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16, Vol. 30 Issue (5): 10-15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6.05.009
基础理论研究     
中国档案学史研究述评
王向女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2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Archival Science in China
Xiangnv WA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全文: PDF(439 KB)   HTML
摘要:

本文从4本经典档案学史专著,1篇博士学位论文,93篇期刊论文三方面对我国档案学史研究进行了梳理。目前我国档案界对各历史时期档案工作演变、档案史料、名人档案思想研究较多,但缺少档案宣传、跨学科研究的探索。档案学史的研究大致可归纳为编年体法、进化论法、纪事本体法和范式分期法4种方法。未来研究方法可侧重于纪事本体法和范式分期法。

关键词: 档案学史档案工作史料研究方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istory of archival science from 4 monographs, a doctoral dissertation and 93 journal paper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history of archival science in China. At present, there is more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archival work in each historical period, archival historical materials, archival thinking of famous person, less on archival advocacy an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Th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of the history of archival science are chronological method, evolutionary method, the method of history presented in separate accounts of important events and paradigm staging method. Future research could focus on the methods of history presented in separate accounts of important events and paradigm staging.

Key words: history of archival science    archival work    historical materials    research methodologies
出版日期: 2017-11-14
服务  
把本文推荐给朋友
加入引用管理器
E-mail Alert
RSS
作者相关文章  

引用本文:

王向女. 中国档案学史研究述评[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10-15.

Xiangnv WANG. Reviewing the History of Archival Science in China.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16, 30(5): 10-15.

链接本文:

http://daxyj.idangan.cn/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6.05.009        http://daxyj.idangan.cn/CN/Y2016/V30/I5/10

年份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原文献量 13 17 21 28 18 13 14 18 20 7 15
剔除无关后 3 0 8 12 6 2 2 3 1 1 2
年份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1994
原文献量 8 10 7 7 9 10 8 11 14 28 12
剔除无关后 2 0 2 3 1 2 1 4 0 13 2
年份 1993 1992 1991 1990 1989 1988 1987 1986 1985 1984 1983
原文献量 15 10 9 5 9 12 9 6 10 2 2
剔除无关后 3 2 2 2 2 0 1 1 3 0 0
年份 1982 1981 1963 1961 1960 1959 1957 1956 1955 1953 总计
原文献量 3 3 1 1 1 1 9 4 2 3 425
剔除无关后 0 0 0 0 0 1 5 0 0 1 93
表1  有关中国档案学史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
[1] 王续琨,冯欲杰,周心萍等.社会科学交叉科学学科辞典[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447.
[2] 吴宝康,冯子直.档案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6.
[3] 王续琨,冯欲杰,周心萍等.社会科学交叉科学学科辞典[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447.
[4] 张光忠. 社会科学学科辞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624-628.
[5] 王续琨,冯欲杰,周心萍等.社会科学交叉科学学科辞典[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9:446-447.
[6]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档案史教研室.《中国档案史讲义》[M].中国人民大学校内资料,1980.
[7] 吴宝康. 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
[8] 杨毅. 中国档案管理史[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9] 杨小红. 中国档案史[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10] 李财富. 中国档案学史论[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2.
[11] 张会超. 民国时期明清档案整理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8.
[12] 陈祖芬. 档案学范式论[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7.
[13] 王芹. 民国时期档案法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
[14] 姆·斯·谢列滋涅夫.苏联档案史[J].档案工作,1953(1):2-22.
[15] 丁华东. 近代档案史料的新发现与编纂公布述评[J].档案,1999(6):22-24.
[16] 王金玉. 始之所为若甚迂缓至其用之乃世最急——宋人档案思想新证[J].中国档案,2002(10):37-38.
[17] 韩晓华. 档案载体的演变及保护技术[J].档案天地,2011(10):46-47.
[18] 李巧蕾. 中国档案保管的历史沿革[J].城建档案,2015(3):75-77.
[19] 陈歌. 从我国档案发展史看档案工作性质的历史演变[J].兰台世界,2015(14):11-12.
[20] 杨树森. 试论孔子在中国档案史上的地位[J].江汉论坛,2001(5):35-39.
[21] 古渭城. 试谈章学诚的档案学思想[J].档案工作,1961(1):5-24.
[22] 陈忠海,付素素.论曾三与档案史研究[J].档案管理,2004(1):43-44.
doi: 10.3969/j.issn.1005-9458.2004.01.023
[23] 王协舟. 吴宝康先生档案学研究的方法论特色[J].档案学通讯,2008(4):10-12.
[24] 孙丽,刘京京,徐少龙.吴宝康与中国档案史研究[J].云南档案,2012(2):35-37.
doi: 10.3969/j.issn.1007-9343.2012.02.016
[25] 董玉森. 吴宝康中国档案学演变思想评析[J].档案学通讯,2013(2):8-11.
[26] 丁华东,周谧.近代史家有关档案史料的新思想述略[J].档案学通讯,2002(3):33-36.
[27] 张盼,丁华东.浅析近代科技精英的档案思想[J].档案学研究,2014(6):20-23.
[28] 李刚. 美国档案学史上的双子星座——兼论早期档案学家的专业认同[J].档案学通讯,2010(5):99-102.
[29] 武文秀. 国外现代档案学思想的总体特点分析[J].湖北档案,2008(4):17—18.
doi: 10.3969/j.issn.1003-8167.2008.04.014
[30] 李刚,倪波.分期的意识形态——兼论“20世纪中国图书馆学”[J].图书情报工作,2002(6):48-56.
doi: 10.3969/j.issn.0252-3116.2002.06.021
[31] 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88-191.
[32] 寒江. 中国档案学发展史的分期问题[J].湖南档案,1988(1):18-19.
[33] 郭欣仪,姜玉平.中国档案学之建立——基于学科制度视角的中国档案学发展史[J].档案学研究,2012(2):9-13.
[34] 吕颜冰. 我国档案学学术分期述评[J].档案,2015(3):13-16.
[35] 吕颜冰. 我国档案学学术分期述评[J].档案,2015(3):13-16.
[36] 李珍,丁华东.关于档案学学术分期的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7(5):14-16.
doi: 10.3969/j.issn.1002-1620.2007.05.005
[37] 孙大东. 基于范式论批判的中国档案学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5.
[38] 张会超. 将中国档案史研究进行到底[J].档案管理,2005(5):66-67.
doi: 10.3969/j.issn.1005-9458.2005.05.033
[1] 黄霄羽, 王璐, 陈可彦, 展晓鸣, 吴志杰, 杨洁. 坚持应变姿态 建构多元思维——2017档案年会主题折射国外档案工作的最新特点和趋势[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4-11.
[2] 倪丽娟, 陈阳. “互联网+”环境下档案微信建设的SWOT分析——基于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的调查[J]. 档案学研究, 2017, 31(3): 41-47.
[3] 黄霄羽, 郭煜晗, 王丹.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创新驱动 知识为王——2016年档案年会主题折射国内外档案工作的最新特点和趋势[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60-65.
[4] 王协舟, 王露露. “互联网+”时代对档案工作的挑战[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66-69.
[5] 王玉珏, 杨太阳. 法国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启示[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103-109.
[6] 倪丽娟. 基于档案价值认知转换的档案工作发展对策探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4): 25-29.
[7] 朱伶杰, 赵林林. 档案工作者工作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以辽宁省数据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3): 69-73.
[8] 王增强. 销毁鉴定应该废除吗?——与《论我国档案鉴定工作之“销毁鉴定”》作者商榷[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2): 27-30.
[9] 邵金耀. 新时期档案保护技术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1): 112-116.
[10] 霍艳芳, 卢东庆. 龚自珍档案思想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4): 124-130.
[11] 刘左. 新常态下企业档案工作思考[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4): 90-93.
[12] 蒋卫荣. 新概括 新话语 新举措——对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理论思考[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3): 21-24.
[13] 黄霄羽, 于海娟, 崔文健. 脚踏实地应变固本 仰望星空期许愿景——据2015年档案年会主题分析国外档案工作的最新特点和趋势[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3): 111-115.
[14] 刘晨.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编纂述评[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2): 124-128.
[15] 王敏. 天平的两端—档案工作者的“权”与“责”[J]. 档案学研究, 2014, 28(5):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