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16, Vol. 30 Issue (3): 12-15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6.03.002
  基础理论研究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2014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现状、学术热点及趋势
白文琳1, 安小米2,3
1 南开大学商学院 天津300071
2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北京100872
3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2
Research Status, Hot Fields and Prospects of Archival Science in 2014
Wenlin BAI1, Xiaomi AN2,3
1 Business School of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3 Key Laboratory of Data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0872
全文: HTML    PDF(770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为了解我国档案学发展现状及趋势,通过对国内档案学领域学术权威期刊《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2014年刊出的期刊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与内容分析,得出2014年我国档案学研究受社会转型及数字转型的驱动,在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有所转型与变化的特点。文章结合社会对档案的需求以及社会及数字转型背景的需求,提出了创新档案管理思维方式与模式,促进档案学理论进步的创新发展新路径。

关键词 档案学社会转型数字转型热点趋势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research status and research trend of archival scienc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literature from two authorized periodicals “Archives Science Bulletin” and “Archives Science Study” in the year 2014, and makes conclusion that changes of theory study and application study of archival science are made because of social transition and digital transi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archival management and archival science should develop with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e in the light of needs of archives in reality.

Key wordsarchives science    social transition    digital transition    hot fields in research research    trend
出版日期: 2017-11-15
引用本文:

白文琳, 安小米. 2014年我国档案学研究现状、学术热点及趋势[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3): 12-15.
Wenlin BAI, Xiaomi AN. Research Status, Hot Fields and Prospects of Archival Science in 2014.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16, 30(3): 12-15.

链接本文:

http://daxyj.idangan.cn/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6.03.002      或      http://daxyj.idangan.cn/CN/Y2016/V30/I3/12

[1] 安小米,朝乐门,白文琳,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研究课题成果——政府数据资源的可持续管理与利用机制研究[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4.
[2] 安小米,孙舒扬,白文琳,等. 21世纪的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国外研究及借鉴[J].档案学通讯, 2014(2):47-51.
[3] 安小米,钟文睿,白文琳,等. 我国国家数字档案资源整合与服务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建议[J].档案学研究, 2014(2):4-8.
[4] 郝春红. 基于档案多元论的国家数字档案资源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5.
[5] 钱澄. 国外数字信息连续性计划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5.
[1] 金波, 蔡敏芳. 大数据时代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12-17.
[2] 王向女. 中国档案学史研究述评[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10-15.
[3] 王云庆, 张帆. 魏源档案学意识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121-125.
[4] 孙大东. 中国档案学范式尚未形成——基于批判性视域的考量[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16-20.
[5] 聂曼影. 档案保护技术的起因、内容、要求及发展趋势[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2): 105-109.
[6] 曹玉. 中美档案学形成阶段与发展因素的相通性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1): 11-18.
[7] 何振, 杨文, 唐思慧, 邢文明. 大数据时代档案学教育的新常态与实践拓展[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1): 117-123.
[8] 张衍. 江苏学院档案学教育溯源[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1): 51-56.
[9] 田玉奉, 刘旭光. 重温经典,洞鉴古今——读傅振伦《公文档案管理法》[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3): 7-9.
[10] 王新才, 徐欣欣, 聂云霞. 从档案学会议看档案学发展——1981年来我国档案学会议的历史梳理与主题分析[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2): 49-55.
[11] 张斌, 吴琼, 马晴, 吴向波, 魏扣. 档案学专业创新人才内涵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1): 109-114.
[12] 关琳, 陈媛媛, 李刚. 西方档案学界对中国档案学界的影响
(1998-2013)
[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1): 12-17.
[13] 孙大东, 邢变变. 复杂性科学对档案学术研究的启示[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1): 18-21.
[14] 姜鑫, 马海群. 基于作者共被引分析的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结构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1): 22-29.
[15] 黄新荣, 吴建华. 论档案学隐喻与档案学范式[J]. 档案学研究, 2014, 28(4):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