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档案学研究  2015, Vol. 29 Issue (1): 62-68    DOI: 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5.01.011
  档案资源开发 本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我国档案馆尚未走向公共的实证分析——基于六省、市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
胡燕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苏州 215123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Archives not Being Public——Based on the Survey of Citizens of Six Provinces and Cities
Yan Hu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全文: HTML    PDF(766 KB)  
输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公共档案馆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档案馆,其利用主体主要是社会公众。为了解我国公共档案馆利用现状及档案馆服务社会、满足公众需求情况,本文采用问卷法、深度访谈等,对六省、市近3600名普通公众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档案馆利用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在档案利用意识、利用需求、利用人次等方面还存在严重不足,档案馆在服务社会、满足公众需求方面还存在短期内无法克服的障碍。因此,本文认为,我国档案馆与公共档案馆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我国档案馆尚未公共。

关键词 档案馆公众档案利用    
Abstract

Public Archives is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the society, the main user is the public.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ublic archives status of meeting the demands of the public use, the author conducts a survey of nearly 3600 ordinary persons from six provinces and cities by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 and deep interviews. The results shows that the total utilization rate is still at a low level in general. The utilization consciousness, demands and effectiveness are not satisfying. Archives have to deal with some obstacles in serving the public, which can’t beovercome in short term. Therefore, it is concluded that Chinese archives are not public archives in the real sense.

Key wordsArchives    the Public    Archives Utilization
出版日期: 2017-11-16
引用本文:

胡燕. 我国档案馆尚未走向公共的实证分析——基于六省、市城市居民的调查数据[J]. 档案学研究, 2015, 29(1): 62-68.
Yan Hu.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ese Archives not Being Public——Based on the Survey of Citizens of Six Provinces and Cities. Archives Science Study, 2015, 29(1): 62-68.

链接本文:

http://daxyj.idangan.cn/CN/10.16065/j.cnki.issn1002-1620.2015.01.011      或      http://daxyj.idangan.cn/CN/Y2015/V29/I1/62

表1  调查样本发放及回收情况
表2  样本的人口学特征分布情况
表3  公众对档案、档案馆及对遇到什么问题时需要使用档案的认知程度
表4  公众对档案馆开展活动的关心程度
表5  公众档案利用需求状况
表6  公众档案馆利用人数、比例和频次
表7  公众不太常去档案馆的主要原因
表9  公众对档案内容的选择
表10  公众对档案获取方式的选择
[1] 杜长安.打造真正的“公共档案馆”[J].上海档案,2001(3):36.
[2] 杨立人.试论公共档案馆体系之构建[J].档案学研究,2006(5):22-25.
doi: 10.3969/j.issn.1002-1620.2006.05.006
[3] 李国庆.对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理性思考[J].档案学研究,2007(1):25-28.
doi: 10.3969/j.issn.1002-1620.2007.01.005
[4] 康蠡,周铭,蔡青.生态位调整:国家综合档案馆走向公共的应然思考[J].档案学通讯,2012(2):30-33.
[5] 胡燕.我国公众档案利用行为的调查分析——基于苏州市民的调查[J].档案学通讯,2014(5).
[6] 胡昌平.信息服务与用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2.
[7] 杨立人.试论公共档案馆体系之构建[J].档案学研究,2006(5):22-25.
doi: 10.3969/j.issn.1002-1620.2006.05.006
[8] 孙大东.我国档案馆尚未走向公共的深层次原因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3(1):27-30.
[9] 孙大东.我国档案馆尚未走向公共的深层次原因分析[J].档案学通讯,2013(1):27-30.
[1] 董长春. 统筹视域下的档案文化休闲利用与服务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6): 45-48.
[2] 苏君华, 李莎. 论公共档案馆的社会合作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36-39.
[3] 王玉珏, 杨太阳. 法国档案馆公众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及其启示[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103-109.
[4] 王中明. 档案利用工作现状及档案开放研究 ——以辽宁省档案馆2006-2015年档案利用情况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50-52.
[5] 刘婧, 周耀林. SoLoMo理念在档案馆移动服务中的应用[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53-57.
[6] 宋蕴堃, 宋欣玉. 档案馆公共服务效果调查分析——以大连市为例[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71-74.
[7] 胡燕. 社会环境因素对公众档案利用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基于苏州市民的调查[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75-80.
[8] 丁宁. 参与治理: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模式的创新[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81-85.
[9] 马振犊.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数字化及其开放利用[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86-89.
[10] 徐华, 薛四新. 云数字档案馆风险评估研究框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90-93.
[11] 薛辰. 档案馆移动服务方式与模式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5): 94-98.
[12] 黄丽华, 宋华, 方巍森. 基于社会服务的档案微信平台应用调查与分析——副省级以上档案局(馆)移动档案馆建设调研报告[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3): 49-53.
[13] 王根发, 张浩. 基于云存储的数字档案馆文件安全保护机制研究[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2): 110-114.
[14] 牛力, 王钰涵. 面向政府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综述[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2): 60-66.
[15] 王协舟, 王露露. Light APP在档案移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档案机构微信公众号的调查[J]. 档案学研究, 2016, 30(1): 38-43.