医药档案汇编(药方集、医案集、本草集等)、地图档案汇编等。并且,中国古代的科技档案汇编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产生并遗存下来,如著名的《甘石星经》、《考工记》和《春秋》等。

《甘石星经》是观测记录汇编的典型。它是战国时期天文官甘德、石申夫将自己和前人的观测记录及根据记录绘制的星表汇总编纂而成,属于天文档案的汇编类。甘德,又称甘公,战国时期的齐国(一说是楚国或鲁国)人;石申夫(原误称石申),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们都是当时的官方天文学家。他们各自依据亲身观测档案并结合前人原有观测记录,甘德编纂有《天文星占》八卷,石申夫汇编成《天文》八卷,后人把这两部档案汇编合为一部,称《甘石星经》。《甘石星经》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一部天文观测档案汇编,由于形成久远又历经辗转流传,可惜它在宋代以后以不可全见,幸好我们可以从唐代的大型天文档案汇编《开元占经》中见到它的一些原始篇章摘录。

《考工记》是官方文件汇编的典型。它是对当时齐国的官营手工业内部的细密分工、生产技术和考核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相当详尽地记述了各种产品的制作规格及城市、宫舍的建筑布局和设计规范。其中,对生产方法和产品规格进行统一规定的标准文件较多,同时存有现今世界上最早的冶金配方等。根据学者们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认为该书应是春秋末年及战国时期以齐国官府手工业工艺技术规范文件为主的汇集,其中可能也有一些周代遗文。西汉刘歆在校理典籍时发 现《周礼》中“冬官司空”篇已亡佚,便以《考工记》补足之,也因此它得以见载于儒家经典《周礼》并因此而广泛流传。

《春秋》是史家记事档案编研成果的典型。春秋时期,各国皆有记事之史(档案),多名为“春秋”。孔子以鲁国《春秋》为底本编纂成儒家六经之一的《春秋》。在《春秋》一书中,记述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哀公十四年(前481)计242年间的重要史实。孔子“述而不作”,对史家记事档案并未进行再创作。因此,我们可以把《春秋》看作当时的档案原本(有所删削)。《春秋》中的这些档案记录包含一些科技方面的内容,如天象记录。史家的天象记录与天文学家不同(尽管先秦时期二者常常是合一的),史家往往以当时人们的天象观测,记录异常天象,预测国家的吉凶。天文学家与史家出于不同角度的高度重视,使这些观测与记录成为一种传统,从而形成成了中国古代天文档案的一大特色。

其他著作中保存的科技档案汇集,主要是正史中的《天文志》和某些私家著述中往往保存重要的观测记录。如北宋杨惟德星表是景祐年间对全天星官位置进行测量成果的遗存,被录载于南宋李季编纂的《乾象通鉴》中。

2.图录

“图录”是各种图像的汇集,有的配以少数文字说明。它们包括地理图录、历史图录、文物图录、人物图录等。与科技档案直接遗存有关的主要是地理图录和器物图录(其中也有一部分属于间接遗存)。

地理图录:明代《郑和航海图》、《广舆图》,清代《皇舆全图》、《乾隆内府舆图》、《大清一统舆图》、《历代舆地图》等。

器物图谱:礼制图谱中的《五服图》、《周室王城明堂宗庙图》、清敕编《皇朝礼器图式》等;名物图谱中的《尔雅图》、《钱图》、《鲁史欹器图》、《器准图》等;文物图录中的宋吕大林《考古图》、王黻等《宣和博古图录》、明吕震等《宣德彝器图谱》、清《宁寿鉴古》、《西清古鉴》等;

其他还有:清代戴震《考工图记》,程瑶田《考工创物小记》,李佐贤、鲍康《古泉汇》、《续泉汇》,吴大澂《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古玉图考》,昆罔、徐桐《大清会典图》、端方《陶斋集金录》、《续录》等。

总之与同时期世界各地的科技档案遗存相比,中国古代科技档案遗存数量极其丰富,连续性、实用性、多元性强,种类较齐全,价值巨大,值得我们进行认真的研究、保护和开发。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Resource
PDF downloaded times    
RichHTML read times    
Abstract viewed times    

Share
Export

External search by key words
古代     
科技档案     
直接     
遗存     
原件     
汇编     


External search by authors
丁海斌     


Related articles(if 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