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15, Vol. 29 Issue (2): 44-48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5.02.004
  基础理论研究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历史的遗忘与记取——探析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
万启存, 牛庆玮, 张爱新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档案馆 山东青岛 266580
Forgetting and Remembering of the History——An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ves and social memory
Qicun Wan, Qingwei Niu, Aixin Zhang
Archive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East China), Qingdao, Shandong, 266580
全文: HTML    PDF(633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问题是档案记忆观研究的首要问题,也是档案记忆观的理论基石和走向深入的前提。本文以档案的记忆属性为出发点,全面阐述了档案与社会记忆存在着承载关系、转化关系、建构关系、佐证关系和控制关系等五种关系。

关键词 档案社会记忆档案记忆关系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ves and social memory is not only the primary issue in archival memory research, but also the theoretical cornerstone of archival memory and its further research. This paper takes a memory attribute of archives as a starting point, comprehensively expounds five kinds of relationships of the archives and social memory, including: bearing relationship, transformation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relationship, evidence relationship and control relationship.

Key wordsArchives    Social memory    Archival memory    Relationship
出版日期: 2017-11-16
作者简介:

中心自成立伊始,就将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利用馆藏工业遗产档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积极为社会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通过窗口接待、电话和信函咨询、查询等多种方式做好档案利用工作。5年来中心共接待查档15000多人次、10万多卷次,顾客满意率100%,有效投诉为零。为了满足广大市民的查档需求,2014年我们在查档大厅安装了自助查询一体机,查档人员凭借二代身份证只需几秒钟便可快速定位到所需档案,大大简化了查档流程,提高了查档效率。

引用本文:

万启存, 牛庆玮, 张爱新. 历史的遗忘与记取——探析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2): 44-48.
Qicun Wan, Qingwei Niu, Aixin Zhang. Forgetting and Remembering of the History——An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ves and social memory.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15, 29(2): 44-48.

链接本文:

http://daxyj.idangan.cn/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5.02.004      或      http://daxyj.idangan.cn/CN/Y2015/V29/I2/44

[1] 丁华东.社会记忆与档案学研究的拓展[J].中国档案. 2006(9):32.
[2] [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25,11.
[3] [美]阿尔温·托夫勒著,朱志炎等译.第三次浪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237—239 .
[4] [德]扬·阿斯曼著,王霄兵译.有文字的和无文字的社会——对记忆的记录及其发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4.
[5] 丁华东.论档案记忆的结构与特点[J].浙江档案,2013(5):16.
[6] 第十五届国际档案大会及其学术动向.
[7] [德]哈拉尔德·韦尔策 社会记忆:历史、回忆、传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序言.
[8] [德]阿斯特莉特·埃尔.文化记忆理论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2-33.
[9] [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著,毕然,郭金华译 .论集体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93.
[10] 王纪潮.有选择的社会记忆[J].博览群书,2006(5):42.
[11] 冯惠玲.档案记忆观、资源观与“中国记忆“数字资源建设[J].档案学通讯,2012(3):5.
[12] [美]刘易斯·科塞著,毕然,郭金华译.论社会记忆·序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60.
[13] [加拿大]T·库克著,李音译.铭记未来——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中的作用[J].档案学通讯,2002(2):74-78.
[14] 邓绍兴,陈智为.新编档案管理学[M].北京:档案出版社,1996:17.
[15] [加拿大]T·库克著,李音译.铭记未来——档案在建构社会记忆中的作用[J].档案学通讯,2002(2):74-78.
[16] [加拿大]T·库克著,李音译.四个范式——欧洲档案学的观念和战略的变化[J].档案学研究,2011(3):81-87.
[17] [英]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译序:20.
[18] [美]保罗·康纳顿著,纳日碧力戈译.社会如何记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25,11.
[19] [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70.
[1] 丁子涵, 张斌. 美国企业文件和档案管理机制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107-112.
[2] 曾伟忠, 盛明科. NARA网站档案研究板块信息检索工具和检索方式探析[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78-82.
[3] 陶水龙, 王贞, 田雷, 白巍, 任文革. 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元数据分类与方案设计[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83-90.
[4] 金波, 蔡敏芳. 大数据时代档案学专业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12-17.
[5] 丁海斌, 杨天昊. 中国古代“案族”文档名词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23-27.
[6] 毛天宇. 理论与实践视角下我国科技档案分类研究综述[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18-22.
[7] 陈艳红, 姬荣荣. 关于游客诚信档案建设的现实思考[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28-32.
[8] 滕春娥, 王萍.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档案化保护问题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103-106.
[9] 周林兴, 刘星. UGC机制下档案用户虚拟在线社区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33-36.
[10] 郑金月. 关于档案与大数据关系问题的思辩[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37-40.
[11] 曹玉. 国外档案管理伦理问题研究述评[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4-11.
[12] 梁孟华. 面向用户的数字档案资源跨媒体知识集成服务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49-54.
[13] 孙爱萍, 沈蕾, 逯燕玲, 朱建邦. 国家层面私人档案信息资源体系的构建[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55-59.
[14] 黄霄羽, 郭煜晗, 王丹.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创新驱动 知识为王——2016年档案年会主题折射国内外档案工作的最新特点和趋势[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60-65.
[15] 王协舟, 王露露. “互联网+”时代对档案工作的挑战[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